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徐克经典武侠电影《新龙门客栈》
这部电影既是明星云集又是香港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林青霞的反串和梁家辉的侠骨柔情是很叫作的,而张曼玉在此剧中一改花瓶的戏路,演的金香玉老板娘是以后众多武侠剧的教材,她的辣和深明大义之举,最后火烧龙门客栈追随周淮安而去。
㈡ 什么是“新武侠电影”
【转贴】 江湖夜雨十年灯:谈“新武侠”电影
魏君子
记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末期胡金铨、张彻等人拍武侠片时,就有人称他们的作品为“新派武侠电影”了。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以徐克、程小东为首的一批导演拍出的《黄飞鸿》、《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等片,同样被定义为“新武侠电影”,并且带动了当时华语电影界争拍武侠片的热潮。进入二十一世纪,李安以一部《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使中国的武侠电影真正走向世界。不过,未等我们这些武侠迷的振奋心情消退,如今张艺谋雄心勃勃制作的《英雄》又隆重上演了,听他讲“要力求跳出传统武侠片格局”的意思,似乎是也想打造出个不同以往的“新”武侠电影。而此时已经有些英雄迟暮、但仍不失为一代武侠片宗师地位的徐老怪,同样也来了句:传统武侠电影现在已走到尽头,要想真正振兴我国这门独特的类型电影,就要找出“新武侠”的概念——既如此,我们在讨论张艺谋的《英雄》到底算不算“新武侠”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以前拍摄的那些经典武侠电影,倒底靠什么令我等荡气回肠、沉醉不已呢?是武打场面的视觉冲击,还是江湖侠士的万丈豪气?是人物形象,还是风格意义呢?
其实谁都明白,“新武侠电影”这个概念是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并且与时俱进的。胡金铨以及后来徐克的武侠片之所以都被称之为“新”,自然是相对于过去的武侠电影而言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武侠片,除了胡鹏、关德兴的《黄飞鸿》系列稍见特色外,基本没有进步,还停留在二、三十年代《火烧红莲寺》制作粗糙、手法呆板的剑仙片水准呢。因此胡金铨的《大醉侠》、张鑫炎的《云海玉弓缘》、张彻的《独臂刀》一出,其吸收国粹文化、借鉴西方牛仔日本武士电影拍摄技巧的精心制作,立时引起轰动,由此产生了第一代“新派武侠片”。只是到得七十年代,王羽、李小龙、成龙将时代背景由古代拉近到近代甚至现代,由此古装武侠片遂分化出功夫格斗片一支,而其本身的发展却变得缓慢起来。八十年代傅奇、张鑫炎去内地拍的《少林寺》、《少林小子》等影片,虽然闻名中外,并掀起内地“少林”等门派功夫电影的一番热潮,但手法境界却并未超出旧时架构,只能说是延续,算不得创新。至于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中有一些导演(比如徐克的《蝶变》、谭家明的《名剑》等)企图突破之前武侠片的模式,借武侠片这一类型阐述个人艺术旨趣,确实也颇有新意,只可惜在当时未成主流,稍纵即逝。然而其后不久,徐克借助从好莱坞学习的高科技打造的《新蜀山剑侠传》尽管在当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却为将来第二代“新武侠电影”的闪亮登场埋下了伏笔,同时亦奠定了技术基础。
如果让我们这批生于七十年代(或者可再扩大到八十年代初期)的青年影迷评出自己心目中的经典武侠电影,相信入选的大多数作品会是拍摄于九十年代至今的一批“新武侠电影”。究其原因,固然有我们迄今十多年观影时代的难忘记忆作祟,更大程度上还是自1990年开始,徐克以《笑傲江湖》及其续集《东方不败》书写了武侠电影新篇章的序言,之后香港的王家卫、于仁泰、刘镇伟、王晶,台湾的朱延平和赖声川,内地的何平分别以自身对“武侠”的独特理解,运用全新的电影语言,风格或中正大气、或另类颠覆、或后现代搞笑、或粗砺强悍,叙事手法、场面调度、特技画面、人物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更加贴近时代精神和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与审美习惯。与以往武侠电影相较,单单一个“新”字恐怕是难以概括的。
前文已经提到,是《笑傲江湖》拉开了九十年代至今华语新武侠电影的序幕。这部由徐克电影工作室制作的电影本来由当年武侠片大师级人物胡金铨担任总导演,但后来他因与徐克等人在创作理念上出现重大分歧,而中途退出剧组,余下部分由徐克、程小东、李惠民补拍完成。对于这部集四位导演之功的《笑傲江湖》,记得有人这样评价:“既有胡金铨古朴的浪漫风格,造型具有中国古代木刻白描人物画的意趣;又有徐克式的天马行空、迅速流畅的武打设计和角度多变的镜头和剪接;可谓写实与想象并行,视觉上有一种潇洒的美感。”不过,依在下个人看法,这话恭维成分居多,而且避重就轻,画面、武打、剪接对于武侠片来说固然重要,故事、结构却是任何影片成功的关键(在笔者看来,张艺谋的《英雄》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再看《笑傲江湖》,整部影片哪里都好,就是故事讲得差了点,出现与原著无关的东厂太监情节是胡金铨拿手的好戏;而令狐冲到处和人扯闲篇以及片中人物嘴中所说皆含针贬时弊借古喻今的寓意则是徐克擅长的噱头,两者的融合显然并不成功,但是影片的整体风格、场面调度、武打编排、镜头表现、画面意境和优美的音乐都足以让人不去理会故事架构的缺撼,因此《笑傲江湖》在票房上还是取得了成功,并且成为新旧武侠电影的分界岭,更直接影响了以后的武侠电影创作。
至于1992年拍摄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虽然没了第一集很明显的胡氏古朴凝重风格,但却显得更加浪漫肆意,动作场面天马行空,画面剪接快速有力,故事情节比之前集也显得集中紧凑,影片以东方不败的成王败寇经历和与令狐冲的情感纠葛驾构全篇,借退出江湖与雄霸天下的主题纠葛借古喻今,极富张力,令观众为之倾倒。而林青霞成功反串的一代枭雄东方不败的形象以及挥手之处飞沙走石血肉横飞的动作场面,更成为滥殇,使得其后的主流武侠电影只能望洋兴叹,勉强算个跟风之作罢了。
《东方不败》上映的同年,徐克又重拍了胡金铨的经典名作《龙门客栈》,影片在消解了胡金铨老版《龙门客栈》凝重、严肃、阳刚风格,代之以凌厉、肃杀气氛的同时,又以风骚老板娘金镶玉(张曼玉饰)嘻笑怒骂、调风弄月营造了以前武侠片中少有的暧昧意味,武打场面则精彩纷呈、紧凑潇洒,介于《黄飞鸿》与《东方不败》之间,别有一番风景。
尽管徐克对武侠电影的贡献极大,如借古讽今的政治立意,武林风云的写意刻画,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尤其令后来的同类电影难以企及。但要论其被人模仿借鉴最多的,却是充满想象力的动作场面和旧瓶装新酒的翻拍。程小东、袁和平甚至元彬、马玉成等知名动作指导在与徐克共同打造多部武侠片经典之后,又在其他影片中重复了这些武打场面,当然使人感觉似曾相识。而翻拍旧片、旧题材则成了整个九十年代港台武侠片群体的重要特征,《新火烧红莲寺》、《新流星蝴蝶剑》、《新少林五祖》皆是旧片经典的借尸还魂之作。不过,在产生了一大批模仿徐克武侠片风格的烂片(如《刀剑笑》、《新冷血十三鹰》等)之余,刘镇伟、王晶、朱延平等人又尝试用后现代的搞笑方式对旧式武侠片进行了疯狂的颠覆,而这主要体现在对英雄侠客的形象塑造上。尽管徐克影片中的侠客们也是个个伶牙俐齿,滑稽幽默,但还不失为英雄本色,而在《东成西就》、《武侠七公主》、《九尾狐与飞天猫》等片中,侠客剑士再也没有往日武侠片中英雄正气的高大形象,相反却不是猥琐无能,就是胆小怕事。行侠仗义早成了无关重要的末节,倒是一些现代人的世俗观念成了他们的行事箴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到这里却成了游戏江湖、快乐无比。其实,这类搞笑武侠片的目的主旨只是迎合当代大众欣赏口味而已,至于什么后现代的颠覆解构倒更象是商业追求中的无心插柳了。
在很多人眼中,武侠电影作为类型片的一种,自然应以娱乐性和大众化的商业标准为衡量准绳。由此而言,经典如徐克的《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等片对动作技术的纯形式追求亦超过影片内容本身,出来的效果自然好看,娱乐性十足,而营造出的意境又能让普通观众感受到几许艺术味道,这才是主流电影,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最佳典范!相比之下,香港王家卫固执营造的既超脱又迷失个人情感沙漠的《东邪西毒》;台湾赖声川夹杂着微妙禅意与社会批判、并且内容晦涩难懂的《飞侠阿达》;内地何平拍摄的西部色彩浓重、粗糙有力的《双旗镇刀客》倒更象是充斥着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电影。他们完全跳脱传统武侠片的模式,营造出全新的江湖意境,人物形象或是醉生梦死、执著寂寞的沙漠过客,或是大智若愚、洞若观火的俗世大隐,或是单纯平凡却又臻至人刀合一境界的少年刀客,总之务必体现作者的独特创作意识。可以说,这几部影片即便在这股“新武侠电影”风潮中仍可称得上另类、新奇之作,其可嘉的探索精价值在电影史亦可留有一席之地。但此类个性十足的武侠片却注定会因其重艺术化处理,缺乏娱乐噱头的特质,落得个叫好不叫座,难以令普通大众理解甚至望而却步的结局。
记得有人曾认为是1994年王家卫那部遭遇票房惨败的《东邪西毒》终结了九十年代港台“新武侠电影”热潮。但笔者却觉得并非如此,无论是拍摄时间,还是上映时间,黄泰来的《刀剑笑》都比《东邪西毒》要晚些,而正是因为《刀剑笑》这类跟风抄袭的烂作横行,败坏了观众的胃口,才将风头正劲的“新武侠电影”逼向绝路。使得1994年之后数年,港台大银幕上很少再见到武侠电影的踪迹,倒是文隽、刘伟强制作的由漫画衍生出来的变种剑仙片《风云雄霸天下》和《华英雄》等红火一时,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2001年,《卧虎藏龙》获得票房与奥斯卡取了得双重成功,同时亦令已经少人问津的华语武侠电影重新焕发生机。客观地说,《卧虎藏龙》如舞蹈般优美的武打场面和中国山水的如诗意境乃是师法自当年胡金铨的经典武侠名片,就拍摄武侠类型电影的规则而言,并未有实质性突破。唯一让人新奇的却是该片的女性角度造就了温婉暧昧的情感氛围,使得俞秀莲和玉娇龙两位坚忍女性的形象远比李慕白、罗小虎鲜明得多——恐怕这也是《卧虎藏龙》能被西方观众接受的重要原因吧。
至于最近正热映的国产商业大片《英雄》,尽管其宣扬的“胸怀天下”英雄观比以往武侠电影里草莽豪客只为个人恩怨便动辄打杀的境界要高出很多,但因其演绎得不是很到位,导致许多观众并不认同,恐怕这是张艺谋没有料到的。还有李连杰、梁朝伟等众多明星诠释的英雄形象符号化严重,性格情感变化发展不够明显,亦是遗憾。不过,《英雄》效仿《罗生门》的三段回忆式叙事结构与以五种颜色画面营造的情节意境在武侠电影中却算得上创意之举,值得鼓掌。
说起来,武侠电影发展到现在已有几次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而且能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年龄、阶层观众的喜爱,归根到底应是华人共通的传统文化和认同的侠义精神起了重大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观念和欣赏水平的提高,武侠电影要想生存下去甚至再度辉煌,惟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呵呵,借用一下没问题吧?)。因此,张艺谋的《英雄》在创新方面虽然还远谈不上徐克提出的“新武侠”概念,但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未尝不是一种可贵的探索——尽管我们还不好评述它到底成功与否。
希望自《英雄》始,无论成败,武侠电影能找到一个新的起点。
http://www.joy001.com/bbs/index.php?showtopic=9597
http://www.xinxianet.com.cn/html/pinglun/yingship/1430.html
㈢ 【满分急求】为什么徐克在武侠电影的地位那么高
现今香港电影界的幕前幕后人物中,徐克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作为业界的先行者,徐克一直为香港电影注入新元素。
2001年,徐克重拍二十年前的《新蜀山剑侠传》,为本港首部投入大量电影特技的大片;亦在同年暑假作全亚洲发行,并由Miramax公司购得全欧美的发行权。而另一部片由他监制的《老夫子2001》更为香港首部结合3-D 动画人物和真人演出的电影。该片自复活节起,即作全东南亚发行。 其实,徐克的电影多属于偏险怪奇一路,但他却善于把偏锋与主流、险怪与平稳这些似乎是对立状态的东西互相渗透,转化发展。他的电影最让人难忘的就是浓郁的个人风格。英雄临风鹤立,煮酒相逢,中国古典文化的侠义精神被天马行空的元素剖析得淋漓尽致,这是徐克电影中无法替代的特质。他的武侠片中的“武”,已经临界于武术本身,是用来制造一种视觉“奇观”;动作设计并不是一招一式的真功夫,而是将武功神化、幻化,通过特技和剪辑手段制造人体极限以上的高难度动作,因而观赏性极强。在他的影片中,演员忽而上天,忽而入地,武术高手们双掌生风,快以魅影,人去风留。徐克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把古典风神与现代人文精神熔于一炉,开辟了新武侠片,而他本人则成了缔造这个新片种的当之无愧的大师。论创造和带领潮流,徐克无疑是香港影坛的佼佼者。
㈣ 徐克武侠香港经典电影有哪些
《黄飞鸿之壮志凌云》
《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
《黄飞鸿3:狮王争霸》
《倩女幽魂》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新龙门客栈》
《龙门飞甲》
《青蛇》
《刀》
《蜀山传》
《七剑》
㈤ 徐克有哪几部经典的武侠电影
新龙门客栈。。蜀山传。。黄飞鸿。笑傲江湖。。。七剑。。。至于龙门飞甲我倒是觉得吃老本。。还没有几十年前的客栈有意思。。至于青蛇这些不算武侠。。不说了
㈥ 大导演徐克和曾志伟合作的电影作品有哪些
1、《泡妞》:曾志伟、徐克、洪金宝、黄百鸣主演的电影。
2、《最后胜利》:曾志伟、徐克、李丽珍、李殿朗主演的剧情片;徐克在片中饰演为人凶狠残暴的黑道大哥“大宝”,凭借该片获得了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3、《我爱夜来香》:林子祥、林青霞、徐克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剧片。于1983年3月31日在香港上映。影片讲述了各国间谍云集香港,广泛收集战争情报的故事。
(6)徐克等导演与香港新武侠电影扩展阅读:
徐克作为香港武侠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香港乃至整个华语武侠电影导演群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的武侠电影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徐氏品牌。他在继承与发展香港传统武侠电影的同时,也为香港武侠电影引入了新的元素,注入了新的活力。
徐克武侠电影所取得的成功把香港武侠电影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引领了武侠电影发展的新潮流,扩大了香港甚至华语武侠电影的影响。
㈦ 导演徐克 对电影界的影响 谢谢
徐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那年的《蝶变》震惊了整个香港电影界,宣告了香港武侠片进入新派武侠片时代。后来不断创造经典如《倩女幽魂》《黄飞鸿》《花月佳期》《小青》等,其中的《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则是香港武侠片的巅峰之作!至今无人能超越,也许永远也无法被超越了······如果说星爷是香港喜剧的代表人物,那么徐老怪则是香港武侠片的代名词!如今,香港电影普遍低迷,名大导演都很低产,唯独徐克勉强保持着一年一部大作的产量,撑住了香港电影的半边江山!期待
㈧ 徐克亲自导演的电影和他监制的电影,分别是哪些
一九七七年,徐克加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从事导演和监制等工作。一年后,他转投佳视,并且拍成了电视剧经典《金刀情侠》。这可说是徐克导演生涯的转折点,他的才华为电影监制所注意,并于一九七九年拍成 他的第一部古装剧情长片《蝶变》。徐克独特的风格和娴熟的技巧,使《蝶
变》从当时充斥市场的功夫片中脱颖而出。
徐克的第三部电影《第一类型危险》,基于题材敏感,曾一度被禁在香港上映,更要另剪一个较温和的版本。
徐克的第四部作品《鬼马智多星》即为他赢得一九八一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的殊荣。其后的《最佳拍档之女王密令》更创下了三千万的票房纪录。
一九八四年四月徐克与他的妻子施南生成立了电影工作室。工作室的首部电影《上海之夜》即获选为一九八四年香港国际电影节十大最佳电影,并获邀参展十多个海外大型影展。
一九八七年,徐克监制的古制剧情片《倩女幽魂》亦突破了港片的先河,该片除获得票房佳绩外,亦夺得一九八八年葡萄牙Oporto 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亦在台湾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分别取得五项和三项奖项。
徐克亦曾参与《打工皇帝》、《超级警察》和《最后胜利》等多部电影的演出。而《最后胜利》更令他获提名一九八八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同年由他监制的《英雄本色》亦取得票房新高,《刀马旦》更取得国际性的好评。
一九八八年十月,东京电影节播映了徐克的《上海之夜》和《倩女幽魂》。一九八九年,徐克被邀请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年青电影系列的评判。
一九八九年,徐克凭《英雄本色III》继承这系列的成功,而且在越南作拍摄的主要场地。同年由他监制的《喋血双雄》在美国上画,而且得到很高的评价。
一九九零年《笑傲江湖》和《倩女幽魂II 人间道》等电影,不仅确立了徐克武侠电影大师的地位,亦为他赢得法国Avoriaz电影节特别评判大奖。同年徐克亦赢得(Screen集团)最佳导演的殊荣。
一九九二年,徐克凭《黄飞鸿》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殊荣,而《倩女幽魂II 人间道》则夺得葡萄牙Oporto 电影节最佳特技奖。
同年,《笑傲江湖II之东方不败》、《黄飞鸿 II 之男儿当自强》和《新龙门客栈》三片在亚洲地区都录得破纪录的票房,开创了当时拍摄古装电影的潮流。而与严浩合作的电影《棋王》,在意大利的剧本和影像国际电影节夺得大奖。
一九九三年的《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和《黄飞鸿III之狮城争霸》,继承这系列的伟大成绩,分别在第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赢得最佳服装大奖和最佳武术设计大奖。
《妖兽都市》、《笑傲江湖》系列和《黄飞鸿》系列被邀请参加各国重要的电影节。
一九九三年九月,日本横滨举行了“徐克电影节”,另有一个徐克电影特技展示节成功地由十月到十二月在台湾举办。
一九九四年,徐克监制及导演了爱情悲剧《梁祝》,被誉为东方《罗密欧与茱丽叶》。徐克亦再表演出他题材的丰富多变,制作了一部爱情喜剧《花月佳期》。同年他亦制作了《黄飞鸿V 之龙城歼霸》。
一九九五年农历年档期,徐克监制及导演《金玉满堂》,一部关于两大厨师的喜剧。
一九九六年,徐克制作了三部著名作品《新上海滩》、《黑侠》和《黄飞鸿VI 西域雄狮》。同年,他更为美国新力公司,导演了他的首部荷里活电影《反击王》。
徐克热爱漫画人所共知,一九九七年更监制了首部动画作品《小倩》。该动画以名作《倩女幽魂》为腹稿,制作时间长达四年,甫推出即大获好评。
其后,徐克为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监制并导演了动作片《顺流逆流》。在美国上映后,即被评论界喻为国际性动作电影新典范。
作为业界的先行者,徐克一直为香港电影注入新元素。二零零一年由他监制的《老夫子2001 》更为香港首部结合3-D 动画人物和真人演出的电影。该片自复活节起,即作全东南亚发行。
徐克的另一部作品《蜀山传》亦在同年暑假作全亚洲发行,并由Miramax公司购得全欧美的发行权。
二零零一年十月,徐克在一九九三年监制的《铁马骝》在美国上映。在一个月内累积了一千四百万美金的票房纪录,反映了美国观众对中国功夫片的渴望。
同时,徐克另一部科幻动作片《黑侠2》,亦于二零零三年初上映,并由新力公司作世界性发行。二零零二年徐克监制的《僵尸大时代》,再次由美国新力公司取得世界性发行权。
二零零三年徐克监制《散打》,散打是近年来中国最流行的拳击运动,此片描述散打拳手的奋斗心路历程,并起用职业散打拳手演出,充分表现了散打比赛的刺激。
㈨ 徐克导演过的武侠电影有哪些如题 谢谢了
七剑 Seven Swords (2005) 蜀山传 The Legend of Zu (2001) 雷霆一击 Knock Off (1998) 反击王 Double Team (1997) 英雄本色III:夕阳之歌 A Better Tomorrow III: Love and Death in Saigon (1989) 散打 Xanda (2003) 铁猴子 Iron Monkey (2001) 黑侠 Black Mask (1996) 新龙门客栈 Dragon Inn (1992) 倩女幽魂III:道道道 A Chinese Ghost Story III (1991) 倩女幽魂II:人间道 A Chinese Ghost Story II (1990) 英雄本色III:夕阳之歌 A Better Tomorrow III: Love and Death in Saigon (1989) 英雄本色II A Better Tomorrow II (1987) 英雄本色 A Better Tomorrow (1986)
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创香港电影新武侠电影之风的导演
徐克。80年代,《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东方不败1、2》都是新武侠电影的代表作。他的电影不同于之前的就是行云流水般的打斗场面,镜头剪接凌厉,观看很畅快。
徐克之前也有一位开创了新武侠电影风——胡金栓。这位导演地位挺高,代表作有老版《龙门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