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為世界級電影大師的五個誘因
在選擇電影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准,有些人看電影是為了顏值,有些人看電影是為了大爆炸,有些人則乾脆人雲亦雲。然而,成熟的電影迷在選擇電影時都有一條心照不宣的參考標准:導演。縱觀電影故事講述者的全部工種,諸如24幀APP上分類的攝影師、美工師、特效師、音效師、剪輯師、作曲、編劇、演員、製片等等,導演是電影製作過程中最具創造力的個體,是電影質量的最大保證。
也許,發源於新浪潮的作者論才是大師級導演最重要的特徵。按照美國影評人安德魯·薩里斯的說法,作者論有三點假設:第一種是可以彰顯導演表現化地理解並應用電影製作技藝的技能水平;第二種是連貫的個人風格,即可以在每部影片中被甄別出來的一系列視覺和敘事特性;第三種是一種統一的世界觀、一系列連貫的心態和意念。簡而言之,一旦你看過某位導演的某幾部作品,你就能在這位導演的任何其它作品中找到相同或類似的元素。再簡化一點,便是大師級導演都有個人強烈得風格,你可以輕易地在沒有任何資料的情況下判斷什麼是諾蘭電影,什麼是昆汀電影。而作者論,對於導演由很高要求,要求導演掌握剪輯、編劇、攝影、服裝、道具等等電影分工。最近幾年最典型的作者論電影莫過於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毫不誇張地說,韋斯·安德森在拍攝《布達佩斯大飯店》時基本上參與了上述列舉的全部電影分工。
2. 具備了哪些基本素質的人才能當電影導演
我覺得一個出色的導演應該具備良好的領導能力.他不需要樣樣精通,但他必須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所以導演應該對文學、美術、音樂、攝影等許多藝術門類有比較好的了解,同時電影也是一門技術,導演不一定要親自製作特技特效或者剪輯,但是必須能告訴專業人員做出來的東西應該是什麼樣。 很多人稱贊一個好導演都用了同一句話:他是一個善於講故事的人。其實這句簡單的話包涵了很多的內容。
3. 中國著名電影導演的風格特點
一樓說的很好,我再補充一點…第五代關注藝術,第六代關注自我……而現在,一切都以商業為主以票房為主…
4. 電影導演有什麼獨特的素質
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關於這個特質電影製片人的故事太多了,他們以超高的拍攝量使他的演員和劇組瘋狂。但是,這是他的古怪完美主義鮮為人知的事實。
我們都知道HAL是2001年最爛的計算機:太空漫遊(Space Odyssey),他是影片中談論最多的影片之一。庫布里克(Kubrick)搜尋了幾天以找伴郎(Douglas Rain)做配音工作,然後讓他以不同的音調和不同的音調演唱了近50次歌曲。
結果是一種聲音,後來成為Google,Apple和Amazon的現代AI(人工智慧)助手的試金石,聽起來像他。平靜,夢幻和怪異的聲音甚至激發了安東尼·霍普金斯在《沉默的羔羊》中的獲獎角色。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Alfred Hitchock)-痴迷於獲得完美的鏡頭,他經常讓演員通過絞刑者。
在皮喬(Pyscho),他花了7天時間拍攝標志性的淋浴場景,使女演員珍妮特·利(Janet Leigh)大部分時間都在淋浴中。
在《鳥類》中,他嚇ized了蒂皮·海德倫(Tippi Hedren),讓真正的鳥類散落在她身上,從而給人以恐懼的表情。
5. 電影導演是一種怎樣的職業
電影導演應該是單一職業來說個體差別最大的了,門檻即高又低,收入十倍百倍的差別都有,生涯從一舉成名到幾十年磨一劍皆是,種類包含藝術家到純商人盡有,學歷沒有限制,天賦可有可無,能力時高時低,這職業的屬性波動基本等於古代皇帝了。
導演就是這樣一個職業,自己需要花盡一切心思帶動整個團隊去創造一個好的作品,去接受大眾的審視,和自己相同的,和自己不同的,所有的人的審視,而他們中有人的意見中肯值得聽,有的人的意見又需要屏蔽。需要掌控團隊與掌控自己。
6. 作電影導演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和要素有哪些
對生活的感悟,具有對生命的哲學性探討。
豐富的想像力,對人性的了解。
太多了,一時半會說不完
7. 導演應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導演是一種職業,且被落實到具體個人身上,因此導演的職能就是按照導演藝術的特性去執行導演藝術的任務,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導演是劇本的「解釋者」
正確解釋劇本的豐富含義和確定契合時代精神的演出立意,是導演藝術創作的靈魂,是導演二度創作的藝術特性所決定的,是每一位導演在創作過程中從起始到終結都會貫徹的原則。
2、導演是演員的表演藝術創作過程中的一面鏡子
演出藝術中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就是:演員、觀眾、舞台,其中演員與觀眾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再有舞台經驗的演員,他(她)永遠也看不到自己的表演,導演就是排練場上的一面鏡子。
3、導演是綜合藝術的組織者
作為綜合藝術創作的核心人物,導演組織參與演劇藝術創作的各個部門協調之間的工作。在導演的總體構思和排演計劃制約下,各個藝術部門都要按期完成創作任務,並在計劃規定的不同創作階段組織排演。在這期間,導演是舞台藝術的綜合者,是組織舞台行動的創作者,是舞台藝術創作過程的組織者。
4、同時導演也應該具備的以下的基本條件:
(1)要有正確的世界觀;
(2)有豐富的生活積累;
(3)要培養、發展行動性的形象思維能力;
(4)應該精通表演,努力提高文學藝術修養,加強組織工作的能力,勇於克服困難,具有堅強的創作毅力。
8. 真正的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哪些能力
往期精彩內容:
淘夢完成9000萬B輪融資導演,有人罵你影視圈的潛規則電影劇組構成珍愛生命,遠離劇組諾蘭電影分鏡副導演的職能《頤和園電影劇本周星馳電影分鏡「殺青」的含義黑澤明電影分鏡4位天才導演20個經典拍攝手法成為導演需要拉多少片影史上無法超越的1994年徐克分鏡手稿17部電影分鏡奧斯卡88以來最佳攝影一個製片團隊的構成史上最美100幀畫面敦刻爾克故事板導演的對話場景《陽光燦爛的日子》分鏡10部最佳配色電影電影分鏡表3種表現類型劇組人值得被尊重世上大多是副導什麼樣的人適合做導演
更多影視干貨請點擊菜單欄或歷史消息
(添加備注職業城市)
真正的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認真看完這篇文章,你不會失望!
我們常說「真正意義上的導演是將電影文學劇本轉化成視聽語言的總的負責人,是影視藝術的創作者」,在這個層面上,導演是具備一定藝術修為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對劇作、攝影、照明、音響、剪接等電影每一環節了如指掌的技術家。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導演也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豐富的生活閱歷與思想感悟會培養一個導演獨特的思想意識,讓導演創作出富有靈魂的作品,形成自己的風格,從這個層面上說,導演是一位思想家。
細數知名的大導演,他們背後都有道不完的故事,都會用自己獨特的思想去闡釋自己的作品當導演沒有成名前,需要在生活的艱苦中磨練,需要在孤獨中創作,而當頂著壓力終於將凝結了全部精力、心血的電影作品推上銀幕之後,收獲的可能也不全是觀眾的掌聲......所以成功的導演還必須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必須是一位能夠忍受孤獨、敢於逆流而上的哲學家兼勇士。
李安導演畢業後失業在家,36歲時才拍出自己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推手》
當年馮導只是提出想建立電影分級制度,並沒說取消電影管理制度,就遭到很多人的口誅筆伐。看到這里,你是不是開始畏懼導演道路的遙遠而艱辛?
其實,並不是非要具備以上條件才可以做導演,那是真正意義上的導演,而現在市面上二流的「導演」也很多,他們可能只是為了博得導演的頭銜圈錢,拍攝了某部不成情節的爛片、短片就自詡為「知名導演」。
在很多拍攝現場,你很容易認出他們來。他是現場最白痴的一個,一屁股坐在監視器前從開工到收工,通常不懂攝影,不懂分鏡頭,不懂表演,叫聲"cut"和"ok"就是他的全部工作。
你可以選擇成為二流導演,也可以選擇成為一流導演,至於成為哪一種導演,視乎你的選擇,天分,毅力,還有運氣。但是,我們相信,每個想做導演的人,都是懷揣著做一流導演夢想的人。
庫布里克:導演如果能夠處理就去處理,如果不能就去選擇
庫布里克曾經說「導演如果能夠處理就去處理,如果不能就去選擇。」這個看法說明了兩點:一是導演要具備電影導演的創作能力;二要有判斷能力,特別是敘事和造型表達的能力;我們可以籠統的稱之為藝術感受力和直覺。
但是這種說法還是很模糊,很籠統,究竟好的導演需要什麼樣的創作能力呢?在你拍片之前,還是不要急於下手,看看成功導演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從這些能力出發,培養自己,才會離導演越來越近。
1、敘事能力
這里指的不是講故事的劇作能力,而是用鏡頭內部信息和鏡頭之間關系的組合來形成故事信息量的能力。這里涉及到剪接思維,是比較大的剪接觀念的體現。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在分鏡頭階段,當然,實拍和後期也會有所運用。
2、組織情節的能力
在劇本給定故事的情況下,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情節組織方法,當然,編劇也可以給定明確的情節。這里推薦去看《辛德勒的名單》,其中有個獨臂工人被殺的段落,這一故事段落被導演分成4個情節,相互穿插,體現了導演非常強大的對情節理解和組織的能力,嘆為觀止。
其實仔細研究經典作品的話,你會發現,能夠經久流傳的好電影,其故事情節組織的都比較嚴密,這也是中國電影目前亟需提高的地方。
3、現場能力
斯皮爾伯格說過,自己是美國導演中鏡頭位置感最好的人,對於這點,很多低級導演會認為攝影師可以幫助你,他們會找到更好的機位。攝影師也許會有更合理准確的機位感,但是,他仍然達不到你對全劇的理解高度和全面性。
一個成功的導演,不要指望攝影師、美術師等等做更多,你可以不會攝影技術,不會美術設計,但是你一定不能不懂怎樣用攝影畫面表達某一特定內涵,怎樣的色調可以幫助加強電影主題......成功的導演,需要具備較強的現場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導演對攝影、美術、音樂等藝術素養積累的基礎上的。
4、文學感悟能力
這里的文學能力不是文字寫作能力,而是對電影作品中人性、情感的把握,我們暫且稱為文學感悟能力。最高明的藝術作品是做感覺的,一部電影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其中大都反應了人類生活中值得記憶的事件,觸動了人們內心共有的情感,這些情感的表達或悲或喜或勵志,無不從人性出發。
導演要有能力把握這種人性,感悟情感,並且准確的表達,豐富的生活閱歷及文學閱讀、導演個人的思考可以幫助導演培養這種能力。
5、「造型」表達能力
攝影師和美工都是很據導演的要求去工作的,導演的要求必須是具體的,而不是類似「感覺再唯美點,你再弄的狠點」這種似是而非的語氣。如果這樣,那麼,執行者將不能准確執行,有時候甚會曲解你的要求。
所以,如果你不具備這種造型表達能力,當你感覺不好時,也會什麼都說不出來,這是導演對影片失控的表現。
6、剪接能力
這是後期剪接的技術性工作,導演不必有很高的剪接技術,但是必須有敏銳的剪接思維,只有具備這種思維,導演才知道現場該如何拍攝,拍出的素材怎樣才能在後期進行有效剪接組合。
當然還有進一步的剪接技巧——鏡頭辯證關系,這是剪接深入強化敘事的表現,例子很多,很多大師都有精彩的處理,安東尼奧尼,斯通、岩井俊二,楊德昌等都有了不起的辯證關系。
看完這些,您是否真正找到了培養導演能力的方向?而如果一開始能從這些方面去培養自己的導演意識及能力,只要能堅持下來,相信距離導演夢一定不會太遙遠!
【相關書籍推薦】戳二維碼即可購買
【導演創作完全手冊】
分鏡頭腳本《陽光燦爛的日子》分鏡滑動變焦反轉情節分鏡表3種類型電影片頭成龍喜劇電影主題形態第四面牆攝影大全CG特效鏡頭30式黑澤明色彩講故事用構圖講故事調色大全形色愛喝牛奶大導最愛的焦距劇組人諾蘭電影劇本鳥瞰鏡頭安東尼奧尼視覺喜劇教父三部曲今敏剪輯手法《鬼子來了》劇本電影中的暴力元素電影史上的25個特效劇本分解表奧斯卡大導頂級分鏡大全動作片大衛芬奇電影中的懸疑宮崎駿分鏡權利的游戲劇本秘密
9. 電影導演需要哪些特質
這部暫未命名的「蝙蝠女」電影將基於DC 1967年發表的漫畫。隨著《神奇女俠》(Wonder Woman)的大獲成功讓大眾對以女性題材為主角的電影有了期待,而韋登本人也算是走在好萊塢推崇女性角色的前列,他的《吸血鬼獵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10. 優秀的導演都有哪些特點
很多優秀的導演,對於故事的人物的表達都非常的符合題材,或者是符合當代人物的特點。另外,在表達方面更加的追求真實性,甚至於在故事人物衣著場景方面的真實追求。
並且他們不會去盲目的拍一些當下的流行,而是能夠通過影視傳達一些能夠讓大眾引發思考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