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南京》这部电影具体介绍
片名:NanKing
译名:南京
导演:比尔-古登塔格 Bill Guttentag
丹-史度曼 Dan Sturman
编剧:比尔-古登塔格 Bill Guttentag
丹-史度曼 Dan Sturman
制片人:麦克-雅各布斯
类型:纪录片
片长:88分钟
上映日期:2007年7月3日(中国)
发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
推荐指数:★★★★★
剧情简介
屠城的血泪和屈辱不应当也不可能被人遗忘,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心中的痛。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南京》昨日首次在内地放映,参加看片的记者大部分落下眼泪。一名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女记者甚至在中途掩面退出。
《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从创作开始就受到全世界关注,并已在今年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引起轰动。昨日在上海举行媒体看片时同样让每个记者都大为震动。导演之一丹·史度曼曾表示:“希望避免典型的纪录片手法,如一个又一个专家讲述,展示大量静态的照片等,而是希望通过表演和片中传达的情感力量带给观众深入心灵的震撼”。电影中有大屠杀幸存者的讲述、从6个国家搜集到的各种音像和文字资料甚至包括一名叫约翰·麦基的西方人用16毫米小摄影机冒死拍摄的40分钟录影带等珍贵资料都极大地震撼着所有观众,尤其是短片中直接表现日军暴行的内容被评为“《南京》中最让人背脊发凉的片段之一”。除了资料展示,为了把德国人约翰·拉贝、美国人米妮·沃琴(沃琴回美国不久即精神崩溃自杀身亡)等人极其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信件、日记等珍贵文献表现出来,导演还请到如乔根·普罗斯诺、伍迪·哈里森、玛利尔·海明威等多名好莱坞明星扮演目击者,在片中朗读当年这些文字记录。
影片简评
记忆是有重量的。在《索菲的抉择》中,当索菲把奥斯维辛记忆向斯丁沟讲述完之后,走向了死亡。在现实世界,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写完她的《被遗忘的大屠杀》,选择了开枪自杀。但是今天,我们谁来承受她们不能承受之重?无论如何,正像一个叫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美国导演,以一部《辛德勒名单》承载起人类关于奥斯维辛的记忆那样,同为美国人的泰德·莱昂西斯以及比尔·古登泰格、丹·斯图尔曼,以一部《南京》提示我们对于大屠杀历史的记忆。
首映盛况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由美国公司投资制作并以西方人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今日下午在北京正式首映。放映前的发布会上,一位大屠杀中的中国幸存者讲述了自己当年的悲惨遭遇,联系影片中对日军暴行的揭露,区别于剧情片的煽情技巧,《南京》以其朴素的回忆话语、真实的历史影像,让很多观众动容落泪。
============================================
《南京》导演:遗憾,被采访的日本老兵很少有悔意
由美国导弹比尔·古登塔格执导的纪录片《南京》今日起将在全国正式公映,比尔·古登塔格前日(7月5日)现身广州,谈起了该片拍摄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主要情节围绕以华群女士为首十几位驻华西方人士,包括几名美国传教士和一个德国商人展开。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运用他们在南京的影响力,于1937年12月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国际安全区,保护了25万中国人的安全。
该片出品人、美国在线副总裁泰德·莱昂西斯2005年初看到一张旧的《纽约时报》上刊登了《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一书作者张纯如自杀身亡的讣告。随后,他购买了张纯如的书并阅读了《拉贝日记》,“我看完这些资料后完全惊呆了,没想到在上世纪30年代还有这样惨绝人寰的兽行发生。我觉得张纯如的眼睛在告诉我,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所以我决定投资拍摄这部电影。”
起初对这段历史也不是很了解的导演比尔·古登塔格对记者说,他和泰德的心愿一样: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由美国导演比尔·古登塔格执导的纪录片《南京》前日(7月5日)在广州飞扬影城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放映场,日本、芬兰、荷兰、泰国、新加坡的各国驻广州领事馆的总领事、文化领事以及部分观众一起观看了影片,之后还和导演进行了交流。导演比尔·古登塔格透露,他们目前还没接到任何来自日本方面的意见,同意《南京》在该国公映。
记忆!遍寻各国珍贵史料
谈到中国之前已有许多导演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拍过影片,对此,比尔·古登塔格说,这些影片他基本没有看过,但他知道现在中国导演陆川正要开拍《南京!南京!》,自己在北京也和陆川见过面,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导演,相信拍出来的影片也会同样有力量。
同时,比尔·古登塔格认为,这样题材的影片本来就不应该只有一部,就像反映德国历史的就不应该只有《辛德勒的名单》,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出现。
《南京》因为出现大量真实的历史图片、文献以及当年西方人士留下的对日军屠城暴行的亲笔记录等珍贵史料而受人注目。这些资料,是摄制组用了两年时间,辗转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地寻找到的。其中有一段长达40分钟的真实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惨状的史实片段更是首次出现在银幕上。除此以外,影片摄制工作人员还辗转多国,采访了近8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当年的日军老兵,真实地还原了那段最黑暗的岁月。
遗忘?日本老兵罕有悔意
对于这次在日本的拍摄,导演比尔·古登塔格说,他拍摄该片完全是站在中立的角度来透视历史,但是整个拍摄中,他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剧组共有3位日本工作人员,影片拍摄到中途,3人纷纷要求退出,“可能是迫于某方面压力”。而扮演日本军官的日本演员,其博客上也被人发了死亡威胁书。
不过,导演说,这些退出的员工都是年纪大的,后来重组的工作组当中,来自日本的都是年轻人,大家合作得很好。
不过,导演很遗憾地表示,他们在日本采访的250名老兵中,只有7名表示了悔意。有的老兵在回忆这段历史时,竟然只记得,第一天进南京城天气很热,只想能喝到水。此外,让导演深感遗憾的还有,目前这段历史的幸存者在减少,不到500个,如果5年前就开始收集资料的话,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荣誉!观众热泪高于奖项
据了解,《南京》已经开始全球发行,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是第一站,美国也将在下半年大规模公映该片,但比尔·古登塔格前日(7月5日)表示,“日本至今都没有发行商来买,我个人还是希望能够在日本公映,我拍这部电影只是呈现真相。”
《南京》曾于今年1月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首映,获最佳纪录片剪辑奖;4月在香港国际电影节获最佳人道主义影片;6月在上海第十届电影节上映了两场,场场爆满。相比奖项,导演比尔·古登塔格印象更深刻的是观众的反应,他说,该片在美国电影节上映时,很多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都买票进场观看,当时还曾有一名日本皇室军队的观众握着他的手流泪。
遗憾!影片无望日本公映
除了在以上几个电影节亮相外,导演还申请了带该片去参加今年10月的东京电影节以及明年的奥斯卡。他本人已经拿过两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但遗憾的是,他申请前往东京国际电影节参展的要求,迄今还未得到日本方面的回应。
不过,导演强调,虽然日本方面怕题材太敏感,而不敢接这部影片,但他相信在日本还是有群体是想看到该片的,尤其是青少年。同时他强调,自己的作品不是反日,而是反战片,日本人如果及早认清这段历史,对他们的将来发展也有好处。
=============================================
B. 如何评价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
相对来说,这已经算真实了。网上的差评无非是,导演没有价值观,没有立场,叙事混乱。确实,整部片子想要叙述的东西太多,然而影片时间有限,压缩到最后,就成了一团杂乱。但不可否认,片子在国内抗战类题材上,已经属于较为难得的好片了。首先,关于主人公角川的问题,他是导演塑造出的一个“有良知”的士兵吗?并不是,他升任了小队长。侵华时期,一个日本非军校毕业的普通士兵从新兵干到升任小队长,肯定不是连只蚂蚁都舍不得杀的善人,甚至,在电影没叙述的地方,他一样杀人如麻,一样罪恶滔天。无意杀死中国妇女时的震惊与胆怯也好,对本国慰安妇产生感情也好,最后忍受不了自杀也好,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是因为这人有良知,只不过是一时之间承受不住了,他的战友也会觉得稀松平常,未来也会有承受不住自杀的其他人,也会有杀人如麻但是无意杀了人也会感到胆怯的人,也会有和某个妇女产生感情但是最后不得而终的人,再怎样,都正常不过。这不是善良,有良知,只是人性而已。战争不过是把恶与情绪放大无数倍罢了,不论是对敌的,还是自身承受的,都是这样。其次关于立场问题,《我的团长我的团》也是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团长本身就是个纠结至死的人,并没有《亮剑》中酣畅淋漓的战斗和铁血男儿的精神。姜文的《鬼子来了》也一样,没有觉悟很高的乡民,用日本俘虏换白面,和侵略者勾肩搭背一家亲,直至最后才明白自己无意间引狼入室。没有义勇作战的中国军人,没有觉悟很高的村民,没有猥琐不堪的日军,有的只是深深的讽刺。这就是一部分战争的缩影,也更贴近真实的战争,压抑,混乱,让人喘不过气,也让人感到悲伤和愤怒。能够使群众产生这样激烈的反应,影片的宣传效果就已经达到了。至于为大众所忌讳的民族伤疤,由于曾经弱小自卑而表现出的强烈自尊,我想还是不要过度强调为好。以搏击为例,愤怒与懦弱都不是一名优秀搏击运动员该有的素质,什么时候民众学会正视历史,含而不发,但关键时刻沉着冷静众志一心,什么时候中国就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