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導演或者動畫影片製作專業有哪些課程
1世界電影史
世界電影史 (法)薩杜爾
世界電影史 (美) 克莉絲汀·湯普森, 大衛·波德維爾
2電影的藝術形式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美)大衛·波德維爾, 克莉絲汀·湯普森
《電影的形式與文化》 (美) 羅伯特·考克爾
3敘事結構
《後現代敘事理論 》(英) 馬克·柯里
《論電影藝術》
《解讀敘事》 (美)J. 希利斯·米勒
4,著名的一些專題,老師一般開欣賞課
新浪潮《法國新浪潮》
長鏡頭理論《電影是什麼》
《蒙太奇理論》
2. 我想知道電影的流程,如編劇,選角,剪輯等的具體細節和順序
編劇Scriptwriter
編劇在整個影視劇或者舞台劇等藝術形式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編寫劇本,即創作出故事,台詞,主戲以及過場戲,突出故事中心,塑造人物性格。
編劇在大學開設的課程叫做「戲劇影視文學」。是負責寫劇本的。比如電影電視劇的故事構思,都是由編劇寫成劇本後,然後轉交到導演那進行二度創作。戲劇影視文學又分為兩大類專業,如理論類的(影視文化與傳播)和創作類的(電影電視編劇)等。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編劇是自己進行故事創作和構思,限制性很小。而導演責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最終能使的電影和電視劇呈現給廣大觀眾。
剪輯:
影片圖像與聲音素材的分解與組合。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它是對拍攝的一次再創造。剪輯與剪接不同,後者指對膠片的具體工藝處理。
早期電影只是將拍攝到的自然景物、舞台表演原封不動地放映到銀幕上。從美國導演D.W.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剪輯是導演的工作。但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聲音和音樂素材的剪輯也進入了影片的製作過程,剪輯工藝越來越復雜,剪輯設備也越來越進步,於是出現了專門的電影剪輯師。剪輯師是導演重要的合作者 ,參加與導演有關的一切創作活動,如分鏡頭劇本的擬定、排戲、攝制、錄音等。對剪輯的依賴程度,因導演的不同工作習慣而異,但剪輯師除了應完全地體現導演創作意圖外,還可以提出新的剪輯構思,建議導演增刪某些鏡頭,調整和補充原來的分鏡頭設計,改變原來的節奏,突出某些內容或使影片的某一段落含義更為深刻、明確。
從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在剪輯上往往要經過初剪、復剪、精剪乃至綜合剪等幾個步驟。初剪是根據分鏡頭劇本,把人物的動作、對話、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鏡頭組接起來;復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正;精剪是經過對畫面反復推敲後,結合蒙太奇結構進行的更為細致的剪輯 ;綜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場景都拍攝完畢,各片段都經過精剪之後對整體結構和節奏的調整。在整個剪輯過程中,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之間敘事的自然、流暢、連貫,又要突出鏡頭的內在表現,即達到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統一。
傳統剪輯 也可稱為剪輯的基本功。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保證鏡頭轉換的流暢,使觀眾感到整部影片是一氣呵成的 ;二是使影片段落 、脈絡清晰 ,使觀眾不致把 不同時間、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一場面 。因此 , 這種剪 輯必須做到:①防止混亂。鏡頭銜接必須准確無誤,不脫節不重疊,人物動作的方向、空間關系必須一致。②鏡頭轉換協調。剪輯往往以動作形態、節奏為剪輯點,即「動接動」、「靜接靜」。「動接動」指在鏡頭或人物的運動中切換鏡頭,如一個搖攝鏡頭接另一個搖攝鏡頭或一人奔逃的鏡頭接一人追逐的鏡頭等等。「靜接靜」指從一個動作結束後(或靜止場面)接一個動作開始前(或靜止場面)。③省略實際過程。即省略不必要的、觀眾不看自明的過程,而仍能保持動作或情節的連貫。如一個飛機起飛鏡頭接一個飛機降落鏡頭可以省略旅行過程,一個桃花盛開的鏡頭接一個滿地落葉的鏡頭可以省略時間的變化過程等等。傳統剪輯,基本上是按著正常的生活邏輯進行,但又不是自然主義地記錄生活中的全部過程。
創造性剪輯 習慣上稱能提高影片藝術效果的剪輯方法為創造性剪輯,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戲劇性效果剪輯。運用調整重點、關鍵性鏡頭出現的時機和順序;選擇最佳剪輯點,使每一個鏡頭都在劇情展開的最恰當時間出現。②表現性效果剪輯 。是在保證敘事連貫流暢的同時 ,大膽簡化 或跳躍,有選擇地集中類比鏡頭,突出某種情緒或意念。將一些對比和類似的鏡頭並列 ,取得揭示 內在含義 、渲染氣氛的效果。③節奏性效果剪輯。一般說來,鏡頭短、畫面轉換快,能引起急迫、緊張感;鏡頭長、畫面轉換慢,可導致遲緩或壓抑感。因此長短鏡頭交替,畫面轉換快慢結合可造成觀眾心理情緒的起伏。利用這一點,在剪輯上控制畫面的時間,掌握轉換節奏,就可控制觀眾的情緒,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這種剪輯節奏也稱剪輯調子。然而鏡頭的長短、轉換快慢不能超越觀眾對內容含義理解的限度,否則就會造成混亂。剪輯調子常常也表示出影片情節或情緒的段落,使影片起伏張弛有致。影片中一個段落的剪輯調子是由鏡頭的數目來計算的,稱剪接率。鏡頭數目多,稱剪接率高或快調剪輯;鏡頭數目少,稱剪接率低或慢調剪輯。
電影節奏因素;
3. 如何成為電影導演
恩 我是學影視表演的 傳媒的 我們這個專業分很多類 有編導 燈光 導演啊很多的
你十六的話 就去藝術院校上學吧 到時候考藝術類院校就行了
但是文化課要求的很高 要考好的大學 文化不上三百多是不行的
4.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考試步驟
1、初試
招生簡章上的「文藝社會常識」,其實就是文化、藝術與社會常識。題型為100道選擇題。導演系的文常考試向來以雜、怪著稱,但其實這幾年已經有所收斂。大家不能只看到一些因為奇葩而被挑出來的怪題所迷惑,導演系的文常絕不都是冷門怪題,當然,涉及的面較廣是在所難免的。
其實在「文化、藝術與社會常識」中,你可以將「文化」理解為「文化課」,也就是說是中學階段的各個門類學科涉及的知識,在這一部分中出現數理化是很正常的,但不會難,請放心。而藝術就是包含所有藝術門類的文藝常識。社會常識主要包括近一年的時事政治,和其他一些所謂的比較雜、怪的題目,是純粹考察生活積累和知識面的。
所以不難看到,對於初試,比較容易准備復習和拿分的是:普通的藝術文常、文化課科目的知識,和一年內的時政(涉及細節需要記憶)。
而比較難短時間突擊的則是比較偏門的文藝常識(比如曲藝類,這些佔分不多,花大力氣復習性價比不高,所以不必強求)和一些考察知識面的題目。記住,導演系初試的每一題都並不難,只是范圍廣,都要知道才難。大家能做的就是能把握的就做足准備,難以把握的就依靠你十幾年的知識積累了,畢竟這就是藝考。
可以說,初試就是用來刷掉准備完全不充分和知識儲備過於薄弱(對於導演這個職業)的考生。下定決心考導演系的考生只要對自己的知識面有把握,應該「在戰略上藐視」這個敵人。
2、復試
簡章上的「自由陳述」是一個很含糊的說法,但也很准確,因為這場考試確實比較「自由」,老師可以自由地發問,學生也可以自由地發揮。平時對面試問題的准備將主要運用於這一場考試。
復試的每個考場,各個考場的每一組考試問題都會不盡相同。涉及的包括專業相關與不相關的知識。比如出現過的問題有:自我介紹;家鄉的節日與風俗;除了導演、剪輯外最想做得職業;喜歡的電影、書籍、導演、作家;興趣愛好;為什麼來考導演系。
還有現場出題的方式,比如:選擇一個電影中最像你的人物來講講為什麼;觀察你身邊的考生,想像一件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或故事;還有現場講故事等等。
記住,復試的關鍵是「你」。所有的問題都是想了解你這個「人」而展開的。導演系的四試六場考試中,復試是最直接也最深入的了解你和你生活的一次,這是考官的機會也是你自己的機會。
復試其實並不避諱談專業,也有考生通過談自己喜歡的導演和作品通過考試,但重點仍在於「你」為什麼喜歡,「你」獨特和深入的了解。如果不是對自己要談的專業知識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看法,那寧可不談,切記不要把一些所謂影評上高大上的片湯話搬到考場,必死無疑。
不談專業自然要談自己,談生活,哪怕是老師現場出題,其實也無非是在考察你對自己的認識和平時對生活的觀察。
你要在你的回答中體現出的是,你對自己人生經歷、三觀、創作觀的感悟與總結,你對生活中的細節、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創作素材的發現和積累,以及你身上適合成為導演或剪輯的潛力、品質、態度,這些不一而足,導演系不招同質的人,也沒有哪一種品質一定就是導演的充分必要條件,但無論是什麼都一定要有說服力。
3、三試
把簡章中的考試內容具體化就是:音樂分析、美術分析、攝影分析、編講故事。形式仍然均為多人面試。
這思想內容,通常會相互結合,比如有了攝影分析,美術和故事的考察就會成為看圖講故事,當然也可能根據照片講故事,設想人物關系,給關鍵詞講故事等等。
要注意,導演系進入三試之後,就進入了考察專業素養和藝術感覺的階段,而這這一階段也就慢慢從「刷人」變成了「挑人」。想最後取得名次,必須重視三、四試。
既然說了,這里考察的是專業素養,那麼其實流露出專業功底並非壞事。盡管近年流行「一張白紙」的說法,但其實,「一張白紙」永遠是第二選擇,導演系是非常需要學生有美術、音樂、文學等方面的功底的,在觀片量、電影技術、理論等方面也是需要有一定了解。
只不過近些年由於互聯網和各種渠道不靠譜的影評,關於電影的錯誤理解,和一些考生裝逼碼詞、死記硬背的表現才令老師們「寧可」招有潛力的一張白紙。
什麼都不懂入學後也還是需要學習美術、音樂,進行電影觀的洗腦的。所以到了三試,不必把自己的專業素養藏起來,但一定要注意表現的方式方法,真懂才說、用自己的理解說,謙遜而自信。
記住,老師不是討厭懂得多的人,更不是喜歡什麼都不懂的人。老師只是討厭不懂裝懂的,路子歪了的;喜歡有積累的,有潛力與藝術素養的。
4、四試
四試將持續三天,一共三場。分別為半天、半天、一天。內容分別為命題創作、創作問題討論與集體小品表演,按照導演系的傳統,最後一天的表演結束後,會請所有考生上台發表感想,這項內容不會計分,但肯定會再給老師心中留下一些印象。
導演系進入了四試是一種很不同的體驗,一是在於它持續三天,二是在於它多是集體項目,考生間其實慢慢就已經認識了,許多入學後的友誼其實早已萌芽於考試期間。相信我,如果你能進入四試,你一定會愛上導演系。
導演系是電影學院的熱門專業之一,競爭也較大,錄取比例大約在1-1.5%。導演系需要什麼樣的考生,首先我認為需要堅定自己真正熱愛電影創作,注意兩個關鍵詞:真正和創作。
第二,需要有大量的知識積累和不錯的藝術直覺。第三,有電影技術與藝術當面的知識和電影創作方面的潛力。第四,有團隊協作能力,領導力,與人溝通的能力。第五,對生活的熱愛,對身邊人、事的關注和理解。第六,喜歡思考,思考自己同時思考社會,有自己對世界和藝術的態度。
5. 電影專業有哪些課程
表演學院開設的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有:
表演專業課
表演藝術課、表演理論課、電影表演藝術史研究、影視表演藝術創作研究、表演大師研究,表演教學研究
表演專業基礎課
語言技巧課、聲樂課、形體課、電影表演形體語言研究
基礎課:電視劇作基礎、電影導演基礎、視聽語言、電影造型、影片賞析、中外電影史、藝術概論。
基礎課:電影劇作基礎、電影導演基礎、視聽語言、電影造型、類型電影、影片賞析、中、外電影史。
共同課:外語、體育、哲學、毛澤東、鄧小平理論、政治經濟學、藝術概論、大學語文、名著選讀、大學生修養、計算機基礎。
文學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電影劇作、電影理論、電影批評)
導演系:導演專業。(故事片、紀錄片、剪接、影視節目之作)
攝影系:攝影專業;(故事片攝影、紀錄片攝影、科教片攝影、影視照明、)
美術系: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廣告學專業。(電影美術設計、特技美術、廣告製作、影視化妝)
錄音系:錄音專業。(錄音技術、錄音藝術、音樂錄音)
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影視製片、發行放映、文化經濟人)
電影學系:(電影研究所)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電影理論、電影批評、影視創作學)同時,負責學院的學報出版,學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學院網路的工作。)學生課程的3大主要類型:
6. 導演專業有哪些必修課程
主幹學科:藝術學、新聞傳播學。
主要課程:導演基礎、電視節日製作、戲劇、戲曲及電影表演學、導演藝術、電影電視畫面、視聽語言、中外戲劇史、藝術概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實踐與藝術實踐,一般每學期安排3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相近專業:音樂學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音樂表演 繪畫 雕塑 美術學 藝術設計學 藝術設計 舞蹈學 舞蹈編導 戲劇學 表演 導演 戲劇影視文學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攝影 錄音藝術 動畫 播音與主持藝術 藝術學 影視學 會展藝術與技術 景觀建築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
7. 電影導演的工作流程
。。。。。分階段性的
看劇本、選演員、設置場景、做分鏡頭、現場工作(場景調度、演員調度、攝像調度)、後期剪輯控制。
大概是這些吧。
關於影視製作方面的資料,你可以參考我的網路空間。
8. 導演專業都要學什麼課呀
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戲劇影視方向) 電影電視系(影視編導方向)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每年側重招收的方向不同, 有故事片方向,紀錄片方向等) 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戲劇影視方向) 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戲劇影視導演方向) 以上是國內出導演的比較權威的學院。現在很多地方藝術院校的編導專業基本上針對的是廣播電視甚至網路或平面媒體方面。 另外,確實很多導演是半路出家。但有相關學科基礎(攝影,編劇,表演,美術等)的比較多,純粹由門外漢進軍導演界且取得成就的很少。 http://iask.sina.com.cn/b/6877932.html?from=related 裡面是導演學的教程,自己去看!~~
9. 學習導演需要具備什麼基礎整個一部電影製作流程又是什麼樣的一部電影的開拍要先有劇本還是先有導演,
學習導演需要具備基本的編導知識 然後去到正規的藝術類院校學習導演專業 一部電影需要編劇有本子出來了 然後導演去找投資人製片人拉贊助 一般新晉導演都是需要先在各個電視台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後再簽約電影製片廠 或者先自己拍出一些自己的代表作 等到有一點名氣後再去簽約 像張藝謀那類的著名導演現在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了
10. 我想問一下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課程安排,就是他們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別都學哪幾門課程,在下感激不盡
你好 不同的學校對課程開設也不同 所以,遺憾我不能給你提供很具體的課程表。
但是,大學專業有一些課程是必修的,導演專業的必修課程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數學、英文、外語和藝術等非常廣泛的內容,而不是限定在某一特定的專業。除了學習相應的表演藝術外,還有藝術史、導演、文學、藝術批判、燈光、服裝設計、劇本寫作、藝術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