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比《唐人街探案》還好看的賀歲電影嗎
東成西就(1993)導演:劉鎮偉
編劇:劉鎮偉
主演:梁朝偉/林青霞/張國榮
豆瓣評分:8.7
都說賀歲檔是從馮小剛開始的,但其實早在80年代末就已經有賀歲片了,這部電影於1993年的春節前後上映的,傳說是劉鎮偉幫王家衛拍的,因為王家衛拍《東邪西毒》時間太久了,投資方不滿意,劉鎮偉為了緩解王家衛的壓力,拍了這么一部電影,結果票房、口碑雙豐收。
電影有很多無厘頭搞笑片段,也有很多有道理的台詞,非常具有香港喜劇的特點,適合過年放鬆的時候看。
今年的《唐探3》可以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啊,從第二部上映之後,就開始一直期待著這第三部了,去年終於官宣了要在春節上,結果一場疫情直接流產,陳思誠十分沉得住氣,就必須等到賀歲檔上,於是等到了今年。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唐探1》應該是3部里評分最高的了。
❷ 賀歲片一說從哪裡來
什麼是賀歲片:賀歲片的歷史考證
(一)從賀歲片的來源談起
在做進一步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面臨一個頗具哲學意味的問題:賀歲片從哪裡來?
中國大陸賀歲片的源頭來自香港。香港的賀歲片起源何處?2001年1月12日新浪網登載了一篇未署名文章《賀歲片到底為誰賀歲》,其中關於賀歲片尤其是香港賀歲片的起源作了這樣的推測,摘錄如下:
「賀歲一詞起於何時無從考究,只知道舊時的梨園有個傳統,每逢年關歲末,必得聚合大幫名角兒唱一出大戲,內容多是吉祥喜鬧類,各位角兒都使出看家的本領,有的還反串別的行當,馬連良和周信芳兩位老闆就曾反串過青衣花旦,這場應節的大戲唱做之佳、場面之盛,為一年之最。這里頭的意思就是感謝觀眾(真正的衣食父母)多年的厚愛,又賞若干梨園子弟一年飯吃。這是藝人對觀眾打心眼兒里的感激和酬謝,不僅比平日演得賣力,而且票價減半,與義演無異。這傳統雷打不動,漸漸就似乎形成了賀歲節目的幾大重要標准:一、必是名角匯聚,星光熠熠;二、反常規的演出,以喜慶吉祥內容為主,就為節日里圖個吉利;三、主要是酬謝觀眾的厚愛,商業利益放在其次。
香港每年都會出產幾部賀歲片,《花田喜事》、《大富之家》、《滿漢全席》都是為中國觀眾熟悉的賀歲作品,雖然片中少不了夾雜一些粗鄙的噱頭和調侃,但在拍片動機和創作思路上卻與舊時的梨園藝人一脈相承,眾明星不計報酬,傾情演出,即使最小的配角也由大明星擔綱主演,片中更少不了劇組成員集體亮相向觀眾拜年道賀,溫情融融、喜氣洋洋,蒙廣大觀眾一年的鼎力支持,要的就是與民同樂。演員與觀眾有魚水之情,香港的影視工作者至今自稱為藝人想來自有他的道理。」
這段推測很有意思,似乎讓我們看到了賀歲的真正起源,細細考證還是有些出入。文章中所說的「梨園傳統」 其實就是「封箱戲」 和「開台戲」 。何謂「封箱戲」 ?《京劇知識辭典》作了如下解釋:「封箱戲,京劇戲班中的演出習俗。京劇戲班每年封箱之前演得一場戲,亦系本年最後演的一場戲。演員各演拿手戲一折,最後合演反串戲。封箱戲大都邀請他班演員助興演出,劇目務求諧趣、火熾,以便招徠觀眾。」 但是賀歲片與封箱戲在時間上有很大的出入,「封箱」 從十二月中旬開始,春節過後才結束。「封箱」 結束後戲班要舉行「開台」 儀式演出喜慶的「開台戲」 ,就是說整個春節期間是無戲可看的,這和今天以春節檔期為重心的賀歲片有大大的不同。其次,文章中所說「不計報酬」 對於今天的賀歲片也是不適用的,賀歲片正是以高額票房為目標抓住了被舊時藝人們忽略了的春節檔期,因此,有人認為:「所謂『賀歲片『概念,其實最早的是來自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電影市場的一種操作理念。」 變相地否定了賀歲片來自中國戲劇的說法。
其實,最大的出入僅在於前面所說的時間,即「檔期」 上。早期香港的賀歲片在內容和形式上深受「封箱戲」 和「開台戲」 的影響,如前述文章中提到的《花田喜事》、《大富之家》、《滿漢全席》以及《東成西就》等香港賀歲片,都有明星串戲、搞笑祝福的「梨園傳統」 。
(二)檔期與賀歲片的檔期
所謂檔期,是一個商業化的時間概念。就電影市場而言,就是對電影票房具有特別商機的某一段時間。比如暑假檔期,寒假檔期,聖誕檔期,春節檔期,情人節檔期等等。
所謂檔期,也是一個以社會文化為核心的時間概念。不同的檔期,總是以不同的社會文化來劃分的。比如情人節檔期的文化主題是愛情,暑假、寒假以學生放假休息的檔期有校園文化這樣的主題。在這些檔期里,適宜放映一些與檔期文化契合的影片,這樣影片的票房會得到一定的保證。
賀歲片有檔期嗎?它的文化是什麼?
無論「類型說」 還是「檔期說」 都認為賀歲片應該在中國農歷新年一段時間里放映,這就是它的檔期,現在通常把這個檔期擴大到從公歷元旦到農歷春節,就是所謂的「春節檔期」 。它的文化是什麼在下面將做進一步回答,簡單地說,類型說認為主要內容是「喜慶」 ,檔期說認為是不確定的,或者說是寬泛的文化。
即使在文化定位上存在著重大分歧,我們還是確立了一點:賀歲片是在春節檔期放映的影片。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春節檔期里,尋找賀歲片的來源,並進而探究賀歲片是什麼。
(三)電影在春節
歷史上中國人在春節有看賀歲片的習慣嗎?賀歲片是怎麼來的?讓我們走到歷史的長河中,溯源順流,從春節檔期入手,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中國人的春節由來已久,但是我們只能從電影泊來中國之日談起,加之前面提到「類型說」 和「檔期說」 都認為賀歲片指在從公歷元旦到農歷春節的「春節檔期」 上映的一種影片,故我們即將考證的期限上限為電影來到中國的1896年,具體考察時間鎖定在1896年以來歷年的元旦到元宵節(春節結束的標志)之間的時段;其次,早期的香港電影文化深受大陸電影(主要以上海電影業為主)的影響,且賀歲片主要是針對大眾(市民)文化,故一下將以1896年至1949年期間的上海——這一中國最早的也是早期最重要的電影文化基地為樣本,1949年後以上海為輔,北京為主,來考察從1896年以來春節期間中國人的觀影(旁涉觀戲)活動,審視歷史給我們沉澱下來的遺跡。
1.1896年—1913年「賀歲片史前期」
1896年8月,剛誕生不久的電影泊來中國,落戶上海徐園,稱「西洋影戲」 ,在《申報》上登出廣告稱「西洋影戲客串戲法」 ,也就是中國電影史學家程季華先生指出的「影片是穿插在『戲法『、『焰火『『文虎『等一些游藝雜耍節目中放映的」 。
但是,該年年底至次年年初的春節檔期,徐園並沒有上映「西洋影戲」 ,在《申報》大清光緒廿二年十二月廿八日副張所作的廣告中說「丁酉元旦日開演大賜福、滿床笏、梅龍鎮、黃鶴樓、滾紅燈、二進宮」 ,倒是上演了一系列戲曲。其中有較喜慶的戲大賜福、滿床笏等,也有不屬於喜劇的黃鶴樓、二進宮等。
同時,上海的其他戲院也都上演傳統戲劇,比如天儀茶園上演的戲曲為大賜福、壽山會、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等。其中失街亭、斬馬謖有很濃的悲劇色彩。
從1896年至1913年十七年間,逢春節各戲院都是上演中國傳統戲劇,而沒有放映影片,直到1914年初這種狀況才慢慢改變。因此,這段時期雖然在中國開始放映電影,但對於賀歲片來說,無疑是一個史前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時期,中國傳統戲劇中的「壓箱」 和「開台」 傳統已經被突破,戲劇已經在農歷「元旦日」 (即正月初一)上演,而且以大副廣告加以宣傳,可以說中國傳統戲劇已經具有相當的檔期意識,因此,春節檔期意識是否如前所述來自美國值得思考。另外,在春節時段上演的這些戲劇中有喜劇也有悲劇。
2.1914年—1921年「賀歲片萌芽期」
電影真正在春節檔期放映是從1914年開始。1914年公歷元旦,上海東京活動影戲園上演了影片「潛入深海」 、「傳氏留意嬉言」 、「米氏之救火團」 、「奸細盜卷」 、「偵探奇案」 ;愛倫活動影戲園也有影片上演。當然,這些影片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專為春節檔期定製的賀歲片。
從1913年東京活動影戲園、愛倫活動影戲園開辦以來,每夜必演來自國外的影片,內容包括「風景、歷史、爭戰、滑稽、偵探、愛情等片」 ,甚至還有「德法飛行隊航空大戰」 、「蔡鄂將軍靈柩儀制」 等紀錄時事的影片。盡管如此,這一時段的中、後期已經開始注意在元旦、春節特別放映一些滑稽可笑的影片,因此,這一時期是賀歲片的萌芽期。
就總體而言,這一時期春節上映的影片以滑稽片為主,比如1916年元旦日上海共和活動影戲園放映的七部影片中,有六部都是滑稽片。1920年2月16日(農歷12月26日)上海大戲院海上演了卓別麟的《百萬金錢》《犬吠聲頭》等滑稽片。1921年春節,上海大戲院還上映了「泡洛笑話」 等滑稽影片;除滑稽片外,還有偵探片(如《黑衣盜》,還成為歷年常演不衰的影片)和愛情片(如《鐵血鴛鴦》,也是以後常常上映的影片)。
「賀歲片」 的名字並沒有出現。1921年2月11日(農歷正月初四)《申報》副刊上第一次出現了有關「賀歲片」 的廣告「影戲賀歲片:本會同志普及美學起見,各出珍藏影戲名家小影,選定男女十二人,合為兩組並譯傳略,精緻銅版套印彩色,自備賀年之用」 ,這里的賀歲片其實是指今天我們使用的賀年明信片,與賀歲影片關系不大。但是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賀歲」 一詞可以加用在另一詞上,表示後一詞所代表之物可以做「賀歲之用」 ,如明信片。
這一時期有這樣幾個特點:電影在春節檔期放映,但是並沒有春節檔期意識;影片全部來自國外;完整的長故事片較少,多為短片,還有大量的紀錄片上映;故事片以滑稽片為主,也有偵探片和愛情片。
3.1922年—1949年「賀歲片發展期」
1922年—1949年春節檔期中國大陸放映了大量的影片,在這個時期中,我們才真正看到了類似現在的賀歲片的影子。這一時期有以下幾個特點:電影春節檔期意識形成並加強;中西結合;類型多樣,「悲喜交加」 ;關注現實,受現實影響大;明星加盟。
⑴電影春節檔期意識形成並加強。
中國國產影片《海誓》就是專門安排在農歷春節前推向市場的,它也是中國第一部在春節期間放映的影片,可以說是國產賀歲片的鼻祖了。它的出現,標志著電影春節檔期意識的最終形成。在戲劇春節檔期意識的影響下,放映商也一改過去電影廣告作得較小的作風,效仿戲劇廣告的做法對《海誓》作了大幅廣告,以至於引起了其他影片商的模仿,由此每逢新片上市,都以大幅廣告宣傳,這也是電影春節檔期意識受傳統戲劇影響的一個證據。
在《申報》1922年1月22日《海誓》的廣告中,特別申明了在農歷十二月二十六、二十七兩晚放映。事實上,正月初五、初六、初七、初十一、十二、十三也放映了《海誓》。
對於這種檔期意識的最終形成和加強,其他電影商也有了回應。如上海大戲院在《申報》1922年1月23日(農歷十二月二十六日)刊登了巨幅廣告為兩部西片「旅店黑幕」 「秘密電光」 作宣傳:「爆竹一聲,大地更新,恭維各界諸先生新年大大發達大大進步,是為敝院同人馨香祝之耳。所以今晚特映二大名劇,以祝各界新歲之雅興焉。元旦日起每日加演日戲每天更換新片。」 此元旦日指農歷年的正月初一。其中「秘密電光」 是偵探片,「旅店黑幕」 是愛情片。此後,這種恭賀新年的說法在其他影院的廣告中也時時可見,但是,這一期間仍然沒有「賀歲片」 這一稱謂出現,也沒有因為「恭賀新年」 而只放映喜劇片。
賀歲意識的加強更明顯地表現在很多國產電影都在春節檔期首映,以下是1922年至1949年在春節檔期首映的國產電影的不完全統計:
年代元旦春節
1922年《閻瑞生》
1923年《張欣生》
1924年《孤兒救祖記》《孽海潮》
1930年《大人國》
1931年《野草閑花》《強盜孝子》《歌女紅牡丹》《銀幕艷史》
1934年《青春之火》《鹽潮》《人生》《一個女明星》《歸來》《姊妹花》《似水流年》《戀愛與義務》
1935年《飛花村》《神女》《大路》《再生花》《紅羊豪俠傳》《新婚的前夜》《新女性》《空谷蘭》
1936年《船家女》《凱歌》《花燭之夜》
1937年《皆大歡喜》《清明時節》《壓歲錢》《春到人間》《人言可畏》《滿園春色》《夜半歌聲》
1939年《楚霸王》《大地》《紅粉飄零》
1941年《文素臣》《雁門關》《紅杏出牆記》《天涯歌女》《亂世佳人》《啼笑因緣》
1942年《鐵扇公主》《恭喜發財》
1943年《霓裳曲》《水性楊花》《香閨風雲》《母親》《夫婦之間》《情潮》《桃李爭春》《芳草碧血》《斷腸風月》
1944年《何日君再來》《義海恩仇記》《不求人》《鸞鳳和鳴》《紅塵》
1945年《鳳凰於飛》
1946年《前程萬里》《還我故鄉》
1948年《四美圖》《從軍夢》
1949年《十二小時的奇跡》《歡天喜地》
⑵中西結合。
中國國產影片出現在春節檔期電影市場,打破了國外影片獨霸市場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國產影片更關注現實社會,常以發生在現實社會的事情為創作素材,如《閻瑞生》《張欣生》等,就是以當年發生在上海的兩大案件為背景創作的。國外影片大多遠離現實社會。
⑶類型多樣,「悲喜交加」 。
這一時段春節檔期上映的影片囊括了幾乎所有類型的故事片,還有時事紀錄片。國外影片中以滑稽片、偵探片為主,滑稽片以卓別麟、勞萊與哈台、羅克的影片為主,這些滑稽影片就是今天「賀歲類型說」 所要求的喜劇片,但是也有悲劇性影片如《殘花淚》《忠烈女》等,而且上座率不錯。國產影片的類型更為多樣,如愛情片《海誓》《梁山伯與祝英台》、武打片《火燒紅蓮寺》《荒江女俠》、恐怖片《夜半歌聲》、社會倫理片《孤兒救祖記》《人心》《孽海潮》《神女》《壓歲錢》《馬路天使》、科幻片《大人國》、卡通片《鐵扇公主》、歷史片《紅羊豪俠傳》、戰爭片《還我故鄉》等,國產影片中喜劇片所佔的比例並不大,比較突出的是《頑童》《大鬧怪劇場》《王先生到農村去》《皆大歡喜》《恭喜發財》《難兄難弟》《從軍夢》等,主要的喜劇演員有韓蘭根、關宏達、殷秀岑等人。但是,把國外片和國產片合在一起,喜劇片的比例還是不少,而且年年都有。
「悲喜交加」 的情形從頭至尾存在於「史前期」 「萌芽期」 「發展期」 。「史前期」 和「萌芽期」 主要是悲喜戲劇,因為1896年—1921年間中國的電影事業還不是很發達,春節人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觀戲。1922年後電影受戲劇的影響檔期意識加大(注意,這里的檔期意識更多地是一個商業化時間概念,而較少關注到文化概念的一面),也就順理成章地接受了春節檔期傳統戲劇「悲喜交加」 的特點。
⑷關注現實,受社會影響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題材的現實性。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國產賀歲片與國外賀歲片的不同在於國產賀歲片更注重現實題材(注意,這里的賀歲片含義與「類型說」 只指喜劇片是不同的),而且成了國產賀歲片的一大創作思路,延續至今;
B.春節檔期的形成和泛化。
最早的傳統戲劇沒有春節檔期,而代之以「壓箱」 「開台」 。後來有所突破,形成春節檔期,電影也受其影響在春節期間放映以供娛樂,但是最初也限於傳統春節,也即是農歷的臘月底到正月十五。直到「賀歲片萌芽期」 的中、後期才逐步把公歷元旦日前後的時間也納入「檔期」 中,這與中華民國自1912年起以公歷紀元密不可分。由於當時的社會現實是國家意識偏重於公歷紀元,因此,農歷逐漸被稱為「舊歷」 「廢歷」 ,慢慢地喪失了以前唯我獨尊的地位,公歷元旦也開始分擔傳統春節的部分功能,使得人們「去舊迎新」 的節日心態散布在公歷元旦至農歷春節結束的這一時段中,也就形成了以此為基礎的「春節檔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西方節日文化的影響,今天的春節檔期還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開始以平安夜或聖誕節(公歷12月24、25日)為春節檔期的開端,甚至還突破了12月24日的界限——比如《大腕》的首映日為2002年12月21日,因為當年12月24日恰逢周一,發行商就把時間提前了三天,周五「起片」 (首映)正是最佳時機。春節檔期的形成和泛化正是受社會變遷影響的結果。
當然,春節檔期雖然形成,也沒有「春節檔期」 這樣的稱謂。
C.內容深受社會變遷的影響。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抗戰」 期間,賀歲片深受社會局勢影響:由於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937年中國推出「拒盜抗敵,齊向死路找生路」 的《壯志凌雲》,1938年由於日本侵華戰爭的戰火燃燒到上海,該年乾脆就沒有賀歲片,1939年在香港版的《申報》上更是呼籲「國防片」 ;到日軍攻陷上海,並逐步控制上海的時候,在上海的春節檔期中甚至出現了日本人推出的影片,如《支那之夜》(又名《春之夢》)、《蘇州夜曲》、《瓔珞公主》、《怒海雷動》、《熱風》、《血染長空》、《獨眼龍政宗》等影片,與此同時英美影片銳減,甚至絕跡。
⑸明星加盟。
這並不是電影在春節放映的必然結果,而是既有的現象,不僅在春節,在其他時間里中國的電影既受戲劇的名角傳統,也受國外電影的明星制影響,也充分利用明星效應獲取較好的票房。這一時期中,諸如殷明珠、但二春、王漢倫、鄭正秋、鄭小秋、馬徐維邦、宣景琳、張織雲、阮玲玉、周旋、胡蝶、趙丹等人出現在春節檔期放映的影片中,但又不同於明星群聚,共賀新歲的賀歲形式。
4.1950年—1994年「賀歲片萎縮期」
1950年、1951年還能見到賀歲片發展期的影子,如在《大眾電影》1950年第十二起上還有這樣的廣告「中彩出品,滑稽菁華一起出籠,滑稽面孔全部動員,滑稽巨片『七十二家房客『」 等等,還預告放映的影片有《花街》、《再生曲》、《中朝一家》。
從1952年起至1983年,賀歲片幾乎銷聲匿跡,如果以廣義的賀歲片——即在春節檔期上映的影片來衡量,也幾乎全是以政治宣傳為目的影片,唯一有兩年例外,1956年春節、1957年春節有兩個專門的「春節禮品」 ——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春節大聯歡》和《恭賀新禧》,但是兩部影片都是紀錄片。《春節大聯歡》首先紀錄的是「1955年工業建設、農業合作化運動等方面的成績;解放一江山島的戰斗英雄、工農業勞動模範和文化戰線上的著名人士也將在這部影片上同觀眾見面。」 該廠還「特別邀請了許多名演員演出精彩節目,其中有梅蘭芳先生演《宇宙鋒》,周信芳先生演《四進士》,王文娟和徐玉蘭演越劇《春香傳》,新鳳霞演《劉巧兒》,侯寶林說相聲等。文藝節目中還有中央實驗歌劇院一九五五年演出的新歌劇《草原之歌》。影片的結尾是歌頌我們祖國無限美好的社會主義遠景的大合唱《向社會主義大進軍》。」
《春節大聯歡》更像是今天我們習見的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1957年的《恭賀新禧》有了一些變化,在1957年《大眾電影》第一期中指出「《恭賀新禧》是為了慶祝春節而拍攝的紀錄片,主要記錄了各種優秀的戲劇和歌曲節目的一些精彩片斷。當此新年,將給我們帶來歡樂和愉快!」 從這個介紹可以推測《恭賀新禧》中文藝的成分更重一些。
隨著時代的變化,從1983年起,非政治宣傳類的影片重新回到春節檔期,如該年元旦放映了《魔術師的奇遇》、《歡天喜地對親家》,英國的《三十九級台階》,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寅次郎的故事》在日本是作為賀歲片發行放映的,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認為《寅次郎的故事》是我國最早引進的賀歲片。該年春節放映了三大類影片:彩色紀錄片、科教片和故事片。
總的說來,「萎縮期」 有這樣幾個特點:
⑴檔期意識減退,商業意識消失,代之以政治意識。
⑵賀歲影片幾近絕跡,僅有的一些在春節檔期放映的影片也局限在政治宣傳片中。但是,賀歲意識並沒有完全消失,故而是「萎縮」 。在萎縮期的後期賀歲意識重新回歸。
5.1995年——至今「賀歲片探索期」
中國電影經歷了百年風雲,中國大陸賀歲片也同樣經歷了「史前期」 、「萌芽期」 、「發展期」 和「萎縮期」 的變化。自1995年第一次以「賀歲片」 的名義引進《紅番區》起,中國大陸賀歲片進入了「探索期」 ,其狀況前面已有描述。這一時期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檔期(商業)意識回歸,政治意識淡化。
⑵第一次以賀歲片的名義來稱呼春節檔期影片。
⑶對於「賀歲片是什麼樣的影片」 存在著分歧,這種分歧直接影響到商業票房。因此,這一時期是「賀歲片探索期」 ,探索的目的在於解決「賀歲片究竟該是什麼樣的影片」 的問題,最終生產出大眾接受,票房良好的「賀歲片」 。
(四)從結論反觀檔期說
縱觀電影在春節的歷史,可以得出一下結論。
結論一:「賀歲片」 名稱沒有在大陸產生,即使出現過也是指用來賀歲的明信片,而不是今天的「賀歲影片」 。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賀歲」 一詞可以與另外的詞語結合,指某物可以用來賀歲,如當今出現的「賀歲劇」 、「賀歲小說」 ,就是指用來賀歲的電視劇、小說,恰如用來賀歲的電影——賀歲片一樣。
結論二:在漫長的歲月里雖然沒有今天意指賀歲影片的「賀歲片」 一詞出現,但是已經具有非常明顯的春節檔期意識。這種檔期意識最早來自於中國傳統戲劇,而非歐美電影市場理念的產物,但是我們認為在它的發展過程中,歐美文化對其影響巨大,比如前面我們論述過的春節檔期的擴大化,就可以視為歐美文化對中國電影春節檔期的影響。
結論三:在春節檔期放映的影片類型多樣,包括有悲劇、喜劇和正劇。
結論四:真正意義上的賀歲片應該基於社會集體心理,而不是政治意識。賀歲片是以商業形式出現的社會集體心理的產物,而不是政治的附屬品,除非那時的政治恰恰代表社會集體心理。如果把它僅僅當作非民意的政治宣傳的工具而不是民意在文化上的投射,它就會萎縮。這里所說的民意具有廣泛性,就是一切大眾心理,或者叫社會集體心理。
以這四點結論來反觀檔期說,似乎檔期說關於「賀歲片是在春節檔期放映的所有影片」 的主張更符合歷史的本意,但是,我們仍然存在幾個疑問:賀歲片的名字究竟是怎樣誕生的?這個名字和春節放映的所有影片有什麼關系?如果賀歲片指春節放映的所有影片,為什麼現在的賀歲片都偏於喜劇呢?
先把這些疑問放在一邊,讓我們去檢討類型說。
❸ 周星馳的這個電影名字叫什麼。。視頻。。搞忘了
應該是周星馳六部電影的片段。
開場跟吳孟達很喜慶的片段來自《賭聖》。
模仿《終結者》光著身子出現,到遇到美女(鍾麗緹飾演)翻圍欄跌倒的影片是《破壞之王》。
跟袁詠儀合作,反復變著法子都是吹風筒跟剃須刀的片段屬於《國產凌凌漆》。
瘋狂被黑板擦砸到到後來閃躲黑板擦很囂張的那段是《逃學威龍1》。
跟吳孟達抽那根管子吳孟達能吸出煙他卻怎麼吸不出的是《逃學威龍2》。
後邊的古裝片在地上小孩式前滾翻到最後都是《大內密探零零發》。
❹ 關於近十年的賀歲片!
【08年】
2008年,中國賀歲電影將踏上第二個十年之路。
此時,十部精彩大片都在這一刻憋足了勁等待著向我們逐一綻放。
誰將在這場奢華而精彩的電影盛宴中成為最終的主角和勝者?
現在,就讓我們一一做出猜想——
陳可辛VS馮曉剛VS周星弛
——2008年十大賀歲片猜想
第一檔:五星級期待指數1部
《投名狀》
映期:07年12月13日
導演:陳可辛
主演: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徐靜蕾
期待指數:★★★★★
第二檔:四星級期待指數2部
《集結號》
映期:07年12月20日
導演:馮小剛
主演:張涵予、廖凡、鄧超
期待指數:★★★★
《長江七號》
映期:08年1月
導演:周星馳
主演:周星馳
期待指數:★★★★
第三檔:三星級期待指數3部
《蘋果》
映期:07年11月30日
導演:李玉
主演:范冰冰、佟大為、梁家輝
期待指數:★★★
《江山美人》
映期:08年1月
導演:程小東
主演:黎明、陳慧琳、甄子丹、曾志偉
期待指數:★★★
《大灌籃》
映期:2008年2月
導演:朱延平
主演:周傑倫、蔡卓妍、曾志偉、吳孟達、吳宗憲
期待指數:★★★
第四檔:二星級期待指數4部
《我叫劉躍進》
映期:07年11月29日
導演:馬儷文
主演:秦海璐 李易祥
期待指數:★★
《鳳凰》
映期:07年11月30日
導演:金琛
主演:苗圃、郭濤
期待指數:★★
《棒子老虎雞》
映期:07年12月底
導演:王光利
主演:夏雨、梁詠琪、曾志偉
期待指數:★★
《蝴蝶飛》
映期:08年1月10日
導演:杜琪峰
主演:李冰冰、周渝民
期待指數:★★
參考資料:
http://iask.sina.com.cn/b/11315910.html
【07年】
《哈里波特與鳳凰社》 的第5彈了。對於哈迷而言,電影版本的推出必受追捧。票房根本不是問題。
湘潭小小預見期待值:★★★★
《加勒比海盜3》
湘潭小小預見期待值:★★☆
《虎膽龍威4》
湘潭小小預見期待值:★★★☆
《史萊克3》
湘潭小小預見期待值:★★★★
《蜘蛛人3》
湘潭小小預見期待值:★★★★★
《300勇士》
湘潭小小預見期待值:★★★★☆
《色"戒》
湘潭小小預見期待值:★★☆☆
《十二宮》
湘潭小小預見期待值:★★★★★
《磨坊》
湘潭小小預見期待值:★★☆☆☆
《長江七號》
湘潭小小預見期待值:★★★★★
《神奇四俠》續集《Rise of The Silver Surfer》亦被點名為明年年必看的電影
變形金剛真人版
參考資料: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qid=1307120404035
【06年】
馮小剛 《貴族》、《夜2006年馮氏賀歲片《聰明絕頂》由
葛優主演男一號
陳佩斯主演男二號
潘長江主演男三號
女演員只有一位:寧靜
馮小剛執導,葛優、金城武、張東健、鞏俐等 主演《夜宴》
是根據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而改編,講述一個復仇的故事。
舒淇等主演的《紅拂女》作為2006年的賀歲片,擬於明年春節期間在全國省級電視台
同時聯播,甚至有可能放在除夕晚首播,與春晚較勁。
《天下無賊》續集——2006賀歲片-《傻根的婚事》
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日前已結束拍攝轉入後期製作,准備於今年12月份的賀歲期上映,而陳凱歌最具個人風格的史詩巨作《無極》也將在賀歲檔上演
《情癲大聖》----大話西遊3----2006賀歲片
導演:劉鎮偉 主演:蔡卓妍(阿sa)、范冰冰、謝霆鋒
宴》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2062596.html
【05年】
《天下無賊》
導演:馮小剛
主演:劉德華、劉若英、王寶強、葛優、李冰冰、傅彪、徐帆
故事:小夥子傻根打工五年後,帶著六萬塊錢回家過年娶媳婦,傻根單純樸素,堅信「天下無賊」,他的單純感動了一對慣盜,無意中使他們成為自己的「護駕」英雄。
影片看點:《天下無賊》在形式上融入了很多神奇的動作元素,有愛情、有善、有惡。影片為表現眾賊的功夫,來了個偷技大揭秘,例如披風遮蓋偷盜、使用刀片偷盜、簪子變成凶器等等。看過影片至少有一點好處,知道如何防賊了。
上映時間:12月9日零時上映
電影票價:60元左右
特別提示:《天下無賊》將於12月6日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慈善晚宴及晚會,隨後將舉行電影首映式。
《一石二鳥》
導演:朱延平
主演:吳宗憲、吳孟達、雪村、曾志偉、林心如、高虎、陳龍
故事:明朝嘉靖年間,正直官員張應龍(吳宗憲飾)因彈劾奸臣反被誣陷發配到邊疆貴州,路過一個又小又破的驛站時,遭到武林高手追殺,於是攪亂了邊遠驛站的各色人等……
影片看點:吳宗憲、吳孟達、雪村、曾志偉在片中扮演了四個武林高手,但他們卻笑料百出:武林大俠曾志偉一出場就讓馬給踩在了腳下;雪村則首次以「獅子頭」式的古裝造型亮相;吳孟達則扮演笨蛋哥倆,在片中相當於出演類似王朝馬漢的角色;而吳宗憲扮演一個從九品的小官,一天到晚等待被發配。作為台灣著名綜藝節目主持人,有吳宗憲的地方很難沒有笑聲。
上映時間:暫定2005年1月21日
電影票價:35元左右
特別提示:這是唯一一部確定於1月份上映的賀歲片,導演朱延平曾經執導《逃學外傳》、《烏龍院》等多部喜劇片,此次硬闖賀歲檔,必將豐富觀眾的選擇。
《功夫》
導演:周星馳
主演:周星馳、黃聖依、馮小剛、張一白
故事:周星馳飾演一名無可救葯的小混混阿星,他善耍嘴皮子,以成為響當當的黑道人物為人生目標,一心渴望加入惡名昭著的斧頭幫,卻遇到了一幫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影片看點:周星馳一如既往地扮演他拿手的小人物。除了搞笑外,影片還將規規矩矩地切合「功夫」的主題,影片投資1.5億港元,將近一半都用於特技製作。這些特技都很具周星馳的無厘頭色彩。而其中的大場面則完全超越《少林足球》,部分內容甚至媲美《指環王》、《黑客帝國》。
參考資料 :http://bj.sina.com.cn/art/2004-11-25/57897.shtml
❺ 什麼樣的片子叫做賀歲片
賀歲片
"賀歲片」這一說法是由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傳入內地的。所謂賀歲片,是指在元旦、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尋求歡樂和放鬆,是觀眾在逢年過節、尤其是春節期間普遍的心理需求,這就決定了賀歲片的風格:輕松,幽默,具有強烈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因此其題材多與百姓節日期間喜慶、祝福的生活與習俗相關,形式多是娛樂性、消遣性較強的喜劇片和動作片。
賀歲片的起源和發展
賀歲片最早起源並流行於香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每到歲末香港演藝圈內的一些明星都會自發地湊到一起,不計片酬地拍幾部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影片獻給觀眾。這些影片大多以「恭喜發財」、「家有喜事」、「福祿壽喜」等象徵吉祥如意的詞來命名,內容上也基本滿足以下兩點:首先是喜劇,其次有一個相對圓滿的大團圓結局.1995年成龍的《紅番區》是第一部以「賀歲片」的名義引進內地的影片,當年的全國票房收入僅次於好萊塢大片《真實的謊言》。 1998年著名導演馮小剛拍出了中國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內地的賀歲片市場。該片獲得當年「百花獎」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項大獎。《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後幾年的賀歲片大戰:投拍的賀歲電影一年多過一年,越來越多的知名導演加入執導賀歲片的行列。其中影響最大、票房最高的要屬1999年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特邀馮小剛赴美拍攝的《不見不散》。
以下是2007年賀歲片:
06年11月23日《墨攻》
06年11月30日《父子》
06年12月01日《雲水謠》
06年12月14日《黃金甲》
06年12月14日《三峽好人》
06年12月22日《傷城》
06年12月29日《大電影之數百億》
06年12月29日《面紗》
07年01月 《落葉歸根》
07年01月18日《門》
07年春節 《大城市小寶馬》
07年02月 《別拿自己不當幹部》
❻ 吳孟達和周星馳一邊吃烤腸可樂一邊看泳裝美女是什麼電影
《賭俠2之上海灘賭聖》是一部由王晶執導,周星馳、吳孟達和呂良偉等主演的奇幻喜劇電影,於1991年8月22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周星祖跟賭神學師後歸來,因一次意外回到1937年的上海,期間他遇上如夢、丁力及祖父周大福,開始了一段與賭有關的驚險奇遇的故事。
❼ 周星馳主演的《喜劇之王》哪裡來喜怎麼會稱王
個人認為喜劇之王是周星馳的自傳,本身周星馳演了很多的喜劇片,每部片子都能讓人笑得前俯後仰,留下深刻印像,且影片並不乏味,有意義。所以喜劇之「王」,他當之無愧。影片《喜劇之王》是在回顧他的成名之路
❽ 春節檔看什麼
2019年賀歲檔的電影,也就是2月5日這一天,一共有13部電影閃亮登場。
過年都講究個喜慶,賀歲的喜劇電影,算上三部動畫片《熊出沒·原始時代》《小豬佩奇過大年》《豬豬俠·豬年吉祥》,加上《瘋狂外星人》,《新喜劇之王》,《飛馳人生》,《情聖2》,《日不落酒店》,《神探蒲松齡》,《豬八戒傳說》一共是十部!
這十部喜劇類型的電影,真是讓人笑開顏那!
黃渤跟沈騰兩大喜劇天王能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寧浩的電影作品,是讓人眼前一亮再創新高,還是了無新意,這個值得期待!
這部電影要全靠黃渤跟沈騰,這倆靠什麼跟明星扎堆的電影對抗呢?真好奇!
很看好這部電影,它是否能得償所願,拿到賀歲片票房冠軍呢?是否能創造賀歲電影新紀錄呢?這都值得期待!
周星馳能導出什麼樣的喜劇片,王寶強的表現究竟會怎樣,女主是誰?星爺在群雄環繞的大年初一,能否殺出一條血路?
❾ 你怎麼評價星爺的《新喜劇之王》
我覺得很不錯。
有的人說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只是在賣情懷,但其實這部電影中還是包含了人生的各種心酸,符合星爺的一貫作品風格,大概只有用心去觀看,懂星爺的人才能明白這部電影的寓意吧。
❿ 你喜歡《喜劇之王》嗎為什麼
《喜劇之王》是星輝海外有限公司出品,由李力持、周星馳執導,周星馳、莫文蔚、張柏芝等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
影片講述對喜劇情有獨鍾的尹天仇與舞女柳飄飄逐漸產生感情,之後在杜娟兒的幫助下,尹天仇終於獲得機會演主角,但又陷入與柳飄飄、杜娟兒的三角戀漩渦之中 。
影片於1999年2月13日在香港上映。
尹天仇(周星馳飾)一直醉心戲劇,想成為一名演員,平時除了做跑龍套以外,還會在街坊福利會里開設演員訓練班。此時舞小姐柳飄飄在媽媽桑的帶領下來到這里要求學做戲,原來柳飄飄有一段非常不愉快的經歷,在尹天仇對她指導的過程中,柳飄飄對尹天仇漸生情愫,同時她也成為了夜總會里當紅的小姐。尹天仇受到了極多白眼之後,終於得到了大明星鵑姐(莫文蔚飾)的賞識,提攜他擔演新戲中的男主角,但沒想到突然把他的角色換掉了,令他失望不已。在片場當場務的卧底警員(吳孟達飾)身份被識穿,尹天仇陰差陽錯的幫忙破了案。之後尹天仇繼續活躍在街坊福利會的演員訓練班裡 。
影片的情節宕盪起伏,電影的主題也很清析:信念、執著,並且要向善;此外影片的音樂也很出色,抓住了愛情題材電影中流行的音樂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