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电影俄罗斯之锤的女主角

电影俄罗斯之锤的女主角

发布时间:2024-12-10 00:34:57

A. 王璐瑶的演艺经历


1991年因主演电视剧《雪山飞狐》中的苗若兰而成名,引起轰动,被台湾传媒誉为“清纯玉女偶像”,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1998年6月,已经主演电视剧33部、电影8部。 其中,《尘缘梦醒》、《凤阳人士》、《乱世三美人》、《死刑与婚礼》、《中方雇员》、《帝国军妓》《漂亮女人日记》、《心网》等中国内地引起好评并有多部获奖。《周璇》、《俄罗斯姑娘在哈尔滨》等海外播映,反映强烈。《梁红玉》将面向海内外发行。 主演的四集电视连续剧《帝国军妓》,深刻地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狰狞的面目以及侵略本性,为韩国被骗的慰安妇向世人申诉,起到了宣传作用。为韩国民族赞赏,前韩国总理李寿成访华时,特别会见了王璐瑶。
1998年12月19日,在泰国曼谷国宾大酒店“沙娜泰”泰国民族大厅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的开幕式上,演奏了王璐瑶创作的歌曲《巍巍中华》,受到了来自各国(地区)与会代表的赞赏,并被定为国际华人艺术家大型活动的会歌。这首歌被大会评为国际荣誉金奖,获得了金牌和证书,开创了王璐瑶荣获国际奖项的先例。
至此,王璐瑶已经出版了个人歌唱盒带六集,MTV多部,1998年、1999年春节晚会均被邀请参加演唱,并在相聚2000 世纪演唱会《同一首歌》(中央电视台)中,独唱了“四季歌”。
1999年3月,中国邮政明信片《中国当代影星系列》,王璐瑶成了明信片的首选人物,开了明星明信片的先河。由中国作家协会出版社出版,西马撰写的《魔力与魅力——东方美女王璐瑶》,成了畅销书。
新世纪开始,王璐瑶先后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相聚一堂》、《精彩十分》、《超级访问》、《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栏目以及国内各地卫视担任嘉宾和主持人。为声援北京申办奥运老拳王霍利菲尔德、新拳王鲁伊兹一行联欢、作歌。
除了致力于文艺事业,还兴办了北京东三环十八里店外商投资的房地产实体“完美俱乐部”,参加了由加拿大LVC国际投资集团以及加中贸易理事会,投资的北京市城市绿化隔离带项目引资过程,与北京市俊明展春工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璐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1年11月,王璐瑶被湘鄂西革命老区推选为扶贫建设“爱心大使”。应澳门宋庆龄基金会的邀请,将参加澳门宋庆龄基金启动仪式,进行募捐和书画义卖活动。
2007年6月,王璐瑶受邀担任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教音乐委员会委员(演唱委员组)。
好运接连不断。有一天,珠江电影制片厂要拍摄一部电视剧,到战士歌舞团挑演员导演一行3人经过歌舞团练功房时,碰巧从窗口看到里面有个小姑娘正在练功,几个人一下子被这个美丽的姑娘吸引住了,尤其是那双传神、黑亮的眼睛令人难忘。“她不正是我们要找的演员吗?”导演欣喜地对同行说。后来,导演便向歌舞团商借璐瑶拍戏。团领导很开明,很快便同意了。
谁知璐瑶第一次演戏后,她的美丽就在南方影视界传开了。一时间前来请璐瑶拍戏的导演络绎不绝。团里觉得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工作,因此,每次璐瑶外出拍戏,领导就很慎重。这样,璐瑶要外出拍片,请假成了最大的难题。璐瑶因此失去了一次机会,她难过了好一阵子。
时任科委电影局局长的陈敬贤,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当时正筹拍一部名为《内当家》的戏,局长点名让璐瑶来演日本小女孩。试镜时,导演想考考她的即兴表演能力,对璐瑶说:“你家来信说妈妈病了……”没想到璐瑶当即哭得泪人一般。陈局长觉得这个姑娘很有演戏潜力,就向部队领导请求借人,但这次团里没有批准。机会失去了。一心想在影视上有所发展的璐瑶,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让她心动的影视事业,一边是她奋斗了多年的舞蹈事业,怎么办?做个“四平八稳”的部队舞蹈演员,还是放下“铁饭碗”当个自由艺术工作者。几经思量权衡,她最终决定去实现自己的演艺梦想。但部队几年扎实的舞蹈功底和意志的锤炼,为她日后在演艺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985年6月,璐瑶慎重地向单位打了转业报告。
转业不久,她就幸运地主演了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视剧《生活的一页》。除了能跳舞,能演戏,璐瑶的歌也唱得很好。一天,好友将她介绍给太平洋音像公司,公司领导听完璐瑶演唱的一首歌曲后,当即拍板请她加盟。结果,璐瑶所出的第一张专辑《爱我别走》,就一炮打响,居然卖到了100万盒!随后公司乘胜追击,相继推出了《天涯同舞鸟》、《顽皮少女》、《乱世三美人》等专辑。无心插柳柳成荫,璐瑶成了南方炙手可热的红歌星。
璐瑶没有忘记做一个演员的愿望。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涉足的影视业也成绩斐然。1988年10月,璐瑶经父母的朋友介绍,接拍了根据《聊斋》改编的电视剧《凤阳人士》,璐瑶在剧中扮演能歌善舞的“小狐女”。该片在日本获了大奖。
同年,她主演的《乱世三美人》,也获得了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二等奖。
1988、1989两年,璐瑶居然接拍了十多部影片,令人啧啧称叹。要知道,在当时,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普通演员一辈子的工作纪录。
有了丰厚的积累,璐瑶终于迎来了事业的高峰。1992年3月,她参加了电视连续剧《雪山飞狐》的拍摄。剧中男主角胡斐由台湾明星孟飞扮演,香港明星汤镇宗演反一号。导演一眼就看中了璐瑶,让她扮演女主角苗若兰。苗若兰温婉轻柔的韵致被聪颖的璐瑶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该剧在全国及港台、东南亚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一夜间,璐瑶成了南方家喻户晓的明星。
璐瑶成功了。但她并没有满足,为登上艺术的巅峰,她仍然坚持不邂地努力着。那时的南北演艺界交流不多,往往一个演员在南方“火”了,但在北方或全国不一定就“火”。搞艺术要搞出名堂,环境是个极重要的因素!璐瑶把事业的新起点定在了北京。那么,等待她的又会是什么呢?
(二)拼命和敬业
1992年10月,天高云淡,秋意正浓。踌躇满志的璐瑶带着一路的风尘,从广州乘飞机来到北京。站在机场里,璐瑶一阵茫然,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啊,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北京的影视界能接纳她吗?
不出所料,到北京3个月,璐瑶便深感“闯”的不易。宣传对演员的重要如同产品需要精美的包装,这一点,璐瑶恰恰忽视了。在北京,她闭口不提自己昔日的辉煌,以至长时间没人知道她就是《雪山飞狐》的女主角。璐瑶想的是用实力证明自己。如此,她在孤独中焦虑地等候着。
1993年初,机会终于来了!一个朋友介绍璐瑶到北影《痴情女子》剧组试镜。试过戏后,导演刘国权说:“你是目前看过的最好演员,我们再看看别人,你等通知吧。”璐瑶愣住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要知道,在南方璐瑶可是知名演员,尤其是拍了《雪山飞狐》之后,她一直包围在艳羡、尊敬的目光里,上街的时候,经常会围上一群找她签名的影迷歌迷,那可是明星待遇啊!如今,她像又回到刚进影视圈的时候,仿佛一个试镜的演员,忐忑不安地等待导演的取舍。璐瑶是个直性子人,她想说不让演就算了,可冷静下来,又觉不妥,那样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后来,导演安排璐瑶演了个配角。在南方,璐瑶一直做红花,这回,她踏踏实实地做了一片绿叶。她躲在自己租的小屋里,捧着剧本拼命地背台词;她找来相关录影带,细心揣摩,学习借鉴,对着镜子反复演练;她上街,会痴痴地盯着别人看上半天……通过精心准备,当她一上镜头,所塑造的角色便呼之欲出,导演满意,同行也另眼相看。璐瑶正是通过这个角色,让北京及全国的观众记住了她。
第一次在北京的拍戏经历,让璐瑶深深地明白,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她重新审视自己,决心忘掉昔日辉煌,凭借实力重新开始。她默默地在心里发誓:为了自己钟爱的影视事业,为了得到北京影视圈的认可,拼了!
1993年初,在《中方雇员》过程中,她高烧40度,头晕得分不清方向,身子软得像面条,她咬着牙挺到医院看病,医生开完药,要她静养3天。璐瑶一听犯难了,因为那几天恰巧安排拍她的戏,如果“临阵脱逃”,势必影响整个拍片进度,最关键的是,要无谓地浪费很多经费。她叹了一口气,心想,绝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整个剧组。可她刚一起身,一阵头晕让她摔在椅子上。无奈,只好打电话向导演请假,这时,导演正和剧组人员在租来的拍摄场地等着她呢。当接到璐瑶的电话,急得导演直冒汗,一大帮子人马,耽误一天场租费不少啊!导演却安慰璐瑶好好休息。是啊,谁没个三病二痛?但璐瑶分明听出了导演的为难。1个小时后,璐瑶奇迹般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细心的导演看出,璐瑶的脸上、头发上,都渗满了汗珠。终于,璐瑶咬着牙把戏拍完。剧组对她这种顽强的敬业精神大为叹服,有人当即给她起了个“猛张飞”的绰号,还有人管她叫“大侠”。渐渐地,璐瑶拍戏敢拼命就在圈里传开了。
几个月后,璐瑶又得到了《死刑与婚礼》中的角色。该剧在大连拍摄。此时,另一部戏也找上了她,但须到吉林拍。90 年代初,演员演出收入并不可观,而她们的支出却远比一般人高,比如着装方面,就得买质地好、做工精的名牌时装等,以保持良好形象。璐瑶当时来京不久,经济并不宽裕。所以从多方考虑,这部戏她也接了。这样一来,她就得两头跑。
有一天,她在大连拍戏,吉林来电话让她赶快过去。令人烦恼的是,从大连到吉林要换几趟车,而要到的拍摄地点却是个偏远的乡村。那次,可把璐瑶折腾苦了。她下了火车赶汽车,下了汽车又追火车,甚至还坐了2小时的拖拉机,一路上,行人都用诧异的目光盯着直冒黑烟的拖拉机上的那个漂亮女人。赶到拍摄现场时,她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她顾不得休息就上了场。戏一拍完,她找张床,倒头便睡了一天一夜。璐瑶说,她一生中,那一次赶路的累和那一次睡觉的香都让她刻骨铭心,永生难忘。但是更刻骨铭心的还在几天后的惊险。
有一场戏要求她从离地面3米高的二楼跳下去,地上只垫了一层薄薄的草垫。导演并非不想保护演员,只因剧组忙得人仰马翻,给疏忽了。后来,璐瑶站在不到20公分宽的楼檐上,导演喊“开始”时,忽然发现保护措施并不保险,就感觉一股冷气直冲脑门,他想叫停,没想到璐瑶却心无杂念,纵身跳下!导演的脸都吓白了,剧组工作人员也惊得冷汗淋漓,而璐瑶居然没事。
不久后,她又在一部电视剧中扮演男主角“孙松”的表妹,其中有个剧情,要求璐瑶站在6楼阳台上跳楼自杀,阳台既无护栏,也无任何安全措施。这场戏虽不要求演员跳下去,却要求演员在阳台边缘完成十几秒的情绪表演,一般人站上去腿肚子都会发抖,璐瑶却二话没话,勇敢地按导演规定的要求,成功地完成了表演。所有人都为她捏了把汗,既而掌声四起。
(三)磨难和坚强
璐瑶拼命的声名越传越远,在影视圈里反响很大,加之她悟性好,来北京闯了不过两年,就得到很多演主角的机会。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1994年,北影要拍一部言情片,导演决定让璐瑶演女主角,但有个条件,就是要她找到香港演员汤镇宗,如果能让汤加盟做男主角,璐瑶就能顺理成章地获得演主角的机会。这不是愚弄人吗?但她忍了,因为她喜欢剧中的角色。于是,她耐着性子联系了汤镇宗,汤几年前与璐瑶一起在《雪山飞狐》中演过对手戏,彼此结下了深厚友谊。不巧,汤手头正在拍戏,无法成行。结果,导演最终没让璐瑶演主角,只给她安排了配角,还要求她在片子拍好后,去卖拷贝。璐瑶忍无可忍,觉得导演的行为有违职业道德,断然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事情处理完了,可璐瑶心里却堵得慌,她越想越生气,就告诉了父母,说着说着,眼泪漱漱地掉下来。
1995年,璐瑶参拍一部武打片。期间,导演的儿子请她拍广告,个性爽直的她一口应承。拍之前,对方说好给辛苦费2000元,拍完后,却只发给璐瑶600元。这不是明着骗人吗?她找到导演的儿子论理,那人却不屑一顾:“就这样啦!……”璐瑶顿生悲哀。没过多久,不愉快的事再次发生。一部新片即将开拍,璐瑶顺利地通过试镜,被制片和导演确定为主角。一周后,前期工作全部就位,直等剧组开拍。正式拍摄的前一天,璐瑶被告之因剧情需要,主角另换别人,璐瑶改演配角。璐瑶如坠十里云雾,半天没缓过神来。后得知换的主角是与导演关系“倍儿铁”的女演员。弄清后,璐瑶反而平静了,她二话没说,毅然谢绝出演配角。后来,她为此赢得了影视界对其不屈品质的广泛敬重。
璐瑶本是很豪气的女孩,社会经验少,这样的事多了,她就非常看中找他拍戏的制片和导演的态度。谁的态度诚恳,就接谁的戏。比如:常有好几部电影都找到她,其中可能有一部片对她最适合,但与她的联系却不积极,另一部片也许并不特别适合她,但约片人热情、诚恳,璐瑶就会一口答应。因此她放弃和错过了很多良机。比如,《公关小姐》和《宰相刘罗锅》,她均可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却未能把握机会。
璐瑶在北京拍的戏多了,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时,在接拍电影上,她会认真冷静地选择,主要接一些导演优秀、剧本不错的片子演。她懂得了,即使再优秀出色的演员,戏接多了,势必会对角色理解不深。少而精的道理,使璐瑶学会了放弃--要拍,就要拍出精品!
1996年,璐瑶碰上了心仪已久的角色--梁红玉。剧中有一场戏叫“金山战击鼓”。剧组在道具、布景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使画面更加真实,在梁红玉奔向大鼓的山路上,埋了许多炸药,导演对璐瑶一再嘱咐:“你往山顶冲时,一步一个炸药,你得看准记号,但是在画面上,又绝对不能表现出看记号的样子。千万千万别走错了,走错了,就炸着你自己了……”璐瑶眉毛一挑说:“没问题!”战斗打响了,一身戎装的璐瑶拔剑而去,只见她身形矫健,拨开众敌向山顶跃去。“轰”的一声炮响,她身边的尘土炸开了;“轰轰”,左边炸开,右边炸开,璐瑶的脸由白色染成黄色;“轰轰”,后边炸开、前面炸开,她的脸又变成绿色、紫色。她毫不退却,踩着“炸药”,终于冲到了山顶巨大的战鼓旁,她抓起鼓棰奋力擂动。宋军士气大震,敌人仓皇逃窜。忽然,一只火箭飞射而来,燃着了璐瑶身上的战袍……。璐瑶忘我地沉浸在角色中,她一气呵成,演得太精彩了。她的戏感染了剧组所有的人。拍完后,大伙像迎接英雄一样围了过去。此时璐瑶的脸被炸药灰染得五颜六色,头发被火烧卷了,她的眼睛、额头还有半边脸也被火灼伤了,所幸并无大碍。后来,这事传到了广电部领导那儿,他们听后也大为赞赏,要求今后剧组要多用像璐瑶这样的好演员。《梁红玉》是璐瑶拍的所有戏中给她留的印象最深、演得最投入、拍得最好的一部。
别人吃不了的苦璐瑶能吃,别人不敢演戏璐瑶敢演。如今,她在圈里得了个雅号--“拼命美人”。她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圈内外的广泛好评,很多导演都愿意与她合作,很多演员都愿意与她配戏。后来,璐瑶陆续推出了《反贪风暴》、《千秋家国梦》、《留美房客》等多部戏,她终于在北京影视界扎下了深根。新世纪开始,璐瑶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相聚一堂》、《精彩十分》、《超级访问》、《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栏目以及国内各地卫视担任嘉宾和主持人。为声援北京申办奥运与老拳王霍利菲尔德、新拳王鲁伊兹一行联欢、作歌。璐瑶除了致力于文艺事业,还积极投身于经济实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璐瑶影视艺术学院正在南京和北京两地筹建之中,同时她还兴办了北京东三环十八里店外商投资的房地产实体“完美俱乐部”,参加了由加拿大LVC国际投资集团以及加中贸易理事会投资的北京市城市绿化隔离带项目引资过程,2005年,她和李保田主演的古装轻喜剧《厨子当官》率先在地方台播出,两人再次演夫妻,璐瑶在剧中演一个孕妇,其中有许多让观众捧腹的地方,她虽然拍戏不多,但娴熟的演技仍令观众耳目一新……
璐瑶说,她永远相信一句话:“遇到挫折从不轻言放弃!”或许,这就是她的成功之道吧!

B. 俄罗斯电影主要特点是什么 急需哦 要长点点的 作业啊

简述俄罗斯类型电影的探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然而,在没有做好预测的情况下,盖达尔和丘拜斯等人的“休克疗法”及私有化,不仅没有创造出市场经济,恰恰相反,私有化打消了提高效率的任何希望。人们期待的潘朵拉盒盖打开了,然而释放出来的却是恶性的通货膨胀。从1991年到1998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了49.4%,可以说是丧失了半壁江山。而1998年8月再度爆发的金融危机则使俄经济几乎跌到崩溃的边缘。
在全国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中,俄罗斯生产滑坡,物价飞涨,国民生活水平下降,整个社会混乱无序,这给经济市场化的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到目前为止,真正自然的、正常的市场经济在俄罗斯依然只是一个诱人的“期待”。而在这种期待中,俄罗斯的电影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创作生产到发行放映几乎全线崩溃。不过,热爱艺术的俄罗斯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的电影,在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在好莱坞高科技和纯娱乐性紧紧吸引着人们眼球的压力中,俄罗斯电影的探索之路一直在缓慢地铺延着

1、“类好莱坞”电影:舶来品,找不到落脚点
俄罗斯取消对进口影片的限额规定后,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外国影片,尤其是美国影片蜂拥而至。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快餐”,美国电影及时有效地占领了俄罗斯的电影市场。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俄本土电影的创作者们带着不同的目的,纷纷对好莱坞电影进行借鉴或仿造。这其中,许多影片粗制滥造,少有艺术价值。但也有一部分影片凝聚着创作者的思想和个性,既能吸引观众,也不失艺术水准。
爱情是电影永恒的表现主题。俄罗斯电影创作者在“移植”好莱坞爱情片的模式时,虽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能吸引观众眼球点击率的纯娱乐性场面描述,但有些影片仍不失艺术品位,印带着俄罗斯人特有的高雅。《雨痕》(维·纳哈勃采夫-姆拉德希依导演1991)是一个现代版的希腊神话。影片让年轻的女音乐工作者和归国的中年音乐家在未解的谜团中相识、相爱,直到谜团解开。影片继承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流露出一种人受不可知命运摆布的痛苦。1998年,老导演彼·托多罗夫斯基的《爱情三重唱》放弃了对时代的思考,把表现的触角伸向了当时时髦的三角恋爱上。作者虽然调用了俄罗斯式的悬念、讽刺、幽默、抒情等各种手法,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却远远不及作者以前的《战地浪漫曲》,以致“不知为什么,观众对影片没有反应”。[1]影片《12月的音乐》(德霍维奇内依导演1996)同样出于商业考虑,描写了一个出国侨居的男子回国后同一对母女陷入三角感情的纠缠之中的故事。影片最后的悲剧结局似乎从一个侧面透露出了俄罗斯人当前的阴郁情绪,但陈俗的爱情模式却把本来就心情不好的观众给赶走了。
黑社会势力是好莱坞电影常用的表现素材。在俄罗斯,影片审查制度解构后,一大批表现俄社会动荡的黑社会片开始兴起。1992年,导演甫·普洛特金拍摄的影片《为了活下来》,讲述了一个退伍军人在担任登山营主任期间同黑社会势力斗争的故事。影片既借鉴了好莱坞影片惊险紧张的打斗场面,也继承了俄罗斯电影细致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优良传统。虽然情节简单,但影片表达手法多样化,既有纪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运用,也有儿童电影的特征,发行情况比较好。1997年,阿列克赛·巴利班诺夫的《兄弟》同样以复员军人同黑社会的斗争为背景。影片主人公达尼拉为了救哥哥同黑社会势力展开生死之战,最后达尼拉干掉了黑社会分子,拿了他们的钱,分给他认为需要的人,然后便坐车离开了彼得堡。影片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达尼拉由一个朴实无华的小伙子变为冷酷的杀手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
帮匪题材同表现黑社会势力的影片紧紧结合在一起,但在俄罗斯,这一类效仿好莱坞模式的电影更多地把批判的触角伸向了现实社会。1991年,瓦·契柯夫的《俄罗斯轮盘赌》把美国电影《邦尼和克莱德》的情节模式借鉴过来,真实准确地表现了俄现实社会动荡、混乱的情状。影片中许多格斗、枪战的场面惊心动魄,极近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风格。难怪有些俄罗斯影评人称它为“当代俄罗斯的邦尼和克莱德”。1998年,瓦·托多罗夫斯基的《聋人之国》通过两个女孩的前途命运再次触及到了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现实。影片故事情节简单,但情节设置上运用了现代电影的诸多元素:爱情、友谊、金钱等等。叙事方式上,黑社会、毒品、脱衣舞等调料的加入,则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尽管影片存在一定程度逃避现实的嫌疑,但却典型地代表了俄罗斯“第二浪潮”电影创作者的风格和趋向。2000年,新成立不久的“炼金术电影公司”推出豪华电影《黑幕》。该片在普通的侦探、帮匪情节中加入了陨石坠落、日蚀等宇宙的天灾的自然现象,以适应美国大片培养起来的新的消费群体,不过影片在艺术上没有突破。
1998年,阿斯特拉罕导演了影片《死亡合同》,该片可以划归到恐怖片的范畴中去。创作者想以一个移植人体器官的秘密场所的杀人行径来制造恐怖气氛,但影片因为过于暴露的商业目的和迎合倾向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1999年,瓦西里·皮楚拉导演的最新影片《缀满钻石的天空》比较受欢迎,但整体上处理的略显粗陋平庸。2000年,亚历山大·泽利多维奇对昆延·塔伦蒂诺的效仿之作《莫斯科》做得比较好,但同真正的美国商业片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总体看来,俄罗斯的“类好莱坞”电影在样式上“面面俱到”,而且有一部分在揭示社会问题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但在吸引观众方面,却不尽人意。除了还没有掌握样式电影的特点和规律之外,或许根本问题在于,好莱坞模式化的电影在俄罗斯的传统中根本找不到落脚点。所以,好莱坞模式要确立自己在俄罗斯的牢固地位,还需要真正的时间。

2、喜剧片:本土品,让人笑不起来
据调查,目前在俄罗斯影院放映的影片中,最受欢迎的是喜剧片,这或许契合了俄罗斯人生性善良和狂放的特点,也或许是因为沉重的现实生活使人们对喜剧样式有所钟爱。但是,现今的俄罗斯喜剧电影中却少有纯粹的喜剧片,导演们每当涉足喜剧时,总会流露出一种阴暗的底色或是含泪的笑。
1991年,艾利达尔·梁赞诺夫自编自导的《天堂》以隐喻的手法表现了一群被时代遗忘的艺术家和不幸的老人们的艰难生活。影片最后,在外星人的帮助下,这群人乘坐一辆奇特的火车飞上了天。影片获得1992年最佳故事片“尼卡”奖。但导演失去了他一贯的幽默感,影片中丑陋荒诞的环境和精神似不正常的人让观众产生厌恶感。1996年,梁赞诺夫的《你好,傻瓜》登上了当年排行榜的首位,但是影片中加入的大量笑料却给人一种没有生活根基的感觉。看来,有才华的梁赞诺夫面对凋敝的生活,也全然没有了笑的欲望。
1995年,亚历山大·罗果日金的《民族狩猎的特别之处》很是吸引观众,电影票房以及录相带发行的收入都达到了与西方大片不相上下的水平。影片把俄罗斯的传统爱好:喝酒与狩猎融为一体,通过狩猎过程中的各种奇遇制造出大量笑料。然而,洋溢着轻松欢笑声的《特别之处》同样不是纯粹的喜剧,影片透着尖锐的讽刺意味对民族生活中的“酒文化”进行戏谑。1998年,罗果日金的《民族垂钓的特别之处》则把意犹未尽的伊沃尔金将军一干人带上了更加热闹的垂钓之旅。影片大胆杜撰了一些离奇的情节,让伏特加酒的味道蔓延到了军事演习中的军舰上和非法侵入邻国水域的潜艇中,搞笑目的十分明显,影片向纯喜剧的方向进了一大步。
1994年,俄罗斯第二浪潮的中坚人物谢尔盖·里夫涅夫推出影片《镰刀与锤子》。该片讲述了通过改变性别将一个普通人变成时代需要的典型人的荒诞故事。影片是对斯大林时期文化与政治的滑稽调侃,充满了尖刻与机智,但却极端阴郁。1993年,富有幽默感和喜剧才华的尤里·马明用《通向巴黎的窗口》表现了俄罗斯人在出国大潮中的心态。作者以谨慎的态度探索了一种能够表现俄罗斯人对国外生活复杂心态的艺术结构:通过在墙上开个窗户,让梦想去巴黎的人开开眼界,再回到现实中的俄罗斯来。该片获得当年“震荡”电影节导演奖。不过,牵强附会的情境和并不可笑的打闹却使影片质量大大受损。1995年至1996年奥塔尔·约谢利阿尼推出系列片《匪徒列传》。其中《匪徒列传,第七章》是一部结构很好、充满愤怒和嘲讽的电影。影片叙述自中世纪以来到苏维埃政权时代直到今日这个枪械泛滥、黑帮横行的污浊社会中人类的愚蠢和暴力。影片中有不少令人发笑的东西,但这种笑是板着面孔咬牙切齿的笑。
此外,一些本来很好的喜剧或情节剧由于过分沉溺于闹剧手法而遭到损害。比如巴德尔·隆金叙述一个矿工小镇里好人与坏人“斗争”的《婚礼》(2000),弗拉基米尔·缅绍夫描写1983年莫斯科的《众神的妒忌》(2000)以及弗拉基米尔·福金讲述一座房子里住过几代人的《富人之家》等等。
在当前的俄罗斯,喜剧电影的创作还没有真正步入到纯喜剧样式的轨道上来,许多影片无论是揭露过去苏联时期的风习或是讥讽当前的社会现实,创作者不是要我们发笑,而是使我们感到一种刺痛。而且当前俄国人对荒诞美学的热衷太过痴迷,以致使本土的喜剧越来越趋向概念化。可能是现实太沉重了,电影工作者高兴不起来,广大的人民也同样不能纯粹地“喜剧”一回。目前,俄罗斯喜剧样式的电影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远远没有形成规模。

3、“新俄罗斯人”电影:新生儿,长大还需时间
“新俄罗斯人”电影是在俄罗斯新贵现象产生之后应运而生的。所谓“新贵”,就是那些在苏联解体后利用种种渠道迅速发家、过上优裕奢华生活的商人,他们多居住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新俄罗斯人”影片以他们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他们生活的场景及其经历折射出当今俄罗斯社会的现实状况。
1995年,阿勃德拉什托夫和明达泽导演的《一个乘客的剧本》,比较类似于“新贵电影”。该片虚构了两个社会形象:法官和被审判者。年轻人在苏解体前被牵连入狱,苏解体后,他出狱并跻身于新贵之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火车上看到了曾经审判过他的法官(现在成为列车员)。于是他便开始了有计划的报复行动 然而最后,死去的却是年轻人。影片主要表现了一种报复心理。虽然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银熊奖,但在国内却反映平平,可能是作者的虚构太过于一厢情愿,人们根本不愿意相信。
1996年,阿斯特拉罕的《一切都会好的》给人们编织了一个似乎更不大可能的童话:一个发了财的俄罗斯新贵回到故乡要建设一座娱乐中心;他的儿子获诺贝尔奖并回国,还爱上了一个将要结婚的姑娘;而其他的几对年老、年轻的恋人也最终走到了一起。影片是应时之作,因为过分地迎合“新贵”老板的心思,过分地美化他们的形象,而使影片的艺术质量大打折扣。虽然影片比较好看,但却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
1998年,影片《莫斯科》没有迎合“新贵”心理,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批判的锋芒对准了他们。在影片中,“可爱的”新贵们无聊空虚的形象被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2002年,影片《有一次在俄罗斯》可以划归到“新贵”影片中去。该片意在描写俄罗斯经济寡头别列佐夫斯基。
美国神话找到了西部片这一类型来表现自己200年的历史,银幕上出现了诚实的行政长官与狂暴的匪徒斗法。而俄罗斯的电影创作者们在探索中也试图打造自己的类型品牌——俄罗斯新贵电影。美国的西部神话通过善与恶的冲突,迸发出了民族文明和社会规范的火花,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成为美国电影的标识。而俄罗斯新贵影片却全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他们在打造本土品牌的时候,不自觉地走了两个极端:要么把“新贵”们美化得一塌糊涂;要么把他们丑化得面目全非。这些影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今俄罗斯社会的现实情状,但却由于缺乏客观的描写、冷静的思索以及足够的耐心,整体质量不高,“生长”还需呵护。

4、等待“后苏联”类型电影神话
在俄罗斯,除了30年代的喜剧电影以及60年代盖达尔的影片之外,基本上没有类型电影的传统。因此,“以那种魅力四射的坏蛋为主人公的类型电影及恐怖电影在我们的电影中没有根基。近年来有人企图尝试这些类型,但多以失败告终。”[2]俄罗斯老导演彼·托多罗夫斯基似乎不太赞成民族电影走类型化的路子。然而年轻一代的导演们却有不同的看法。Н·列别捷夫(1991年推出处女作《蛇泉》)说,“在今天的情势下,类型电影的制作应该从零开始”。[3]对此,教师А·米塔似乎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最近几年俄罗斯观众变化很大。十年前只有专家才能看到的影片现在每天都在电视上放映。 从接受信息的水平看,我们的观众已接近欧洲观众。 年轻人喜欢美国电影,他们偏爱不具俄罗斯特色的枪战片、恐怖片。兴趣爱好的改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因此,“俄罗斯电影必须先达到世界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掌握严格区分电影的类型原则,然后才能考虑其特殊道路。”[4]
目前,俄罗斯电影“国家定货”的时代已经消亡,“苏联电影”以及它的“贡献”也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新的局面是一份四分五裂的遗产和复杂无序的生存环境。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态状中,俄罗斯电影能否走上类型电影的发展道路,能否重新演绎前苏联电影的神话,我们不做预测,只有等待。

C. 科幻电影《黑衣人:全球追缉》有哪些让人震撼的情节

6月,难道是好莱坞集体炒冷饭月?

从《大侦探皮卡丘》到《哥斯拉2》再到《X战警:黑凤凰》,好像每一部都在及格线挣扎...

这不,锤哥、女武神又带着经典IP《黑衣人》的续集,开启了新一轮炒饭。

导演,执导过《速8》。

监制,斯皮尔伯格,《头号玩家》、《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经典作品无数。

演员,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锤哥」和「女武神」。

就这神仙阵容,口碑竟然又扑街了...

D. 坐火车旅行电影

坐火车旅行电影

坐火车旅行电影, 喜剧片和悬疑片想必大家都看过不少,喜剧与悬疑、惊悚都有的电影你看过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部悬疑惊悚的喜剧电影《乘火车去旅行》,欢迎阅读分享。

坐火车旅行电影1

烧脑悬疑片《坐火车旅行》:脑洞清奇口味浓重,真实远比虚构疯狂

《坐火车旅行》为西班牙新锐导演阿里兹·莫雷诺的首部剧情长片,本片看似黑色喜剧,却难以用几句话简单归纳其属哪种类型,因此被国外许多影评诩为「无法归类的电影」。

导演曾表示:「这部电影是多种风格与我喜欢的幽默之结合」,诚然,片中将许多看似无关的情节串在一起,且完全没有让观众感受到导演试图在各个主题之间取得平衡,这在西班牙电影中很少见。本片改编自西班牙畅销小说《Ventajas de viajar en tren》,叙事荒诞却又隐约带点真实感,让人十分惊艳导演将文字转化为影像的功力。

《坐火车旅行》分为三个章节,第一部分叙述了出版社编辑海嘉在搭火车时遇到自称精神科医师的安荷,为了打发搭车时间,医师安荷向海嘉说了一个病患的故事。第二部分道出海嘉的颠簸情史,第三部分则是海嘉重新找到医师安荷,并揭晓谜底。

医师安荷说的故事中包含了好几个故事,如同俄罗斯娃娃般,每个人从别人口中听来一个故事,再将其转述给下一个人,但在转述时因自己也参与其中,而又增加了本来不在原故事里的叙述。

当故事越趋复杂,听故事的人(包括观众)必须层层拆解,才能得知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在医师安荷下车买三明治、却没来得及赶回火车后,海嘉翻阅了安荷的笔记本,发现其中有许多光怪陆离的案例,因而想将它们集结出版。

所有的荒诞如今已成为真实

片中,医师安荷述说了关于他的病患——马丁的故事。马丁是一位妄想症患者,因为他说的故事实在太过荒谬,所以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但我们只要细细思索就会发现,这些故事可能早就在世界某个角落上演。

马丁是一名垃圾车清洁员,他认为垃圾车收完垃圾后,垃圾并没有被碾碎,而是完好地保存下来,供政府作指纹搜集。而从人们平常丢弃的垃圾中,就能知道垃圾原有人的喜好、习惯,甚至是性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无需怀疑科技能否达成这些事,而是该思考,是否已有组织暗地里做着这些事。

被权威豢养的社会

马丁对医师安荷说的故事里,有一段特别惊心。马丁在战地认识了经营儿童医院的丽娜,为了维持医院营运,丽娜不惜卖淫,最后更不得不每个月送走一名孤儿。丽娜本以为这些孩子有了美好的新家庭,没想到却是被送去拍性爱影片,或是落入被性剥削、摘取器官的悲剧之中。

然而没有人相信马丁的说辞,因为这些故事听起来是那么难以置信,人们的质疑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对世界的期待,相信世界其实没有那么糟糕。为了保有对人类的最后一点信任,我们选择忽视这些悲剧,有时候甚至以「阴谋论、谣言、作假」称之。人们并非真的不相信这些悲剧的存在,而是当深深的无力感袭来,有些人选择闭上了双眼。

马丁因此被上级开除,马丁的父亲更选择相信政府的指控,而不相信儿子的说辞。当政府或权威机关指控人民时,很少有人会反过来质疑他们,因为我们已习惯权威所说的「真实」。即便人们对政府、权威的信任度也时高时低,但却依旧少有人挑战其是否说谎,更不会有人进一步反思与质疑体制。

笔者观赏本片时是「韩国N号房事件」揭露的不久,我们能在每一个黑暗时刻望见人性光辉,却也不得不承认,人性的欲望与黑暗,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骇人,一切悲剧都与片中情节不谋而合。

足够荒谬,才更显真实

总的来说,《坐火车旅行》使用许多特写镜头,聚焦片中人的面容,近距离感受他们的情绪,也更凸显本片演员的演技都十分出色。尽管片中故事充斥着暴力与血腥的画面,但通常都是特写旁观者的脸,看着喷溅的血迹将施暴者的`理智拉回;又或直盯着旁观者越加恐惧的表情、及被锁在喉头的惊叫,再辅以棒棍落下的敲击声,让许多片段只闻其声却更显惊悚。

小说和电影本来就是虚构的,为什么要让它们看起来像是真的一样?电影里不乏一些仿佛冲破屏幕隔阂的角色,叨念着不该由虚构的人物说出来的言语。然而当剧情超越观众所能想象,甚至违反大众的普遍认知时,又会有观众抱怨「编剧脑洞开太大」等等,在虚构中找寻乐趣的人们,此刻却又想从中剥离出真实。然而最悲伤的是,正因为剧情足够荒谬,才更显得真实。

坐火车旅行电影2

《坐火车旅行》一部俄罗斯套娃式悬疑电影

《坐火车旅行》电影名字听起来很文艺,刚开始我以为是一部小清新片,主角通过旅行展示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什么的,然而发现我想多了,看了一下电影类型写着惊悚两个大字,我就知道电影不会那么简单。

西班牙惊悚电影一直都是脑洞大开,总是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剧情与结局,俗话说不把观众脑袋烧坏了的电影不是好的西班牙导演。

这个电影就是一个套娃电影,故事中的人讲着另一个故事的人的故事。

影片刚开始,一位出版社女编辑发现自己的老公得了食粪癖,在把老公送到精神病院后,坐火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自称精神科的医生。

医生说: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倾向于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所以他们的性格是由一系列叠加的故事组成的,就像洋葱一样,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我们虽然不能全天候观察一个人,但是通过一系列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得叙述,就基本了解清楚了。

然后医生自来熟的说要给她分享关于精神病人的那些故事,于是两人各自分享离奇经历,故事尚未说完,医生却消失无踪,一则比一则怪诞的故事开始展开。

影片一共有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都市传说。

医生说自己家院子里有一大片垃圾没有人清理,清洁工们称他们只收个人垃圾,这些垃圾绝对不是医生家的,所以拒收。

正当苦恼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

寄信人讲述关于她哥哥的故事:哥哥遵从父亲的意愿当上了空军,驻守一所军队医院。在医院里认识一位善良的女医生。在物资短缺时期,女医生开了一家孤儿院,以方便照顾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于是哥哥敬佩这位女医生,并和女医生越来越熟悉。直到有一天,女医生突然对哥哥讲起一个秘密,原来为了运转这个孤儿院的资金出卖了自己的身体。

然而这么做并不能维持太久,没有办法改变孤儿院的现状。这时女医生认识的一位客人和她说,他认识很多有钱朋友,只要每个月给他们提供一个孤儿,就会得到一大笔钱。于是女医生为了孤儿院的运转昧着良心同意了。

所谓的贩卖儿童只不是是一个噩梦的开始,女医生和那位客人并不知道,这些儿童会被录制很多色情光盘,身体被虐待,最后被人杀死,死亡也会录制成血腥光盘被贩卖,一部分尸体会被卖给饲料公司,器官卖给制药公司,剩下的尸体会卖给前卫群体,用于展览。

从头到尾,都会被榨的干干净净。

有点惊悚暗黑,都市传说的故事,战争孤儿院,猥亵儿童,贩卖人体 器官,垃圾袋背后的巨大阴谋,这些到底是不是虚构的故事呢,想一想之前的“N号房间”,还真是挺吓人的。

第二个故事,狗奴。

某个遛狗的早晨,女编辑的狗和报亭老板的狗相遇了,然后两个人越来越熟悉,慢慢相爱并结婚,刚开始的生活很和谐友好。

但是报亭男的表现越来越异常,强迫她“像狗一样”的行为动作,如果不同意就会离家出走。他会要求她吃饭要像狗一样趴在地上,脖子上的项圈不能摘下来,要用四肢爬行走路,住在狗窝里,并且要和一只狗发生 关系,女编辑放弃了自尊,活的越来越卑微。

选择让步就是一切痛苦的开始。

女编辑幻想着反抗,她抡起锤子拉起锯子把报亭男残忍杀害,并把他的脑子取出来喂给狗吃。

当然女编辑并没有这么大的胆量,她开始计划给丈夫进行慢性投毒,然而她发现丈夫并没有毒发身亡而是玩起了粪便,于是将丈夫送去了精神病院。

故事有点重口味猎奇,其实这有点是关于精神控制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蜗牛男孩。

女编辑看到了一个关于精神病的案例很有趣:“躯体妄想症”。

蜗牛男孩生来就没有脊柱,他所有的生活和性知识都是全部来自于小电影。后来医生给他装上矫正器,他来到巴黎旅行并遇到一个长短腿女,残疾女觉得他是一个好人就照顾他,并对他有点好意,于是两个人顺理成章的做了,但是悲剧发生了,蜗牛男孩按照小电影里的做法,残疾女突然惊恐并嫌弃的逃离,留下不明真相的他。

第三个故事有点离奇不明所以,一个无脊男和长短腿女的爱情故事,爱情还没有发生就结束了。

三个故事反转反转再反转最后形成闭环,剧本设计的很巧妙,一环套一环,套娃电影。不过最后故事绕老绕去,告诉你所有故事都是假的,但是有一些小细节却又好像暗示着都是真的。所以你感觉哪个故事是真的,也许就是真的,哪个故事是假的,它就是假的,心理学精神病的题材真的是有时候看不懂。

“为什么人们明明知道故事是假的,却还是努力要证明它是真的?”

我以为会像荒芜故事那样越来越精彩,不过影片有点高开低走,有些恶趣味,大部分的场景都是昏暗色调,略有些压抑,但作为猎奇影片还是可以的了。

坐火车旅行电影3

脑洞清奇的西班牙悬疑电影,坐火车旅行多重角度的洗礼

继2017年口碑爆棚的西班牙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后,同导演奥里奥尔·保罗在去年3月又为银幕献上同样高质量的悬疑影片《海市蜃楼》。而今天主推的这部打着“西班牙悬疑”噱头的电影又是否能够保住口碑,不负众望,继续让人眼前一亮呢?

没错,它就是《坐火车旅行的好处》!影片刚刚拥有资源,广大影迷及网友对其评价可谓高低不平,豆瓣评分也只打出一个平均分。然而这部仅有103分钟片长的影片,到底有多猎奇,多重口,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下文可能包含剧透,请谨慎阅读

作为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本身也被分解为三个篇章,彼此独立又相互贯穿。第一章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BGM就那样毫无征兆地开始了。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故事当然是从火车旅行开始,女编辑将自己的丈夫送到精神病院后,第二天上午搭乘了一列 前往马德里的火车,途中遇到了一个自称安赫尔的精神病医生。女编辑还满脸问号,这位医生就滔滔不绝讲起了自己一个患者的离奇病例。

镜头开始叙述过去,这位叫马丁的患者是名空军军官,被革职回家后,父亲大怒,马丁这才向家人讲述自己被革职的原因。

马丁还在当官的时候遇到医院一位美女护士,由于战乱不断,经费不足,医院又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早已不可能支撑下去的医院有天突然焕然一新,不明所以的马丁再三逼问小护士,小护士这才说了实话。

原来小护士视这所孤儿院为命,被迫无奈的她选择用身体与上流人士做交易。有钱人为医院提供资金,而作为代价,小护士要每月交付一个孤儿。可想而知,这群视钱如命的牲畜们会用这些孩子做怎样的买卖。

由于事情太过荒唐,马丁的妹妹决定给医生安赫尔写信求助,安赫尔依据信中线索来到马丁家中,正是马丁的妹妹接待了他,为他准备了烈酒与美食,正当马丁妹妹试图勾引医生时,医生才恍然大悟,这根本不是马丁的妹妹,面前这位就是马丁本人啊!

这也正应了医生那句“他有着极强的催眠能力”,竟然在医生面前都能瞒天过海。

不出所料,到这里,先前的故事被推翻,马丁开始讲述他自己的版本,一个关于垃圾车信息阴谋论的故事。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故事讲到这里,你也许觉得快接近真相了,但是你错了,这个坐火车的女人,本身也隐藏着令人咋舌的猎奇故事。

还记得《坐火车旅行的好处》开始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女编辑的丈夫吗,女编辑和丈夫是在遛狗时相遇的,初遇时两只狗的交 配,似乎为后续两人的感情发展奠定基调。果不其然,这个丈夫的精神确实有些问题,不过,在这部影片中,你想认真的指望哪个角色是正常的,那你就输了。

男人对狗是疯狂般的痴迷,从家居的陈设即可看出,这种痴迷渐渐演化,最终体现在妻子身上,丈夫首先是让女编辑在欢爱中发出母狗的声音,接着送狗项圈,喂狗食,最后让女编辑搬出房子,睡在狗窝,甚至让狗和妻子交 配。

女编辑在一再忍让之后终于爆发,在一首悲凉爱情绝曲中,这段剖开丈夫脑颅,挖出脑浆喂狗的名场面着实让人感到生理上的不适。还好这只是一段臆想。

在女编辑麻醉丈夫的几天后,女编辑回到家,目睹丈夫用一根木棍搅动自己的排泄物,随即将其送至离家不近的一所精神病院。影片到这里正回应片头,故事也正在慢慢衔接。但故事并未结束,相信我,不到最后一秒,你绝对不知道你看到的是一部什么电影。

镜头回到火车车厢,女编辑打开安赫尔医生遗落的病例文件夹,另一个案例引起了她的兴趣。

这是关于两个不健全青年的悲伤爱情故事,女孩深情的爱意被男孩的死心眼所淹没,这种无法诉说的痛苦犹如女孩深一脚浅一脚的离开充斥着男孩无知的心灵。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最后一章回扣片名,也终于舍得讲述真相了,不过这个真相,依然反转到让你猝不及防。

摆脱了丈夫的女编辑顺着地址找到医生安赫尔的家,准备归还他遗落的文件夹。谁知眼前这位安赫尔医生却摇身一变成为另一副面孔,并且声称自己根本没有丢过文件夹。在妻子的劝说下医生邀请女编辑进屋深谈,这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患者马丁就是女编辑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个人,而这位安赫尔医生才是货真价实的,医生妻子正是马丁的妹妹。这一次,终于真相大白了,真是让人喘不过气。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结尾仍是女编辑乘坐火车,这次她对面坐着的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也问她“要不要听听我的人生?”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到这里戛然而止。也许这就是坐火车旅行的好处吧,我们遇到不同的人,听他们讲不同的故事,不过这样离奇怪诞的俄罗斯套娃式故事,你是不是也第一次听说呢?

阅读全文

与电影俄罗斯之锤的女主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里有叫巴克的狗叫什么名字 浏览:665
好看电影网站导航大全 浏览:663
林允儿和张东健出席釜山电影节 浏览:757
电影节直播2020现场在哪 浏览:243
法国电影遁入无形 浏览:385
搞笑的东北微电影大全 浏览:823
替身电影泰国 浏览:479
电影院店总 浏览:592
哪些在线网站可以看电影 浏览:802
果果小猪这个电影叫什么名字啊 浏览:379
法国电影全部免费 浏览:114
森森电影解说大全 浏览:571
小孩国外探险电影大全 浏览:832
食物链未删电影完整版多鱼 浏览:779
不去电影院怎么在家看新上映的电影 浏览:71
电影墨家机关术完整版 浏览:258
爱情的大师电影 浏览:323
星游记大电影风暴法米拉百度云 浏览:841
百度有什么电影院 浏览:982
出现在抖音上的日本爱情电影 浏览: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