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第五代导演新民俗电影

第五代导演新民俗电影

发布时间:2023-09-02 11:05:43

❶ 中国的第五代导演都有谁他们的风格和代表作有哪些求大神帮助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编辑本段]成长历程 第五代”年轻电影人因为 历经文革浩劫,在动乱底层顽强搏击,重返校园后系统学习电影专业知识,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美学观——这些反规范的精神品格,与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识、反思思潮相适应。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他们的影片才如寒冬后嫩草,新鲜独特 。正如陈凯歌所说:“所有的一切,都与创作者的经历与感受分不开的。十年忧愤,四载攻读,而后一泻而出,能不令‘六宫粉黛无颜色’?”“感于先而后工于形,今古佳作无别”(陈凯歌《秦国人》《当代电影》1985年第4期) 与大陆第五代一样,香港新浪潮没有宣言和纲领,也没有共同组织,正如许鞍华所说,新浪潮导演并没有一致的意识形态。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影片中找出一种把现代香港的浮华表面撕去,将真相赤裸裸呈现出来的视界。这种现实视界在以往是找不到的。这批战后出生的影视人面对都市文化的勃兴,勇于表达着本土传统与外来冲击下的诸般感受。 [编辑本段]作品特点 “第五代”影片也以 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 。正如陈凯歌所言: “我们的感情是深挚而复杂的,难以用言语一丝一缕地表述清楚。它是一种思前想后而产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绪,是一种纵横古今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我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使这种信念和情感得以抒发”(陈凯歌〈怀着深挚的赤子之爱〉〈电影艺术参考资料〉1984年第15期 第五代的发轫之作是张军钊1983年在广西厂率先举起大旗、一发冲天的《一个和八个》。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崛起被认为是以影片《黄土地》为标志。代表作有陈凯歌的《黄土地》(1984年)、《大阅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别姬》;张艺谋的《红高粱》(让国内外观众、评论界集体大惊失色的处女作)、《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我的父亲母亲》、《英雄》;田壮壮的《猎场扎撒》(1985年)、《盗马贼》(1986年)、《蓝风筝》;吴子牛的《喋血黑谷》(1984年)、《晚钟》(1988年);李少红的《红粉》、《恋爱中的宝贝》;黄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喽,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何平的《双旗镇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暖》;宁瀛的《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而徐克、许鞍华、严浩这些受过国外专业电影教育,五十年代移民潮后在本地出生的新生代,七十年代末正值承接上一代电影人权利交接的时刻。再加上当时社会渐趋富裕,对娱乐事业(当时电影为香港人重要的消闲娱乐方法)的需求大量增加,遂出现了一大群电影人得以从较新、较符合社会现实的角度去拍摄电影。许鞍华的《投奔怒海》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她大学时比较文学和英国文学的底蕴帮助她更好地把握历史感,理解人物性格,从英国学电影归来,经过电视实践,有丰富的阅历,对这种严肃社会题材驾轻就熟,故影片看起来有条不紊,层次分明。而且负载深重社会、历史责任感。 [编辑本段]成员名录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在“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中,还涌现了其他一些优秀人才,如张军钊、李少红、胡玫、周晓文、宁瀛、刘苗苗等在这一时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编辑本段]成员简介 陈凯歌 陈凯歌(1952-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1984年至今,他导演了《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等作品,大多作品入围重要国际电影节,有的在戛纳等重要电影节获大奖。陈凯歌的成就,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对人的本体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他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同时,针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点。他的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响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陈凯歌导演的影片: 1. 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讲述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文艺工作者顾青从延安到山区采风,寄宿一贫苦的农家。其女儿翠巧因葬母和为弟弟订婚,收了一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男人的彩礼,订了娃娃亲。顾青带来的新生活信息,使翠巧萌发了新的憧憬。这种憧憬,使她最终逃出夫家,夜渡黄河,投奔八路军。《黄土地》的成功在于它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它通过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中许多非情节非人物的造型因素,如广阔天垠、气势磅礴的黄土地,安详博大、气象万千的黄河形象,甚至许多风俗民风的描写,例如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都和人物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整个银幕形象的重要构成。影片在摄影、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无不内蕴深意。《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影片获1985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获1985年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等6项国际奖。 2. 这时期被称为"探索电影"的还有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吴子牛导演的《喋血黑谷》、田壮壮导演的《猎场扎撒》、《盗马贼》等。 3.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家的艺术探索更趋多元化。陈凯歌拍出大异于以往风格的《霸王别姬》。影片借助于几位京剧演员人生、命运的曲折展现对人的生存理想与现实存在着的永恒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与阐释。影片因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内蕴的丰厚的东方化的人文主题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等8项国际奖。 张艺谋 张艺谋(1951-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他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中的摄影,以追求画面造型的力度和象征性,而广受赞誉。1981年独立执导《红高梁》,之后连续导演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等作品。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张艺谋电影在风格和语言上不断探索、创新,代表了新的电影潮流的崛起。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 1. 八十年代末期以后,中国电影市场的急剧变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难以为继。中国的中、青年导演在艺术追求上走向分化。部分导演拍出了探索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影片。其中,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是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红高粱》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二、三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影片的剧情构成极具戏剧性,通过人物塑造赞美生命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情节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电影语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紧凑、张驰有度的节奏,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形象,生动,浓烈。 影片获1988年第8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等8项国际奖。 2.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家的艺术探索更趋多元化。张艺谋拍出了完整纪实风格的《秋菊打官司》。影片借一个"民告官"的故事,赞颂了小人物的自尊、自强、自信,赞颂了法制观念的觉醒。影片获1993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1994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并获意大利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3项国际奖。 吴子牛 吴子牛(1953-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吴子牛的代表作基本都是属于战争题材的作品。其中有《喋血黑谷》、《晚钟》、《欢乐英雄》、《阴阳界》、《南京大屠杀》。吴子牛创作的一个重大特色,便是对战争的思考。战争与人的关系,消洱战争,呼唤和平,是他创作的母题。在《喋血黑谷》中展现的是战争氛围中面临生死的心灵搏斗;《晚钟》则以人性的真诚,抚摸着战争给一切人留下的累累伤痕;《南京大屠杀》也不单纯的去写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而是贯注了在这场战争中,中日两国人民都是受害者、从人性高度俯瞰战争的立意。 吴子牛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在外观的严峻、粗犷中,蕴含情感的绵绵细流,深沉、凝重,充溢真诚与诗情。他的大多数影片均获得国际、国内的奖项。 吴子牛导演的影片: 军事题材巨片有1995年叶大鹰导演的《红樱桃》和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这两部影片都以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它们的共同点是将战争作为背景,着力于写战争中人的命运,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与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 (1977-1997),这时期被称为"探索电影"的还有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吴子牛导演的《喋血黑谷》、田壮壮导演的《猎场扎撒》、《盗马贼》等。 田壮壮 田壮壮(1952- ) 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先后执导影片《九月》、《猎场扎撒》、《盗马贼》。田壮壮创作的突出特点是影片对人的心灵,对大自然的关注。《猎场扎撒》中对朴素淳厚的蒙古族习俗的歌颂,对辽阔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的展现,表现了创作者心目中天、地、人之间和谐、平衡的理想境界。《盗马贼》从人类生存和心理的需要探求了人与宗教、人与自然的关系。田壮壮影片叙事的模糊、哲理的饱满,情感描写的细腻流畅,形成创作上的别具一格,同时也造成与多数观众的疏离。田壮壮后来拍摄的《鼓书艺人》、《摇滚青年》、《大太监李莲英》在影 片风格上有较大改变。 黄建新 黄建新(1954- ) 于198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1985年以处女作《黑炮事件》震动影坛。其后,陆续执导《错位》、《轮回》、《五魁》、《站直罗,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等。多部影片在国际国内评奖中获奖。黄建新不同于其他"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他的目光几乎都注目于城市,关注现实,关注青年;影片的主题总是直面人生,表现出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影片中的人物往往是生活中普通人,致力于对他们性格、心理的剖析。黄建新的艺术手法朴素、平实、自然、沉稳,注重生活化、写实性,以小见大,以平见奇。自《黑炮事件》开始便有的冷静的幽默与戏谑,一直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在"第五代导演"中间自成一道风景。

❷ 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的主题思想是

标志着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之作 如果说《一个和八个》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们的开山之作,那么《黄土地》则是标志着第五代导演真正崛起的电影作品。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谢晋第四代导演反思文革的伤痕电影之后,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导演们开始执导电影。《一个和八个》只是在试探着迈出了一步之后,陈凯歌的《黄土地》却在电影风格和语言强烈了形成一种新的影像,并深深影响了整个第五代导演早期的叙事倾向和风格基调。充分调动摄影手段,以独特的造型表现出黄土高原的拙朴浑厚,大色块和色觉强烈的摄影、西北黄土地的民俗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让中国电影呈现了另一番不同的风貌,也标志着第五代视野不同于以往中国导演的历史视角。 农村·觉醒 推荐度:★★★ 《黄土地》是第五代导演得到国内外确认的第一部作品,天高地阔、气势磅礴的黄土地,浊浪滚滚的黄河,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众多中国象征和风俗民风的描写,加上人物命运的压抑悲怆,使影片集叙事、象征、隐喻于一身,在土地、民俗与人物命运之间反思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特性。本片也是与内地电影的传统正面决裂的开始。

❸ 《一个都不能少》:13岁的女老师,张艺谋“极端的真实”

在“中国第五代导演”群体之中,张艺谋以其独特的方式与电影叙事,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影坛上,创造了属于他个人的神奇故事。 在与其他“第五代导演”了创造“民族志”电影,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在张艺谋的电影生涯之中,他特别热衷于“宏大视角下的民族故事”,同时通过深层文化观念和传统人格模式的巅峰来概括们民族的文化与 历史 。在早期所执导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中都有着 张艺谋特有思考的影子,并在他独有的视听语言,象征,隐喻,反讽下,将特有的神话思维民俗仪式化 。这使得张艺谋所执导的民族电影带上了民族寓言的色彩,在世界电影舞台上留下佳话。

纪实性电影观念,也在“中国第四代导演”的推动下得以流行与接受,到了80年代,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又开始了以 “创作个性,反思传统文化” 迫使纪实性渐隐。如果不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群体,中国电影还停留在“二战电影”时期,是他们以学院派和本土传统民俗的结合,使电影变得有趣。90年代, 张艺谋又以《秋菊打官司》,重新扛起了纪实性的大旗, 现实主义与电影美学达成了和解 随后所推出的 《一个都不能少》更是达到极端真实化 ,也在电影史上更具意义。

张艺谋颇具实验性的剥离了纪实风格淡橙的形式特征。 影片中所有的演员都采用非职业演员,且保留这些演员们的真实姓名身份。 这是在中国电影史上史无前例的保留与前卫 探索 ,哪怕在此之前的《秋菊打官司》,张艺谋也仅仅只是选取了部分非职业演员。在拍摄时,张艺谋为达到临场感,在摄制现场同期录音,仅有少量的音乐与音响作为电影的情绪叙事。这些完全不暴露摄影痕迹的表现,反而达到了“反朴归真”的效果。

这种极端的真实化,对《一个都不能少》的摄制有着巨大的考验,但同时也带来了电影摄制的一种无技巧的技巧。电影改编自施祥生非虚构性小说《天上有个太阳》的不无假定性的电影,原著中的故事也并未是完全的真实。张艺谋在其创作时,实质上是以第三人称的自述所主导,他并非是按照原著一笔一划的还原故事。

返回现实乡土题材的张艺谋,也许是想在现实中再度创造真实的神话,但是这却还是他的一厢情愿,在以“民族志”为主体的“民族史诗”电影的光影已经悄然褪色。尽管张艺谋在《一个都不能少》极力去用这种技巧性去重构电影,但是 当“真实”成为极端的真实化,纪实性就还会被破坏,这种追求艺术与表现的风格,除了具有真实性外,还会留下“思想与深度”的缺席。

安德烈·巴赞说的:“ 在主题面前, 一切技巧趋向于消除自我, 几近透明。 ”文学所构造的文字是直接且直白的,它在电影面前极容易丧失无限的想象空间与形式上的美感,这也使得在文学原著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原著是质朴透明的材料,而电影则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无形式感的叙述。

在严格意义上《一个都不能少》抛离了原著,是对 情感 与思想重新叙述的故事,是张艺谋的主观意念主导的电影,而张艺谋的矛盾构造,色彩美学,影片叙述也不可避免的融入到影片纪实分风格的叙事。

在《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开始,张艺谋就以“目击者”的身份开始对准:某地区的边陲村庄,一间破房,一名老师,28名学生,1到4年级混合上课的混合班,下课的铃声是根据房顶上的柱子光影。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如此热爱着生活,珍惜着每一支粉笔。

当唯一的老师要探望回去病重母亲的时候,村长也只能请来一个不过刚满13岁的还来临时担当老师,这“一个都不能少”也成为了她神圣的目的,但11岁的张慧科也使得她不得不走上几百里的山路,去寻找这位丢书的学生,在粗糙与窥视镜头的背后,直指是山区基础教育的落后,“城市”与“乡村”巨大反差衍生的局限与忧患。

从“乡村”的强者再到“城市”的弱者,魏敏芝经历了许多的困惑,陌生,与强烈的孤独。这也使得魏敏芝从最初想得到50块钱的实际目的变成了一种崇高的爱与关怀。 一个自身需要爱与关怀的孩子与对另一个孩子爱与关怀,是伟大的,但与此同时她也是无知的。

魏敏芝在面对电视电台采访的“山村学生为何失去”的提问,她只能以“他们家缺陷”一句话来回答,这种质朴,真诚的回答,无知者无畏。就魏敏芝这个人物角色在表演以及电影中所承担的作用,前南斯拉夫著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察(两届金棕榈大奖得主,56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主席)也评价道: 影片中魏敏芝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一刹那是电影史上最感人的瞬间之一, 仅此就足令整个电影节为之动容。

在整个电影的故事中,观众们伴随着魏敏芝从“乡村”走到“城市”,虽然走过了上百里的路,但是这场跨越却是徒劳无功的。 开放,世俗,冷漠”的城市与“封闭,落后,质朴”的乡村之间的鸿沟 ,魏敏芝无法改变也无可奈何。它的填平只能靠来自城市主流群体,正如影片的最后,电视台将主流 社会 人群所贡献的物资送到了水泉小学,传达出了城市与人大众的人关怀精神,这也将使得电影更贴近平衡的心态。

虽然《一个都不能少》有着其叙事形态,线索,主观化的局限性,在广度与深度上难以展开拳脚,但它依旧是杰出且具有代表性的电影。

张艺谋在致戛纳电影节的信中写道: 《一个都不能少》表达了我们对孩子的爱心和对我们这个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现状和未来的忧虑 最终张艺谋所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斩获的银狮子将之后,《一个都不能少》终斩获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 金狮奖 ,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最佳故事片

张艺谋自己也如此评价道《一个都不能少》:

电影在海内外大获成后,国家版权局也为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下发了版权保护统治, 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国产影片的版权问题的正式保护 。众多的电影人与观众,也终于认识到美国电影史家理·希克尔所说的“令人振奋的主题,远比明星和类型本身重要。”

只是可惜的是,在后来越发复杂的消费主义和 娱乐 精神的下,“振奋的主题”又被消解了。好的是,随着《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战狼2》的出现,这种“振奋的主题”也好像越来越多了。

[1] 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

[2] 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

[3]《一个都不能少》:“寻找”结构与放大性格,峻冰

❹ 第五代导演的美学特征

"第五代导演"狭义上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霍建起、吴子牛、张军钊、张建亚、黄建新等。"第五代导演"经历10年浩劫的磨难,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中。他们的思想敏锐,接触到人民大众,聆听最低层人民的声音,所以他们的影片有生命、有张力,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历孝构。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他们既遵从传统,又有所创新。"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总的来说,第五代导演的影片具有哲理性、批判性、民族性和象征流等美学特征。

哲理性

张军钊导演作品《一个和八个》讲述了八路军指导员王金和八个土匪之间从敌对到共同抗战的故事。影片将镜头对准生存、死亡、爱情和人先,将现实生活的哲学思考融入电影作品中,赋予影片人性的卫队,是影片达到了诗性于哲学的高度。《一个和八个》是中国"第五代"电影的第一部影片,是宣告了一个电影时代的开始,成为"第五代"镜像语言的典型标识。

批判性

黄建新导演作品《黑炮事件》讲述了赵工程师为寻找一枚丢失的黑炮棋子而闹出一场大误会的故事。影片敏锐的把握了社会热点和人的心理,凸显了强烈的批判意图,引导社会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具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该片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一部经典作品,不仅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也从切实的事件、行为里隐喻出了种种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具有深刻的批判肢含稿性色彩。

民族性

陈凯歌导演作品《黄土地》讲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的贫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父亲作主定下娃娃亲,八路军文工团团员顾青为采集民歌来到翠巧家,说起延安妇女婚姻自主的情况,翠巧听后心生向往,完婚之日,心有不甘决然逃出夫家,划船渡河去追求新的生活。该影片折射出中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对落后的封建婚姻思想的写照,表达了对落后思想的反思,具有严谨精细 的误会和巧合情节,将个人命运和名族命运紧密结合。《黄土地》不仅标志第五代导演群体的诞生,而且以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老斗,具有深刻的民族性。

象征流

田壮壮导演作品《蓝风筝》透过小孩铁头的眼光,反映了自1953年至1967年的大陆历次政治运动。该影片在叙述中多次运用象征流的手法,使得故事情节内容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寓意性。通过光影和色彩的变化,以及镜头语言制造隐喻效果,使得影片整体效果生动形象。

第五代导演的美学特征包括了:哲理性、批判性、民族性、象征流等特点。是中国电影史上,独具特色的导演群体,对中国的影视事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创造了中国电影的一代辉煌。

❺ “第五、六代导演”是指什么时期代表作有哪些他们在影片拍摄时需要做什么

第五代导演指的是以北京电影学院82届毕业生为主题的一代电影导演。

1984年,陈凯歌拍出了《黄土地》,之后陆续有吴子牛的《黑谷喋血》,陈凯歌的《大阅兵》《荆轲刺秦王》《霸王别姬》胡玫的《女儿楼》,田壮壮的《盗马贼》,黄建新的《黑炮事件》,张艺谋的《红高粱》等等大批优秀作品问世。

这批导演成长于中国社会大动荡中,文革浩劫使他们不得不在底层顽强搏击,上山下乡,当兵……十年文革结束,他们得以重返校园后系统学习系统的电影知识理论,西方的哲学美学价值影响了他们价值观美学观的形成,而这些反规范的精神品格,与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思,反思思潮相适应。

这个时期,就是新启蒙运动时期。第五代的启蒙主义先锋电影思潮作为新启蒙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具有一致的启蒙立场——重估一切价值的批判反思精神,这里的反思思维不仅指向历史,也将矛头对准了现实。他们在电影语言和社会反思两个方面,对电影界形成了双重冲击。

在电影语言方面,第五代电影追求宣言式的阐述,其声音,光线,物质空间,都凝聚着创作者的意图,他们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在炫彩,需要时,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灯都立秋表型立意,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强烈渴望探索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将形式与内容大道完美的结合。

第五代作为启蒙主义的先锋电影思潮,《红高粱》的出现被认为是其文化的总结标志,他以阉割阉割者的场景,象征性地小杰了再异族文明的再度冲击面前,国人的显示教练车与震惊体验。而童年出现的《孩子王》从文化,哲学层面上展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语义含义,展示了文化与生命的两难对立,这种对立蕴含着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意识。

总体特点:从动乱中成长,有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题意识,希望运用独特的方法去表现纷繁杂乱的历史和现实。

以生成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学思辨角度来解释社会变化的的历史渊源,剖析承付的传统观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汽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


第六代导演

界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忠厚其进入北影电影系,就是年代后开始指导电影的一批年轻导演。基本没有受过文革影响,并不存在收到压抑的切肤之痛,中学时代至承认时期,真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旧体制旧观念的消融,崩溃,各种新潮思想的发生于建立伴随着他们成长,他们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经济转轨带来的剧痛,也基尼了电影从所谓神圣的艺术走入生活,还原成一种文化消费产品的无奈。这决定了他们对于传统和一切旧事物都习惯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

主要人物:张元《北京杂种》
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
管虎《头发乱了》
娄烨《周末情人》
贾樟柯《小武》《三峡好人》
陆川《南京南京》
宁浩《绿草地》

参考链接:网页链接

❻ 中国大陆第五代、第六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主要成员是“文革”后在新时期崛起的一批电影导演,大多是恢复高考制度后北京电影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其中包括: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等,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有:《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日》、《荆轲刺秦王》等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第五代”导演及其影视作品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代言人。因为他们共同的努力,中国银幕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第五代”对中国乡土的关注和解读,对社会底层的注视和同情以及在他们艺术作品中透漏出来的对民族的深切热爱、忧患意识,对生存状态的拷问都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我们不能否定,在那个年代,即便是简单的,不完全的对现实、对社会底层的关怀也是相当有力的。[10]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影业也必须去适应改革大潮,也必须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则,电影业在市场经济中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一方面要争取电影的制作资金,另一方面它们也必须为自己的电影产品找到市场。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欧洲电影、美国大片、香港电影、台湾电影、日本韩国影视剧等都大量涌入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要想在巨大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改变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作模式以及影视创作风格。到了20世纪初,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走上了高投入、大剧作的商业化路线。张艺谋的《英雄》在海外市场的票房累计超过11亿人民币,而《十面埋伏》在海外市场的票房仅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就达28亿人民币。陈凯歌也有《和你在一起》、《无极》这样的商业电影,其中《无极》的资本投入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记录,并且动用了亚洲极为强大的名演员阵容加以包装。[1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在电影制作、票房收入以及电影市场等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分析一下他们近年来的影视主题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在主题方面和创作初期相比已经变的面目全非,不再是对中国乡土进行关注和解读,同样也不再注视和同情中国社会的底层,只能说他们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中失去了自己的本真——对社会底层的关怀。 第六代导演部分语录:
导演张元:所谓的地下导演、独立导演、自由导演,或者说第六代导演。我觉得,我自己现在又变成什么所谓的主流导演,我觉得挂这些名字,我都特别厌烦。
导演李欣:至于我是第几代,不是我来说了算,可能我们一批年轻人年纪比较相仿,所以他们会这样说,但是我觉得电影应该本来就是个人的。
导演陆川:我只关心我的电影在精神上是不是独立的。
导演王一持(王强):我要用作品唤醒人们的一种回归,不能“一肚子可乐(现代文化)浩浩荡荡,把茶水(传统文化)渐渐洒在路上”(选自王强(王一持)电影《新一年》插曲)
导演章明:我不认为我是什么第六代,我对这个词不以为然。

❼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作品

“第五代”影片也以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正如陈凯歌所言: “我们的感情是深挚而复杂的,难以用言语一丝一缕地表述清楚。它是一种思前想后而产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绪,是一种纵横古今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我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使这种信念和情感得以抒发”(陈凯歌〈怀着深挚的赤子之爱〉〈电影艺术参考资料〉
代表作:《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盗马贼》、《孩子王》、《晚钟》、《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蓝风筝》、《活着》、《红粉》、《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那山那人那狗》等等

❽ 第五代导演的相关点评

第五代导演们创造了中国电影的一代辉煌。它不但全然改观了中国电影传统的历史面貌,更完成了中国电影人几十年的宿愿,实现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的同步接轨,成就了“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电影先辈们早年的梦想,他们的崛起,预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和希望。是他们让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市场,打造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新风气。我相信,只要中国的电影导演们为着自己的理想,为了中国的电影事业而不断地奋斗着,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将电影的精英文化因素融入大众的文化主流中,中国的“好莱坞”并不遥远!
陈凯歌导演的《无极》被胡戈的“无稽”胡搞一通时,我们不由自主的又想到了中国电影界的骄傲——第五代导演。
1978年5月,北京电影学院恢复招生。9月,78级的153名新生分别进入电影学院的导演系、表演系、摄影系、美术系和录音系。1982年7月,“78班”毕业。1983年,《一个和八个》拍竣。1984年,《黄土地》问世。“第五代电影”由此隆重登场。第五代导演是成长于乱世的一代。可以说他们是文革的“产物”,他们的青少年时代有十年被深深地打上了文革的烙印,也是这一段经历造成了他们在前10年15年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耿耿于怀的电影表述。在新时期以前的一个长时期内,电影作为政治的工具或附庸,它的形式、语言等特殊艺术规律,都不予以重视,艺术家独立的审美个性,处于受钳制状态,陈陈相因,习以为常,几近麻木的边缘。从1983年发端,短短四、五年间,这群第五代新人,以一种从刻板的艺术模式里突围而出的锐气,创作了曾引起世界瞩目的《黄土地》、《盗马贼》、《黑炮事件》、《红高粱》、《晚钟》等树一代新风的“新电影”。他们在前辈艺术创新的基础上,近一步探索电影自身的表现潜能,构成一种以声画表意为主的全新的电影形态。他们视野开阔,思想开放,强调创作的个性化,运用独特的电影造型语言,表现现实与历史生活中的纷繁现象与深层哲理,力图使影片达到更大的认识价值与艺术魅力,并希望观众能认同他们的审美观,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辨领域。他们具有独特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象征性、寓言式、民俗仪式化、黄河、黄土高原和对民族性格的思考,其影片亦烙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人文色彩。
第五代导演在商业片的道路上走的似乎并不是一帆风顺,有的影评家甚至已经开始指责他们无法在引领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他们的前期电影例如:《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等等,都在世界电影节上获得了嘉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是,在向商业化的道路转变时,却鲜见他们的电影再拿奖。比如最近几年的作品:《英雄》、《十面埋伏》、《刺秦》等,虽然追求了场面、效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增加了大量的电影特效,然而其取得的效果似乎总是让人觉得“美中不足”。这也许是当今中国大陆导演的一个怪圈:有了票房却没有了“深度”,而有“深度”时却又无法保证票房。直到凯歌雄心勃勃的《无极》被胡戈的一个“血馒头”砸的粉碎的时候,个性思考与票房压力的矛盾达到一个顶峰!导演拍片受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制约,既要考虑如何说故事,又要考虑形成自己的风格,既要考虑控制成本预算,又要考虑是否能迎合大众的口味,取得较好的票房成绩。虽然在自己的个性风格与商业运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隔阂”,但是中国的第五代电影导演人始终没有放弃对电影的追求与探索,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推动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前进。导演们在新的艺术探索中既保持了以前的艺术个性,又打破传统电影的叙事方式,靠塑造典型形象来表达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又努力走出前期创作中顽强追求个人思想意念与情感体验的路子,体现出这一代导演在价值观念上的转移与重构,显示了新的艺术创作动向。这些“探索电影”突破了高层次文化和低层次文化的界限;汲取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某些长处,又保留了现代主义的可取之处;拽回了电影的商业性,扬弃了传统电影的单纯浅薄和现代主义电影的艰深晦涩。使“国产”电影不断地上升到一个有一个新的高度,为世人所接受。

❾ 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风格

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第五代”影片也以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正如陈凯歌所言: “我们的感情是深挚而复杂的,难以用言语一丝一缕地表述清楚。它是一种思前想后而产生的又悲又喜的情绪,是一种纵横古今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我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使这种信念和情感得以抒发”(陈凯歌〈怀着深挚的赤子之爱〉〈电影艺术参考资料〉1984年第15期
陈凯歌
第五代的发轫之作是张军钊1983年在广西厂率先举起大旗、一发冲天的《一个和八个》。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崛起被认为是以影片《黄土地》为标志。代表作有陈凯歌的《黄土地》(1984年)、《大阅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别姬》;张艺谋的《红高粱》(让国内外观众、评论界集体大惊失色的处女作)、《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冯小刚的《甲方乙方》(1997)、《不见不散》(1998)、《没完没了》(1999)、《一声叹息》(2000)、《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田壮壮的《猎场扎撒》(1985年)、《盗马贼》(1986年)、《蓝风筝》;吴子牛的《喋血黑谷》(1984年)、《晚钟》(1988年);李少红的《红粉》、《恋爱中的宝贝》;黄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喽,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何平的《双旗镇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暖》;宁瀛的《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六代:
他们大多出生于60~70年代,基本上没有受过“文革”的影响,即使受到一些,也只是孩提时代的印象性记忆,并不存在受到压抑的切肤之痛;中学时代至长大成人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旧体制、旧观念的消融与崩溃,各种新潮思想、观念的发生与建立,伴随着他们成长,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传统和一切旧事物习惯于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他们遭遇了在80~90年代经济转轨给社会带来的剧痛,同时也经历了电影从所谓神圣的艺术走入日常生活,还原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的无奈。代表导演包括张元、陆川、王小帅、娄烨、王超、路学长、管虎、贾樟柯、何建军、王全安、李杨、刘冰鉴、王一持、李欣、宁浩、张海洋等。他们要么极度追求影象本体,要么偏执于写实形态、关注草根人群,要么坚定的走在商业路线上,几乎难以象“第五代”那样整体构建电影精神的统一面貌,所以,他们是抗拒归纳的一代。典型特征是“叛逆与反思”。

这一群体成长于经济复苏的改革开放年代,此时正值中国建设市场经济初期,他们在相对开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并接触到大量国外电影理论。第六代亲身感受到经济体制的转轨给中国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所带来的重大变动,经历了电影从神圣的艺术走入寻常生活,成为一种文化产品的现实过程,所以,他们的观念和作品内容都较前几代导演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影片没有通过制造幻觉的快感向市场妥协,而是更多地关注那些出于禁忌而“不可言说”的社会现实,更显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真诚。在题材选取上,他们关注当下都市、边缘人物,小偷、妓女、无业青年这些边缘人频繁在影片中亮相;在叙事策略上,他们常常在剧中人物身上融入自己的经历,或多或少带有自传色彩;在影像风格上,他们强调真实的光线、色彩和声音,大量运用长镜头,形成纪实风格。他们注重以电影为媒介来考察当代都市普通/边缘人的生活状态,新一代青年在历史转型时期的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在他们的镜头下被真实地记录下来。

伴随着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从以张石川、郑正秋为代表的“第一代导演”开始,中国的电影导演们不断的进行着各自的导演创作。如今,被人们经常提及的是号称“第五代导演”的张艺谋、陈凯歌们,他们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中国电影的执牛耳者,在探索民族大历史与民族心理的结构上,成就了自己的风格。现在,走上导演创作舞台的的“第六代导演”却以他们异与先辈的导演创作,风格迥异的颠覆了老一代的电影规律,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怀,他们关注社会百姓人生冷暖,表达小人物内心情感和终极关怀的人文主题,第六代导演的镜头语言较前几代导演更加写实,具有新的纪实美学特征,他们把人物的命运与现实生活紧紧连在一起,作品更有“地气”和“人情味”,从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宁浩导演的《绿草地》、王一持导演的《新一年》到张元的《过年回家》、章明的《巫山云雨》等电影作品中,我们都能深刻体会到一种对生命和人性的礼赞与思考,能立体而鲜活的感受到片中小人物,这些平常百姓的悲喜。如今,国际观众已经把欣赏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当作了解中国新文化,新面貌的窗口,而第六代导演以他们贴近生活,关怀大众的电影创作理念不断的在电影艺术创作中前行,拍摄着反映人性,呼唤真、善、美的电影作品。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❿ 中国第五代导演有哪些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1. 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讲述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文艺工作者顾青从延安到山区采风,寄宿一贫苦的农家。其女儿翠巧因葬母和为弟弟订婚,收了一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男人的彩礼,订了娃娃亲。顾青带来的新生活信息,使翠巧萌发了新的憧憬。这种憧憬,使她最终逃出夫家,夜渡黄河,投奔八路军。《黄土地》的成功在于它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它通过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中许多非情节非人物的造型因素,如广阔天垠、气势磅礴的黄土地,安详博大、气象万千的黄河形象,甚至许多风俗民风的描写,例如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都和人物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整个银幕形象的重要构成。影片在摄影、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无不内蕴深意。《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影片获1985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获1985年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等6项国际奖。 2. 这时期被称为"探索电影"的还有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吴子牛导演的《喋血黑谷》、田壮壮导演的《猎场扎撒》、《盗马贼》等。 3.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家的艺术探索更趋多元化。陈凯歌拍出大异于以往风格的《霸王别姬》。影片借助于几位京剧演员人生、命运的曲折展现对人的生存理想与现实存在着的永恒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与阐释。影片因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内蕴的丰厚的东方化的人文主题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等8项国际奖。
张艺谋 张艺谋(1951-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他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中的摄影,以追求画面造型的力度和象征性,而广受赞誉。1981年独立执导《红高梁》,之后连续导演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等作品。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张艺谋电影在风格和语言上不断探索、创新,代表了新的电影潮流的崛起。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 1. 八十年代末期以后,中国电影市场的急剧变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难以为继。中国的中、青年导演在艺术追求上走向分化。部分导演拍出了探索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影片。其中,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是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红高粱》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二、三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影片的剧情构成极具戏剧性,通过人物塑造赞美生命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情节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电影语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紧凑、张驰有度的节奏,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视觉形象,生动,浓烈。 影片获1988年第8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获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等8项国际奖。 2.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家的艺术探索更趋多元化。张艺谋拍出了完整纪实风格的《秋菊打官司》。影片借一个"民告官"的故事,赞颂了小人物的自尊、自强、自信,赞颂了法制观念的觉醒。影片获1993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1994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并获意大利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3项国际奖。
吴子牛 吴子牛(1953-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吴子牛的代表作基本都是属于战争题材的作品。其中有《喋血黑谷》、《晚钟》、《欢乐英雄》、《阴阳界》、《南京大屠杀》。吴子牛创作的一个重大特色,便是对战争的思考。战争与人的关系,消洱战争,呼唤和平,是他创作的母题。在《喋血黑谷》中展现的是战争氛围中面临生死的心灵搏斗;《晚钟》则以人性的真诚,抚摸着战争给一切人留下的累累伤痕;《南京大屠杀》也不单纯的去写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而是贯注了在这场战争中,中日两国人民都是受害者、从人性高度俯瞰战争的立意。 吴子牛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在外观的严峻、粗犷中,蕴含情感的绵绵细流,深沉、凝重,充溢真诚与诗情。他的大多数影片均获得国际、国内的奖项。 吴子牛导演的影片: 军事题材巨片有1995年叶大鹰导演的《红樱桃》和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这两部影片都以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它们的共同点是将战争作为背景,着力于写战争中人的命运,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与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 (1977-1997),这时期被称为"探索电影"的还有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吴子牛导演的《喋血黑谷》、田壮壮导演的《猎场扎撒》、《盗马贼》等。
田壮壮 田壮壮(1952- ) 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先后执导影片《九月》、《猎场扎撒》、《盗马贼》。田壮壮创作的突出特点是影片对人的心灵,对大自然的关注。《猎场扎撒》中对朴素淳厚的蒙古族习俗的歌颂,对辽阔壮美的大自然景观的展现,表现了创作者心目中天、地、人之间和谐、平衡的理想境界。《盗马贼》从人类生存和心理的需要探求了人与宗教、人与自然的关系。田壮壮影片叙事的模糊、哲理的饱满,情感描写的细腻流畅,形成创作上的别具一格,同时也造成与多数观众的疏离。田壮壮后来拍摄的《鼓书艺人》、《摇滚青年》、《大太监李莲英》在影 片风格上有较大改变。 黄建新 黄建新(1954- ) 于198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1985年以处女作《黑炮事件》震动影坛。其后,陆续执导《错位》、《轮回》、《五魁》、《站直罗,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等。多部影片在国际国内评奖中获奖。黄建新不同于其他"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他的目光几乎都注目于城市,关注现实,关注青年;影片的主题总是直面人生,表现出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影片中的人物往往是生活中普通人,致力于对他们性格、心理的剖析。黄建新的艺术手法朴素、平实、自然、沉稳,注重生活化、写实性,以小见大,以平见奇。自《黑炮事件》开始便有的冷静的幽默与戏谑,一直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在"第五代导演"中间自成一道风景。

阅读全文

与第五代导演新民俗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购买电影票怎么退钱 浏览:688
有伦理电影在线观看网站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6
古装爱情电影完整版 浏览:610
公众号看电影网站 浏览:629
化身电影结局不懂 浏览:683
灵魂摆渡大电影预告 浏览:811
星河舰队电影女演员 浏览:861
林正英恐怖电影免费大全国语版 浏览:788
招商有什么看电影优惠的卡 浏览:182
小花仙大电影2021延期 浏览:507
去法国当妓女的电影 浏览:821
电影小城之春2002演员表 浏览:430
盗宝联盟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143
叶子媚电影大尺度视频 浏览:221
电影始动音乐 浏览:120
伤感校园电影大全 浏览:606
2017日本动漫电影大全集 浏览:426
经典英语电影中的谚语 浏览:883
较量电影免费完整版 浏览:979
电影一席之地男主角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