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一部电影叫(芙蓉镇)是不是在湘西芙蓉镇拍的
以前去过
芙蓉镇
好像不需要门票
猛洞河
从永顺过去方便
如果从张家界或吉首去
可以先到芙蓉镇
(王村)
㈡ 电影《芙蓉镇》故事梗概
芙蓉镇》 (上、下集)(上影厂出品) 编剧:阿城、谢晋(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
导演:谢晋
1963年初春,山青水秀的芙蓉镇,青石板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胡玉音(刘晓庆饰)与丈夫黎桂桂(刘利年饰)在街上卖米豆腐。胡玉音人称“芙蓉仙子”。由于她美丽热情,服务周到,人们都愿吃她做的米豆腐,摊前顾客络绎不绝。而对面的国营饮食店由于服务态度不好,门庭冷落,经理李国香(徐松子饰)对此十分恼火。
胡玉音和桂桂起早摸黑,省吃俭用,攒了点钱盖起一幢新房。但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担任工作组组长,她把“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祝士彬饰)作为依靠对象,大抓起阶级斗争。慑于压力,胡玉音将积攒的一千五百元钱托镇党支书黎满庚(张光北饰)代为保管,自己跑到镇外亲戚家避风。黎满庚与她自小青梅竹马,长大后真诚相爱,但因胡的家庭出身不好,组织不允许,而未能结合。为此,他曾发誓一辈子要保护这位干妹子。然而,严酷的阶级斗争又迫使他向工作组交出了这笔钱。粮站主任、南下老干部谷燕山(郑在石饰)也因供给胡玉音碎米而被审查、撤职。待胡玉音回到芙蓉镇时,新屋已被没收,丈夫自杀,自己也被定为新富农。她,这个年轻的寡妇,面临着坎坷多舛的命运。
1966年“文革”的风暴席卷了芙蓉镇。李国香也被揪了出来,与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姜文饰)一起被批斗。而李国香亲手培养的王秋赦却当上了镇党支书,黎满庚倒成了他的秘书。过不多久,李国香又被结合进领导班子,王秋赦一变嘴脸,多次找李国香认错,大表忠心,又取得了她的信任。
被人称作“癫子”的秦书田与胡玉音被罚扫街。每天清晨他俩在青石板街上从东扫到西,从西扫到东。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三年多相濡以沫的苦难岁月,使两个被扭曲的灵魂、两颗干枯的心灵撞击出爱情的火花。爱情使胡玉音对生活产生了希望。多年停转的石磨子又转动了,她偷偷地给秦书田做米豆腐吃。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去申请结婚,凄楚地说出“我们再坏,再黑,就是鸡鸭猪狗,也不能禁止我们婚配啊!”然而,他们正当的要求不但未获批准,还遭到进一步的惩罚。秦书田被判刑十年,胡玉音被判刑三年,因怀孕监外执行。
谷燕山看不惯这些左的做法,却又无力扭转。他借酒浇愁,怒骂颠倒了的世情。他不畏压力,在秦胡偷偷结婚时,前去贺喜;胡玉音难产时,又大义凛然,在漫大风雪中拦下军车,救了她母子性命。
“四人帮”粉碎后,胡玉音终于盼到了秦书田归来。米豆腐摊又热闹起来。而专吃“运动饭”的王秋赦住的吊脚楼坍了,他也疯了,只有那面每逢运动就敲打的锣还在,虽已破得不成样子,却还发出刺耳的声响……
㈢ 电影芙蓉镇真的是80年代中国最好的电影吗
1.《少林寺》
上映:1982年1月21日
电影讲述了牧马人许灵均的人生故事。这样一部上世纪80年代的旧影片竟带给我无限感动和共鸣。其中最为触动我的便是许灵均和李秀芝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那一粥一饭中的爱意与温情。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弃子,二十年窘迫的人生,影片用交替陈述的方式讲述了经历那个年代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用亿万富翁的父亲这个角色来使矛盾激化,更体显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时代的背景,使人物性格更鲜明。
㈣ 电影芙蓉镇是哪年拍摄
是1986年
㈤ 电影《芙蓉镇》的原著作者是何许人也
古华,1942年生于湖南郴州嘉禾县的一个小山村。1962年毕业于农业专科学校,当年冬开始发表作品。现客居加拿大。著有长篇小说《芙蓉镇》,中篇小说集《浮屠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等。 《芙蓉镇》,1981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并获得第一届矛盾文学奖。 本书是古华的代表作。作者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本书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作品内涵丰富,囊括了作者二十几年来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思考与认识,浓缩进作者对乡里乡亲乡镇浓厚的爱恋情怀。而且,作者从生活的春雨秋霜、峡谷沟壑中走来,为我们献上了一幅寓政治风云于世态民情的风俗画、一曲哀婉而又严酷的山乡民歌。小说以“芙蓉姐”胡玉音的人生遭遇为主线,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揭露了“左”倾思潮的谬误危害。
㈥ 芙蓉镇 电影
先安装网络影音,然后你在网络上输入“芙蓉镇 网络影音”就可以了
㈦ 芙蓉镇是不是拍过电影啊
芙蓉镇是拍过电影。当时是非常出名的。有刘晓庆主演。还电影儿时候好像是在80年代初期。得有30年的历史了。当时轰动全国。刘晓庆一举成名。电影的名字好像就叫芙蓉镇。
㈧ 电影《芙蓉镇》是根据古华的小说《芙蓉镇》为蓝本拍的吗
不是古华的,影片根据古华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芙蓉镇》改编,围绕芙蓉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命运的升沉变迁,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反思民族的历史,歌颂了党和人民结束历史悲剧,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给人民开辟了光明前途的伟大功绩。编导者按照时间发展描绘出各类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该片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连获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美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