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如何从导演的视角看一部电影?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导演是一部电影的主导者,如何能从导演的视角看一部电影呢?
01
在我看来一个顶级优秀的导演相比于次一点的导演(并不是说后一种导演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烂导演,相反绝大多数异常优秀的导演都是后一种)的很大不同一点是,如何从他们的内在视角来看待他们的电影: 前一种导演一直在影像中表达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对生活的看法,他们不管讲什么样的故事,都是在试图通过故事性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看法或是一种哲学的理解,你用心看,会发现他们在电影中一直在表达着自己内心的中心思想,这一点不会改变,你看完他们的一部电影,会发现整部电影都在为他们个人的这个中心思想服务,他们更倾向于表达自己那几乎未曾被外部世界所影响和改变的内心。这类型的导演几乎所有电影都在试图用电影表达导演自己的内心,电影本身跟他(她)本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后一种导演则更倾向于如何更优秀的讲好一个故事,他们利用自己对影像的直觉或天分,把视听语言各方面都能做到最优秀的状态,用来推动一个故事整体的发展,从而讲好一个故事,让大众更多更好更普遍的理解这部电影,所有视听语言都是为他正在拍的那一部电影所服务。这类型的导演几乎所有电影都在用自己最优秀的视听语言来表达自己所正在拍的那部电影,而电影本身跟他(她)本人的关系并不很大。 简单讲,前一种导演中心思想始终更加感性,后一种导演中心思想相比较则始终更加理性。 电影被称为最接近大众的艺术,导演也是艺术家,所以我个人是更倾向于喜爱前一种导演。 当然,无可置疑,这两种导演都能够拍出让我们大家欣喜异常的优秀电影。
02
首先,我们把导演和普通观众想象成两个姜饼人。
姜饼人1
姜饼人2
上边的一个是姜饼人1,我们把它们叫做普通观众。(非电影从业者)
下边的一个姜饼人2,指代导演。(也可以是任何电影从业者)
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他们都是人。只是右边的姜饼人2胖一些,可以理解为他们看的电影多一些。
但毫无疑问,对于一部新的电影,无论是胖胖的姜饼人还是瘦瘦的姜饼人,其起点和观点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
我们再把时间当成蛋糕切一切,很简单,切成两块。即“第一次看电影”和“第n次看电影(n>1)”
好了,万事俱备,接下来我们开始奇妙之旅,一探究竟。
Chapter1
以《让子弹飞》 “白马拉火车”这个镜头为例:
当电影开始时,姜饼人1和2舒适地坐在位子上,他们已经进入了故事。
然后他们同时看到了这个镜头,此时他们都已经融入到了故事里,他们脑子中的想法是一样的:卧槽,好酷炫,用白色的马拉黑色的火车。咦,车上是不是坐着什么重要的人物呢?
看到这个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导演也是观众,所以导演在第一次看电影时和观众是一模一样的!他们都在看故事,融入故事,此时导演是不会想什么与众不同的深奥的东西的,除非他没再认真看电影。
事后,
姜饼人1:“嘿,老王,我今天看了一场超棒的电影,故事也超棒,人物也超棒。你有空也去看看呗”。然后,他就慢慢地把这部电影忘记了。因为影院明天,后天,大大后天,都有不一样的电影,他都想去看。顶多就是:若干年后,有人问起他,嘿,你看过《让子弹飞》吗,他说:对对对,我看过,看过!
而这时,姜饼人2连忙拿出本子,他想,这个故事这么棒,我得把里面的创意记下来。于是,这个故事,就成为了姜饼人2脑中图书馆里的一本书,它可以随时取用了。
这是导演看电影的视角之一。
继续走。
03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修养比较高的导演在成为导演之前研究的都是别的专业,但最后还是能够成为好导演。如昆汀塔伦蒂诺以前是印象租赁店老板,王家卫大学学的是理工学院平面设计,北野武最初是相声演员,卡梅隆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与物理学………
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视角—--------将生活幻化成为心中无尽盘旋着的小故事,并惊呼着“生活多么有趣”,同时将脑中所有学到的知识都融会贯通起来。
04
导演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好的渠道去表达他想要说的东西 观众没有注意到 那说明导演在表达上没有成功 尽管在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 然后镜头闪太快 观众没看到 还是枉然 当然有的镜头 放太长 也会显得不自然 感觉是刻意为之 要做当刚好 不容易哦
05
答得很有新意,但似乎并不是题主想要的答案。
《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插图第11版》
《故事》
《电影的戏剧艺术》
关于电影的理论知识书籍浩如烟海,在我看过的几本中,这三本当属上乘。看完之后应该多少会理解一点所谓的“导演般的专业角度”。
『贰』 请问一部剧一部电影表达的是导演还是监制还是编剧的思想
这个应该是具体情况而定,监制到底是干啥的,我也说不清楚,但我觉得,在片场应该是导演说的算,编剧是执行者,按照导演的要求去写剧本,导演有权利去修改剧本,要是觉得剧本不够好,我感觉谁都应该有权利改,,,至于你说的一部电影表达的到底是谁的思想,应该是这个电影项目的发起者,一些有思想深度或者制作比较精良(导演和编剧很大牌),通常是以导演或编剧的想法去完成,如果纯粹是为了娱乐,跟风赚钱,那就另当别论了……
『叁』 一部好的电影里,导演起到哪些决定性作用
一部电影的成型,是导演和编剧等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拍摄前故事的筹备,到拍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所做的调整,都离不开导演依据具体情况的控场与调整,不自己编写剧本的导演通常会有一个好的编剧做搭档。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模式通常更倚重于剧本、编剧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导演的话语权被制片人很大程度上的保留了。但对于“作者电影”来说,导演基本上都要自己写剧本,表达一个电影作者自己的主观意愿,阐述自己真正想说的话。
『肆』 一部电影创作过程中,导演的作用是什么
导演是一部作品艺术创作上的艺术指挥官,或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人物。
影视剧组里除编剧以处的演员、摄影、录音、美术都要根据导演提出的、确定的艺术创作总体方针来进行创作工作,在拍摄现场,演员、摄影、录音、美术、灯光都要听从导演的指挥来进行场面高度、进行拍摄。
导演即使不亲自摄影、剪辑,也会最大程度的介入。布景的搭建、演员的选择和调教,体现的都是导演的意志(你非要说制片方我也没办法)。 对一部电影的贡献来说,编剧是和演员、摄影师、剪辑师一个层面的,导演是另一个层面。
『伍』 一个外国电影,讲的是一个导演的故事
是《九》么?该片根据1982年轰动百老汇的同名歌舞剧改编。故事围绕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的古依多展开。古依多是一个被新片和家庭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导演,并在玛丽昂·歌蒂娅演的妻子、佩内洛普·克鲁兹演的情妇、妮可·基德曼演的缪斯、斯黛西·弗洛格演的性启蒙对象、索菲亚·罗兰演的妈妈、朱迪·丹奇演的制片人以及凯特·哈德森演的记者之间周旋。
『陆』 电影《铁三角》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铁三角》上映在即,就像夜色中即将绽放的焰火,让亚洲观影人群充满期待。
因为铁三角开创了太多的电影史的第一次。
三大顶极导演,联手拍摄同一个故事。
没有剧本、仅有故事大纲,三位导演发挥想像力,分别拍摄这个故事的“开端”、“发展”与“结局”,第一个连导演都无法控制和掌握整个剧情的电影。。
三位导演各拍各的段落,各自剪辑自己的段落,影像风格充满未知。
《铁三角》就是这样一部让人无法猜测,无法想象的影片,甚至连剧中演员都对整部电影充满期待的电影。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欣赏与思考的角度都不同,电影,更是映射导演与观众内心世界的镜子。
虽然从《十分钟年华老去》等电影节导演同主题特辑电影,到《三更》等同主题商业电影,几个导演合作一部电影的模式已经有了先例。
但是,在同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中,三个导演分别控制开篇布局,情节发展推进,高潮升华三个部分,《铁三角》无疑是电影史上唯一一部此类类型的总量级别作品。
在整个世界电影史上,也只有这三个人能一起来编制这种电影狂欢曲,共同玩这场游戏,因为他们原本就是兄弟,徐克,林岭东,杜琪峰,他们多年前共同奋斗,彼此沾染着对方的气息,却又各自踏出一条独特的风格之路。
多年后重新聚首《铁三角》,不拘泥于商业,不重逢桥段,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徐克布局,林岭东搅局,杜琪峰破局,将一场主线庞杂的夺宝奇谋,变得更加诡异离奇。
同样的几个剧中人,在基本性格前后一致的情况下,面对人生不同阶段的选择,是左还是右,进退如何选择,在不同的导演的心灵世界映射中,各自有着不同的宿命和突破。
徐克开篇,生活的无奈,奇遇的惊变,诡异中充满变数,他给林岭东和杜琪峰留下了许多伏笔和暗示,漂亮地出招,仿佛进行催眠,让观众的心底,恍惚对结局有了期待。
却不料,如果相信了徐克的伏笔,那就是上当了。
与徐克的诡异多变对比,林岭东的悲情与刚强交织,看似软弱的人,在危急中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混乱的爱情,在某一瞬间,依然散发着凄美的柔情,和绝望的美感。
如果徐克的布局是低声把你催眠,那林岭东搅局,就是忽然让你在险峰之上看花儿红,忽然豁然开朗,却转瞬发觉前路更艰辛。
剧情发展到此刻,已经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林岭东的段落之后,没人敢再去猜测剧情会怎样发展,因为此刻,每个剧中人都有了独立的灵魂,任何刻意的剧情,都可能违背人物的性格。
都是老相识,林岭东的搅局,可以说是漂亮到了顶点,简直不给最后的杜琪峰留展示风格的活路。
然而,杜琪峰终究是杜琪峰,从他旗下金枝玉叶林雪的登场开始,徐克那诡异的云散了,林岭东凄美的月光也忽然隐去了,黑色幽默忽然汹涌,最后的结局让人震惊。
《铁三角》绝对是开创了电影拍摄的新模式,在众多观众感慨,我猜到了开头也猜到了结局的今天,电影业也许需要更多的无剧本变奏电影狂欢,才能让电影重新变成神秘莫测的梦境。
只不过,到哪里找另外三个能与徐克林岭东杜琪峰这样的铁三角相比肩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