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導演演的電影
華語的,周星馳、王晶、徐克、鈕承澤等,都喜歡出演。有時候侯孝賢和楊德昌還互相幫演,李安也客串了自己的《喜宴》。
歐美的,希區柯克的全部都有他客串出演,法斯賓德的電影他自己也喜歡演。
張藝謀和鞏俐的:古今大戰秦俑情
賈樟柯:小武、天註定
寧浩:瘋狂賽車、瘋狂石頭、無人區
馮小剛:甲方乙方
徐崢:泰囧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百萬美元寶貝
伍迪.艾倫:安妮霍爾、 色衰應召男、曼哈頓、西力傳、漢娜姐妹、獨家新聞
肯尼思.布拉納 :維蘭德、我與夢露的一周、海盜電台
朱迪.福斯特:沉默的羔羊、計程車司機
本.斯蒂勒:白日夢想家
西恩.潘:我是山姆、米爾克
詹姆斯.弗朗科:127小時、嚎叫
塞斯羅根:世界末日
其實還有很多。
Ⅱ 電影shame講的是什麼
你好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科幻的題材,講述的是外星人的故事
Ⅲ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的創作理念
對出生於1946這個敏感年月的法斯賓德來說,當他落地的時候,社會和歷史就拋給他一份沉甸甸的、混合著血腥氣的議題。他的所見所思也是因這個「幻想破滅、衣不遮體」的社會存在。作為一個藝術家,他的眼睛和良心不允許他迴避這一切——「盡管是混亂的、殘破的、斑駁的,但卻含著不容置疑的歷史真實」。法斯賓德從來都是把藝術創作與歷史反思放在同一天平上衡量的。他曾說「我想寫一本書,描寫聯邦德國產生和發展的奇特歷史,我想追根求源:為什麼聯邦德國今天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另一種樣子。」正是被這樣一種反思意識所驅使,無論是他赤誠的感覺、冷峻的思辯還是寓於形象的哲理,無不寄託著戰後的一代對歷史的理性批判。從他早期的影片《當心聖妓》只是含蓄地表明:「個人幸福與社會的要求無法協調一致,這不可能協調二者的現實挫傷並擊敗每一個人」,到他最為怪僻、曖昧、莫測高深的影片《佩特拉.馮.康特的辛酸淚》及《中國輪盤賭》中的人物殺氣騰騰橫沖直撞的瘋狂舉動將矛頭指向導致個人暴力行為無情而恆定的社會異化,再到他創作成熟期的「女性四部曲」,將社會現實呈現給那些仍只知道工作賺錢,不敢正視歷史和現實的德國人,「促使他們覺醒」,法斯賓德在從人的角度寫作「歷史」!在他的作品中,歷史生活的若干獨特方面是經過「人」的放大而顯現出來,這種藝術手法在本質上貼近了他雖「不能直接影響政治」,卻希望通過藝術創作發出「人性兮,歸來」的真誠呼喚的初衷。
在他的銀幕中心、影片故事的歷史前景從來就不缺少鮮活生動的主人公,他們角色各異:有終日沉默不語、以竊聽主人談話為生命中最大樂趣的女僕;有為了重新開始一種新生活,殺死了一個幻想是自己的化身的瘋子;有因戰爭中不同立場而被迫分離的彼此相愛的情侶;有無怨無悔承受著他人與同志雙重剝削的同性戀者;有帶著一副如美杜莎式的冷酷與恐怖面具的水手;有歹徒和資本家;有恐怖分子和警察;有政治家和大學教授;有過氣明星和精神病醫生;也有裸著短粗的軀體,一邊愛撫著自己,一邊發狂般地沖著電話發泄的法斯賓德本人。他們渾渾噩噩,他們不知所終,他們被那恐懼的歷史濁流和戰後高調偽飾的政論所裹挾,卻又不能領悟所處歷史環境的不完整性,更無法辨清歷史的必然性,他們只有在納粹浩劫後的廢墟上「可怕地走向沉淪並可悲地完成著自我異化!」透過這些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法斯賓德激情澎湃地構架出了一個包涵西德社會的意識形態涵義,一個屬於人類、屬於歷史、屬於文明的內容豐富的藝術世界。 縱觀法斯賓德短暫卻成就斐然的藝術歷程,無論是初期的《瑪塔》、《艾菲.布里斯特》,探索期的《佩特拉.馮.康特的辛酸淚》、《布萊梅的自由》,還是成熟期的「德國女性」四部曲,即《瑪麗亞.布勞恩的婚姻》、《莉莉.瑪蓮》、《羅拉》、《維洛尼卡.佛斯的慾望》,他都選擇了女性作為銀幕上的主角。對此,電影理論家們認為這是他作為一個善於刻畫女性形象、擅長女性題材的導演的標志;政治評論家們認為他的態度與當時的婦女解放運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們又尖銳地抨擊他是一個地道的「厭女症患者」。而法斯賓德對此並不在意,他只是在金玉其外的現實前景,敞開他心中的世界——處處以愛為主題前,卻讓愛處處不可見,可憐可悲的不單單只是女人。
可就是愛情里的忠誠也經常是虛擲的忠誠,《四季商人》、《佩特拉·馮·康特的辛酸淚》、《莉莉·瑪蓮》、《瑪麗亞·布勞恩的婚姻》,其中每部影片都是一個失敗了的愛情故事,甚至在法斯賓德最為樂觀的影片《恐懼吞噬靈魂》中,艾米對阿里的愛也不足以治癒他的痼疾。——藝術創作中的實踐令他認識到一個電影工作者對女性所持的立場也必須是誠實的。這個認識使他擺脫了寄希望於用女性來書寫可拯救一切的愛情的樂觀主義,使他作品所展現的世界從那個幾乎騰駕成功的烏托邦重新回到了現實,這個世界成為了法斯賓德固守不離的世界。在那裡,愛情不再存在,它演變成一種「經過美化的剝削形式」、一種「最恰當、最陰險、最有效的社會壓迫手段」,它激發著人類潛意識里的獸性,把歷史的進程變為男人和女人、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相互折磨、相互撕咬最終相互吞噬的過程,它是「魔鏡」打碎後一堆反射著塵世幻象的殘片。法斯賓德,這個先我們一步體味這種狀態的「局外人」,用電影的方式完成了一位西方哲學家的遺願,那就是「希望人類認識到自己的缺陷:缺少愛」。他尊重藝術的大眾性,融合傳統的主題和現代主義的藝術形式,在「舉世與我同啼同笑」的同時,真正地將電影送入可與文學媲美的藝術殿堂;他尊重在自己影片中呈現的世界模式,即使它幽暗、骯臟、可怖,卻也充滿了寧靜與詩意。
至此,掩起這篇署名為「法斯賓德的世界」長卷。仰頭凝神時,彷彿聽到那一部部驚世駭俗的影片猶如一聲聲尖厲的警報,仍在他的身前身後悲鳴般地回盪…… 由於童年一直被籠罩在無愛和孤獨的陰影下,法斯賓德會比別人都更渴望獲得感情和關注。而他獲得感情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慷慨的贈予。這種慷慨甚至有些瘋狂及不計後果。法斯賓德付出的另一種手段就是名譽的引誘,在這里主要指參演法斯賓德的電影,以獲得更多的知名度和體面的身份。有時法斯賓德會直接拍部電影送給自己的愛人。法斯賓德在早期的電影《瘟神》之中,為了討岡瑟·考夫曼的歡心,岡瑟與海瑞相遇後,專門設計了一個段落為飛機航拍,一輛汽車賓士在寬闊的鄉間路上,以表達對岡瑟的愛情,而這一段落無論是投入的資本還是色調都與影片其他段落大量的室內簡陋布景及灰暗色調格格不入,但這也恰恰說明了法斯賓德對岡瑟·考夫曼感情的重視。其他很多人也都有過被法斯賓德利誘的經歷,如法斯賓德早期作品中的主要演員海瑞·鮑爾,他一直渴望自己擔當導演,法斯賓德也多次許諾幫助他當導演。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法斯賓德的好朋友克特·拉伯身上。而其他如艾瑪·赫曼、英格麗·卡文、烏利·羅梅爾,也無一不是在法斯賓德的名譽利誘下死心的跟定法斯賓德,。
而在法斯賓德的電影中,這種付出的場面也同樣屢見不鮮,無論是《佩特拉的苦淚》中可憐的佩特拉,還是《福克斯和他的朋友》中天真的福克斯,或是《站長的妻子》中為妻子瘋狂的伯懷瑟,及《莉莉·馬蓮》里為了愛人冒著危險偷取資料的薇琪,無一不是為了愛情不惜付出一切的人物。而這些人物中,最甚的當屬《十三個月亮之年》的依薇拉,為了愛人不惜變性,當然,他的結局也是最可悲的。 法斯賓德曾經說過,他是在成年中才慢慢了解自己的母親的。工作對他來說不單單是事業,更是他與人交流的一種方式,這個片場里的暴君,粗野的外殼下其實一直藏著一個膽小的孩子,在接受采訪時常常露出羞赧的樣子,他的眼睛從不正視鏡頭,多是低著頭,用手摸著臉或揉著眼睛,與其說是一種姿態,更多卻是緊張。童年時候的遭遇也說明法斯賓德並不是一位很擅長交際的人,只有在片場上,人們才能看到他另外的一面,鋒芒的一面。
同時,在片場上,法斯賓德也可以與其他朋友走得更近,他的朋友都是他的工作夥伴,在工作中,這些工作夥伴有些則成了他的愛人、好友。他會有意的找母親來參演自己的影片,他常常會說這是因為自己沒有錢僱到母親這樣的演員,但更多的確是他希望以這種方式與母親進行交流,更多的了解,雖然這種交流有時未必會真正成功,但法斯賓德卻一直在嘗試著。 每一個著名的導演,他的作品都是風格化,與眾不同的電影風格彷彿導演的標簽,也是導演藝術觀的一種表達。而法斯賓德的電影也同樣如此,極簡的風格成為法斯賓德早期電影的主要特點。
從《愛比死更冷》開始,法斯賓德便一直秉承極簡主義風格,鏡頭上大量固定長鏡頭的使用,道具和布景的舞台化,而在表演上,他早期的電影,人物的台詞也都很少,而且多是面無表情。這種極簡主義風格的形成,首先是經濟條件限制所致,法斯賓德拍電影的條件一直很艱苦,他們沒有錢進行更好的布景,使用更好的攝像機。在拍攝《愛比死更冷》及《外籍工人》等片時,由於沒有資金,他們租了一個超大的攝像機,攝像機非常笨重,移動起來非常困難,因此法斯賓德便有意放棄了移動鏡頭的使用,大多是一個固定鏡頭下來。時間久了,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另一方面,這種極簡風格也是受德國另一位著名導演讓-馬希-史特勞普(Jean-MarieStraub)的影響,史特勞普向來是以極簡主義的電影風格享譽歐洲的,法斯賓德與史特勞普相識很早,早在1968年的時候,法斯賓德就曾經在史特勞普的電影《新郎、喜劇演員與老鴇》中出演角色。而法斯賓德在拍攝《愛比死更冷》的時候,也在片頭字幕中標出曾獲得史特勞普的幫助。 「愛情是一種最精良、最狡猾,也是最有效的社會壓迫工具!」——法斯賓德
只是借用一下法斯賓德處女作的名字,不過這個名字卻包含著法斯賓德作品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虐待亦或壓迫。而這個主題在他早期的電影里更甚。正像上面那句話說的一樣,在法斯賓德的眼裡,愛情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壓迫工具,愛情的雙方都會用愛情來壓迫彼此,而在生活表現上,則主要是虐待與被虐待的關系。無論是生活上還是電影里,法斯賓德都是以此理論為行為准則的。
Ⅳ 關於法斯賓德和他的電影
(1946~1982) 姓名:法斯賓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籍貫:德國 巴特沃里斯霍芬 職業:演員 導演 編劇 生卒:1946年5月31日生於巴特沃里霍芬,1982年6月10日卒於慕尼黑 [編輯本段]電影傳奇 他英年早逝,只活了37歲。 他自學成才,24歲開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 他在14年時間里,拍攝了25部故事片,14部電視片和兩部紀錄片。 他吸煙,他酗酒,他吸毒,他雙性戀。 成名之前,他賣過淫,成名之後,他更是揮霍所有博自己的「同志」一笑。 他被稱為「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新德國電影』最有成果的天才」、「德國電影的神童」、「德國的巴爾扎克」,「德國的安迪·沃荷」「與戈達爾和帕索里尼比肩的電影巨人」「當代西歐最有吸引力、最有才華、最具獨特風格和獨創性的青年導演」。 1966 《城市流浪漢》(城市遊民) 1966 《小混亂》(The Little Chaos) 1969 《愛比死更冷 《外籍工人》(卡策馬赫爾)(Katzelmacher) 《瘟疫之神》(Gods of the Plague) 《R先生為什麼瘋狂地殺人?》(晴天霹靂與米夏爾·芬勒Michael Fengler合導) 1970 《死亡之河》(里約摩特)(Rio das Mortes) 《咖啡屋》(The Coffee House) 《威迪》(懷惕) 《尼克勞斯豪森之旅》(The Niklaushausen Journey)(與米夏爾·芬勒合導) 《美國大兵》(The American Soldier) 《當心聖妓》(神聖的妓女)(Beware of a Holy Whore) 《英格史達特的先鋒》(英格史達特的工兵)(Pioneers in lngolstadt) 1970 《四季商人》(The Merchant of Four Seasons) 1972 《裴特拉的苦淚》(The Bitter Tears of Petra von Kant) 《牢蝕》(Jail Bait) 《八小時不成為一日》(Eight Hours Are Not a Day)(五個單元的電視影集) 《不來梅的自由》(Bremen Freedom) 1973 《世界旦夕之間》(World on a Wire)(上下兩集電視電影,各為99分鍾和106分鍾) 《諾拉·海曼》(Nora Helmer) 《瑪塔》(深閨怨婦)(Martha) 《恐懼吞噬心靈》(Fear Eats the Soul) 1974 《寂寞芳心》(馮塔納的艾菲·布里斯特)(Effi Briest) 《狐及其友》(自由武衛)(Fox and His Friends) 《鐵絲上的鳥》(Like a Bird on a Wire) 1975 《屈絲特婆婆上天堂》(卡然婆婆上天堂)(Mother Kusters Goes to Heaven ) 《畏懼與恐懼》(Fear of Fear) 1976 《我只要你愛我》(I Just Want You to Love Me) 《撒旦的一擊》(撒旦的烤肉、撒旦的佳釀)(Satan's Brew) 《中國輪盤賭》(Chinese Roulette) 1977 《站長夫人》(The Station Master's Wife)(上下集電視電影,各為104和96分鍾,1983年以劇情片形式發行) 《紐約婦女》(Women in New York) 《絕望》(Despair--A Journey into Light) 1978 《德國之秋》(Germany in August)(合導)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own) 《一年十三個月》(In a Year of Thirteen Moons) 1979 《第三代》(The Third Generation) 1980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Berlin Alexanderplatz)(電視劇集,14集,15個半小時) 1981 《莉莉瑪蓮》(LiLi Marleen) 《蘿拉》(勞拉)(Lola) 《崔恩斯的劇場》(昏睡中的戲劇)(Theater in Trance) (紀錄片,91分鍾) 1982 《維洛妮卡·福斯的慾望》(Veronika Voss) 《霧港水手》(水手奎雷爾——與魔鬼的結盟)(Querelle)
Ⅳ 求一部德國電影(曾在《這個夏天有異性》中出現
愛比死更冷Liebe ist Kalter als der Tod (1969)
導演: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編劇: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主演:
尤利·隆美爾 Ulli Lommel ....Bruno
漢娜·許古拉 Hanna Schygulla ....Johanna
Katrin Schaake ....Dame im Zug
更多>>
影片類型:
愛情 / 犯罪 / 喜劇
片長:
88 min
國家/地區:
西德
對白語言:
德語
色彩:
黑白
劇情
弗蘭茨·瓦爾什是一個慕尼黑青年,他曾犯過搶劫和拉皮條的罪而坐牢。出獄後,他決定洗手不幹了,不了卻被一個黑社會組織盯上,將他綁架到另一個城市,使用禁閉、威脅、毒打和許諾等各種手段要他為該組織服務。但他始終拒絕為其賣命,最後,該組織裝著無計可施的將他釋放,暗地裡卻派一個叫布魯諾的小白臉跟著他,要他引誘弗蘭茨犯罪,從而迫使他就範。弗蘭茨在囚禁期間,已和布魯諾認識,他在釋放時邀請布魯諾去找他。
布魯諾不久來到慕尼黑,找到了弗蘭茨和他女友——妓女約漢娜,弗蘭茨要約漢娜為布魯諾獻身,約漢娜一心一意想和弗蘭茨結婚生子,因而拒絕了他。弗蘭茨對她卻毫不在意。弗蘭茨告訴布魯諾有一個土耳其人皮條客被殺,事情栽到他頭上,皮條客的哥哥到處找他報仇,布魯諾讓弗蘭茨把他幹掉,於是,他們三人找到暗中販槍的鞋匠,買了一把槍,隨後布魯諾開槍把鞋匠打死,達到嫁禍弗蘭茨的目的,對此,弗蘭茨卻毫無所知。
他們三人來到一間咖啡館找到了土其耳人的哥哥,布魯諾開槍把他打死,並打死一名女服務員,隨後,在一條公路上,布魯諾又開槍打死一個要查看證件的巡警。弗蘭茨為布魯諾所乾的一切背上黑鍋,警察傳訊了弗蘭茨,因為現場沒有見證人,因而將其釋放。弗蘭茨出來以後,布魯諾又慫恿他去搶銀行,事先布魯諾卻與犯罪集團聯絡,暗中派一名殺手在混亂中把約漢娜打死。他們沒想到的是約漢娜事先報了警,搶劫計劃半路夭折,警察趕到時,暗殺約漢娜的殺手一看情況不妙,馬上溜之大吉。布魯諾手持假機槍妄想沖出重圍,卻被亂槍打死,弗蘭茨和約漢娜逃到事先准備的車上,盡管他們車開的飛快,但他們已沒有逃脫的可能了。
發布者: Mtime
Ⅵ 那些電影是大師拍的電影
要知道著名導演?
多,我給你名字,你一個個去挨著查!他們有很多電影都是讓你如雷貫耳的
馬丁·西科賽斯
安東尼·明格拉
塞納喬·萊昂內
蒂姆·波頓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基耶斯洛夫斯基
弗朗西斯·科波拉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北野武
黑澤明
今村昌平
小津安二郎
昆汀·塔侖蒂諾
呂克·貝松
斯坦利·庫布里克
候孝賢
費穆
李翰祥
吳宇森
張藝謀
邁克爾·貝
邁克爾·曼
喬治•盧卡斯
羅恩•霍華德
雷德里•斯科特
大衛·林奇
奧利弗·斯通
羅曼·波蘭斯基
寫不完了……太多了……就以上這些人的,都夠你看好久了……
Ⅶ 這部電影名字是啥
普羅米修斯
也叫:異形前傳
《異形》前傳電影《普羅米修斯》由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所執導,影星勞米·拉佩斯,邁克爾·法斯賓德,蓋·皮爾斯,查理茲·塞隆等主演,影片於2012年6月8日上映。故事被設置在宇宙中最危險的角落。影片講述一隊科學家開展了一場驚悚的探險之旅,這一切將考驗他們生理和精神上的極限,並讓他們滯留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裡他們會發現困擾人類已久的終極問題的答案,以及生命的終極之謎。 >>>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編劇: 達蒙·林德洛夫 / 喬·斯派茨
主演: 努米·拉佩斯 / 邁克爾·法斯賓德 / 查理茲·塞隆 / 伊德里斯·艾爾巴 / 蓋·皮爾斯 / 更多...
類型: 科幻 / 驚悚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語言: 英語 / 蘇格蘭蓋爾語
上映日期: 2012-09-02(中國大陸) / 2012-06-08(美國)
Ⅷ 誰知道這個是什麼電影
《異形》前傳電影《普羅米修斯》由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所執導,影星勞米·拉佩斯,邁克爾·法斯賓德,蓋·皮爾斯,查理茲·塞隆等主演,影片於2012年6月8日上映。
滿意請採納
Ⅸ 推薦幾個導演的電影看
如果喜歡伯格曼和戈達爾,就去試試看這幾個導演的:日本的黑澤明、岩井俊二,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帕索里尼、費里尼、貝托魯奇,德國導演法斯賓德、維姆·文德斯、施隆多夫,這是以電影藝術的革新為己任的一些導演,其鏡頭語言的特別與對人生思想的深度都非一般電影可比。
Ⅹ 法斯賓德的女性三部曲
《法斯賓德女性三部曲》 ■ 套裝專區 影舞者專欄 ★★★★★ 英文片名:Fassbinder『sBRDTrilogy 導演:雷納·維納·法斯賓德 DVD格式:4★D5 圖像比例:可變寬銀幕1.85:1 音頻:德語DD2.0 字幕:中文/英語 片長:337分鍾 花絮:法斯賓德剪輯師和采訪者的對談/攝影師的訪談/《我不只想你愛我》等 出品:標准公司 畫面:★★★★★ 音效:★★★★★ 藝術性:★★★★★ 簡評:法斯賓德作為新德國電影的代表性導演,其作品數量之多,內涵之豐富,可以說在世界電影之林中是首屈一指的。本套裝收錄的三部作品——《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勞拉》和《維洛尼卡·福斯的慾望》都是法斯賓德在1978年以後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著重表現了二戰後德國婦女的生活狀況。 這三部影片中,尤以《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為重點。該片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和傑出成就獎以及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而從電影技法上說,該片情節設置上比較復雜,對女性心理的探討也細致入微,因此成為諸多電影學院的教材讀物。 這三部影片整體所呈現的對戰後女性的關懷和對社會的批判令法斯賓德在德國的藝術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筆。本套裝的另一大亮點就是收錄了整整200分鍾左右的花絮,該花絮碟的開頭是一個95分鍾長的紀錄片《我不只想你愛我》以及一段49分鍾的對法斯賓德本人的訪談。這些以前從未披露過的資料性影片對法斯賓德的影迷來說,實在是彌足珍貴。 另外還有32分鍾左右剪輯師和采訪者的對話,通過該片段也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法斯賓德影片拍攝時所要表達的深層內涵。還有一段26分鍾的攝影師訪談則更突出了鏡頭語言的運用。本套作品全部由美國著名的標准公司修復發行,在畫面的質量上有了十足的保證,配合電影館叢書一起閱讀,更是進修的捷徑。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