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与贾樟柯风格类似的导演
在贾樟柯的电影里,全都是偏于纪实风格的沉稳而不张扬的叙事。
个人觉得他的风格很独特。
在杨澜访谈录里他自己讲,他要拍电影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中国当时的电影屏幕上看不到与自己这种小人物有关的东西。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缺陷。于是他就想自己当导演,自己拍。
像后来他的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等等,讲的都是一些底层人物的生活。电影似乎没有什么主题,但思想却很深。
他的电影风格在中国属首创,没有类似的。
B. 求贾樟柯拍的全部电影
1970年贾樟柯生于中国山西汾阳,1993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为了实现孩童时期的导演梦,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实践。 1995年拍摄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尽管这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品,但它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成名作《小武》。在这部影片中,他的独特视角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小武》在国际广受好评,得了8个奖,也成为国内小资青年的追逐对象,贾樟柯一举成名。彼时,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则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其后,贾樟柯又拍摄了《站台》、《任逍遥》、《世界》等几部长片。2006年在拍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者的地位得以确立。
在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从《小武》发端,到如潮好评的《三峡好人》,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
与曾经流行的批判现实主义相比,贾樟柯的叙事更为沉静和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
如何切入现实对很多导演来说困难重重,贾樟柯却举重若轻,这来源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心态,总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构历史的记忆:《小武》中冷静的镜头、纪实的风格立即从纷繁复杂的变迁中重塑了一代人的感觉;《世界》在更大规模上表达了中国的变迁;《三峡好人》不但展示出广阔的社会变迁图景,而且虚构性被置于纪实性的叙述之中。他的电影有自己的世界,并且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思考这个世界变迁的意义。
因此,如果把贾樟柯置于更宏大的历史坐标中考量,他掀起的最大波澜,甚至已经不是几部电影所能概括。隔了十年回头去看,贾樟柯影像的文本意义恰恰是对正在经历激烈全球化变迁的古老中国的一段惊心动魄的记录,所有的细节已经沉淀到时间的潜流里去,留下的是一个个沉默的动容、一段段不朽的绝唱。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贾樟柯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在过去的10年当中,他特立独行,用他的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
近期,在由帕米尔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坤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和清华大学人文和社会高等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帕米尔文化周”上,放映和研讨了贾樟柯的新作《二十四城记》,参加文化周的另两个单元的“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与政治”国际论坛(清华大学汪晖教授主持)与“世界的中国”国际系列讲演(北京大学刘东教授主持)的中外学者观看了影片,多有好评。这里刊登10月28日研讨会的部分发言。当天的研讨由著名诗人欧阳江河主持。贾樟柯自己叙述到:“这九个人物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部分是我进入到这个工厂采访的真实人物。…… 我觉得这九个人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他们形成了一个群像。一方面我非常喜欢群像的感觉,一直不喜欢一组固定的人物贯穿始终拍摄,因为我觉得群像的色彩可以带来对现实的复杂性的感觉,所以首先选择了一个群像的概念,就是我要很多人在电影里出现。这九个人物的群像里面,人物跟人物之间有一个互动的关系,首先他们有一个时间的连续性,从1950年代初到当代,通过他们九个人的接力,来讲述一个线性的历史;每个人物又有一个封闭的但是属于他自身的时间。”(见贾樟柯等:阐释中国的电影诗人)
主要作品一览
《二十四城记》 剧情片,152分钟,彩色,2008年
《无用》 纪录片,81分钟,彩色,2007年
《三峡好人》 剧情片,108分钟,彩色,2006年
《东》 纪录片,70分钟,彩色,2006年
《世界》 剧情片,120分钟,彩色,2004年
《任逍遥》 剧情片,113分钟,彩色,2002年
《站台》 剧情片,154分钟,彩色,2000年
《小武》 剧情片,107分钟,彩色,1997年
《小山回家》 录像,58分钟,彩色,1995年
C. 贾樟柯导演过哪些电影
有一天,在北京 1994
小山回家 1995
嘟嘟 1996
小武 1997
站台 2000
任逍遥 2002
世界 2004
D. 谁有贾樟柯导演的全部电影集。。
风行上可以下到部分电影,但是相对来说时间比较新的,网上不好下,因为会有版权问题。贾樟柯早期的那些纪录片好像都没找到地方下~只有《东》比较好下一些。风行、狗狗影视加起来可以下载到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E. 贾樟柯是一位怎样的导演
贾樟柯是一个真实而恋旧的导演,他的作品都很贴近生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都是一些文艺作品,作朴感人,而且还获得了不少奖项。

有人说他的作品充满了负能量,别人的作品都是弘扬真善美,而他却是披露现实,他说这就是现实生活,贾樟柯敢说真话,敢做自己,虽然它的票房都不怎么可观,但是这么多年他一直坚持自己信念,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导演。
F. 谁能推荐几部贾樟柯的经典电影 谢谢
《海上传奇》 纪录片,138分钟,彩色,2010年
《二十四城记》 剧情片,152分钟,彩色,2008年
《无用》 纪录片,81分钟,彩色,2007年
《三峡好人》 剧情片,108分钟,彩色,2006年
《东》 纪录片,70分钟,彩色,2006年
《世界》 剧情片,120分钟,彩色,2004年
《任逍遥》 剧情片,113分钟,彩色,2002年
《站台》 剧情片,154分钟,彩色,2000年
《小武》 剧情片,107分钟,彩色,1997年
《小山回家》 录像,58分钟,彩色,1995年
2006年在拍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者的地位得以确立。
《小武》在国际广受好评,得了8个奖,也成为国内小资青年的追逐对象,贾樟柯一举成名。彼时,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则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2006年,因《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因《三峡好人》获得首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G. 贾樟柯拍过哪些电影
男,生于1970年5月27日,中国,山西汾阳
星座: 双子座
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贾樟柯还参与了大量的国际文化活动,成为当今亚洲最为活跃的电影导演之一。考大学的时候,他数学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学的一个美术班,好准备考美术院校。贾樟柯常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有一天,他看到《黄土地》,就立下了当导演的愿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还大张旗鼓地印了T恤衫。发动一切可能发动的力量,开始拍摄《小山回家》,这个片子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这部55分钟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有一种敏感直接的气质,意味着真实。它不是一个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温柔。他的思考方式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
《小武》得了8个奖,进入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贾樟柯成名。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所以,2000年《站台》的拍摄不太可能没有压力。《小武》是一个切片,而《站台》是一个历程。越过《站台》,贾樟柯成了新一代电影领袖。但他还在“地下”,他的电影国内看过的人还是不多。贾樟柯是以他的决心与耐心,梦想与行动换来流动的影像。《站台》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部分,并获最佳亚洲电影奖。这是中国七十年代出生的导演第一次入围三大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并获奖。法国《世界报》为此发表题为《大师的铁拳》的评论文章,认为《站台》表现出了惊人的电影品质,亦将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站台》再获殊荣,获得第22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公共场所》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一个30分种的短片,没有剧本与对话,只有表面的展增。贾樟柯一向是强调表面的,他拒斥人为的深度。
之后贾樟柯又拍摄了《任逍遥》、《世界》两部剧情片。《世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国际版本,片长138分钟,简称长版。2004年,贾樟柯把《世界》带到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全球首映的就是这个版本。有学者称其为“威尼斯版”;另一个是中国国内版本,片长108分钟,简称短版。2004年8月4日始,在国内院线放映了此版本。《世界》不但展示了现代化进程对移民劳工的物质剥削,他更展示了身处的速度世界如何夺去他们的安全感、梦想和自由。2006年,在拍摄以三峡民工为关注点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结果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目前他正在拍摄中的是《24城记》,他的下一部作品是《刺青时代》。
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奖。
2004年,贾樟柯担任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5年,贾樟柯担任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评审
2006年,因《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获国际经济组织“青年领袖”称号
2007年,因《三峡好人》获得首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第57届柏林电影节,出任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校长
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的评委主席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钟,故事片)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首奖:沃尔夫冈 斯道奖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
第3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奖
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代奖
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
1999年意大利亚的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站台(2000,193分钟/154分钟,故事片)
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作品,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0年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2001年获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节唐吉可德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2001年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奖
2001年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2001年获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新电影新媒体节最佳编剧奖
2002年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2002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公共场所(2001,31分钟,纪录片)
第13届法国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影片
◇狗的状况(2001,5分钟,纪录片)
2001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特别展映。
◇任逍遥(2002,113分钟,故事片)
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
第16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特别奖
2004年洛杉矶影评人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2年美国《电影评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世界(2004,108分钟,故事片)
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
第 6届西班牙巴马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伯爵奖、最佳摄影奖
第11届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 7届法国杜威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金荷花奖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2005年最佳外语片奖
法国《电影手册》2005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东 (2006, 70分钟, 记录片)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竞赛片
意大利纪录片协会最佳记录片奖
意大利艺术协会2006开放奖
2006台北国际记录片双年展最佳亚洲纪录片奖
◇三峡好人 (2006, 105分钟, 故事片)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影展最佳影片奖
第28届南非德班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7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挪威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无用》 (2007, 105分钟,纪录片 )
获最佳纪录片
获纪录片最高奖
摘下最佳纪录片奖
获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
内容简介
闷热的广州,电扇将铁丝上挂着的衣裙吹起,缝隙间露出服装女工的脸.在缝纫机巨大的轰鸣声中,日光灯下的工人显得无比安静.那些即待出厂的衣服不知将会被谁穿起, 流水线上每一张面孔的未来都不够清晰。
冬季的巴黎,服装设计师马可带着她新创立的中国品牌“无用”参加2007年巴黎冬季时装周.她把她的服装埋在土中,让自然与时间一起完成最后的效果。她喜欢手工制做所传递的情感,厌倦流水线的生产,变成一个不喜欢时装的设计师……
H. "地下导演"贾樟柯的电影为何屡屡被禁"
贾樟柯是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人,但是他从小就热爱文学,学生时期还出了一本诗集。当他接触到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的时候,被震撼了,从来不知道,电影原来比文字更有震慑力,所以他就立志要去拍电影,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他如愿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学系,在这里开启了他电影之旅。

三、贾樟柯的用人标准。
贾樟柯拍电影,从来不会因为这个演员有多少流量而去选角,而是他会选一些相对不是那么出名,却更适合他的风格的角色。当初贾樟柯和赵涛的合作就是这样一个初衷,赵涛站在贾樟柯的肩膀上火了,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赵涛成就了贾樟柯。
I. 贾樟柯都有哪些经典的电影
最喜欢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他的电影都很写实贾导演是真的很喜欢赵涛,差不多御用女主角。
J. 大家觉得导演贾樟柯导演的作品都有哪些这些电影怎么样
贾樟柯的好,在于他对于小人物的关怀,以及对于社会变迁中普通人的关注。他的影片中体现出对时代的思考在中国导演中并不多见。用一句很冠冕堂皇的话说,他对于这片土地有很深的热爱。第六代导演中,目前仍然保持稳定高产且质量出色的只剩他和娄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