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戲劇電影安娥導演

戲劇電影安娥導演

發布時間:2021-07-04 23:46:51

1. 東成西就裡梁家輝對張國榮唱的那首歌是什麼就是張國榮醉酒要歌姬的那段

《做對相思燕》

演唱:張國榮,黃沾

作詞:張國榮

作曲:任光

歌詞:

美嬋娟千載難見,蘭麝香氣使我極暈眩

你實在誇我真不淺,霧里之花何值你相見

好姐姐渴望與你相見,你絕代姿色艷羨似仙

系唔系嘅者,萬般優美盡入眼簾

系唔系嘅者,,我三世有幸能遇儂

面痴心早與你相牽,咁兩相牽今晚舞翩翩

舞翩翩我倆手拖手,愛比金堅共處相思店

哎呀唷共處這酒店,有情天心互獻情話

此際傾訴盡綿綿,夢幻般似的初戀

我弱脆芳心難受你欺騙,好姐姐你莫說我欺騙

與你日夜相依浪漫似仙,系唔系嘅者

盡傾心意夜夜痴纏,系唔系嘅者

一切早註定,祈望如願今生今世倆相戀

咁倆相戀啦一於倆相戀,愛比金堅與你分不開

永久心相牽做對相思燕,(好哥哥好姐姐)做對相思燕

(1)戲劇電影安娥導演擴展閱讀:

此歌曲是張國榮於1993年主演的電影《東成西就》中黃葯師和段王爺共唱的一首歌,收錄於專輯《做對相思燕》中,發行於1993年02月05日。

這首歌的原曲,是1937年王次龍、江青主演的黑白電影《王老五》的插曲《王老五歌》,由任光作曲、安娥作詞,主演王次龍、江青、韓蘭根、殷秀岑等人演唱。歌詞描繪了社會底層人物王老五的貧苦、無奈與苦中作樂。

2. 田漢的資料

3. 南京話劇、戲劇等類似協會

我也來回答,【田漢簡介】

田漢(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壽昌,曾用筆名伯鴻、陳瑜、漱人、漢仙等。1898年3月12日生於湖南省長沙縣。話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劇本作家,小說家,詩人,歌詞作家,文藝批評家,社會活動家,文藝工作領導者。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多才多藝,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長沙。早年留學日本,1920年代開始戲劇活動,寫過多部著名話劇,成功地改編過一些傳統戲曲。他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會勢力迫害致死。

【生平和創作】

田漢出身貧民家庭,多才多藝,著作等身。早年留學日本,1920年代開始戲劇活動,寫過多部著名話劇,成功地改編過一些傳統戲曲。少年時代受到譚嗣同、陳天華、黃興等人和南社詩人、舅父易象的影響,具有反帝愛國志向。1912年就讀於長沙師范學校。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16年得易象之助,東渡日本,考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1919年,在東京加入李大釗等組織的少年中國學會,開始發表詩歌和評論。翌年,創作了劇本《環珴璘與薔薇》、《咖啡店之一夜》。1921年,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創造社,倡導新文學。1922年回國,受聘於上海中華書局編輯所。1924年,田漢與妻子易漱諭創辦《南國半月刊》,發表獨幕悲劇《獲虎之夜》,上海各學校競相上演。此後,先後在長沙第一師范學校、上海大學、大復大學任教。1926年,在上海與唐槐秋等創辦南國電影劇社,編導拍攝《到民間去》,未竟。1927年秋,任上海藝術大學文學科主任,不久被推舉為校長,編寫了話劇《蘇州夜話》、《名優之死》等。年底,會同歐陽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歲等舉行「魚龍會」演出,影響頗廣。1928年,與徐悲鴻、歐陽予倩組建南國藝術學院,田漢任院長兼文學科主任。同年秋,成立南國社,確定「團結與時代共痛癢之有為青年,作藝術上之革命運動」的宗旨。南國社青年走向社會,以狂飆精神推進新戲劇運動,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廣州等地演出。同一時期,田漢主蝙了《南國月刊》,寫作了《古潭的聲音》、《顫栗》、《南歸》、《第五號病室》、《火之跳舞》、《孫中山之死》、《一致》等劇本和一系列關於戲劇運動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漢的早期戲劇活動,對中國新興話劇的奠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戲劇文學方面,他的創作徹底擺脫了「文明戲」的影響,吸取了中國戲曲和歐美戲劇的精華,使中國話劇作品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走向新的高度。《獲虎之夜》和《名優之死》就是這個時期的高峰之作。他創建的南國社,是最早具有專業性質的話劇團體之一,它把話劇由校園推向了社會,對話劇的普及和戲劇運動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帶頭作用。南國社的創作和演出,不僅產生了進步的社會影響,而且培養了一批藝術骨幹,對話劇事業的開拓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1929年冬開始,田漢在從事文藝活動的同時,積極參加政治活動。1930年3月,他以發起人之一的身份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並被選為以魯迅為首的7人執行委員之一,接著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同年4月田漢發表了著名的《我們的自己批判》,公開宣告向無產階級轉向。6月,南國社繼藝術劇社之後被反動派查封。為了進一步加強左翼劇人的團結,左翼劇團聯盟改組為左翼戲劇家聯盟,田漢是發起、組織者之一。1932年他參加中國共產黨,從此參與了黨對文藝的領導工作,先後擔任過「劇聯」的黨團書記和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這期間,他創作了話劇《梅雨》、《亂鍾》、《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回春之曲》等大量作品;同時又和夏衍、陽翰笙等打入電影陣地,為「藝華」、「聯華」等影片公司寫了《三個摩登的女性》、《青年進行曲》、《風雲兒女》等一批進步電影文學劇本,使電影文學從思想到藝術出現了新面貌。此外他還創作了由聶耳譜曲的《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等著名歌曲。這個時期是田漢政治熱情和藝術才能全面發展的時期,他對左翼文化活動的開展,起了領導和推動作用。

1935年2月,中共江蘇省委和上海文委被破壞,田漢與陽翰笙、杜國庠等被捕入獄,後保釋出獄,被軟禁於南京。同年秋,華北事件發生,田漢與應雲衛、馬彥祥組織中國舞台協會。12月,邀集上海、北平、天津等地演員,在南京舉行了為期18天的公演,演出了田漢創作的《回春之曲》、《械鬥》(與馬彥祥合作)、《黎明之前》、《洪水》。期間曾拒絕國民黨政府參與其事和給予經濟補助。翌年,改編並演出了6幕話劇《復活》,創作了獨幕話劇《阿必西尼亞母親》、《女記者》和戲曲劇本《土橋之戰》。1937年春,據魯迅小說改編5幕話劇《阿Q正傳》,由中國旅行劇團首演。

「七七」事變後,創作了5幕話劇《蘆溝橋》,並舉行勞軍演出。不久,中共代表團到達南京,審查了田漢被捕後的表現,恢復了他的組織關系。8月,田漢赴上海,參加文化界救亡工作。上海淪陷後,田漢南下長沙,旋返武漢從事戲劇界抗日統一戰線工作。12月武漢聯合公演《最後的勝利》,接著成立了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田漢是主要組織者之一,並起草了成立宣言。1938年初,據抗敵劇協「決議」,田漢與馬彥祥、廖沫沙等編輯出版了《抗戰戲劇》半月刊。後去長沙,又籌辦了長沙《抗戰日報》,並著文明確提出,「現階段的劇運路線是戲劇游擊戰」,號召戲劇工作者為民族解放而斗爭。1938年 2月,田漢應周恩來之邀,到武漢參加國共合作的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任第六處處長,負責藝術宣傳工作,同洪深等組建了10個抗敵演劇隊、 4個抗敵宣傳隊和一個孩子劇團。1938年 11月,撤離武漢到長沙,團結湖南廣大戲曲藝人進行抗日救國之演出,並親自寫作了《新雁門關》、《江漢漁歌》、《岳飛》等戲曲劇本。1940年應三廳召赴重慶,期間與歐陽予倩、杜宣、許之喬等創辦《戲劇春秋》,在桂林出版;田漢曾先後主持「戲劇的民族形式問題座談會」和「歷史劇問題座談會」,產生了很大影響。「皖南事變」後,田漢離開重慶到湖南南嶽住了近半年,隨後到桂林從事抗戰戲劇活動,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領導組建了新中國劇社和京劇、湘劇等民間抗日演劇團體。同時寫作了話劇《秋聲賦》、《黃金時代》,與洪深、夏衍合編了《再會吧,香港》。1944年春,田漢與歐陽予倩等在桂林主持了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檢閱了國民黨統治區抗日進步戲劇隊伍和大批優秀劇作的演出,對加強戲劇隊伍的團結和堅持進步戲劇運動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抗戰勝利後,田漢於1946年春回到上海,投入了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民主運動,寫作了《麗人行》、《憶江南》、《梨園春秋》等戲劇和電影。

這個時期,田漢主要是以公開身份組織領導演劇活動。除了新文藝工作者組成的演劇團體之外,田漢更注意戲曲藝人的團結和民族傳統形式的運用和改造,廣泛動員戲劇界各種力量,投入抗日救亡和爭取民主反對內戰的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田漢任文化部戲曲改進局局長、藝術事業管理局局長。他緊密團結廣大戲劇工作者,為壯大戲劇隊伍、繁榮戲劇創作做了大量工作。他積極推動戲曲改革,促進了傳統戲曲藝術的發展。與此同時,還寫出了話劇《關漢卿》、《文成公主》,改編了戲曲《白蛇傳》、《謝瑤環》等作品。1964年,先後受到張春橋、康生的攻擊和陷害。在「文化大革命」中,於1968年12月10日受迫害致死。

田漢畢生從事文藝事業,創作了話劇、歌劇60餘部,電影劇本20餘部,戲曲劇本 24部,歌詞和新舊體詩歌近2000首。他寫的《義勇軍進行曲》,經聶耳譜曲傳唱全國,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他不僅是中國革命戲劇運動的奠基人和戲曲改革事業的先驅者,同時也是中國早期革命音樂、電影事業的卓越組織者和創造者。

田漢是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並被選為第一、第二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四屆中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1949年後田漢任職文化部戲曲改進局、藝術局局長。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9年4月平反,在北京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主要代表作】

獨幕話劇《獲虎之夜》是田漢早期最優秀的獨幕話劇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後湖南山村為背景,描寫富裕獵戶魏某嫌貧愛富,強迫女兒蓮姑中斷與表兄黃大傻的戀情,另許他人。黃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蓮姑的燈滅。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槍欲獵取虎皮為女添置嫁妝。黃大傻誤中抬槍,在黃生命垂危之際蓮姑堅守不離。魏某強行拆散二人,並毒打其女。黃大傻憤而自戕。田漢通過這一婚姻悲劇,表達出當時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專制的封建勢力,體現了激進的民主主義精神。劇本通過蓮姑和黃大傻兩個形象的塑造,熱情歌頌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情。

3幕話劇《名優之死》是田漢在南國時期的代表作,劇本描寫著名京劇演員劉振聲對待藝術嚴肅認真,注重戲德、戲品,他的徒弟劉鳳仙在小有名氣之後被流氓惡霸楊大爺所腐蝕,劉振聲堅持正義、起而抗爭,在惡勢力壓迫下,憤懣病發,倒斃於舞台之上。劉振聲這一藝術形象以民國初年著名藝人劉鴻聲之死為素材,概括了舊社會戲曲藝人的苦難遭遇,是一個真實生動的藝術典型。劇中旦角劉鳳仙、丑角左寶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寫得血肉豐滿,是劇作家藝術創造臻於成熟的體現。田漢以這些藝術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勢力,批判的鋒芒不停留於金錢勢利的丑惡,而著眼於流氓、惡霸、官僚得以橫行的整個社會制度。雖然是悲劇結局,但不是孤獨的追求和個人的毀滅,而寫出了人們的抗爭和逐步覺醒。《名優之死》的語言自然、深沉,於1927年冬在上海梨園公所首演,由洪深飾劉振聲,楊聞鶯飾鳳仙,左明飾左寶奎,歐小鳳飾肖玉蘭,唐槐秋飾楊大爺,陳白塵飾記者。

獨幕話劇《亂鍾》寫於1932年初,由大道劇社首演於上海。劇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東北大學的學生們聽到日軍進攻沈陽、炮轟北大營的消息後,鳴鍾集合,慷慨赴戰的事跡,無情地鞭笞了國民黨政府「不抵抗主義」的投降行徑。這是一部群眾劇,作者通過青年學生們思想認識的一步步提高,巧妙地從側面表現反動當局的投降主義和全國人民堅決抗戰的尖銳對立。作家以澎湃的氣勢、熾烈的熱情表現了人民群眾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提出了「與廣大工人、農民和市民們聯合起來武裝自救」的口號,這是田漢創作新階段的特色。由於作家迅速及時地表達了全國人民的斗爭意志,《亂鍾》發揮了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

3幕話劇《回春之曲》寫於1934年底,1935年1月上海舞台協會首演。劇中塑造了愛國青年高維漢和梅娘的動人形象。原在南洋教書的高維漢,在「九·一八事變」後告別熱戀的華僑學生梅娘,回國投入抗日戰爭。他在上海「一·二八」戰役中英勇作戰身負重傷。梅娘掙脫封建家庭的束縛,回國參加了救護工作。劇本把青年忠貞的愛情和民族解放的崇高愛國之情結合起來,把主人公悲歡離合的遭遇和群眾斗爭的熱烈場面結合起來,開拓了新的境界。劇本的情節和人物性格描寫都比較單純,但作者擅長抒寫感情場面、設置情境,使愛國之情和純潔的愛情分外激動人心。

多幕劇《麗人行》寫於1946年底至1947年春。劇本寫女工劉金妹遭受日本兵的侮辱,加上工廠倒閉,家庭生活無著,被迫淪落,幾乎被逼到了絕路。她的遭遇體現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下層婦女的苦難。知識婦女梁若英既嚮往革命、有一定的正義感,又經不住痛苦的折磨,軟弱苟安。她離開從事革命的丈夫章玉良後,與銀行家王仲原同居,直至被王遺棄才逐步覺醒。新女性李新群不僅有革命者的勇敢、機智,還以深切同情幫助女工劉金妹,引導梁若英。生活現實又使得3個女性走到了一起,迎接斗爭,爭取抗戰勝利的到來。劇本雖是寫抗戰時期的上海,而實際反映的是美帝國主義的暴行和國民黨特務統治的黑暗。作者將3個女性的命運有機地交織起來,藉此廣泛而深刻地揭示了「慘勝」之後的社會現實。《麗人行》在藝術結構上吸收戲曲、電影的手法,以前後連貫的 21場的形式,使得時空轉換有很大的自由,藉以反映豐富復雜的情節內容。1947年3月由演劇九隊首演此劇於無錫,朱琳飾梁若英,於因飾李新群,田野飾劉金妹,江俊飾章玉良,刁光覃飾王仲原,趙元擔任報告員。

1958年,為紀念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田漢寫作了 12場話劇《關漢卿》,全劇以《竇娥冤》的寫作和上演為線索來展開矛盾沖突,塑造了元代戰斗的戲劇家關漢卿的藝術形象。單純善良的少女朱小蘭抗拒惡奴凌辱,被贓官誣陷處斬。關漢卿激於義憤,在歌妓朱簾秀等人的支持下寫成了悲劇《竇娥冤》。權貴阿合馬看出了關漢卿借戲劇鞭答時政的意圖,強令修改劇本,否則不許上演。關漢卿寧折不彎,拒絕修改。朱簾秀深明大義,以自我犧牲的精神承擔了演出的責任。劇本還寫了嫉惡如仇的賽簾秀,詼諧風趣而又愛憎分明的王和卿,仗義而剛烈的王著等人物來映襯主要人物,也寫了狠毒卑鄙的郝禎和投機取巧的無恥文人葉和甫來作為對照。現存歷史文獻中關於關漢卿生平的資料極少,田漢全面分析了元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情況和人民生活,通過研究作品的思想感情來把握關漢卿的思想性格,從而寫出了他和人民群眾息息相通的關系,寫出了他憎惡黑暗、蔑視權勢,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劇本不拘泥於歷史事實,又切合於歷史真實,在階級斗爭、民族斗爭的背景上表現了關漢卿的戲劇藝術活動,寫出了他最可貴的斗爭品格。關漢卿的藝術形象,概括了中國歷史上進步文人的斗爭傳統,也融注了田漢一生為我國戲劇事業奮斗的生活體驗。劇本體現了田漢創作的一貫特色:豐富的想像、熾熱的詩情,執著的歷史正義感。全劇結構完整,描寫細密,語言精煉,被公認為是田漢戲劇創作的高峰,也是中國話劇史上的一座豐碑。《關漢卿》於 1958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導演歐陽山尊等,刁光覃飾關漢卿,舒綉文飾朱簾秀。

《文成公主》寫於1960年,目的是通過歌頌歷史上的民族友好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社會中各民族的團結合作。公元7世紀,吐蕃英主松贊干布多次遣使求婚,唐太宗採納了魏徵的和親政策,決定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許配松贊干布。在吐蕃內部,松贊干布和請親使祿東贊主和聯姻,大臣俄梅勒贊和恭頓則主戰抗婚。全劇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展開。從長安出發,文成公主一行戰勝路途的艱難苦寒,戰勝了恭頓等人的陰謀破壞,最後,唐蕃和好,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終成大婚。文成公主精通文史,兼擅武藝,有「利樂邊民」的抱負,同時她又是生長於宮廷缺乏歷練的年輕女子,對復雜的矛盾缺乏應付的經驗,對離去的義母和故土充滿了依戀的心情。劇本以生動的細節寫出了文成公主性格成熟發展的過程,也充分表達了漢族人民堅定不移地謀求民族和好的精神。松贊干布雄才大略,決意和唐朝聯姻,他不為佞臣所惑,冷靜持重,終於查明了真相,取得了勝利。這是戲劇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兄弟民族領袖形象。劇本富於傳奇色彩,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刻畫人物性格。該劇於1960年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在北京首演。導演金山,吳雪飾松贊干布,鄭振瑤飾文成公主。由於思想上藝術上的巨大成就,《文成公主》和《關漢卿》被人們稱為田漢晚年藝術創作的雙璧。

田漢一貫重視傳統戲曲藝術的歷史成就和社會作用。1943年,田漢曾將傳統神話劇《白蛇傳》改編為25場京劇《金缽記》;1958年再度修改劇本,恢復原劇名《白蛇傳》,突出了反對封建主義的主題,發展了故事的神話色彩,唱詞流暢優美,達到了新的境界。1961年,,根據碗碗腔《女巡按》劇本改編的京劇《謝瑤環》,描寫唐代武則天執政時期,謝瑤環奉命喬裝巡撫江南,與地方豪強及他們依恃的權奸來俊臣、武三思作堅決斗爭的故事,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疾苦與抗爭,這一歷史悲劇所體現的美學思想和話劇《關漢卿》相一致,是田漢戲劇創作的絕筆。《復活》

【田漢主要著作書目】

薔薇之路(日記) 1922年5月,上海,泰東圖書局

咖啡店之夜(戲劇集) 1924年12月,中華書局

翠艷親王(無聲電影劇本) 1925年,光華書局

銀色的夢(隨筆) 1928年,中華書局

續銀色的夢(隨筆) 1928年, 中華書局

南國的戲劇(論文集) 1929年7月,上海,萌芽書店

愛爾蘭近代劇概論(論著) 1929年7月,上海,東南書店

田漢戲劇集 1934年,現代書局

回春之曲(劇集) 1935年5月,普通書店

田漢選集(戲劇詩歌集) 1936年,萬象書店

田漢散文集 1936年8月,上海,今代書店

田漢劇作選 1936年10月,上海,仿古書店

黎明之前(劇集) 1937年3月,北新書局

抗戰與戲劇(論文集) 1937年月日2月,長沙商務印書館

岳飛(四十四場新平劇) 1940年,桂林白虹書店

田漢代表作(戲劇散文詩歌集) 1941年,三通書局

秋聲賦(五幕話劇) 1944年1月,桂林文人出版社

田漢選集(戲劇詩歌集) 1947年9月,中央書店

白蛇傳(十五集京劇) 1955年,作家出版社

田漢劇作選 1955年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名優之死(三幕話劇) 1957年8月,中國戲劇出版社

西廂記(六場京劇) 1959年5月,中國戲劇出版社

關漢卿(十三場話劇) 1959年6月,中國戲劇出版社

月光曲(劇集) 1959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田漢選集(戲劇集) 1959年月1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田漢戲曲選(二卷本) 1981年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田漢文集(16卷本) 1983年,中國戲劇出版社

【回眸田漢】

田漢,原名田壽昌,湖南長沙人。他出生在「戊戌變法」的1 8 9 8 年,而在「文革」1 0 年中的1968 年被迫害致死,可謂生於亂世,死於亂時。他幼而聰敏好學,長而刻苦奮進,由一個山鄉農民之子成長為一位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留下了足跡,發生了重大影響,在國外也贏得了聲譽的詩人和劇作家。他是偉大的愛國者,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由於外強侵略所受的苦難沉重地壓在他的心頭,化作民族自救的怒吼,所以他寫的《義勇軍進行曲》能成為時代的最強音,成為新中國的國歌。

田漢浪漫多情,才華橫溢,他追求藝術,追求愛情,追求這兩者的完美結合。但是,為了前者他常常要走在長滿荊棘的路上;為了後者他也總免不了要飲下一杯杯苦酒。南京大學教授董健先生撰寫了5 0 余萬言的《田漢傳》,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為使海內外讀者先睹為快,我們特請作者重新改寫,作為連載發表。

出身農家

在長沙縣城以東,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村鎮叫花果園,鎮子附近山山嶺嶺的起伏中有一片方圓數里的「平陽之地」,叫田家(土段),(土段)里又星星點點地散 居著農家,其中有一個叫茅坪的小村落,就是田漢出生的舊家。田漢的家,祖孫三代近三十口子人。這是一個朴實、勤勞而又貧苦的農民大家庭。祖上曾是大地主,但到了祖父田桂泉手上敗落了下來。家裡有出無進,已經扯得很空,就像一個爛燈籠快要破了。全家靠種田為生,兼做一點織絹的手藝。要沖出這個貧苦、封閉的舊家庭,需要教育、文化的助力。田漢的父親田禹卿是第一個想通過文化學習而沖出這個家的人,1 5 歲結婚後還堅持在私塾上學。但是他失敗了,終因家貧而廢學。當田禹卿3 4 歲病死的時候,他把自己未能實現的希望留在了兒子田漢身上,把一副生活的重擔留給了妻子。

對田漢未來的成長,有兩個人物至關重要。一個是他的母親,一個是他的舅舅易梅園。如果說田漢是田氏家庭這個「雞窩」里飛出的一隻「鳳凰」,那麼他的母親易克勤便是雛鳳的保護神。她小時候曾陪弟弟易梅園 讀書,深知文化的重要,極力支持兒子讀書。易梅園補廩生,進縣學,文化日高,講學南湘,旋出外謀事;後又投身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成為少年田漢思想上的引路人和經濟上的資助者。田漢在家鄉讀了幾年私塾,成績頗佳,很得老師的欣賞。

不久田漢因家貧輟學,暫時在家自學。這時他在槐 樹屋的棲鳳廬認識了梁三娭(母也)。這位梁三娭(母也)是一位5 0 歲不到的寡婦,田漢母親的知心朋友。因為她名字中有一個「鳳」字,丈夫梁三公在世時把她的住處取名為「棲鳳廬」。那是一個很幽雅的地方,在山坡上的小宅院里種著茶花和天竹,像個「世外桃源」。特別是在下雨的時候,聽著屋瓦上的雨聲和仙姑殿山上傳來的鍾聲,望著那飄墜的茶花瓣和給新雨洗得更加紅艷的天竹子,燒著山林間扒來的松葉,喝著山裡人家自製的清茶,談經說史,實在別有風味。田漢在這里學到了不少在私塾里學不到的東西。最有趣的是聽梁三娭(母也)講《西廂記》。純潔美麗的愛情故事和「碧雲天, 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樣優美動聽的文詞,在田漢簡直如飲甘露,如浴清泉,只覺得一絲輕柔溫馨的春風吹進了心田。

田漢與聶耳的交往

聶耳與我國現代著名的戲劇家田漢有過不同尋常的交往,他們曾為了共的理想而在一起奮斗。聶耳結識田漢是在1931 年聶耳在明月歌舞團的時,當時聶耳只有二十歲左右,而田漢也是一個思想進步的熱血青年。之後,他們的關系逐漸密切起來,田漢介紹聶耳參加了「蘇聯之友社」的音樂組。在這里,聶耳又認識了呂驥、張曙、任光、安娥等進步的作家、音樂家。聶耳與田漢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32 年秋天,當時聯華影片公司正在拍田漢創作的《母性之光》,聶耳為影片譜寫了《開礦歌》,聶耳自己扮演劇中的一個礦工,把臉上、身上塗得漆黑領唱那支《開礦歌》,這可以說是他創作的描寫工人階級的呻吟和吶喊的第一首歌曲。

在1934 年,田漢的劇作《揚子江暴風雨》公演,聶耳為劇中的主題歌配了曲,這就是有名的《前進歌》,他自己並扮演劇中的碼頭工人老王,當老王的孫子被帝國主義者開槍打死時,老王抱起他的孫子唱:

同胞們,大家一條心,
掙扎我們的天明。
我們不怕死
(白)不用拿死來嚇唬我們!
我們不做亡國奴,
我們要做中國的主人!
讓我們結成一座鐵的長城,
把強盜們都趕盡;
讓我們結成一座鐵的長城,
向著自由的路,前進!

聶耳唱得慷慨悲壯,使觀劇的人無不熱淚盈眶,從而激起了極大的抗日熱情。

後來,白色恐怖日益嚴重,田漢這樣進步的劇作家,不得不轉入地下。他只能通過間接的關系與田漢聯絡。此時田漢又寫成了話劇《回春之曲》,其中的《告別南洋》一曲就是由聶耳譜曲的。這支曲子在卅年代是作為舞台藝術歌曲經常演唱的。

《回春之曲》在上海大戲院演出時,田漢忍不住想去看看,但他此時被敵人通緝已不能公開露面了。左思右想,他想出了一個主意,穿起長袍、馬褂、毛線衫、皮帽子,扮成一個有身份的闊人,而另一位女同志則扮作他的女兒,攙扶著他走進戲院觀劇,但仍然被守候著的密探抓獲。幸而這身行頭救了他,敵人並未識破他的真實身份。

而此時的聶耳也將赴日轉赴歐洲留學,田漢在獄中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交由聶耳譜曲,這大約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合作了。不久,年輕的聶耳就死在了異國他鄉。希望對你有用!

4. 詞作家田漢

【田漢簡介】

田漢(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壽昌,曾用筆名伯鴻、陳瑜、漱人、漢仙等。1898年3月12日生於湖南省長沙縣。話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劇本作家,小說家,詩人,歌詞作家,文藝批評家,社會活動家,文藝工作領導者。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多才多藝,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長沙。早年留學日本,1920年代開始戲劇活動,寫過多部著名話劇,成功地改編過一些傳統戲曲。他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會勢力迫害致死。

【生平和創作】

田漢出身貧民家庭,多才多藝,著作等身。早年留學日本,1920年代開始戲劇活動,寫過多部著名話劇,成功地改編過一些傳統戲曲。少年時代受到譚嗣同、陳天華、黃興等人和南社詩人、舅父易象的影響,具有反帝愛國志向。1912年就讀於長沙師范學校。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16年得易象之助,東渡日本,考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1919年,在東京加入李大釗等組織的少年中國學會,開始發表詩歌和評論。翌年,創作了劇本《環珴璘與薔薇》、《咖啡店之一夜》。1921年,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創造社,倡導新文學。1922年回國,受聘於上海中華書局編輯所。1924年,田漢與妻子易漱諭創辦《南國半月刊》,發表獨幕悲劇《獲虎之夜》,上海各學校競相上演。此後,先後在長沙第一師范學校、上海大學、大復大學任教。1926年,在上海與唐槐秋等創辦南國電影劇社,編導拍攝《到民間去》,未竟。1927年秋,任上海藝術大學文學科主任,不久被推舉為校長,編寫了話劇《蘇州夜話》、《名優之死》等。年底,會同歐陽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歲等舉行「魚龍會」演出,影響頗廣。1928年,與徐悲鴻、歐陽予倩組建南國藝術學院,田漢任院長兼文學科主任。同年秋,成立南國社,確定「團結與時代共痛癢之有為青年,作藝術上之革命運動」的宗旨。南國社青年走向社會,以狂飆精神推進新戲劇運動,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廣州等地演出。同一時期,田漢主蝙了《南國月刊》,寫作了《古潭的聲音》、《顫栗》、《南歸》、《第五號病室》、《火之跳舞》、《孫中山之死》、《一致》等劇本和一系列關於戲劇運動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漢的早期戲劇活動,對中國新興話劇的奠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戲劇文學方面,他的創作徹底擺脫了「文明戲」的影響,吸取了中國戲曲和歐美戲劇的精華,使中國話劇作品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走向新的高度。《獲虎之夜》和《名優之死》就是這個時期的高峰之作。他創建的南國社,是最早具有專業性質的話劇團體之一,它把話劇由校園推向了社會,對話劇的普及和戲劇運動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帶頭作用。南國社的創作和演出,不僅產生了進步的社會影響,而且培養了一批藝術骨幹,對話劇事業的開拓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1929年冬開始,田漢在從事文藝活動的同時,積極參加政治活動。1930年3月,他以發起人之一的身份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並被選為以魯迅為首的7人執行委員之一,接著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同年4月田漢發表了著名的《我們的自己批判》,公開宣告向無產階級轉向。6月,南國社繼藝術劇社之後被反動派查封。為了進一步加強左翼劇人的團結,左翼劇團聯盟改組為左翼戲劇家聯盟,田漢是發起、組織者之一。1932年他參加中國共產黨,從此參與了黨對文藝的領導工作,先後擔任過「劇聯」的黨團書記和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這期間,他創作了話劇《梅雨》、《亂鍾》、《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回春之曲》等大量作品;同時又和夏衍、陽翰笙等打入電影陣地,為「藝華」、「聯華」等影片公司寫了《三個摩登的女性》、《青年進行曲》、《風雲兒女》等一批進步電影文學劇本,使電影文學從思想到藝術出現了新面貌。此外他還創作了由聶耳譜曲的《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等著名歌曲。這個時期是田漢政治熱情和藝術才能全面發展的時期,他對左翼文化活動的開展,起了領導和推動作用。

1935年2月,中共江蘇省委和上海文委被破壞,田漢與陽翰笙、杜國庠等被捕入獄,後保釋出獄,被軟禁於南京。同年秋,華北事件發生,田漢與應雲衛、馬彥祥組織中國舞台協會。12月,邀集上海、北平、天津等地演員,在南京舉行了為期18天的公演,演出了田漢創作的《回春之曲》、《械鬥》(與馬彥祥合作)、《黎明之前》、《洪水》。期間曾拒絕國民黨政府參與其事和給予經濟補助。翌年,改編並演出了6幕話劇《復活》,創作了獨幕話劇《阿必西尼亞母親》、《女記者》和戲曲劇本《土橋之戰》。1937年春,據魯迅小說改編5幕話劇《阿Q正傳》,由中國旅行劇團首演。

「七七」事變後,創作了5幕話劇《蘆溝橋》,並舉行勞軍演出。不久,中共代表團到達南京,審查了田漢被捕後的表現,恢復了他的組織關系。8月,田漢赴上海,參加文化界救亡工作。上海淪陷後,田漢南下長沙,旋返武漢從事戲劇界抗日統一戰線工作。12月武漢聯合公演《最後的勝利》,接著成立了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田漢是主要組織者之一,並起草了成立宣言。1938年初,據抗敵劇協「決議」,田漢與馬彥祥、廖沫沙等編輯出版了《抗戰戲劇》半月刊。後去長沙,又籌辦了長沙《抗戰日報》,並著文明確提出,「現階段的劇運路線是戲劇游擊戰」,號召戲劇工作者為民族解放而斗爭。1938年 2月,田漢應周恩來之邀,到武漢參加國共合作的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任第六處處長,負責藝術宣傳工作,同洪深等組建了10個抗敵演劇隊、 4個抗敵宣傳隊和一個孩子劇團。1938年 11月,撤離武漢到長沙,團結湖南廣大戲曲藝人進行抗日救國之演出,並親自寫作了《新雁門關》、《江漢漁歌》、《岳飛》等戲曲劇本。1940年應三廳召赴重慶,期間與歐陽予倩、杜宣、許之喬等創辦《戲劇春秋》,在桂林出版;田漢曾先後主持「戲劇的民族形式問題座談會」和「歷史劇問題座談會」,產生了很大影響。「皖南事變」後,田漢離開重慶到湖南南嶽住了近半年,隨後到桂林從事抗戰戲劇活動,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領導組建了新中國劇社和京劇、湘劇等民間抗日演劇團體。同時寫作了話劇《秋聲賦》、《黃金時代》,與洪深、夏衍合編了《再會吧,香港》。1944年春,田漢與歐陽予倩等在桂林主持了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檢閱了國民黨統治區抗日進步戲劇隊伍和大批優秀劇作的演出,對加強戲劇隊伍的團結和堅持進步戲劇運動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抗戰勝利後,田漢於1946年春回到上海,投入了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民主運動,寫作了《麗人行》、《憶江南》、《梨園春秋》等戲劇和電影。

這個時期,田漢主要是以公開身份組織領導演劇活動。除了新文藝工作者組成的演劇團體之外,田漢更注意戲曲藝人的團結和民族傳統形式的運用和改造,廣泛動員戲劇界各種力量,投入抗日救亡和爭取民主反對內戰的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田漢任文化部戲曲改進局局長、藝術事業管理局局長。他緊密團結廣大戲劇工作者,為壯大戲劇隊伍、繁榮戲劇創作做了大量工作。他積極推動戲曲改革,促進了傳統戲曲藝術的發展。與此同時,還寫出了話劇《關漢卿》、《文成公主》,改編了戲曲《白蛇傳》、《謝瑤環》等作品。1964年,先後受到張春橋、康生的攻擊和陷害。在「文化大革命」中,於1968年12月10日受迫害致死。

田漢畢生從事文藝事業,創作了話劇、歌劇60餘部,電影劇本20餘部,戲曲劇本 24部,歌詞和新舊體詩歌近2000首。他寫的《義勇軍進行曲》,經聶耳譜曲傳唱全國,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他不僅是中國革命戲劇運動的奠基人和戲曲改革事業的先驅者,同時也是中國早期革命音樂、電影事業的卓越組織者和創造者。

田漢是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並被選為第一、第二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四屆中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1949年後田漢任職文化部戲曲改進局、藝術局局長。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9年4月平反,在北京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主要代表作】

獨幕話劇《獲虎之夜》是田漢早期最優秀的獨幕話劇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後湖南山村為背景,描寫富裕獵戶魏某嫌貧愛富,強迫女兒蓮姑中斷與表兄黃大傻的戀情,另許他人。黃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蓮姑的燈滅。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槍欲獵取虎皮為女添置嫁妝。黃大傻誤中抬槍,在黃生命垂危之際蓮姑堅守不離。魏某強行拆散二人,並毒打其女。黃大傻憤而自戕。田漢通過這一婚姻悲劇,表達出當時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專制的封建勢力,體現了激進的民主主義精神。劇本通過蓮姑和黃大傻兩個形象的塑造,熱情歌頌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情。

3幕話劇《名優之死》是田漢在南國時期的代表作,劇本描寫著名京劇演員劉振聲對待藝術嚴肅認真,注重戲德、戲品,他的徒弟劉鳳仙在小有名氣之後被流氓惡霸楊大爺所腐蝕,劉振聲堅持正義、起而抗爭,在惡勢力壓迫下,憤懣病發,倒斃於舞台之上。劉振聲這一藝術形象以民國初年著名藝人劉鴻聲之死為素材,概括了舊社會戲曲藝人的苦難遭遇,是一個真實生動的藝術典型。劇中旦角劉鳳仙、丑角左寶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寫得血肉豐滿,是劇作家藝術創造臻於成熟的體現。田漢以這些藝術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勢力,批判的鋒芒不停留於金錢勢利的丑惡,而著眼於流氓、惡霸、官僚得以橫行的整個社會制度。雖然是悲劇結局,但不是孤獨的追求和個人的毀滅,而寫出了人們的抗爭和逐步覺醒。《名優之死》的語言自然、深沉,於1927年冬在上海梨園公所首演,由洪深飾劉振聲,楊聞鶯飾鳳仙,左明飾左寶奎,歐小鳳飾肖玉蘭,唐槐秋飾楊大爺,陳白塵飾記者。

獨幕話劇《亂鍾》寫於1932年初,由大道劇社首演於上海。劇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東北大學的學生們聽到日軍進攻沈陽、炮轟北大營的消息後,鳴鍾集合,慷慨赴戰的事跡,無情地鞭笞了國民黨政府「不抵抗主義」的投降行徑。這是一部群眾劇,作者通過青年學生們思想認識的一步步提高,巧妙地從側面表現反動當局的投降主義和全國人民堅決抗戰的尖銳對立。作家以澎湃的氣勢、熾烈的熱情表現了人民群眾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提出了「與廣大工人、農民和市民們聯合起來武裝自救」的口號,這是田漢創作新階段的特色。由於作家迅速及時地表達了全國人民的斗爭意志,《亂鍾》發揮了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

3幕話劇《回春之曲》寫於1934年底,1935年1月上海舞台協會首演。劇中塑造了愛國青年高維漢和梅娘的動人形象。原在南洋教書的高維漢,在「九·一八事變」後告別熱戀的華僑學生梅娘,回國投入抗日戰爭。他在上海「一·二八」戰役中英勇作戰身負重傷。梅娘掙脫封建家庭的束縛,回國參加了救護工作。劇本把青年忠貞的愛情和民族解放的崇高愛國之情結合起來,把主人公悲歡離合的遭遇和群眾斗爭的熱烈場面結合起來,開拓了新的境界。劇本的情節和人物性格描寫都比較單純,但作者擅長抒寫感情場面、設置情境,使愛國之情和純潔的愛情分外激動人心。

多幕劇《麗人行》寫於1946年底至1947年春。劇本寫女工劉金妹遭受日本兵的侮辱,加上工廠倒閉,家庭生活無著,被迫淪落,幾乎被逼到了絕路。她的遭遇體現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下層婦女的苦難。知識婦女梁若英既嚮往革命、有一定的正義感,又經不住痛苦的折磨,軟弱苟安。她離開從事革命的丈夫章玉良後,與銀行家王仲原同居,直至被王遺棄才逐步覺醒。新女性李新群不僅有革命者的勇敢、機智,還以深切同情幫助女工劉金妹,引導梁若英。生活現實又使得3個女性走到了一起,迎接斗爭,爭取抗戰勝利的到來。劇本雖是寫抗戰時期的上海,而實際反映的是美帝國主義的暴行和國民黨特務統治的黑暗。作者將3個女性的命運有機地交織起來,藉此廣泛而深刻地揭示了「慘勝」之後的社會現實。《麗人行》在藝術結構上吸收戲曲、電影的手法,以前後連貫的 21場的形式,使得時空轉換有很大的自由,藉以反映豐富復雜的情節內容。1947年3月由演劇九隊首演此劇於無錫,朱琳飾梁若英,於因飾李新群,田野飾劉金妹,江俊飾章玉良,刁光覃飾王仲原,趙元擔任報告員。

1958年,為紀念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田漢寫作了 12場話劇《關漢卿》,全劇以《竇娥冤》的寫作和上演為線索來展開矛盾沖突,塑造了元代戰斗的戲劇家關漢卿的藝術形象。單純善良的少女朱小蘭抗拒惡奴凌辱,被贓官誣陷處斬。關漢卿激於義憤,在歌妓朱簾秀等人的支持下寫成了悲劇《竇娥冤》。權貴阿合馬看出了關漢卿借戲劇鞭答時政的意圖,強令修改劇本,否則不許上演。關漢卿寧折不彎,拒絕修改。朱簾秀深明大義,以自我犧牲的精神承擔了演出的責任。劇本還寫了嫉惡如仇的賽簾秀,詼諧風趣而又愛憎分明的王和卿,仗義而剛烈的王著等人物來映襯主要人物,也寫了狠毒卑鄙的郝禎和投機取巧的無恥文人葉和甫來作為對照。現存歷史文獻中關於關漢卿生平的資料極少,田漢全面分析了元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情況和人民生活,通過研究作品的思想感情來把握關漢卿的思想性格,從而寫出了他和人民群眾息息相通的關系,寫出了他憎惡黑暗、蔑視權勢,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劇本不拘泥於歷史事實,又切合於歷史真實,在階級斗爭、民族斗爭的背景上表現了關漢卿的戲劇藝術活動,寫出了他最可貴的斗爭品格。關漢卿的藝術形象,概括了中國歷史上進步文人的斗爭傳統,也融注了田漢一生為我國戲劇事業奮斗的生活體驗。劇本體現了田漢創作的一貫特色:豐富的想像、熾熱的詩情,執著的歷史正義感。全劇結構完整,描寫細密,語言精煉,被公認為是田漢戲劇創作的高峰,也是中國話劇史上的一座豐碑。《關漢卿》於 1958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導演歐陽山尊等,刁光覃飾關漢卿,舒綉文飾朱簾秀。

《文成公主》寫於1960年,目的是通過歌頌歷史上的民族友好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社會中各民族的團結合作。公元7世紀,吐蕃英主松贊干布多次遣使求婚,唐太宗採納了魏徵的和親政策,決定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許配松贊干布。在吐蕃內部,松贊干布和請親使祿東贊主和聯姻,大臣俄梅勒贊和恭頓則主戰抗婚。全劇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展開。從長安出發,文成公主一行戰勝路途的艱難苦寒,戰勝了恭頓等人的陰謀破壞,最後,唐蕃和好,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終成大婚。文成公主精通文史,兼擅武藝,有「利樂邊民」的抱負,同時她又是生長於宮廷缺乏歷練的年輕女子,對復雜的矛盾缺乏應付的經驗,對離去的義母和故土充滿了依戀的心情。劇本以生動的細節寫出了文成公主性格成熟發展的過程,也充分表達了漢族人民堅定不移地謀求民族和好的精神。松贊干布雄才大略,決意和唐朝聯姻,他不為佞臣所惑,冷靜持重,終於查明了真相,取得了勝利。這是戲劇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兄弟民族領袖形象。劇本富於傳奇色彩,在跌宕起伏的情節中刻畫人物性格。該劇於1960年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在北京首演。導演金山,吳雪飾松贊干布,鄭振瑤飾文成公主。由於思想上藝術上的巨大成就,《文成公主》和《關漢卿》被人們稱為田漢晚年藝術創作的雙璧。

田漢一貫重視傳統戲曲藝術的歷史成就和社會作用。1943年,田漢曾將傳統神話劇《白蛇傳》改編為25場京劇《金缽記》;1958年再度修改劇本,恢復原劇名《白蛇傳》,突出了反對封建主義的主題,發展了故事的神話色彩,唱詞流暢優美,達到了新的境界。1961年,,根據碗碗腔《女巡按》劇本改編的京劇《謝瑤環》,描寫唐代武則天執政時期,謝瑤環奉命喬裝巡撫江南,與地方豪強及他們依恃的權奸來俊臣、武三思作堅決斗爭的故事,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疾苦與抗爭,這一歷史悲劇所體現的美學思想和話劇《關漢卿》相一致,是田漢戲劇創作的絕筆。《復活》

【田漢主要著作書目】

薔薇之路(日記) 1922年5月,上海,泰東圖書局

咖啡店之夜(戲劇集) 1924年12月,中華書局

翠艷親王(無聲電影劇本) 1925年,光華書局

銀色的夢(隨筆) 1928年,中華書局

續銀色的夢(隨筆) 1928年, 中華書局

南國的戲劇(論文集) 1929年7月,上海,萌芽書店

愛爾蘭近代劇概論(論著) 1929年7月,上海,東南書店

田漢戲劇集 1934年,現代書局

回春之曲(劇集) 1935年5月,普通書店

田漢選集(戲劇詩歌集) 1936年,萬象書店

田漢散文集 1936年8月,上海,今代書店

田漢劇作選 1936年10月,上海,仿古書店

黎明之前(劇集) 1937年3月,北新書局

抗戰與戲劇(論文集) 1937年月日2月,長沙商務印書館

岳飛(四十四場新平劇) 1940年,桂林白虹書店

田漢代表作(戲劇散文詩歌集) 1941年,三通書局

秋聲賦(五幕話劇) 1944年1月,桂林文人出版社

田漢選集(戲劇詩歌集) 1947年9月,中央書店

白蛇傳(十五集京劇) 1955年,作家出版社

田漢劇作選 1955年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名優之死(三幕話劇) 1957年8月,中國戲劇出版社

西廂記(六場京劇) 1959年5月,中國戲劇出版社

關漢卿(十三場話劇) 1959年6月,中國戲劇出版社

月光曲(劇集) 1959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田漢選集(戲劇集) 1959年月1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田漢戲曲選(二卷本) 1981年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田漢文集(16卷本) 1983年,中國戲劇出版社

【回眸田漢】

田漢,原名田壽昌,湖南長沙人。他出生在「戊戌變法」的1 8 9 8 年,而在「文革」1 0 年中的1968 年被迫害致死,可謂生於亂世,死於亂時。他幼而聰敏好學,長而刻苦奮進,由一個山鄉農民之子成長為一位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留下了足跡,發生了重大影響,在國外也贏得了聲譽的詩人和劇作家。他是偉大的愛國者,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由於外強侵略所受的苦難沉重地壓在他的心頭,化作民族自救的怒吼,所以他寫的《義勇軍進行曲》能成為時代的最強音,成為新中國的國歌。

田漢浪漫多情,才華橫溢,他追求藝術,追求愛情,追求這兩者的完美結合。但是,為了前者他常常要走在長滿荊棘的路上;為了後者他也總免不了要飲下一杯杯苦酒。南京大學教授董健先生撰寫了5 0 余萬言的《田漢傳》,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為使海內外讀者先睹為快,我們特請作者重新改寫,作為連載發表。

出身農家

在長沙縣城以東,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村鎮叫花果園,鎮子附近山山嶺嶺的起伏中有一片方圓數里的「平陽之地」,叫田家(土段),(土段)里又星星點點地散 居著農家,其中有一個叫茅坪的小村落,就是田漢出生的舊家。田漢的家,祖孫三代近三十口子人。這是一個朴實、勤勞而又貧苦的農民大家庭。祖上曾是大地主,但到了祖父田桂泉手上敗落了下來。家裡有出無進,已經扯得很空,就像一個爛燈籠快要破了。全家靠種田為生,兼做一點織絹的手藝。要沖出這個貧苦、封閉的舊家庭,需要教育、文化的助力。田漢的父親田禹卿是第一個想通過文化學習而沖出這個家的人,1 5 歲結婚後還堅持在私塾上學。但是他失敗了,終因家貧而廢學。當田禹卿3 4 歲病死的時候,他把自己未能實現的希望留在了兒子田漢身上,把一副生活的重擔留給了妻子。

對田漢未來的成長,有兩個人物至關重要。一個是他的母親,一個是他的舅舅易梅園。如果說田漢是田氏家庭這個「雞窩」里飛出的一隻「鳳凰」,那麼他的母親易克勤便是雛鳳的保護神。她小時候曾陪弟弟易梅園 讀書,深知文化的重要,極力支持兒子讀書。易梅園補廩生,進縣學,文化日高,講學南湘,旋出外謀事;後又投身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成為少年田漢思想上的引路人和經濟上的資助者。田漢在家鄉讀了幾年私塾,成績頗佳,很得老師的欣賞。

不久田漢因家貧輟學,暫時在家自學。這時他在槐 樹屋的棲鳳廬認識了梁三娭(母也)。這位梁三娭(母也)是一位5 0 歲不到的寡婦,田漢母親的知心朋友。因為她名字中有一個「鳳」字,丈夫梁三公在世時把她的住處取名為「棲鳳廬」。那是一個很幽雅的地方,在山坡上的小宅院里種著茶花和天竹,像個「世外桃源」。特別是在下雨的時候,聽著屋瓦上的雨聲和仙姑殿山上傳來的鍾聲,望著那飄墜的茶花瓣和給新雨洗得更加紅艷的天竹子,燒著山林間扒來的松葉,喝著山裡人家自製的清茶,談經說史,實在別有風味。田漢在這里學到了不少在私塾里學不到的東西。最有趣的是聽梁三娭(母也)講《西廂記》。純潔美麗的愛情故事和「碧雲天, 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樣優美動聽的文詞,在田漢簡直如飲甘露,如浴清泉,只覺得一絲輕柔溫馨的春風吹進了心田。

田漢與聶耳的交往

聶耳與我國現代著名的戲劇家田漢有過不同尋常的交往,他們曾為了共的理想而在一起奮斗。聶耳結識田漢是在1931 年聶耳在明月歌舞團的時,當時聶耳只有二十歲左右,而田漢也是一個思想進步的熱血青年。之後,他們的關系逐漸密切起來,田漢介紹聶耳參加了「蘇聯之友社」的音樂組。在這里,聶耳又認識了呂驥、張曙、任光、安娥等進步的作家、音樂家。聶耳與田漢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32 年秋天,當時聯華影片公司正在拍田漢創作的《母性之光》,聶耳為影片譜寫了《開礦歌》,聶耳自己扮演劇中的一個礦工,把臉上、身上塗得漆黑領唱那支《開礦歌》,這可以說是他創作的描寫工人階級的呻吟和吶喊的第一首歌曲。

在1934 年,田漢的劇作《揚子江暴風雨》公演,聶耳為劇中的主題歌配了曲,這就是有名的《前進歌》,他自己並扮演劇中的碼頭工人老王,當老王的孫子被帝國主義者開槍打死時,老王抱起他的孫子唱:

同胞們,大家一條心,
掙扎我們的天明。
我們不怕死
(白)不用拿死來嚇唬我們!
我們不做亡國奴,
我們要做中國的主人!
讓我們結成一座鐵的長城,
把強盜們都趕盡;
讓我們結成一座鐵的長城,
向著自由的路,前進!

聶耳唱得慷慨悲壯,使觀劇的人無不熱淚盈眶,從而激起了極大的抗日熱情。

後來,白色恐怖日益嚴重,田漢這樣進步的劇作家,不得不轉入地下。他只能通過間接的關系與田漢聯絡。此時田漢又寫成了話劇《回春之曲》,其中的《告別南洋》一曲就是由聶耳譜曲的。這支曲子在卅年代是作為舞台藝術歌曲經常演唱的。

《回春之曲》在上海大戲院演出時,田漢忍不住想去看看,但他此時被敵人通緝已不能公開露面了。左思右想,他想出了一個主意,穿起長袍、馬褂、毛線衫、皮帽子,扮成一個有身份的闊人,而另一位女同志則扮作他的女兒,攙扶著他走進戲院觀劇,但仍然被守候著的密探抓獲。幸而這身行頭救了他,敵人並未識破他的真實身份。

而此時的聶耳也將赴日轉赴歐洲留學,田漢在獄中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交由聶耳譜曲,這大約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合作了。不久,年輕的聶耳就死在了異國他鄉。

5. 文娛性電影知識競賽如何舉辦

交你一招--你可一寫一些聽起來讓人感動的句字,這樣可一凋動人門的機及性,就可一火起來了(*^-^*)嘻嘻......我就是這樣做的拉...

6. 建國後我國拍攝的越劇電影都有哪些

1948年《祥林嫂》
啟明公司
原著:魯迅 改編、導演:南薇 攝影:董克毅、董紹泳
演員: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紅 張桂鳳 吳小樓 項彩蓮 張雲霞

1949年《越劇精華》
文華公司
導演:桑弧 攝影:黃紹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樓台會》;
徐玉蘭、王文娟的《販馬記》中的《寫狀》;
袁雪芬,徐玉蘭、筱小招、吳小樓的 《雙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賣婆記》。

1949年《相思樹》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程述堯
編劇:鍾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鳳娟 金艷芳 陳金蓮 高劍琳

1950年《石榴紅》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韓義
編劇:沈默
徐天紅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劍琳

195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徐進、桑弧 導演:桑弧、黃沙 攝影:黃紹芬
布景設計:胡倬雲、張曦白
根據華東戲曲研究院舞台劇本改編
袁雪芬 范瑞娟 張桂鳳

1958年《情探》
江南電影製片廠
編劇:田漢、安娥 導演:黃祖模 攝影:李生偉 美工:盧景光
演出:上海越劇院
傅全香、陸錦花

1959年 《西廂記》
香港文華電影公司
金寶花、張茵、高佩

1959年 《追魚》
天馬電影製片廠
改編:集體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 美工:葛師承 副導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劇院
徐玉蘭、王文娟、鄭忠梅、周寶奎

1960年《斗詩亭》
天馬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任志新 美工:葛師承
演出:浙江越劇二團
根據浙江省越劇二團演出本改編

1961年《雲中落綉鞋》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61年《王老虎搶親》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導演:金庸
編劇:金庸
夏 夢 李 嬙 配 音 畢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紅樓夢》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金聲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徐進 藝術指導:朱石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美工:胡倬雲、張曦白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徐玉蘭 王文娟 金采風 呂瑞英 周寶奎 徐天紅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導演:吳永剛 攝影:羅從周、彭恩禮 美工:張曦白 副導演:趙煥章 舞台導演:黃沙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根據上海越劇院演出本改編
金采風 陳少春 周寶奎 姚水娟 錢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劉金定》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傳書》
長春電影製片廠
改編:南京市越劇團創作組集體,計大為、葉至誠執筆
導演:蔡振亞 攝影:吳國疆 美工:崔永泉、陳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劇團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闖宮》
珠江電影製片廠、香港鴻圖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裘鳳 導演:斯蒙 攝影:李生偉 美術:葛興萼 副導演:黃丹彤
演出:武漢市越劇團
金雅樓、筱靈鳳

1963年《金枝玉葉》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胡小峰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緣》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拍攝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籃花生》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半籃花生》創作組 導演:朱文順 攝影:常彥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劇團

1978年《祥林嫂》
上海電影製片廠、香港鳳凰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吳琛、庄志、袁雪芬、張桂鳳 導演:岑范、羅君雄
攝影:蔣錫偉 美工:胡倬雲、謝棨前
袁雪芬、金采鳳

1982年《花燭淚》
浙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謝枋、天方 導演:殷子、陳蟬
攝影顧問:石鳳歧 攝影:龔國良蓖、周榮震 美工:駱德灝
演出:浙江越劇一團

1983年《莫愁女》
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張弦 導演:周予、吳秋芳 攝影:馮秉鏞、單興良 美術顧問:張曦白 美術:胡榮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壽》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顧錫東 導演:陸建華、於中效
總攝影:王啟民 攝影:李俊岩 美術:徐振鵾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劇演出團
董柯娣、徐愛武

1985年《綉花女傳奇》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改編:包朝贊 導演:石嵐
攝影:瞿金樓 美工:葉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廬越劇團
根據江南民間故事改編

1986年《桐花淚》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包朝贊 導演:沙潔 攝影:張珥 美術:秦柏松 副導演:史鳳和
演出:杭州市越劇二團

1999《紅絲錯》
浙江省電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攝制
編劇:顧頌恩 導演:徐偉傑 攝影:瞿家振、李榮聖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濤、何賽飛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團、北京今古影視策劃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王雲根、錢勇 導演:森島 攝影:王健

2007年越劇電影
經典版《紅樓夢》
主演:鄭國鳳 王志萍
交響版《紅樓夢》
主演:趙志剛 方亞芬
總導演:韋翔東

正要拍攝的電影
《西廂記》《梁祝》
主演:茅威濤 顏佳

7.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最高級別電影節獲大獎的電影是哪部

胡金銓的《俠女》將中國傳統的山水意境與武打場景糅合為一體,充溢了古典情境。而且《俠女》是第一部在國際最高級別電影節獲大獎的(在1975年戛納電影節獲綜合技術大獎)中國電影。
希望能幫到你
O(∩_∩)O謝謝·········

8. 武鄉有什麼節日習俗

武鄉文藝 武鄉秧歌 武鄉秧歌,據大有橫嶺寺舞台壁詞所記,清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已有武鄉秧歌戲班在該台演出。以此推測,它以一劇種出現,距今最少有170年的歷史。其由來,一說由河南跑鄉鐵匠張金川將長治蔭城一帶的火干板腔引入發展所至;一說由當地小調(特別是夯歌)發展而成;一說由下合、北漳、陌峪、西營一帶等18個村子的藝人組成的戲班,將某一曲調(曲名不詳)加工而成。雖眾說紛紜,無據考證,但無疑,是該縣勞動人民不斷發展、整理、完善而成的一個獨特劇種。 經近百年演出的錘煉,劇種日益成熟。抗日戰爭前夕,其基本板式有二板、慢板、哭板、垛板、散板等。另外,叫、轉、留、過、切也基本規范化。在行檔上,旦角細分為小旦、正旦、老旦、彩旦、花旦、潑旦等;生角分為小生、大生、老生三種;丑角也分為小丑、老丑兩種。同時,凈腔也開始萌芽。布伴奏上,文、武場門樂器基本固定。擊樂有二簧鼓、手板、小鑼、大鑼、水釵、枷官釵、梆子等;文場皆弦樂,四大件為二簧、二把、二弦、木胡。 武鄉秧歌一問世,就受到群眾無比喜愛。所演劇目至今有二百多本(出)。由於和襄垣地界毗鄰,群眾習俗相同,武鄉秧歌一問世便很快流入襄垣,故形成現在的兩個支派。兩派唱腔大同小異,風格各俱特色。目前,兩縣秧歌劇並駕齊驅,競相媲美,各自沿著自己的路子朝前發展。 武鄉秧歌代表人物:姚長旺、安娥英、李效珍等。 武鄉琴書 起源於武鄉農村,流行於武鄉、襄垣、榆社、左權、太谷、榆次等縣,約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傳說,武鄉琴書是由藝人將鼓兒腔和中原曲種鸚哥柳揉合,及吸收了當地小曲而成藝人們稱之為「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哼」。最初,演唱以兩人一擋,以八角鼓擊節,用木胡伴奏,唱一段吉利詞賦,藉以乞食。 武鄉琴書可以單人演唱,也可集體坐唱。唱腔風趣幽默,粗獷流利,屬於板腔體結構。板式除柳調外,另有垛板、哭板、散板、簧板等,可以穿插間用。其中以起板(又名哼腔)最有特色,它是由方言語匯與柳調旋律構成的襯腔、樂句組成,最能表現鄉土氣息。傳統書目有《五女興唐傳》、《呼家將》、《包公案》等。 到清代同治年間,盲藝人開始坐場說大書,每檔增至六、七人。抗日時期,武鄉縣組織了盲人宣傳隊。為加強說抗日書目氣氛,藝人們承襲了咸豐年間大板書藝人操打七件打擊樂器的技巧,這時才稱為武鄉鼓書。民間藝人們勤於探索,善於吸收他人的長處,對民間音樂和曲藝音藝頗有建樹。武鄉琴書後來創造了起腔、垛板、簧腔等。演唱的新書目有《西安事變》、《減租減息》的段子。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鼓書藝人為了參加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事業,編演了數百個新曲目,到各地宣傳演出,受到人民政府多次嘉獎,並涌現出數十名模範藝人,為革命事業做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盲人藝術工作者取消了打擊樂器,以上制月琴為伴奏,開始叫武鄉琴書。音樂唱腔中的起板,是由方言語匯與柳調旋律構成的襯腔、樂句組成,富有鄉土特色,傳統書目有《呼家將》、《包公案》等武。 武鄉鼓書 武鄉鼓書,在清朝乾隆年間形成,最初稱之為「瞽兒腔」。1938年後,在黨和政府以及八路軍文藝工作者的重視和指導下, 「瞽兒腔」的藝術形式大為改觀,以坐唱形式出現,更名為「武鄉琴書」。它風格幽默、詼諧、風趣、群眾喜聞樂見。2009年被審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又恢復為「武鄉鼓書」。 武鄉頂燈 武鄉頂燈是流行於武鄉境內西部的一種民間社火形式,每逢年節,頂燈表演者剃光頭發,在臉部和後腦勺上勾畫出臉譜,歷經千百年的變遷,武鄉頂燈現在成為當地元宵節和其它喜慶節日的民間表演活動。 武鄉頂燈的歷史起源 武鄉頂燈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其間的表現形式變化不大,現在沿襲下來最具傳統風格的是表演者要剃光頭,在面部和後腦勺都畫上臉譜,這一表象特徵來源於武鄉頂燈的起源傳說,在多種傳說中有諸葛亮發明的北斗七星陣等說法,而流傳最廣也最為當地人所信服的是武鄉頂燈為後趙皇帝石勒所創造。根據武鄉縣志記載,石勒,上黨武鄉人,傳說當時的統治者經常在夜晚偷襲石勒所在的部落,將抓到的人當做奴隸,為了反抗統治者的壓迫,石勒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統治者來抓人的時候讓大家把頭剃光,在臉上和後腦勺勾畫上猙獰的臉譜,頭上頂一盞油燈,官兵們看到後以為見到了鬼怪,驚恐萬分,奔逃避讓。 武鄉頂燈的表演特點 武鄉頂燈表演時,表演者剃光頭,脖頸以上的部位要求紋絲不動,與頭頂的頂燈連為一體。武鄉頂燈所用的道具就是日常吃飯用的碗,裡面裝上沙土、中間插上蠟燭,再把彩色的紙剪出圖案來粘貼到碗上,表演時舞者頭頂點燃燈碗,雙臂在兩側上下擺動,或手插腰間雙肩擺動,在打擊樂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形式自由、節奏明快、粗獷剛勁。 武鄉頂燈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它獨有的化妝形式,表演者無論正對或背對觀眾時,都會露出一幅或威武、或猙獰、或詼諧的面孔。隨著節奏的變化,頂燈表演隊形主要「大穿堂」、「九曲星」、「蛇蛻皮」等,如游龍戲珠,似蜿蜒蛇行,令人眼花繚亂,表演步法以傳統秧歌舞十字步為主,講究快跟快上、快進快退,被當地人稱為「不拉場」。 武鄉頂燈的傳承與現狀 武鄉頂燈的娛樂性與參與性深受當地群眾喜愛,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抗日戰爭中,武鄉頂燈的老藝人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用頂燈的藝術形式宣傳抗日思想、鼓舞群眾的鬥志。上世紀的199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武鄉頂燈第一次走出了縣城,在我國著名導演何平執導的電影《炮打雙燈》中,武鄉頂燈作為一項特別的民俗表演形式被運用到了電影當中,城關村頂燈老藝人魏書文當年就參加了影片的拍攝。隨著影片在國際上的多次獲獎,武鄉頂燈這個鄉土氣息濃郁的山西民間藝術也走出了國門,同時也因為影片的拍攝,武鄉頂燈在表演形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目前,武鄉頂燈已經被列入我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當中,然而,記者在武鄉縣采訪時也了解到,現在除了城關村和東村兩個村子還能集體表演頂燈外,武鄉縣其他村子裡已經基本沒有了頂燈這種文藝形式,而且隨著頂燈老藝人越來越少,頂燈表演手法以及表演技巧方面也已經大不如前,武鄉頂燈同樣面臨著保護、開發與傳承的難題。近幾年,武鄉縣有關部門針對武鄉頂燈在傳承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保護這一流傳千年的民間文藝形式。 現在,文藝工作者正嘗試著將武鄉秧歌以及其他民間藝術形式融入到武鄉頂燈的表演當中,豐富其表演形式和內涵,使這個千年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始終保持著它的生機與活力。

9. 推薦下好看的越劇或者黃梅戲電影和電視劇

1948年《祥林嫂》
啟明公司
原著:魯迅 改編、導演:南薇 攝影:董克毅、董紹泳
演員: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紅 張桂鳳 吳小樓 項彩蓮 張雲霞

1949年《越劇精華》
文華公司
導演:桑弧 攝影:黃紹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樓台會》;
徐玉蘭、王文娟的《販馬記》中的《寫狀》;
袁雪芬,徐玉蘭、筱小招、吳小樓的 《雙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賣婆記》。

1949年《相思樹》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程述堯
編劇:鍾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鳳娟 金艷芳 陳金蓮 高劍琳

1950年《石榴紅》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韓義
編劇:沈默
徐天紅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劍琳

195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徐進、桑弧 導演:桑弧、黃沙 攝影:黃紹芬
布景設計:胡倬雲、張曦白
根據華東戲曲研究院舞台劇本改編
袁雪芬 范瑞娟 張桂鳳

1958年《情探》
江南電影製片廠
編劇:田漢、安娥 導演:黃祖模 攝影:李生偉 美工:盧景光
演出:上海越劇院
傅全香、陸錦花

1959年 《西廂記》
香港文華電影公司
金寶花、張茵、高佩

1959年 《追魚》
天馬電影製片廠
改編:集體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 美工:葛師承 副導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劇院
徐玉蘭、王文娟、鄭忠梅、周寶奎

1960年《斗詩亭》
天馬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任志新 美工:葛師承
演出:浙江越劇二團
根據浙江省越劇二團演出本改編

1961年《雲中落綉鞋》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61年《王老虎搶親》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導演:金庸
編劇:金庸
夏 夢 李 嬙 配 音 畢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紅樓夢》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金聲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徐進 藝術指導:朱石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美工:胡倬雲、張曦白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徐玉蘭 王文娟 金采風 呂瑞英 周寶奎 徐天紅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導演:吳永剛 攝影:羅從周、彭恩禮 美工:張曦白 副導演:趙煥章 舞台導演:黃沙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根據上海越劇院演出本改編
金采風 陳少春 周寶奎 姚水娟 錢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劉金定》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傳書》
長春電影製片廠
改編:南京市越劇團創作組集體,計大為、葉至誠執筆
導演:蔡振亞 攝影:吳國疆 美工:崔永泉、陳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劇團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闖宮》
珠江電影製片廠、香港鴻圖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裘鳳 導演:斯蒙 攝影:李生偉 美術:葛興萼 副導演:黃丹彤
演出:武漢市越劇團
金雅樓、筱靈鳳

1963年《金枝玉葉》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胡小峰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緣》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拍攝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籃花生》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半籃花生》創作組 導演:朱文順 攝影:常彥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劇團

1978年《祥林嫂》
上海電影製片廠、香港鳳凰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吳琛、庄志、袁雪芬、張桂鳳 導演:岑范、羅君雄
攝影:蔣錫偉 美工:胡倬雲、謝棨前
袁雪芬、金采鳳

1982年《花燭淚》
浙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謝枋、天方 導演:殷子、陳蟬
攝影顧問:石鳳歧 攝影:龔國良蓖、周榮震 美工:駱德灝
演出:浙江越劇一團

1983年《莫愁女》
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張弦 導演:周予、吳秋芳 攝影:馮秉鏞、單興良 美術顧問:張曦白 美術:胡榮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壽》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顧錫東 導演:陸建華、於中效
總攝影:王啟民 攝影:李俊岩 美術:徐振鵾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劇演出團
董柯娣、徐愛武

1985年《綉花女傳奇》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改編:包朝贊 導演:石嵐
攝影:瞿金樓 美工:葉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廬越劇團
根據江南民間故事改編

1986年《桐花淚》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包朝贊 導演:沙潔 攝影:張珥 美術:秦柏松 副導演:史鳳和
演出:杭州市越劇二團

1999《紅絲錯》
浙江省電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攝制
編劇:顧頌恩 導演:徐偉傑 攝影:瞿家振、李榮聖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濤、何賽飛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團、北京今古影視策劃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王雲根、錢勇 導演:森島 攝影:王健

2007年越劇電影
經典版《紅樓夢》
主演:鄭國鳳 王志萍
交響版《紅樓夢》
主演:趙志剛 方亞芬
總導演:韋翔東
越劇電視劇紅樓夢 越劇電視劇孟麗君 越劇電視劇竹葉青青 越劇電視劇何文秀 越劇電視劇梁祝 越劇電視劇珍珠塔 1,《天仙配》
1955年6月—12月,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片.
桑弧根據陸洪非1954年華東區戲曲觀摩大會演出本改編;導演石揮,攝影羅從周,音樂顧問葛炎,作曲時白林,王文治;主演嚴鳳英,王少舫.
電影劇本全片分為」鵲橋』,』路遇』,」織絹」,」分別」四場,將」賣身」,」上工」,」滿工」三場以27個鏡頭,六句唱詞分別納入其他各場之中,因而將原唱詞442句刪改位178句.將」樹上鳥兒成雙對」男女聲對唱由」路遇」之尾改置」分別」之首.將傅公子改為家院趙貴.
1956年3月,《天仙配》電影被文化部列為」新片展覽周」影片之一.獲」建國五周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56年6月起,先後在法國,義大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英國,埃及,瑞士等國的電影節上放映.至1959年底,正式輸出蒙古,朝鮮,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斐濟,加拿大,蓋亞那,紐西蘭等國家.

2,《夫妻觀燈》
1956年10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紀錄片.主演嚴鳳英,王少舫.
3,《春香鬧學》
1958年10月—11月,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片.做為《安徽戲曲集錦》藝術片組成部分.
改編陸洪非,導演郭鈞,喬志良;編曲時白林;主演潘璟琍,熊少雲.
4,《女駙馬》
1959年6月—10月,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攝制.黑白片.根據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同名舞台劇演出本改編.
改編陸洪非,導演劉瓊,作曲時白林,主演嚴鳳英,潘璟利,王少舫,張雲風.
電影劇本將」綉樓」分為」綉樓」和」花園」兩場,恢復原舞台劇本中刪去的李兆廷被逼退婚,受贈,被誣等情節,增加馮素珍主僕離家出走途中及劉文舉在」金殿』中的若乾唱段.電影劇本共設334句唱詞.
5, 《牛郎織女》
1963年6月—10月,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與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彩色片.
編劇陸洪非,金芝,完藝舟,岑范;導演岑范,攝影陳震祥,作曲時白林,方紹墀,主演嚴鳳英,王少舫,黃宗毅.
本片攝制完成後在香港澳門放映,粉碎」四人幫」之後才在全國公開放映.
6,《槐蔭記》》
1963年6月—10月,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與香港繁華營業公司聯合攝制.彩色寬銀幕片.劇本及音樂均按《天仙配》原稿拍攝,發行時改今名.
導演顧而已,主演董文霞,夏承平.
本片先在香港澳門放映,粉碎」四人幫」之後才在全國公開放映.
7,《紅霞萬朵》
1976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攝制.根據安慶市黃梅戲劇團舞台劇改編, 第一部黃梅戲現代影片,彩色片.」文革」中曾短期放映.
編劇劉雲程等,時白林擔任音樂顧問兼指揮,劉廣慧,王少舫主演.
8,《小店春早》
197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彩色片,根據安慶市黃梅戲劇團舞台劇改編,」文革」中曾短期放映.丁同主演
9,《龍女》
1983年10月—1984年3月,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據安徽省黃梅戲劇團舞台劇《龍女情》改編,增加龍門祝壽場景,增加內廷診病和金殿面試,鯉魚精改名黑鮫.
改編丁式平,朱士軌,許成章;導演舒適,攝影陳震祥,作曲方紹墀,主演馬蘭,黃新德,吳亞玲,張輝,王少舫.
本片由文化部選定為」慶祝建國三十五周年新片展覽」影片之一,1984年9月起全國公映.
10,《杜鵑女》
1984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制,根據安慶市黃梅戲二團舞台劇《慈母淚》改編,影片易名為《杜鵑女》。編劇:汪自毅 沙丹 ,導演:沙丹 主演: 郭霄珍,汪靜,張小萍.
11,《孟姜女》
1986年2月—4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攝制,彩色遮幅式片.
根據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同名舞台劇演出本改編.
編劇王冠亞,導演沙丹,作曲時白林,配器時白林,徐楠;主演楊俊,張輝.
本片只有110句唱詞,唱腔優美,韻味雋永,道白採用普通話,是另一種樣式的探索.1987年被選為參加新加坡首屆」中國電影節」十部影片之一.
12,《母老虎上轎》
1986年,根據黟縣黃梅戲劇團舞台劇《母老虎上轎》改編,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編劇余治淮,作曲徐志遠,王毓琴,陳小芳主演.
13,《朱門玉碎》
1985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根據安慶市黃梅戲劇團舞台劇《審婿招婿》改編,編劇汪自毅等,導演陳懷皚,影片易名為《朱門玉碎》.主演:丁同
14,《香魂》
1986年,安徽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演:韓再芬,導演: 張鴻眉、王金聲 編劇: 劉雲程 攝影: 王文錫
15,《血淚恩仇錄》
1990年,湖北第一部黃梅戲電影,長春電影製片廠和湖北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導演楊世雄,
主演楊俊,張輝,作曲陳精根
16,《徽商情緣》
1995年,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電視台、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監制:陳發仁、王學平、吳鍾謨;顧問:李准、沈培新;編劇:侯露;導演:王金夫;攝影:甘泉、張林;作曲:徐志遠;指揮、配器:尚廷文;製片主任:陶其光;出品人:常小平;主演:韓再芬、李龍斌、黃新德。獲中宣部第五屆「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1996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戲曲片獎。
17,《生死擂》
2000年,省委宣傳部,蕪湖市委市政府,安徽電視台,安徽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黃梅戲戲曲故事片,根據黃梅戲舞台劇《斛擂》改編,編劇金芝、草青,導演王好為,攝影李晨聲、尹其武,作曲時白林、尚廷文;韓再芬,黃新德,董成,蔣建國,陳小成主演。
18,《山鄉情悠悠》
2000年,根據安慶市黃梅戲一團舞台劇《柳暗花明》改編,趙媛媛,董家林主演,曾榮獲2000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安徽省電影發行放映總公司出品. 半把剪刀(電視劇:汪靜)
春香鬧學
打豆腐
打豬草
二月
桂小姐選郎(電視劇:韓再芬)
紅樓夢(舞台劇:馬蘭、吳亞玲)
紅絲錯
皇帝告狀
黃梅戲_孟姜女
黃梅戲《戲牡丹》--- 馬蘭
黃山情(電視劇:黃婉秋、黃新德)
家春秋
拉郎配(電視劇:李文)
梁山伯與祝英台(舞台劇:馬蘭、黃新德)
龍鳳奇緣(電視劇:韓再芬、汪靜)
龍女(電影:馬蘭、黃新德)
孟麗君(電視劇:韓再芬)
孟麗君(孫娟)
母老虎上轎
女駙馬(電視劇:韓再芬 )
女駙馬(電視劇:韓再芬)
女駙馬(電影:嚴鳳英)
女駙馬(舞台劇:韓再芬)
女駙馬(舞台劇:馬蘭 )
女駙馬(舞台音配像:馬蘭配嚴鳳英)
劈棺驚夢(電視劇:馬蘭、黃新德)
七仙女與董永(電視劇:汪靜)
秦香蓮(黃梅戲)
桃花女
桃花扇(電視劇:韓再芬)
啼笑姻緣
天仙配(韓再芬)
天仙配(嚴鳳英、王少舫)
挑女婿
王熙鳳與尤三姐
無事生非(舞台劇:馬蘭)
西廂記
戲牡丹,點大麥,補背褡
小辭店(電視劇:韓再芬、韓軍)
嚴鳳英(電視劇:馬蘭)
遙指杏花村(電視劇:馬蘭)
貞娘怨
鄭小嬌(電視劇:韓再芬)

閱讀全文

與戲劇電影安娥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疾風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80
周星馳經典電影片段對口型搞笑 瀏覽:655
驥望電影的觀後感400字 瀏覽:852
李連傑好萊塢第一部電影叫什麼 瀏覽:121
小兔子電影圖片 瀏覽:713
北京愛情故事電影版吃火鍋片段 瀏覽:561
看一場電影用2什麼名字 瀏覽:835
電影小王子英文觀後感 瀏覽:847
常熟有哪些有包廂的電影院 瀏覽:998
成龍打架裸替電影 瀏覽:308
英文無字幕藍精靈電影 瀏覽:905
愛情公寓電影分別是什麼英雄 瀏覽:372
鬼腳七大戰力王什麼電影 瀏覽:566
香港電影導演會執委 瀏覽:765
美劇音樂電影推薦2015年 瀏覽:763
我爸是黑幫的完整版電影 瀏覽:451
青年愛情的韓國電影 瀏覽:447
關於星星電影大全 瀏覽:317
電影喜歡你中文翻譯 瀏覽:207
一部電影有無數種變異成動物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