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陳果電影
《開講啦》 20130803 陳果:你好 好奇心!5.mp4
『貳』 請介紹一下香港電影導演陳果
出生日期 :1959年4月15日
出生地點 : 廣東
陳果資料
陳果,1959年4月15日生於中國廣東,10歲時跟隨父母移居香港。1981年19歲時進入電影圈,由底層起步,先後做過劇務、場記、副導演、助理製片、導演,還在《五福星系列》中的某一集跑過龍套。跟隨黃志強、成龍、洪金寶、張堅庭、區丁平、於仁泰、麥當雄、黎大偉等知名導演做助理製片、助理導演、策劃.
陳果是香港影壇最具風格化的年輕導演,有「低成本導演」、「草根導演」之稱。以暴力寫實手法著稱於香港影壇,尤擅長以低成本拍攝高質量的電影。他喜歡用非職業演員,一手發掘香港叛逆風格新演員--李燦森。他為劉德華所開設的天幕公司打響名號。
1991年,陳果執導處女作《大鬧廣昌隆》,該片風格唯美,異常冷艷,借鬼故事探討情愛與性愛話題,片商卻未看好而將其雪藏3年之久,然後是一段時間的沉寂。
1996年,因為得到了劉德華的大力支持,陳果組建起一個在當時的香港來說差不多是最貧窮的電影攝制組:幾個志趣相投者,區區五十萬港幣,8萬英尺過期膠片,加上從街頭找來的非職業演員,拍成《香港製造》一片,令他一鳴驚人,不但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更參展多個本地及國際電影節,獲大小獎項超過20個,劉德華亦主唱本片電影主題曲並榮獲香港金像獎提名。接著拍成的《去年煙花特別多》入選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細路祥》也成為香港城中熱話。這三部電影被稱為陳果的電影'三部曲',也奠定了陳果在香港電影乃至國際電影界的地位。2000年,他榮獲香港藝術家年獎。
陳果電影作品年表
2004年 三更2之餃子
2002年 人民公廁Public Toilet
2001年 香港有個好萊塢Hollywood Hong-Kong
2000年 榴槤飄飄Durian Durian
1999年 細路祥Little Cheung
1998年 去年煙花特別多The Longest Summer
1997年 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
1991年 大鬧廣昌隆Finale in Blood
陳果電影獲獎記錄
《香港製造》:
1997年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
1997年盧卡諾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1997年釜山影展-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199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入圍最佳劇本、最佳剪接
1998年香港影評人協會金紫荊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1997年南特影展-金熱氣球獎
1997年溫哥華影展-入圍最佳影片龍虎獎
1998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優良影片獎
《去年煙花特別多》:
199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入圍最佳導演、最佳編劇
1999年金馬獎-入圍最佳原著音樂、最佳原創歌曲
1999年維也納影展-觀眾票選獎
《細路祥》:
2000年盧卡諾影展-銀豹獎
200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新進演員(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樂、最佳剪接、最佳原著歌曲
《榴連飄飄》:2000年威尼斯影展競賽片
『叄』 陳果電影的藝術特色
從「城鄉對照」到「國際視野」的中國外望
陳果的「九七三部曲」(又稱「香港三部曲」)——《香港製造》、《去年煙花特別多》及《細路祥》,以探討香港九七大限前後的社會現況(尤其是下層人民)為主線,透過「幼、青、中」三代不同觀點來詮釋弱勢社群在歷史洪流中的生活轉變。跟著,他又著手處理「妓女三部曲」(又稱「回歸三部曲」,目前只拍了前兩部,分別是《榴連飄飄》及《香港有個荷里活》),以反思回歸後中港兩地關系為題材。
《榴連飄飄》及《香港有個荷里活》的妓女都是來港「討生活」的大陸人,既然陳果以「妓女」為題材寫中港兩地關系,「妓女」也就成為一個地域性坐標,代表了中國大陸的席位;而香港同時亦以「嫖客」身份,與她展開了「肉體」的關系,純粹以金錢作交易,有別於一向以來的母子親情。可見,陳果是有意想像中港兩地互相對望的身份:兩者都是慾望(物慾與性慾)的化身,只容「肉」欲的交易。可是,兩部電影的語調和敘事角度卻都完全不同:一個麻木沉重,一個快樂無憂;一個聚焦在妓女身上,一個散焦在妓女與眾嫖客身上。
(一)回歸的悵惘
《榴連飄飄》最為人稱道的,是妓女在中港兩個時空下的生活對照及內心掙扎,當中尤以「又臭又寶」的榴連作香港的象徵,觀照生活的茫然。陳果是一位觸覺敏銳的導演,看到國內妓女由被動到主動的慾望探進(即由二奶村的「守株待兔」式推銷手法,發展到持「雙程證」南下,霸佔香港本土的黑市性服務市場),眼光明顯有所推拓。但《榴連飄飄》的視野則較為保守,仍是停留在70年代以來「城鄉對照」的模式1之內:香港只是一個賺錢的「臭」城市,國內的老家才是最美的地方。可惜老家的美,亦只停留在校園回憶之內,生活只餘下老去的想像、慾望的呼召及前路的茫然。
反觀《香港有個荷里活》則較有時代感,能緊貼全球化都市生活那快速消逝的節奏,應驗了阿巴斯(Ackbar Abbas)的「消失」預言2(甚至還超越阿氏預期的速度):當電影公演的時候,大磡村已被清拆掉,觀眾根本無可能看到大磡村的真貌,只能透過影像來想像、重構它的存在。不過,電影那狂歡與調侃的效果,卻致力於淡化歷史的錯失感(Deja Disparu),完全擺脫了《榴連飄飄》的埋伏。
陳果一改以往寫實的作風,以黑色幽默的手法拍攝《香港有個荷里活》,營造出許多輕松惹笑的效果。石琪將本片喻為「陳果的《西遊記》」實是非常貼切:「有肥豬族、瘦皮猴、狐狸精和牛魔王,還有『西天』荷李活,不乏趣怪靈感」3。本片更見陳果在拍攝形式方面的突破。當然,有形式也不可以沒有內容,何況陳果絕對不是「調笑完事」那類導演。
(二)三刀兩面的本領
《榴連飄飄》的小燕雖有女性自主(主動來港當娼賺錢),但仍必須依靠「馬夫」的幫助,在另一個勢力圈內討生活。但《香港有個荷里活》的東東已跳出這個被支配的領域,自己主動在互聯網「推銷色相」,主動在大磡村「找生意」,更與流氓律師合作(勾結),大肆恐嚇騙財,還會「聘請」童黨執行「暴力處分」,處事乾凈俐落,完全反過來控制「大局」。但奇怪的是,觀眾所「看」到的東東似乎只有純真、樸素、青春、友好、排難、解救等性格面貌:如她與阿細(小肥仔)的友誼,她在朱家盪鞦韆的童心,燃點朱家父子生活的樂趣(盪鞦韆及揮舞紅布),「仗義」幫助流氓律師免費解決性需要等;而她較為負面的「形象」,充其量就只有色誘男性這一面。至於電影下半部分所呈述她那丑惡虛偽時,都必須在她「缺席」的時候才可以發現她高高在上的女魔頭「席位」。一般影評或影片介紹,大多把本片的妓女形象簡單化為「魔鬼與天使」、「唐僧與蜘蛛精」的合體,而忽略了陳果在處理這兩個不同面貌時的影像時空。
若陳果真是以「妓女三部曲」探討大限以後的中港關系的話,他會否也暗示了中國大陸或國內人就如電影中的東東一樣,只在人前展示(強調)美好的一面並致力掩飾(或延擱)其背面所滿布的黑暗?現實里的中港經貿活動,似乎也時有相關聽聞,如國內的假米假鹽(還有許多偽貨),房地產的欺瞞(購買國內房子後竟會被「移牆削地」)等。若影評人依舊批評陳果的電影只鍾情於「對低下層的情意結,有時會自我沉溺於陰溝」4,則似乎仍未能看到陳果電影的多元性,尤其是他那技巧的進步和視野的拓寬。陳果曾謂「可能有人以為我將大磡村與荷里活廣場扯在一起,是想講貧與富,其實不是,我反而將『性』放在首位」,所以電影才強調一種鐵銹色(大磡村鐵皮屋所獨有的生銹色調)和火紅色作基調5。「性」,其實都是「慾望」的化身,正如經濟貿易的爾虞我詐本屬常事,最重要的還是「貪」者上釣。
(三)出走的欣悅
電影畫面所呈現的色澤對比以鮮紅及鐵銹色為主調,總給人原始的感覺。無論是燒豬的紅、爐火的紅、衣履的紅、布幔的紅,在大磡村的鐵銹之下,男女情慾都在不斷燃燒。但奇怪的是,一切的慾望幻念都沒有交流,只依循著線性的發展,更且是循形而下到形而上的推進:男性對女性有無盡的原始性慾,可女性卻只記存西方「荷里活」的烏托邦夢想6,各人停留在自我封閉的慾望空間。在熊熊慾火之下,陳果所呈述的中港關系又再向前推進了一步:原來在中港以外,還有個西方「荷里活」之鄉!
東東與阿強的第一次性交易,選點在大磡村旁的渠道里,兩人都各自尋夢,擁抱自己的性高潮:男的雙腳雖浸在溝渠的污水內,仍只顧耽溺在性慾快感之中;女的雖張開雙腿擱在溝沿上,但眼睛從不離開「對岸」居高臨下的荷里活廣場,心裡彷佛充滿了想像的期盼。事後,她更牽引阿強到斜坡上仰看這夢中天堂,把烏托邦的理想投射到廣場上的五幢大廈(屋苑名稱是「星河明居」),彷佛一切也在自己的五指山內。「荷里活」的空間錯置本來是為港人而設的,可現在竟成就了異鄉人的夢想,由空間錯置的領域,延伸至精神層次的范疇。那麼,在陳果的視野下,東東的荷里活夢想是否也寓言了(揶揄了?)中國在另一新世紀的開初,仍緊抱西方文明進步的現代性迷思?反觀存活在中西大國夾縫間的香港,又一次再現「他」7昔日的雄風8:無論在任何時間線上,「他」仍舊是一個運輸港口、一個中轉站、一個過渡的空間。事實如此,也只能如此。正如阿巴斯論及的「港口心態」(port-mentality)一樣,海港里的一切都是短暫的、浮動的9。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經常從大磡村的角度仰視高聳的荷里活廣場,這種「一高一矮」的懸殊對比效率,許多評論者都認為是暗示了權力分配的情況,但陳果所呈述的效果顯然功力不夠,似乎絕無深化此兩極之嫌。與其說本片表現出導演對香港最基層的關懷,以及貧富懸殊的差距,不如說導演可能是用了不同的視點,來呈述各人對荷里活廣場的「態度」。綜觀一眾大磡村的居民,似乎並不在意大型樓盤的存在。電影鏡頭無論是俯視大墈村還是仰看廣場,大多從東東的視點出發。東東所「看」到的荷里活廣場跟想像中的荷里活一樣,絕對是美麗的,這點我們不必置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陳果的鏡頭下,「大磡村」對「荷里活」的仰望並不帶任何輕蔑的態度,相反地,還帶有幾分仰慕的神情。借用石琪的《西遊記》比喻,要到西方「荷里活」取經的只有東東一人,其餘的「豬八戒」與「馬騮精」充其量也只是「陪客」,就算有所想像,也只是將個人慾望投射在東東的身上,實非理想的追求,更遑論「西方」對他們的吸引力了。東東在朱家盪鞦韆一幕便是最好的證明:她把鞦韆盪得高高的,彷佛對面的荷里活就是她夢中追逐的遠景,及後朱父與阿明雖同樣有盪鞦韆的快慰,卻皆是因為得到東東身體的「救贖」而重拾青春的活力,泛起生活的漣漪。
從「九七三部曲」及「回歸三部曲」的命名,足見陳果的作品有意作歷史文化的省思。巧合的是,陳果的「香港三部曲」都是寫香港男人「失勢」的故事,而「回歸三部曲」是寫南來妓女「自主」的故事。細看《香港有個荷里活》,陳果似乎並連起這兩個大主題,交織出這班弱勢「男群」如何被強勢「妓女」玩弄和壓迫的命運:他們最終不是被劫、就是被斬,完全被「閹割」掉男性的能力,只能滯留在行將毀滅的大磡村內,等待清拆的來臨——男性仍被關在牢籠里等待處決。若然陳果真想透過電影「觸及轉變中的香港」面貌10,《香港有個荷里活》又會否呈述了香港回歸後那不男不女的殘存容妝,只剩下一片頹垣敗瓦的景象?
到了充滿光明希望的彼岸,然後……
魯迅認為娜拉走後除了死亡之外就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回歸,一是墮落(當娼)。妓女東東到達那風光明媚的美國荷里活後,又會怎樣?
中國在上個世紀末才開始改革開放的道路,社會瞬間進入現代化的高速發展。踏入二十一世紀,全球一體化鬧得熱烘烘,隨著中國加入世貿,中國足球隊第一次打入世界盃決賽圈,中國美女第一次當選環球小姐三甲,中國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等叫人振奮的「歷史盛事」,中國的「西方飢渴」愈見清晰和強烈。中國走向世界,或與世界接軌的同時,這種不斷引進式的狂飆狂潮,似乎為世紀末/世紀初的虛空氣候,增添了許多希望和期盼。但吊詭的是,經過了一個世紀的現代性進程,中國會否如周蕾所言,仍患有「對進步和革新的持續迷戀」的「神經性病症」11?
面對這樣一個歷史的變化,香港究竟應採取靜默觀望的態度,作一個超敘述層式的評價、揶揄?還是像陳果一樣幽默自娛一番?《香港有個荷里活》雖戲耍了荷里活夢工場,可是面對它所呈述的歷史、文化與身份,相信我們沒有可能無動於衷罷。
『肆』 陳果的電影《去年煙花特別多》演的是什麼呀
《去年煙花特別多》
標簽: 劇情 導演: 陳果 演員: 何華超 李燦森 谷祖琳 上映: 1998年12月31日 香港
1997年維多利亞港上空的煙花有五次之多,農歷新年煙花,青馬大橋啟用煙花,英國人撤離香港煙花,香港回歸大陸煙花及國慶節煙花。影片以多煙花,多雨的夏天為背景,家賢和他的五個戰友都是因香港回歸而退役的華籍英兵,人到中年,生活失去依靠,前途渺茫,顯得落落寡歡,他們當中有的去政府部門工作、有的當了香港大款、有的在失落的日子裡一蹶不振。於是組織起來搶劫銀行,遇到同是打劫已得手的匪徒,雙方火拚。中間穿插男主角與黑社會大佬女兒的感情糾葛。
『伍』 陳果成名之後的小成本電影
細路祥 香港有個好萊塢 榴槤飄飄
大概是
『陸』 誰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
那個電影是陳果的《榴槤飄飄》,你看到秦海璐了吧,當年因為這個片子差點被封殺,老實說,我還沒看過,謝謝你了,我得看看這部片子
榴槤飄飄
榴槤,人稱水果之王,盛產於東南亞。因其味道猶如腐肉,有的人敬而遠之,有的人卻視若珍品。影片《榴槤飄飄》是香港著名獨立導演陳果的第6部電影,也是其「妓女三部曲」的第一部。
上部:
隨著薩克司舒緩悠遠的音樂,影片從維多利亞灣的遠景和一口東北話的女聲獨白開始。
「我的家就住在一條大江邊上,小時侯,我每天都經過這條江,到對面的學校去上課。
原來香港也有一條大海,每天人來人往的,都要到對岸去工作。
在這兒,無論是什麼季節都可以坐船或者是坐車,但我們那兒就不大一樣了,夏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坐船,可是一到冬天的時候,我們就只能坐車,或者走路。」
陳果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沒有直接切入正題,而是從小芬一家如何非法進入香港開始說起。在一條冗長破舊的巷子里,小芬和她的母親依靠洗碗為生。小芬的父親是個殘疾人,以前總在香港和深圳之間倒騰小買賣,全家來到香港後,他不再兩地奔波。而作為黑戶,他們也願意就這么一直躲藏下去。
小芬每天在小巷裡洗碗,每天都看見一個年輕女子,穿越巷子,身後跟著一個小蠱惑仔。
這個女子就是阿燕,她來自東北的牡丹江,用雙程證來香港做短期妓女。
阿燕每天穿梭在各種酒店、茶餐廳、馬檻之間,她所要做的就是:沖涼——接客——沖涼,再沖涼——再接客——再沖涼。
陳果用一貫的記錄手法,將一個群體簡單的生存邏輯展示在觀眾面前,隨著肩扛的鏡頭和搖晃的畫面,很多人看到這里開始迷糊,而一不小心就落入了陳果的敘事陷阱。
影片的鑰匙出現在阿燕的跟班——一個小蠱惑仔被人用榴槤偷襲。
阿燕因為害怕警察而不敢報警,而小芬的母親因為同樣的尷尬處境也不敢報警,在冗長的巷子里,蠱惑仔昏死在地上,一個碩大的榴槤靜靜躺在那裡。
這是影片第一次出現榴槤,榴槤因此而成為某種象徵。
影片這時出現一幕很經典的畫面:在一片黑背景下,站在巷子口的阿燕,忽然開始壓腿,展體,並做出各種功底不凡的京劇身段。
而後,那個蠱惑仔為了找到兇手,拎了一個大榴槤來到小芬家,並當街敲開榴槤。榴槤的香味引起了小芬父親的注意,她在小芬生日那天也買了一個榴槤,這樣小芬也第一次品嘗了榴槤的惡臭與香甜。
不間斷陪客人沖涼浸泡,使小燕的皮膚出現脫皮和潰爛,一方面她要賺更多的錢,另一方面她要隨時躲過警察的盤查。
影片在羅琦一首搖滾歌曲里運用了大量閃回、跳接、立體蒙太奇等MTV手法,阿燕經常被打斷的進餐,不斷的洗浴,各種各樣的客人,對不同客人變換不同的籍貫。在阿燕被不斷的羅列的生活背後,她一直都試圖要抹殺什麼,她無非想告訴自己:她只是一個過客,離開這里,她就想徹底忘記一切。
影片上半部基本上採用了肩扛拍攝,遠距離、長鏡頭、追拍、晃鏡,跳躍的畫面、灰暗的色彩和遮掩式構圖,陳果通過這些說出了阿燕動盪不安的生活。
三個月的雙程證期很快就要到了,小燕蹲在地上幫小芬洗碗,告訴她自己要走了,她給小芬留了家鄉的地址,希望小芬有空給她寫信。
阿燕最後離港的那天,一天接了38個客人,用阿燕的話說「也不知道能不能上吉尼斯」。
下部:
東北,牡丹江,冰天雪地。
一輛用塑料圍著的小三輪車行駛在空曠的街道上,阿燕回到了的家鄉。
以為小燕做生意發了財的父母,張羅著讓阿燕擺酒席請客吃飯。
阿燕低價租掉了以前生活過的房子。
她一面四處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意,一面忙著與同窗八年的丈夫小名離婚。
小燕的學舞蹈的表妹一心希望小燕帶她去深圳發展,而遠在香港的姐妹則不斷慫恿小燕回去重操舊業,繼續發財。
看在這里我不得不佩服陳果——一個香港導演,將中國北方土地的諸多變遷把握的如此透徹。他並沒有流於表面的獵奇,而是將觸角直接放到了土地的深處。應該說,陳果對於中國北方的表達能力,超出了我的想像。
從影片上半部的肩扛到下半部的架設,跳躍不安的畫面被更為平實和穩定的圖象替代,上下半場,迥異的影像,導演陳果的司馬昭之心,不言而喻。呵呵
阿燕和幾個童年夥伴回到戲校,看著多少年一成不變的練功房,大家七嘴八舌地談論起過去,透過模糊的窗玻璃,在影像的疊加中,大家又操練起來,他們彷彿又回到了昔日充滿艱苦和夢想的歲月。
站在鐵軌旁邊,小名和阿燕他們大聲唱著換了歌詞的《婚禮進行曲》和「原始社會好」。
這時,一列隆隆作響的列車呼嘯而過。
阿燕終於離了婚,並更換了手機號。
阿燕收到一個郵包,打開後,是一個榴槤。郵包是小芬寄來的,小芬一家已經被遣送回深圳,小芬在信中說,她很高興,因為又回到了家鄉。
阿燕和夥伴們在餐館里奮力切開榴槤,聞到是一股刺鼻的氣息。
影片的下半部基本上都是架攝的,手法平實,構圖講究,很多大視角和搖臂都充分展示了北方固有的粗曠和遼闊。特別是影片在最後階段,幾副近乎完美的畫面很好補充了觀眾的視覺疲憊。
小名三個人組建了一支現代歌舞隊,登上駛向遠方的列車。
阿燕去歌舞團找表妹,得知表妹已經去了深圳。
經過了諸多的人世更迭,阿燕站在紛飛的雪地上,望著天空,思緒萬千。
回到家裡,她從冰箱里找到剩下來的榴槤,一個人默默吃了起來。
在影片的結尾,阿燕再次登上舞台,水袖揮舞,表演起了《天女散花》。
關於榴槤
這部影片充斥著大量冗長的記錄畫面和模糊不清的對白,極大阻礙了觀眾的閱讀快感。但稍有點耐心的觀眾仍能從諸多紛亂的敘事中,品味如榴槤般的美妙。在這里,從影片人物阿燕本身到影片整體,榴槤的象徵性具有了雙重意義。
「榴槤飄飄」就這樣完成了一次從難以忍受而又回味無窮的獨特電影之旅。
「水果之王」和「電影之王」,也許這才是陳果的野心和信心所在。
(後記:同事宏宇看了《榴槤飄飄》後,說沒看明白,因此寫了這篇文章。)
*陳果的電影:《皇家飯》(1986,副導演)《大鬧廣昌隆》(1991)《香港製造》(1997)《去年煙花特別多》(1998)《細路祥》(1999)《榴槤飄飄》(2000)《香港有個好萊塢》(2001)
『柒』 誰知道泰國的電影:《自燃》、《慘死》以及陳果導演的《不許向上看》網上什麼時候才會有啊
應該很快吧
『捌』 陳果在人生與心智里推薦的那部電影叫什麼
汪汪汪
『玖』 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1、《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2、《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該片在北美上映,以26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紀錄。1991年,該片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3、《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5、《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