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讲一个人监狱里面学会了制毒出来成大毒枭最后自杀的电影
好像是《大毒枭》有名《美国毒枭》但是最后应该没自杀,被判终身监禁了。2001
虽然身为建筑工人的儿子,乔治荣格(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却并不愿被低下的出身所束缚。怀着远大的理想,他来到了加利福尼亚追逐自己的梦想。很快,靠着贩卖大麻,荣格赚到了一笔不义之财,但也因此摊上了牢狱之灾。在狱中,荣格结识了他“同病相怜”的狱友,狱友将他介绍给了大毒枭艾斯科巴(克利夫·柯蒂斯
Cliff Curtis 饰)。
很快,荣格成为了全美毒品运输的重要枢纽,而靠着贩毒,荣格赚取了金钱不计其数,他终于过上了他曾经向往的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可是,在内心里,对于自己所干的勾当,荣格深深的感到耻辱,再多的金钱也填补不了那不被亲人理解和接纳的痛苦,而在最后的最后,他也终究逃不过恢恢的法网。
危险方法。危险方法影片的故事从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来,讲述了佛洛依德,荣格和他们共同的女病人之间的故事。女主有精神问题,为了帮自己的男朋友佛洛依德报仇,最后杀了荣格。
❸ 美国毒枭的幕后制作
本片导演泰德·戴米说:“我一直在寻找不落俗套的故事。几年前我看过小说《美国毒枭》,但当时我只是对乔治·荣格的人生经历深感惊讶。他最初不过是个从马萨诸塞州小镇走出来的穷小子,而在7、80年代,他控制着全美国85%的可卡因货源。”不过,戴米很快指出,《美国毒枭》绝不仅仅是一部毒品电影:“它还是一个描写父女情感的心碎故事,作为一名导演,影片中的多层面故事让我兴奋不已。”
制作人乔尔·斯蒂勒曼认为在片中扮演荣格的约翰尼·德普为人物增色不少,他说:“成功塑造乔治·荣格的关键在于演员能够富于体现细节和智慧,从而让这个角色超越一名毒贩,这正是约翰尼·德普所能做到的。”
荣格与妻子墨莎的情感纠葛也是片中的重头戏。在德普眼中,墨莎就像一匹漂亮的野马,野性难驯无法驾驭。扮演墨莎的佩内洛普·克鲁兹说:“我从没扮演过这种角色,她经历了太多转变,而且是如此极端。”
本片在南加州和墨西哥取景拍摄,执行制片人乔治亚·凯肯迪斯说:“这是一部很难计划和拍摄的电影,因为影片故事历经了很多不同时期。为了描述荣格的一生,每个场景都很简短,这意味着将有难穷其尽的场景需要拍摄。”
创作背景
本片改编自布鲁斯·波特(Bruce Porter)的同名纪实小说。整个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达50年,从而展现出一个男人从美国小镇到哥伦比亚麦德林丛林的人生之旅。乔治·荣格是与哥伦比亚大毒枭帕布洛·艾斯科巴合作的第一个美国人,经他之手,可卡因买卖开始在美国生根发芽。
1974年,荣格因偷运大麻在芝加哥被捕,被送进康涅狄格州丹伯里的联邦监狱。服刑期间他结识了卡洛斯·雷德并习得走私方法,而雷德则把他介绍给哥伦比亚黑帮。出狱后荣格立即与雷德取得联系,两人从哥伦比亚大毒枭帕布洛·艾斯科巴的农场将数百公斤可卡因空运到美国。1987年,荣格在马萨诸塞州的家中被捕,在假释期间他试图带领家人远走高飞,但被熟识的飞行员出卖。此时雷德开始与政府合作,在艾斯科巴的授意下,荣格同意证明雷德有罪,雷德最终被判终身监禁,而荣格重新获得了自由。然而参与了多次“清洗”行动之后,荣格又开始从事大麻生意。1994年荣格因涉嫌走私700磅大麻而第三次被捕入狱。2014年11月27日是他的释放日期,当荣格走出监狱大门,他已成为72岁的老人,而等待他的还有长达8年的假释。
❹ 危险方法提到了哪些梦
他的第一句话非常有意思,“病人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大家可能会知道,去过精神病院的,或者说是那种具有精神分裂的,至少电影上面看过,这些人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一问非常有意思。(荣格的第一个病人是1904年接手的,叫萨宾娜,就是大家看到的《危险方法》的女主角。)实际上这一问里面,包含了就是我们症状,我们可以称为精神病人或者神经症的,他有强迫,有恐惧、焦虑,诸如此类的,背后有什么故事么?
在荣格之前,大部分的精神科医生们,关注的是症状本身,荣格呢,他有严格的精神科训练。我们今天有几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我选的是伯戈尔茨利医院,这个精神病院在整个欧洲都非常有名,当然了它位于瑞士,在瑞士也非常有名。那么当大部分精神病医生们只是从临床病理学关注症状本身的时候,荣格会反思症状背后的故事。(对不起我做个插入,今天吃晚饭的时候呢,我看了一个电影,英文叫《control》,中文是《控制》。犯人呢有好多症状,给他执行死刑的时候,让他参与一个医疗的实验,实际上是给他一个安慰剂,看他能不能改变人格,能不能改变这个人,他经常闪回的时候,全部是他童年受虐待的经历。)就每一个患者都有一个很悲惨的故事,父亲啊母亲啊,从小受虐待的经历啊,导致他一种成年的反社会人格,或分裂的症状。那荣格问的是同样的问题,在这个个人的经历和故事的背后,荣格进了一步,他就强调故事的象征性,所谓的象征性就是说,举个例子,我们熟悉的自闭症,自闭症的孩子拿东西先闻一闻啊,如果他不高兴发作的时候,他咬手指,咬的手指部位几乎一样啊。这个咬手指也好,闻也好,这些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症状,那它有意义么?如果它具有象征性那它就有意义,背后可能涉及到,它具有原型的意义么?背后指向的是人格,荣格曾经有一个老师,他读了一个精神病学的教科书,他读的时候一下被震撼了,就那个老师在写精神病教科书的时候会认为,它不仅仅是病理的问题,透过症状的背后是人格的问题,是整个人的问题。就在这一刻,把他从一个标准的典型的精神科医生,转向了心理学家,深度心理学家。
要是读他早期的精神病活动的时候呢,荣格和一般的区别是,他关注的是人本身,不仅仅是人的病症,同时呢,荣格比较坦诚,荣格病人给他讲故事,荣格也会把自己的故事告诉病人。即使到今天,很多人也不敢这样做,我们治疗师为了避免移情,要保持节制,保持中立,教科书上这样写的。但荣格从早期的时候,他和病人坦诚相见,坦诚相待。就像我们现在欧文亚隆先生这种风格的治疗师。
让大家看了《危险方法》,女主角是萨宾娜。另外有两个电影,大家如果能找到也看一看。一个电影叫《我美丽的守护天使》,英文名叫《The Soul Keeper》。这个电影讲荣格和萨宾娜,那这个电影中间就反映了,大部分精神科医生都中规中矩,他们是疯子是精神病,在早期的时候。但荣格呢,他能比较诚恳的对待病人,也能反映在《回忆,梦,思考》的他最初开始他的临床精神病治疗活动的早期。
照片第一张呢是著名的伯戈尔茨利精神病医院,我去过几次。那么第二张照片呢,是给大家看《危险方法》,萨宾娜18岁,马车嗒嗒嗒到了医院,在电影中间她发作恐惧。她被几个男人抬了下去,她歇斯底里。这是荣格第一个病人,这很值得大家好好看一看。那看过以后呢,来帮助大家加深对《回忆,梦,思考》第四章的理解。
镜头一转,萨宾娜一个人坐在房间的椅子上,她背后一个椅子。有人敲门,萨宾娜一听,荣格推门进来,他说我是Dr.Jung,这时萨宾娜表情蛮怪的,因为她是个精神病人。荣格做她背后开始工作,那一段很精彩,荣格坐她后面呢是模仿弗洛伊德的设置,想用他的所谓的自由联想,但荣格没有成功。在这个过程中间,一旦提到了电影中间显示的伯戈尔茨利精神病院,荣格在《回忆,梦,思考》的第四章的开始,他说那是我学徒的生涯,我是从那里做学徒开始的。他大学啊,学精神病,做实习。那这样就有一位老师——J·布洛伊尔,他是法国的很有名的精神科医生,沙克的学生,J·布洛伊尔本来应该和弗洛伊德齐名,但是由于让弗洛伊德拿走了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让他在心理学史上,在精神病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后来由于弗洛伊德的强势,他就显得不那么出名了。但荣格对他很好,荣格早期一面实习,后来做了主治医生,又上课。特别放了一张照片给大家,就是J·布洛伊尔,他是荣格的良师益友。就在这个精神病院里面,J·布洛伊尔提出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精神分裂症,荣格也参与提出来的。
荣格1904年在那开始,05年的时候他就升讲师了,又过了4年左右,他又是高级讲师的水平了。荣格说,一直到1913年,和弗洛伊德分裂以后,他写《红书》的开始的时候,他失去了在那的教职和身份。但是呢,荣格在他这一章里面讲,我讲授心理病理学,他也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讲J·布洛伊尔的心理学,他既然讲他就会非常熟悉。
我给大家举个小例子吧,弗洛伊德和荣格,先后放弃了催眠术。从1774年麦斯麦先生,有了催眠术,加上这个布洛伊尔,加上沙克,和荣格都有渊源。催眠术是主导性的一种方法,弗洛伊德放弃了催眠术,获得了自由联想,大家在《当尼采哭泣》的电影中可以看到。那荣格为什么放弃催眠术呢?
他就在这一章中间讲了一个故事,他有一个女的来访者,58岁拄着拐杖来的,她不能走路,还有一个仆人跟着他,那么已经十多年了,她的腿瘫痪,是不能走。用谈话疗法跟她聊,讲他的历史啊,还有学生现场演示,看我怎么来做工作的,荣格还蛮喜欢现场演示的。来访者的故事讲得很长,我不得不打断她的话,那这样吧时间的缘故,我给你做催眠好吧,来访者说好啊。那荣格说你闭上眼睛,荣格本来有个程序,大家知道吧,催眠是有程序的,总是要有十几分钟才能完成。但是来访者闭上眼睛,荣格还没来得及说话,她就进入催眠状态了。
荣格说我那次惊讶不已,她进入催眠以后,就讲她的梦啊,讲她的各种想法。荣格有点尴尬,因为他是给学生在讲课么,我还没有催眠怎么就进入催眠了呢。他也不敢让学生看到自己很紧张,他就把这个病人唤醒以后,这个病人非常有意思,她说“你把我治好了”,然后扔掉拐杖就走路了,荣格写书的时说好尴尬啊,尴尬的面红耳赤,为什么呢?他没办法跟学生解释,怎么会有这种魔法般的效果呢。荣格说,我硬着头皮说,“看了吧,催眠术多神奇啊。”实际上,荣格自己讲,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接着荣格说,促使他放弃催眠的,仍然是同一个病人,病人走了以后呢,后来荣格请求她,“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么?”她就讲述她的故事。
深度心理治疗、心理分析,一个看着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这个病人呢,就是58岁这个女人,他看到荣格来有种方法于是来找荣格。背后有故事是什么呢,她自己有个儿子,她离过一次婚,她对儿子期望很大,但没想到,这个儿子小时候就得了精神病,对她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所以她就把,她希望她孩子的成就,希望儿子成为英雄,成为英雄的妈妈,这样一种想法呢,把它移情到了荣格身上。荣格让她做什么,她就愿意做什么,她到处宣传荣格,所以荣格说我们催眠吧,根本不用你催眠,就马上进入催眠状态了。
那这个故事荣格了解以后,了解了背后象征性的表达,荣格说我就放弃了催眠。由于荣格放弃了催眠,他就开始了他的自由联想。在《危险方法》电影里面,如果大家看的话,就会看到荣格做自由联想的很精彩的片段。我用了两张图片,他拉着他的病人萨宾娜一起做助手,然后他的太太是病人,是被试,给她做词语联想的测验。后来当然了,词语联想他解释他的象征性,荣格1912年就写了《力比多的象征与转变》,他越来越注重意象中间的原型,通过神话啦,有了原型,和原型意象,有了集体无意识,在他早起精神病活动的时候呢,慢慢就形成了他以后独特的(观点)。
这章蛮精彩,尤其是配合文献的方法,你会看到刚才讲的,包括这个词语联想。我放了几张照片,布洛伊尔后面是他早期的精神病院,做治疗的一个黑白照片。再后来的时候,荣格去当医生,弗洛伊德去参观,电影上也有,都是用一种比较传统的心身治疗的方式。所以荣格的这种词语联想是一种新的方法,荣格后来形成的梦的工作,形成他的这种独特的通过意象,我们可以说是意象对话的形式来做治疗的一种新的发展。
荣格举了好几个例子。疯疯癫癫的,疯言疯语,荣格就认为即使是疯言疯语他都有意义,其中有个简单的例子。来访者很辛苦,做妓女,身边是酒鬼,后来有了偏执,有了那种边缘性的精神分裂症状。从业20年,这些例子经常被作为教材来给学生演示。但是荣格和一般的精神治疗师不一样,他说她说的话可能是有意义的,她可能会哭啊,她说她是苏格拉底的代理人啊。荣格说,她的一句话是有用意的。她说“我是苏格拉底的代理人”,可能就是她像苏格拉底一样,受到了不公正的审判,和指责,这个理解非常重要。来访者知道你是不是真心同情她,是否有真的所谓的共情。
所以荣格的,所谓的意象分析、原型意象,它出于一种真诚,这是很重要的荣格的特点。荣格就写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荣格1907年去看弗洛伊德,弗洛伊德1909年之后不久也经常到苏黎世去看荣格。荣格还把这个病人给弗洛伊德去演示。那么弗洛伊德对荣格说,“你的这个病人很有意思,你的这个发现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她长得太难看了吧,你怎么可能每天花这么多小时在这么一个女人身上呢?”荣格听弗洛伊德这样讲的时候,荣格非常不高兴,他从来没有想过他的病人长得好看不好看,他只是对病人背后的故事感兴趣。这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吧,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的设置,他有的时候是受不了病人的唠叨,也不想要病人看他,所以他让病人躺下了,他坐在那儿。但是荣格让病人坐起来,面对面,不管你长得是好看不好看。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一个插曲,帮着大家来理解荣格对病人的一个态度。
❺ 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毒枭乔治荣格(约翰尼德普主演的电影《大毒枭》的原型)是否还在世
还在
http://www.bop.gov/iloc2/InmateFinderServlet?Transaction=NameSearch&needingMoreList=false&LastName=jung&Middle=&FirstName=george&Race=U&Sex=U&Age=&x=337&y=290
❻ 关于心理健康的电影
关于心理健康的电影有:
1、《老大靠边闪》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Analyze This,直译就是《分析之》。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位黑社会老大患了惊恐发作,做爱时不举,社会功能也有退化,对做老大不怎么感兴趣了。于是,他要手下为他找一位心理医生。
给黑社会老大做心理咨询,绝对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活儿。片中的心理医生是个搞笑的角儿,被逼一步步打破咨询设置治疗这位黑社会老大。而这位心理医生的精神分析功底也相当深厚,最终使黑社会老大的无意识意识化了。
2、《心灵捕手》
又译《骄阳似我》,原名Good Will Hunting,既暗指主人公Will Hunting是好样的,又暗示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大胡子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好的“心灵捕手”(will hunting)。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天才的自我接纳过程,同时也展示了怎样才是一名好的心理咨询师。
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核心品质,在片中心理咨询师的身上得到了良好体现。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是来访者和咨询师两个人共同成长的历程。
3、《另一个女人》
女主人公看上去是一位社会成功人士,但她的内心却比较荒芜。自她住进一家心理咨询室的隔壁,听到另一个人女人和心理咨询师的谈话之后,她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内省过程。慢慢地,她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而另一个女人的咨询也结束了。
4、《心灵点滴》
这是一本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主人公是派奇•亚当斯(Pitch Adams)。他曾患抑郁症三次入院,却在精神病院中发现自己助人的能力,因此立志做一名医生,转身进了医学院学习。后来,他成为一名“小丑医生”,正如片名所暗示的一样,他为病人输入的“心灵上的点滴”。
5、《我美丽的守护天使》
这是一部讲述心理学家八卦的影片哦,主角分别是心理分析大师荣格和他的女病人萨拜娜。实际上,这部影片讲述了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一个关键的概念——移情(transference),也即治疗师和病人之间关系的问题。
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待移情的态度,似乎不尽相同。前者主张治疗师应该节制,像冷面的外科医生一样,只管把手术完成。而荣格似乎认为,移情当中包含着更多的东西,包括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内容,需要认真加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