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的主要任務是把電影文學劇本的文字形象通過電影的蒙太奇手段轉化為視覺和聽覺結合的銀幕形象。在整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他處於核心地位。對於影片的思想主題、風格技巧等都由導演主要負責把握和處理。他還必須調動電影這一綜合藝術的各部門的創作性,同心協力、步調一致地創作出完美的電影作品。
由於電影是綜合性的藝術,因而對導演的藝術素養的要求也是全面的、綜合性的。從其美學水平、文學文字功底一直到攝影、美術、音樂、錄音、剪輯等方面的知識都要求極高。
由於電影導演的核心作用和他的中心職能,因此,「導演中心」也成為世界上公認的電影藝術創作規律。電影導演的任務和素養根源於電影本身的特性
Ⅱ 所謂導演是什麼導演應該做什麼
這個看法說明了兩點:一是導演要具備電影導演的創作能力,二要有判斷能力,特別是敘事和造型的判斷力,我們可以籠統的稱之為藝術感受力和直覺。但是,庫布里克的這種判斷還是很模糊,很籠統。
1,敘事能力。
這里指的不是講故事的劇作能力,而是用鏡頭內部信息和鏡頭之間關系的組合來形成故事信息量。這里涉及到剪接思維,是比較大的剪接觀念的體現。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在分鏡頭階段,當然,實拍和後期的時候也會有所運用。
2,組織情節的能力。
在劇本給定故事的情況下,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情節組織法,當然,編劇也可以給定明確的情節。這里推薦去看《辛德勒名單》里,第一個被殺的工人(獨臂人)的故事段落的例子,這一故事段落被導演分為4個情節,相互穿插,我覺得這是斯皮爾伯格在分鏡頭階段和編劇合作的結果,體現了導演非常強大的對情節的理解和組織能力,嘆為觀止。如何組織情節是中國電影嚴重落後的方面,在中國電影中很少看到嚴密的多層次的情節織體。這里不多說,還是去拉這個段落更直觀。
3,現場能力。
斯皮爾伯格說過自己是美國導演中鏡頭位置感最好的人。對於這點,很多低級導演會認為攝影師可以幫助你,他們會找到更好的機位。攝影師也許有更合理准確的機位感,但是,他仍然沒有你對全劇的理解高度和全面性,所以,這些問題上,不能指望攝影師做更多。不過,中國電影很多導演是這樣工作的,徐靜蕾這些所謂導演都是藉助攝影師工作的,他們都不是真正的導演,只能說是電影項目管理者,這些人都不是導演。
4,文學能力。
這里的文學能力不是敘事能力也不是文字能力,而是對電影作品中詩意的表達能力(因為,在電影作品中,這種詩意大都通過台詞來表達,姑且稱為文學能力,所以,電影學院的考試會有敘事散文和小說創作考題)。一個電影作品之所以耗費巨大而被製作,是因為其中大都反映了人和人類生活中值得記憶的事件,這些事件的表達悲愴也好,嬉戲也好,贊美人格也是任何作品的任務。作者要有能力感受到人格的詩意,並且准確的表達。具備酒神精神是導演的基本條件。中國電影充滿太多的市井氣質。推薦《jfk》法庭陳詞段落。
5,理性和感性的結合。
6,造型能力。
攝影師和美工都是根據導演的要求去工作的,記住一點,這些要求必須是具體的,而不是類似——感覺再唯美點,你再弄的狠點這種似是而非的語氣。如果這樣,那麼,執行者不能准確執行,你的要求往往被消弭甚至曲解。但是,因為你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你感覺不好,卻也說不出什麼來,這就是導演對影片失控的表現。這也是很多導演從事過繪畫工作的原因。
7,剪接能力。
這點是後期剪接的技術工作,我們可以說是微觀的方面。體現為合理的轉場,動作匹配和各種匹配,時間觀念的表達,蒙太奇段落,節奏,速度感,等等很多方面,不一一贅述。當然,還有更進一步的剪接技巧——鏡頭辯證關系,這是剪接深入強化敘事的表現,例子很多,很多大師都有精彩的處理。安東尼奧尼,斯通,岩井俊二,楊德昌等都有了不起的辯證關系鏡頭的處理。
上面說的這些是導演的主要工作和任務,因篇幅和性質所限,還有很多方面沒有具體指明。我想中國導演也都未具備這些能力,主要是中國電影教育病症所造成的問題。不具備這些能力,你拍的電影不可能好,即使你得獎。中國電影大概就是如此。作為專業人士,希望大家能夠清醒獨立的思考,因為,中國電影再這么胡說八道下去的話,再做什麼市場努力,也將離崩潰不遠了。
中國電影導演存在的問題
1 電影導演工作——本應該是知識分子(韋伯語)從事的行業在中國卻越來越江湖化,這種野化並未給中國電影帶來活力,相反帶來的是混亂和低劣,而在這個低俗化過程中,電影生產的幾方沒有人願意坐下來解決問題。狡辯只能助長口才但是不能幫助你思考。
2 中國電影荒謬事件中的典型現象——一個連基本導演能力都沒有的人為什麼在中國可以從事導演的工作?這是中國電影的悲劇,也是中國電影落後的原因。而這些不僅僅是製片人造成的。說明中國電影資源的分配不是以專業能力來界定的。有人認識這個認識那個,從而說明你會混,因此拿到資金。會混就能拍電影?當然,你會說,他們都是這樣。是的,中國電影有太多這種怪事,但是,行業內的人,愛好者,掌握資源的人都應該去思考這個問題——究竟是什麼促成了一個投資決策的?中國文化里充滿反智的成分,在中國電影中,這種情況尤甚。來自電影之家(有刪減,有重新組織)
Ⅲ 請問在一部電影的拍攝中,導演具體是做什麼工作呀
《導演的職責和重要性》
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組織和團結攝制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攝制組人員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總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Ⅳ 電影導演主要都做什麼求大神幫助
1、敘事能力。
這里指的不是講故事的劇作能力,而是用鏡頭內部信息和鏡頭之間關系的組合來形成故事信息量。這里涉及到剪接思維,是比較大的剪接觀念的體現。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在分鏡頭階段,當然,實拍和後期的時候也會有所運用。
2、組織情節的能力。
在劇本給定故事的情況下,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情節組織法,當然,編劇也可以給定明確的情節。這里推薦去看《辛德勒名單》里,第一個被殺的工人(獨臂人)的故事段落的例子,這一故事段落被導演分為4個情節,相互穿插,我覺得這是斯皮爾伯格在分鏡頭階段和編劇合作的結果,體現了導演非常強大的對情節的理解和組織能力,嘆為觀止。如何組織情節是中國電影嚴重落後的方面,在中國電影中很少看到嚴密的多層次的情節織體。這里不多說,還是去拉這個段落更直觀。
3、現場能力。
斯皮爾伯格說過自己是美國導演中鏡頭位置感最好的人。對於這點,很多低級導演會認為攝影師可以幫助你,他們會找到更好的機位。攝影師也許有更合理准確的機位感,但是,他仍然沒有你對全劇的理解高度和全面性,所以,這些問題上,不能指望攝影師做更多。不過,中國電影很多導演是這樣工作的,徐靜蕾這些所謂導演都是藉助攝影師工作的,他們都不是真正的導演,只能說是電影項目管理者,這些人都不是導演。
4、文學能力。
這里的文學能力不是敘事能力也不是文字能力,而是對電影作品中詩意的表達能力(因為,在電影作品中,這種詩意大都通過台詞來表達,姑且稱為文學能力,所以,電影學院的考試會有敘事散文和小說創作考題)。一個電影作品之所以耗費巨大而被製作,是因為其中大都反映了人和人類生活中值得記憶的事件,這些事件的表達悲愴也好,嬉戲也好,贊美人格也是任何作品的任務。作者要有能力感受到人格的詩意,並且准確的表達。具備酒神精神是導演的基本條件。中國電影充滿太多的市井氣質。推薦《jfk》法庭陳詞段落。
5、理性和感性的結合。
6、造型能力。
攝影師和美工都是根據導演的要求去工作的,記住一點,這些要求必須是具體的,而不是類似——感覺再唯美點,你再弄的狠點這種似是而非的語氣。如果這樣,那麼,執行者不能准確執行,你的要求往往被消弭甚至曲解。但是,因為你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你感覺不好,卻也說不出什麼來,這就是導演對影片失控的表現。這也是很多導演從事過繪畫工作的原因。
7、剪接能力。
這點是後期剪接的技術工作,我們可以說是微觀的方面。體現為合理的轉場,動作匹配和各種匹配,時間觀念的表達,蒙太奇段落,節奏,速度感,等等很多方面,不一一贅述。當然,還有更進一步的剪接技巧——鏡頭辯證關系,這是剪接深入強化敘事的表現,例子很多,很多大師都有精彩的處理。安東尼奧尼,斯通,岩井俊二,楊德昌等都有了不起的辯證關系鏡頭的處理。
上面說的這些是導演的主要工作和任務,因篇幅和性質所限,還有很多方面沒有具體指明。我想中國導演也都未具備這些能力,主要是中國電影教育病症所造成的問題。不具備這些能力,你拍的電影不可能好,即使你得獎。中國電影大概就是如此。作為專業人士,希望大家能夠清醒獨立的思考,因為,中國電影再這么胡說八道下去的話,再做什麼市場努力,也將離崩潰不遠了。
Ⅳ 導演在電影中起著什麼作用,在影片中導演需要做什麼工作
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 中國最受歡迎的導演之一 馮小剛
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其職責是: 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1]。
Ⅵ 一個導演需基本需要做什麼啊
難,祝你好運!資金很重要
圓個導演夢
一、導演是可以學成的
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在1999年法國嘎那電影節上講授電影課時說:「對我來說,電影可以學,但不能教。這是一門更多的建立於運作方式之上而不是技術之上的藝術。這是一種完全個人化的表現形式。導演技法是一種個人經驗,應該自己去發現電影語言,應該通過這種語言發現自我。」
本書作者認為:上述所說的「電影可以學」是對的,而「不能教」則有些偏頗。曾經因執導《鋼琴課》而一舉成名的女導演簡?坎皮恩曾經就讀於澳大利亞的廣播電影電視學校。她說:「學校創造了我的事業。我相信,如果沒有學校,作為女性的我不會成功。」可見學校教育還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一位真正具有個性化的導演,還需要經過實際工作的磨練和考驗。而在學校所受到的教育和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則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阿莫多瓦說:「在較低層次上,也可以通過看影片來學電影。其危險性在於會落入崇敬的陷阱。人們看到某些大師的拍片方式,然後就試圖模仿。這樣做的唯一站的腳的理由是在別人的影片中找到他遇到的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法,因而這種借鑒成為他自己影片的一個積極的部分。」另一個英國導演約翰?布爾曼也在嘎那電影節授課時說:「我並非是電影學校的狂熱崇拜者,因為,對我來說,導演首先是一種實際的職業,在拍攝現場學習是培養導演的最佳方式。歸根到底,理論只有在符合實際經驗時才有價值。」
《末代皇帝》導演貝托盧奇說:「若要學習電影,在我看來,顯然需要拍片,也需要看很多片子。這兩方面具有同等重要性。這無疑是今天我可以建議某人去上電影學校的唯一原因;因為這里有在電影院里永遠無法看到各種影片的機會。」
作為導演,不僅要精通業務,而且要對製作的影片或電視劇的成敗和藝術質量負重大責任。這是因為導演在攝制組內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在拍攝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時,都必須組建攝制組來實施和完成拍攝任務。在攝制組內,導演是總管藝術創作的負責人和領導者,掌握著藝術的指揮權。
因此,要求導演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和較高的文化修養。既要專,又要博。既精於本行,了解影視藝術的本性;又要博學多識,熟悉各門藝術的原理和規律。同時還要學習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以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
另外,還要求導演具有較高的組織能力。能夠把攝制組內的創作人員、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共同完成攝制任務。因此,導演要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不怕困難,處事果斷,保證攝制工作的順利運行。
由於導演的地位特殊,責任重大,因此學習導演和培養導演都必須注重其自身素質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要有點靈性
靈性,主要指藝術感覺好。感覺是最直接的心理過程,是形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基礎。
2、 要有點悟性
悟性,主要指對生活中新事物的敏感性。通過對生活的觀察、體驗,能夠深刻地認識生活、理解生活,發現和悟到常人不易發現和悟到的哲理層次。
3、 要有點韌性
韌性,主要指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毅力。
斯坦尼斯拉夫說過:「不要愛藝術中的自己,要愛自己心中的藝術。」
二、導演的指責與工作
可以分三個階段:
1、 籌備階段
(1) 研究劇本
(2) 遴選演員
(3) 寫導演闡述
導演闡述是導演對未來影片或者電視劇描繪的藍圖,是導演創作意圖和完整構思的說明,也是導演的綱領性的整體設計。
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 對劇本的立意、主題思想、時代背景等方面的闡釋。
◎ 對劇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 對劇中矛盾沖突的理解與把握。
◎ 對未來影片風格樣式的定位。
◎ 對節奏的處理。
◎ 對表演、攝影(像)、美術、化妝、服裝、道具等創作的構思和造型設計的要求。
◎ 對音樂(作曲)、錄音、剪輯等各創作部門的提示。
◎ 對劇中需要運用特技處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與特技部門協商處理。
(4) 選景
導演在選景時應注意:要從實際出發,要將自己想像中的環境向現實中的環境上靠。場景不可過於分散,以避免轉移場景太多,距離太遠,而拖延拍攝時間和增加經費開支。如果是同期錄音還要注意場景周圍有無聲音干擾。對於拍攝角度、光源方向以及日照時間的利用率有否影響,也要一並加以考慮。
(5) 創作分鏡頭劇本
分鏡頭劇本是導演用於現場拍攝的藍本和依據,也是導演對文學劇本的二度創作。將文學語言轉化為可讀的視聽語言,並將導演的一切藝術構思溶入到分鏡頭劇本之中。
2、 拍攝階段
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在講到拍攝的魅力是說:「拍攝即是製作一部影片最具體的部分,也是最不穩定的部分。在這個階段,一切都被決定下來;也是在這個階段一切都可能發生——最好的或是最壞的。」
3、 後期製作階段
剪輯工作不僅是技術過程,也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導演通過對畫面的分切組合,達到運用視聽語言創造形象的目的。
導演和錄音師一起運用音樂和音響效果與剪接好的畫面進行合成。
還要涉及到作曲、樂隊、演唱等諸多問題,以及動畫、字幕、特技等人員的創作,導演對以上各個環節都應提出設想和要求,以取得共識,力爭達到藝術的統一。
三、副導演、助理導演和場記的職責與工作
導演畢業後並不一定立刻就做導演,往往要從副導演或者助理導演,甚至場記做起。
1、 副導演的責任和工作
主要協助導演工作。基本上分三個階段。
(1) 籌備階段
◎ 協助導演搜集與創作有關的文字資料與畫像資料,為導演創作提供參考。
◎ 參與有關創作的討論,提出自己對藝術處理的見解和設想,供導演考慮。
◎ 協助導演編寫分鏡頭劇本。
◎ 協助導演選演員。
◎ 協助導演選場景。
◎ 檢查督促化妝、服裝、道具的准備工作,並提出相關的意見,及時與導演溝通。
◎ 協助導演編制場景表和制定拍攝計劃。
(2) 拍攝階段
◎ 檢查拍攝現場的各項准備工作。根據導演的意圖布置環境,組織安排和協調現場拍攝時需要的各項准備。
◎ 負責安排和指導後景中的群眾演員的表演和調度。
◎ 需要分組拍攝時,或導演因故不在時,按照導演的設計和意圖,執行導演的工作。
(3) 後期製作
◎ 協助導演完成後期製作,安排和檢查剪輯和錄音工作。
◎ 整理完成片台本。
◎ 製作預告片。
◎ 協助導演做好總結工作。
2、 助理導演和場記的職責和工作
協助導演從事案頭工作,配合副導演檢查化妝、服裝、道具的准備情況,記錄和整理有關討論創作問題的材料,保管搜集到的有關文字資料與畫像資料,為導演創作提供參考。
分給我吧!這個資料是我老師送我的
Ⅶ 電影導演是干什麼的為什麼那麼重要
運用鏡頭講故事。。。。。。看看台灣侯孝賢的電影你就知道了。還有後期的剪輯也很重要。當然你所說的編劇確實很重要,一部電影成功與否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故事,但是一個好的故事必須要用鏡頭講述出來。導演就是干這個。而且中國目前沒發現有哪個導演會用鏡頭講故事,可能田壯壯姑且算一個吧
Ⅷ 電影和電視劇導演拍戲時每天分別做些什麼工作,要具體的.
導演的職責和工作:
1、籌備階段:參與劇本的構思,寫作或修訂,把劇本琢磨透,查閱相關資料,體驗人物生活、環境、習俗,並選外景;
(1)研究劇本;(2)遴選演員;
(3)寫導演闡述,並向攝制組全體成員講解,並進行討論,達到統一認識。
導演闡述是導演對未來影片或電視劇描繪的藍圖,是導演創作意圖和完整構思的說明,也是導演的綱領性的整體設計。
導演闡述從內容看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對劇本的立意,主題思想、時代背景等方面的闡述。
對劇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對劇中矛盾沖突的理解和把握。
對未來影片風格樣式的定位。
對節奏的處理。
對表演、攝影(像)、美術、化妝、服裝、道具等創作的構想和造型設計的要求及審定。
對音樂(作曲)、錄音、剪輯等各創作部門的提示及審定。
對劇中需要運用特技處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與特技部門協商處理。
(4)選景
(5)創作分鏡頭劇本:削弱、淡化、刪減;突出、強化、豐富、增補。
2、實際拍攝期:指揮現場拍攝,耐心啟發、誘導演員的表演,同時協調各部門的關系。
(1)在製作期一定要控制好進度。(在時間和預算間尋找平衡點)
(2)和演員以及所有的劇組成員友好相處。
交代機位、干練(試著讓攝像機跟著演員走位)一定要記住:最值得關注的事是攝像機前發生的事!
積極和演員溝通(站在攝像機旁給演員說戲)
解決好工作人員和劇組之間的利益糾紛。
3、後期製作:指導和依靠剪輯部門,完成鏡頭的組接和聲畫合成等後期製作,直至通過送審
(1)看工作樣片,和剪輯師商量如何(剪輯)操作。(到放映室)
(2)對剪輯後的毛片進行評估,確定剪輯師的剪輯是否與自己的構思一致。
4、發行期:配合製片人和宣傳人對影片進行商業發行運作,直到發行上映。有時還要參加宣傳活動。
Ⅸ 電影導演要具備哪些技能
其實,最重要的是情商,是與人溝通的能力。想像力、藝術感悟什麼的是得有,但你要真沒有,只要你有一個專業的團隊,你還是能把他們都調動出來。所以,關鍵還是你如何駕馭團隊,與團隊合作的能力。要麼,你做個獅子,讓大家都服你,指哪兒打哪兒,完全按照你的想法來;要麼,你做個狐狸,讓大家跟你關系都不錯,輕描淡寫擺平矛盾,讓劇組和諧推進。這個能力,雖然未必能讓你成為一名偉大的導演,但至少可以保證你的劇組不陷入災難,你的戲能順利完成。特別是國內導演,在國內業界人士遠不如北美專業,江湖味很重時,這種與人溝通的能力尤為關鍵。
情商第一,藝術感覺第二。我個人覺得這個藝術感覺包括專業技能上,最重要的是畫面感。因為電影還是以畫面為主來講故事的。畫面感不是說特別強調或者善於製造視覺效果或器官,而是拿到文字,就能想出畫面,並且知道怎樣用畫面去表現這個文字或是想法。這個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挺難的,很多導演片子也拍了不少了,但這個能力還是很欠缺。如果沒有這個能力,他連自己想要得到的結果是什麼都搞不清楚。
也許會有人提到文化修養什麼的。其實我倒不覺得導演一定得多有文化,胸中詩書無數。其實積淀太多未必絕對是好事情,都占滿了,哪兒有空間去想。但這一點對於中國導演還是例外,因為幾次接觸,導演的文化水平低到超出我的想像。比如某導演看到台詞中有句「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當即表示秋天不夠強烈,改成冬天!這種事兒讓你怎麼說?所以在文化修養方面,我覺得不要求一個導演有多高的學歷,有多少科班的培養,但至少得有強烈的學習意識和求知慾。你可以不懂,但你得問人,你得去查資料,咱不能不懂裝懂不是。
這兩條半是我根據身邊的導演觀察出來的,至於其他技能,有更好,可加權,沒有的話,只是決定水準高低,不影響大成敗,不排除某些以上三項不符,但某項技能超級強悍而照樣異軍突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