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芳華》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創作背景:文化大革命。
影片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部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在愛情萌發時經歷了殘酷戰爭的洗禮。「活雷鋒」劉峰(黃軒飾)由於一次觸摸事件被集體拋棄,從農村來的何小萍(苗苗飾),因「不良習氣」屢次遭到文工團女兵的歧視與排斥,蕭穗子(鍾楚曦飾)默默暗戀著文工團小號手。三人因命運巧合重逢在硝煙彌漫的戰場,昔日文工團的戰友林丁丁、郝淑雯、陳燦等人也在時代變革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運。
拓展資料:
故事的背景戰爭介紹:
在一次接受采訪時,馮導為大家做出了解答: 在影片中的那段戰爭是1979年的一場戰
爭,
而1979年打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官方說法是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或者對越自衛還擊
保衛邊疆作戰,是中越兩國邊境發生戰爭後、中國和越南雙方兩國也發生了很多沖突。
現在人們提到中越之戰,都指的是狹義上的中越之戰,也就是從1979年2月17日-197
9年3月16日短短一個月內的中越雙方兩國大規模沖突。
2. 如何評價馮小剛導演電影《芳華》
比較一般,有點自我。不如集結號等,不算他的代表作。
3. 如何評價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
我就是參加自衛反擊戰的老兵,這片子拍的比較符合那個年代的國情,基本上反應了那個年代的人和事,我也想去追尋那逝去的芳華,可惜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去了。致敬我親愛的戰友們!
4. 美國人如何看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
《芳華》自上映以來就收獲大量好評,該片也在年末諸多部電影中殺出一條「血」路,一直保持高居不下的位置,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芳華已突破20億大關。該片於2017年12月15日在中國、北美地區同步上映。這次馮小剛導演的作品在國人眼裡產生了強烈共鳴,而美國人對《芳華》的評價是:錯置的普世價值。
外媒的賈斯丁·張認為,「在所有的流血和子彈中,以及對配樂的不放手地情感沖擊,導演只是幾乎勉強讓他的人物保留在他的視線之中,在90年代文工團解散後,才及時趕上他們和前同志的境遇。盡管我們對這些角色所遭受的失落了解不夠,面對這些男女回顧初入成年的時光以及歷史變化的旋風,很難完全不為之動容。」
影評家李美琪(音譯)寫道:「中國大陸的電影泛濫著90年代懷舊的青春片,但青春這個人生的關鍵階段,從來沒有像中國電影票房之王馮小剛最新的《芳華》中所描繪得那樣純粹、極樂和殘酷。追蹤解放軍文工團從『文 革』到九十年代的狂 暴命運,電影是對理想主義和耐力的贊歌,但『傷心』一詞卻一個場景接一個場景地浮現在腦海。」
5. 《芳華》電影憑借什麼能夠14天破10億
12月28日,喜大普奔的好消息,《芳華》從12月15日上映後,票房一路高歌猛進,首日破1億,兩天破2億,六天破5億。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今天破10億票房。
《芳華》註定是一部難以蓋棺論定的作品,它的藝術性以及對於時代的思考與當下娛樂至死的思潮是相互沖突的,可能確實需要一點時間,來漸漸發現到它當中的長處與不足。但它的誠意是毋庸置疑的,在2017年末,可以看到這樣的一部影片,也算是一種告別與懷念。它最大的意義還是在於,用心呈現的電影和故事,即使經過了再多的磨難和挫折,觀眾也一定能夠感受得到。需要這樣的作品,歡迎這樣的作品。
6. 馮小剛導演的《芳華》票房咋樣
我個人預測《芳華》的票房會在3-5億左右。目前來看《芳華》的情懷對中老年觀眾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但是他們不太會主動走進電影院。而黃軒的年輕觀眾粉絲也不少,估計會有很多年輕人帶著父母去電影院看。最後就看電影口碑怎麼樣了。馮導一貫會營銷自己。再加上年底了各大公司都在沖業績,不排除會加大票補力度和買票房的可能性。所以上線到5億左右的區間是可以預期的。
7. 馮小剛導演並拍攝的電影《芳華》如何獲得了怎樣的評價
馮小剛是我做喜歡的導演,沒有之一。因此他拍的所有的電影我都看過。《芳華》這部電影當年剛上映的時候我也去電影院看了,心靈確實受到了非常大的震撼。因此直到現在我都對這部電影記憶猶新。
看完電影和原著後,我的內心是沉重的。軍隊總是被認為是紀律最為嚴明的地方,不管外面多麼復雜,軍隊都始終是干凈的,但是影片和原著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最不缺的就是被命運捉弄的人。
馮小剛要在《芳華》里講的,就是一群有著相同經歷的人沒有任何一個施暴者會為自己的暴行買單,當事情真實發生,只有繼續善良和變成新的施暴者兩個選擇,第一種選擇是折磨自己,第二種選擇是折磨他人。不管如何選擇,結果都不會改變,最終都需要面對自己,繼續生活。
《芳華》不止是馮導,一代文工團人的青春,從這一點上看來也是整個時代的縮影,施暴者和被害者的事情每分每秒都在發生,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自己,成為其中之一,如果已經成為了,就好好對待自己,保持善良,繼續生活。
8. 馮小剛的電影《芳華》怎麼評價
馮小剛的《芳華》講的是一代人的青蔥回憶。對於年輕的一代也許感觸並沒有那樣深刻,但是他也是代表著上個年代的前輩們深刻的青春。馮小剛的《芳華》雖然在評價上有好有壞,但是足夠豐富。馮小剛作為導演,他的《芳華》是基於他年少時的朦朧認知,是他所感動和珍惜的點滴。也是大多數人的感同身受。作為一個個人指導的作品,馮小剛已經盡量做到大眾的共鳴。他擅長的共情和感情渲染有豐富的融揉進這部作品中去。雖無法概括所有人的年少,但也做到了經典和懷舊。
最為創作者只是鋪陳敘述的載體,卻沒有載上更加細膩的情感。所有的情感源自於觀眾心中的《芳華》,而電影《芳華》僅僅是個媒介,像個走馬燈吧那個時代斷斷續續的播放,你所感悟的便是你的,但不是他馮小剛說的。這就是他聰明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