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毕业生“讲的什么
导演达斯廷·霍夫曼1967年上映的成名作《毕业生The Graate》是一部举足轻重的代表作,由达斯汀·霍夫曼,凯瑟琳·罗斯,安妮·班克罗夫特主演,曾获第四十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等多项奖项。
剧情描述本恩的父母忙着筹备庆祝他毕业的家庭晚会,但本恩却对未来生活感到茫然。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对这个小伙子很感兴趣,不断挑逗本恩,但被拒绝。可是日子如此无聊,不久后他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幽会,同时他也爱上了她的女儿伊莱恩。鲁宾逊太太知道真相后坚决反对,并想尽办法拆散两人的交往。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并坦承了自己的坠落,只是没说出那个夫人的名字。伊莱恩原谅了他,但鲁宾逊太太的震怒使伊莱恩猜到了一切。她伤心地决定与别人结婚。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不顾一切向教堂冲去,他要尽最后力量挽回爱人的心。
《毕业生》电影原声大碟带由戴夫.格鲁辛Dave Grusin 与保罗西蒙Paul Simon 合作编写,前者负责音乐部份,后者则负责片中多首插曲,包括脍炙人口的 “The Sound Of Silence” 、 “Scaebrough Fair” 、 “Mrs. Robinson” 等,当年都是令人朗朗上口的畅销曲。格鲁辛是著名爵士乐钢琴手,但配乐风格颇为多样化,本片偏向清新的民谣风,颇能反映入世未深的大学生心境。西蒙则是著名民谣二重唱 “Simon And Garfunkel” 的作曲主将。
西蒙(Paul Simon)是美国歌坛上的一个奇迹,常被冠以作曲家、歌唱家和吉它手的美誉,实际上再加上诗人也不过分。他的个人演唱以及和加芬克尔(Art Garfunkel)的重唱作品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中。他的歌词首首都是优美的诗歌,他的歌曲旋律优美迷人。西蒙和加芬克尔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风靡多年的重唱可说是流行音乐史上的最佳重唱,西蒙的嗓音松弛自然,加芬克尔音色轻柔高洁,两人的和声如诗如梦一般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和《斯卡波罗集市》一样,是电影《毕业生》的插曲,一个在片头,一个在片尾。前一首1966年同名单曲获美国排行榜冠军;后一首1969年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奖。两首歌的风格差不多,都是那种经典的怀旧情怀。它的旋律直入心底,静静地、一尘不染的,轻柔的从耳边拂过。很容易让人想起雪后的黎明、原野的清风
http://cache..com/c?word=%B1%CF%D2%B5%3B%C9%FA%2C%B5%E7%D3%B0%2C%BC%F2%BD%E9&url=http%3A//hi%2E%2Ecom/%C3%CE%D0%D1%CE%DE%C6%DA/blog/item/fdc74916dd62764a20a4e919%2Ehtml&b=20&a=1&user=
❷ 毕业生这部电影有没有换丝袜在第几分钟
这部电影中有女主角在换丝袜,在第52分钟。
❸ 1967年霍夫曼主演的电影《毕业生》好在哪里
表演好,故事好,但是当时动人的故事不一定能引起现在观众的共鸣,这就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
❹ 电影《毕业生》是哪年出的
毕业生(1967)
片 名: The Graate
译 名: 毕业生
导 演: ( 迈克·尼科尔斯 Mike Nichols )
主 演: (安妮·班克罗夫特 Anne Bancroft) (达斯丁·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凯瑟琳·罗斯 Katharine Ross) (威廉·丹尼尔斯 William Daniels) (默里·汉密尔顿 Murray Hamilton) ( Elizabeth Wilson)
上 映: 1967年12月21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英语
IMDb评分8.1/10 ( 48924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4-Track Stereo
时 长: 105
类 型: 剧情 爱情 喜剧
分 级: 美国:PG 美国:已认可 英国:AA 英国:15 冰岛:L 阿根廷:16 澳大利亚:M 澳大利亚:R 加拿大:AA 加拿大:G 加拿大:PA 智利:18 芬兰:K-16 意大利:VM14 荷兰:AL 荷兰:MG6 挪威:15 新加坡:PG 瑞典:15 西德:12 西德:16 加拿大:R
❺ 《毕业生》是哪年拍的电影
出品:美国1967年Embassy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Mike Nichols
主演:安妮.班克劳夫特/ Anne Bancroft
达斯廷.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凯瑟琳.罗斯/ Katharine Ross
音乐:保罗.西蒙、戴夫.格鲁辛
第四十届奥斯卡最佳导演(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歌舞/喜剧类) (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导演(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歌舞/喜剧类) (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有前途新人(男) (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有前途新人(女) (1968)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1969)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剧作(1969)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剧作(1969)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有前途新人(1969)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1969)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剪辑(1969)
❻ 介绍下毕业生这部电影
就是讲一个大学叫亚宾什么的毕业生在走如社会前的一个假期,每日无所事事,对于未来十分迷茫.一次他结识了父亲的朋友的太太---罗宾逊太太,一位风韵尤存的中年女人,她主动勾引亚宾,而他也被这个女人的风度吸引,但更主要的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孩,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诱惑,更别说是为中年女人,于是经不住诱惑与刺激,令他自己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境地.但是他渐渐的厌烦罗宾逊太太的纠缠,与此同时,他遇见了罗宾逊太太的女儿,青春美丽,风华正貌,他爱上了她.两人刚步入爱河,罗宾逊太太的女儿却发现了自己心爱的男友与自己母亲不正常的关系,尖叫着逃走...在影片的最后,亚宾拉着穿婚纱的女孩,他唯一的梦中情人,逃出了教堂以及所有的人,逃离了所有的流言蜚语,一起跳上了不知开往何方的列车,两人相视而笑.影片结束.
影片没有给我们答案,他们两人会去哪,结局会怎样.因为对于他们,青春就是迷茫的,从一个孩子走向成年要做很多选择,要失去很多东西,也会得到很多.但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失去什么得到什么,是福是祸,自己去承担,这是我们要面对的东西,只有我们自己才会知道最后的结局.电影的意图就是如此,每个人都要学会担待,对自己选择负责,他们的结局是什么,留给他们自己好了.
主要演员:DUSTIN.HOFFMAN;ANNE.BANCROFT;KATHARINE.ROSS
获得 第四十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歌舞/喜剧类)(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歌舞/喜剧类)(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有前途新人(男)(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有前途新人(女)(1968)
第二十五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1969)
第二十五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剧作(1969)
第二十五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有前途新人(1969)
第二十五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1969)
第二十五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剪辑(1969)
P.S.这可不是我复制过来的哦,是我凭记忆以及手头资料一字一字打出来的...谢谢
❼ 如何评价1967年电影《毕业生》
《毕业生》的剧情很简单,讲述大学生班泽明在毕业后陷入对前途的迷茫状态中,在思考未来之际,他受到一位女性长辈的诱惑,陷入不伦关系当中,之后又爱上这位女性长辈的女儿。面对这种混乱的情况以及来自女性长辈的威胁,班泽明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是要为保守不伦秘密而放弃爱情,还是要追求爱情并让不伦关系曝光出来。班泽明最终的选择是勇敢地追求爱情,他主动向所爱的女孩承认自己与她母亲发生过不伦关系,然后在双方家长的责骂和阻挠中,不顾一切地将女孩从她与别人的婚礼中抢夺过来。
同时与母女两人陷入纠葛的不伦关系,这种题材在现在看来,可说是云淡风轻、小菜一碟,但在上世纪六0年代,却是极为惊世骇俗和充满话题性。影片中,风情万种的女性长辈大胆而露骨的勾引手段,以及导演所采用的镜头取景角度与蒙太奇处理方式,也成为后来许多电影模仿的对象。除了突破禁忌的议题和手法外,《毕业生》最大的特点在于捕捉到六0年代末期美国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以及战后婴儿潮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们的茫然与困惑。
美国的婴儿潮发生在1946年到1964年之间,由于战争结束、生活渐趋安定,以及前期人口增速放缓,新生儿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美国目前人口三亿人左右,但在婴儿潮的那18年间,便有约7800万新生儿诞生。二战结束的四0年代后期,一切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所有人只得埋头于重建生活,拼命工作、积累财富,而当时间来到六0年代后期,物质环境已渐渐步入富足与安逸,成长起来的婴儿潮世代便无需再为金钱和生活担忧。
影片中的主角班泽明二十岁,是二战结束后那波婴儿潮的典型,家境富裕、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步出校门之际,房子和车子都是现成准备好的。班泽明的父母那一代,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种种梦想,如今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辛苦奋斗后,积累的财富、将来的希望、未竟的梦想,全都集中灌注在孩子身上,他们迫不及待要为孩子配备齐全,迫不及待要为孩子指引方向、铺好道路,好让他飞黄腾达、更上层楼。
但是对于班泽明这个婴儿潮世代的人来说,学识和物质都是唾手可得,走在父母为他铺好的道路上,不需要太过努力便能过上舒服和体面的生活,但循着这道路前进,获得的成功都不过是来自父母的给予,这如何能体现自己作为独立人的生命价值?因此,当班泽明步出校门后,便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不知道自己未来该何去何从,他不想走父母的路,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走自己的路,他唯一清楚的念头是要“不一样”。
■独立价值的追寻与渴望
这种超脱主流价值桎梏的渴望与急切,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也有非常清楚的呈现。在《毕业生》中,则是透过班杰明所陷入的情感纠葛来表现这样的心理挣扎。班杰明在面对来自女性长辈的诱惑时,一直都保持非常坚定的拒绝态度,但在被暗示生活过于单调严谨后,他这才决心回头找这位女性长辈,而在被讥讽缺乏性经验后,他才就义无反顾地与女性长辈发生不伦关系。班杰明虽然能在情感欲望前把持住自己,却无法抗拒对父执辈们的逆反心情。
借由对上一辈人的反抗和颠覆来证明自己的独立价值,是美国上世纪六0和七0年代青年的一大特色。班杰明在陷入不伦关系后,虽然内心不时出现内疚和挣扎,但这种跳脱规范和框架的沉沦感觉,又让他迷恋不已。班杰明后来之所以从不伦关系中脱身,疯狂爱上女性长辈的女儿,其实也仍是基于逆反的心情。这位女性长辈是典型的上一代女性,受过教育,但为了家庭,只能放弃自我和理想,困守在无味的生活里头。她的所有希望都灌注在自己女儿身上,要女儿比自己嫁得更好、过得更幸福。她自己虽然主动勾引班杰明,和他发生关系,但内心里她觉得班杰明不够好,配不上女儿,而正是这种轻视的态度导致班杰明对她女儿的疯狂执着。
如果所有人都放任班杰明和女性长辈的女儿来往,两人之间未必会发展出什么结果,然而,由于班杰明的不伦丑闻,长辈们不断地对他施予压力,干预和阻挠他接近女性长辈的女儿,这便助长了班泽明的决心,让他深信自己深爱那个女孩,决心要娶她为妻。于是班杰明不顾自己的前途、不顾千里的距离,死缠烂打地搬到女孩学校附近,天天在她身边打转、要她嫁给自己。而当女孩的父母闻讯赶来,硬逼着女孩与另一个男孩结婚时,班杰明更是千里飞车奔波,仿佛不要命似地闯进教堂阻拦婚礼进行。
很多人为班杰明不懈求爱和强抢新娘的动作而感动,说他在经历迷惘和混乱后,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确认真爱而非一时的情欲才是生命的真谛。但是,《毕业生》里头最为经典的一幕其实是在电影的结局处,而这结局诉说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班杰明与身穿婚纱的女孩从教堂中逃出来,两人手牵着手飞快地奔上公车,在一整车乘客的惊诧目光下,坚定而快乐地走向最后排座位坐下。在坐定之后,两人仍止不住兴奋和胜利的笑容,但片刻之后,他们相视对看一眼,便齐刷刷地陷入沉默,各自露出尴尬与茫然的表情--这表情就像两个负气离家的孩子,在叛逆的兴奋情绪过后,无言地问着自己:那然后呢?
■后话
《毕业生》之所以成为美国经典电影,在于它以非常商业的手法、极为争议的话题,来呈现一个世代所特有的精神状态,不光是电影本身,里头的配乐、班泽明所开的爱快罗密欧敞篷跑车,都成为经典。有趣的是,《毕业生》虽然是四十多年前的老片子,但里头描绘的婴儿潮世代的境况,恰好与中国出生于八0和九0年代之间的青年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历经二战、内战、文革和一胎化政策后,中国的婴儿潮出现在1982年到1990年之间,时至今日,这波婴儿潮新生儿都成长为青年人,而且类似于美国婴儿潮青年们所面对的情况,他们的父执辈们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便不余遗力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因此中国婴儿潮世代的青年们在生活条件上比父母辈更优渥许多,学经历也更丰富,加上是独生子女,除了三千宠爱在一身外,更是背负着上一代所有的希望与梦想。而这样的成长环境,也赋予中国婴儿潮世代更多的叛逆精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除了因为网络等媒介的发达与普及,信息的流动速度更快、透明度更高外,中国婴儿潮世代的长成,也解释了为何当代出现更多的愤怒青年,以及社会为何出现较强的改革声浪。我想,这种叛逆的精神和改革的压力,绝非简单的打压和限制可以阻拦的,需要透过适当的顺应方能疏导。当然,这只是随便想想、随便说说,没什么特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