❶ 朝陽溝裡面的老書記的扮演者叫什麼
趙亮畢業院校:中央戲劇學院生日:1月13日身高:180CM體重:85KG血型:A型主要作品:話劇:《生逢其時》《棋人》《叫我一聲哥,我會淚落如雨》《沒毛的狗》《放下你的鞭子——活依彩克》電影:《棋王》飾鐵漢《老店》飾田順《斗雞》飾二桿子《不要問我從哪裡來》《保鏢哈斯爾》飾哈斯爾《宮廷斗雞》飾二王子《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電視劇:《大路朝天》飾二笨《荒路》《北京往事》飾賀子烈《過把癮》飾潘佑軍《有家好好過》《闖上海》《男人離婚》《心痛女人》《秦始皇》飾趙高《射鵰英雄傳》飾老頑童《神鵰俠侶》飾老頑童《玉觀音》飾劉明昊《別動我的抽屜》《紅頂商人胡雪岩》《情定愛情海》飾黎父《女兒的抽屜》飾老米《女人不哭》飾龐坤電視電影:《三岔口》《後果》《千年寶》《項鏈》《第二張臉》《悄悄過年》
❷ 朝陽溝中扮演銀環的魏雲現狀如何急!!!
魏雲(1936— )豫劇現代戲表演藝術家。
河南省鄭州市人。她1951年考入鄭州市文工團,1952年全省文工團整編後調入河南省歌劇團,遂成為劇團的主要演員之一。50年代初就先後主演了《新條件》、《羅漢錢》、《小二黑結婚》、《志願軍的未婚妻》等劇目。尤其是她飾演的《志願軍的未婚妻》中的女主角趙淑華更是得到了廣大觀眾,特別是解放軍戰士的認可和稱贊。許多志願軍戰士看了她的演出後向她寫來熱情洋溢的信件,贊揚她所塑造的新中國婦女形象,感謝她對志願軍的支持。不少部隊還把這出戲作為政治教材,專程接劇團去部隊演出。五六十年代,魏雲還先後主演了幾部廣有影響的劇目,如《耕雲記》(飾肖淑英)、《紅珊瑚》(飾珊妹)、《人歡馬叫》(飾劉愛琴)等,這些劇目中魏雲所飾演的角色都以其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形象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影響最大的數她飾演的《朝陽溝》中的銀環,隨著電影和電波傳遍全國各個地方,魏雲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文革」後魏雲又先後飾演了《驕楊》中的楊開慧、《甜蜜的事業》中的田大媽、《愛情的審判》中的葉母等令人難忘的角色。在十年浩劫後復排的《朝陽溝》中重新飾演銀環。同時還在楊蘭春的新作《朝陽溝內傳》中再次飾演銀環。該劇上演後深受觀眾歡迎,許多人都認為魏雲的演技如同劇中的銀環一樣,歷盡磨難之後更加成熟,更加令人難忘。魏雲在藝術上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她尤其注重生活積累。她認為.一個現代戲演員除了要具備演出傳統劇目所需要的基本功外,還要注重深入生活,而生活體驗則是創造角色的感情基礎,沒有對生活的深入體驗,沒有這種探之人骨的情感基礎,在舞台上就不可能真正塑造好角色,也就無法打動觀眾。她還十分注重不斷豐富、完善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朝陽溝》中的銀環,魏雲從50年代到80年代不知已演出多少場了,但是魏雲卻從未在銀環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停止過。她每次演出都力求有新感覺,星星點點地不斷豐富和完善這一角色。
魏雲是劇團的一位名演員,但她從不以名演員自居;她還是團里的「戲補丁」,無論什麼角色,無論角色大小,她從來都是嚴肅待,一絲不苟。只要到了劇場,無論是前台、後台,無論是燈光、化裝,只要需要她,就會看到她的身影。http://www.ha.xinhuanet.com/gfwh/2006-07/30/content_7647069.htm
❸ 電影朝陽溝栓保娘扮演者高潔是那裡人
1、電影《朝陽溝》栓保娘扮演者高潔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人。
2、
《朝陽溝》的問世,無疑是現代戲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優美的旋律,生動的情節,再加上豫劇三團各位藝術家精湛的表演,使的這部作品一經問世便名聞全國。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朝陽溝》中的大部分唱腔在中原地區仍還在廣為傳唱和流傳,這一切都證明了《朝陽溝》所具有著的頑強的藝術生命力。
劇本有單行本出版。全劇共8場,描寫高中畢業生銀環到未婚夫拴保的家鄉朝陽溝參加農業生產,遇到了一連串困難,思想上發生動搖。在中國共產黨基層支部和群眾的幫助下,又由於在勞動中培養起來的對土地和莊稼的深情,使她認識到農村也是知識青年貢獻力量的廣闊天地,終於在農村紮下根來。
《朝陽溝》在運用傳統戲曲形式表現現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劇作除主人公銀環外,還刻畫了拴保、拴保娘、拴保爹、二大娘、老支書等朴實、忠厚的農民形象。在這些人物身上洋溢著嶄新的思想感情,表現出社會主義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全劇語言富有個性特點,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唱詞生動、風趣,節奏明快。劇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運用傳統的結構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就。
3、高潔,女,豫劇旦角。1934年出生,河南沈丘人。1951年三月參加淮陽專署文工團,1952調至河南歌劇團(1956年省歌劇團改為河南豫劇院三團),同年在開封藝術學校畢業。從事豫劇現代戲事業50餘年來,在《新條件》、《羅漢錢》、《小二黑結婚》、《劉胡蘭》、《祥林嫂》、《朝陽溝》、《李雙雙》等60多個劇目中擔任重要角色而享譽全國;涉足影視藝術,在《小城細雨》、《稜角將軍》、《遠方來的兒子》、《倒霉大叔的婚事》、《男人就是太陽》、《崗九醒酒》等扮演了各種不同的婦女形象。她在聲腔藝術上經過長期實踐研究對豫劇的演唱,從聲樂角度上高中低上下貫通、剛柔並濟,細膩委婉,在發聲、吐字、感情的處理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表演和演唱藝術風格,先後被《中國藝術詞典》、《古今中外女名人辭典》、《中國當代文學新聞人才傳集》、《中國大網路全書·戲曲卷》列入其中。
❹ 朝陽溝銀環演員是誰
朝陽溝銀環演員是魏雲。
魏雲主演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如《小二黑結婚》,《朝陽溝》等並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帶,在全國廣為發行並多次再版。
其中《朝陽溝》經典唱段和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沁園春·雪》還被許多藝術類大、中專院校列為教材使用。2007年12月5日因患直腸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1歲。
(4)豫劇朝陽溝老電影演員表擴展閱讀:
個人經歷
1951年入鄭州市文工團,1952年調入河南省歌劇團,1956年改任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演員。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主演了《新條件》、《羅漢錢》、《小二黑結婚》、《志願軍的未婚妻》、《耕雲記》、《紅珊瑚》、《人歡馬叫》、《朝陽溝》等劇目。
她還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帶,在全國廣為發行並多次再版。其中《朝陽溝》經典唱段和為毛澤東詩詞譜曲的《沁園春·雪》還被許多藝術類大、中專院校列為教材使用。
1964年在中南海演出《朝陽溝》時,還曾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魏雲的《朝陽溝》是座頂峰,她在其中扮演下鄉知識青年銀環,其美麗、善良、勤勞的舞台形象深入人心。在現代戲畫廊里,象銀環這樣有血有肉的形象是不多見的。她在《朝陽溝》中的精彩唱段,膾炙人口、久唱不衰。
❺ 電影朝陽溝老演員
高潔
飾
栓保娘
魏雲
飾
銀環
陳泓
飾
李桂蘭
高頌喜
飾
巧真
楊華瑞
飾
銀環媽
王善朴
飾
栓保
❻ 電影豫劇朝陽溝
豫劇《朝陽溝》在中國現代戲的歷史上所具有的獨特的品位和所擁有的特殊地位是無可爭辯和替代的。該劇由河南豫劇院三團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於鄭州,編劇楊蘭春,導演楊蘭春、許欣,音樂設計王基笑、姜宏軒等,舞台美術設計關朋。魏雲飾銀環,王善朴飾拴保。同年6月調京演出。在其後的演出中,魏雲主演銀環,馬琳飾演二大娘,高潔扮演過拴保娘。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❼ 朝陽溝演員表
《朝陽溝》演員表
:
高潔
飾
栓保娘
魏雲
飾
銀環
楊華瑞
飾
銀環媽
王善朴
飾
栓保
❽ 豫劇三團第一代朝陽溝二老娘的扮演者馬琳現在還好嗎沒見她活躍在舞台上
豫劇表演藝術家--馬琳
(1935年-1996年)
馬琳,原名馬惠琳,回族,河南省滎陽縣人。
❾ 《朝陽溝》選段銀環下山原唱是誰
《朝陽溝》選段銀環下山原唱是魏雲。銀環上山,下山原唱是豫劇表演藝術家魏雲,唱段源自豫劇現代戲《朝陽溝》,銀環上山時她決定要把自己的全部熱情都奉獻給山區建設,所以曲調歡快,用的是豫東調,因為是春天,銀環看到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覺得親切可愛,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勞動以後思想上又有了反復情緒。
《朝陽溝》選段銀環下山原唱人生經歷
魏雲,女,原河南省豫劇三團國家一級演員,鄭州人,著名的豫劇現代戲表演藝術家,豫劇老電影《人歡馬叫》中,她扮演農村新青年愛勤,尤其在豫劇老電影《朝陽溝》中她扮演城市下鄉女知青王銀環,無論表演還是唱腔,更是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2007年,魏雲在鄭州去世,享年71歲。
❿ 演朝陽溝的演員馬琳近束來情況如何
馬琳, 女.回族.原名馬惠琳.河南省滎陽縣人.1935年11月4日生,1996年不幸病逝.在甘肅省平涼縣度過童年.上小學時即熱愛文藝活動,對戲劇有濃厚興趣.1949年在平涼初中肄業,後回到故鄉,考入鄭州短師班.在校為業余文藝積極分子.1951年分配到鄭州市文工團,1952年到河南省歌劇團(河南省豫劇三團前身)當演員,為以豫劇形式演現代戲的主要演員之一.195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特邀出席全國工交戰線群英大會,並參加國慶十周年觀禮.1960年加入中國劇協,同年代表河南豫劇三團出席全國文教群英大會.1961年加入中國音協.1978年被選為全國工代會代表.1979年10月出席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他是中國劇協理事,河南省第三、四屆政協委員。曾在豫劇現代戲中扮演過《朝陽溝》第一代銀環,電影二嬸<二大娘>的扮演者、《新條件》中的春生、《劉胡蘭》的奶奶、《李雙雙》的李雙雙、《海港》的方海珍、《五姑娘》里的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的阿婆、《革命一家》的母親、《小二黑結婚》的媒婆、《阿混新傳》的奶奶、《龍江頌》中的盼水媽,《羅漢錢》里的燕燕、《一個志願軍的未婚妻》里的趙淑華、《祝福》里的魯四奶奶和祥林嫂、《冬去春來》里的老奶奶、《姑娘心裡不平靜》里的媽媽、《紅色的種子》里的張寡婦、《柯山紅日》里的女土司、《紅珊瑚》里的七奶奶、《杏花營》里的鄭大榮、《丹河曲》里的張桂卿、《鄰居》、《甜蜜的事業》舞台劇和電影里扮演唐二嬸、古裝戲中扮演過《梁山伯與祝英台》里的梁山伯、《十五貫》里的熊友蘭、《三哭殿》里的唐貴妃等許多劇目。並在電影《楊家將》中演蕭太後,電視劇《黑娃還妻》的郭大腳、《重返柳河彎》里的快嘴大腳妞,《吹破天的故事》中的蘿卜纓。其中她扮演的《劉胡蘭》中的祖母,曾獲1965年河南省戲劇會演三等演員獎;在《冬去春來》里扮演的老奶奶,獲1959年河南省戲曲會演優秀演員獎。她戲路寬廣,有男、女、老、少、反、正、古、今,不拘行當,能塑造各種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時代的人物。曾向豫劇表演藝術家崔蘭田學習發音運氣,提高了唱腔藝術。她聲音渾厚圓潤,吐字清晰,不論是短小歡快的唱段,還是抒情的大段唱腔,都比較親切動人,顯示了她廣泛深邃的藝術修養,嫻熟精湛的表演技巧,含蓄深沉,既有豫劇傳統唱法的扎實基礎,又有現代音樂豐富營養,逐漸形成了個人的風格特色。在長期藝術實踐中,注意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發表過一些創造角色心得體會的文章. 堪稱影視劇三棲優秀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