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蔡鈞的導演簡介
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室工作三十餘年,大學文學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在上海電影局局長張駿祥為班主任的上海電影進修班繼續研讀,主攻導演專業,師從謝晉。當年參與拍攝的影片有《舞台姐妹》、《大李小李和老李》、《第二個春天》等上海電影製片廠經典影片多部,後來,獨立編導的影視作品有《父親》、《1+1=3》、《何穆醫生》等,和著名演員趙丹、孫道臨、秦怡、謝芳、王鐵城等有良好合作。 蔡鈞導演(右三)與演員鞏漢林(右二)等演職人員在首映會上與觀眾見面 電視劇「父親」拍攝完成後,蔡鈞導演(中)與著名演員牛犇(右)趙靜(左)合影。 蔡鈞導演(左)與著名表演藝術家,電影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仲星火先生(右)合影 蔡鈞導演(右)與演員郭凱明(左)合影 著名藝術大師謝晉先生生前贈送給導演蔡鈞的劇本集題字
⑵ 中國所有導演及其作品列表
中國所有導演及其作品列表 ??
你給350分的懸賞 我估計都沒幾個人去幫你整理。
你想累死人?
⑶ 上海電影譯制廠的藝術家
(1922.4-1980.3),男。1950年3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配音演員、譯制導演。
主要配音作品
《簡·愛》、《紅菱艷》、《大獨裁者》、《大鬧天宮》、《不屈的城》、《彼得大帝》、《偉大的公民》、《卡塔琳的婚姻》、《做賊心虛》、《證據》、《木屋的村子》、《法官》、《警察與小偷》等。
譯制導演作品
《白衣少女》《解放了的土地》、《生活的創造》、《魔椅》、《稱心如意》、《三合一》等。
代表作品
《簡·愛》-羅切斯特
《紅菱艷》-萊蒙托夫
《警察與小偷》-小偷
《大獨裁者》-興格爾和理發師
《凡爾杜先生》-凡爾杜
《尼羅河上的慘案》—瑞斯上校
《追捕》—堂塔醫生
獲獎情況
《追捕》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1927.6-1992.12),男。二級導演。1950年9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配音演員,譯制導演。
主要配音作品
《紅與黑》、《虎、虎、虎》、《在那些年代裡》、《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悲慘世界》、《孤星血淚》、《尼羅河上的慘案》、《政權·真理》、《苦海餘生》、《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復仇》等。
主要導演作品
《追捕》、《黑鬱金香》、《凡爾杜先生》、《水晶鞋與玫瑰花》、《薩拉丁》、《苦海餘生》、《絕唱》、《新天方夜譚》、《卡桑德拉大橋》、《湯姆叔叔的小屋》、《一個酋長的勝利》等。
獲獎情況
《追捕》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安重根擊斃伊騰博文》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黑鬱金香》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5年優秀譯製片獎。
《斯巴達克斯》獲1986、1987年優秀譯製片獎。 1926年6月出生,女。1950年9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配音演員,譯制導演。
主要配音作品
《孤心血淚》、《紅與黑》、《印度之行》、《故鄉行》、《二十四隻眼睛》、《國際女郎》、《情歸巴黎》、《尼羅河上的慘案》、《彼得大帝》、《華麗的家族》、《為戴茜小姐開車》等。
譯制導演作品
《虎口脫險》、《遠山的呼喚》、《天鵝湖》、《解放了的土地》、《陰謀與愛情》、《雪橇》、《砂器》等。
代表作品
《孤星血淚》-哈維沙姆小姐
《望鄉》-老闆娘
《為戴茜小姐開車》-戴茜小姐
《華麗的家族》-女管家
《警察與小偷》-小偷妻子
《尼羅河上的慘案》-奧斯伯恩太太
獲獎情況
《安重根擊斃伊騰博文》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啊!野麥嶺》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1928.2—2001.2)男。二級演員。1950年9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配音演員,譯制導演。
主要配音作品
《謀殺》、《里約的迷霧》、《英俊少年》、《沒有陪嫁的新娘》、《春天交響曲》、《地震》、《隨心所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屈的城》、《希望之路》、《愛國者》等。
譯制導演作品
《真假薩盧》、《羅特的女兒》、《倫敦上空的鷹》、《報警記》、《珠寶奇案》、《海魔》、《不朽的人》、《他是誰》、《片山刑警在海島》、《男子漢們》、《神射手》、《情系鐵騎》等。
獲獎情況
《國家利益》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斯巴達克斯》獲1986、1987年優秀譯製片獎。
《靡菲斯特》獲1988年度優秀影片獎。
《隨心所欲》獲1989-1990年優秀譯製片獎。 (1916.1—1986.4),男。1952年7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譯制導演。
主要譯制導演作品
《棉桃》、《烏鴉與狐狸》、《飛向月宮》、《九月英雄》、《兩畝地》、《官場鬥法記》、《第六縱隊》、《沒有留下地址》、《逃亡者》、《唐·吉訶德》、《狐狸的下場》(動畫片)、《林中運動會》(動畫片)、《匈牙利革命搖籃》(紀錄片)等。 (1917.9-1995.8),女。1950年2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配音演員。
主要配音作品
《警察與小偷》、《王子復仇記》、《勇士的奇遇》、《三劍客》、《生的權利》、《社會中堅》等。 (1931.7—2001.3),原名畢德泉,又名德全,中國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和譯制導演。1950年3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配音演員、譯制導演。
主要配音作品
《追捕》《砂器》《遠山的呼喚》《復仇》《尼羅河上的慘案》《車隊》《鴛夢重溫》《海狼》 (1925.1—2008.5),男。1950年7月進入上海電影譯制廠,任配音演員。主要配音作品
《朱可夫》、《金環飾》、《水晶鞋和玫瑰花》、《追捕》、《蛇》、《卡桑德拉大橋》、《斯巴達克斯》、《巴黎聖母院》等。
代表作品
《追捕》-真由美的父親
《蛇》-中情局局長
《水晶鞋和玫瑰花》-國王
《斯巴達克斯》-元老革拉古
《巴黎聖母院》-路易十一
《金環飾》-石元參吉
獲獎情況
《追捕》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斯巴達克斯》獲1986-1987年度優秀譯製片獎。
《啊!野麥嶺》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1922.5-2005.4),男。1950年8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配音演員。
主要配音作品
《虎口脫險》、《冷酷的心》、《復仇》、《悲慘世界》、《追捕》、《愛德華大夫》、《加里森敢死隊》、《老古玩店》、《孤行血淚》、《警察局長的自白》等。
代表作品
《虎口脫險》-史丹尼斯.納伯爾-指揮家
《冷酷的心》-魔鬼胡安
《復仇》-巴特萬
《悲慘世界》-沙威警長
《追捕》-長岡
《愛德華大夫》-心理學教授,彼得森醫生的老師
《加里森敢死隊》-「黃毛」
《老古玩店》-高利貸者奎爾 (1925.3.28-1998.5.20),生前為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著名配音演員,早年在北京崇德中學、北京中國大學法律系求學,1949年入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12月入東影翻譯片組工作,1953年3月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
主要配音作品
《追捕》、《三劍客》、《被侮辱與被迫害的人》、《社會中堅》、《廣島之戀》、《海岸風雷》、《基度山伯爵》、《大篷車》、《虎口脫險》等。 (1920.9-1971.2),男。1950年11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配音演員。
主要配音作品
《索那大》、《風暴》、《帶翼的人》、《大牆後面》、《嬰兒》、《冰海沉船》、《更高原則》、《智擒眼鏡蛇》、《大生意》、《運虎記》、《第一提琴手》(動畫片)、《生日》(動畫片)、《摩爾人的遺囑》(動畫片)等。 1925出生,女。1951年2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擔任配音演員。1984年離休。主要配音作品
《偷東西的喜鵲》、《帶閣樓的房子》、《鬼魂西行》、《神童》、《廣島之戀》、《望鄉》、《英俊少年》、《尼羅河上的慘案》、《華麗的家族》、《蝙蝠》、《一個人的遭遇》等。
代表作品
《望鄉》-阿崎婆
《蝙蝠》-女主人
《華麗的家族》-萬表妻子
獲獎情況
《安重根擊斃伊騰博文》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啊!野麥嶺》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苔絲》獲文化部1982年優秀譯製片獎。 1937.10出生,男。1952年12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配音演員。1988.9離廠。
主要配音作品
《第六縱隊》、《風山疑案》、《如此人生》、《初歡》、《不平凡的夏天》、《根據法律》、《祝你成功》、《科倫上尉》、《法官》、《家庭爭執》等。 1933年10月出生,男。1952年12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配音演員。
主要配音作品
《山中魔鬼變石頭》、《雪撬》、《逃亡者》、《第六縱隊》、《木屋的村子》、《狗熊撥牙》(動畫片)等。 (1933.10-1987.12),男。1952年12月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任配音演員。
主要配音作品
《霧都孤兒》、《我和爺爺》、《雪橇》、《風山疑案》、《懺悔》、《春風野火》、《為了蘇維埃政權而斗爭》、《一天的起點》、《戰火中的少先隊》等。
電影混錄棚(400平方米)及配套錄音機房,放映機房。該棚聲音頻響特性通過英國DOLBY公司論證,符合其標准。主要用於:
電影立體聲SR,SR.D,DTS制式的混合錄音製作。
高清電視DOLBY-E制式的混合錄音製作。
電影.電視聲音標準的鑒定。
主要設備:
◎ 美國EUPHONIX-System 5數字電影製作調音台
◎ 美國EUPHONIX-R1,48軌數字硬碟錄音機
◎ Digidesign Pro Tools-HD3 音頻工作站
◎ Tascam MMR8數字硬碟錄音機
◎ Tascam DA98HR Hi8磁帶錄音機
◎ Magna Tech MR10035-6 35mm磁帶錄音機
◎ T.C. M-6000 音頻效果處理器
◎ Lexicom 960L音頻效果處理器
◎ Eventide Orivile音頻效果處理器
◎ 德國Kinoton FP30EC-II電影同步放映機
◎ 比利時BARCO投影機
◎ DOREMI數字硬碟錄像機
放映廳
小型電影放映廳,空間舒適寬敞,高品質的放映設備可進行SR,SR.D,DTS立體聲及環繞聲影片放映。 100平米強吸聲標准電影語音車間,錄制聲音清晰自然,空間大,可多人同時錄制。
主要設備:
◎ Yamaha DM2000調音台
◎ Digidesign Pro Tools-HD3 音頻工作站
◎ T.C. M-6000 音頻效果處理器
◎ DOREMI數字硬碟錄像機
◎ Neumann u89,u87電容話筒等 大型寬敞的錄音控制間便於後期製作,針對電視及多媒體。
主要設備:
◎ Yamaha DM2000調音台
◎ Digidesign Pro Tools-HD3 音頻工作站
◎ DOREMI數字硬碟錄像機
◎ Neumann u89,u87電容話筒等
⑷ 如何才能進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我也來發表一下個人看法,給你說實話,我的夢想也是做導演,但我是學中文的,現在一點拍片經驗也沒有,這個夢想幾乎是天方夜譚。你就不一樣,你是學的媒體專業,多少有些相近,而且你又有這么多的拍片經驗,你有能力的,所以不管什麼,都不要放棄啊。
現在很多著名的導演都不是導演專業科班出身,所以只要是你有夢想,有才華(要相信自己有才華),並且愛它愛得沒有它就不能活,永遠堅持,不管怎樣,不管再怎麼不得志,也要死皮賴臉的呆在電影圈子裡,時刻做好准備,有了機會,就迎上去。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不會有電影公司,電影老闆一開始就給你錢拍電影,現在華語電影很不景氣,包括現在的香港電影,本土的電影除了那幾個大牌導演的片子觀眾買賬,其他的大多數都在電影院上不了檔,即使是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潛力不錯。很多文藝片都是通過出口買國際版權,但大多也賣不高,絕大多數都賠錢。所以文藝片(或是其他低成本的片子)的唯一出路就是在國外電影節上獲獎,尤其是歐洲的三大國際電影節和奧斯卡(如果可能的話),而要想拍出好片子,感動人的片子,就是寫劇本。
寫劇本,不斷地寫劇本,不斷地被打回來,不斷的修改,只要這樣,你才能對劇情長片的把握,對電影深層次的內涵的體會,對人物內心復雜微妙的心裡的詮釋和對生活、情感上的細微之處的挖掘才能夠到位,才能夠駕馭劇情片。所以想做導演,一定要不停地寫劇本。不管是在中國,就是在好萊塢也是一樣,好萊塢更甚。李安的成功經歷相信你也知道,他也是在家不斷地寫劇本,窩在家裡寫了六年,他回憶說,他發現他身邊凡是能夠當導演的,而又做出成績來的,都是持續的寫劇本的人,而不是一出校門就有工作,做一些劇務、剪接或製作的工作,那些人到後來都是繼續那份工作,很難再往導演方面發展。
吳宇森也說過,在好萊塢,很多對電影有追求的年輕人,一方面在片場拚命地工作,在下面,拚命的寫劇本,等待著機會。王家衛和馮小剛都是不斷地為別的導演編寫劇本,改編的電影拿了很多的獎項,劇本也獲獎,然後才有機會轉行導演,李安也是,劇本獲獎後才執導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像美國的昆汀塔倫蒂諾也是,自己在音像店做營業員,大量的看片,學會了電影製作的技法,然後寫劇本,靠出售劇本賺了錢,然後才有機會接觸一些電影圈內的製片人、演員,拍攝了根據自己寫的劇本改編的電影《落水狗》,之後名聲大噪,很多,應該是絕大多數著名的導演都是靠寫劇本,然後自己編導,推出前期的作品,引起巨大轟動。
所以我建議你還是從劇本著手,這樣慢慢的積累自己的人脈,從本質上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後等待機會。做電影,人脈是相當重要的,必須有權、錢、資源,缺少這些是很難玩的起來的。所以必須要一步一步的磨出來,當然,如果與製片廠高層有關系的話,自然會較容易一些,但磨練必不可少。
在來給你舉一個斯皮爾伯格的例子,他是靠上大學是拍的一部短片,然後來到環球製片公司,經過很多周折,讓環球的高層看到,很賞識他,然後他退學和環球簽了一份合同。在那幾個星期後,他自言自語道,他的父親永遠也不會原諒他離開學校。斯皮爾伯格簽署的合同是一份標準的「自願服務」7年的約定。在約定限制下,斯皮爾伯格把每一分鍾都賣給了環球公司。這在商業上被叫做「死亡條約」,只有瘋子或有著瘋狂野心的人才會簽這種合同,而斯皮爾伯格正好兩者都是。在這之後,他好友的支持下,他匯集人脈和各方資源,拍攝了震驚世界的《大白鯊》。
所以什麼都不容易,這條路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不斷的磨練。持續不斷的寫劇本,有條件可以拍幾部短片,專業技術要嫻熟,不斷地籠絡人脈資源,堅持下去,這樣才會有出路。
這個社會很現實,很勢力,有很多我們無能為力的地方。但只要你要夢想,那就拼吧,畢竟我們還年輕。
祝你好運!華語電影需要一批有夢想,有追求,有毅力的像斯皮爾伯格一樣的瘋子。希望你是其中之一。
⑸ 為什麼近年看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出版電影
中國電影"夢工廠"再造輝煌
——寫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建廠60周年之際
2009年11月09日 17:02:10 來源:新華網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留言】 【列印】 【關閉】
【Email推薦: 】
電影「航母」直面改革
2009年是上影的收獲年:《高考1977》《廉吏於成龍》《馬蘭花》《大耳朵圖圖》等捧回10多個獎項,實現了華表獎、金雞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的「大滿貫」。
從改革開放初期,上影著名導演謝晉富有探索性的反思影片《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到如今以「草根」命運回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命題的《高考1977》,上影在不同時代都有反映時代文化、精神與現實生活,弘揚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影片問世。
「上影,始終堅守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探究民族命運,關注民生問題,這是我們所不能放棄的。」任仲倫對記者說。
鮮花和掌聲背後,是上影肩負著國家文化戰略,從2003年起,積極按照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部署,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推進轉企改制、試圖實現「鳳凰涅盤」的改革之路。
改制後的上影集團經濟效益明顯增長。集團2008年主營收入15.18億元,凈資產15.15億元,利潤總額2.16億元。與轉企改革前的2003年相比,利潤增加了102倍。與此同時,上影集團旗下聯和院線,票房從2003年的1.42億元起步,連續四年保持全國第一,2009年有望突破6億元。
上影集團參與聯合出品的《集結號》《建國大業》《風聲》《鐵人》《畫皮》《花木蘭》等影片,均是深化改革的產物,這些作品贏得了藝術與商業的雙贏。任仲倫說:「產業意識的強化,成為我們的自覺追求,也成為電影產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2008年,上影集團已開始推進整體股份化,建立董事會,形成決策層、執行層和監督層。任仲倫說:「未來,上影集團將是一個全面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現代多元產權制度的大型現代影業集團。」
⑹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不是名存實亡了
我感覺有多少80後,90後,曾坐在電視前苦苦的等待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這行字的出現,這個代表了中國、甚至亞洲動畫希望的一行字,在今天成為了中國動畫難以逾越的巔峰。
而提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巔峰之作,相信《大鬧天宮》絕對是很多人心目中當之無愧的作品。這部被無數人奉為經典的動畫電影,憑借出色的美術風格和躍然於紙上的齊天大聖,滿足了幾乎全世界觀眾對於中國動畫的所有想像。
由於身體健康問題,張光宇只畫了三個版本的孫悟空,然後放下大師的身份,表示萬籟鳴可以根據需要,做出修改。最後,美猴王的形象經嚴定憲指導定稿,而他參與過《哪吒鬧海》、《金猴降妖》的製作,被稱為美猴王之父。
最終,《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身穿鵝黃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紅的褲子下,配一雙黑靴。
看到定稿形象後,萬籟鳴用「神采奕奕、勇猛矯健」表達了激動之情。
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全場人員以及特邀美術設計張光宇先生的通力協作下,1964年,《大鬧天宮》全本首映,因政策原因,於1978年全本公映,為美影廠、為中國動畫帶來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深遠影響。
⑺ 195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編劇沈西蒙、沈默君,導演成蔭、湯曉丹
南征北戰
故事片(黑白)。上海電影製片廠1952年攝制。
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進攻華東解放 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有效殲敵,作 戰略後撤。對此,部隊與百姓中有好 些人思想不通。為保證戰事勝利,高 營長和女村長趙玉敏分別向群眾作解 釋。敵人誤以為解放軍不敵敗走,集 中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合圍解放軍。 解放軍在大沙河阻擊敵人六晝夜,然 後至鳳凰山圍殲已被包圍的國民黨李 軍長所屬七個師。高營長奉命搶占摩 天嶺高地,以阻擊前來增援的國民黨 張軍長部,並全殲李部,活捉了李軍 長。接著,高營長又率部乘勝追擊張 軍長部。趙村長率民兵配合主力,斷 敵退路。陷於窮途末路的張部企圖以 炸毀水壩阻擋解放軍,趙玉敏帶領游 擊隊切斷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線,保住 了水壩。一場鏖戰,全殲張軍長所屬 部隊,生俘張軍長等高級將領。 編劇: 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 導演: 成蔭、湯曉丹 攝影: 朱今明、顧溫厚 美術: 韓尚義 作曲: 葛炎 扮演者 劇中人 扮演者 劇中人 高營長 張瑞芳 趙玉敏 陳 戈 師 長 湯化達 師政委 敵張軍長 白 穆 敵 軍參謀長 陽 華 敵李軍長
⑻ 蔡鋒的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導演
優質有機肥的生產與應用 (1999)
微生物農葯 (1999)
水稻節水高效栽培技術 (1998)
稻飛虱的防治 (1998)
相似的奧秘 (1997)
保護都市家園 (1997)
三坐標測量機 (1993)
全息胚人體觀 (1991)
來自杉木林的風——杉木無性系繁育 (1989)
蔡鋒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共(12)部
優質有機肥的生產與應用 (1999)
微生物農葯 (1999)
水稻節水高效栽培技術 (1998)
稻飛虱的防治 (1998)
保護都市家園 (1997)
相似的奧秘 (1997)
三坐標測量機 (1993)
珠象心算 (1992)
農村小學整體化實驗 (1992)
全息胚人體觀 (1991)
全息治療法 (1990)
來自杉木林的風——杉木無性系繁育 (1989)
⑼ 這個導演和演員叫什麼名字
張紀中
編輯詞條
張紀中
目錄
製片人張紀中
電影作品
電視作品
相關網址
相關內容
[編輯本段]製片人張紀中
姓 名:張紀中
生 日:1951年
籍 貫:北京
職 業: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高級經濟師。曾任《三國演義》製片主任、《水滸傳》總製片主任、《笑傲江湖》製片人等。
獲獎情況:多次獲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
簡介 山西原平解村公社插隊。煤礦中學歷史教師。27歲時,被山西省話劇團正式錄取,成為一名話劇演員。1979年,在上海電影製片廠看拍電影,卻意外的獲得了扮演《當我們年輕的時光》的男一號的機會,他就這樣走上了銀幕。1987年,擔任製片主任的張紀中和導演張紹林合作拍的第一部電視劇《百年憂患》。。。。。。夫人樊馨蔓
[編輯本段]電影作品
1982年《台島遺恨》演員
[編輯本段]電視作品
1990年《三國演義》製片主任
1996年《水滸傳》總製片主任
1999年《藍色妖姬》製片人
2001年《激情燃燒的歲月》
2001年《笑傲江湖》製片人
2002年《青衣》
2003年《射鵰英雄傳》
2003年《關西無極刀》製片人
2003年《永樂英雄兒女》製片人
2004年《天龍八部》
2006年《神鵰俠侶》
2006年《民工》製片人
2006年《碧血劍》製片人
2007年《呂梁英雄傳》總製片人
2008年《鹿鼎記》
2008年《倚天屠龍記》
[編輯本段]相關網址
張紀中電視劇論壇:與天共武 http://www.estarsky.com/cgi-bin/leobbs.cgi
[編輯本段]相關內容
最近活動
張紀中要重拍《西遊記》,並透露他這次重拍《西遊記》計劃投資1個億,共55集每集成本高達200萬。「相信應該是近幾年來投資最高的電視劇。」張紀中表示。新版西遊記的導演選定曾執導《三毛從軍記》,《貞觀之治》的著名導演張建亞。
張紀中製作的每部武俠電視劇,都以其獨特的構思,美輪美奐的畫面,耳熟能詳的配樂,在網路掀起一股狂潮,並在廣大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全面解密張紀中
黑臉,高個,魁梧的身材,一頭雄獅般的須發,這是我們看到的張紀中。在他背後樹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激情燃燒的歲月》……一部部電視劇巨作。
在日漸擾攘紛亂的大眾傳媒空間,有多少可供茶餘飯後咀嚼的新聞,就有多少被喧囂假象遮蔽的事實。也許只有廓清這些迷霧,我們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張紀中。
《大眾電視》孫慶、王蕾的文章較為全面的講述了張紀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1992年春天,張紀中和他的老搭檔張紹林正在上海拍攝一部家庭系列劇,忽然聽到一個消息:央視將拍《三國演義》,准備分五個組來拍攝。
三國群英亂世群雄,這個大題材太吸引他了。他和張紹林放下手頭的工作,由上海匆匆趕到北京。這次爭取成了奠定他此後創作基調的出發點。《三國演義》全劇拍攝難度最大的第四部分——— 「南征北戰」一共十三集的製作權就這樣被電視劇行業的「外省人」張紀中握在手中。
從諸葛亮七擒孟獲開始,到卧龍秋風五丈原———中國觀眾太熟悉這一段烽煙往事了。三國群英戰亂中的豪情與智慧如何體現?張紀中必須拿出個「說法」。十幾輛大卡車,上百號人,張紀中第一次率領這么龐大的劇組開始了長途跋涉,從雲南瑞麗到青藏高原、日月山,再到內蒙古草原,一萬多公里中國土地的跨越,他交出了一張讓央視和觀眾都滿意的答卷。
《三國演義》的成功激發了張紀中「做大」的癮頭,也打下了他「做大」的基礎。於是他一發而不可收:《水滸傳》、《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激情燃燒的歲月》、《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他在熒屏上盡情揮灑他的英雄激情。
「自小以來對於英雄的渴慕,是大多數男人深藏心底的一個秘密,我們渴望英雄,但我們沒有本事去找到英雄,也沒有機會親自成為英雄,但是我有可能在電視屏幕上塑造一個英雄。」張紀中說出了他心底的英雄情結。1999年4月,《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金庸時,他笑稱若中央電視台要拍他的作品,他只要一元的版權費就行了。張紀中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前景,他贏了!
《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目前大陸的四部金庸大戲,不同的投資老闆,卻都出於張紀中之手。
圈內有人說,現在幾千萬元的電視劇,只有張紀中敢接。或許,這話也可以倒過來說:幾千萬元的電視劇,只有交給張紀中,這錢才敢投下去。
張紀中的「英雄劇」還有很多,但他製作的電視劇片名——— 《激情燃燒的歲月》、《永樂英雄兒女》、《呂梁英雄傳》,無不透露了其定位。無論武俠、古典名著還是戰爭主旋律,只要與「英雄」有關,張紀中就願意接。
大場面大製作
張紀中挑選劇本的眼光素來被圈中同行形容為「毒辣」。
作為製片人,張紀中的工作從選擇項目開始,這是國外成熟的製片人的工作慣例,但在國內特別是電視劇行業,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似乎只有張紀中。
《笑傲江湖》是張紀中選擇吃的金庸系列的第一隻「螃蟹」。在金庸的全部作品中,《笑傲江湖》最集中地體現了武林中人的江湖精神,小說原著從藝術水準和思想意蘊等方面衡量均堪稱上品。張紀中就給劇組定下了拍攝方向:突破港台模式,追求渾然大氣、高格調的武俠片。
為了達成這一理想目標,張紀中抓緊時間調度資金,全線包圍,加大了硬體投入。這部拍攝周期長達181天的劇,投資3200萬,可謂「家大業大」。奉行明星路線,網羅了許晴、李亞鵬、巍子、苗乙乙、茅威濤等人,陣容豪華,聲勢浩大。
在場景設置上,張紀中同樣不惜血本,用時60天,耗費木材40多立方米,在攝影棚內搭建起一座巨大的 「思過崖」,盡可能地製造逼真的外景效果。
實景拍攝,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張紀中遍踏全國高山名川尋找景地,並在合適的外景地不惜血本搭建攝影棚,這一獨特的張氏「傳統」成就了以後的一系列影視基地。
在拍《笑傲江湖》時,張紀中斥資20萬元,在懸崖峭壁上,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
一座 「懸空寺」,這種實景拍攝使演員很快找到了感覺入了戲。在外景地的選用方面,也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神仙居、永康岩、射鵰村、桃花島、張家界、九寨溝……對於拍攝的需要,張紀中花起錢來很少心疼。為了《天龍八部》建成的「大理天龍八部城」,耗資一億兩千萬,在國產電視劇製作史上,算得上是空前的大手筆了。而張紀中的聰明在於,他能「借勢」。他超前地看到了電視劇在開發旅遊上的作用,並讓當地政府也看到了那光輝的前景。一部《笑傲江湖》讓浙江新昌成了旅遊勝地,以後,浙江各地的地方政府都熱情邀請張紀中去自己的地盤拍戲。《射鵰英雄傳》
在舟山桃花島拍攝時,當地政府全力配合,沒有收一分錢的費,還提供一千多萬的資金搭建了一座「射鵰城」。「大理天龍八部城」的巨額建設費也是由當地政府埋單。這種拍攝與旅遊的雙贏思路其實是張紀中對今天影視事業的一大貢獻。
張紀中知道如何不濫燒投資商的錢。實際上,也沒有那麼多的人民幣源源不斷地供他隨意「揮霍」。張紀中要的是「好鋼使在刀刃上」——盡最大的力量,拍成最大的場面,讓令狐沖、郭靖、蕭峰、楊過們最大限度地體驗英雄感覺,揚英雄威風,也讓守著電視機的觀眾實實在在地做一場真英雄的江湖夢。
2005年3月25日,《神鵰俠侶》中場面最大、氣勢最盛的「襄陽大戰」在寧波象山「神鵰俠侶城」開始拍攝,電視台一個半小時的現場直播使全國觀眾一起目睹了「張式大戲」的誕生過程。
亢龍有悔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射鵰英雄傳》中這句點破禪機的謁言,頗可解悟張紀中的生命狀態。北丐洪七公開導郭靖:「『亢龍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有發必須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好比陳年美酒,上口不辣,後勁卻是醇厚無比,那便在於這個『悔』字。」而張紀中一路走來,莫不是在「亢」的凌厲與「悔」的適時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當如今被稱作「中國第一電視製片人」的張紀中回首往事時,一種雪藏多年的英雄情結便浮出水面——— 從小的爭強好勝,「身上長個虱子都是雙眼皮的」;少年時對舞蹈、溜冰、跳傘、舢板、擊劍的迷戀,製作大提琴以自娛自樂;人生中最好的歲月留給了在邊遠礦區的講壇,而把教書育人當作一種富含激情的表演;為了接近心中的聖殿,把呆在文工團賣門票當作事業理想的前站——— 個中的曲折傳奇,甚至不遜色於一部情節峰迴路轉的武俠劇。
因為特殊政治氣候的影響,張紀中連同他那一代人,不得不面帶微笑去承受命運的嘲弄並豁達地自嘲——— 而他人生夢想的幾次謝幕,莫不與所謂「出身問題」扯上了關系。而他少年時代的英雄夢卻沒有在這場劫難中泯滅,反倒於幽暗處「頑固」地滋生著。
一旦介入電視製片領域,這個糾纏了40年的心
結馬上被打開。而張紀中在「亢」的同時,也有所「悔」。當年,投資方與眾多知名導演普遍不看好《激情燃燒的歲月》——— 出於對播出市場的慣常性考慮。而他卻堅持要拍。結果,這一決定出人意料地改變了整整一年的電視劇收視格局。
就這樣,四年之內,從《笑傲江湖》到《神鵰俠侶》——— 中間穿插了 《青衣》、《民工》等社會生活劇的拍攝——— 張紀中的電視劇似乎一夜之間就 「遍地開花」了。金庸的武俠劇,數數還剩十餘部,而曾經的電視作品在張紀中看來也只是差強人意,更不要說拍攝難度系數較高的武俠電影了,張紀中又給中國觀眾留了個大懸念。
電視界「江湖老大」在中國影視界,導演一直是圈中老大。我們習以為常——— 導演就是導演,老大就是老大。但張紀中打破了這種狀態,改變了一種習慣。
好像是從《笑傲江湖》開始,張紀中的名氣大過了導演。今天提起《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一系列金庸劇,可能好多人都說不清導演是誰,但都知道張紀中。所以,今天很多人稱張紀中為「張導」,盡管張紀中屢屢糾正:我不是導演。
有一點很清楚,在他製作的劇里,他是劇組里的絕對老大。
「老大」的牛氣
采訪張紀中,他最喜歡和你談的是關於劇的創作。
「《神鵰俠侶》,我希望拍的是它的這種浪漫主義,那我究竟應該在什麼地方浪漫?什麼是浪漫?你能告訴我嗎?」他盯著記者。
「《鹿鼎記》既不是武俠,也不是歷史,但又有很多歷史的東西。這個怎麼拍?」
「一個武俠故事,歷史感的分量應該佔多少?」
一個製片人,他考慮的不僅僅是資金、進度、劇組的後勤,他還考慮作品的藝術風格、拍攝角度,選擇導演、定奪演員,關心作品的音樂……這在今天中國的影視製片行業里是絕無僅有的。「一個好的製片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商人,但是一定是一個好的當家人,懂創作的要求,也懂得生產的要求。」張紀中認為這是他拿出好作品的保證。因此他不僅懂,還有著絕對的掌控權。常常,出面回答記者提問的,不是導演,而是他。當然,這並不是他有意為之,而且只有他的手機像「110」般永遠24小時開機的。於是記者采訪他越來越多,明星效應越來越濃,他的「炒作」惡名也就由此背上
了。
他不在乎別人怎麼說他,他關注的永遠是作品,「拍得好看才是硬道理」。
這里是一個粗略的統計:《三國演義》至今海外版權已賣了600多萬美元,《水滸傳》首輪廣告收入為10700萬,《射鵰英雄傳》首輪賣了3600多萬,《笑傲江湖》首輪廣告賣了5000多萬,海外版權2000多萬,《天龍八部》首輪賣了3400多萬。
2000年4月,各家電視台為了爭奪由張紀中製片的電視劇《藍色妖姬》的播映權,展開了一場火葯味極濃的爭搶。該劇最終以1500萬元成交,憑借著每集70萬元的高價,打破了《還珠格格》創下的50萬元一集的紀錄,也由此成為了電視市場勁吹的「哄搶」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劇。
2002年,最值得關注的現象之一是——— 幾乎全體中國人都在為一部激情四溢的理想主義大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而徹夜難眠。這部曾被中央電視台斷然拒之門外的電視劇,在地方電視台一播出,立刻如巨石擊水,在社會上引發了核爆般巨大的影響,從年頭熊熊地燃燒到年尾,頗似當年的《渴望》。該劇一年內在同一電視台應觀眾的要求重播了5次,首播收視率達到了12%,重播收視率平均也達到了4.7%。作為製片人的張紀中沒有因為這部劇而獲一分錢的酬勞,但他賺來了口碑。
《青衣》、《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收視率的節節攀升,在一定程度上,給不景氣的電視劇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其他劇組望塵莫及。買下播出權的各地電視台,廣告收入都賺到了百分之二百以上,最高的賺取了百分之四百的利潤——— 張紀中的劇成了很多媒體發家致富的絕對保證。
「張紀中」三個字叫響之後,好事的媒體與觀眾總忍不住將他的作品與港台電視劇相比。前面的「祖師爺」徐克儼然是一座高山,而1983版《射鵰英雄傳》又深得人心,黃日華、翁美玲的經典組合看似無法超越——— 怎麼辦?然而,僅僅四年之後,看張紀中的武俠劇,已然成了中國人的新時尚。電視劇武林盟主的大旗,就這樣被張紀中扛在肩上。
其實,比這些數字、獎項更重要的是:張紀中的實踐,為中國電視劇製作業開拓了一種新模式,也是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的製片方式——— 製片人中心制。
無論是哪個老闆投資,只要讓張紀中做製片人,就意味著製片人把握創作大權,從頭至尾具有絕對的掌控權。
所以,他對導演的任用、演員的選擇、資金的運用,都有著絕對的決定權,對創作,他也有重要的發言權,導、攝、美、音樂、造型……他無一不管。當然,他在接過權力的同時,也背上了所有的責任和風險。
換導演,換演員,攝影棚燒成火海,攝像機掉進大海,群眾演員與當地群眾發生沖突……每天,他都在面對著莫測的危機,換成別人,可能早就被壓力壓垮了,可他越戰越勇。問他:「累嗎?」「累!」「想過不幹嗎?」「沒有!累的時候,哎呀,怎麼這么累啊!嘶!哎,下一部拍什麼呢?盡想這。」這就是老大。
老大的「霸氣」
換人!
《笑傲江湖》開拍十幾天了,可男主角「令狐沖」遲遲進入不了狀態,且調教無望。張紀中召集三位導演連夜開會,果斷決定,撤人!輿論大嘩!當時已拍了十幾天,兩集,60多場戲,全部重來,意味著近百萬的資金付之流水。而且一時沒有合適的男主角人選,四百多號人的劇組可等不起,每天的開銷都在十萬以上!連歷經風浪的黃健中都猶豫了,可張紀中十分強硬:「現在是我們劇組最危險的時候了,無論冒多大的風險,都要撤換男主角,我們不能將來自己抽自己的嘴巴……撤換男主角,我們的損失可能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不換,損失也許是上千萬,我們的戲就對不起觀眾。」
幾天後,張紀中和黃健中商定,李亞鵬補缺演「令狐沖」。反對的聲浪幾乎要把張紀中給掀翻了,不僅外界罵聲一片,內部也是一片反對。此時,張紀中再現了他「老大」的霸氣:「令狐沖就由李亞鵬來演,無論誰,無論什麼理由,都不準反對!」
幾年後,拍《射鵰英雄傳》,拍《天龍八部》,張紀中再次遇這樣的考驗:戲拍了一部分,導演不稱職,不僅大大拖後了進度,而且質量不到位。於是,換人風波重演!戲拍到中途換導演,這在中國的影視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被換人喊屈申冤要打官司,各媒體推波助瀾,一時間,媒體上的張紀中真有點「黑老大」的感覺了。
事隔多年後的今天,張紀中說到這些,長嘆一聲:「壓力當然有,但我最終要的是結果。劇要拍得不好,你有一百個理由也沒用,你不可能去和觀眾解釋。當它沒有挽回餘地的時候,你一定要做一個決斷。因為這個決定只有你來做,沒有人會替你做。我也不想得罪人,但你不得罪人,你最終對不起的是你自己的作品,最終傷害的是投資人、觀眾、工作人員,包括你自己。你只有一個人沒傷害,就是這個對象。所以,有的時候你得想什麼是根本。」擁有權力,也承擔責任,這就是「老大」。
老大還常常像「周扒皮」,劇組要收工了,他一看,這光線還可以啊,再拍一會兒!在拍《射鵰英雄傳》時,劇組在海灘拍戲,他在周圍山上看景,隨身帶著望遠鏡,時不時往沙灘望一望:「哎,你們怎麼停啦,抓緊啊!」劇組人誠惶誠恐:主任怎麼知道我們歇了?
冬天,在九寨溝拍《神鵰俠侶》,日短夜長,一天中午,張紀中看看天,和導演趙箭商量:這天黑得這么快,咱們中飯就別吃了吧?事後趙箭氣得到處跟人「投訴」:「居然想叫我們中飯都別吃,省下時間拍戲!」
對一個龐大的劇組來說,真的是 「時間就是金錢」,每天嘩嘩流出的十幾萬可都是真金白銀,因此只要一開機,進度對張紀中來說就是頭等大事。為了進度,「老大」有時也必須忍氣吞聲做些退讓:有的演員明明是要出去玩,卻騙他有活動必須參加。當事後知道真相,按「老大」的脾氣,應該立馬把她開了,但張紀中忍了。有演員遇到騎馬的戲害怕,便裝病不起,張紀中也忍了,為什麼?進度要緊。他稱之為「小小不言的妥協」,「戲拍了這么多,我不可能換人。但這事我心裡記著呢」。做老大是需
要成熟的,而這種成熟的代價往往卻是無奈,外加一點苦澀。
再大的腕兒,也別想在張紀中這里講價。「我這里是戲抬人,不是人抬戲。」這是張紀中的口頭禪。「來這里就是拍戲,戲好了,你的名氣自然就大了。我做的就是給你提供這個條件。至於你要有其他非分之想,那走人!」
這份氣魄也許是其他所有製片人夢寐以求的,但只有張紀中做到了,許多名演員願意拿比別處少得多的報酬跟他拍戲,圖的就是戲好。和張紀中私交不錯的尤勇在《射鵰英雄傳》中演歐陽鋒,他對著張紀中無奈長嘆:「哥,看來在你這兒發財是甭想。」
張紀中清楚,他老大的地位是來自於「戲好」,所以他老大的責任就是要確保「戲好」。為此,他沒少耍老大的「威風」,逼著創作人員拿出最好的東西來。中國最優秀的詞作家易茗,曾以《少年壯志不言愁》、《好漢歌》、《好人一生平安》等佳作而蜚聲南北,但在他這里卻被逼得直發無名火。原本為《笑傲江湖》創作的歌詞「黃塵古道,一劍獨自飄飄……」已然引來了專業人士一片喝彩聲,而張紀中依然覺得「不夠好」。他追求的是「極好」——— 既要有高度,又不能生澀,還不能順口,不能太大眾,又要大眾……易茗只能繼續苦熬八個月,幾易其稿,直到最後自己都不知所措了,才有了後來的「笑傲江湖」:「傳一曲天荒地老,共一聲水遠山高,正義不倒,會盟天下英豪,無招勝有招。英雄肝膽兩相照,江湖兒女日漸少,心還在,人去了,回首一片風雨飄搖……」據說《水滸傳》的《好漢歌》也是這樣逼出來的。
夜裡臨睡前,張紀中總要做他最後一道功課:簽字。手邊一疊本子,是賓館服務員送來的求簽名的,另一疊是等待他簽字報銷的發票。他先龍飛鳳舞地把名簽了,然後開始仔細審查發票。他看到了一張明顯有問題的發票——— 數額改過了。皺著眉,他在發票上寫了幾個字:請不要污辱我的智商!氣呼呼地把它推向一邊。還是他的一貫風格:鐵腕,不留情面。
「我一不貪錢,二不玩女人,我怕什麼!」這也是張紀中常掛在嘴邊的話。無欲則剛,其實這正是張紀中行走娛樂江湖多年老大地位不倒的獨門秘籍。試想,他當製片人十幾年,得罪的人大概是難以計數了,稍有不慎,便是自取滅亡。但他沒有,十幾年來,他過手的錢成萬上億,他身邊永遠美女如雲,誘惑不可謂不大。不圖錢不念色,在普通人看來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但在永遠是誘惑和慾望交織的娛樂圈,張紀中的堅守,卻成了他屹立不倒的獨門武器。
老大的凡性
據說,起用李亞鵬,最初是張紀中讀初中的女兒的提議。未經證實。
但熟悉張紀中的朋友們知道,盡管面對滔天輿論時,張紀中會像鋼鐵般堅硬,但張紀中並非是不可改變的。常常,身邊人的一句話,會讓他作出重大的改變,或作出一個重大的決定。這種很不「老大」的淳樸,說明了張紀中骨子裡還是一個凡夫俗子。
張紀中曾耐著性子一條一條回陌生觀眾的簡訊。
盡管吃盡了記者們的苦頭,但遇上記者來訪來電,張紀中從來不說「不」,且有問必答,從不擺譜、甩臉子,只要有時間,便不厭其煩地回答、解釋。這種長者般的胸懷和慈愛,在張紀中身上是十分突出的。
但張紀中在接待記者時其實是十分謹慎的,他十分清楚:記者寫得越多,對擴大劇的影響越有利,讓你們去寫吧!媒體說他是炒作高手,張紀中振振有詞反駁:我從來沒請你們來采訪,怎麼說我炒作呢。所以准確地說應該是:張紀中不拒絕炒作。這應屬於張紀中作為「老大」的一點小小的狡黠。
張紀中一直承認,他製作的戲中,有兩部「爛」戲,一部是《藍色妖姬》,一部是《永樂英雄兒女》。這兩部戲他幾乎沒管,所以質量連他自己都看不上眼。那為什麼拍呢?為了弟兄們。從《水滸傳》開始,就有一批同仁風里來浪里去,幾乎365天都隨著張紀中上高原、下濕地,保證這一干兄弟的生計也就成了「老大」的責任。張紀中喟嘆他每年電視劇拍攝量必須在七十集以上才能讓弟兄們都有飯吃。
在親朋好友眼裡,張紀中是一個大孩子,愛玩,善良,率性,沒有心機,總是自信,總是快樂。
讓親人頭疼的是,對待自己的生活,他經常粗心到令人哭笑不得。每拍一次戲,他都會丟一堆衣服。但可能下次拍戲,打開封存的道具倉庫,嘿,他的衣服在這里!站在巨人肩膀上沒有金庸,就沒有今天的張紀中?
上個世紀90年代,當大俠金庸激動地看過央視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之後,在這兩出戲里,他看到了真正的東方俠義精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終於意識到,真正能夠領會並詮釋自己小說的人,還是存在於中原大地上。
1999年,金庸以象徵性的「一元」版權費將《笑傲江湖》交由央視改編,成為與張紀中攜手的第一步。正式開拍後的2000年4月和8月,金庸又兩次親臨拍攝現場,與主創人員及演員談天。
對於張紀中來說,也許並沒想到76歲高齡的金庸會成為他的「真命天子」。這使得張紀中定下心來,「就這么拍!」——— 既要有觀賞性、娛樂性,又要讓專家看了叫好,把央視版《笑傲江湖》拍成金庸的經典武俠藝術片——— 真正的中國貨,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在無錫的外景地,金庸開了口,對扮演東方不敗的演員茅威濤十分滿意。在接下來的看片會上,金庸面對宜興玉女山莊的天然景觀、剛出殼的小鴨、演員等,不時點頭、微笑。
對著劇組,金庸說出了一句讓所有人驚嘆不已的話:「你改得好的地方,我可以把小說改過來!」
金庸笑著對張紀中說:「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笑傲江湖》,我非常滿意。比《三國演義》、《水滸傳》還要好。」——— 在金庸心裡,唯有能拍攝《三國演義》、《水滸傳》之人,方有真正的資格擔當金劇的製作。
2001年,江蘇電視台與金庸簽下了《天龍八部》的拍攝版權,幾日之後,金庸致信江蘇電視台,希望《天龍八部》的製作還是由張紀中承擔。審慎的江蘇台在談遍了海峽兩岸所有製作班子之後,不得不承認金庸的眼光,還是得讓張紀中來拍!
沒有張紀中,就沒有金庸的「第二春」?
張紀中曾經說過,要把金庸的作品拍個「一干二凈」。如果真能做到,也算是前無古人的壯舉了。金庸的作品讓張紀中體會到了做俠客的酣暢淋漓之感。在翻拍了金庸的幾部作品之後,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無論媒體如何評價這段關系,張紀中已然和金庸攜手並肩走過了四個春秋,在金庸武俠劇的熱潮漸趨退卻、網路游戲改拍劇蔚然成風的21世紀,因為張紀中的重拍,金庸的名字先後四次被重新叫響,同時也成為2003年那一場華人世界矚目的「華山論劍」的重要觸發點。
金庸認為,在改編方面,《射鵰英雄傳》港台版本的金庸劇對原著改編較大,雖然1983年翁、黃版的「射鵰」也稱得上是經典,而內地版卻是最尊重原著的。在拍攝質量方面,內地版更是比83版、94版精良許多。對張紀中劇組拍攝的《神鵰俠侶》,金庸表示支持,希望在質量上能繼續讓他放心。
在金庸眼裡,張紀中的性格很豪爽,有俠客之氣,很能和他談得來。而面對媒體的紛紛傳言,張紀中坦言:「我們沒有仇,我們通過拍戲,成為很好的朋友。金庸先生跟我形成的關系,已經超出了拍戲之間的關系,我覺得金庸先生還很希望我再拍下去。」對於原著情節的升華和延續,他說:「我對金庸的看法很在意,好些修改想法都及時跟他講了。拍《笑傲江湖》時我們溝通少,現在熟悉了,說得就多了。」
張紀中也曾非常反對金庸修改《鹿鼎記》。在作品修改會上,張紀中毫不猶豫地對金庸說,「您現在是以查良鏞的身份來修改30年前金大俠的作品,用現在的眼光回過頭看以前的作品肯定不順眼,改編味兒就變了。我清楚您不想讓大家把韋小寶當作英雄式的人物,這點我一定遵從。但是堅持按舊版本拍攝是因為它更有教育意義。」一會兒,張紀中下意識地為金大俠披上外套。金庸也欣然接受了張紀中關於《鹿鼎記》的建議。
後來,張紀中到香港辦事,金庸夫婦足足陪了他三天,吃遍香港的美食。
張紀中8月8日新浪網采訪自述
新浪娛樂訊從1998年開始策劃《笑傲江湖》,到今天即將拍攝的《倚天屠龍記》,在整整十年中,張紀中已經連續拍攝了七部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在巨大的爭議聲中,成為收視率的翹楚。如他自己所言:「收視率證明了一個觀眾群,起碼它是擁有大量觀眾群的類型劇,這就是十年來內地武俠劇的進步。」在即將拍攝《倚天屠龍記》之際,筆者專訪了張紀中,他對自己這武俠劇十年有了一個回望性的闡述。
⑽ 上海電影製片廠都製作過哪些影片
作為中國影片生產基地 ,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如《51號兵站》、《羊城暗哨》、《女籃五號》、《紅樓夢》、《聶耳》、《李師師》 、《 枯木逢春 》、《 李雙雙 》、《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惱人的笑》、《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秋天裡的春天》、《芙蓉鎮》等。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曾一度改為上海電影製片公司,下設3個電影製片廠 :江南電影製片廠 、海燕電影製片廠和天馬電影製片廠。不久,撤銷江南廠,上海電影製片公司改建為上海市電影局。 1973年後,海燕廠(當時名為紅旗電影製片廠)和天馬廠(當時名為)重新合並為。補充:上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成立於1957年4月。她是融美術片、兒童片的製片、製作、發行、放映及圖書、雜志、音像製品、多媒體產品的出版、發行、銷售;版權授權經營與開發:兒童卡通服裝、玩具、文具禮品的開發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機構。這里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具有較強的影視動畫片創作、製作和衍生產品研發實力。 50多年來,《鐵道游擊隊》、《牧笛》、《南征北戰》、《雞毛信》、《渡江偵察記》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在致力於發展中國民族動畫片的同時,還和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合作拍攝了《狐狸列那》、《諾亞方舟》、《不射之射》、《環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醬》、《鴨子偵探》、《天才發明家》等影視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具有較完善的影視發行網路。 所創作的影視動畫片發行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片電視播放欄目《卡通王》在全國近30家電視台播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擁有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卡通王》雜志社和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等實體,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和動畫片創作人才培養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