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任达华电影
如下:
1、《天水围的夜与雾》是以2004年的香港天水围灭门惨案为蓝本拍摄的剧情片。由许鞍华执导,任达华,张静初,罗慧娟,覃恩美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中年离异的“港伯”李森和来自大陆的晓玲一家的悲剧故事。任达华在片中饰演一个自卑与自大的主人公。
Ⅱ 周星驰电影排名(周星驰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香港的喜剧之王周星驰,也是是华语影坛公认的票房之王。拿到香港年度票房冠军,打破票房纪录,对他来说,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容易。
30多年来,周星驰累计拍摄了60多部电影。今天,我们来盘点他在香港本土的10大最高票房代表作。
10.《食神》
1990年代中期,周星驰投资成立了自己的星辉公司,并在1996年制作了第一部作品——美食类喜剧片《食神》,由周星驰和李力持联合执导,周星驰、莫文蔚、吴孟达、谷德昭等人主演,讲述了香港食神史提芬周被徒弟陷害,名誉扫地,被迫退出饮食界,后来又东山再起,重新夺回了食神的位置。
在这部片子里,周星驰的亲密战友吴孟达,难得地当起了反派,成了他的敌人。知性美女莫文蔚,饰演一个古惑女火鸡,贡献了史上最丑的扮相。戏里的黯然销魂饭、爆浆撒尿牛丸,还有刘以达扮演的“梦遗大师”,都成了经典的桥段设计。
《食神》是周星驰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在香港收获4086万港币的票房,位列香港年度华语片第二位,在星爷票房榜中排名第十。
9.《鹿鼎记》
《鹿鼎记》是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由王晶执导,周星驰、吴孟达、张敏、邱淑贞等人主演,讲述了江湖小混混韦小宝作为天地会卧底,混入皇宫,在阴差阳错之下认识了少年皇帝康熙,协助他除掉权臣鳌拜,并挫败了神龙教的图谋。
电影和原著相比,做了面目全非的改编,周星驰演出了一个最具颠覆性的韦小宝,他将自己的无厘头风格,和韦小宝的人物神韵,完美结合在一起,深受观众欢迎。金庸更是评价:扮演韦小宝,“不作第二人想”。
92年电影版《鹿鼎记》情节曲折,笑料百出,尤其是那句经典对白——“我对你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周星驰招牌式的搞笑台词。
《鹿鼎记》的票房也是4086万港币,排在香港年度票房的第3位,它的尾数比《食神》略高,因此在星爷票房榜中排名第九。
8.《赌圣》
《赌圣》是1990年上映的喜剧赌片,由元奎和刘镇伟执导,周星驰、吴孟达、张敏等人主演。
在当时的香港影坛,赌片是一种潮流,以周润发和刘德华主演的《赌神》最火。《赌圣》的本意是想蹭流量,顺便恶搞一下《赌神》。
投资商之一嘉禾影业,最早想找梁朝伟主演,被梁朝伟拒绝,导演刘镇伟就推荐了周星驰。结果他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凭借着赌术和特异功能结合的独特创意,无厘头的表演方式,带来了爆笑的效果和耳目一新的观影感觉。
另外一个联合出品人吴思远,在看过电影样片之后,对周星驰说了一句话:“《赌圣》之后,你就不再是当红小生,而是全香港最红的人。”
事实果然如此,《赌圣》引发了香港人的追捧,获得了4132万票房,问鼎当年票房冠军宝座,并且打破了票房纪录,成为香港影史上第一部超过4000万的作品。
这是周星驰第一次坐上年度票房冠军的宝座和第一次破票房纪录。
我们可以这么说:从星仔到星爷,中间只隔着一部《赌圣》。
7.《逃学威龙》
《赌圣》之后,周星驰很快推出了另一部作品,再次创造了市场新高,就是1991年的喜剧警匪片《逃学威龙》。
这部电影由陈嘉上导演,周星驰、吴孟达和张敏主演,讲述了高级督察周星星,为了帮上司找回丢失的手枪,混入贵族学校当卧底,在警队同僚的协助下,最终挫败了黑帮分子的犯罪图谋。
《逃学威龙》热卖4389万港币,超过了上一年的《赌圣》,也击败了成龙、周润发等强劲对手,帮助周星驰第二次问鼎香港年度票房冠军,同时第二次打破票房纪录,成为周星驰最搞笑、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连续两年的爆款表现,让周星驰的票房号召力与成龙、周润发并驾齐驱,成了香港影坛的“三驾马车”,被尊称为“双周一成”,媒体开始公开称他为“星爷”。
6.《家有喜事》
《家有喜事》是1992年的一部贺岁喜剧片,高志森执导,周星驰、张国荣、黄百鸣、张曼玉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了常家三兄弟的爱情故事和家庭生活,既充满情趣,又热闹非凡,既疯狂爆笑,又温馨感人。
周星驰、张国荣和张曼玉,都是影坛炙手可热的巨星,他们难得联手搞笑,市场号召力非常惊人,将电影的总票房推到了4899万港币的高度,并刷新了当时香港的票房纪录。但很可惜,这个记录,很快就被同年上映的《审死官》打破了。
5.《审死官》
1992年的香港票房前五位,都是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因此这一年被称为“周星驰年”。而“周星驰年”的压轴之作,是古装喜剧片《审死官》。
这部影片讲述了清朝状师宋世杰弃恶从善,帮助一个孕妇洗刷冤情,并揭露官场黑暗的故事。
对于周星驰来说,这是一部创新作品,他离开了赌片和喜剧武打片的熟悉圈,进入了古代“法庭片”领域,用搞笑的外壳,融入了对社会阴暗面的辛辣讽刺。所以,《审死官》是一部有内涵的无厘头搞笑片,它让人发笑,也让人思考。
对于周星驰的新尝试,市场给予了极大的认可。《审死官》收获了超过5021万的票房,成为周星驰的第三个香港年度票房冠军作品,也连续第三次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周星驰在《审死官》里实现了演技大爆发,获得了亚太影展影帝大奖。这是他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影帝奖杯。
4.《长江七号》
《长江7号》是2008年的科幻喜剧片,由周星驰亲自执导,周星驰、徐娇、张雨绮、林子聪主演。这也是截止到目前星爷最后一部担当主演的电影。
影片讲述一名穷困的建筑工父亲,意外捡到了一个外星玩具狗,当作礼物送给儿子,父子两人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长江7号》的搞笑味道并不是太足,却注入了浓浓的温情,是一部有情怀的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周星驰本人小时候的经历。
影片在香港收获了5144万港币,问鼎2008年的票房冠军宝座。
3.《美人鱼》
《美人鱼》是2016年的电影,由周星驰担任总制片、监制、编剧和导演,邓超、林允、张雨绮、罗志祥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了大富豪刘轩为了推进地产计划和填海工程,威胁靠海为生的居民。单纯善良的美人鱼珊珊,被派去刺杀刘轩,两人在交手过程中互生情愫,刘轩弃恶从善,和美人鱼谱写了一段爱情童话。
这部作品的口碑一般,但票房惊人,在香港热卖5622万港币。在内地的数据更是夸张,超过33亿人民币,是中国首部票房过30亿人民币的电影。
2.《少林足球》
2001年,周星驰推出了一部重量级作品——《少林足球》。
在这部戏里,周星驰既当主演,又担任导演,不管台前幕后,都是绝对的灵魂。
影片讲述了周星驰扮演的少林弟子阿星,由于身怀少林大力金刚腿的神功,被落魄的前足球明星明锋发现了足球天分,于是组建了一支特别的少林功夫足球队,打败了黑心商人强雄的魔鬼足球队。
《少林足球》走“体育+功夫”的风格,周星驰首次加入了大量的电脑特效,给传统的功夫展现,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震撼了华语影坛,大卖6073万港币,又一次成为香港年度票房冠军并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少林足球》横扫了2002年的第21届香港金像奖,拿到了七个奖项,包括周星驰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金像奖影帝奖杯,还有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个重量级的奖项。他也成为金像奖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收入囊中的明星。
在星爷票房榜里,《少林足球》是亚军作品。
1.《功夫》
《少林足球》之后,又是三年时间,星爷没有任何动静。
到了2004年,他带着三年磨一剑的《功夫》王者归来。
周星驰喜欢功夫,以李小龙为偶像。《功夫》就是一部向李小龙致敬的作品,讲述了小混混阿星,原先冒充斧头黑帮耀武扬威,后来卷入了斧头帮和猪笼城寨的纷争中,重新找回做人良知,又无意中打通了任督二脉,成为绝世高手,并用如来神掌打败了火云邪神。
这是一部用高科技特效打造的新型功夫片,其视觉效果的震撼程度,可以和好莱坞大片相媲美。层出不穷的神奇武功经过特效加持之后,焕然一新地出现在影片中,让人过足眼瘾。
《功夫》像一股龙旋风,席卷了这个华语地区,在香港收获了6100多万港币的票房,让周星驰再度摘取年度票房冠军的桂冠和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在市场接连告捷的同时,《功夫》还横扫了华语地区最重要的两大颁奖礼——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分别拿到了七个和五个奖项,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这样的重量级奖项。
对于周星驰来说,《功夫》是一部完美的集大成作品,达到了影片质量、票房收益和口碑效应的三重巅峰。在香港本地市场,它也成了星爷的头号票房作品。
《惊天大贼王》
由吴耀权执导,任达华、谭耀文、吴廷烨、姚乐怡、曹永廉等主演的一部影片。于1998年10月2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剧情介绍
一帮以张子豪为首的匪徒,专向富商打主意,视犯案如游戏,公然向法律挑战。但警方却对此没办法。一次豪为救其手下鸡雄,与港头号通缉犯叶世官惺惺相惜,结盟一起犯案。
豪与官合伙绑架一地产公司主席时,豪手下鸡雄却因贪恋女色而误事,被官打断手指。鸡雄怀恨向公安举报,引起内乱,豪终落法网被擒。一代贼王将长困犯笼中。
(3)电影中国大富豪的导演是扩展阅读:
演员表
1、任达华饰张子豪
配音:黄河
2、谭耀文饰鸡雄
配音:张艺
3、吴廷烨饰叶世官
配音:赵恩余
4、姚乐怡饰Sherming Yiu
张子豪是个有极高智慧的悍匪,他接连策划了多宗金铺劫案,警方虽明知是他所为,但却苦无证据。富商李仁之子被张绑架,李交了巨款赎金但不敢报案,警方亦无计可施。
张的拍档叶世官被捕,张竟想绑架政务司锺方安心以作交换人质,事败后逃回国内,被公安逮捕。张子强一案广州开庭审判之际,香港有家新成立的“江湖人公司”取材张案所摄制的影片《惊天大贼王》恰好在同一时间上映。
Ⅳ 邵逸夫的简历……
邵逸夫简介
原 名:邵仁楞
姓 名:邵逸夫
出生日期:一九零七年
出生地点:上海
生 平:
邵逸夫,一九零七年出生于上海,浙江宁波镇海人,家中排行第六,父亲邵玉轩是当地漂染业商人。 一九二四年与亲兄成立上海「天一影片」,邵逸夫负责外埠发行。
一九二六年毕业于美国人办的上海青年会中学。同年往新加坡协助三哥邵仁枚打理电影业务,开拓电影市场,自始便与电影圈结下不解缘。
一九三零年,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购入多间戏院;更到欧美搜集西方的先进电影及器材。
一九三二年,日军侵华,「天一」于香港另起炉灶。
一九三四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在港推出。
一九三七年,邵逸夫与黄美珍在新加坡结婚,并诞下两子两女。 沦陷前,邵逸夫的二哥成立「南洋影片」。光复后,易名「邵氏兄弟」。
一九五七年,邵逸夫从新加坡正式来港发展,接管邵氏公司业务,建立清水湾影城。
一九七四年,邵逸夫获英女皇颁授CBE勋衔。
一九七七年获英女皇册封KNIGHT BACHELOR爵士勋衔。
一九八零年,邵逸夫成为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最大股东,担任香港电视董事局主席。此后数十年,邵逸夫捐助数以十亿计款项,为中港两地建设学府、医院等。
一九八七年,邵太黄美珍病逝美国,享年85岁。同年邵氏停产。
一九九一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的九月八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其贡献。 一九九七年,邵逸夫与方逸华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共谐连理。
一九九八年,邵逸夫获政府颁发大紫荆勋章。
邵氏兄弟促成了六十年代的国语片电影的蓬勃发展;所摄制的电影更经常于亚洲影展中夺得奖项;旗下拥有大量着名影星,十数年间,推出多部脍炙人口之电影,如《貂蝉》、《江山美人》及《独臂刀》等,开创电影发展的新路向。
邵逸夫,祖籍浙江宁波,191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他父亲邵玉轩,是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上海小有名气的有钱人。邵逸 夫兄妹8人,他排行老六,上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当逸夫7岁时,父亲把他送进了美国人在上海办的一所英文学习,不但使他能讲一口流利 的英语,而且形成了他中西融合的文化观念。从上中学起,他就经常出入于上海繁华的娱乐场所,尤其痴迷于戏剧与电影。1923年,他的几个哥哥 成立了“天一电影公司”,开始在上海拍制电影。1925年,他三哥将“天一公司”的电影打进新加坡。邵逸夫中学毕业后,应三哥之邀赴新加坡, 开始涉足电影业。邵逸夫一手创办了邵氏(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并一直把持着公司的决策大权,从而把持着香港电影的命脉,影响着东南亚乃至 世界电影市场。1957年,邵逸夫携带着巨额资金,携带着经营电影业20多年的经验,从新加坡来到香港,成立了香港邵氏兄弟影业公司。邵逸夫如 今身为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及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大富豪,他究竟拥有多少财富,难以统计清楚。据汉威估计, 把地产、电视、电影、控股等都包括在内,他的财富超过100亿港元。 邵逸夫从南洋创业到超级富豪,他取得成功的赚钱之道是什么呢?
邵氏兄弟刚在南洋创业 时,历尽了艰难。在新加坡,他们在租到的简陋的房间里,整理片子,制作海报,什么都要亲自干。到马来西亚拓展业务时,就更加辛苦了,白 天,他们行走在道路上,饱受颠箕之苦;晚上,就在露天,顶着星星、冒着露水放映电影。在炎热的夏季,太阳炙烤着大地,雷雨说来就来,他 们常常是刚刚还热得头晕眼花,霎时又被淋得浑身湿透像“落汤鸡”。出生并成长在富裕家庭和大都市的邵氏兄弟很多次都想不干了,但是他们 最终战胜了艰苦,坚持了下来。几十年之后,邵逸夫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地说:“……在那样的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一 辈子受益。如果我不经历这一段生活,不会有今天。现在的青年人,心很高,学问也很深,但是不能够吃苦,是一大缺陷。”
邵氏兄弟事业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小 小的坎坷不算,大的磨难就有好几次。一是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波及到新加坡,当地的许多商店相继倒闭,人们连生 活都难以维持,哪还有心看电影呢?电影院的观众大减少,虽然他们把电影票价一再降低,仍然收入甚少,使他们经受了第一次考验。二是当他们在新加坡举步维艰时,1931年8月6日,一场大火又吞噬了他大哥设在香港的天一公司,天一制片厂的所有厂房和影片拷贝都被烧光,他大哥苦心经营了数年的家当毁于一旦。三是当他们弟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拼搏和苦心经营,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又发展起来,拥有139家戏院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给他们带来了厄运,1941年12月,日攻陷香港和新加坡,在日本侵略军燃起的战火中,邵氏兄弟的百余家影院被全部 化为灰烬,邵逸夫并被以“拍摄反日电影”的罪名而投入地牢,后经朋友帮助才得台出狱。四是1970年,当邵氏的业务蒸蒸日上之际,公司内部 发生了较大的人事震荡,邵氏公司制片主任邹文怀离开邵氏公司,由于素有“宣传鬼才”之称的邹文怀能力出众,在职员中颇有口碑,他一走带 走不少很有才干的演职员,差一点使邵氏公司陷入“人去楼空”的窘迫境地。但是,这些磨难,都没有动摇邵逸夫把邵氏兄弟公司办下去的决心, 并且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力挽狂澜,安然度过难关,又使邵氏兄弟公司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邵逸夫自己搞电影,因此一心要成为精通电 影的专家。他每天最低限度看一部电影,几十年来坚持不辍。好的电影和坏的电影他同样喜欢看,他要看好的电影好在哪里、坏的电影怎样坏。他不但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而且他也是中国最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早在50年代,他就精通了电影中的任何工作:剪辑、摄影、化妆、剧本、导演,样样内行。
使他取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他做事认真。他曾说:“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 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同时我自己的工作时间也很长,一早就来(上班),很晚很晚才下班”。追随他多年的朱旭华先生 私下说:“我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5时下班,但邵先生晚上9时仍在灯下工作。”
黄金脑智囊群认为邵逸夫创业以来,一直要 求自己和公司员工做到“顾客第一”,且非常注意在公众面前塑“可人形象”,是为最大的成功因素。他拍每一部影片,首先考虑的顾客喜欢不 喜欢。凡是顾客不喜欢的,就坚决不拍。因此,他拍的电影上座率很好,常常观众场场爆满。据统计,从1959年到1973年,从第5届到第16届亚 洲电影节,“邵氏兄弟影业公司”出口的电影屡获殊荣,共得大小奖46项,创下中国电影史纪录。此外邵逸夫他在香港人面前,总是表现出谦逊有 礼,态度安详,笑容可掬,使人觉得他是一位锋芒内敛、儒雅外流的长者,从来没有因“财大”而显露出“气粗”。在影视圈内,他为人也面面 俱圆,每有请柬,总尽量抽空出席,不摆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