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邵氏導演張徹電影特色百度

邵氏導演張徹電影特色百度

發布時間:2021-07-08 09:01:11

㈠ 邵氏武打電影有哪些

其實現在看這些老片更多是懷舊,都沒什麼好看的。。有次無聊,看《鐵扇公主》。。。簡直就是尼瑪天雷滾滾。。。。
講到邵氏的武俠,就不能不說張徹,張徹導演可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文章寫得好,早年以「何觀」為筆名,是著名的影評人,更寫過不少劇本。還有很有名的台灣民謠的《高山青》,曲子好像也是張徹譜的。他執導的最著名的電影當然就是《獨臂刀》了。。。
《大醉俠》也是不得不提的一部,這是胡金銓為邵氏執導的唯一一部武俠片,也是大部分人公推的邵氏最好的武打片。
其他的。。有名一點的《奪魂鈴》《馬永貞》、《仇連環》、《刺馬》、《報仇》。。還有改編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冷血十三鷹》、《五郎八卦棍》、《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三少爺的劍》。其中三少的劍捧紅了爾冬升、《報仇》則是為狄龍贏得了亞太還是什麼影展的影帝。
哦,差點忘了劉家良!!!!《少林卅六房》、《神打》、《洪熙官》、《陸阿采與黃飛鴻》

㈡ 邵氏電影為什麼這么好

在邵氏字典中「賺錢」永遠是第一位的。於是如何賺錢就看邵逸夫的幾個高招,首先是清水灣開山填土,大興土木建造「邵氏影城」,有大型隔音攝影棚、置景場、辦公大樓及彩色沖印廠,員工宿舍及各種技術室,是遠東最大片廠。邵逸夫還打造了一套管治制度,保障片廠可流水作業。從1959年建廠到1979年的20年間是邵氏稱霸天下的時代,尤其是前10年,也是邵氏王國的黃金時代,陣容強大,出片水準高,當時實施的計劃就是———投大資、拍大片、賺大錢。而如李翰祥、胡金銓、張徹等大導演逐漸組建自己的製作隊伍,演變出不同的派系陣營。邵逸夫自18歲開始就直接面對觀眾,哪些影片一定賣錢、哪些影片可能冷門,都很清楚,可以說他是在觀眾群中成長的,所以貫穿始終的就是「觀眾至上」的傳統
作為一位資本家除了善於經商的精明頭腦外,克勤、克儉表率作用也是關鍵所在。邵逸夫的勤奮和毅力非一般人能比,如張徹所說「每天工作16小時,數十年如一日。每天9時上班,上班前練兩個小時氣功,從不間斷。上班時交待各主管工作,都寫好紙條,每人一張,到廠後第一件工作先看導演前一天拍好的毛片,站著看,一邊看一邊做甩手運動。每個月開拍影片劇本、故事,他要親自審閱,自己不看劇本時,由導演或看劇本人向他報告,由他最後裁決。」邵逸夫曾說,他沒有娛樂,看電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娛樂,他自稱自己是全世界看電影最多的人,80歲以前,每年看六七百部片。

邵逸夫的容人之量是令員工最佩服的地方,他自己每天9點一定到片廠,工作人員遲到可以容忍,開會、試片等,他一定先到,其他人員遲到也不追究。值得一提的是,「金牌導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業高峰期離開邵氏到台灣另謀發展,並帶走大批技工好手,幾乎動搖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愛才如命,70年代允諾他重返邵氏,這或許只有邵逸夫能夠做到。
邵氏的歷史,其實是脈絡清晰的: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創業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黃梅派影片成為邵氏的主打類型;60年代中期往後,在張徹的極力倡導下,邵氏把武俠片帶入了輝煌期,其中,又分成兩個支派,一個是張徹力主的新武俠電影;另一個則是楚原,他擅長和古龍合作拍攝那些超現實主義的武俠作品。可惜的是,李翰祥、張徹已經分別於1996年和2002年離我們而去了。

㈢ 為什麼邵氏的電影都那麼好看精彩

在邵逸夫入主邵氏主持大政後,他拉攏了當年最紅的林黛與李麗華,成為邵氏基本演員。小生陣容也加強,除了原本當家的皇帝小生趙雷外,也拉攏了陳厚跳槽加入,之後關山也由左派陣營投入邵氏,鍾情與張仲文較後也加入邵氏。
單是有大明星還不夠,邵氏此時更下大資本拍大片,影片改成綜藝體闊銀幕外,更投下重資拍彩色片,觀眾趨之若鶩。《江山美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成了那一年香港最賣座的中文電影。
迎合口味 帶起黃梅調熱潮
邵氏電影票房後來勝過電懋電影,是因為邵氏更會做生意,邵逸夫知道南洋觀眾的口味。以前的電影觀眾以婦女為主,她們喜歡的除了先苦後甜的「家庭倫理文藝大悲劇」外,更喜歡歌唱片,歌愈多愈受歡迎。
在早期的《桃花江》、《曼波女郎》時期,邵氏在歌唱片輸了腳步,但它更自傲的是,它帶起了另一個更風靡觀眾,轟動期更長久的港式黃梅調電影熱潮。在《江山美人》之後,《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王昭君》、《楊貴妃》等彩色闊銀幕大製作,更令邵氏真正擦亮了金字招牌,熠熠生光,相形之下,它的主要對手電筒懋已黯然失色。
邵氏公司腦筋快,眼光准,在黃梅調、山歌片漸漸被觀眾厭倦時,它在張徹導演的領導下,及時開拓了「武俠電影世紀」,由《邊城三俠》和《江湖奇俠》打頭陣,掀起了歷久不衰的陽剛電影熱潮,更改變了香港電影素來以女主角為主的風氣,此後的電影都是由打仔小生如王羽、羅烈、岳華、張翼、姜大衛、狄龍、陳觀泰、傅聲等掛頭牌,他們才是牡丹,女主角則只是綠葉。
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氣魄與膽識過人,是邵氏成為香港電影王國主要原因;而李翰祥為邵氏拍攝的彩色古裝巨片與黃梅調電影,除了令財源滾滾流入邵氏,也使當時的中文電影界展示了另一番新氣象,如此回首,我們稱之為:經典。

㈣ 邵氏電影製片都拍過哪些好看的電影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24639.htm

一般來說,劉家良、張徹、楚原導演的武俠片好看

其中有絕代雙驕內容的影片片名就叫《絕代雙驕》主演是傅聲(江小魚)

㈤ 香港導演張徹的作品都有哪些

可能錯了,是天映修復的時間 導演
年代名稱1949《阿里山風雲》1957《野火》1965《蝴蝶杯》1966《邊城三俠》《虎俠殲仇》1967《大刺客》《獨臂刀》《斷腸劍》1968《金燕子》1969《鐵手無情》 《大盜歌王》《飛刀手》《死角》《獨臂刀王》《保鏢》1970《鷹王》《游俠兒》《十三太保》《報仇》《小煞星》 1971《無名英雄》《拳擊》《新獨臂刀》《雙俠》 《大決斗》1972《年輕人》《群英會》《惡客》《馬永貞》 《四騎士》《快活林》 《水滸傳》 《仇連環》 1973《警察》《叛逆》《刺馬》《大海盜》《大刀王五》《憤怒青年》《盪寇志》1974《方世玉與洪熙官》 《朋友》《少林五祖》《哪吒》《少林子弟》 《洪拳與詠春》《五虎將》1975《洪拳小子》《馬哥波羅》《逃亡》《八國聯軍》 《紅孩兒》1976《方世玉與胡惠干》《蔡李佛小子》 《少林寺》《八道樓子》1977《唐人街小子》《江湖漢子》《射鵰英雄傳》《海軍突擊隊》 1978《射鵰英雄傳續集》《殘缺》 《南少林與北少林》《五毒》1979《雜技亡命隊》《第三類打鬥》《街市英雄》《金臂童》 《生死門》《賣命小子》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1980《飛狐外傳》《鐵旗門》《大殺四方》 《少林與武當》 1981《射鵰英雄傳第三集》 《碧血劍》《叉手》 1982《神鵰俠侶》《五遁忍術》 《俠客行》《沖霄樓》1983《神通術與小霸王》《撞鬼》1984《九子天魔》《上海灘十三太保》《擂台》1985《霹靂情》1986《大上海1937》1987《西安殺戮》1988《過江》1990《江湖奇兵》 1991《西行平妖》1993《神通》
配音

年代名稱1974《朋友》
演員

年代名稱1972《惡客》 1977《應召名冊》
策劃

年代名稱1965《江湖奇俠》《鴛鴦劍俠》

㈥ 什麼是邵氏功夫電影誰能給我介紹一下。

邵氏功夫片,這個大名許多人都是如雷貫耳,但是還真沒人能系統的介紹一下,我也只能大概跟你說下。簡單地說,邵氏就是邵逸夫(國內很多大學都有他捐贈的教學樓和圖書館)和他兄弟,邵氏電影就是他們創辦的電影公司所拍的電影,因為他們出品的功夫片數量足夠多,質量足夠上乘,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開創了一個電影的時代。可以說沒有邵氏電影,就沒有今天香港電影在世界上的地位,香港電影屆也就不可能發掘出後來的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他們的功夫片都是延續了邵氏功夫片的血脈並且突破創新發揚光大了。

不看邵氏電影,不能說了解香港電影;不看邵氏電影,研究香港電影歷史的朋友,研究也會出現斷層。邵氏電影記載的不僅僅是它在香港最輝煌的10年歷史(60年中代到70年代末),也是記錄了香港電影50年發展史的一個方面。

1930年,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先後購入多間戲院;更到歐美搜羅西方的先進電影及器材。發展到1961年,邵氏已經是世界上擁有最大私人電影製作室的電影公司。

邵氏的掌門人--邵逸夫和鄒文懷

邵逸夫1907年生於上海,浙江寧波鎮海人,父親是漂染業商人,家中排行第六,故有「六叔」的稱號。1924年,他與兄弟成立上海「天一影片」,並負責外埠發行工作。1926年他從上海青年會中學輟學,往新加坡協助三哥邵仁枚管理電影業務。

在新加坡,他結識了南洋華僑富豪余東璇及其女友黃美珍,及後更與黃美珍情投意合,可幸余東璇不但沒有動怒,而且成人之美,並送了數十萬元給邵逸夫創業,邵逸夫遂於1937年與黃美珍在新加坡結婚,並誕下2子2女。這段婚姻維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黃美珍85歲時於美國病逝。這一年,邵氏公司也宣布停產,同時,邵逸夫的4個子女陸續淡出邵氏的管理層。

邵氏由盛而衰,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邵逸夫的舊部鄒文懷另立爐灶,成立嘉禾影業公司。

現在是嘉禾影業公司老闆的鄒文懷,是香港乃至世界電影圈無人不知的人物,在電影圈內,他的知名度甚至比邵逸夫還要高。

鄒文懷在邵氏工作了12年,由宣傳部主任干起,直至升任總經理,他因與邵逸夫意見不合,遂帶同何冠昌、蔡永昌等部下,另謀出路。

在電影圈流傳最廣的一段故事,是說鄒文懷一邊給邵逸夫打工,一邊將以《獨臂刀》而出名的邵氏影星王羽撬過檔,為了避過禁制令,把《獨臂刀大戰盲俠》安排在台灣拍攝。邵逸夫知道後大怒,該片上映時,邵逸夫指「嘉禾」侵犯版權,兩人都是親自上法庭對簿公堂,官司打了足足一年,花掉的律師費超過100萬港元,直到電影映期結束還未完結,足見兩人的水火之勢。

鄒文懷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施行的獨立製片制度,他把與演員的僱傭關系改為合作關系,電影的利潤與演員分賬,從而網羅了大量的優秀演員。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創下香港電影史625萬元票房空前紀錄,與鄒文懷的用人政策不無關系。80年代,鄒文懷發掘出成龍,為嘉禾創造了另一個高峰。但令嘉禾名利雙收的,其實是一套西片——《忍者龜》,該片破了2億美元的票房紀錄,4隻可愛的會打中國功夫的小龜在小孩子中得以風靡。鄒文懷在國際影業市場的地位,從此奠定。

邵氏功夫片的大師們

香港功夫片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些開拓者,又很多來自於邵氏。那麼讓我們看看這些功臣的名字——

導演:張徹、胡金銓、程剛、楚原、劉家良、劉家榮、鮑學禮、王羽、孫仲、午馬、張曾澤、桂治洪、徐增宏等等。

武指:劉家良、韓英傑、唐佳等等。

演員:鄭佩佩、王羽、姜大衛、狄龍、劉家輝、傅聲、李修賢、王龍威、白彪、戚冠軍、陳觀泰、汪禹、谷峰、詹森、爾東升、岳華、宗華、劉永、鹿豐、羅烈、鄭雷、楊志卿等等。

以上這些功臣都是邵氏功夫電影的中堅力量,他們代表邵氏功夫電影的最高成就,在邵氏經典的功夫電影之中,幾乎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這些人或已仙去,或者是退休已久,只有少數人活躍在影壇。狄龍大家都很熟悉,最近有些印象的是他在《還珠格格3》中演乾隆皇帝,都認不出來了,老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往日玉樹臨風的姜大衛和秦沛、爾東升是哥兒三個,他們是同母異父。姜大衛最近的一次表演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雛菊》,在裡面演鄭雨盛的老大,那個扮演殺手組織老闆的就是他。從1967年《獨臂刀》上映之後,張徹就帶領著他的夥伴和干兒子們一起在功夫片領域打天下,張徹一生拍攝過100多部電影,今天看到的很多電影的題材,都是他首先發掘的,他的電影代表作品有:

《金燕子》、《雙俠》、《大刺客》、《新獨臂刀》、《保鏢》、《獨臂刀王》、《刺馬》、《水滸傳》、《盪寇志》、《報仇》、《八國聯軍》、《方世玉與胡惠乾》、《少林寺》、《少林五祖》、《殘缺》、《馬永貞》、《惡客》、《拳擊》、《十三太保》、《叛逆》、《年輕人》、《射鵰英雄傳》三部曲、《雪山飛狐》、《仇連環》等等。反正是今天的人能想到的功夫題材,張徹幾乎是拍光了,他也夠狠的,都沒給後人留下什麼發展空間,後人之後模仿他走過的路,翻拍他的作品了。作品多了自然參差不齊,有好有壞。張徹的作品個人認為有珍藏價值的是——《獨臂刀》、《新獨臂刀》、《獨臂拳王》、《十三太保》、《馬永貞》、《報仇》、《雙俠》、《少林五祖》、《殘缺》。當然,這只是個人意見。我最喜歡的是《新獨臂刀》和《雙俠》還有《十三太保》,姜大衛的表演是絕了!這三部電影都是他與狄龍搭檔演出,兩人號稱張徹電影的「雙角」,是和張徹並稱「鐵三角」的組合,三人創造了華語功夫片的神話。狄龍那時可真夠帥的,尤其是《刺馬》和《新獨臂刀》中的扮相,集陽剛與溫文爾雅於一身,是個不可多得的演技派明星。這些電影就不詳細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觀看,畢竟還是那句老話「百聞不如一見」。

張徹下面就要說說楚原,張徹是邵氏首席功夫片大師是沒錯,但是張徹不可能永遠吸引觀眾,邵氏這樣巨大的電影製片廠還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導演來加入,楚原就是另一位引起廣泛關注的武俠片導演。楚原的武俠片基本都是改編自古龍的小說,這里也有個鐵三角——楚原、古龍、狄龍。楚原導演,古龍原著,狄龍主演,在後期的邵氏是票房的保證。楚原導演的古龍武俠片有《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決戰前後》、《綉花大盜》、《蕭十一郎》、《多情劍客無情劍》、《三少爺的劍》、《楚留香》等等,部部精彩,都值得一看。看到這些名字,也不用我多說了吧,武俠小說迷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了。

最後要說說劉家良,這一位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成龍的《醉拳Ⅱ》他扮演那個滿洲最後一個武舉,在《七劍》中扮演付青主的就是他。他是邵氏最後一位台柱級導演,邵氏後期的經典功夫片幾乎都是出自他的手,《少林三十六房》、《神打》、《十八般武藝》、《陸阿采於黃飛鴻》都是他的代表作,片中展示的都是他硬橋硬馬的真功夫。他的父親劉湛就是他的師父,他父親是林世榮的弟子,林世榮大家該知道是誰了吧?論武術的賞心悅目而言,劉家良的武打設計是最好的,他有真功夫,曉得怎麼樣在鏡頭前面表現的最好,各位看看他在《醉拳Ⅱ》中的表現,就可以知道他的身手不凡。

可以說邵氏的成功不是一兩個人的功績,而是在那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集中了無數具有開創精神和天賦以及孜孜不倦的投資人、製片、導演、編劇、演員、幕後工作人員等,再趕上香港經濟的騰飛,電影市場的繁榮,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才給我們留下了至今堪稱經典的好片子,時至今日,還在影響著包括好萊塢在內的世界電影,眾所周知對邵氏功夫最崇拜的就是昆廷達倫蒂諾,他的很多片子都有向邵氏致敬的影子。

邵氏top10
1. 大醉俠(1966)
2. 十三太保(1970)*
3. 星際鈍胎(1983)
4. 流星蝴蝶劍(1976)*
5. 香江花月夜(1966)
6. 江山美人(1959)*
7. 成記茶樓(1974)
8. 傾城之戀(1984)
9. 大軍閥(1972)*
10. 愛情的代價(1970)

㈦ 張徹武俠電影好看的有哪些

《報仇》Bo sau (1970)
帶起了拳腳功夫片的風氣。《報仇》情節雖簡單,卻是張徹電影語言運用上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影片除顯示了張徹的陽剛極致之外,亦盡情展現了他的暴力美學,和他把京劇舞台技藝結合於電影語言的成就。本片在第16屆亞洲影展上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
《新獨臂刀》Shin bei (1971)
幾乎包含了一個武俠故事所有的元素:主人公的身世、武學絕技、師門恩怨、武林爭斗、江湖險惡、愛情、歸隱田園,等等。這么龐大的故事,要在110分鍾裡面有條不紊、分寸合理地處理,絕對是不容易的。但張徹卻處理得非常好,節奏的緩急、情節的輕重、故事的推進,無一不處理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在今天這個特技至上的時代,武俠電影往往一味追求眩目的效果,在敘事上卻往往顯得蒼白無力。
《盪寇志》Dong kai ji (1975)
在張徹的作品裡面,此片難稱上上之作,但也有不少看點,一是「陽剛美學」,一是「大場面」。在眾多的血戰場面中,城內之戰最為慘烈,每個好漢之死,都是傷痕遍身、血肉橫飛。《盪寇志》里有一些能夠讓人記住的大場面。張徹導演那時的電影幾乎都是在「邵氏」片場裡面拍攝的,外景極少。在片場裡面建城池,建皇宮,拍軍隊,都絕非易事,但張徹卻做到了,他動用了邵氏片場的最大資源!《盪寇志》中的大場面在今天看來已經不算什麼,但仍然讓人感到激動,氣勢不減。
《五毒》Wu (1978)
張徹最為怪異的作品,被美國的《娛樂周刊》評為當年最怪誕電影第11位,並受到Quentin Tarantino的推崇。影片中對於各種武功的設計頗有新意。整部影片在營造懸疑的氣氛上頗下苦心,似乎每個人都似奸者,每個人都深不可測。整部電影還是以講故事為主,也就是所謂的古龍似的電影,講究情節的跌宕起伏,人物性格的神秘莫測。

我個人喜歡獨臂刀

㈧ 張徹的演藝經歷

1949年自編自導處女作,也是日本戰敗結束殖民統治後台灣第一部國語片《阿里山風雲》並因為時局的變動而留在台灣,揭開了戰後台灣電影的帷幕。該片傳唱至今的插曲《高山青》,就是由他作詞的。
1957年赴港,編導《野火》,他一直專業寫稿,筆名沈思,並以何觀為筆名撰寫影評。
1960年加入電懋公司,先後編寫了《無語問蒼天》、《賊美人》、《游戲人間》(1961)等劇本。 1962年入邵氏,初任編劇部主任,後任導演。
1966年,執導了《邊城三俠》。1967年,張徹導演的《獨臂刀》票房收入首過百萬,被稱作「百萬導演」,編劇是倪匡,之後兩人長達十多年的合作。
1969年張徹拍了一部時裝片叫做《死角》,主角是從幾百人中招考的狄龍,配角是他從《金燕子》井淼替身發掘的姜大衛,編劇是邱剛健。
1970年,張徹得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獲獎影片是《報仇》。這部片子沒有時代背景,沒有地點,就是一個純粹的弟弟給哥哥復仇的故事。同年還有部《十三太保》,張徹為了拍這部片子在香港某處搭外景,由於電影過於血腥,導致忌諱的村民和劇組沖突,由此也促成了邵氏片廠的建立。
1971年張徹拍了《鷹王》本來是王羽做主角的,因主演《獨臂刀戰盲俠》而拒絕,於是讓狄龍主演。
1972年執導《馬永貞》,獲第16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獎,成為由周潤發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上海灘》的原動力。
1976年以後狄龍正式改投楚原。1977年張徹又拍起了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一直持續到1981年共三集。
1978年的《五毒》重新啟用了一批新的弟子。該片子排名世界詭異電影11位。
80年代初期張徹離開邵氏組建長河公司,《上海灘十三太保》這部片子集中了他大部分的弟子,因為傅聲的去世,故而由劉德華頂上了。
1986年張徹來大陸拍片,第一部是《大上海1937》,但在香港票房不好。
1989年為紀念從影40周年他的香港弟子共同參演由吳宇森、午馬執導的《義膽群英》。1990年的《西安殺戮》則是翻拍《五毒》。

㈨ 誰能介紹點邵氏的經典電影

1、《七十二家房客》

導演:楚原

編劇:楚原

主演:岳華,井莉,胡錦,何守信

上映時間:1973年9月22日

該片根據上海市大公滑稽劇團同名舞台劇改編,講述了解放前,住在廣州市一幢破舊大院里的72家窮苦房客,與流氓惡霸屋主炳根夫婦鬥志斗勇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2、《少林三十六房》

導演:劉家良

編劇:倪匡

主演:劉家輝,汪禹,羅烈,徐少強

上映時間:1978年2月2日(中國香港)

該片講述的是全家皆遭清兵殺戮的書生劉裕德上少林寺變成三德和尚開始在35房學藝,之後報了家仇並為少林寺創立了第三十六房的故事。

3、《七小福》

導演:羅啟銳

編劇:羅啟銳、張婉婷

主演:洪金寶,鄭佩佩,林正英,岑建勛,午馬

上映時間:香港1988年11月19日

影片講述京劇大師於占元當年創辦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名字雖然取得唬人,但要論規模在香港眾多戲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敗,條件簡陋,所幸師傅並未誤人子弟,教得認真,「七小福「戲班最終名揚天下的故事。

4、《破壞之王》

導演:李力持

編劇:谷德昭

主演:周星馳,鍾麗緹,吳孟達等。

上映時間:1994年2月3日

該片講述了快餐小子何金銀為追求女神阿麗,欲修習武功,卻不慎選擇了江湖騙子鬼王達為師,一無所得,最終他在誤打誤撞中掌握「無敵風火輪」,並憑此征服阿麗,與之相愛的故事。

5、《楊過與小龍女》

導演:華山

編劇:譚寧,蔡乃斌

主演:張國榮,翁靜晶

上映時間 1983年12月02日

該片是根據金庸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楊過與小龍女相識並相愛,由於種種誤會,演繹一段師徒相戀的愛恨情仇的故事。

㈩ 關於暴力美學與邵氏電影

提起邵氏電影,絕大多數人會想到武俠電影,提到武俠電影,絕大多數人會想到張徹。在邵氏最具代表性的導演中,胡金銓開創邵氏武俠新天地後引退台灣,其成就大多在台灣取得;李翰祥在歷史片和風月片上有極高的成就,《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金瓶雙艷》為港片迷所熟知,但其於邵氏而言幾出幾進,血統不純;楚原才氣極高,多樣的風格也使其缺少集中式的成就。如此,張徹無疑成為最能代表邵氏電影及其輝煌的人物,他一生只為邵氏拍片,作品口碑與票房奇佳,而且很多具備大師級水準。並且,張徹注重對邵氏後繼人才的培養,演員方面,王羽、狄龍、李修賢、姜大衛、羅烈、陳星、傅聲、陳觀泰成為整個70年代香港武打片的骨幹;導演方面,張徹培養出吳宇森、午馬等人才,尤其是吳宇森更深得張徹真傳;在武術指導方面,與其合作過的袁和平、劉家良、韓英傑等人後來都成為香港電影炙手可熱的武術指導。
華語電影百年之季,談及武俠電影,張徹對香港電影乃至華語電影的貢獻無法忽視!

閱讀全文

與邵氏導演張徹電影特色百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所不能印度電影免費看完整版 瀏覽:946
洪金寶喜劇電影大全版 瀏覽:313
中秋賞菊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72
台灣版荷三娘電影 瀏覽:993
什麼是木偶電影 瀏覽:774
台灣槍下新娘電影網 瀏覽:619
恐怖泰國養鬼電影劇情 瀏覽:934
電影八佰的演員是誰 瀏覽:729
王者之劍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892
香港邵氏民國題材電影大全 瀏覽:359
電影院位置上有名字 瀏覽:735
大蜘蛛的電影國語 瀏覽:393
長嘉匯電影院開業時間 瀏覽:463
冰雪奇緣英語電影觀後感100字 瀏覽:286
成龍演的電影大全集搞笑 瀏覽:471
省票票電影票靠譜嗎 瀏覽:515
所有哥斯拉電影里的怪獸圖片 瀏覽:94
監獄電影大全國語 瀏覽:956
兒童畫電影圖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搜索 瀏覽:268
點一部老電影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