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经典电影
《辛德勒名单》
《辛德勒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
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现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在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拯救大兵瑞恩》
1998年出品,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情有独钟,此前曾拍过《1941》、《太阳帝国》、《辛德勒名单》等。
本片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许多“二战”老兵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为“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长达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这是一部肯定“二战”、又宣扬反战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现极端暴力、但从骨子里赞美人性与和平的作品。
《兄弟连》
描写了二战中,美国101空军一个小支队的真实故事,他们参与了盟军进攻首日的任务以及其后整个欧洲的战事。
全片根据斯蒂芬·安布罗斯的著作改编而成,这位作者曾对小分队的幸存者进行过长期的访谈、并在研究了美国士兵的家书的基础上,写下了这本畅销作品。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同名剧集是美国历史上耗资最大电视电影剧集。曾荣获第59届“金球奖”(GordenGlobe)最佳电影电视系列剧奖。
《太阳帝国》
故事开始于1941年12月,11岁的英国少年吉米与父母住在上海的英国租界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吉米梦想当一名飞行员,天真的他不知道战争为何物,这一天,吉米一家参加圣诞化妆舞会。舞会上,吉米尽情玩耍着他的滑翔机。滑翔机突然落到山坡背后,吉米去寻找,意外地发现秘密驻扎在这里的日军。吉米的父亲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为了安全,他让全家住进了港口附近的旅馆。夜晚,吉米好奇地与偷偷驶进港口的日军舰船打起了信号,而就在这时,日军对上海发起了进攻。混乱中,吉米和父母失散了……
通过孩子的眼睛去看待世界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最惯常的叙事策略,从他的早期作品《ET外星人》到最近的《人工智能》,这种儿童视角始终在延续,而拍摄于1987年的《太阳帝国》也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孟菲斯美女号》
《孟菲斯美女号》的导演是卡特·琼斯。影片描写了二次大战中的1943年,10名飞行员驾驶B—17轰炸机飞越德军上空轰炸既定目标的壮烈场面。
这群朝气勃勃的小伙子,刚刚完成了他们的第24次飞行任务,再飞一次可以返家了,久违的家在等他的,战争结束之后该做什么,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番憧憬。然而,残酷的事实摆在他们面前,无法向人表露的紧张和恐惧,只有默默地祈求冥冥中的神灵保佑。为此,他们视好运胜过一切,一块护身挂牌,甚至是一条幸运皮筋,都可以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寄托。在紧张、无奈的等待之后,终于等来了出发的命令,满载弹药的飞行方阵穿过云层,向目标靠近。
长机“孟菲斯美女号”是戴尼斯为了纪念他在孟菲斯相识的女友而命名。在天气恶劣、云层密布,目标无法确认的情况下,戴尼斯为了保护无辜的生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畏死重新飞回,确认了目标。重创之下的飞机终于载着这群伤痕累累却胜利完成使命的英雄的归来。
影片是1990年拍摄的,在此之前,取材相同,片名相同的另一部影片由威尔导演拍摄,那是一部纪录影片,仅仅41分钟,却以简洁、高超的手法记录了这场激烈而悲壮的战争,该影片曾在1944年荣获十佳影片奖。
② 关于电影,德国二战的时候希特勒在地道里发火的电影叫啥名字
影片讲述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其中包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的情景。半个多世纪以来,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歇斯底里的战争狂人,然而,这部影片却打破了德国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禁忌。片中的希特勒不再是那个咆哮的煽动者,而被塑造成了轻声细语的“做梦人”。
中文名帝国的毁灭/希特拉的最后十二夜(港)
外文名The Downfall: Hitler and the End of the Third Reich
其它译名帝国陷落
出品公司Degeto Film等
制片地区德国/ 意大利/ 奥地利
导 演奥利弗·西斯贝格
编 剧Joachim Fest,Traudl Junge等
制片人Wolf-Dietrich Brücker等
类 型剧情,战争,历史,传记
主 演布鲁诺·甘茨,茱莉安·柯勒,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那
片 长156分钟
上映时间2004年9月8日
分 级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ce
色 彩彩色
对 白德语 俄语
混 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幅 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1电影剧情
编辑
《帝国的毁灭》
作为第一部“正面”描绘希特勒的纪实性历史反思影片与德国影史上第一部由演员扮演希特勒的影片,《帝国的毁灭》引发的巨大争议要远远超过《华氏911》掀起的政治攻讦浪潮——希特勒是神
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将镜头对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后十二天。
在获得本届奥斯卡奖提名的外语片中,没有一部如《帝国的毁灭》一般在全球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在这部德国影片中,以往只是作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当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镜头对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等历史事件。执导该片的是德国著名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过获奖影片《柏林苍穹下》的瑞士杰出演员布鲁诺·冈茨。该片在德国取得了3000万欧元的骄人票房,同时也引发评论家的众多非议。观众普遍认为,《帝国的毁灭》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有美化纳粹之嫌,可也有为数不少的电影专家对这部冷静客观、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拍摄的电影盛赞有加。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说:“我的电影非常有争议。作为电影人,我们向当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个魔鬼,而是一个人。我很为这部电影自豪。”该片赢得了德国顶级电影荣誉奖之一的巴伐利亚电影观众奖。
几天前,由奥利弗西斯贝格导演的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开始在法国公映。电影院场场爆满,巴黎媒体更是持续高烧,每天都有人议论这部富有争议的影片。趁热看完后,笔者相信这是迄今为止反思纳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该片将希特勒还原成一个普通人,而不再让所谓的“魔鬼”充当人类良心的替罪羊。
该片去年9月在德国甫一公映便引发争论,因为它打破了一个禁区,“打开了重评纳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贝格将希特勒从魔鬼还原成了人,还原成一个“可能引起人们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体热炒的影响下,短短一个月有300万人被劝进电影院。当月,《汉堡周刊》为这部影片做了17页专题报道;德国历史学家第45届大会上甚至同意专为该片举行一天辩论;德国前总理科尔也斩钉截铁地说,这部电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剧照
剧照
《帝国的毁灭》的创作来自历史学家约阿希姆费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后的女秘书特劳德尔·琼格的回忆录《直到最后时刻》(2002)。琼格1920年生于慕尼黑,22岁时被希特勒选作私人秘书。她一直供职到希特勒自杀并记录了希特勒的遗嘱,最后和一支小分队一起逃出地堡。令许多人不安的是,在这个打字员的记忆里,希特勒是个有教养、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领袖。当她打错了字或做错了其它什么事,希特勒总能宽大为怀。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杀,琼格对他始终心存敬意。该书还透露,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一个对狗有着深情厚谊的人。与情人爱娃布劳恩结婚前,他还当众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让别人在他的办公室里放花,因为花会凋谢,他不喜欢看到死去的东西。影片从琼格的书里提取大量素材,赋予了希特勒极其人性化的一面。
③ 向隽殊简介及详细资料
个人简介
1925年生于四川省巫山县。1949年从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结业分配到东影译制片任配音演员。先后为《俄国问题》、《伟大的转折》、《攻克柏林》、《真正的人》、《流浪者》、《一仆二主》、《静静的顿河》、《复活》、《忠诚》、《战争与和平》、《人证》、《舞台生涯》等400余部外国影片配音,并因此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还曾在《虎穴追踪》、《大小伙子》、《暗礁》等多部影片中饰演了重要角色,并为多部国产影片女主角配音。还曾参加多台话剧的演出。
向隽殊是我国老一辈配音艺术家,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在长春电影译制厂这块电影译制事业的园地里默默地耕耘著。她的声音融温柔娇媚端庄善良于一体,《卖花姑娘》中的花妮、《复活》中的玛丝洛娃、《蝴蝶梦》中的德温特太太、《人证》中的八杉恭子、《女奴》中的伊佐拉、《流浪者》中的丽达、《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古兰丹姆、《无名英雄》中的顺姬、《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南江村的妇女》、《摘苹果的时候》、《鲜花在盛开的村庄》、《春香传》。著名配音演员向隽殊为《无名英雄》的女主人公顺姬的配音不仅是她自己艺术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创作,而且也成为许多观众个人成长史中的一段重要的记忆。她的配音绝妙地表现了顺姬内敛的气质和蕴藉含蓄的情感,那种在人生的逆境和抉择中闪烁出的人性的光辉,那种为了信仰而付出一切的坚定和执著。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获裤迟得终身成就奖。
人生经历 人物成长
向隽殊八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先是带着他们兄妹三人颠沛流离,后来生计实难维持,只得拆散一家骨肉,分别将孩子更换姓氏送给他人。年仅十岁的向隽殊便远离故土,被哈尔滨一徐姓人家收做养女。生离死别的哀痛使她过早地成熟了。她的性格虽然趋于内向,却锻炼得坚韧。就学期间,她奋发上进自强不息,以第一名的名次考取哈尔滨市唯一的一所女子中学,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市私立贝满女子中学。
1941年,向隽殊刚满十六岁,养母令其成亲,这与她渴望自立不做寄生者的愿望是相违背的,她要求解除婚约,养母不允,她只好脱离开徐家,又恢复原来的姓氏。1943年,她就读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在校期间,参加过话剧《群莺乱飞》的公演,受到观众好评;又应古城剧社之邀,在话剧《歌衫泪痕》中扮演女主角,显露出了她的艺术表演才能。
北平解放了,向隽殊由于少年时代的坎坷遭遇和多少年来流离失所的生活,使她对党有着说不尽的感情。她于1949年5月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华北大学文艺部戏剧科学习。九月份结业后,被分配到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译制影片的配音演员。从此,她和译制组的同志一起,切磋琢磨,开拓这项新兴的艺术事业,为增进同各国的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所受教育
1943年就读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
1949年入华北大学文艺部戏剧科学习。
名字由来
向隽殊,这是一个非常别致的名字,谈起自己名字的来历,向隽殊说,我父亲是一个老学究,给我起名字时他煞费了一番苦心,我的名字念起来并不是很上口,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都曾把我的名字念错,但有很多人却很喜欢我的名字,认为这个名字"音俗字不俗"。当记者告诉向隽殊有些材料介绍她时说她贺姿的原名叫"徐佩华",对此向隽殊苦笑着说:这真是一场误会,编材料的人应该找我来核实一下,因为我父亲过世得早,我曾过继给别人,那家人给我改名为"徐佩华",但几年以后我就把名字改过来了,我的原名就叫"向隽殊"。
人物逝世
2016年12月12日17时,向隽殊在家中辞世,享年91岁。
生平事迹
三十多年来,她参加过近三百部影片的配音工作。观众熟悉的《复活》中的玛丝洛娃、《静静的顿河》中的阿克西尼亚、《没有说完的故事》中的女医生、《法吉玛》中的法吉玛、《没落之家》中的大小姐、《忠诚》中的艾明娜、《战胡拍李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卖花姑娘》中的花妮、《音乐家波隆贝斯库》中的贝尔塔、《舞台生涯》中的黛丽、《人证》中的八杉恭子、《春香传》中的春香、《蝴蝶梦》中的德文特夫人、《永恒的爱情》中的罗西、《独立与死亡》中的多米迪丽亚等,都是由她配音的。此外,她还为《满意不满意》、《冰山上的来客》、《冰雪金达莱》、《保密局的枪声》、《排球之花》、《杜十娘》等许多部国产故事片中的女主角配音。
向隽殊嗓音优美甜润,吐字清晰准确,语调变化自如。她在配音中,能够充分发挥语言的可塑性、动作性,用声音表现出不同国度、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来。经她配音的人物,既有天真活泼的少女,又有利欲熏心的贵妇人;既有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又有资产阶级的娇小姐;她忽而是名门闺秀,忽而是贫家妇女;忽而是勇敢的叛逆者,忽而是懦弱的牺牲品。她的声音,可以稚嫩得充满奶味,也可以刚劲得如金石迸击;有时象涓涓清泉在岩石间叮咚流淌,有时象狂风在山野中呼啸;有时象月下箫管如诉如泣,有时象高山飞瀑激越昂扬。形形色色的人物,她都能运用变幻多端的声音,准确地、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艺术生涯 声音
她在为《复活》中的女主角玛丝洛娃配音时,通过反复观看影片,阅读、分析剧本和托尔斯泰的原著,对玛丝洛娃善良、单纯的本性和她命运变化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她在这三个不同阶段中思想、感情、心理、性格的变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化为自己的感情,由衷地发出角色的声音。在表现少女时代的玛丝洛娃(卡秋莎)时,向隽殊怀着对角色深深怜爱的感情,运用甜润中带有脆美、爽快中略具羞涩、如同莺啼燕啭般的声音,表现了玛丝洛娃少女时代的天真、纯洁和对生活、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当玛丝洛娃沦落为妓女之后,向隽殊一方面运用比较混浊、沙哑并带有几分轻佻的声音,表现出一个酗酒过度、空虚颓废、玩世不恭的烟花女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怀着深深的同情,用愤懑的声调,表现了玛丝洛娃对屈辱的反抗。当虚伪的法律宣判玛丝洛娃有罪时,她发出了"我没有罪"的呼喊。向隽殊为这句台词配音时,加重语势和力度,几乎是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去呼喊的。声音撕心裂肺,撼人心弦,交织著血和泪,有力地表现了一个真知未泯的烟花女对命运的反抗。当玛丝洛娃受到革命者的影响,从堕落中觉醒过来后,向隽殊又运用了凄凉悲哀、然而却饱含信念的声音,表现了心灵留下伤痕的玛丝洛娃的心境和觉醒后的精神气质。正是由于向隽殊对玛丝洛娃有了准确、深刻的理解,并将自己置于角色的感情之中,因此才能把玛丝洛娃的形象层次分明、细致入微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她为玛丝洛娃的配音,无论是配音构思的完整性和配音造型的典型化程度,还是声音技巧运用的完美,都称得上是电影配音艺术中的杰作。
向隽殊为电影《复活》配音 向隽殊
多方面的艺术实践,长期的银幕后的劳动,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勤奋刻苦的工作精神,是她在配音艺术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她平时勤于学习,熟读了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每当接到配音任务后,总是反复地看剧本,读原著,查资料,分析影片的主题和人物特征,熟悉该国的民族习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为塑造角色奠定了生活基础。她对每段台词,都要经过反复琢磨,寻找感情的尺度,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到角色中去。她在为《人证》中的八杉恭子朗读的"草帽诗"配音时,事前反反复复地体验八杉恭子读这首诗时痛苦、悲伤、自责的心境,每读一遍,眼里都噙著泪水,声音逐渐变得哽咽,直到无声地哭泣起来。她为了配好《卖花姑娘》中花妮的声音,在练习时不知哭了多少遍,完全沉浸在角色的感情之中。有天晚上在家里,孩子被她的哭声惊醒了,慌恐地抱住妈妈问发生了什么事,她流着眼泪对孩子说:"妈妈在练戏呢!"
角色
向隽殊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她在电影《虎穴追踪》里扮演过工商局长的妻子,在《暗礁》里扮演过王校长。她参加过许多话剧的演出,五十年代她在《雷雨》中扮演的繁漪、六十年代在《钗头凤》中扮演的唐蕙仙和在《青年一代》中扮演的夏倩如、七十年代在《姜花开了的时候》中扮演的夏楠娟,都曾受到观众的热烈赞扬。她还在电台为听众播讲过《晋阳秋》、《刘胡兰》、《旋风》等小说,参加过《羊脂球》、《森林虎啸》、《肖红》、《捕鳄者》等几十部广播剧的录制。她还在电视台为《无名英雄》、《羊泉镇》等许多部外国电视片中的女主角配过音。
无名英雄
六十年代周总理视察长影厂,并观看了译制片配音工作的情形,他说:"你们的工作是光荣的,你们是无名英雄。"在当天举行的联欢会上,许多女演员都争着与周总理跳舞,性格腼腆的向隽殊一直躲在后面,没想到亲切的周总理径直来到她的面前邀请她跳舞。向隽殊告诉周总理自己的名字,周总理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了。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一直深深感动着向隽殊,而他对配音演员冠予的"无名英雄"的称号也一直激励着她。
个人评价
她具有高度的驾驭、控制声音的技巧,能够按照原片对角色的要求,熟练自如地对声音进行化装,让声音闪出角色个性的光彩,实现了汉语配音与银幕形象美妙的融合。她为《流浪者》中的丽达配音,声音温文尔雅,具有鲜明的韵律和节奏,体现了丽达做为一个富家出身的女律师的身份;她为《没落之家》中的大小姐配音,声音低沉、尖酸、刻薄,表现了资本家女儿的狂妄和冷漠;她为《蝴蝶梦》中的德文特夫人配音,语气纯真又时含颤傈,表现了德文特夫人自尊又自卑、愤懑又柔弱的复杂性格;她为《人证》中的八杉恭子配音,语调哀伤压抑,不时夹入泣音,刻画了她色厉内荏、悲悔交集的心理状态;她为《静静的顿河》中的阿克西尼亚配音,语气泼辣大胆,强硬粗俗,把一个哥萨克妇女豪爽、桀骜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在年近五十的时候,为《卖花姑娘》中年龄只有十几岁的花妮配音,声音清脆、稚嫩、充满活力,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形象;她为《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配音,从童年一直配到成年,她突破了在同一部影片中人物年龄跨度大、感情跌宕多、音域变化宽等难关,将声音的运用同银幕形象的成长吻合到几乎是天衣无缝的程度……观众说:"人物,在她的声音中复活了。"
向隽殊在配音艺术上取得的成就,除了她的天赋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她注重对角色作深刻、精确的理解,充分掌握角色的身份、年龄、气质、感情、性格等诸方面的特点。她认为,语言可以化装,但感情却不容矫饰。如果只单纯追求声音美,而不注重角色的感情,就会使声音变得苍白无力,没有艺术生命。只有确凿无误、深刻地理解角色,捕捉到角色内心感情变化的脉搏,掌握住角色思想感情的层次,努力使自己的感情和角色融为一体,才能凭借声音艺术,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丰满的艺术形象。
个人荣誉
由她担任女主角配音的《舞台生涯》、《永恒的爱情》,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译制片奖。1981年5月,在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一届评奖会上,她被授予特别奖。评选委员会的评语是:"为表彰译制片演员向隽殊同志多年来对译制片的贡献及其出色的配音艺术,特授予特别奖。"
获得过"政府奖"和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并且担任过译制片《复杂的情感》的配音导演,在多家电台的"电影录音剪辑"节目中担任解说。此外,在《虎穴追踪》、《大小伙子》、《暗礁》、《伐木人》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为国产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保密局的枪声》、《冰雪金达莱》、《甜女》、《杜十娘》、《谁是第三者》及国产电视剧《西施》、《杨家将》等配音。是当代影坛上多产的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世界电影学会会员。
2011年,荣获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④ 请问一部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电影
其实苏联最强的电影是 政府出资 出动几万军队 几千坦克 许多大炮拍的《解放》
《解放》 1972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耗时4年拍摄的5集战争巨片《解放》宣告完成。每一集的片名分别为:《弧形火力网》、《突围》、《主攻方向》、《巴尔干人》、《柏林战役》。影片的时间跨度从1943年夏天一直到1945年5月:从苏联红军转入反攻的库尓斯克战役开始,随后是红军强渡第聂伯河,解放基辅,收复白俄罗斯,挺进东欧,解放波兰等东欧国家,直至最后攻克柏林。影片编剧之一、作家尤里.邦达列夫认为影片“有些近似以资料和真实事件为基础的编年史,它描写历史人物,描写广阔的战争背景,从士兵的战壕到统帅部的大本营...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很大”。导演尤里.奥泽洛夫则强调《解放》是一部政治电影。一方面,影片力图表现两种体系白热化斗争的不可调和性,努力突出苏联红军的伟大历史使命--把人民从法西斯奴役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尽管主要内容写的是解放、是胜利,但影片结束时银幕上出现了一行发人深省的文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接着是各参战国在战争中的死亡人数,有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有英国,美国,也有德国...这使得影片的政治思考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战争对于全人类而言永远是一出悲剧。
决战斯大林格勒(清晰版)
http://www.324791.cn/thread-32964-1-1.html
⑤ 帝国的毁灭电影剧情
《帝国的毁灭》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演员扮演希特勒的影片,也是第一部正面描绘希特勒的纪实性历史反思影片。影片把镜头对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与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等历史事件。该片在全球引发了巨大争议,因为它打破了纳粹罪行的禁区,将希特勒还原成一个普通人,不再让所谓的“魔鬼”充当人类良心的替罪羊。影片的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说:“我的电影非常有争议。作为电影人,我们向当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个魔鬼,而是一个人。我很为这部电影自豪。”影片赢得了德国顶级电影荣誉奖之一的巴伐利亚电影观众奖,德国历史学家第45届大会上甚至同意专为该片举行一天辩论,德国前总理科尔也斩钉截铁地说,这部电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帝国的毁灭》的创作来自历史学家约阿希姆费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后的女秘书特劳德尔·琼格的回忆录《直到最后时刻》(2002)。琼格1920年生于慕尼黑,22岁时被希特勒选作私人秘书。她一直供职到希特勒自杀并记录了希特勒的遗嘱,最后和一支小分队一起逃出地堡。琼格的记忆中,希特勒是一个有教养、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领袖,一个素食主义者,一个对狗有着深情厚谊的人,一个在与情人爱娃布劳恩结婚前当众吻了她的人。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让别人在他的办公室里放花,因为花会凋谢,他不喜欢看到死去的东西。影片从琼格的书里提取大量素材,赋予了希特勒极其人性化的一面。
该片去年9月在德国甫一公映便引发争论,因为它打破了纳粹罪行的禁区,“打开了重评纳粹的潘多拉盒子”。短短一个月有300万人被劝进电影院。当月,《汉堡周刊》为这部影片做了17页专题报道。该片在法国公映后,电影院场场爆满,巴黎媒体更是持续高烧,每天都有人议论这部富有争议的影片。在德国,该片取得了3000万欧元的骄人票房。影片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有美化纳粹之嫌,但是也受到不少电影专家的盛赞。影片冷静客观地拍摄,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是迄今为止反思纳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
影片讲述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其中包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的情景。半个多世纪以来,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歇斯底里的战争狂人,然而,这部影片却打破了德国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禁忌。片中的希特勒不再是那个咆哮的煽动者,而被塑造成了轻声细语的“做梦人”。
⑥ 二战类型的电影有哪些
珍珠港 我最喜欢的战争片
拯救大兵瑞恩 二战经典英勇故事
战略大作战 美国经典战争片
虎口脱险 二战空中经典战役 小时候的最爱啊
华氏911 戛纳金棕榈奖影片
猎杀U-571 上亿票房火爆大片
我们曾是战士 好莱坞经典动作片
绿区 美伊战争题材改编
风语者 尼古拉斯凯奇大片 尼古拉斯凯奇 最帅!!
护送钱斯 真实事件改编新片
哈特的战争 布鲁斯威利战争片
第九连 俄罗斯战争大片
光荣战役 明星云集战争大片
古墓迷途 国内热映战争大片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票房冠军战争大片
坦克大决战 二战经典战争片
进攻列宁格勒 苏联经典二战战役
猛鹰突击兵团 美国经典二战题材
盛夏猎户座 二战激烈海战大片
⑦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获奖名单
第1-2届
(1946-1947年)
不评奖 最佳影片:《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苏联)
导演奖:《黎明》(法国)
表演奖:阿·鲍利索夫 《巴甫洛夫》(苏联) 最佳影片:《攻克柏林》(苏联)
导演奖:符·普多夫金 《俄罗斯航空之父》(苏联)
表演奖:石联星《赵一曼》(中国)
自由斗争奖:《中华女儿》(中国) 特等奖:《金星英雄》(苏联)
导演奖:让·保罗·勒夏诺阿 《没有留下地址》(法国)
表演奖:斯莫列克 《新战士站起来》(捷克斯洛伐克)
摄影奖:冯四知《翠岗红旗》(中国)
特别荣誉奖:《白毛女》(中国)
导演特别荣誉奖:史东山《新儿女英雄传》(中国)
和平奖:《钢铁战士》(中国) 大奖:《难忘的一九一九》(苏联)
导演奖:塔·萨夫钦柯《乌克兰诗人舍甫琴柯》(苏联)、卡洛·里扎尼《注意,强盗来》(意大得)、兹拉丹·杜多夫《妇女们的命运》(东德)
男演员奖:谢·邦达尔丘克《乌克兰诗人舍甫琴柯》(苏联)、扬·保尔斯基《最初的日子》(波兰)、比埃尔·弗莱斯纳《法勃尔先生》(法国)
女演员奖:米尔卡·杜伊柯娃《妲卡》(保加利亚)
编剧奖:王震之《内蒙人民的胜利》(中国)
争取自由斗争奖:《人民的战士》(中国) 大奖:《忠实的朋友》(苏联)、《社会中坚》(美国)
导演奖:阿尔伯托·卡瓦尔康蒂 《海之歌》(巴西)
男演员奖:夏尔·范奈尔 《被埋葬的青春》(法国)
女演员奖:罗苏乌拉·雷维尔斯特 《社会中坚》(美国)
音乐片奖:《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
争取自由斗争奖:《智取华山》(中国) 大奖:《四海之内皆兄弟》(法国)
导演奖:伊夫斯·阿力格莱 《中坚力量》(法国)
男演员奖:根塞·西蒙 《台尔曼传(下)》(东德)
女演员奖:妮凤托娃 《自由的人们》(苏联)
评委会特别奖:《深渊》(匈牙利)、《一杯麦酒》(匈牙利) 大奖 《在夜幕下》(印度)
《汉尼巴尔教授》(匈牙利)
《劳动与爱情》(苏联)
《莉西》(东德)
导演奖 安·蒙克 《铁路上的人们》(波兰)
乌·波加契奇 《大人和小孩》(南斯拉夫)
男演员奖 斯·阿尔诺布 《面向世界》(匈牙利)
女演员奖 茨·阿尔纳多娃 《历史的教训》(保加利亚)
评委会特别奖《祝福》(中国) 特等奖 《静静的顿河》(苏联)
《异母兄弟》(日本)
导演奖 罗伯特·乔托马克 《恶魔到来之夜》(西德)
男演员奖 马克西姆·施特拉乌赫 《列宁的故事》(苏联)
女演员奖 南吉斯 《我们的母亲印度》(印度)
青年演员奖达奇、王晓棠《边寨烽火》(中国)
荣誉奖 《风筝》(中国/法国) 大奖 《谢辽沙》(苏联)
导演奖 司比奈克·布里诺奇 《车祸》(捷克斯洛伐克)
男演员奖 埃尔温·格塞内克 《带翼的人》(东德)
女演员奖 托罗克 《淘气姑娘》(匈牙利)
评委会特别奖《罗马之夜》(意大利)
传记片奖 《聂耳》(中国) 短片特别奖《大闹天宫》〔中国〕
大奖 《一年中的九天》(苏联)
评委会特别奖《乞食》(意大利)、《蜜味》(英国) 大奖 《被告》(捷克斯洛伐克)
评委会特别奖《最好的人》(美国)
男演员奖 比埃·契斯柯夫柯连纽斯基 《口袋》(波兰)
女演员奖 让娜·摩洛 《女仆的日记》(法国) 大奖 (空缺)
评委会特别奖《城市生活》(法国)
《官僚之死》(古巴)
男演员奖 纳姆·肖鲍夫 《沙皇与将军》(保加利亚)
女演员奖 杜纳塔丝·潘幽奥尼斯 《谁也不想死》(苏联) 大奖 《气候多变的夏天》(捷克斯洛伐克)
评委会特别奖《七月六日》(苏联)、《墙上的木偶》(匈牙利)
男演员奖 尼西拉·布洛杜尼柯夫 《同龄人》(苏联)
女演员奖 卡洛尔·霍华德 《像夜空中出现星星那样》(英国) 大奖 《结晶球》(英国)
评委会特别奖《上帝与我们共存》(意大利)
《列宁的道路》(东德)
男演员奖 马丘·卡里尔 《风的季节》(法国)
女演员奖 纳·贝洛赫沃斯其科娃 《湖畔》(苏联) 大奖 《先驱者的道路》(苏联)
评委会特别奖《山羊的角笛》(保加利亚)
男演员奖 朗吉特·马利克 《采访》(印度)
女演员奖 玛莉·塔兰西柯 《死气沉沉的风景》(匈牙利) 大奖 《恋人曲》(苏联)
评委会特别奖 《黑河》(波兰)
《进攻克布拉乔》(阿根廷)
男演员奖 安东尼奥·费朗迪斯 《是你最近的亲属吗?》(西班牙)
女演员奖 玛塔·范柯洛娃 《一年中的情人》(捷克斯洛伐克) 大奖 《智利颂》(古巴)
评委会特别奖 《别墅区》(保加利亚)、《X形的翅膀》(塞内加尔)
男演员奖 吉格蒙特·马洛诺维奇 《亚罗斯拉夫达布洛夫斯基》(波兰)
乔治·迪尼库 《通过帝国的废墟》(罗马尼亚)
女演员奖 希尔迪加德·内夫 《甚至独自死去》(西德)
卡琳·施尔德 《人反对人》(东德) 大奖 《白比姆黑耳朵》(苏联)
评委会特别奖《乡村故事》(印度)、《一件阴谋案的解剖》(阿尔及利亚)
男演员奖 朱利阿诺·吉玛 《铁腕省长》(意大利)
彼德·法贝尔 《符利明医生》(荷兰)
女演员奖 玛丽索尔 《往日的几天》(西班牙)
玛丽·罗丝纳特 《简单的往事》(法国) 大奖 《未婚妻》(东德)
评委会特别奖《西格南劳迪斯》(捷克斯洛伐克)
男演员奖 艾尔·帕西诺 《真相》(美国)
尤里斯·皮泰亚 《归来的儿子》(新西兰)
女演员奖 安达·奥尼斯 《阿拉斯塔西亚渐渐地经过》(罗马尼亚)
布丽吉特·多尔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奥地利) 大奖 《红钟》(苏联/墨西哥)
特别大奖 《警告》(保加利亚/苏联/东德)
《助手》(捷克斯洛伐克)
评委会特别奖《血腥的婚礼》(西班牙)
《终点站》(捷克斯洛伐克)
男演员奖 亨利·方达 《金色池塘》(美国)
唐纳德·萨瑟兰 《跨过门槛》(加)
女演员奖 (空缺) 大奖 《列夫托尔斯泰》(苏联)
特别大奖 《荒凉贝霍夫农庄的毁灭》(捷克斯洛伐克)、《埃尔米鲁索斯》(墨西哥)
评委会特别奖《丹尼尔》(美国)
男演员奖 奥古斯汀·岗佐纳尔斯 《自行车在夏天用》(西班牙)
奥姆·普里 《半真》(印度)
女演员奖 苏苏·皮西拉罗 《加米拉》(阿根廷)
玛丽·科尔宾 《巴奇梅尔案件》(西德)
导演处女作奖:史蜀君《女大学生宿舍》(中国) 大奖 《死亡的街道》(澳大利亚)
特别大奖 《黑人制革工人》(瑞士)
评委会特别奖《大家都爱》(保加利亚)、《徒劳》(匈牙利)
男演员奖 利沃尼德·费拉托夫 《契切林》(苏联)
女演员奖 简·方达、梅格·蒂利、安妮·班克罗夫特 《上帝的艾格尼丝》
电影节主要奖 《良家妇女》(中国)
国际评论家奖 《良家妇女》(中国)
摄影技术质量奖 《良家妇女》(中国)
最漂亮女明星奖张伟欣 《良家妇女》(中国)
第26届(1988年)
大奖 《芙蓉镇》(中国)
主要奖 《野草》(美国)
《指甲下的刺》(匈牙利)
评委会特别奖《探路者》(挪威)
男演员奖 列斯·塞鲁克 《稻草钟》(苏联)
女演员奖 科琳娜·哈福奇 《女演员》(东德) 大奖
评委会特别奖《我们确实如此吗?》(捷克斯洛伐克)
男演员奖 安德烈·斯默诺夫 《切诺夫》(苏联)
女演员奖 朱丽亚·杰克泽尔、克洛思尔德·德·贝塞尔、劳雷·马萨 《混乱》(法国)
导演奖 雅诺茨·基乔夫斯基 《恐怖状态》(波兰) 大奖 《克拉帕乔克》(比利时/法国/西班牙)
评委会特别奖《从前的电影》(伊朗)
男演员奖 盖伊·皮昂 《克拉帕乔克》(比利时/法国/西班牙)
女演员奖 叶夫多基亚·杰马诺娃 《有裂缝》(俄罗斯) 大奖 《Mi hermano del alma》
最佳导演 Timur Bekmambetov,Gennadi Kayumov《Peshavarskij valchik 》
最佳男演员 Max von Sydow《Time Is Money 》
最佳女演员 Natasha Richardson《Widows' Peak 》
评委会大奖 《Faust》
《Przypadek Pekosinskiego 》 大奖 《Jizda》
最佳导演 Lars von Trier 《医院风云》Riget
最佳男演员 Ernst-Hugo Jaregard 《医院风云》Riget
最佳女演员 Ah-Lu Qui 《女儿红》Nu er hong
评委会特别奖 《Zahrada》
最佳纪录片 《V zahrade 》
世界电影杰出贡献特别奖 Gina Lollobrigida 大奖 《高加索的俘虏》Kavkazskij plennik
最佳导演 Peter Gothar 《神索飞天贼》Haggyallagva Vaszka
最佳男演员 Pierre Richard 《恋爱中的厨师》Les Mille et une recettes cuisinier amoureux
最佳女演员 Marisa Paredes《窗边的玫瑰》La Flor de mi secreto
评委会特别奖 《Clara Hakedosha》
最佳纪录片 《奇士劳斯基如是说》Krzysztof Kieslowski: I'm So-So...
世界电影杰出贡献特别奖 Gregory Peck 大奖 《我美好的生活》Ma vie en rose
最佳导演 Martine Dugowson《Portraits chinois》
最佳男演员 Bolek Polivka《Zapomenute svetlo》
最佳女演员 Lena Endre《Juloratoriet》
评委会特别奖 《La Buena vida》
最佳纪录片 《Nespatrene》
《Noel Field - Der erfundene Spion 》
世界电影杰出贡献特别奖 Milos Forman 大奖 《La Coeur au poing》
最佳导演 Charles Biname《La Coeur au poing》
最佳男演员 Olaf Linde Lubaszenko《Je treba zabit Sekala 》
最佳女演员 Julia Stiles《暗夜危情》Wicked
评委会特别奖 《Den polnoluniya》 大奖 《Ha-Chaverim Shel Yana》
最佳导演 Aleksandr Rogozhkin《Blokpost》
最佳男演员 Hilmar Thate《Wege in die Nacht》
最佳女演员 Evelyn Kaplun 《Ha- Chaverim Shel Yana》
评委会特别奖 同窗的爱《Fucking Amal》 大奖 《Eu Tu Eles》
最佳导演 Vinko Bresan《Marsal》
最佳男演员 Ian Hart《Aberdeen 》
Hamid Karokhnezad《Arous-e atash》
最佳女演员 Regina Case《Eu Tu Eles》
评委会特别奖 《薄荷糖》Bakha satang
《Duze zwierze》 最佳影片 《蒙马特尔的阿梅莉》 Le fabuleux destin d’Amelie Poulain(法国)
评委会特别奖《Czesc Tereska》(波兰)
最佳导演奖 Ibolya Fekete 《Chico》(匈牙利)
最佳男演员奖 Sven Wollter 《A Song for Martin》(丹麦瑞典)
最佳女演员奖 Viveka Seldahl 《A Song for Martin》(丹麦瑞典)
评审团特别奖《Unfinished Song》(意大利)、《Violet Perfume》(墨西哥)
最佳纪录长片《Vies》(法国)
最佳纪录短片《Pho》(越南英国)
艺术贡献奖 Ben Kingsley(英国)、Otakar Vavra(捷克) 最佳影片 《魔鬼之年》 Rok dabla (Year of The Devil)(捷克)
评委会特别奖《Nirgendwo in Afrika》(德国)
最佳导演奖 Asghar Massombagi 《Khaled》(加)
最佳男演员奖 William H. Macy《焦点》 Focus(美国)
最佳女演员奖 Ugla Egilsdottir 《The Seagull′s Laughter》(冰岛)
评审团特别奖《Let′s Not Cry》(韩国)、《吸烟室》西班牙)
最佳纪录长片《Dauhter from Yan′an》(日本)
最佳纪录短片《Obec B.》(捷克)
特别提及:《Devil′s Playground》(美国)、《Hunting Down an Angel or Four Passions of The Soothsayer Poet》(俄罗斯)
艺术贡献奖:John Boorman(英国)、Vlastimil Brodsky(捷克)、Sean Connery(英国) 最佳影片:《对面的窗户》(意大利/英国/土耳其/葡萄牙)
评委会特别奖:《Babusja》
最佳导演奖:Ferzan Ozpetek 《la Finestra di fronte》
最佳男演员奖:Bjrrn Kjellman 《Se til venstre,der er en svensker》
最佳女演员奖:Giovanna 《la Finestra di fronte》、Sylvie Testud 《Mezzogiorno Stupeur et tremblements》 最佳影片:《儿童故事》 Certi bambini (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Tu》(克罗地亚/波黑)
最佳导演奖:Xavier Bermudez 《Leon y Olvido》(西班牙)
最佳男演员奖:Max Riemelt 《Napola》(德国)
最佳女演员奖:Karen-Lise Mynster《Lad de sma born》(丹麦)、Marta Larralde 《Leon y Olvido》(西班牙)
最佳纪录长片:《Svadba tisiny》
特别提及:《Niceho nelituji》(捷克)《Untertage》 最佳影片:《我的尼基弗》(波兰)
评委会特别奖:《多么奇妙的土地》 (以色列)
评委会特别提及:《纪子的餐桌》(日本)
最佳导演奖:克尔兹斯托夫·克劳泽《我的尼基弗》 (波兰)
最佳男演员奖:卢卡·辛加莱蒂《光天化日》 (意大利)、尤里·加弗里尔 《多么奇妙的土地》(以色列)
最佳女演员奖:克里斯蒂娜·费尔德曼《我的尼基弗》(波兰)
最佳纪录片(30分钟以内):《Boza moj》 (捷克)
最佳纪录片(30分钟以上):《Estamira》 (巴西)
最佳纪录片特别提及:《Mad Hot Ballroom》(美国)
东西方奖:《Ragin》 (俄罗斯)
东西方奖特别提及:《Wesele》 (波兰)
观众奖: 《Vie avec mon pere,La》 (加拿大)
国际电影评论家奖 《中国人》丹麦/中国)
观众评审团奖:《中国人》(丹麦/中国)
Don Quijote奖:《纪子的餐桌》(日本)
Don Quijote奖特别提及:《我的尼基弗》 Maj Nikifor (波兰)
独立电影奖: 《Muertos,Los》 (阿根廷/法国/荷兰/瑞士)
捷克青年评论家奖:《Parvane ha badraghe mijonand》 (捷克)
杰出艺术贡献:莎朗·斯通(美国)、罗伯特·雷德福(美国)、丽芙·乌曼(挪威) 最佳影片:《Sherrybaby》(美国)
评委会特别奖:《Christmas Tree Upside Down》(德国)、《Beauty in Trouble》(捷克)
评委会特别提及:《This Girl Is Mine》(法国)
最佳导演奖:Joachim Trier 《the film Reprise》(挪威)
最佳男演员奖:Andrzej Hudziak 《his role in the film Several People,Little Time》(波兰)
最佳女演员奖:Maggie Gyllenhaal 《Sherrybaby(美国)
最佳纪录片(30分钟以内):《Views of a Retired Night Porter》(奥地利)
最佳纪录片(30分钟以上):《Life in Loops》(奥地利)、《In the Pit》(墨西哥)
最佳纪录片特别提及:《Other Worlds》(斯洛伐克/捷克)
东西方奖:《Monkeys in Winter》(保加利亚/德国)
东西方奖特别提及:《White Palms》(匈牙利)、《Tomorrow Morning》(塞尔维亚)
观众奖:《Other Worlds》(斯洛伐克/捷克)
国际电影评论家奖:《Frozen City》(芬兰)
杰出艺术贡献: Andy Garcia (美国)、Robert K. Shaye (美国)、Jan Nemec (捷克) 最佳影片:《Jar City》(冰岛/德国)
评委会特别奖:《Lucky Miles》(澳大利亚)
评委会特别提及:《Simple Things》(俄罗斯)、《Empties》(捷克/英国/丹麦)
最佳导演奖:Bard Breien 《The Art of Negative Thinking》(挪威)
最佳男演员奖:Sergey Puskepalis《Simple Things》(俄罗斯)
最佳女演员奖:Elvira Minguez 《Pudor》(西班牙)
最佳纪录片(30分钟以内):《Artel》 (俄罗斯)
最佳纪录片(30分钟以上):《Lost Holiday》 (捷克)
最佳纪录片特别提及(30分钟以内):《Theodore》 (拉脱维亚)
最佳纪录片特别提及(30分钟以上):《The Mosquito Problem and Other Stories》 (保加利亚)
东西方奖: 《Armin》 (克罗地亚/德国/波黑)
东西方奖特别提及:《The Class》(爱莎尼亚)
观众奖:《Empties》(捷克/英国/丹麦)
国际电影评论家奖: 《Simple Things》(俄罗斯)
杰出艺术贡献:Danny DeVito(美国)、Bretislav Pojar(捷克)
欧洲电影标志奖:《The Class》(爱莎尼亚) 最佳影片: 《Terribly Happy》(丹麦)
评委会特别奖:《The Photograph》(印尼/法国/荷兰/瑞士/瑞典)
评委会特别提及:《The Karamazovs》(捷克/波兰)、《The Investigator》(匈牙利/瑞典/爱尔兰)
最佳导演奖:Aleksei Uchitel 《Captive》(俄罗斯/保加利亚)
最佳男演员奖:Jiri Madl 《Night Owls》(捷克)
最佳女演员奖:Martha Issova 《Night Owls》(捷克)
最佳纪录片(30分钟以内): 《Lost World》(匈牙利/芬兰)
最佳纪录片(30分钟以上):《Man on Wire》(英国)
最佳纪录片特别提及:《Bigger,Stronger,Faster》(美国)
东西方奖: 《Tulpan》 (哈萨克/德国/瑞士/俄罗斯/波兰)
东西方奖特别提及:《Seamstresses》(保加利亚)
观众奖:《12》(俄罗斯)
国际电影评论家奖:《The Karamazovs》(捷克/波兰)
杰出艺术贡献:Robert De Niro(美国)、Dusan Hanak(斯洛伐克)、Juraj Jakubisko(斯洛伐克)、Ivan Passer(美国)
欧洲电影标志奖:《Bahrtalo!》(匈牙利/奥地利/德国)
独立电影奖:《Mermaid》(俄罗斯)
电影节总裁奖:Danny Glover(美国)、Christopher Lee(英国)、Armin Mueller-Stahl(德国) 最佳影片:《海上天使》(比利时/加拿大)
评委会特别奖:《二十》(伊朗)
评委会特别提及:《The Karamazovs》(捷克/波兰)、《The Investigator》(匈牙利/瑞典/爱尔兰)
最佳导演奖:安德里亚斯·德里森《威士忌加伏特卡》 (德国)
最佳男演员奖:保罗·吉亚玛提《冷的灵魂们》(美国)、奥利弗·古尔迈《海上天使》(比利时/加拿大)
最佳女演员奖:帕普丽卡·斯丹尼《掌声》(丹麦)
最佳纪录片(30分钟以内):《Wagah》(德国/印度)
最佳纪录片(30分钟以上):《Osadne》(斯洛伐克/捷克)
东西方奖:《Room and a Half》 (俄罗斯)
观众奖:《A Matter of Size 》(以色列/德国/法国)
国际电影评论家奖:《Will Not Stop There》(Croatia,Serbia )
杰出艺术贡献:Isabelle Huppert(法国)、John Malkovich(美国)、Jan Svankmajer(捷克)
欧洲电影标志奖:《Applause》(丹麦)
独立电影奖:《Eamon》(爱尔兰) 最佳故事片水晶地球仪奖:《蚊帐》(西班牙)
最佳导演奖:拉伊科夫・格尔利奇《他还是我们中的一员》(克罗地亚)
最佳男演员奖:马特乌斯・科丘克维茨、菲利浦・加尔鲍茨《猫妈妈泰雷萨》(波兰)
最佳女演员奖:阿奈斯・德穆斯捷尔《甜蜜的罪恶》(法国)
杰出艺术贡献奖: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俄罗斯导演、制片人和演员)
评委特别奖:扬・斯维拉克《库基回来了》(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