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主角名叫普里莫斯的电影

主角名叫普里莫斯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4-09-04 21:33:03

1. NBA里面有多少非本土球员分别叫什么名字

今年季后赛队伍中的国际球员:

东部联盟 (22人)

芝加哥公牛(5人):马蒂纳斯-安迪斯格维瑟斯 (Martynas Andriuskevicius)(立陶宛)、罗尔-邓(Luol Deng)(苏丹)、安迪斯-诺西奥尼(Andres Nocioni)(阿根廷) 、维克特-卡亚帕(Viktor Khryapa)( 俄罗斯)、及萨波-索夫洛萨(Thabo Sefolosha)(瑞士)

克里夫兰骑士(3人): 扎伊德鲁纳斯-伊尔戈斯卡斯 (Zydrunas Ilgauskas)( 立陶宛)、阿列克山大-帕瓦洛维奇 (Aleksandar Pavlovic) (塞尔维亚及黑山) 及安德森-瓦莱乔(Anderson Varejo) (巴西)

底特律活塞 (1人): 卡洛斯-戴尔菲诺 (Carlos Delfino)(阿根廷)

奥兰多魔术(3人): 卡洛斯-阿罗约(Carlos Arroyo)( 波多黎各)、达科-米里西奇(Darko Milicic) (塞尔维亚) 及希达耶特-特科格鲁 (Hidayet "Hedo" Turkoglu) (土耳其)

新泽西网(3人): 麦尔-伊利奇(Mile Ilic)( 塞尔维亚)、雷纳德-克尔斯蒂奇(Nenad Krstic)( 塞尔维亚) 及波斯简-诺克巴 (Bostjan Nachbar) (斯洛文尼亚)。

多伦多猛龙(6人): 安德里亚-巴格纳尼(Andrea Bargnani)( 意大利)、霍塞-曼纽-卡尔德龙(Jose Manuel Calderon)( 西班牙) 、约格-加巴约萨(Jorge Garbajosa)( 西班牙)、内斯特洛维奇 (Radoslav "Rasho" Nesterovic)(斯洛文尼亚) 、尤罗斯-斯洛卡(Uros Slokar)(斯洛文尼亚)、佩普-索乌(Pape Sow)(塞内加尔)。

华盛顿奇才(1人): 达瑞斯-桑贾拉 (Darius Songaila)( 立陶宛) 、

西部联盟(37人)

达拉斯小牛(5人):荷塞-巴里亚(Jose Juan Barea)( 波多黎各)、德萨盖纳-迪奥普(DeSagana Diop )(塞内加尔)、戴德尔-艾鲁加 (Didier Ilunga-Mbenga)(刚果)、波波斯-蒙萨邦苏(Pops Mensah-Bonsu)(英国)及德克-诺维茨基(Dirk Nowitzki)(德国)。

丹佛掘金(4人):亚休巴-迪亚瓦拉(Yakhouba Diawara)(法国)、李纳斯-科雷萨(Linas Kleiza)(立陶宛)、埃杜阿多-纳胡拉 (Eardo Najera)(墨西哥)及 奈奈(Nene)(巴西)。

金州勇士(6人): 凯兰纳-阿祖布克(Kelenna Azubuike)( 英国)、安德里斯-比德林斯(Andris Biendrins)( 拉特维亚) 、扎科-查巴卡帕(Zarko Cabarkapa)( 塞尔维亚)、阿多纳尔-福伊尔(Adonal Foyle)(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萨鲁纳斯-贾斯科维休斯(Sarunas Jasikevicius)( 立陶宛)、迈克尔-皮特鲁斯(Mickael Pietrus)(法国)。

休斯敦火箭(4人):迪坎贝-穆托姆博(Dikembe Mutombo)(刚果)、瓦斯里斯-斯潘诺里斯(Vassilis Spanoulis)(希腊)、杰克-查卡利迪斯(Jake Tsakalidis)( 希腊)及 姚明(Yao Ming)(中国)。

洛杉矶湖人(2人):罗尼-图里亚夫(Ronny Turiaf)(法国)、弗拉迪米尔-拉德马诺维奇(Vladimir Radmanovic)( 塞尔维亚)

菲尼克斯太阳(6人):林德罗-巴博萨(Leandro Barbosa )(巴西)、拉加-贝尔(Raja Bell)(美属维京群岛)、帕特-伯克(Pat Burke)(爱尔兰)、鲍里斯-迪奥(Boris Diaw)(法国)、肖恩-马科斯(Sean Marks)(新西兰)及史蒂夫-纳什(Steve Nash)(加拿大)。

圣安东尼奥马刺(6人):蒂姆-邓肯(Tim Duncan)(美属维京群岛)、弗朗西斯科-埃尔森(Francisco Elson)(荷兰)、伊曼纽尔-吉诺比利 (Manu Ginobili)(阿根廷)、法布瑞斯尔-奥博托 (Fabricio Oberto)(阿根廷)、托尼-帕克(Tony Parker)(法国)、比诺-乌德里(Beno Udrih)(斯洛文尼亚)。

犹他爵士(4人):拉菲尔-阿鲁尤(Rafael Araujo)(巴西)、戈登-吉里切克(Gordan Giricek)(克罗地亚)、安德烈-基里连科(Andrei Kirilenko)( 俄罗斯)及梅米特-奥库(Mehmet Okur)(土耳其)。加拿大的马格洛伊尔

2. 世界图书之都的部分简介

2007世界图书之都波哥大(哥伦比亚)
波哥大是首个获得“世界图书之都”称号的拉丁美洲城市,其公共图书馆的蓬勃发展是其赢得这份美誉的最重要原因。波哥大共拥有102座公共图书馆,其公共图书馆网络每年为480万名用户服务。令人称道的是波哥大的Luis Angel Arango图书馆,它是全球拥有最多用户的公共图书馆,而另外三间现代化超大型图书馆也被认为拥有顶尖的客户服务质量。同时,波哥大拥有294家出版社、619间书店,哥伦比亚有50%的书籍都在这里诞生。
2008世界图书之都阿姆斯特丹(荷兰)
阿姆斯特丹当选为2008“世界图书之都”,主要得益于其图书推广计划的高质量和多样性,其推广计划也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获得了国内外公立和私营图书业界的积极参与。突出表达自由也是阿姆斯特丹当选的一个重要原因。阿姆斯特丹素来以言论自由而著称,自16、17世纪开始,阿姆斯特丹就成为了那些在自己的国家被剥夺了创作自由的作家们的避难地,他们在这个和平环境中自由写作,至今仍然如此。在当选的这一年中,阿姆斯特丹以“开卷阅读,开阔思路”(an open book an open mind)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人们对表达自由的讨论及对话。
2009世界图书之都贝鲁特(黎巴嫩)
贝鲁特努力保持其文化多样性、对话和宽容特色是她成为2009年“世界图书之都”的原因。贝鲁特的空气里处处弥漫着自由的气息,对阿拉伯世界的学者而言,这座城市就是一个自由的避风港,这里也没有严苛的新闻审核制度,言论自由备受推崇。她自由宽松的环境更孕育了一大批艺术家,尤其在数十年的内战中,贝鲁特本土涌现了许多优秀女性作家,改变了阿拉伯战争文学的格局。此外,作为阿拉伯世界公认的“印刷工厂”,贝鲁特城市中的书店有着各类装帧精美的图书,从励志读物到经典名著,每位读者都能在书店的一角淘到自己心爱的书籍。
2010世界图书之都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
2008年申请世界图书之都那一年,恰逢斯洛文尼亚写作语言的创立者――普里莫斯特鲁巴尔诞辰500周年纪念。这不仅成为该国申请的最大由头,并最终被列入活动目录。斯洛文尼亚有着传统而且丰富的出版业,主要集中在卢布尔雅那。自2001年开始,该国每年出版4000多部文学作品,位列人均出版文学作品国家第三,仅次于芬兰和冰岛。国家虽小,出版商数量却非凡,超过1800家,并且各有特色。2004年,斯洛文尼亚还公布了公共图书借阅权,使得作者能够根据公共图书馆借阅其作品的次数获得补偿。另外,该国每年图书馆的借阅量超过了2000万,即平均每位居民每年借阅量为11本,其中24%的借阅者来自卢布尔雅那。
2011世界图书之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201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成功申请成为世界图书之都对这座城市有着极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一年,阿根廷历史上对公众自由制度最早的贡献――《自由出版社法令和条例》生效100周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文化传统享誉全球,不仅由于著名作家不断对外输出世界观,还因为这座城市人们热爱阅读的习惯。自1810以来,该市的公共图书馆已经遍地开花。据说,该市的读者并不需要出门去找书,书就会自动呈现到他们面前,因为著名国际书展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出席。即使在历史最灰暗的时期,当地人都从来都没有失去过信念,即表达和思考的自由。此类理念促使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为世界图书之都,也将它推向另一个超越阅读范畴、抵达文化层面的新起点。
2012世界图书之都埃里温(亚美尼亚)
比希腊年轻,比罗马年长,这是对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准确描述。这座公元前就有人居住的古老城市,已获评为2012年世界图书之都。埃里温最大优势在于古老,即拥有质量上乘及丰富多样的图书项目。该城设有档案馆、历史博物馆、民间艺术博物馆,以及藏有万幅油画的国家画廊。另外,马坦纳达兰文献手稿陈列馆闻名遐迩,里面藏有万多本亚美尼亚古代文献和近2000份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希腊文、拉丁文和其他文字书写的珍贵资料,不少手稿是直接写在经加工的羊皮上的。

深圳将申请“世界图书之都”
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率深圳代表团于当地时间10月11日上午到访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见了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博科娃表示,深圳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同时深圳已在推动全民阅读、发动民营企业力量促进全球教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树立了国际典范。今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加强与深圳在文化创意、图书、全民阅读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深将申请“世界图书之都”王京生首先转达了王荣书记、许勤市长的问候,向博科娃介绍了近年来深圳文化事业、图书产业、创意设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设计之都”称号以来,文化创意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对博科娃总干事一直以来对深圳设计之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图书事业发展的关注支持表达了谢意。王京生还表示,深圳将继续推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在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申请2015年“世界图书之都”的称号。此外,王京生还代表深圳人民向博科娃总干事赠送了《深圳十大观念》英文版,邀请总干事在合适的时间再次来到深圳访问。深圳文化产业博得盛赞博科娃充分肯定了深圳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她说,深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惊人成就。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深圳GDP增长为7%,但文化产业的增长达到了26%。这充分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她本人所倡导的“文化最终推动经济发展”的理念,令她感到十分振奋。创意城市网络深圳贡献不小博科娃高度赞赏深圳在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起到的作用及做出的贡献。深圳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创意城市网络一直保持密切合作和交流。2010年底,深圳承办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大会,发表了《深圳公报》。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新锐奖永久落户深圳。推广全民阅读树立国际典范深圳在推广全民阅读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令博科娃印象深刻。她回忆起去年在深圳中心书城参观时,看到了许多的家庭,许多的孩子,许多的年轻人,这让她感觉到阅读确实在深圳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深圳创造了许多条件让更多人去读书,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她说:“深圳推广全民阅读已经为世界树立了一个范例。”推动民企力量发展文化事业博科娃特别提到,深圳政府在发动民营企业力量发展文化、科学、教育事业方面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去年8月,深圳红钻足球俱乐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助资100万美元,成立深圳红钻——联合国教科文战略合作信托基金,资助非洲陶瓷业的青年人到中国瓷都景德镇学习,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文化对话和交流。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上与中国民营部门的第一个合作协议,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促进世界平衡发展”的理念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新创意新项目引人期待会谈中,博科娃对深圳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后的合作表示了强烈期待。她认真听取了王京生关于深圳未来文化创意、图书等项目的计划并给予肯定。她还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对这些计划给予支持。国际图书会议意义深远自2001年以来,深圳已连续举办12届读书月活动。“因读书而受人尊重”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信念。2013年3月1-2日,深圳将举办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图书业面临的挑战”的国际会议,届时将邀请众多国际嘉宾,包括图书出版、销售机构,图书馆、著名作家、政要等。王京生专门向博科娃递交了邀请函,邀请总干事出席大会。博科娃对邀请作出了热情的回应。她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图书业面临的挑战。深圳即将召开的国际图书会议,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议题的延续。这次会议不但能够对图书业的各类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还能为世界图书业提供一个了解深圳图书及阅读的机会。这次会议还将发表有关图书业发展的全球宣言,并研讨深圳自主建立相关图书和阅读国际推广机构,进一步推动国际图书业合作和发展。《人文颂》走向国际舞台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倡导“新人文主义”的理念,即更加尊重平等、妇女权利、提倡多元文化发展。深圳对这一理念作出了积极反应,已于近期推出了大型合唱交响曲《人文颂》。这一大型人文主题音乐作品将儒家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扬光大。博科娃对其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肯定。她认为,《人文颂》中倡导的人类永恒的价值和“新人文主义”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思想内涵深刻。她热情地邀请深圳交响乐团将《人文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演,之后推向全世界。民营企业创新合作模式在深圳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深圳民营企业认识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促进世界各国教育普及提高、科技发展进步、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圳华强集团的负责人随深圳代表团参加了会谈,表达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资助,加强相关合作的意愿。博科娃感到非常高兴,提出欢迎深圳的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图书、出版等领域与教科文组织开展合作。

3. 外国片电影中有没有电影名字中有一个‘莫’子的电影

有很多:
佩德罗·巴拉莫 Pedro Páramo(2009)
我爱你莫里斯 I Love You Phillip Morris(2009)
和莎莫的500天 500 Days of Summer(2009)
格莫拉 Gomorra(2008)
莫瑞莫托先生 Monsieur Morimoto(2008)
莫扎特城 Mozart Town(2008)
小莫斯科 Mala Moskwa(2008)
莫里哀情史 Molière(2007)
史特拉莫:未来尚未命定 Joe Strummer: The Future Is Unwritten(2007)
莫里斯·皮亚拉,真爱存在 Maurice Pialat, l'amour existe...(2007)
奥斯莫比剑 Cutlass(2007)
莫娜的女儿 Cèdre penché, Le(2007)
莫尔科姆以北三英里 Three Miles North of Molkom(2007)
万夫莫敌 Invincible(2006)
莫失莫忘 Love Conquers All (2006)
零点莫斯科 Moscow Zero(2006)
莫惹是非 Stay(2006)
寻找莫扎特 In Search of Mozart(2006)
莫特纳格伯爵 Graf Montenegro(2006)
莫扎特 Mozart-I Would Have Done Honour to Munich(2006)
莫莉-美籍少女民政战线 Molly: An American Girl on the Home Front(2006)
普里莫·列维的旅程 Strada di Levi, La(2006)
提莫夫.布雷金的半条命 The Half Life of Timofey Berezin(2006)
莫扎特与鲸鱼 Mozart and the Whale(2005)
欢迎来到东莫村 Welcome to Dongmakgol(2005)
我爱你,莫顺 Eomma eolgul yeppeunneyo(2005)
诗人莫拉埃斯 Vinicius(2005)
莫莉与莎莎 Karov La Bayit(2005)
斯帕·莫雷罗神秘探险记 The Mysterious Geographic Explorations of Jasper Morello(2005)
莫惹是非 Sleeping Dogs Lie(2005)
莫斯科寒意 Moscow Chill(2005)
阿拉莫之战 The Alamo(2004)
莫迪里阿尼 Modigliani(2004)
莫斯科黄金 Oro de Moscú, El(2003)
火星人莫卡诺 Mercano, el marciano(2002)
法比奥·蒙塔尔之舒尔莫 Fabio Montale: Chourmo(2002)
莫斯科广场 Moszkva tér(2001)
老友记 第八季第10集 莫妮卡的皮靴 (2001)
淹死莫娜 Drowning Mona(2000)
吉尔莫女孩 Gilmore Girls(2000)
艾莫奇遇记 The Adventures of Elmo in Grouchland(1999)
莫洛凯岛:戴梅恩神父的故事 Molokai: The Story of Father Damien(1999)
莫洛赫 Molokh(1999)
克罗莫狼人 The Wolves of Kromer(1998)
莫失莫忘 The Sweet Hereafter(1997)
永远的莫扎特 For Ever Mozart(1996)
乔伊在莫斯科 Joy à Moscou(1995)
莫忘那段情 Mou wang nei an qing(1994)
朝前走,莫回头 Go Ahead,Don't Turn Around(1994)
不是莫扎特 M Is for Man, Music, Mozart(1991)
忘却巴勒莫 Dimenticare Palemo(1990)
莫迪 Modì(1990)
罗莫尔德和朱利叶 Romuald et Juliette(1989)
再见莫斯科 Mosca addio(1987)
阿莫罗萨 Amorosa(1986)
莫阿 Moa(1986)
托尼西莫的复仇 Vengeance: The Story of Tony Cimo(1986)
霍洛维茨在莫斯科 Horowitz in Moscow(1986)
阿拉莫湾 Alamo Bay(1985)
莫扎特的同行们 Bröderna Mozart(1985)
莫扎特传 Amadeus(1984)
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Second Spring of Mr. Muo(1984)
在巴勒莫的一百天 Ceuto Giorui a Pabermo(1984)
尼莫 Nemo(1984)
后悔莫及 Hou Hui Mo Ji(1983)
雌雄莫辨 Victor/Victoria(1982)
莫娜 Mora(1982)
驯马人莫兰特 Breaker Morant(1980)
巴勒莫或沃尔夫斯堡 Palermo oder Wolfsburg(1980)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Moscow Distrusts Tears(1979)
欧布罗莫夫 Oblomov(1979)
莫里哀 Molière(1978)
托多·莫多 Todo modo(1976)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1975)
霍莫尔卡和他的口袋书 Homolka a Tobolka(1972)
明妮与莫斯科威兹 Minnie and Moskowitz(1971)
莫莉马贵 The Molly Maguires(1970)
买了新车的霍莫尔卡 Hogo-fogo Homolka(1970)
看啊,霍莫尔卡 Ecce Homo Homolka(1969)
再见吧莫斯科愚连队 Saraba Mosukuwa gurentai(1968)
少女莫夏特 Mouchette(1967)
佩德罗·帕拉莫 Pedro Páramo(1967)
漫步莫斯科 Ya shagayu po Moskve(1963)
莱昂莫汉神父 Léon Morin, prêtre(1961)
莫斯拉 Mosura(1961)
年少莫轻狂 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1960)
莫卧儿大帝 Mughal-E-Azam(1960)
莫霍克 Mohawk(1956)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1953)
玛丽亚·莫雷娜 María Morena(1951)
莫卧尔大帝胡马勇 Humayun(1945)
莫斯科来的V小姐 Miss V from Moscow(1942)
莫雷娜·克拉拉 Morena Clara(1936)
莫妮卡医生 Dr. Monica(1934)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1920)
小尼莫 Little Nemo(1911)

4. 《纳粹知道我的名字》:人性的光辉始终熠熠发光

我在不久之前,看过意大利作家普里莫·莱维的《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也是讲述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故事,哪怕是看文字都觉得无比的恐怖,人类的阴暗面,比我们所能想象的阴暗更阴暗。 

亲历者的文字,从字缝里都透露着彻骨的黑暗和寒冷,死里逃生,或许只是为了记录下来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让我们不要遗忘。

不同于男作家普利莫·莱维,当我看见这本从女性视角出发,同样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故事,受到的触动一点都不亚于前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文笔更细腻、更形象、更贴切,而因为同为女性,我们先天有一种共鸣,我更感动于她在纳粹集中营发生的女孩帮助女孩的故事。

特别是阅读到玛格达·海灵格在牢房中,因为饮食、睡眠、脏乱差等等集中营里的特色,导致疾病,为了应付点名,女孩们架起她,把她藏在身后,帮助她躲过苦役,甚至帮她从其他区域偷拿药品,总算是让她度过了那一段难熬的时光。

我边看的时候,边握紧了拳头,特别是看见玛格达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对比起其他集中营里的犹太人,无疑她是幸运的,可她仍旧是不幸的,她本不应该经历那些恐怖黑暗的人生,她应该在家乡开她的幼儿园,当幼师,照顾教育那些犹太裔或者非犹太裔的孩子们,应该在家乡的草坪上慵懒得晒着太阳,应该自由自在得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可战争爆发后,一切都变了,原来的美好和平静被打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不同于部分犹太人,只是单纯的受害者,被苦役,被毒打,被送去毒气室,玛格达的遭遇苦难而又特殊,阅读体验绝佳,却也让人替她深深心疼。

从前的我在阅读到纳粹集中营的故事,或者观看同类型电影,如《辛德勒的名单》,总是很好奇,既然妥协也是死,反抗也是死,早死晚死都是死,为什么犹太人为什么不团结起来反抗呢?或者逃跑,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在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人们不可能想不到我这个局外人都能想到的,恰恰相反,有太多的人倒在了逃跑的路上,也有太多的人因为同宿舍同组同连的人逃跑而被连坐。于是为了活下去,互相监视,举报,倾轧,陷害,让我心生无数惶恐和害怕,觉得如果自己身在其中,或许都活不过一天,就自己把自己给超度了。

而女主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过了漫长的三年,她通过自己的聪明机智,通过自己精通德语,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营中狱友的互帮互助,历经千幸万苦才熬过了三年。这三年,她从最初的懵懂到麻木,从幼儿园教师到普通犯人,再从犯人到囚犯营长,管理三万人,进步不可谓不大,但是很显然这并不是她想要的,身不由己的时光里,她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得帮助和拯救更多的人,给他们力量,教他们在纳粹党卫军手下艰难求生。

我们都知道纳粹集中营奥斯维辛的恐怖和黑暗,那里可以说就是人间炼狱,但是我却能看见人性的光辉在其中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哪怕是最狂风骤雨的侵袭,都不能让它熄灭,哪怕有时候会变得暗淡,但是黎明到来之前的缘故,太阳终究会升起,我们总能找到活着的希望。

希望你也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积极面对人生的力量。

End。

5. 法国有哪些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值得一看

关于一些二战题材的法国电影,我给大家推荐以下几部。

1.《随心所欲的五月》是一部讲述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入侵法国,加莱海峡小村庄的人们准备逃离故土,躲避战乱,一个母亲带着儿子逃离的而展开的战火间的故事。电影一面展现了法国乡村美丽醉人的景色,另一面展现了与德国纳粹的惨无人道。影片中,掉了队的军官,在自家酒窖睡过头的农夫,带领村民逃亡的村长,以及受尽战乱之苦的百姓,导演利用不同角度来呈现这段令人心痛的历史。影片虽然展现了纳粹惨无人道的一面,但是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还是体现出了在那个战火燃烧民不聊生的时代人性的光辉依然闪耀。

6. 扬·绍德克的人物评价

捷克国家摄影博物馆的女馆长安娜·华诺瓦最初很反感索德克:“我憎恶他对低级品味的喜好,也不喜欢他早期照片里流露的做作、娇羞状的感伤。”然而索德克的作品无人能够忽略,他太独特了,华诺瓦终于发现了他的价值:“他把情欲和温柔、精妙的嘲讽和短暂即逝的荒谬交集在如诗般
的气氛里。他一面触及虚伪和造作,另一面却表达了真与爱。”正是由于安娜·华诺瓦的大力推荐,索德克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我作灵魂的肖像。”索德克这样说。他的地下室剧场,其实是身体、死亡和欲望在不断演出。只是,让花里胡哨的小丑来宣讲存在的真理,让我们有些不知所措。
强索德克的摄影总是备受争议,不过他影响了许多后进的摄影家与艺术家。强索德克的主题以裸露的女体居多,有肥胖的老女人、残缺的肢体,甚至许多充满了病态的模特儿。强索德克让他的女模特儿浓妆艳抹,姿态造作,“俗不可耐”的程度令捷克当局摇头,作品屡屡被讥为低俗、不入流。共党政权更曾以败德为理由数度关切,到他的工作室搜索,逐一调查照片中的模特儿身分,以政治力干涉他的创作自由。其实,强索德克除了展现肉体之外,宗教命题及男女之间的暧昧性也是他热中的主题。他镜头下的模特儿展现的都是有别于西方传统人体美感的角度,他一直提问的是:谁有权力决定美丑?是主流社会、政府当局还是西方世界?透过强烈的影像语法,强索德克以行动提醒世人不要放弃追寻自己所认定的美的权力。所幸,强索德克名声不断以地下的方式传开,作品零散传到海外。六○年代未强索德克初次访美,轰动一时,此后他的作品几乎年年在美国展出,且受到国际瞩目,至今受邀举办个展的次数超过四百次。
只是,因为铁幕深锁,外界对这位风格强烈的摄影师的人生当时所知无多。直到一九九○年导演德米索兹前往采访拍摄,强索德克那位在地下室的工作室才首度曝光。德米索兹身兼作家、摄影及纪录片导演等多重身分,作品多以电视节目为主,一九九八年曾拍摄巴基斯坦演唱家NusratFatehAliKhan纪录长片。不过,德米索兹拍摄强索德克的计划,仍因政治力干扰,拍摄时间有限,只剪成廿八分钟的影片,却已足够让世人震惊。《布拉格一九九○》凭藉瑰丽的影像得过十几个国际影展奖项。强索德克现年七十三岁,仍持续创作。 1984年之后,索德克的作品中给人的极其复杂的感觉超过了以前所有认同于优雅的诗情画意和强烈的怀旧情绪的视觉艺术。他的照片令人惊愕不已,有时会使人觉得他正放肆地沉湎于风格主义和无道德的视觉想象中。但总的来看,索德克却显然不想象颓废的情人或糊涂的父辈那样
把他的艺术生命浪费掉。他的作品最多的还是那些无伤大雅的、带有装饰性的景象,比如利用光的蒙太奇效果拍摄的“炼狱2号”(1987年摄)等等。80年代以后,索德克的许多作品都成了脆弱的爱情生活和对妻子、情人进行质疑的见证。早期对女性的无限膜拜现在变成了冷面的对抗甚至于彻底的憎恶。比如“深切的愿望”(1985年摄)这张照片,展示的是一个丈夫跪倒在他骄横跋扈的妻子面前,向她乞求着什么,而那个猪一样肥硕的女人居然像救世主般骄傲。80年代中期他还拍过一张男人与女人的肖像,他自己扮演了一个强悍的男人,一脸得意地点燃了一根香烟,而同时,他的女伴却正朝自己扣响了扳机。对那些犬儒主义者而言,这种讽刺是最显而易见的了。早期作品中摄影师和模特儿之间的那种真切的色情诱惑逐渐看不到了,而在另一个极端上,艺术家不再从参与者的相互关系中寻找私密,而是目标明确地用他的相机去真实抓取女性身体上最忌讳的区域。
索德克并不回避任何东西。在像基督一样的摄影师(1991年摄)中,他吊挂在两个衣衫褴褛的妇女身上,就像基督吊挂在十字架上一样。在他自己的一张自拍照中,他摆出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姿势,而他身上的那件瘦瘦的衣服,活像一个集中营里的犯人。再仔细比较一下,这衣服实际上是由一家名叫马塔苏达(Matsuda)商号设计的夹克,而他曾在1989至1991年为它拍摄过时装。在自拍照中,他把当时模特手中的骷髅换成了自己手中的一架相机。
索德克对历史形象主题的介入是极其偶然的,这种偶然性可能就像他不经意间从布拉格的一家剧院买了个道具箱一样。人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从他的作品中看到戏剧性的场面,而这些场面有它很直接的宗教源泉,或者是从同时代人身上得到的启发。但是,在所有这些影像中,人们看到的最多的还是这些年来他那些基于色情的照片或明信片的变化。在早期的作品中,索德克常用花冠、王冠、兽皮和破烂的纱布来隐喻图像中的色情,甚至颓废的闺房中放荡的气氛。70年代中期之后,他的模特穿的是古怪的、老式的服装,脖子上缠绕的珍珠项链仿佛是100年前造出来的。到80年代,索德克基于摄影明信片创作了更多样式的摄影系列,比如淫荡的少女上床的镜头,甚至更为淫秽的三人乱伦的照片。
年青时,索德克曾相信自己有作模特的素质。但后来他承认,是生活使他认识到他的位置是在镜头后面而不是镜头前面。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演员,索德克拥有与作为导演同样的激情。如果他没有这样看待自己的话,也许只是因为他早已变成了他自己这出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无论是在艺术中还是在生活中,无论是在镜头前还是在镜头后,“演出必须开始”。
按照权威的评论家兹德奈克·普里莫斯(ZdenekPrimus)的观点,在现在看来,在70年代,索德克是走自己道路的、独立于社会体制之外、没有任何艺术家协会和其他国家机构支持的极少的几位艺术家之一。这意味着他将被后人所遗忘,据他自己说,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他已经生活
在另一个国家,或者做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务,甚而有人认为他已经死了,而捷克文化部对来自国外的探询的回答统统是:根本就没有索德克这个人。作为一个西方的观察者,人们有理由相信索德克是恶劣的政治环境下的牺牲品,然而,从1975年开始,随着索德克在国际上越来越被人接受,他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摄影中而不必为经济问题操心了。很自然,他的这种境遇在那些他疏于交往的国内摄影师中引起了不少的嫉妒。但造成他孤立处境的根本原因却并不仅于此:他所倾心关注的裸体主题对当时大部分捷克摄影师而言是很少有人涉足的--在70年代,当索德克开始把焦点朝向人类的性问题时,捷克摄影的主流依然是纪实摄影。本身也是位摄影家的布拉格艺术学院教授弗拉德米尔·伯格斯(VladimirPirgus)坚持认为,70年代的裸体摄影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无论是对古典裸体摄影的理解还是在新派影像的创造上,都无法与60年代的成果相比。他认为,这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图像的泛滥和荒谬,而法令和禁令也使裸体摄影失去了展览和出版的可能。
因此,索德克的处境是很被动的,他的住所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搜查,没有及时藏起来的照片和底片被没收,国家安全局还对照片中的人以及他们的朋友和亲属进行审问。有一段时间,索德克被迫定期到警察局汇报他的行踪。 毫无疑问,这种处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外的艺术界和出版界对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兴趣所引起的。从1969年在印第安纳大学举办第一次影展开始,他几乎每年都要在美国举办一次个展。他的照片同时也在澳大利亚和法国展览并被收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他把他全方位的成功归功于一家名叫《艺术无限》的荷兰出版社,这个出版社致力于出版发行明信片、海报和图片类图书。80年代中期,当索德克放弃了他工厂里的工作后,《艺术无限》便与他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其后将近10年的时间里,索德克一直为之工作,直至精疲力尽。但是迄今为止,德国人却对索德克一直表现出他们极度的审慎,虽然从1978年开始他的照片也在德国卖得不错,但至今仍然没有一家博物馆或美术馆认为应该为索德克举办一个个人展览。除了路德维希博物馆外,你很难在其他主流的艺术馆中找到他的作品。即使在捷克斯洛伐克,人们对他的认可也非常勉强。曾是布拉格艺术与工艺美术博物馆影像部主任的安娜·法罗娃毫不掩饰她对索德克作品评价的两难,1983年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不喜欢他那种低俗的风格和粗劣的制作,同样,我也不喜欢他早期作品中那不自然的气氛和矫揉造作的多愁善感。”但同时她又很欣赏他:“他有自己的东西,这个布拉格人非常特别!”实际上,索德克的照片无论在展览上还是在摄影图书中,总能紧紧抓住读者的视线--它们与那些报道摄影以及当时风行的现实主义风格截然不同。 15年过去了,法罗娃的论断依然不失其中肯。一提到索德克,必然会出现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圈内的行家们要么坚决反对他,要么至少表现出极大的谨慎,而对他给照片的上色,人们首选的是保持沉默。而另一些人却一直毫不含糊地支持他,因为在捷克的书店和纪念品商店里,除了毕加索和马蒂斯外,索德克的明信片、挂历和图书的销量超过了其他所有的艺术家。

7. 斯洛文尼亚在欧洲哪里这个国家很富有吗

斯洛文尼亚
国名: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Slovenia)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旗面左上角绘有国徽。斯洛文尼亚于1991年宣布脱离原南斯拉夫,成为独立主权国家,1992年正式采用上述国旗。

国徽:为盾徽。盾面为蓝色,上部有三枚黄色的六角星,下边是白、蓝相间的波纹,中间为三座白色山峰,象征该国最高峰——海拔2864米的特里格拉夫峰。

自然地理: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北端,地处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之间,位于原南斯拉夫的西北部,东部和南部与克罗地亚接壤,西南濒临亚得里亚海,西邻意大利,北界奥地利与匈牙利。面积为20273平方公里。52%的面积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海岸线长46. 6公里。西北部为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地,南部为石灰岩高原。德拉瓦河与萨瓦河上游流经,河谷平原占全国总面积五分之一。特里格拉夫峰为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2864米。最著名的湖泊是布莱德湖。气候分山地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平均气温为21℃,冬季平均气温为0℃。

人口:198.8万(1999年12月)。主要为斯洛文尼亚族(87.9%),匈牙利族(0.43%),意大利族(0.16%),其余民族(11.6%)。官方语言为斯洛文尼亚语。主要宗教是天主教。

首都: 卢布尔雅那(Ljubljana)是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位于西

北部萨瓦河上游,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多浓雾。面积902平方公里,人口约

27.2万人(1995年)。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建城,称“艾摩那”,十二世纪改为现名。因地理位置

接近边陲,历史上多受奥地利和意大利影响。1809-1813年为法国的一

个地方行政中心。1821年奥、俄、普、法、英等国在此举行“神圣同盟”成

员国会议。十九世纪是斯洛文尼亚民族运动的中心。1919年起归属南斯拉夫

。1895年发生地震,破坏严重,只有一些重要的建筑保存下来,如公元前三

、四世纪的罗马古城遗址、十八世纪的圣尼古拉总教堂、1702年建的音乐馆

和一些十七世纪的巴罗克式建筑等。

卢布尔雅那文化事业发达,有全国著名的斯洛文尼亚艺术科学学院,其画廊

、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在国内享有盛名。1595年创办的卢布尔雅那大学,

后以20世纪革命家和政治家爱德华·卡德尔的名字命名。该市大学生占全城人

口的1/10,故有“大学城”之称。市内还有神学院(1919)和三所美术

学院、斯洛文尼亚理科与美术学院和冶金研究所。

工业主要是生产水轮发电机、纺织品、氧化铝、纸张、新闻纸、皮革制品、

家用电器、化工品、药品等。

卢布尔雅那自古就是交通要道,目前仍是斯洛文尼亚通往意大利、奥地利、

巴尔干诸国的国际铁路枢纽。

卢布尔雅那是世界上最早在市区的街道上安装供暖设备的城市,在冬天的街

道上看不到冰雪痕迹。

国家政要:总统亚内兹•德尔诺夫舍克(Janez Drnovsek),2002年12月当选;总理亚内兹•扬沙,2004年11月当选。

简史:公元6世纪末,斯拉夫人迁徙到现斯洛文尼亚一带。公元7世纪,斯洛文尼亚隶属于萨莫封建王国。公元8世纪被法兰克王国统治。公元869年~874年曾在潘诺平原建立斯洛文尼亚独立国家。此后,斯洛文尼亚几易其主,曾受哈布斯堡王朝、土耳其、奥匈帝国等统治。1918年底,斯洛文尼亚与其他一些南部斯拉夫民族联合成立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为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德意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并于同年11月29日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为其中的一个共和国。1990年5月,斯洛文尼亚举行二战后第一次多党制大选,斯民主联盟上台执政。1991年6月25日,斯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1992年5月22日加入联合国。

政治:1991年12月23日公布的新宪法规定总统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五年,最多连任两届。议会为两院制,称国民议会和国民协商会。国民议会为主要立法机构,由90名议员组成,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国民协商会代表公民和社会行使监督权并有否决权,议员任期五年,由40名议员组成。政府是国家权力执行机构,任期四年。

经济:属中等发达国家,有着良好的工业、科技基础。矿产资源贫乏,主要有汞、煤、铅、锌等。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49. 7%。2000年工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 5%,从业人口33. 7万,占整个就业人口的37. 8%。工业部门以黑色冶金、造纸、制药、家具制造、制鞋、食品加工等为主。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国家,其次为原南地区和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国。重视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区是亚得里亚海海滨和北部阿尔卑斯山区,主要旅游点有特里格拉夫山自然风景区、布莱德湖和波斯托伊那溶洞。

军事:1991年6月正式建立斯洛文尼亚领土保卫部队,1993年10月改名为斯洛文尼亚军队。斯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七个月。

新闻出版:2000年有各种刊物1558种,其中日报6种,周刊48种,月刊325种。主要报纸《劳动报》、《共和国报》、《每日新闻》、《晚报》和《斯洛文尼亚人》等,用斯洛文尼亚文出版。斯洛文尼亚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简称STA)。全国有电台28个,电视中心2个。此外,还有二十余个地方有线电视台。

外交: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关系。致力于加入欧盟、北约、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和力求同世界大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是斯外交政策的基点。

与中国关系:1992年4月27日,中国宣布承认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同年5月12日,中斯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一、斯洛文尼亚人(SLOVENIANS)

一般的说法认为斯洛文尼亚人的祖先是古代的斯拉夫人。大约在公元570年,斯拉夫部落(THE SLAVIC TRIBES)开始在阿尔卑斯山脉(ALPS)和亚德里亚海(THE ADRIATIC SEA)之间的区域居住。623年到658年这段时期中,在上易北河(THE UPPER ELBE RIVER)和卡拉凡克山脉(KARAVANKE)之间的区域的斯拉夫部落在萨莫大公(KING SAMO)的领导下联合起来,建立了他们的第一个国家(即萨莫大公国)。这个部族联盟在萨莫大公死后瓦解了。但是一个较小的斯拉夫国家卡兰塔尼亚公国(DUCHY OF KARANTANIA或KARANTANIJA,即今天的卡林提亚CARINTHIA)延续了下来,这个国家的中心位于卡林提亚(卡林提亚的大部分地区位于现在的奥地利),它是斯洛文尼亚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由于来自东部阿瓦尔人(AVARS)的强大压力,卡林提亚人(CARINTHIANS)于745年和巴伐利亚人(BAVARIANS)结成联盟,随后他们承认法兰克人(FRANKISH)的宗主权,并于公元8世纪接受了基督教。这个地区最后的独立的斯拉夫政权——科策吉亲王的公国(THE PRINCIPALITY OF PRINCE KOCELJ),曾在869年-874年存在过,但在874年丧失了它的独立地位。斯洛文尼亚人的民族领土于是在西部为日耳曼人(GERMANS)所吞食,并随着匈牙利人(HUNGARIANS)到达潘诺尼亚平原(THE PANNONIAN PLAIN),而逐渐固定下来,一直维持到15世纪.

二、斯洛文尼亚语(SLOVENIAN)

最早用斯洛文尼亚语记载下来的文献是弗雷辛手写本(FREISING MANUSCRIPTS),其日期大概在972年和1022年之间,这些手写本于1803年在德国的弗雷辛发现。用斯洛文尼亚语印刷的第一本书是《初学者教义问答》(CATTECHISMUS AND ABECEDARIUM),它是由新教徒普里莫斯.特鲁巴尔(PRIMOZ TRUBAR)在1550年写成,并在德国城市图宾根(TUBINGEN)印刷。朱利季.达尔马廷(JURIJ DALMATIN)在1584年将《圣经》(BIBLE)翻译成斯洛文尼亚语。16世纪中期,斯洛文尼亚语才通过希罗尼穆斯.梅吉萨(HIERONYMUS MEGISAR)编纂的《多国语词典》(MULTILINGUAL DISTIONARY)为其他欧洲语言所知。

三、古代史(1) 在最初的时候,斯洛文尼亚人的民族领土被人称为斯卡拉维尼亚(SCLAVINIA),在这块斯卡拉维尼亚上的居民被称为斯卡拉维人(SCLAVI),当斯洛文尼亚人的人口在卡兰塔尼亚达到它的最大人口密度时,他们也被称为卡兰塔奇人(KARANTACI),而斯洛文尼亚语是斯洛文尼亚的新教徒作家在卡尔尼奥拉地区(THE PRINCE OF CARNIOLA)发展出来的,这植根于斯洛文尼亚人迅速将自己认同为卡尔尼奥拉人和属于卡尔尼奥拉地区的。斯洛文尼亚人的民族领土在6世纪确定,并在9世纪扩展到它的极盛,这个区域从的里雅斯特海湾(BAY OF TRIESTE)一直到多瑙河以南(DANUBE RIVER)和巴拉顿湖(LAKE BALATON)以西。斯洛文尼亚人的民族领土随后在西部因为日耳曼化和在北部因为匈牙利人的到达潘诺尼亚平原而缩小,斯洛文尼亚的领土边界在15世纪固定下来,直到19世纪中叶才发生改变。 y2t/} F g

四、古代史(2)

在伦巴地人(LOMBARDS)于568年攻进了意大利以后,斯拉夫部落和阿瓦尔人开始在西潘诺尼亚平原和东阿尔卑斯山殖民。他们的进展在弗里乌里安低地(FRIULIAN LOWLAND)的东部边缘的“伦巴地石灰岩”(LOMBARDS LIMES)所阻。而在沿德拉瓦河(DRAVA RIVER,又叫德劳河DRAU)的上游方向和巴伐利亚人作战。直到7世纪末叶,在这个区域的斯拉夫人都处在阿瓦尔人的统治下。在623年-658年之间的这段时期,易北河下游和卡拉凡克山脉之间的斯拉夫部落在萨莫大公的领导下建立了他们的第一个国家。这个大公国在萨莫死后崩溃了,但一个卡兰塔尼亚公国仍保存在今天的卡林提亚地区。7世纪中叶,它发展为第一个斯洛文尼亚人国家,由瓦鲁克亲王(PRINCE VALUK)统治,它的中心在玛利亚.萨尔(MARIA SAAL)旁边的卡尔恩城堡(KRN CASTLE)。在和巴伐利亚人结成联盟和阿瓦尔人作战后,斯洛文尼亚人在8世纪中叶不得不接受了法兰克人的统治和信奉基督教。在803年,这个教会区域沿着德拉瓦河被划分为萨尔兹堡主教区(THE SALZBURG ARCHDIOCESE)和阿奎利亚大主教区(THE PATRIARCHATE OF AQUILEIA),这个划分一直持续到18世纪。阿瓦尔王国在9世纪初叶崩溃,斯洛文尼亚人从阿尔卑斯地区扩展到下潘诺尼亚平原(LOWER PANNONIAN PLAIN)以及伊斯特里亚(ISTRIA)。在843年划分法兰克王国(FRANKISH STATES)的凡尔登条约(THE TREATY OF VERDUN)后,所有的斯洛文尼亚人都在法兰克人的统治下被联合起来。在840年左右,普里比那亲王(PRINCE PRIBINA)从法兰克人手中获得了这块封建领地,领地的中心是建立在巴拉顿湖边上的扎拉河口(THE MOUTH OF THE ZALA RIVER)的巴拉顿城堡。由于受到拜占庭传教士(THE BYZANTINE MISSIONARIES)西里尔(CYRIL)和梅多迪乌斯(METHODIUS)的影响,普里比那的继承者科策吉疏远了和法兰克主教的关系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公国。由于和莫拉维亚人(MORAVIANS)和日耳曼人订立了和约,最后一个斯洛文尼亚国家政权于874年丧失了自己的自由,于是斯洛文尼亚地区用拉丁语进行上帝崇拜仪式以及外国文化占优势地位的时期长达1000年

7Y U |7~5Y 在9世纪末期,所谓的“卡兰塔尼亚王国”以公国的特殊形式出现在由德拉瓦河的源头到多瑙河和科普拉河(KOPLA RIVER)所围绕的领土上。在这个时期,匈牙利人开始进入潘诺尼亚平原,于896年在这个区域永久居住下来了,并和在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之间起联系作用。匈牙利人在955年战败于莱奇菲尔德(LECHFELD)后,巴伐利亚人和卡兰塔尼亚斯洛文尼亚人往东定居于拉巴河(RABA RIVER)、索特拉河(SOTLA RIVER)、科尔卡河(KRKA RIVER)和科普拉河之间的中心地带并永久确定了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CROATS)和匈牙利人之间的民族边界。在10世纪末期,卡兰塔尼亚从巴伐利亚分离出来,但很快大卡兰塔尼亚(GREATER KARANTANIJA)王国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全面封建体制的压力下在斯洛文尼亚领土上崩溃了。从12世纪起,斯洛文尼亚人的土地分成了几个历史省份——卡林提亚(CARINTHIA)、斯提里亚(STYRIA)、卡尔尼奥拉(CARNIOLA)以及后来的哥里吉亚(GORIZIA)。在奥地利区域里的斯洛文尼亚人居住领地在13世纪时是处于衰弱状态的。日耳曼殖民地已经深入卡林提亚的维拉克盆地(VILLACH BASIN)、斯提里亚的格拉茨盆地(GRAZ BASIN)、卡尔尼奥拉的索拉河冲积平原(THE SORA RIVER FLOOD PLAIN),而意大利人的殖民地已经支配了弗里乌里安低地。 g b/s"i @$z
@

新一轮日耳曼殖民运动从北部发动,15世纪时,斯洛文尼亚人的种族界限被局限在盖尔河谷(GAIL VALLEY)的赫尔马戈(HERMAGOR)、多布拉特斯山(MOUNT DOBRATSCH)、维拉克、玛利亚萨尔、扫阿尔卑斯山脉(SAUALPE MOUNTAIN RANGE)、科兹贾克山(MOUNT KOZJAK)、拉古纳(RADGONA)(拉德克斯堡RADKERSBURG)和库奇尼卡河(KUCNIKA RIVER)之间的区域,这个划分一直保存到19世纪中叶。大约从1500年起,哈布斯堡家族成功控制了斯洛文尼亚人的居住区域,并统治这个区域直到1918年。斯提里亚、卡尔尼奥拉、伊斯特里亚和后哥里吉亚几个地区被合并成内奥地利(INNER AUSTRIA),在15世纪前半叶,策尔季家族的亲王(THE PRINCE OF CELJE)压倒了哈布斯堡家族(HAPSBURG),但哈布斯堡随后在策尔季家族消亡后继承了他们的领地。在哈布斯堡家族首领弗雷德里克一世(FREDERICK I)和匈牙利以及克罗地亚国王马提亚斯.科维努斯(MATTHIAS CORVINUS)的十年战争中(THE TEN-YEAR WAR,1479-1489)中,很大一部分斯洛文尼亚领地是在匈牙利人手中的,由于马提亚斯成功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和他支持农民,他成为一位斯洛文尼亚的民族英雄。在波斯尼亚(BOSNIA)于1463年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后,土耳其人接着展开了几次对斯洛文尼亚人的居住地的侵略,他们杀戮及俘虏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斯洛文尼亚人。农民和地主的关系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恶化到极点(分别发生于1478、1515、1573)。 在16世纪后期,宗教改革运动(REFORMATION)促使第一批斯洛文尼亚语书籍、公众图书馆、印刷工厂及寄宿学校出现。反宗教改革运动(COUNTER-REFORMATINO)在世纪末开始,新教传道者和学者或是重归天主教信仰或是离开这个地区。所有的新教组织均遭破坏。在卢布尔贾纳(LJUBLJANA),超过750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和贵族家庭被迫离开斯洛文尼亚地区。仍留在这个区域的新教徒则居住在穆拉河(MURA RIVER)和拉巴河之间的区域。由于反宗教改革运动的胜利,日耳曼文化在这个区域的影响减弱,而意大利(ITALY)和巴洛克(BAROQUE)文化的影响则增强。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在17世纪末土耳其人从中多瑙河地带全面撤出而繁荣起来。纵贯斯洛文尼亚地区的商业道路连接起维也纳(VIENNA)和里杰卡(RIJEKA)和的里雅斯特。亚德里亚海上的自由航行在1717年得到允许,的里雅斯特在1769年成为一个自由港。在哈布斯堡家族首领玛利亚.特蕾莎(MARIA THERESA)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后,一个斯洛文尼亚民族复兴运诞生了,由于一个统一市场和运输体系,斯洛文尼亚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斯洛文尼亚语在学校中使用,约瑟夫二世(JOSEPH II)继承特蕾莎的皇位后,推行义务教育。安东.托马兹.林哈特(ANTON TOMAZ LINHART)通过他的研究居住于德拉瓦河和亚德里亚海之间的居民所组成的斯洛文尼亚民族的历史,力争在斯洛文尼亚建立学校和公众图书馆以及在卢布尔贾纳建立一所大学。由于达尔马廷成功翻译了《圣经》,扬森教派(JANSENIST)的学者再次注意到斯洛文尼亚语的统一。

在1797年,法国军队在拿破仑(NAPOLEON)的指挥下迫使奥地利军队投降。在康波.弗米奥条约后(TREATY OF CAMPO FORMIO),奥地利获得了崩溃后的威尼斯共和国(VENETIAN REPUBLIC)和得到统一的伊斯特里亚斯洛文尼亚(ISTRIA SLOVENIA)和威尼斯斯洛文尼亚(VENETIAN SLOVENIA)两块地区。法国于1809年第三次占领斯洛文尼亚后,通过熊布鲁恩条约(TREATY OF SCHONBRUNN)组建了一个伊里利亚行省(ILLYRIAN PROVINCE),将斯洛文尼亚合并在内。这个行省的首府和行政中心在卢布尔贾纳,但是法国对斯洛文尼亚的统治时期(1809-1813)对斯洛文尼亚的商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特别是的里雅斯特因为拿破仑的针对英国的“大陆封锁”(CONTINENTAL SYSTEM)政策。但是,法国似的统治在另一方面却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现代化,并初级和高级学校里推广斯洛文尼亚语,这项措施随后也影响到了奥地利的教育制度。在法国的占领结束后,是梅特内(METTERNICH)的统治,大部分的斯洛文尼亚人处于德意志同盟(GERMAN UNION,1815-1866)统治下。德语再次在学校和政府机关中使用。一种新的斯洛文尼亚民族观念在以马提雅各布(MATLJJACOB)为首的知识分子中孕育出来。法兰西.普雷斯伦(FRANCE PRESEREN)的统一和公众的民族观念。

1848年的欧洲革命见证了民族主义者的“统一斯洛文尼亚”(UNITED SLOVENIA)运动的形成。这个运动首先出现于克拉根福特(KLAGENFURT)(又叫马提贾.马杰MATIJA MAJER),随后吸引了知识分子群体和维也纳的学生,并发展到格拉茨(GRAZ)和卢布尔贾纳。它要求在学校和政府中推广斯洛文尼亚语,将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斯洛文尼亚人团结起来,并且尊重斯洛文尼亚人居住的历史省份中他们的民族特性。尽管奥地利帝国的专制主义在弗兰茨.约瑟夫,但是斯洛文尼亚语仍然逐渐在斯洛文尼亚地区的学校中重新得到使用,并在中等学校中作为一门教学科目。为了增强斯洛文尼亚地区北部边界,必须重新安置该地区拉万廷主教教区(LAVANTINE DIOCESE)的教座,将教座从圣安德鲁(ST.ANDREW)迁移到马里博尔(MARIBOR),这项工作由主教安东.马丁.斯洛姆塞克(ANTON MARTIN SLOMSEK)在1859年顺利完成。“统一斯洛文尼亚”这种民族观念从1861年起,就在所有大城市中的文学俱乐部中繁荣起来,特别是在1863-1871年这段时期在塔波尔(TABOR)上,塔波尔是大型群众户外集会。1892年,保守派建立了天主教民族党(CATHOLIC NATIONAL PARTY),自由派则在1894年建立了民族党(NATIONAL PARTY)。雅尼兹.克雷克(JANEZ KREK)组织了农业合作社(AGRICULTURAL COOPERATIVE)和乡村自助协会(RURAL SELF-HELP ASSOCIATION),领导着农民政党。所有的斯洛文尼亚政治党派都面临着斯洛文尼亚和南斯拉夫(YUGOSLAVIA)在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IA)实验主义的政治框架内的政治前途问题。南斯拉夫社会民主党(YUGOSLAV SOCIAL DEMOCRATIC PARTY)将统一所有南部斯拉夫族作为它于1909年开展的提沃利革命运动(TIVOLI REVOLUTION OF 1909)中的最终政治目标。这个目标得到了“复兴运动”(RENAISSENCE MOVEMENT)的自由思想的年轻一代的支持.

3%的斯洛文尼亚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奥匈帝国作战而伤亡。1917年,奥匈帝国中的奥地利地区内的南斯拉夫代表在五月宣言(MAY DECLARATION)中要求将在哈布斯堡家族下的斯洛文尼亚人.塞尔维亚人(SERBS)、克罗地亚人(CROATS)统一为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同年,斯洛文尼亚政党征集了20万个签名,支持按照民族自决基本原则将斯洛文尼亚地区从奥地利中分离出来,并建立一个包括斯洛文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的共同国家。1918年8月中旬,所有斯洛文尼亚政党的代表同意在卢布尔贾纳建立一个在安东.克罗塞奇(ANTON KROSEC)国民会议,以实现自决并建立一个南斯拉夫国家。10月31日,克罗塞奇任命卢布尔贾纳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民政府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该政府随后在1918年12月1日和塞尔维亚王国(KINGDOM OF SERBIA)合并。

(l2s)@2h;A Y9{ 遵照战后国界的划分,40万斯洛文尼亚人留在了意大利,9万人在奥地利,7千人在匈牙利,他们均被排除在新建立的包括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以及塞尔维亚人的王国外。斯洛文尼亚还根据1915年的伦敦密约(LONDON SECRET TREATY OF 1915)丧失了它的三分之一的领土。意大利占领了斯洛文尼亚的普利莫斯克地区(PRIMORSKA),这个地区包括的里雅斯特和哥里吉亚。根据卡林提亚1920年制定的平民法,奥地利扩展它的南部边界一直到达了卡拉凡克山脉。在特里亚农条约(TREATY OF TRIANON)后,匈牙利要求获得了德拉瓦河和穆拉河到拉巴河流域地区的斯洛文尼亚领土。

随着卢布尔贾纳大学于(UNIVERSITY OF LJUBLJANA)1919年成立,斯洛文尼亚人获得了一个中央教育和科研制度,而卢布尔贾纳电台(RADIO LJUBLJANA)和斯洛文尼亚民族剧院(SLOVENE NATIONAL THEARTRE),国家美术院(NATIONALGALLEY)和大学图书馆的(UNIVERSITY LIBRARY)更是成为关键的文化。自从联合的南斯拉夫王国成立后,一些独立的斯洛文尼亚政党为建立一个独立的斯洛文尼亚国家而开展斗争,但是这个目标被1931年制定的宪法而受到阻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斯洛文尼亚商业和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乡村人口从三分之二降到了二分之一。

1941年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后,这个国家很快便被分成了几块。新的克罗地亚傀儡国家将斯洛文尼亚从南斯拉夫的剩余领土中分离出来。1941年4月12日,希特勒决心将一个斯洛文尼亚国家划分入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的版块。一个斯洛文尼亚全民大规模的抵抗运动(RESISTANCE MOVEMENT)导致了自由阵线(LIBERATION FRONT)的成立,这个阵线的任务是统一斯洛文尼亚的领土,拒绝任何用武力破坏斯洛文尼亚国家的计划。由于共产主义者在军事抵抗中的领导作用,斯洛文尼亚人很快便分裂了。卢布尔贾纳地区和合作纳粹,民族内部一场残酷的斗争开始了。在1943年年末,同盟国承认斯洛文尼亚游击队是他们和法西斯斗争的盟友。同年,自由阵线在科西夫杰(KOCEVJE)组织了一个斯洛文尼亚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个让重新获得自己海岸线的斯洛文尼亚团结在一个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内的决议案。和纳粹合作的斯洛文尼亚人直到战争末期也不能达到消灭游击运动的目的,随后被排除出国家生活。英国将逃往卡林提亚的战败的和纳粹合作的斯洛文尼亚军队引渡给南斯拉夫军队,这些军队中的绝大多数人均被南斯拉夫军队处决.

在1945-1990年期间,斯洛文尼亚是另一个南斯拉夫联盟(FEDERAL YUGOSLAVIA)中的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加盟国(SOCIALIST REPUBLIC),并享有独立的权利。在巴黎和平会议后,斯洛文尼亚于1947年加入了斯洛文尼亚海岸地区组织,在1954年的伦敦备忘录,成为除的里雅斯特外的里雅斯特自由贸易区的成员。斯洛文尼亚以及南斯拉夫的西部边界标志着欧洲的集团划分,而它和匈牙利的边界标志着真正的“铁幕”(IRON CURTAIN)。尽管南斯拉夫最初的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共产党人手中,斯洛文尼亚加强了它自身的民族文化和教育制度和其后的经济独立。要求斯洛文尼亚独立的声音从临近斯洛文尼亚的国家中的斯洛文尼亚裔的少数民族(人口约为斯洛文尼亚本国热口的10%)以及迁移到外国的斯洛文尼亚人(约占斯洛文尼亚本国人口的20%)发出来。为了维持和世界上各处的斯洛文尼亚人的联系,斯洛文尼亚对它的邻国的斯洛文尼亚裔人和本国的海外移民实行着独立的政策。1967年起,斯洛文尼亚加入奥地利卡林提亚(AUSTRIA CARINTHIA)和意大利弗留利.威尼斯(FRIULI-VENETZIA)贸易区,于1978年加入阿尔卑.亚德里亚(ALPE-ADRIA)

贸易区。在60年代末期,一部新的南斯拉夫宪法增强了民族主义者的角色并限制联盟的裁判权,增加各共和国的主权。

1991年,经历了和南斯拉夫军队的10天战斗后和南斯拉夫联盟的崩溃后,斯洛文尼亚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它进行了一次民主选举,多党制度的议会由一部新宪法予以确定。为了弥补它在南斯拉夫市场上的份额丧失,超过三分之二的斯洛文尼亚产品转而出口到欧洲联盟。该国的大型国有公司几乎全部分解了,工业产量下降,以前高水平的就业率现在已经变成了高失业率(14%),经济陷于萧条状态,罢工普遍发生。但是随着私有化进程的完成,国家的转型期结束,经济环境得到改善。斯洛文尼亚在加入北约和欧盟后,将向一个富裕的国家转变。

阅读全文

与主角名叫普里莫斯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多么有趣的电影院啊的英文 浏览:333
背景音乐优秀的电影 浏览:69
恒大电影小镇长沙 浏览:268
韩国电影素食主义者结局 浏览:708
印度电影会动的车是什么名字 浏览:996
红糖泰国电影下载下载 浏览:953
夺冠电影题目图片 浏览:20
有一部桥塌掉的电影 浏览:181
人物电影混剪大全 浏览:330
成龙国语高清电影完整免费观看 浏览:732
诺丁山电影男女主角 浏览:425
电影西安事变观后感400字 浏览:708
国产与殡仪馆有关的电影名字 浏览:900
一部戴VR眼镜的电影 浏览:269
电影解说中背景音乐是什么 浏览:135
成龙远的电影 浏览:544
滕王阁完整版电影 浏览:633
图片变电影海报 浏览:621
成龙在沙漠拍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906
酒店电影大全 浏览: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