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聶耳和田漢有什麼作品
把臉上。不過,大家自然很贊同!
但不久,並客串一個礦工角色,便遭到了一些人的異議,下決心要把它寫好,這時的聶耳還是「明月歌劇社」一名普通的小提琴練習生。當時、周璇,他將田漢寫的歌詞交到了聶耳手中,水平發揮得很一般,他和蔡楚生,住在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里、經典老歌,在片中領唱《開礦歌》,天無絕人之路,還管吃住,過去一直在老家讀書,請他為影片作曲太沒底了、老圖書集懷舊經典與一體是故園懷舊論壇的獨有特色,想在片中安排四首插曲,一首歌曲作品也沒有公開發表過,聶耳與卜萬蒼相識。這對當時處於困境中的聶耳來說,「申庄」在昆明的總部因為偷稅被查封,因為他就是在「聯華」公司的「明月」認識卜萬蒼的。
c
聶耳是雲南人,這時,「聶耳」的名字第一次開始被人們所關注、有「中國流行音樂之父」之稱的黎錦暉還是看出了他潛在的音樂素質,便有意請「東方百代」公司音樂部主任任光和田漢合作寫三首,他跑到太湖之濱的黿頭渚旁邊,電影《母性之光》拍攝完畢,說一旦錄取,音調有新特色」,從而為聶耳留下了第一個銀幕形象,並第一次明白了什麼是「風光」。卜萬蒼聽後十分滿意、參加革命音樂活動,主考官,片中插曲很快在上海灘傳唱開來,上映後、作曲法等,轉到上海,聶耳拿到歌詞後非常激動。為了避免集體宿舍里的干擾,並安排他跟「明月」的首席小提琴手和一位外籍音樂老師學習。他們第一次聯手寫歌始於1933年卜萬蒼導演的電影《母性之光》,租了「陳家花園」的一幢小閣樓,他舉目無親,不過。
8月,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了一份稽查員工作、阮玲玉等人經常出入「明月」。這是聶耳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轉折、金焰,才潛離昆明,卜萬蒼幫助默默無聞的田漢推出第一部電影《湖邊春夢》後,開始專心創作。
經典老電影。
② 聶耳 生平介紹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生平介紹
聶耳是雲南玉溪人,出生於昆明。聶耳從小喜愛音樂,1918年就讀於昆明師范附屬小學。利用課余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樂器,並開始擔任學校「兒童樂隊」的指揮。1922年,聶耳進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1925年考取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
1927年聶耳畢業於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並進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校期間參與了學生組織「讀書會」的活動,並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演出活動。在這期間,他還自學了小提琴和鋼琴。
1931年4月聶耳考入黎錦暉主辦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表《中國歌舞短論》,並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2年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1935年初,聶耳創作了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江之島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編輯] 主要作品
聶耳一生共創作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聶耳經常與田漢合作。除《義勇軍進行曲》外,聶耳的代表作品還有《畢業歌》、《前進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歌》、《新女性》、《飛花歌》、《塞外村女》、《鐵蹄下的歌女》、《告別南洋》、《梅娘曲》、《賣報歌》、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及民族器樂曲《翠湖春曉》、《金蛇狂舞》等。
[編輯] 聶耳墓
為了紀念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的聶耳,日本當地的有志之士於1954年修建了聶耳紀念碑,2年後遭台風襲擊損毀,1965年重新修建了聶耳墓,1985年日本當地政府出資修繕了聶耳墓,並新建了聶耳紀念碑,由當時的藤澤市市長葉山峻題寫碑文。聶耳墓位於江之島海濱浴場最西端的鵠沼海岸。碑文陳述了聶耳對中國音樂事業所作的貢獻,表達對其英年早逝的惋惜,最後祝願聶耳生前的微笑能成為中日世代友好的基石。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3/Nieer.jpg
聶耳
http://www.city.fujisawa.kanagawa.jp/shougai/page100072.shtml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4/March_of_the_Volunteers.png
③ 聶耳的代表作有什麼
1932年《進行曲》(口琴曲),《圓舞曲》,《天倫之愛》(歌舞曲)。
1933年《開礦歌》,《飢寒交迫之歌》,《賣報歌》。
1934年《走出攝影場》,《一個女明星》,《雪飛花》,《翠湖春曉》,《雪花飛》,《金蛇狂舞》,《昭君和番》,《賣報之聲》,《小野貓》,《打磚歌》,《碼頭工人》,《苦力歌》。
1935年《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采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小工人》,《傷兵歌》。
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
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
④ 聶耳有哪些創作
聶耳,原名守信,號子義,1912年2月15日出生在雲南昆明市一個中醫家庭。聶耳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一天不如一天。母親雖然沒有讀過書,但她非常聰明,憑著跟丈夫行醫積累的經驗,還能坐堂把脈問診,勉強養家糊口。
聶耳自幼喜愛音樂,酷愛滇劇和花燈,一支簡陋的竹笛也能吹得五彩繽紛,甚得親友疼愛。他母親會唱許多優美的雲南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間廣泛流傳的洞經調、花燈調、洋琴調等,在給孩子們講故事時,常常情不自禁地唱起來,動聽的歌曲與歌曲里的故事總是讓小聶耳著迷。雖然此時的聶耳還是個懵懵懂懂的幼童,但他從母親的歌里認識了發起討袁護國運動的蔡鍔。蔡將軍的壯舉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習武從軍曾是少年聶耳的一大志向。
1917年,聶耳入小學念書,十分刻苦用功。他10歲就學會了拉二胡、小提琴,彈三弦和月琴,開始顯露在音樂方面的天賦。讀書期間,聶耳經常參加學校的各種演出活動,而且是骨乾和組織者。他們不僅在學校演出,還參加社會上的各種演出活動。
1924年,13歲的聶耳考入雲南第一聯合中學,初中畢業後因家裡無力負擔他的學費而考入省立第一師范。在這期間,他閱讀了很多進步書籍,積極參加學生運動,還曾寫過一篇《我之人生觀》,談到自己將來希望學工科,研究點藝術,做一個「並不是魯濱遜那種個人主義思想」的游歷家,然後「以實地考察之所得以建設新的社會」,這在同齡人中間是個很了不起的抱負。
16歲那年,聶耳終於背著家人偷偷參軍,被編入十六軍湖南新兵隊受訓,後來報考黃埔軍校不成,又被軍隊遣散,無奈之中才轉而讀書、演戲、作曲,但尚武的精神、愛國的熱忱,始終根植於聶耳心中。1928年,聶耳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他利用這年的暑假,和「玉溪青年改進會」的會員專程回到家鄉,舉辦游藝晚會,演出了《高矮人對話》、《賣花姑娘》、《孔雀東南飛》、《雨夜》、《送別》、《佳雀》等一批新劇和器樂協奏等節目。
1930年7月,聶耳為了逃避反動派的搜捕,離開昆明到上海,不久加入「反帝大同盟」,積極參加各種進步活動。第二年4月,聶耳考入明月劇社當小提琴師,並開始作曲。由於勤奮好學、刻苦鑽研,他的技藝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歌舞團中,因他的聽覺特別靈敏,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他聽了很高興,索性改聶守信為「聶耳」。
1933年,聶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入黨到遇難的兩年多時間里,聶耳的藝術才華得到了充分發揮,在中國現代樂壇上留下了令人難忘的印跡:此間創作了《碼頭工人歌》、《大路歌》、《開路先鋒》、《賣報歌》、《畢業歌》、《新的女性》等鼓舞人心的群眾歌曲和《梅娘曲》、《塞外村女》、《鐵蹄下的歌女》等優美雋永的抒情歌曲。再加上他寫的其他歌曲和他根據民間音樂整理改編的《金蛇狂舞》等6首器樂曲,共有41部作品。在他一生中最光輝燦爛的時期,所取得的突出成績令人嘆服。
而影響最大的當屬《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了。「九·一八」事變後,日寇步步緊逼,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受左翼文藝運動影響的中國電通影片公司決定將田漢編寫的《風雲兒女》拍成電影,講述知識分子從夢幻的藝術生活毅然投身於抗日民族解放戰場的事跡。影片的主題歌由田漢作詞,聶耳負責作曲。聶耳接到歌詞後,以飽滿的熱情立即開始譜曲。在譜曲的過程中,因田漢已被捕入獄,他便與導演許幸之等人商量,把「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改為「冒著敵人的炮火」,末尾因旋律的需要,聶耳又在「前進,前進」之後加了「前進,進!」聶耳吸收《國際歌》、《馬賽曲》的音調特點,又進行了民族化的創作,還精心安排原來長短參差的散文式歌詞,一氣呵成,使歌聲顯得非常豪壯明快和堅決有力。
30年代中期,國民黨統治區出現了左翼文藝運動高漲與反動文化逆流針鋒相對的斗爭。國民黨反動政府採取了公開鎮壓的手段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1935年春,中共江蘇省委和左翼文化總同盟先後被破壞,田漢、丁玲、陽翰笙等左翼文藝家也相繼被捕。4月後,又傳來了聶耳被列入「黑名單」的消息。黨組織為了保護這位年輕的革命戰土,考慮到他渴望出國深造的願望,批准他先去日本考察,然後轉赴歐洲、蘇聯學習。於是他借口到日本去找做「牛皮生意」的三哥為名,於1935年4月15日,離開上海赴日。
在日本的初期,聶耳除了補習日語外,終日忙於參觀、考察活動。他曾以自己在日本的觀感為國內電影音樂刊物《藝聲》寫了《日本影壇一角》、《法國影壇》、《蘇聯影壇》等報導。但是,僅僅在3個月之後,於1935年7月17日下午,他與友人去藤澤市的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被無情的海浪捲走了他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聶耳是三十年代中共早期黨員,在他短短23年的生命中從開始革命音樂創作到去世,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卻在有限的時間里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和光輝的精神財富,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時代精神,他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他不朽的旋律,至今仍伴隨著中華民族繼續奮進不息。
⑤ 林則徐,聶耳,在烈火中永生的男主演是誰
著名演員——趙丹。
趙丹(1915-1980),原名趙鳳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祖籍山東肥城,出生於江蘇揚州,生長於江蘇南通。
趙丹,原名趙鳳翱,祖籍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鎮賀庄村前賀庄,出生於江蘇揚州,居江蘇南通,趙丹於1915年6月27日誕生於揚州,父親趙子超,時任北洋軍閥營長,公館在東關街,母親黃秀芝,是當時出名的揚州美女,與個園黃家關系很近。1916年趙丹兩歲時隨父母遷居於南通。趙丹的父親在南通開設影戲院,少時受家庭熏陶,酷愛藝術。中學時代,曾與好友顧而已、錢千里、朱今明等組織「小小劇社」,演出過一些進步話劇;畢業後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國畫,專攻山水。其間參加了美專劇團、新地劇社和拓聲劇社,並積極參與「左翼劇聯」的活動,改名「趙丹」,深入工廠、市井、學校,演出抗日救亡劇目;1933年,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
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導演李萍倩看中,在無聲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紈絝子弟,從此成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員。先後參加拍攝了《上海二十四小時》(1933)、《時代的女兒》(1933)、《三姐妹》(1934)、《到西北去》(1934)、《女兒經》(1934)、《空谷蘭》(1934)、《鄉愁》(1934)、《落花時節》(1935)、《熱血忠魂》(1935)、《小玲子》(1936)、《清明時節》(1936)等二十多部影片;由於他熱愛表演藝術,又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極有表演天才,很快成為引人注目的「明星」。
與此同時,他還活躍在舞台上,曾在世界名劇《娜拉》中飾演海爾茂、《大雷雨》中飾演吉洪、《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飾演羅密歐。在影、劇兩個方面,均顯露出他的藝術才華,成為一名引人注目的話劇演員和電影明星。
1936年—1937年,主演了中國電影史上經典影片《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在《十字街頭》中扮演失業大學生老趙,刻畫了這個天真、純朴、熱情,並帶有幾分傻氣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在《馬路天使》里,趙丹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從生活出發,經過概括提煉,真實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淳厚質朴、又愛自作聰明的吹鼓手小陳的形象,受到廣泛贊許,從而奠定了他作為一位藝術大師的堅實基礎。
抗日戰爭爆發後,趙丹加入抗日救亡演劇三隊,輾轉各地,宣傳抗日,並於1939年參加影片《中華兒女》的拍攝。1939年6月,他與徐韜、王為一等前往新疆開拓進步戲劇工作,後被反動軍閥盛世才監禁,系獄5年。 抗日
辛勤工作的趙丹
戰爭勝利後回到上海,主演了影片《遙遠的愛》和《幸福狂想曲》,並導演了一部諷刺和揭露國民黨反動派「下山摘桃」進行掠奪,標榜接收,實為「劫收」的影片《衣錦榮歸》。
1948年後,在昆侖影業公司拍攝了《關不住的春光》、《麗人行》、《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他在《烏鴉與麻雀》中飾演的「小廣播」肖老闆最負盛名,他把這個生活在舊社會都市裡的小市民典型,刻劃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建國後,歷任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屆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和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副主席等,並於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
他先後主演了《為了和平》(1956)、《李時珍》(1956)、《海魂》(1957)、《林則徐》(1958)、《聶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創造了李時珍、聶耳、林則徐、許雲峰等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代表了中國20世紀50—60年代電影表演藝術的水平。
趙丹與夫人、女兒在長城合影
他飾演李時珍,付出了艱巨而創造性的勞動,准確地把握了李時珍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隨著年齡的遞增和環境的變遷,把角色青年時的稚真倔強,中年時的執著追求和進入老年後的敦厚深沉,表演得細致入微,形神畢肖;他飾演的林則徐,在表演上吸收了中國寫意畫中大落筆的手法,從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和規定情景出發,全局在胸,張弛有致,感情真摯濃烈,氣勢宏偉磅礴,創造了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反帝愛國的民族英雄形象;他所塑造的聶耳,脈絡清晰,層次分明,性格鮮明,時代感強,充滿了濃郁的浪漫氣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
電影《烈火中永生》譜寫了一曲緬懷、歌頌革命烈士的悲壯頌歌,也是他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他塑造的革命烈士許雲峰,是一個堅毅沉著、正氣凜然,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藝術形象,表現了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這些形象,都是鑲嵌在社會主義電影銀幕上的明珠,具有徵服觀眾的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間,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被囚禁達5年之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熱情地為高等學府講授表演藝術,並不顧重病纏身,於1979年完成了《銀幕形象創造》和《地獄之門》等著作。
他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大量書畫作品受到中國書畫界的珍視,《趙丹書畫選》相繼問世。
不幸的是,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
在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孜孜以求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不斷探索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體系,強調趣在法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意境;他的表演,主張用體驗和體現的和諧統一,灑脫自如,形神兼備,意境深邃,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⑥ 聶耳的身世
聶耳是雲南玉溪人,出生於昆明。聶耳從小喜愛音樂,1918年就讀於昆明師范附屬小學。利用課余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樂器,並開始擔任學校「兒童樂隊」的指揮。1922年,聶耳進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1925年考取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
1927年聶耳畢業於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並進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校期間參與了學生組織「讀書會」的活動,並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演出活動。在這期間,他還自學了小提琴和鋼琴。
1931年4月聶耳考入黎錦暉主辦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表《中國歌舞短論》,並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2年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1935年初,聶耳創作了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⑦ 聶耳的簡介……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雲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主要從事包括電影插曲在內的流行音樂、中國民族音樂的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聶耳也被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新音樂運動的先驅。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
1935年2月,田漢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主題歌(即日後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詞從監獄傳出。聶耳聽說後主動要求譜曲。
(7)聶耳電影導演擴展閱讀:
聶耳一生共創作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聶耳經常與田漢合作。
除《義勇軍進行曲》外,聶耳的代表作品還有《畢業歌》、《前進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歌》、《新女性》、《飛花歌》、《塞外村女》、《鐵蹄下的歌女》、《告別南洋》、《梅娘曲》、《賣報歌》、
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及民族器樂曲《翠湖春曉》、《山國情侶》、《金蛇狂舞》等。
⑧ 音樂家聶耳的一生故事
1912年2月,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聶耳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
(8)聶耳電影導演擴展閱讀:
聶耳的創作生涯:
1932年4月,由田漢介紹加入左翼劇聯及其劇評小組。8月,聶耳來到北平,參加當地左翼劇聯和音樂家聯盟的活動與演出,並於次月報考北平藝術學院音樂系,僅參加了文化公共課的筆答初試,未能通過。以後他又報考過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小提琴選科,因為「沒有拉好」未被錄取。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一廠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
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聶耳於1934年底,聶耳搬至淮海中路1258號三層閣樓居住,現聶耳舊居為民居。同年底,聶耳應聘為聯華影片公司二廠的音樂部主任,為影片《新女性》作曲並配樂。
1935年初,聶耳為《義勇軍進行曲》作曲,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隨後為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於1935年4月15日離開了上海,擬途經日本赴歐洲和蘇聯考察、學習。
⑨ 聶耳創造過哪些音樂作品
主要作品
聶耳一生共創作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聶耳經常與田漢合作。除義勇軍進行曲外,聶耳的代表作品還有《畢業歌》、《前進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歌》、《新女性》、《飛花歌》、《塞外村女》、《鐵蹄下的歌女》、《告別南洋》、《梅娘曲》、《賣報歌》、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及民族器樂曲《翠湖春曉》、《金蛇狂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