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六代電影導演

六代電影導演

發布時間:2021-07-06 23:00:56

① 第六代導演是怎麼區別的

1、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他們大多出生於20世紀60~70年代,基本上沒有受過「文革」的影響,即使受到一些,也只是孩提時代的印象性記憶,並不存在受到壓抑的切膚之痛;中學時代至長大成人時期正是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重大變革時期,舊體制、舊觀念的消融與崩潰,各種新潮思想、觀念的發生與建立,伴隨著他們成長,這就決定了他們對傳統和一切舊事物習慣於站在懷疑和審視的立場上。
2、他們的電影不管從題材到類型,都更加不拘一格,而且也真誠地表示出,在表達自我的同時,他們希望能夠與市場獲得雙贏。

比如第六代導演三大代表人物:李欣、路學長、章明………

② 中國導演分幾代,分別有哪些

中國電影導演的分代不是一個嚴密的學術概念,而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一般來說這樣劃分:
1、「第一代導演」指20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受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不同程度上表現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第二代導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他們是第一代導演的學生。 由他們開始,中國電影開始從單純的娛樂中解放出來,開始比較深入地反映社會生活。在藝術上,這代導演最大的特點是寫實主義,同時,他們注意把"寫實"和電影化結合起來,開始逐漸掌握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可以這樣說,中國電影從這一代導演開始,才顯出自己獨立的價值。

3、「第三代導演」指吳、六十年代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
4、「第四代導演」指在「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張暖忻、吳貽弓、滕文驥、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第四代的創作帶動了中國電影的復興。農村漸漸成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題材
5、「第五代導演」指電影學院78班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 中國電影第五代由於從過去的邊緣走到了如今的中心、從底層走向了上流,因而失去的不僅是觀念的前衛性、藝術的創造性,而且也失去了對生命和生活的新鮮體驗。
6、「第六代導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電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開始拍電影的一批導演。如管虎、路學長、婁燁等。
7、「第七代導演」。「新生代導演」的提法,如姜文、賈樟柯、張揚、施潤玖、金琛等。

③ 我們經常能聽到第五代導演、第六代導演等稱位,我想知道是怎麼劃分的和代表人物

和年齡有關吧

④ 中國第六代導演都有誰代表作是哪些

第六代導演一般指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和七十年代中後期,他們已經成為華語影壇的一股重要的力量,而這些風格各異的電影作者,亦是中國電影之今天明天。
張元,滿族,1963年生,江蘇連雲港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 代表作:《媽媽》1990、《北京雜種》1993、《回家過年》1999
路學長,1964年生,北京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長大成人》1994、《卡拉是條狗》2003、《租期》2006
張揚,1965年生,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愛情麻辣燙》1997、《洗澡》1999、《昨天》2001
孟京輝,1965年生,江西人,199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像雞毛一樣飛》2002
賈樟柯,1970年生,山西汾陽人,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代表作:《小武》1997、《站台》2000、《三峽好人》2006
婁燁,1965年生,上海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周末情人》1994、《蘇州河》2000、《頤和園》2006
霍建起,1958年生,北京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 代表作:《那山那人那狗》1998、《藍色愛情》2000、《暖》2003
胡雪揚,1963年生,上海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留守女士》1991、《湮沒的青春》1994、《冰與火》2000
王小帥:1965年生,山東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十七歲的單車》2000、《青紅》2004、《左右》2007
管虎,1969年生,北京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法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頭發亂了》1993、《浪漫街頭》1996、《西施眼》
李欣,1969年生,上海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代表作:《談情說愛》1995、《慾望邊緣》2003、《自娛自樂》2004
王全安:1965年生,陝西西安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代表作:《月蝕》1999、《驚蟄》2003、《圖雅的婚事》2006
何建軍,1960年生,北京人,199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 代表作:《懸念》1993、《郵差》1994、《蔓延》2003

⑤ 中國電影的六代導演,是怎麼劃分的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

⑥ 中國電影的六代導演,是怎麼劃分的

目前對於第五代導演的劃分還是很明確的:第五代導演群的出現是中國影壇的一件大事。他們大多是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1984年以後從事電影創作的年輕人,主要成員有陳凱歌、吳子牛、張藝謀、田壯壯、張軍釗、張澤鳴、黃建新等。也提到第四代導演:這次創新浪潮的主要力量是當時還屬於中青年的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吳天明、滕文驥、黃健中......王好為、謝飛等人,他們大多是60年代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思想修養。藝術氣質接近,善於學習和借鑒外來手法;他們既有堅實的生活功底,又有穩健的創作實力。

⑦ 第六代導演是誰最早提出的

中國電影導演的分代不是一個嚴密的學術概念,而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一般來說這樣劃分:
1、「第一代導演」指20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
2、「第二代導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他們是第一代導演的學生。
3、「第三代導演」指吳、六十年代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
4、「第四代導演」指在「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張暖忻、吳貽弓、滕文驥、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5、「第五代導演」指電影學院78班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
6、「第六代導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電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開始拍電影的一批導演。如管虎、路學長、婁燁等。
7、「第七代導演」。我更認可「新生代導演」的提法,如姜文、賈樟柯、張揚、施潤玖、金琛等。

⑧ 中國的第6代導演都有些誰啊

關於「第六代」最原始的界定,最早僅僅是指北京電影學院85班——王小帥、張元(blog)、劉冰鑒、唐大年(blog)、婁燁、路學長、胡雪楊(包括87班的管虎、李欣)這個群體,隨後這個群體中又匯入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張揚、施潤玖和金琛等人,這份名單里也包括後來電影學院93級的賈樟柯.但時至今日,「第六代」這個約定俗成的說法早已無法涵蓋「第五代之後國內電影創作群體」這一概念,或者用新導演來界定這些有著鮮活生命力的,視角個人化的導演們。實際上,他們的群體正在變得越來越龐大,也越來越難以統一界定。許多不是從傳統的電影或者相關學院畢業的學習過傳統電影經驗的導演們如朱文、崔子恩、吳文光、杜海濱、程裕蘇、孟奇、王超、瞿永明等,他們的電影製作與中國的傳統電影相比,顯然呈現一種分裂狀態,還有更年輕的一批人,比如寧浩,他們雖然不是「第六代」,但卻依然是在新導演的范疇之內。

⑨ 中國歷代導演名單

第一代導演:指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等。

第二代導演: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漁光曲》等。

第三代導演: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活躍於影壇的導演,如鄭君里、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優秀作品有《南征北戰》、《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張嘎》、《早春二月》、《女籃五號》、《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

第四代導演:「文革」前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或各電影廠培養出來,在新時期嶄露頭角的一些導演,如吳貽弓、吳天明、謝飛、鄭洞天、黃建中、黃蜀芹等。

提出中國電影「丟掉戲劇的拐杖」,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朴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開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鷗》、《本命年》、《小花》、《城南舊事》、《小街》等。

第五代導演:電影學院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的一批導演,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何群等。作品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特別強烈。《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獵場扎撒》、《紅高粱》等。

第六代導演: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鬥牛》、《殺生》、《上車走吧》、《頭發亂了》、《老炮兒》,寧浩《綠草地》,賈樟柯《天註定》、《小武》、《站台》,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阿年《感光時代》。

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陸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導演:陸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幾人,中國第七代導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業片。

導演的職責是:

1、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2、與製片人和導演組其他成員攜手遴選演員

3、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4、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5、指揮現場拍攝工作。

6、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

7、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⑩ 第六代導演的成員名錄

在第六代導演中,張元是最早的幾個探索者之一。他1991的作品《媽媽》展現了非同於主旋律電影、「新民俗」電影與「新體驗」電影的風貌,早期作品《北京雜種》《東宮西宮》都體現出創作上的邊緣性和先鋒性;《北京雜種》以搖滾為題材,《東宮西宮》以同性戀為題材,都是相關題材在中國電影中的最早嘗試,具備一種粗糙的、迷離的、破碎的藝術風格。但在《過年回家》中,張元雖然還是大體保持一種「藝術電影」的探索風貌,卻已經有了試圖與主流意識和商業電影的靠攏的傾向。接下來他基本上「轉型」,拍了《我愛你》《江姐》《綠茶》,這些影片都談不上有多麼高的藝術價值,但是《江姐》中對革命的再加工,再利用,《綠茶》的製作班底與明星陣容的商業化,都可以看出張元對時代風向的投機性把握。
張元作品:《媽媽》、《北京雜種》、《東宮西宮》、《過年回家》、《我愛你》、《綠茶》、《看上去很美》、《達達》
個人成就:《媽媽》獲得瑞士國際電影節導演特別獎、柏林電影節最佳評論獎;《看上去很美》獲得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王小帥最早的作品《冬春的日子》,這是中國最早的「獨立電影」之一,導演自己籌錢拍攝,並完全脫離了中國電影的發行與放映體系。他的作品中,《十七歲的單車》《極度寒冷》是體制外的「地下作品」《夢幻田園》《扁擔姑娘》是體制內的作品,《十七歲的單車》也是一部書寫「殘酷青春」的電影,但是比起第六代導演的同類作品來,這個作品顯得格外質朴,它的主人公不是「文藝青年」,而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有著一個普通的遠望:擁有一輛好單車。但是困難的家庭生活、惡劣的生活環境,卻經常地摧毀少年的夢想。其中體現了青春期的暴力、愛情與虛榮心。都顯得可感可觸,而不流於自戀式的囈語。《夢幻田園》基本上不能反映王的創作風格,而《扁擔姑娘》中可以看到藝術觀念帶有妥協的痕跡。
王小帥作品:《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青紅》、《左右》、《二弟》、《扁擔姑娘》、
《極度寒冷》、《日照重慶》、《我十一》。
個人成就: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十七歲的單車》
第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青紅》
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最佳劇本獎 《左右》 賈雖然是在第六代導演中出現的較遲的一個,但卻以「故鄉」三部曲後來者居上地成為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並也獲得了最多的國際認可。「故鄉」三部曲包括三部作品:《小武》《站台》與《任逍遙》。《小武》與《站台》是對80年代成長的青春追懷,其中文化元素如流行音樂的運用,非常好地復制了當時的文化氛圍,而導演對於成長感受的清晰記憶與微妙表達,使他能夠與觀眾形成很好的共鳴。《任逍遙》的時間滯後十年,是比小武更小的一輩年輕人的成長故事,在這個電影里,導演拍的不再是自己的經歷,而是他人的經歷,因此有些生硬和單薄之處,不及前兩部豐富自然。《世界》是他04年的一部很優秀的作品。
賈樟柯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遙》、《世界》、《三峽好人》《天註定》。
個人成就: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三峽好人》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天註定》
婁燁是一位在「地上」與「地下」起伏的導演。他的《周末情人》使一次標準的青春影像寫作,但是《周》顯然是個見習水平的作品,並且還是一個想法與技術上都較為成熟的習作。後來還有《蘇州河》,這個地下電影就具備了一種婁燁式的迷離風格,一種茫然的風格與一種凄美的敘事的影像的交織。而《紫蝴蝶》是婁燁的商業片的嘗試,他和王家衛是有點接近。他們都可以算會拍那種具有「藝術氣質」的商業片。但是婁燁不如王家衛徹底,感受都不如王自覺與自足,《紫蝴蝶》顯得有點單薄,它的好處,在於流動。一種流動的氣質——關於永恆的時空感的,最後可能超越人物與情節,留在觀眾的印象里。
婁燁作品:《周末情人》、《危情少女》、《蘇州河》、《紫蝴蝶》、《春風沉醉的夜晚》、《母狗》。
個人成就: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蘇州河》、戛納電影節最佳劇本《春風沉醉的夜晚》 王超可以說是第六代導演中間社會閱歷最為豐富的一位了。年少時的他,體弱多病,爾後居然曾在病中離家出走。後來因為對電影的執迷,選擇了去北京電影學院成人學院,即夜校學習。畢業之後拍攝了《安陽嬰兒》,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下崗工人和一個性工作者的故事,王超用他極具個人風格的長鏡頭、意味深長的現場收聲來詮釋了2000年左右中國二三線城市深刻的社會現實。這部第六代作品中最負聲譽的現實佳作,經常會被拿出來和賈樟柯的《小武》比較,不過相較於賈樟柯反映的「日常部分」社會現實,王超的《安陽嬰兒》顯然更能打動人心。
王超作品:《安陽嬰兒》、《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來》。
個人成就:59屆戛納「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江城夏日》。

閱讀全文

與六代電影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關於代課老師的外國電影 瀏覽:109
劇情下的愛情電影 瀏覽:976
十大科幻怪獸電影必看電影 瀏覽:472
喜劇愛情經典電影國外 瀏覽:464
哥斯拉大戰金剛電影院拍攝 瀏覽:834
電影下載網網站哪個好 瀏覽:3
金龜子大電影的歌詞 瀏覽:401
歐美十大狙擊戰電影 瀏覽:873
穹頂之下3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國語 瀏覽:412
醉後一夜電影舔青蛙的音樂 瀏覽:416
2014年新電影 瀏覽:540
中國愛情電影前十名 瀏覽:135
誘人中文字幕快播電影 瀏覽:832
殺破狼電影粵語免費高清影視 瀏覽:457
播放迪士尼動畫大電影 瀏覽:706
天台恆泰城電影院 瀏覽:616
2020年泰國理論電影 瀏覽:922
雷克斯暴龍2電影完整版資源 瀏覽:150
霸王別姬經典電影圖片 瀏覽:695
蘋果手機的微電影女主角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