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的導演、製片人、監制、編劇、策劃、出品人等都是干什麼的大小順序是什麼
一般製作人許可權最大,導演其次。其它沒有大小順序,只是分工不同。
1.導演:主要負責電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電影中的創意部份。如張藝謀、馮小剛。
2.製片人: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公司。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如華誼兄弟、王中軍。
3.監制:可能和製片人是同一個人,也可能另有其人。管理整個電視或電影拍片流程相關環節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員的尋找與協調,預算的控制,拍攝時間的進度等,讓電影能在合理的時間與預算下完成。
4.編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就叫劇本,是影視劇、話劇中的表演藍本,成就突出的職業編劇被稱為劇作家。如電視劇《母儀天下》的王伊。
5.策劃:製片前中後期及過程中的對內製片工作和對外宣傳,廣告等等方面的工作,從而使電影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6.出品人: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
電影製作流程:
1、選擇劇本
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製片人來選擇劇本,但是也不缺乏導演來選擇劇本的,但是導演在選擇了一部好的劇本之後就要說服公司以及製片人,來為他投資,但是在21世紀的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劇本改編權利的,如果他在開拍前希望改變劇本就必須經過公司上層董事會的批准。
2、資金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製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製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
國產小成本電影代表作《失戀33天》(約9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國產中型製作電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約3000-40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代表作《阿凡達》(約6億美元,不含宣傳費用)。
3、選擇導演演員
中國電影不會有選擇導演這種說法的,在一部電影里導演說的算,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對電影的質量負責還要對片場的其他方面負責,而國際電影製作中導演只需要負責好電影拍攝的任務. 在國際化的電影製作中是劇本選擇導演,而不是導演選擇劇本. 製片人在電影籌備時還要擔當起選擇演員的任務,在中國大陸這些都是由副導演來完成的。
4、明星陣容
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中,不僅要有很棒的劇本,很好的故事情節,好的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參與. 明星是電影中閃亮的焦點,也是電影票房的保障。
5、組建攝制組
攝影組包括:場記、化妝、道具、燈光、美術、後期指導、跟組剪接。
6、電影剪接
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製片公司進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線導演的話,那就不同了。
7、發行商
商業電影中發行商和製片商不是一家,發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行權,一部電影的好壞也可以通過看發行商來表現。
8、宣傳方式
就拿<強戰世界>來說,早在電影放影4個月前電影的廣告和宣傳海報就已經出爐。
9、電影國際發行
發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10、參加電影節
㈡ 電影導演主要都做什麼求大神幫助
1、敘事能力。
這里指的不是講故事的劇作能力,而是用鏡頭內部信息和鏡頭之間關系的組合來形成故事信息量。這里涉及到剪接思維,是比較大的剪接觀念的體現。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在分鏡頭階段,當然,實拍和後期的時候也會有所運用。
2、組織情節的能力。
在劇本給定故事的情況下,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情節組織法,當然,編劇也可以給定明確的情節。這里推薦去看《辛德勒名單》里,第一個被殺的工人(獨臂人)的故事段落的例子,這一故事段落被導演分為4個情節,相互穿插,我覺得這是斯皮爾伯格在分鏡頭階段和編劇合作的結果,體現了導演非常強大的對情節的理解和組織能力,嘆為觀止。如何組織情節是中國電影嚴重落後的方面,在中國電影中很少看到嚴密的多層次的情節織體。這里不多說,還是去拉這個段落更直觀。
3、現場能力。
斯皮爾伯格說過自己是美國導演中鏡頭位置感最好的人。對於這點,很多低級導演會認為攝影師可以幫助你,他們會找到更好的機位。攝影師也許有更合理准確的機位感,但是,他仍然沒有你對全劇的理解高度和全面性,所以,這些問題上,不能指望攝影師做更多。不過,中國電影很多導演是這樣工作的,徐靜蕾這些所謂導演都是藉助攝影師工作的,他們都不是真正的導演,只能說是電影項目管理者,這些人都不是導演。
4、文學能力。
這里的文學能力不是敘事能力也不是文字能力,而是對電影作品中詩意的表達能力(因為,在電影作品中,這種詩意大都通過台詞來表達,姑且稱為文學能力,所以,電影學院的考試會有敘事散文和小說創作考題)。一個電影作品之所以耗費巨大而被製作,是因為其中大都反映了人和人類生活中值得記憶的事件,這些事件的表達悲愴也好,嬉戲也好,贊美人格也是任何作品的任務。作者要有能力感受到人格的詩意,並且准確的表達。具備酒神精神是導演的基本條件。中國電影充滿太多的市井氣質。推薦《jfk》法庭陳詞段落。
5、理性和感性的結合。
6、造型能力。
攝影師和美工都是根據導演的要求去工作的,記住一點,這些要求必須是具體的,而不是類似——感覺再唯美點,你再弄的狠點這種似是而非的語氣。如果這樣,那麼,執行者不能准確執行,你的要求往往被消弭甚至曲解。但是,因為你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你感覺不好,卻也說不出什麼來,這就是導演對影片失控的表現。這也是很多導演從事過繪畫工作的原因。
7、剪接能力。
這點是後期剪接的技術工作,我們可以說是微觀的方面。體現為合理的轉場,動作匹配和各種匹配,時間觀念的表達,蒙太奇段落,節奏,速度感,等等很多方面,不一一贅述。當然,還有更進一步的剪接技巧——鏡頭辯證關系,這是剪接深入強化敘事的表現,例子很多,很多大師都有精彩的處理。安東尼奧尼,斯通,岩井俊二,楊德昌等都有了不起的辯證關系鏡頭的處理。
上面說的這些是導演的主要工作和任務,因篇幅和性質所限,還有很多方面沒有具體指明。我想中國導演也都未具備這些能力,主要是中國電影教育病症所造成的問題。不具備這些能力,你拍的電影不可能好,即使你得獎。中國電影大概就是如此。作為專業人士,希望大家能夠清醒獨立的思考,因為,中國電影再這么胡說八道下去的話,再做什麼市場努力,也將離崩潰不遠了。
㈢ 電影中的導演版和加長版有什麼區別
這個好像沒有權威解釋,以下是我個人的理解:
一部電影拍攝完成後,要進行剪輯,才能在電影院上映。有時候為了滿足播放時長的要求,或者為了滿足官方審查的要求,刪減了一些內容,影響了電影的完整性。
在發行DVD或者藍光碟片的時候,由於不存在在影院公映時的時常限制,審查也沒有公映那麼嚴格,發行方通常會把公映時刪減的內容還原回去,當然增加內容也是為了更好賣。如果有幸能找到當初拍片的導演,由導演來組織剪輯,認為能夠表達他當初拍攝的思想,這樣的碟片版本就叫做導演剪輯版(Director's Cut)。有時候,碟片的發行方無法聯繫上影片導演,或者導演不能組織剪輯,就由發行方自行補充拍攝的素材,增加內容,這樣的版本就稱作加長版(Extended Cut)。
通常,一部電影的碟片,不會同時出現導演剪輯版和加長版,只能出現一個。至於其它的豪華版、收藏版、限量版,都是發行商搞的噱頭,意義不大。
㈣ 拍電影的時候,導演經常說a克省,a克省是什麼意思
ACTION
在拍片現場,導演用來命令演員開始表演的口頭用語。
ACTION的真正含義:
為什麼導演開拍的時候不用act,start,begin等動詞,而用名詞action呢?原因是因為在表演的時候,演員僅僅是在表達導演已經構思好的電影,導演在拍攝的時候會對比演員表演的action是否與自己的構思、感覺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的話就繼續下一個鏡頭,如果感覺不對,沒有達到導演要的效果就會再來一遍了。
所以action真正的含義表示導演准備看演員表演的action(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會選這個名詞動用,而不直接用act。
㈤ 電影或電視劇導演常說的NG是什麼意思全稱是什麼
就是no
good
是演員在拍攝過程中出現失誤或笑場或不能達到最佳效果的鏡頭,現在有些電視劇也用它來做為片尾來吸引觀眾,使大家了解拍攝過程中不為人知的一面。
NG是拍電視電影時使用的術語,表明這個鏡頭拍的不合導演的要求.不滿意,要重來一次.常常新的演員拍片子會經常NG,浪費膠片,一般的大牌老演員(素質好的)拍戲一次就OK了.NG會造成劇組的損失,經濟和精神及時間上的損失,所以要竟量減少,如果是拍電視,要求不太高,多NG一些也損失不大;如果是拍電影用膠片,一個演員NG次數如果很多,那導演及劇組人員就會很討厭他,浪費了很多金錢.
有時候游戲中見到那可能是引用的,我以前見到過游戲中砸裝備或合成東西時有人說NG,應該也是不成功,重來一次的意思.
㈥ 電影里導演經常說的一英文!是什麼
action 開始
㈦ 一個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哪些能力
我們常說「真正意義上的導演是將電影文學劇本轉化成視聽語言的總的負責人,是影視藝術的創作者」,在這個層面上,導演是具備一定藝術修為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對劇作、攝影、照明、音響、剪接等電影每一環節了如指掌的技術家。
李安導演畢業後失業在家,36歲時才拍出自己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推手》。
㈧ 哪裡是導演經常拍電影的地方
橫店影視基地之類的地方啊
㈨ 拍電影的時候,導演經常喊的一個詞是什麼
卡
ACTION
㈩ 導演常在開拍電影前說的一句英文是什麼
導演常在開拍電影前說的一句英文是action
為什麼導演開拍的時候不用act,start,begin等動詞,而用名詞action呢?原因是因為在表演的時候,演員僅僅是在表達導演已經構思好的電影,導演在拍攝的時候會對比演員表演的action是否與自己的構思、感覺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的話就繼續下一個鏡頭,如果感覺不對,沒有達到導演要的效果就會再來一遍了。
所以action真正的含義表示導演准備看演員表演的action(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會選這個名詞動用,而不直接用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