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著名男導演有哪些
中國著名男導演:
1、馮小剛
馮小剛,1958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
1984年擔任劇情片《生死樹》的美術助理,從而進入電影圈。1985年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擔任美工師。1991年擔任中國首部電視系列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並憑借該劇在中國內地獲得關注。1994年執導個人首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該劇獲得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獎。
2. 電影導演
近幾年呀 我有所有奧斯卡獲獎名單 要嗎?
第八十一屆奧斯卡
最佳導演 丹尼-保爾Danny Boyle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Slumdog Millionaire)
第八十屆奧斯卡獲獎名單(2007-2008年度)
最佳導演 科恩兄弟Joel Coen &Ethan Coen《老無所依》
第七十九屆 (2005-2006)
馬丁 斯科塞斯<無間道風雲>
第七十八屆(2004-2005)
李安--《斷背山》
第七十七屆(2003-2004)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百萬寶貝》
2003——彼得·傑克遜,《指環王3:王者無敵》
2002——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鋼琴師》
2001——朗.霍華德 (Ron Howard),《美麗心靈》
2000——斯蒂芬·索德伯格,《角鬥士》(《Gladiator》)
3. 關於著名導演的問題
太多了,寫不下了,我只說中國的吧
鄭正秋
編導故事片:
1913:難夫難妻(與張石川合作)
1926:小情人 一個小工人
1927:二八佳人 血淚碑 楊小真
1928:黑衣女俠 俠女救夫人 血淚黃花(前集)
1929:血淚黃花(後集) 刀下美人 戰地小同胞
1930:桃花湖(前後集)
1931:紅淚影 玉人永別
1932:自由之花
1933:春水情波 姊妹花
1934:再生花 女兒經(與洪深、張石川、沈西苓等合作)
電影劇作:
1922:滑稽大王游滬記 擲果緣 大鬧怪劇場 張欣生
1923:孤兒救祖記
1924:玉梨魂 苦兒弱女 好哥哥
1925:最後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婦人 盲孤女 早生貴子
1927:掛名的夫妻 俠風奇緣 山東馬永貞 車遲國唐僧鬥法
1928:美人關 火燒紅蓮寺(第一集) 大俠復仇記 女偵探
1929:新西遊記
1930:娼門賢母
1931:恨海
導演影片: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白雲塔 碎琴樓
1935:熱血忠魂(與張石川、徐欣夫、吳村等合作)
演出影片:
1922:滑稽大王游滬記 擲果緣
1924:苦兒弱女 誘婚
張石川
張石川(1890-1953),中國電影導演,事業家。中國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的導演。
1916年,他創辦幻仙影片公司,將文明戲《黑藉冤魂》搬上銀幕。
1922年由他和鄭正秋等人發起組織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他的主要作品有:《火燒紅蓮寺》第五至第十六集的編劇;《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第一至第十六集、《白雲塔》、《孤兒救祖記》、《擲果緣》、《難夫難妻》等片的導演;《黑籍冤魂》中的男演員之一。
沈浮沈浮,原名沈哀鵑,又名百寧。天津人。家境貧寒,早年失學,曾做小販、照相館徒工。1924年入天津勃海影片公司任演員,自編自導自演無聲喜劇短片《大皮包》。1933年在上海加入聯華影業公司,曾任《聯華畫報》編輯,後任編導。先後編導《出路》、《無愁君子》等影片。所作電影劇本《狼 山喋血記》被認為是較優秀的國防電影作品。抗日戰爭爆發後,與陳白塵、白楊等組織上海影人劇團,輾轉至重慶,導演舞台劇《草莽英雄》、《 兩面人》、《日出》、《雷雨》、《 霧重慶》、《群魔亂舞》等,同時創作話劇劇本《重慶二十四小時》、《 金玉滿堂》、《小人物狂想曲》等。 抗戰勝利後到北平,任中電三廠副廠 長,編導影片《追》。後至上海,加入昆侖影業公司。1948年編導影片《 萬家燈火》,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充分表現了下層知識分子覺醒的過程。 1949年編導《希望在人間》,導演手法細膩含蓄,生活氣息濃郁。同時還參與編寫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 建國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 56年導演影片《李時珍》。同年赴蘇聯考察寬銀幕立體聲影片導演業務。 1958年導演了中國第一部寬銀幕立體聲影片《老兵新傳》,於1959年獲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後相繼導演《萬紫千紅總是春》、《北國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其創作態度嚴謹,富於探索精神; 風格朴實沉厚,抒情意味濃郁;結構布局和節奏處理,尤見功力。曾任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一屆委員、第二至四屆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編導故事片1926:大皮包 1933:出路1935:無愁君子 1937:聯華交響曲·三人行天作之合自由天地1946:聖城記1947:追1948:萬家燈火(與陽翰笙合作編劇)1949:希望在人間 電影劇作 1936:狼山喋血記1949:烏鴉與麻雀(與王林谷、徐韜、趙丹等合作)導演故事片1954:斬斷魔爪1956:李時珍1959:老兵新傳萬紫千紅總是春1963:北國江南1979:曙光演出影片1926:大皮包1936:迷途的羔羊1937:藝海風光·電影城
鄭君里,曾用名鄭重,千里。1911年生於上海,原籍廣東中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自幼家境貧寒,進義學念書。因酷愛藝術,讀到初中二年級,毅然中途輟學,考入南國藝術學院戲劇科學習,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1929年夏,在南國社參加《莎東美》、《卡門》等劇的演出,與陳白塵等創辦《摩登》戲劇半月刊。1931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起草《最近行動綱領——現階段對於白色區域戲劇運動的領導綱領》。同時,他還加入摩登劇社、大道劇社,演出《乞丐與國王》、《血衣》、《亂鍾》等劇。1932年,加入聯華影業公司為基本演員,先後在《火山情血》、《奮斗》、《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並參加上海業余劇人協會,演出《娜拉》、《大雷雨》等劇。在銀幕和舞台上,以形體動作灑脫自如,並善於把握並表達角色的內在情緒,富於藝術魅力而成名。抗戰爆發後,任上海救亡演劇三隊隊長。1940年,在重慶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任新聞影片部主任,歷時兩年,赴西北、西南地區拍攝各兄弟民族團結抗戰的長紀錄片《民族萬歲》。1943年,參加中國藝術劇社,導演了《戲劇春秋》、《祖國》等劇。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任昆侖影業公司編導委員會委員。1947年,與蔡楚生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雖是在老藝術家指導下的電影導演學步之作,卻已顯露出他作為一名電影導演的非凡的稟賦與才華。翌年,他參加了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的集體創作,並單獨執導了該片,以強烈的使命感和鮮明的時代感,真實地記下了蔣家王朝的「最後罪惡史」。影片在人物刻劃、場面調度、鏡頭處理,以至細節運用等方面,都體現出他對電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現能力。影片於1957年榮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50年代後,他的電影導演藝術步入鼎盛時期,影片《宋景詩》(與孫瑜合導)場面宏偉,氣勢磅礴,反映了當時魯西農民起義的真實面貌。他執導的《林則徐》和《聶耳》,被譽為「紅燒頭尾」,是上影向建國1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1961年導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細刻的手法和富於詩情畫意的鏡頭畫面,動人地描述了血吸蟲病人苦妹子從絕症中獲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舊社會悲歡離合的遭遇。影片較好地借鑒了傳統藝術的經驗,體現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銳進精神。長期以來,他還致力於電影、戲劇的翻譯和著述。《論抗戰戲劇運動》,在1939年曾以單行本出版。進入40年代後,他即以開始《角色的誕生》的構思和撰稿。在他的藝術道路上,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迄今以出版的論著有《角色的誕生》、《畫外音》,譯著有傑希.波里斯拉夫斯基的《演講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自我修養等。鄭君里是一位擅長駕馭「重頭戲」著稱,以拍攝人物傳記片見長的電影藝術家。1969年因文革遭受迫害死於監獄。他曾是上海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中國影協、劇協常務理事、上海影協常務理事。
費穆,字敬廬,號輯止,1906年生於上海。中國電影導演。
1916年費家遷居北京,因長年苦讀,致左眼失明。後開始接觸電影,撰寫影評,辦電影雜志,翻譯英文字幕和撰寫說明書。
1932年至上海任聯華影業公司導演。同年執導了《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這部電影充分顯示出他的導演才華。之後,他又陸續導演了《人生》、《香雪海》、《天倫》。
1936年由他導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記》,被認為是國防電影的代表作。抗日戰爭爆發後,費穆拍攝了《北戰場精忠錄》。「孤島」時期,導演了《孔夫子》、《世界兒女》及京劇戲曲片《古中國之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租界後,費穆轉向戲劇舞台。抗戰勝利後重返影壇。
1947年,他執導了由京劇大師梅蘭芳主演的戲曲片《生死恨》。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達到了建國前戲曲片拍攝的最高水平。
1948年,導演《小城之春》。
1949年5月去香港,創辦龍馬影片公司,執導影片《江湖兒女》,片未竟而病逝。
費穆憑借《小城之春》開啟了中國詩化電影的先河,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開始發現費穆,認為他把中國傳統美學和電影語言進行完美的嫁接,開創了具有東方神韻的銀幕詩學。
姓名:謝晉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豬 星座:天蠍座
籍貫: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縣
學歷: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個人簡歷及工作成就(獲得獎項):
1923年 11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在家鄉度過童年,並上了一年小學。
三十年代隨父母遷居上海繼續讀小學。
1938年 赴香港讀中學。
1939年 回上海就讀於大夏附中、稽山中學高中,業余時間到華光戲劇專科學校、金星電影訓練班學習,指導老師有黃佐臨、吳仞之等,並參加由於伶等人支持的學生戲劇活動,在多幕劇《岳雲》中扮演岳雲。
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話劇科,受教於曹禺、洪深、焦菊隱、馬彥祥、陳鯉庭等名家。
1943年 就讀於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後主動輟學,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國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游》、《槿花之歌》、《黃花崗》、《雞鳴早看天》、《郁雷》等戲中擔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一時期,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藝術志向。
1947年 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專業復學,導師余上沅。
1953年 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1983年 作品:《秋瑾》(導演)義大利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環》(導演) 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剪輯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文匯報》、《中國電影時報》新時期十年電影獎(1977一1987)故事片獎、導演獎。
法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5年 美國十大城市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6年 作品:《芙蓉鎮》(導演) 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美術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獲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球獎」,(演員徐松子獲「捷克戲劇家協會評委獎」);捷克第40屆勞動人民電影節榮譽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頒發的1989年發行影片評論獎、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法國第1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任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前後曾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於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1988年 作品:《最後的貴族》(導演) 獲第1屆中國電影節榮譽獎。
任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第5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任第7屆中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1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
1991年 作品:《清涼寺鍾聲》(導演)《啟明星》(導演)1992年 8月8日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成立於上海,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美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93年 作品:《老人與狗》(導演) 獲上海電影評論學會1993年「十佳影片」獎。2月任上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校長;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任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任第8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第2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
1995年 作品:《女兒谷》(導演)獲1995年第4屆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榮譽獎。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6年 任第6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
1997年 作品:《鴉片戰爭》(導演) 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懷」1997年「十佳影片」榮譽稱號。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1998年 任第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當代電影大師」稱號。任第9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出版《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
擔任副導演的影片: 《啞妻》(48年,大海大同電影廠)《雞毛信》(53年,上影廠)擔任導演的影片:
《女籃五號》(57年,上影廠,57年獲世界青年聯歡國際影片展覽「銀質獎」,58年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紅色娘子軍》(6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64年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
《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廠)
《舞台姐妹》(64年,上影廠,獲第二十四屆倫敦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第十二屆葡萄牙菲格臘.達.福日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榮譽獎——國際電影導演獎。
《天雲山傳奇》(8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四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牧馬人》(81年,上影廠,獲第六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84年,上影廠,獲第八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芙蓉鎮》(86年,上影廠,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卡羅維伐
利國際電影節大獎
《最後的貴族》(89年,上影廠)
《清涼寺鍾聲》(91年,上影廠)
《啟明星》(92年)
《老人與狗》(93年)
《女兒谷》(95年)
《鴉片戰爭》(97年,峨眉廠,獲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三次擔任「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
《女籃五號》獲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
《紅色娘子軍》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3屆亞非電影節上獲得「萬隆獎」第3名
《舞台姐妹》獲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啊!搖籃》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天雲山傳奇》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4屆百花獎最佳影
片獎
《牧馬人》獲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6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獲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第8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芙蓉鎮》獲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獎
張暖忻簡介
張暖忻(1940—1995) 於196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以《沙鷗》一片獲1982年金雞獎導演特別獎。接著又拍攝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張暖忻是紀實美學最早的實踐者。她的幾部作品,顯示了她在電影美學上的不懈的探索。《沙鷗》中以新穎的電影語言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形式,《青春祭》中營造的含蓄、飽滿而又溫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中以生活流和紀實風格顯示出來的潛在激情,在中國藝術電影創作中是獨樹一幟的。
作品:
雲南故事
青春祭
沙鷗
南中國1994
你好,北京
閨閣情怨
鄭洞天,河南羅山人,生於重慶,在上海讀中小學,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任過文學編輯,導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鄭洞天調回北京電影學院任教,並從事電影創作。先後與謝飛等合作導演了《火娃》、《向導》等片。後者獲得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1981年,鄭洞天與徐谷明合作導演了影片《鄰居》,獲得次年的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影片被視為第四代導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確立了「紀實美學」的風格。此後,鄭洞天又先後拍攝了《鴛鴦樓》、《秘闖金三角》、《人之初》、《劉天華》、《台灣往事》等影片。
鄭洞天除了擔任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還曾擔任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廠長。這使他比一般的電影學者更能深切的體會和認識到電影作為工業的基本特性以及電影作為工業對個人化電影創作的巨大制約(他自己的創作實踐就證明了這一點)。鄭洞天任電影學院教師以來,為中國電影事業培養了不少導演人才。同時,在電影評論、電影藝術創作等方面都有較高的建樹,他的評論文章,論文在電影界有一定的影響。
作品
台灣往事
鄭培民
故園秋色
人之初
秘闖金三角
鴛鴦樓
鄰居
向導
火娃
吳貽弓,男,漢族,1938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大學文化。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任上海海燕電製片廠導演助理。1977年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1983年4月當選為上海第六屆政協委員。1984年任上海電影局副局長,兼任全國影協副主任、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1985年3月任上海電影總公司總經理。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任上海電影局局長兼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1989年1月後,任上海電影局局長、中共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第六屆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文藝一級導演。中共第十屆、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導演的影片有《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等。《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城南舊事》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二屆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和1984年第十四屆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黃蜀芹(1939-),導演,原籍廣東番禺,生於上海。196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曾任《啊!搖籃》、《天雲山傳奇》等影片的執行副導演。1983年,其獨立導演影片《青春萬歲》,於次年獲蘇聯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1984年的《童年的朋友》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1987年,黃蜀芹與人合作編劇並導演影片《人鬼情》,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法國第十一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大獎。1996年,執導兒童片《我也有爸爸》,獲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由錢鍾書同名小說改編的著明電視連續劇《圍城》,為黃蜀芹贏得了1991年第十屆全國電視飛天獎二等獎和最佳導演獎;首屆國際電視節金熊獎等。1996年起兼任上海新文化影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4.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的領導名單
當前(2021年6月)領導:會長:李少紅,副會長:馮小剛、尹力、賈樟柯、張揚、王紅衛。
1、李少紅
李少紅,1955年7月17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華語影視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主要作品有橘子紅了、紅粉、大明宮詞、紅樓夢、戀愛中的寶貝、四十不惑、血色清晨、銀蛇謀殺案等。
主要作品有愛情麻辣燙、落葉歸根、皮繩上的魂、飛越老人院、向日葵、岡仁波齊、洗澡、無人駕駛等。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官網-協會成員
5. 第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獲獎名單
最佳劇情片:《家在台北》
優等劇情片:《歌聲魅影》、《路客與刀客》、《高山青》、《新不了情》
最佳紀錄片:《河山並壽》
優等紀錄片:《人工脊椎體》、《大哉孔子》、《廿三屆世界少年棒球賽》
最佳新聞片(35厘米):《中華少年棒球隊世界爭霸賽》
最佳新聞片(16厘米):《艾爾西、芙勞西風災和災後重建》
優等新聞片:《廿四屆全省運動大會》、《中南島的火巷東越戰地巡禮》
最佳導演:張曾澤《路客與刀客》
最佳編劇:魯稚子《歌聲魅影》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儀銘《歌聲魅影》
最佳女配角:夏台鳳《歌聲魅影》
最佳童星:愈健生《不敢跟你講》
優秀演技特別獎:胡燕妮《新不了情》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群星會》
最佳剪輯:汪晉臣《家在台北》
最佳美術設計:高山嵐《幸運草》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路客與刀客》
最佳錄音:洪瑞庭《群星會》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大哉孔子》
6. 請把中國的有名的電影導演名字給我...謝謝
電影導演
張藝謀 陳凱歌 黃健中 黃建新 馮小寧 馮小剛 陳國星 賽夫 麥麗斯 陳家林 張元
電視劇導演
張紹林 潘霞 宋昭 楊陽
紀錄片導演
蕭同慶 嚴冬 陳小卿 吳文光 洪宇 魏斌 童寧 張元 徐小惠
電視專題導演
吳小中 張濤 李卓玉 徐小惠 張越 洪眉 柯偉兵
短片(廣告\MTV\片頭)導演
鄭浩 李耕 耿英傑 吳爾善
張藝謀獎項:
擔任攝影的影片:
(84年)《一個和八個》獲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85年)《黃土地》獲第五屆「金雞獎」最佳攝影獎;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評委會特別獎;瑞士盧卡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86年)獲香港第五屆電影「金像獎」十大
話語片之一;英國倫敦國際電影展大獎;(86年)《大閱兵》獲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為會特別獎;
(88年飾男主角)《老井》獲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八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獎;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87年)獲第一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評委會特別獎、東京都知事獎;
(90年飾男主角)《秦俑》獲第四十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娛樂電影榮譽獎」;西班牙年度電影展「科幻電影技術獎」;
(91年)獲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曲、最佳女主角提名;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
擔任導演的影片:
(87年)《紅高粱》獲廣電部「政府獎」;
(88年)獲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八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錄音獎;第三十八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熊獎」;第五屆辛巴威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故事片真實新穎獎、最佳藝術成就獎;澳大利亞第三十五屆悉尼國際電影節悉尼電影評論獎;摩洛哥第一屆馬拉卡什國際電影節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製片大阿特拉斯金獎;
(89年)獲比利時第十六屆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比利時法語廣播電台青年聽眾委員會最佳電影獎;法國第五屆蒙特利埃國際電影節「銀熊貓獎」;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
(90年)獲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年度獎」提名獎;古巴年度發行電影評獎十部最佳故事片獎;
(89年)《代號美州豹》獲第十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鞏俐);
(90年)《菊豆》獲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法國第四十三屆戛納電影節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西班牙第三十五屆瓦亞多里德國國際電影節「金穗獎」;觀眾評選最佳影片獎;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金雨果獎」;
(90年)獲美國第六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義大利第四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國際影評人學會大獎、天主教影評人協會大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艾維拉諾塔特別獎;
(91年)獲美國第六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義大利全國奧斯卡「大衛獎」最佳外語片大
獎、最佳外語片女主角提名(鞏俐);義大利米蘭電影協會頒發觀眾評議本年度最佳外語電影第一名大獎;
(92年)獲英國全國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大獎;比利時優秀影片獎;《秋菊打官司》
(92年)獲首屆長春國際電影節「金杯獎」;義大利威尼斯第四十五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金獅獎」、最佳女演員獎(鞏俐);廣播電影電視部年度「政府獎」;第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鞏俐);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鞏俐);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
(94年)《活著》獲法國戛納第四十七屆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主角獎(葛優)、人道精神獎;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全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英國全國「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95年)獲法國戛納第四十八屆國際電影節最佳技術大獎;全美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大獎;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大獎、自由論點大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獎(呂樂);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獎(呂樂);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96年)獲美國電影「奧斯卡獎」最佳攝影提名(呂樂);美國紐約《電影雜志》評選1995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名;美國《電影雜志》評選1995年度全世界十部最佳電影第一名;
個人獲獎情況:
95年獲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全世界十大傑出導演之一;
95年獲美國克羅拉多國際電影節傑出成就獎;
95年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終生成就獎;
96年被美國《娛樂周刊》選為當代世界二十位十大導演之一;
擔任導演的歌劇:
《圖蘭朵》(義大利歌劇)
7.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評委陣容有哪些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於一個月後開幕。電影節舉辦方1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本屆「天壇獎」國際評委會成員名單以及備受影迷關注的展映板塊第一批片單。
此外,在「系列饕餮」單元,精彩刺激的《x戰警》和《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也將跟觀眾見面。據悉,觀眾可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購買預售票提前鎖定關注電影。網路開票時間為4月1日,而線下銷售時間則為4月4日。
8. 香港著名導演有哪些(要最全的)
香港時下的名導演:
吳宇森:
吳宇森(John Woo),1946年出生於廣州,成長於香港,是香港及好萊塢著名導演及編劇.
1969年年僅23歲的他以助理導演的身份,在邵氏兄弟公司開始了他的電影事業.
1973年,吳宇森首次獨立執導電影,直至1986年他編劇並導演的(英雄本色)一片,在當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大獎項,在台灣金馬獎評選中,吳宇森被評為最佳導演.
由此片,吳宇森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東半球高舉暴力美學的旗幟,與西半球的奧利佛·史東和昆廷·塔倫蒂諾遙相呼應,穿插著白鴿與雙槍的吳氏作品,將黑幫影片與江湖義氣描繪得盪氣回腸.
2005年由香港影藝界所舉辦的(中國電影一百年)活動當中,吳宇森被香港人選為這一百年來最喜愛的導演.
爾冬升
爾冬升(1957年)是香港電影演員、導演.
作品曾兩次(1994年:新不了情,2004年:旺角黑夜)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爾冬升香港出生,中學畢業後進入邵氏成為演員.
演出電影包括三少爺的劍、如來神掌、表錯七日情等.
1986年首次執導,作品為描寫精神病人的癲佬正傳,頗受注目.
之後的作品有:人民英雄、新不了情、烈火戰車、色情男女、忘不了、旺角黑夜等.
爾冬升有兩名兄長:秦沛及姜大衛,二人皆為資深演員.
另外爾冬升在八十年代後期曾經和當紅女星張曼玉相戀,可惜未能開花結果
杜琪峰:
杜琪峰(英文名:Johnnie To,1955年4月22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監制.
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
杜琪峰1973年進入香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畢業後轉幕後,由製作助理升至編導、監制.
曾參加製作電視包括:民間傳奇(1975年)、京華春夢、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等.
首部電影是1980年的(碧水寒山奪命金).
1986年為新藝城執導(開心鬼撞鬼),之後在新藝城導演多部作品,包括(八星報喜)等.
1989年以阿郎的故事大獲好評,次年(1990年)天若有情亦大受歡迎.
兩劇分別成為其主角周潤發及劉德華的經典作品.
之後執導的審死官、呆佬拜壽、十萬火急亦甚受歡迎.
1996年與韋家輝組成銀河映象,二人製作一系列很具個人風格電影,包括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非常突然、真心英雄、再見阿郎、槍火等.
之後與中國星合作,成立一百年電影,製作一系列商業上非常成功的電影,包括孤男寡女、暗戰、廋身男女、全職殺手、鍾無艷等.
仍然保有濃烈獨特風格的的電影有:大事件、PTU、大隻佬等等.
王家衛
王家衛(英文:Wong Kar-Wai),1958年生於上海,5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
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美術設計系.
1981年進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編劇訓練班,並在電視台擔任製作助理.
1982年離開電視台,投入電影編劇工作,80年代共寫過13個電影劇本,並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1988年開始執導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
1997年獲第50屆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是華人電影工作者第一位獲此獎項者.
王家衛獲邀擔任2006年法國康城影展的評判團主席,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王家衛常配戴深色太陽眼鏡示人,他又是喜愛吸煙的.
徐克:
徐克(Hark Tsui)出生於(1951年2月),本名徐文光,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
生於越南,1966年移居香港,後到美國學習電影課程.
1977年回港後,在無線電視從事編導工作.
後轉入電影圈發展,憑藉(蝶變)一片展露頭角.
1984年與妻子施南生組建電影工作室,憑(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黃飛鴻)等片蜚聲海內外,為香港電影開創了新的時代.
彭浩翔:
彭浩翔出生於(1973年),香港電影導演,其電影風格較為創新,並憑其獨特風格獲得多個獎項.
彭浩翔自小熱愛電影,中學畢業後曾在亞洲電視擔任喜劇綜藝節目編劇,並在報紙、雜志撰寫影評及小說.
1995年為林海峰執導的電影(天空小說)撰寫劇本.
1997年,出版長篇小說(全職殺手),並在2001年被拍成同名電影(全職殺手).
1999年自資拍攝及執導短片(暑期作業),獲提名角逐台灣金馬獎最佳短片,及獲邀參加多個國際影展.
2001年,首部長片(買兇拍人)的黑色幽默風格,令彭浩翔獲得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編劇及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2005年,憑(公主復仇記)獲邀參加東京國際電影節.
2006年的(伊莎貝拉)則成為德國柏林電影節唯一入圍競賽單元部份的華語電影.
彭浩翔曾表示喜歡將幽默、恐怖、警匪等元素集合在電影中.
劉鎮偉:
劉鎮偉(英文:Jeff Lau),香港喜劇導演,早年在英國學美術.
1987年,執導首部作品(猛鬼差館).
1992年,與好友王家衛合組澤東電影公司.並以筆名(技安)編寫劇本,包括(92黑玫瑰對黑玫瑰)與(超時空要愛)等.
關錦鵬:
關錦鵬(Stanley Kwan)出生於 (1957年10月9日 ),香港電影導演,以拍攝女性觸角電影聞名.
代表作(胭脂扣)曾奪得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
關錦鵬於香港出生,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畢業,曾參加香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之後在電視台任助導.
1979年轉投電影,曾為許鞍華的副導演.
1984年首次執導(女人心),得到好評,更成為當年票房最高的電影.
1987年的(胭脂扣)描寫人鬼之間的愛情,除了在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七項獎外,亦獲得(金馬獎)多項大獎.
1989年的(人在紐約)在金馬獎中再得八項大獎.
1991年的(阮玲玉)除了在香港獲獎外,亦令女主角張曼玉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中當上最佳女演員.
關錦鵬在(越快樂越墮落)中以同性戀為題材.
而關關錦鵬本人亦走出來表示片中的角色是他的影子,並承認自己同為同性戀者的身份.
2005年,關錦鵬執導,鄭秀文主演的(長恨歌),獲提名參加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部份.
參考資料:地道香港人
9. 求北京第八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獲獎故事片畢業三件事,導演:葉宇,資源
我也在找這個片子呀,當年參加了拍攝的。好懷念呀,想找來再看看。你找到了麻煩轉發一份給我好嗎?郵箱[email protected]
10. 80年以後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影片有哪些詳細點~~謝謝啦~
自己看吧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完全名單
第一屆(1927-1928)
路易斯·麥爾斯通Lewis Milestone――《兩個阿拉伯騎士》TWO
弗蘭克·波薩奇Frank Borzage――《七重天》
查爾斯·卓別林 -
「……電影學院鑒定委員會頒發1928年8月1日截止的年度電影藝術個人成就獎,一致決定你的名字從競爭者名單中撤下來,你因編劇、表演、導演和製作《馬戲團》而被授予第一項奧斯卡特別獎。 你因為集體成就而獨成一家。」
第二屆(1928-1929)
弗蘭克·羅伊德――《薄命花》 THE DIVINE LADY
第三屆(1929-1930)
路易斯·麥爾斯通Lewis Milestone――《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四屆(1930-1931) 諾曼·陶洛格Norman Taurog――《淘哥兒》SKIPPY
第五屆(1931-1932)
弗蘭克·波薩奇Frank Borzage――《壞女郎》BAD GIRL
第六屆(1932-1933)
弗蘭克·羅伊德Frank Lloyd――《亂世春秋》CAVALCADE
第七屆(1933-1934)
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八屆(1934-1935)
約翰·福特John Ford――《告密者》THE INFORMER
第九屆(1935-1936)
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富貴浮雲》MR· DEEDS GOES TO TOWN
第十屆(1936-1937)
萊奧·麥克卡雷Leo McCarey――《春閨風月》THE AWFUL TRUTH
第十一屆(1937-1938)
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第十二屆(1938-1939)
維克多·弗萊明Victor Fleming――《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第十三屆(1939-1940)
約翰·福特John Ford――《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
第十四屆(1940-1941)
約翰·福特John Ford――《青碧山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第十五屆(1941-1942)
威廉·懷勒William Wyler――《忠勇之家》MRS· MINIVER
第十六屆(1942-1943)
邁克爾·科蒂斯Michael Curtiz――《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第十七屆(1943-1944)
萊奧·麥克卡雷Leo McCarey――《與我同行》GOING MY WAY
第十八屆(1944-1945)
比利·威爾德Billy Wilder――《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
第十九屆(1945-1946)
威廉·懷勒William Wyler――《黃金時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第二十屆(1946-1947)
伊利亞·卡贊Elia Kazan――《君子協定》GENTLEMAN'S AGREEMENT
第二十一屆(1947-1948)
約翰·哈斯頓John Huston――《寶石嶺》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第二十二屆(1948-1949)
約瑟夫· L· 曼基維茲Joseph L· Mankiewicz――《三妻艷史》A LETTER TO THREE WIVES
第二十三屆(1949-1950)
約瑟夫· L· 曼基維茲Joseph L· Mankiewicz――《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第二十四屆(1950-1951)
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美國的悲劇》A PLACE IN THE SUN
第二十五屆(1951-1952)
約翰·福特John Ford――《默默無語的人》THE QUIET MAN
第二十六屆(1952-1953)
弗萊德·辛尼曼Fred Zinnemann――《永垂不朽》FROM HERE TO ETERNITY
第二十七屆(1953-1954)
伊利亞·卡贊Elia Kazan――《碼頭風雲》ON THE WATERFRONT
第二十八屆(1954-1955)
戴爾伯特·曼Delbert Mann――《馬蒂》MARTY
第二十九屆(1955-1956)
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巨人》GIANT
第三十屆(1956-1957)
大衛·里恩David Lean――《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第三十一屆(1957-1958)
文森特·米尼利Vincente Minnelli――《琪琪》GIGI
第三十二屆(1958-1959)
威廉·懷勒William Wyler――《賓虛》BEN-HUR
第三十三屆(1959-1960)
比利·威爾德Billy Wilder――《桃色公寓》THE APARTMENT
第三十四屆(1960-1961)
羅伯特·懷斯Robert Wise、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西區故事》WEST SIDE STORY
第三十五屆(1961-1962)
大衛·里恩David Lean――《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第三十六屆(1962-1963)
托尼·理查德森Tony Richardson――《湯姆·瓊斯》TOM JONES
第三十七屆(1963-1964)
喬治·丘克George Cukor――《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第三十八屆(1964-1965)
羅伯特·懷斯Robert Wise――《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
第三十九屆(1965-1966)
弗萊德·辛尼曼Fred Zinnemann――《四季之人》A MAN FOR ALL SEASONS
第四十屆(1966-1967)
麥克·尼可爾斯Mike Nichols――《畢業生》THE GRADUATE
第四十一屆(1967-1968)
卡羅爾·里德Carol Reed――《奧利佛! 》OLIVER!
第四十二屆(1968-1969)
約翰·施萊星格John Schlesinger――《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
第四十三屆(1969-1970)
弗蘭克林· J· 沙夫納Franklin J· Schaffner――《巴頓將軍》PATTON
第四十四屆(1970-1971)
威廉·弗萊德金William Friedkin――《法國販毒網》THE FRENCH CONNECTION
第四十五屆(1971-1972)
鮑勃·弗斯Bob Fosse ――《歌廳》CABARET
第四十六屆(1972-1973)
喬治·羅伊·希爾George Roy Hill――《騙》THE STING
第四十七屆(1973-1974)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教父 II》 THE GODFATHER PART II
第四十八屆(1974-1975)
麥洛斯·弗曼Milos Forman――《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第四十九屆(1975-1976)
約翰· G· 阿維爾德森John G· Avildsen――《洛基》ROCKY
第五十屆(1976-1977)
伍迪·艾倫Woody Allen――《安妮·霍爾》ANNIE HALL
第五十一屆(1977-1978)
邁克爾·西米諾Michael Cimino――《獵鹿人》THE DEER HUNTER
第五十二屆(1978-1979)
羅伯特·本頓Robert Benton――《克萊默夫婦》KRAMER VS· KRAMER
第五十三屆(1979-1980)
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普通人》ORDINARY PEOPLE
第五十四屆(1980-1981)
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赤色分子》REDS
第五十五屆(1981-1982)
理查德·阿坦伯洛Richard Attenborough――《甘地》GANDHI
第五十六屆(1982-1983)
詹姆士· L· 布魯克斯James L· Brooks――《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
第五十七屆(1983-1984)
麥洛斯·弗曼Milos Forman――《莫扎特》AMADEUS
第五十八屆(1984-1985)
西德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第五十九屆(1985-1986)
奧利佛·斯通Oliver Stone――《野戰排》PLATOON
第六十屆(1986-1987)
伯納多·伯托魯西Bernardo Bertolucci――《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第六十一屆(1987-1988)
巴里·萊文森Barry Levinson ――《雨人》RAIN MAN
第六十二屆(1988-1989)
奧利佛·斯通Oliver Stone――《生於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第六十三屆(1989-1990)
凱文·科斯特納Kevin Costner――《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第六十四屆(1990-1991)
喬納森·德米Jonathan Demme――《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第六十五屆(1991-1992)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不可饒恕》UNFORGIVEN
第六十六屆(1992-1993)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第六十七屆(1993-1994)
羅伯特·澤梅基斯Robert Zemeckis――《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第六十八屆(1994-1995)
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勇敢的心》BRAVEHEART
第六十九屆(1995-1996)
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第七十屆(1996-1997)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泰坦尼克號》TITANIC
第七十一屆(1997-1998)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第七十二屆(1998-1999)
薩姆·門德斯——《美國美人》
第七十三屆(1999-2000)
史蒂文·索達伯格——《毒品網路》
第七十四屆(2000-2001)
羅恩.霍華德——《美麗心靈》
第七十五屆(2001-2002)
羅曼-波蘭斯基——《鋼琴家》
第七十六屆(2002-2003)
彼得-傑克遜 Peter Jackson —— 《指環王3:王者回歸》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第七十七屆(2003-2004)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百萬美元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