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婁燁電影花 講的什麼
《花》的主角出走到巴黎,輕易與許多男子有露水姻緣、不以任何婚戀關系為前提便愛上一個初次見面就強奸了自己的男人,被罵作婊子也在所不惜。說婁燁那些愛情故事極端,只是因為他感興趣的對象不是大多數,但並非他不熟悉的群體,看過張獻民寫呂樂性史的人,也許會明白「花」做的那些事情,對婁燁和他的一些同路人是某種共同回憶,也不值得用一般的道德語言來評判,對「花」和Mathieu以及片中任何一個用性徵服對方、又用愛折損對方的人,影片只是一點一滴地描寫,個中的痛苦之源與結局也並沒有定論。只負責描述,不負責表態,是一種方法,但也讓《花》和「花」難以親近觀眾。僅僅從「花」的教授發表對女權的看法、客串演出的崔衛平在采訪中說「我是一個『持不同生活見解者』」,隱約暗示著這個女人的自我定位,但對觀眾來說,這些細節還不足以解釋她在性和愛上一些自相矛盾的態度,比如她從北京逃到巴黎的原因,無法接受白人男友不再愛她卻又立刻迷戀上另一個男人肉體。也是因為動機模糊,「花」為什麼會樂於周旋於各個男人之間,性為何對她有如此強烈的驅動,為何在結尾性與愛不可分離的時候她又決定離開,這些問題都讓人不易代入她的世界。
2. 電影《茉莉花開》影評
轉自豆瓣
省去大部分對電影情節的描述,只留下自身對影片的直接感覺。三十年代的茉。五十年代的莉。八十年代的花。骨子裡深沉的埋藏著對生命的堅韌,痛恨與冷眼旁觀一切。彷彿是一個空城,所有一切都圍繞著三代獨身女人的情感波折進行。無關外界。她們都堅守著自己對生命的判斷,冷靜而又尖銳地面對生活以及所有。茉從單純的少女到怨恨生命的女人。莉一度想離開母親,離開這個陰暗無生氣的家。花的堅強更突出了女性的獨立。電影圍繞三代女人的一生作為背景,畫面暗沉,略顯枯燥。在上海舊街的小屋裡演繹各自的一生,平淡無奇的表面下暗藏著的極大內心波動。生命之短暫,不過是一朵花開的瞬間。從含苞待放的花蕾,到艷麗無比的光鮮,接著是凋謝前的逐漸萎縮,失去水分。最後是枯萎,沒有痕跡。花朵的開放,並非為了嘩眾取寵,只是為了自己而開放。三個女人因宿命糾纏在一起,帶著某種陰郁色彩。
影片給人的感覺是冷靜且決絕。彷彿自身的情緒被一點點地帶入故事情節里,隨之波動。自殺,背叛,杳無音訊,孤獨,上海本色貫穿所有。花骨子裡堅韌區別與茉和莉,這種堅韌不帶有抑鬱成分,只是一位年代女性的堅強與冷靜。從花開始便不是黑色,而只是灰色與陰暗。花對男人不作挽留,決絕的離婚並且不索取任何物質。這區別與很多因為愛而挽留的女性,她只是想生下這個孩子。她與愛人的孩子。命運給予她的孤獨與煎熬,都獨自一人承擔。依舊是那間屋子,有著半圓形陽台的老式公寓。她獨自生存與即將出生的孩子。
她獨自去醫院作產檢,獨自胎教。這樣的孤立深入人心。午夜三點,雨夜。她突然感覺到即將生產,獨自奔跑到樓下,右手打傘,左手背包。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奔跑,大聲的喊計程車。城市彷彿死寂一般,只剩下一個孤立無助即將生產的女人。如此畫面,讓人心寒。她摔倒,大聲叫喊卻始終無人應。艱難的坐在地上,雙手顫抖地拿出綳帶包,在大雨中生產。滿臉雨水,汗水與淚水。這樣的絕望,如同針扎。在她的臉上寫滿絕望與埋怨,甚至是痛恨已經遠離她的男人。絕望,充斥著她的靈魂。直到聽到孩子的哭聲,她開始微笑,忘記了疼痛。
女人的身體是一個生命的通道,是一個容器,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她們再用身體去哺乳,去給予。最後只盛下皺折,疤痕,歲月的痕跡。看到時間在身體上留下的每一個殘忍。為一個孩子放棄所有自己該有的青春與美麗。甚至舍棄被男人寵愛的幸福。女人懷抱起孩子,用嘴唇親吻孩子的臉頰,微微閉上眼。她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為此不顧一切。因為有孩子,女人不怕蒼老。
對於此片,男人並無發言權。
3. 哪些評價電影《花芯》
當我死後焚燒時,一堆細白的骨灰中,燒剩下的,會不會只有我的子宮呢。
你一個人寂寞嗎? 恐怕從昭和18年到27年,結婚生子,及至初嘗戀愛的滋味,到重新認識愛和自己,結束十年婚姻之前的日子才是最寂寞的吧。
無論對方是誰,女人的子宮都會發出羞恥的呻吟。可是,這就能上升到愛了嗎?不,我只是喜歡過你,而已。已經在開始的那晚就結束了,沒有了。
你以為我是因為愛而進入婚姻的嗎?所謂夫妻不過是一方拋棄另一方而已,浪漫的蜜月只有電影里才有。
相扶到老的婚姻不用太過歌頌,正如中途退出的婚姻不必過多譴責。人的一生,無論是選擇早點結婚生子,然後打拚事業,還是顛倒過來,這些都得經歷。
愛,是什麼?它,不是愛情。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悲劇都是年輕人的原型,一見鍾情的愛戀,經過阻撓的強化,叛逆和抗爭的發酵之後,就升華成永久了。可是,現在不一樣,如果還是容易心動,只能用見識少形容,新鮮新奇只不過以前沒見過,罷了。
愛,不是愛情。它是沖動的,也是耐心的……編不下去了。
這篇故事我希望它不是二戰後的時代背景。該多好
4. 一部女主角叫花的電影,講的是一個中國女人去了國外,被一個男人跟蹤……,然後他們就好了……
2011年婁燁導演的電影,就叫花,英文名 Love and Bruises。你可以查查
5. 電影花招觀後感
首頁 觀後感正文
導航
電影《活著》觀後感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著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著」。
《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里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裡的財產輸得一干二凈。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娘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 —— 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並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
這個故事說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著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著的人還得活著,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嘗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嘗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 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 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著、活著!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
6. 關於婁燁的電影 《花》的劇情 花和馬修是不是真的相愛後來馬修是不是對她不好了
復雜的東西....花最後回法國,對馬修說自己要結婚了.馬修打她,問她為什麼還要回來.然後在她的懷里哭了...
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愛.但依戀該是真實的.
7. 電影《花》女主角簡歷
《花》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愛情電影,該片由婁燁執導,任潔、塔哈·拉希姆、加里·勒斯培等共同出演。
花
演員 任潔
花為了感情決定辭去在北京當老師的工作,前往巴黎尋回男友,但終究還是沒能令其回心轉意。在陌生的城市游盪,迷路的花偶遇了一位法國藍領馬修,雖然馬修瘋狂地愛著花,但他和他的朋友們卻似乎一直把花當婊子看待,兩人之間的裂縫漸漸判若鴻溝。
8. 誰有婁燁的電影《花》
我也在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