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春江水暖电影演员顾母

春江水暖电影演员顾母

发布时间:2025-02-14 20:06:22

① 片中演员90%是导演亲戚,一波“虎”操作后,竟拍出国产片良心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在近期的豆瓣电影口碑榜上,有这么一部影片引起了皮哥的注意。

它是榜单上唯一一部国产片,但似乎也是最“不起眼”的一部影片。

没有耀眼的明星阵容,演员大多是毫无表演经验的素人,其中90%还是导演找来自己的亲戚参演。

更没有强大的制作班底,拍摄过程中有好几次因为资金不足,影片差点中断拍摄。

但这么一部看上去名不见经传的影片,却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

2019年的戛纳电影节,作为“影评人周单元”闭幕影片的《春江水暖》,在放映结束后获得在场人士的一致好评。

作为单元评委兼艺术总监的查尔斯·泰松更是不吝赞美之词,称本片为一部“你从未见过的中国电影”。

几个月后的西宁First电影节,《春江水暖》又斩获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重量级大奖,再次证明其东西贯通的文化魅力。

这部影片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让各大电影节对其这般情有独钟?

翻开导演顾晓刚的履历,皮哥惊讶地发现,在拍摄《春江水暖》之前,顾晓刚仅仅拍过一部纪录片。


据导演本人透露,影片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表达,都是中国山水画给予了他直接的创作灵感。

“散点透视”的画法、“气韵生动”的神态,中国画的种种特质,都被导演巧妙糅合进这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故事之中。

影片在顾家老太太的70寿宴中拉开序幕,在一派热闹喜庆的气氛中,老太太突然中风,被紧急送到医院。

虽然在经过救治后老太太得以出院,但她老年的痴呆症状也越来越严重,生活难以自理。

原本平静的生活被这场意外打破,老太太的四个儿子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棘手的现实状况,那就是母亲的赡养问题。

老大和妻子经营一家餐馆,生意还算红火,生活条件算是兄弟四个里最好的。

但一头周旋于忙碌的生意,一头还要照顾老人,把担子全都撂给老大一家,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

以打鱼为生的老二,日子只能说勉强还过得去,况且他和妻子还要为了儿子阳阳的婚房攒下足够的积蓄。

如今由于房子拆迁,他们一家三口都暂时住在渔船上,把老母亲接到船上来住,也不太现实。

老三的情况是最让人头疼的,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债,老婆也跑了,还丢下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儿子。

不仅要躲债,还得照顾儿子的起居,焦头烂额的老三哪里还能担负起照顾老母亲的重任。

老四更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作为家里的“老小”,他从小就是在精心庇护中长大,根本不懂得何为责任,何为担当。

如今三十过半,还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像个半大不熟的孩子。

在现实的窘境里,老母亲成了一块“烫手山芋”,四个儿子虽然有心要尽孝道,却又受制于现实的难处而难以圆满。

借由这么一场无法预知的意外事件,中国式的家庭观念在时代的日新月异中,遭受着猛烈的“撞击”。

比如老话常说的“养儿防老”,搁在本片的语境里却是这般苦涩。

因为母亲的赡养问题,兄弟之间平添诸多烦恼,最终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似乎成为他们不得已而为之的“最佳选择”。

再比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古以来就是很多家庭遵循的“金科玉律”,但如今在时代的冲刷下,也不再被奉为信条。

老大的女儿顾喜不愿听从父母的安排,而是与有着同样抱负的英语老师江一走到一起。

大儿媳以半威胁的口吻强迫女儿分手,顾喜毫不妥协,竭尽所能捍卫着她所珍视的爱情。

导演借助以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笔法,透过顾家四兄弟彼此关联的人生际遇,描绘出一幅极富生活气息的当代版“富春山居图”。

最让人惊叹的是,导演在形式上大胆吸收中国山水画的美学风格,尝试通过极富民族气韵的长镜头,将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生动”传达到电影影像当中。

提到长镜头,一般在电影中会有这么两种呈现形态。

一种是为了增强戏剧性和临场感,比如今年在国内上映的《1917》,“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跟随主人公经历种种生死考验,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另一种是捕捉真实的时间流动,在冷静、旁观的镜头里体会生活的万般滋味。

侯孝贤正是这一类风格的代表,比如以19世纪末老上海为背景的《海上花》,就是由40余个长镜头构成。

在这一个个古色古香的长镜头里,我们看到了这群女人的悲欢喜乐,看到在纸醉金迷下 情感 的暗流涌动。

从这方面来讲,《春江水暖》无疑深受侯孝贤的影响,导演本人也毫不掩饰对侯导的崇敬。

就像开场老太太的寿宴,很多人马上就联想到了《海上花》。

同样是昏暗的光线,同样是在一个不间断的长镜头里,摄影机流连于宴席的各色人物之间,呈现了一幅非常生动的人物群像。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片中的长镜头几乎都是以由左至右的方向移动,人与景浑然一体,犹如一幅正在徐徐展开的卷轴画。

比如片中顾喜和江一这对恋人在河堤散步,镜头与他们若即若离,不动声色的追随着他们的身影,将河岸的秀美风光尽收眼底。

借景抒情,移情于景,在四季交替的时间流动中,我们能感受到其中回味悠长的生活况味。

影片最后,老母亲旧病复发,还是没能捱到春天的到来,在冬天的尾声中悄然离世。

生老病死,四季轮回,这本是生活律动的常态,导演很好的完成了对传统美学风格的 探索 和尝试,并包裹进对于生命富有哲理性的思考。

对于一个新人导演来说,能把一部作品到这种程度,已经足够惊艳。

但我们也能看到,尽管影片收获无数赞誉,不少人对这部影片并不买账。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里,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没有知名的演员,尤其被贴上“艺术片”的标签,更让不少人对《春江水暖》望而却步。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文艺片始终存在偏见,甚至有人质疑对票房贡献甚少的艺术片,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在皮哥看来,作为电影艺术发展的重要一环,艺术片绝对不可或缺。

古今中外那些名垂影史的大师导演,大多都是艺术片创作出身,都在他们的作品里渗透进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而且我们也不能忘记,80年代中国电影之所以在世界影坛如此闪耀,靠的正是第五代导演在艺术片上的潜心 探索 。

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里,艺术片很容易被淹没在追名逐利的喧嚣中,得不到投资商的青睐,得不到大众市场的认可。

就像《春江水暖》,如果不是导演的苦苦坚持,用贷款的钱完成拍摄,这部作品早已半途折戟,更不会有后来电影节上的荣誉傍身。

我们应该庆幸,在这个浮躁的商业化时代,还有人能够坚持独立的艺术品格,让中国电影不至于湮没在千篇一律的商业大片里。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② 徐峥新片揭开神秘面纱,20位一线演员主演,张艺谋出场送最大彩蛋

新中国成立后,在电视领域,只用短短的30年,便实现了这样几个第一。

1958年,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拍摄了舞台短剧《一口菜饼子》,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剧,时长只有20分钟,但一段母女间忆苦思甜的故事却触动人心。

1978年,第11届世界杯在阿根廷激战正酣,央视也通过国际卫星引入电视信号,将比赛在国内实况播出,国内球迷也见证了阿根廷首次捧起大力神杯。

如果这些突破能理解为“时间上的必然”,那1979年这起电视大事件的发生,则颇显胆识。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参桂养荣酒。

广告长约1分35秒,由3-5个插片画面组成,没有使用任何运动镜头,形式上像电视新闻片。该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出8次,每一次都让上海的电视观众感觉很新奇,紧接着,这款产品就在上海卖到脱销。

国庆节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辈》将这段故事拍上了大银幕,由徐峥执导,名字也特别有意思,叫《鸭先知》。

不久前片方发布了这一故事的首支预告,《鸭先知》的神秘面纱也终于被揭开。

一、三大直观感受

看完这一分多钟的预告片,皮哥有三大直观感受。

第一:喜剧包袱不断。

短短一分多钟的预告剪辑,已经将徐峥的喜剧天赋满满表现了出来。

一段1978年大上海的清晨风貌展示后,伴着轻松诙谐的配乐,镜头中出现了一个朗诵作文《我的爸爸》的小男孩。

“我的爸爸叫赵平洋,他的头很大。”

随着一阵哄堂笑声,徐峥饰演的赵平洋顶着大脑袋,留着小胡子,挺着大肚子出现在镜头里。

只一个亮相,就让人忍俊不禁。

公交车里,这种“小头儿子大头爸爸”的定格画面,也充满喜感。

但喜感的表情之下,这位爸爸却因为厂里的事很是发愁。

因为他之前出的建议,厂里囤积了一堆酒卖不出去。

预告中对“滞销场面”的描绘也颇为有趣,画面中一个工作人员在堆积如山的酒箱子和酒瓶子“缝隙”间扶着眼镜,光看构图也颇有意思。

赵平洋不服输,再次想到了一个主意,他找来电视台的朋友,带着街坊邻居,决定要拍摄中国大陆第一支广告片。

他还给自己这次行动想了个代号,叫“鸭先知”,还信心十足地解释:“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要做,就要做第一只敢于下水的鸭子。”

可一跟大伙儿沟通拍广告的构想,身旁的一群“狗头军师”献出的“良策”却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那得有气派”,“有格调”,还有人说“得有种”,更有人很无厘头地说了句“有一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

从现代视角来看这第一支广告的“伟大构想”,属实是有点逗的。

这支广告在拍摄中还会产生哪些笑料,最后呈现出来的又是怎样的效果,这些就需要等影片上映后我们再逐一揭晓了。

第二:演员阵容再次升级。

早在此前的《夺冠》和《最后一课》中,我们就见识了徐峥导演的不俗人脉,这次相比前两个作品,演员阵容又再次升级,不仅有熟面孔,更有不少新面孔惊艳亮眼。

比如韩昊霖这个小演员,这已经是他在这个系列中第三次与徐峥合作了。

之前这对老搭档拍的一段花絮还上了网络热门,徐峥一边走一边搞怪地对韩昊霖说:“怎么又是你啊,每次看电影都是你。”

韩昊霖委屈地回答“你是嫌弃我吗”,接着被问到新身份时,又立刻转换情绪,依偎在徐峥怀里:“这次我演你儿子。”脸上则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除了韩昊霖外,《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中的小美、邻居大爷、大妈等演员,也都是三度出演该系列了。

还有一出场就是吵架戏的宋佳,在片中她饰演赵平洋的妻子韩婧雅,从发型到衣着打扮都极富年代感。

预告中出谋划策的欧豪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片中他饰演的是电视台的小马,商量如何拍广告时,这一脸表情可真是太认真了,可嘴上说的却是不着边际的话。

语文课上传道授业的陶虹。

公交车上沙溢、胡可夫妇也一同现身,看样子扮演的仍是一对夫妻。

不过这场公车戏的焦点都在贾冰身上,他对着赵平洋一通指点。他另一个身份是赵晓冬同学小胖的爸爸,不知道这两家还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最绝的是,预告片中,导演张艺谋惊喜登场,虽然镜头加起来只有短短6秒,却堪称整支预告片最大的彩蛋。

张艺谋是中国导演界的“泰山北斗”,不管是艺术片、商业片还是大型典礼,总能交出一份让全国观众满意的答卷。

但大家忽略了他其实也是一位极为优秀的演员,主演过《古今大战秦俑情》、《老井》等,并且还凭借《老井》一举拿下东京电影节影帝,即使是在《有话好好说》中的短暂客串也成了影史名场面。

这次参演《鸭先知》是张艺谋时隔24年再演电影,他一露面基本上就已注定会是今年国产电影中最大的腕儿。

他在片中扮演电视台台长,还有一句“瞬间爆发”的台词:“别蒙我,我可拍过电影!”

考虑到张艺谋在中国影坛的影响力,他说的这句台词无疑达到了“混响”的效果。

除了这些演员外,还有扮演冯师傅的宁理,扮演邻居苏婷的倪虹洁,扮演电视台主任的曹可凡,扮演柜台营业员万茜,以及扮演成年赵晓冬的祖峰等等。

皮哥数了数,海报中出现的一线实力派演员就有20位,这些人的群戏是影片故事不可或缺的点缀。

这还只是一个故事。

把这个阵容扩大4倍,就是《我和我的父辈》整个的卡司阵容,够不够有吸引力?

第三:传递出了多种 情感 。

虽然预告只有短短1分钟,但在喜剧风格的基础上,也传递出了多种 情感 。

影片对于父子温情的刻画就令人印象深刻。

预告以韩昊霖饰演的赵晓冬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诵作文《我的爸爸》开始。

一方面这是出于喜剧效果的考虑,一个小孩子视角下的父亲,往往能带出出人意料的反差感。

另一方面,徐峥也在给这个故事,注入父子亲情的润滑剂。

因为父亲的“荒唐”故事,赵晓冬在课堂上被同学们嘲笑,大家都叫他“鸭先知”。但既然能讲出这个故事,说明父亲在儿子内心深处,是获得认同的。

父子传承,本身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一部分,作为《我和我的父辈》的其中一个故事,父与子,才是《鸭先知》的核心。

在中国,父爱如山,一般描述父子情的电影格调都很深沉,比如《海洋天堂》、《那山那人那狗》,但《鸭先知》却巧妙地将这种隐秘的 情感 藏在了一个好笑又励志的故事里。

除此之外,预告中对于人物群像下的 情感 、力量刻画也是一大亮点。

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征,除了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外,还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对待这支广告,他们也拿出了打造艺术品的虔诚态度。

正是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大陆的电视广告才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

二、对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的神还原

《我的我的父辈》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怀旧,而徐峥就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是带着对家乡弄堂浓烈的 情感 拍摄这支短片的。

这种 情感 从预告画面的许多年代细节中,就能窥探出来。

开篇就是视觉“暴击”,有年代感的楼房,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的徐峥,浅绿色的公交车,以及街头多为黑色和灰色着装的打太极的老年人,都充满了年代感。

街上是《祥林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宣传画。

画面中的《祥林嫂》,正是1978年上映的。

教室的场景也完全还原了上世纪的感觉。

教室后墙上的流动红旗和“学习园地”;

黑板上右侧的老师教具、眼保健操图解和左侧的读书角、光荣榜,都是那时候教室才有的“标配”。

再看赵平洋的家,右上角被酒箱挤到边角的童车是很多人幼年的第一个“大件”玩具。

宋佳身后的黑白电视机,是当时“万元户”才有的家用电器。

老人身后墙上的挂画,桌上的水壶,挂衣服的衣架,全都是70年代的物件。

赵平洋家门口的木制信箱,也只有在那个年代才能见到。

女顾客排排坐着烫头发的理发馆以及清一色的碎花连衣裙,都是浓浓的70年代风。

最绝的还是张艺谋手里这个铝饭盒。

估计现在的00后观众,都认不出这是个啥玩意。

除此之外,还有宋佳一口标准的上海方言,都能瞬间把我们带回那个年代,可以说这个预告片细节拉满,制作精致到无可挑剔,带给大家足足的“沉浸感”体验。

虽然从影片风格上来说,徐峥将其打造成了一个轻松 搞笑 的故事,但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和第一只下水的鸭子一样,创新精神都值得鼓励,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勇气都令人佩服。

1978年的改革开放初期,创新的种子刚刚在中国萌芽,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像赵平洋一样“有闯劲有拼劲”的前辈,我们的国家和事业才能有今天的活力。

小人物办大事的故事总是激励人心,将这种励志精神包裹在一个喜剧的内核中,更催人奋进。

就目前来看,皮哥觉得《我和我的父辈》里《鸭先知》这个故事,有情怀有创新有细节,绝对是电影中一个精彩的篇章。

而《我和我的父辈》也保留着“国庆三部曲”制作的优秀基因,其他三个故事也一样,都有优秀的电影人参与,都有精良的制作,都有满满的情怀和敬意。

国庆看“国庆三部曲”,已经慢慢变成中国人的习惯。这个老少咸宜的IP,正在成为我们国家的“国民记忆”。只待它上映,又是一个破纪录的时刻。

10月1日国庆节,皮哥一定第一时间和家人去影院看《我和我的父辈》,享受那些温馨快乐而又充满情怀和感动的时刻。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阅读全文

与春江水暖电影演员顾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春节期间为啥不让换电影票 浏览:586
邵阳大祥区电影院 浏览:912
有一个小孩丢失的电影名字 浏览:129
电影院没有武汉日夜 浏览:657
333层监狱的电影名字 浏览:673
印度一部电影主角会接子弹 浏览:155
武打片大全电影南拳王 浏览:820
电影前路漫漫背景音乐 浏览:771
郑伊健泰国电影 浏览:279
豫剧电影全集大全在线观看 浏览:735
爱国电影八佰观后感300 浏览:748
泰国关于打胎的恐怖电影 浏览:500
教父1电影英文字幕 浏览:728
top拍的电影名字 浏览:739
正义联盟电影中文免费观在线观看 浏览:211
电影导演的因果 浏览:804
徐达夫是什么电影里的名字 浏览:724
香港的天使爱情电影 浏览:247
保护动物的电影观后感 浏览:31
什么电影的床戏是真的 浏览: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