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情书》的哪个镜头让你忍不住流泪
《情书》是一部青春电影,导演岩井俊二用精致唯美的镜头构筑了一个理想化的青春时代。里面有许多感人的场景,我都忍不住流下了泪水。特别让我流泪的是藤井树看到书卡背后画像时感动落泪的那一段,她说仿佛百转千回,豁然开朗。
3、看这部电影我几次潸然泪下,特别是博子对着埋葬着未婚夫的远山,大喊道“你好吗?我很好!”。
这确实让人忍不住流泪,这特别伤情。这个镜头可以看作是导演对全片的总结,在这一刻,博子的心中已经释怀,斯人已逝,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同时,也可以看作是那场爱恋,最完美的落幕。
当然片中还有许多潸然泪下的地方,看一次动情一次。
② 王家卫导演风格
1、色彩
王家卫曾经说过:我拍电影就是想把我孩子时的喜悦、伤心、失落带给观众。找寻回忆、品味时间,在他眼里,时间与空间不会成为他与过去对话的屏障,他在电影里遨游并享受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多彩世界的浪漫,舒缓音乐的动情,他善于用色彩表达他的思绪,鲜明且热烈。在中国电影界,其美学思想的灵活运用可谓是独一无二。
2、色调
色调是一切记忆的前奏,在这个视觉文化时代。王家卫电影的画面做的精致而暧昧,王家卫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某句台词,而是某个画面的颜色格调。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头,灰、白、黑、红永远是主调,暧昧、低迷、颓败、失落、灰暗,像是一部老电影,诉说着传奇的故事。
3、音乐
王家卫说:“对他来讲电影总是光影与声音,音乐则是声音的一部分,音乐也是营造气氛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人想起某个年代。”王家卫电影中的音乐常常带有很强的叙事性,每次出场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本1972年发表的小说,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960年的故事。
4、独白
王家卫的电影惯用独白叙事,这是他的一大特色。这种单向流动的情感,力在表现人们的孤独感、失落感、人之间的疏离,人与人之间缺乏与障碍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性本质的追求,是一种实现自我的欲望的表现手法。王氏电影中,人们往往只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中,他们拒绝与人交流,保持沉默,选择用独白表达内心的情感。
5、故事叙述的结构
传统电影一般都是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上每个故事的情节设计都经历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反观王家卫的电影,却并非如此。
他并不是要讲述一个多么完整的故事,他的根本目的在于呈现一种可能被人刻意忽视的氛围——反映人性真实性的状态。王家卫的影片大量地采用“碎片”式的叙事策略。
③ 欣赏电影的画面之美(二):《重庆森林》
这是一个系列的主题影评。这个系列文章里,我会截取自己喜欢的经典电影截图,以欣赏图片为主,配上我的一点点看法。本系列文集链接: 电影的画面之美
本次作为例子的电影是王家卫导演的《重庆森林》。
王家卫导演是华语影圈里比较注重画面艺术性的一位。他的作品有着浓烈的气氛感染力,总能精确地传达那些难以形容的暧昧情绪。而且他的所有电影的画面都极其漂亮,色彩和构图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
《重庆森林》里比较突出的,就是用构图的主体客体环境的不同组合来表达情感和人物状态。在片中的许多场景里都体现了导演的这种风格倾向。
《重庆森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王家卫电影。不同于《东邪西毒》所追求的意境,《重庆森林》体现了现代人在都市中的一种暧昧和关于距离的情绪,故事虽小,却拍得很有灵性。王菲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也可算惊艳了。
我们谈到王家卫时,可能多集中于他电影台词的独特风格和人物塑造的别致方式,而忽略了他作为一名极富个性的优秀导演对于电影画面的掌控力。在《重庆森林》里我们可以细细看出他对于画面构图的独到理解,在欣赏这些唯美的镜头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导演所下的功夫。不仅仅是把画面拍得好看,而是能结合甚至是丰富了剧情,这种画面和剧情的紧密联系是优秀电影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
在后来的《一代宗师》里,王家卫对画面的高要求更是到了夸张的境界。《一代宗师》更精致、但也更仪式化。而我却更喜欢《重庆森林》里的画面,那种略显矛盾、介于生活和艺术之间的细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