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周星驰一共拍过多少部电影哪部是他的成名作
1983的《临歧》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林俊贤(实际上这个是教育宣传片和香港81----86系列一样)
《香港81》周星驰 吴镇宇等(主要是11期训练班学员,但不知为何没有梁朝伟)
《香港82》周星驰 吴镇宇等(主要是11期训练班学员,但不知为何也没有梁朝伟)
刚进影坛在李修贤经纪公司万能影业时期的配角作品
(具体完整的合作对手名单和角色名称应以电影公司发行为依据,而电影正确名称则与发行地区和时间的不同翻译有所差异,下面亦同)
1988
《霹雳先锋》香港票房8916612
《捕风汉子》香港票房3149395
《最佳女婿》香港票房5807710
1989
《龙在天涯》香港票房6809853
《义胆群英》香港票房7913329
《流氓差婆》香港票房5624622
《风雨同路》香港票房9335299
1990
《龙凤茶楼》香港票房9335299
离开万能前后签约吴思远、萧若元,作为主角的作品
1990
《望夫成龙》香港票房13703364
《一本漫画闯天涯》香港票房15149253
《咖喱辣椒》香港票房15777856
《小偷阿星》香港票房7968106
《师兄撞鬼》香港票房12128944
《赌圣》香港票房41326156
《无敌幸运星》香港票房18799869
《江湖最后一个大佬》香港票房5495811
《赌侠》香港票房40342758
1991(大约这个时期后期周星驰将自己的所有电影经纪合约签给无线电视台,具体可以参考1992年1月的星期五档案,影圈风云)
《整蛊专家》香港票房31388471
《龙的传人》,香港票房23762012
《新精武门1991》香港票房24245510
《逃学威龙》香港票房43829449
《赌侠2上海滩赌圣》香港票房 31163730(为迎合台湾市场,台湾版的女主角为台湾女星方季惟,但拍摄地依然是香港,其中典故,有兴趣可以查询有关影史)
《情圣》香港票房16548021
1992
《漫画威龙》香港票房22946994
《家有喜事》香港票房48992188
《逃学威龙2》香港票房31635680
《审死官》香港票房49884734
《鹿鼎记》香港票房40862831
《鹿鼎记2神龙教》香港票房36583964
《武状元苏乞儿》香港票房37416607
1993
《逃学威龙3龙过鸡年》香港票房25776004
《唐伯虎点秋香》香港票房40171804
《济公》香港票房21562580
1994
《破坏之王》香港票房36936349
《九品芝麻官》香港票房30177208
《国产凌凌漆》香港票房37567879
1995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香港票房25324203
《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香港票房21713967 (周星驰第一次组的彩星公司的创业唯一作品,但拆为两部上映,票房对比同类港片虽然已经非常不错,但是离预期有差距)
《回魂夜》香港票房16281325
《百变星君》香港票房35236551
1996
《大内密探零零发》香港票房36051899
《食神》香港票房40861655 (星辉公司的创业作,也是周星驰自认的得意作品,至今去参观星辉都能看见醒目海报,好莱坞已经购得版权)
1997
《97家有喜事》香港票房40435675
《算死草》香港票房27163795
1998
《行运一条龙》香港票房27726705
1999
《喜剧之王》香港票房29846650 (星辉的第二部作品)
《千王之王2000》香港票房19139760
2001
《少林足球》香港票房60739847(星辉作品之中最获得金像奖奖项肯定的作品)
2004
《功夫》香港票房61278697(星辉作品之中同时最多获得金像奖和金马奖甚至金球奖等外阜奖项肯定的作品,而且也是在世界各地保持港产片的各种票房记录)
2008
《长江七号》香港票房51582208
2009
《建国大业》饰 周作人(友情客串)
⑵ 周星驰最早是拍那一部电影成名的
周星驰出身平民,成长于单亲家庭。他在茶楼当过跑堂,在电子厂当过工人。1983年结业成为无线艺员。一路拼搏至今日,成为巨星,以至于网络人士提出“没有周星驰世界会怎么样?” 周星驰,祖籍浙江宁波,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广东人。1962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他在茶楼当过跑堂,在电子厂当过工人。中学毕业后考入无线电视台第113期夜间训练班,1983年结业成为无线艺员,同年被派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当主持人,一做就是4年。当时有记者写过一篇《周星驰只适合做儿童节目主持人》的报道,周星驰把这篇报道贴在墙头,以此提醒和勉励自己,一定要创一番像样的事业,让人们刮目相看! 1987年他被派演戏剧,他参演的第一个剧集是《生命之旅》,继后他又主演了《他来自江湖》等剧,其中最得好评的是《盖世豪侠》,他在该剧中开始显露他那独特的表演风格。 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一环,而他担纲演出的电影更是屡破票房纪录。1992年他因主演《审死官》而获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奖,1996年他因主演《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获第一届“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 周星驰成名前是一只丑小鸭。虽然现在记者常夸张说他如何贪靓,如何重视相貌,标榜自己一向靓仔,但他没有周润发般的英俊外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即使在成为巨星之后,周星驰仍不爱别人给他拍照,而据他的经纪人讲,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靓。 周星驰的电影里,都是讲述小人物的故事,在他的电影世界里,没有什么盖世英雄。并且,周星驰电影的角色都是受到挫折,最后才成功的。他坦言自己初出道时也曾受过白眼,听过了不少诸如“就凭你”、“你行吗”之类的话。 事实上,当初周星驰在黄日华、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中,饰演可有可无的群众演员——宋兵甲和一个囚犯时,有谁会想到他会攀升到今天的地位?而他反复拍摄同一类题材,是否有一点自我投射的味道?这一切是巧合还是有固定模式? 虽说周星驰表示并非刻意地在角色中投射自己的影子,只是觉得电影要有普遍性和娱乐性。但谁能否认这里有他当年生活的影子? 周星驰在“跑龙套”跑了七八年后,1988年得导演李修贤提携,出演《霹雳先锋》,凭借此片一炮走红。该作面市后,一举夺得当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为此,他非常感激李修贤,将李视为他的伯乐恩师。 不仅李修贤,星仔感谢给过他教益的许多同仁:“电影界的同行前辈,都是我成长的良师益友。像罗兰姐,在《他来自江湖》中我与她合作过。那时我在无线,不要讲老人马,连后生辈都是循规蹈矩的,惟有罗兰姐不介意我的反斗、鬼马构思,还连声称:好玩呀!” “我是看肥肥的‘欢乐今宵’长大的,还有发哥的《上海滩》,哇,着了迷!梁醒波是我的偶像,还有万梓良、许冠文、成龙……李小龙更不用说了,大家都知我是如假包换的李小龙迷。” 1990年《赌圣》在香港公映4周,周星驰确定了他无厘头的搞笑风格。 此后,周星驰节节胜利,制作也越来越精良,成本投入越来越大。 《鹿鼎记》代表了他最为辉煌的时期。 到了《大话西游》,周星驰的艺术价值被充分体现,但在票房上却吃了败仗。 在他的影片《食神》里,周星驰一举捧红了莫文蔚。但影片仿佛掺杂了很多无奈情绪。 1998年底,周星驰耳目一新地推出了《喜剧之王》,状态仿佛有所回升。但是半年后,《千王之王》又令人极其失望。 2001年,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取代成龙的《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港片新的票房冠军,踏上巅峰。星爷再次光芒四射,朗照日月。 2004年,《功夫》打破《少林足球》的最高票房纪录,再上最巅峰! 周星驰的喜剧感,连美国好莱坞都大为赞叹。但这位喜剧鬼才却说,他的艺术细胞是得自于母亲真传。 他对母亲赞不绝口:“我阿妈,很有艺术细胞,文化气息重,诗词歌赋无不通晓……” 关于父亲,周星驰说:“我以前见老爸的时间较少,不过近期接触多了一些,我觉得老爸也很幽默很好笑!总之,父母两个人,各有特色啦!” 周星驰从小生活在市井平民人家。自幼父母个性就不合,还曾在家大打出手,最后终于离婚。但这些不愉快的事,并没有对他的成长过程产生多少负面影响。周星驰跟着母亲和外婆长大,他甚至觉得这样的经历多彩多姿: “在单亲家庭长大,我并没有感到有阴影。我的成长期好开心,节目很丰富,每天去公园练武功玩……好像都没有时间找阴影!” 即使如今片酬早已超越千万港币,周星驰还是跟老妈凌宝儿住在一起,连内衣裤都还是交给妈妈打点。有人甚至推测周星驰迟迟不结婚,就是因为他坚持要跟母亲同住。不过,不管众说纷纭,说周星驰事母至孝,没有人会否认
⑶ 周星驰第一部成名电影是什么
周星驰第一部成名电影是《赌圣》。
周星驰,1962年6月22日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宁波,中国香港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商人,毕业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1990年凭借喜剧片《一本漫画闯天涯》确立其无厘头的表演风格;同年,因其主演的喜剧动作片《赌圣》打破香港地区票房纪录而获得关注。
2015年,拍摄科幻片《美人鱼》。2016年2月8日,《美人鱼》上映,该片上映19天票房突破30亿元,成为中国内地首部票房超过30亿元的电影,并打破中国内地电影的票房纪录、华语电影在亚洲的票房纪录以及华语电影在全球的票房纪录。
(3)周星驰成名电影扩展阅读
周星驰主要作品:
1,《群星会》饰演:段小飞(客串),导演:李力持
2,《孖仔孖心肝》饰演:王利就,导演:曾励珍
3,《他来自江湖》饰演:何鑫淼,导演:刘家豪
4,《无冕急先锋》饰演:张家树(配角),导演:李鼎伦
5,《盖世豪侠》饰演:段飞,导演:刘家豪
6,《阿德也疯狂》饰演:林雄(配角),导演:李添胜
⑷ 星爷一生拍了无数经典喜剧,他的成名作是哪部电影呢
周星驰的演艺生涯转折点,是于1988年在电影监制李修贤赏识下,演出电影《霹雳先锋》,并以该片勇夺第二十五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自此电视台对他刮目相看,于1989年让周星驰正式担纲《盖世豪侠》,剧中有饰演配角的演员吴孟达,后来多年成了周星驰的演艺拍档,周星驰于剧中初露无厘头风格,其剧中口头禅:“坐低,饮啖茶,食个包。”(“坐下来、喝口茶、吃个包子,慢慢谈。”)成为了当时的流行语。周星驰于此剧与日后的幕后拍档李力持一拍即合。继而于李力持编导的台庆剧《他来自江湖》充分发挥其搞笑功力,成功演绎剧中的喜剧角色“何鑫淼”,成为香港连续剧一经典人物,周星驰的无厘头演技开始广受瞩目。而周星驰和吴孟达于剧中的父子组合甚为搞笑,开启了合作多年无间的最佳无厘头拍档。
两部电视剧确立了他无厘头演绎风格,喜剧元素颇具商业价值,也促使其转投电影事业。开始主演喜剧电影。周星驰开始主演的几部影片尝试着融入无厘头风格,初期票房只是表现平平,1990年,导演刘镇伟趁著周润发、刘德华主演的香港电影《赌神》,所引领起的赌博为题的电影风潮,邀请周星驰和吴孟达搭档演出《赌圣》一片,票房竟出乎意料高达41,326,156港元,首破香港票房纪录,周星驰凭着这部电影奠定了喜剧界巨星的地位。91年周星驰与张敏合作的《逃学威龙》,票房高达港币43,829,449元,第二次打破香港华语片票房纪录。
我觉得应该是赌圣。
⑸ 周星驰第一部成名电影是哪个
《霹雳先锋》---周星驰凭借此片获得1988年第二十五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这是周星驰的电影成名作,还得了个最佳男配角奖。但这部李修贤主演的影片几乎与喜剧无关,星哥是以一个正剧(悲剧)角色,得到他第一个奖项的。星哥的演技虽然青涩,但是整体还是可圈可点。
⑹ 周星驰的成名之作是哪部电影
楼上全是答非所问,星爷是1980年出道,与李修贤等导演合作过。之后于1990年出演《赌圣》爆红。所以说星爷用了10年时间才到达如今的地位
⑺ 周星驰的成名作是哪部
1.
成名作是《霹雳先锋》
2.
霹雳先锋是周星驰的电影成名作,还因此在80年代就获得了香港最佳男配角奖。但这部李修贤主演的影片几乎与喜剧无关,周星驰是以一个正剧(悲剧)角色,这部电影在之后的金马奖上为周星驰拿了个最佳男配角。
电影剧情:新调来任职的罗sir督察很看不惯张铁柱探长的特立独行,处处为难他,不明是非就乱加罪于人。在张探长的努力下,亲自破获了一件盗窃案后,罗sir非但没有表扬他,反而让他写检查,张探长很是郁闷,出于对上级的尊敬,没有抵抗,只能遵从。有一伙以官哥为老大的贩枪团伙,抢劫了一家赌馆,伟仔是个偷车贼,在不明白事情原因的情况下为官哥提供了车,还不小心被张探长抓了回来,在狱中被人诬陷杀人抢劫,罪情更加严重,他害怕了,知道自己走投无路了,放弃了那一点不值的江湖道义,不再坚持一无所知了,选择了和张探长合作······经过团结合作,可谓是生死与共了,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⑻ 周星驰的成名电影是哪一部
周星驰出身平民,成长于单亲家庭。他在茶楼当过跑堂,在电子厂当过工人。1983年结业成为无线艺员。一路拼搏至今日,成为巨星,以至于网络人士提出“没有周星驰世界会怎么样?”
周星驰,祖籍浙江宁波,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广东人。1962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他在茶楼当过跑堂,在电子厂当过工人。中学毕业后考入无线电视台第113期夜间训练班,1983年结业成为无线艺员,同年被派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当主持人,一做就是4年。当时有记者写过一篇《周星驰只适合做儿童节目主持人》的报道,周星驰把这篇报道贴在墙头,以此提醒和勉励自己,一定要创一番像样的事业,让人们刮目相看!
1987年他被派演戏剧,他参演的第一个剧集是《生命之旅》,继后他又主演了《他来自江湖》等剧,其中最得好评的是《盖世豪侠》,他在该剧中开始显露他那独特的表演风格。
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一环,而他担纲演出的电影更是屡破票房纪录。1992年他因主演《审死官》而获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奖,1996年他因主演《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获第一届“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
周星驰成名前是一只丑小鸭。虽然现在记者常夸张说他如何贪靓,如何重视相貌,标榜自己一向靓仔,但他没有周润发般的英俊外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即使在成为巨星之后,周星驰仍不爱别人给他拍照,而据他的经纪人讲,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靓。
周星驰的电影里,都是讲述小人物的故事,在他的电影世界里,没有什么盖世英雄。并且,周星驰电影的角色都是受到挫折,最后才成功的。他坦言自己初出道时也曾受过白眼,听过了不少诸如“就凭你”、“你行吗”之类的话。
事实上,当初周星驰在黄日华、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中,饰演可有可无的群众演员——宋兵甲和一个囚犯时,有谁会想到他会攀升到今天的地位?而他反复拍摄同一类题材,是否有一点自我投射的味道?这一切是巧合还是有固定模式?
虽说周星驰表示并非刻意地在角色中投射自己的影子,只是觉得电影要有普遍性和娱乐性。但谁能否认这里有他当年生活的影子?
周星驰在“跑龙套”跑了七八年后,1988年得导演李修贤提携,出演《霹雳先锋》,凭借此片一炮走红。该作面市后,一举夺得当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为此,他非常感激李修贤,将李视为他的伯乐恩师。
不仅李修贤,星仔感谢给过他教益的许多同仁:“电影界的同行前辈,都是我成长的良师益友。像罗兰姐,在《他来自江湖》中我与她合作过。那时我在无线,不要讲老人马,连后生辈都是循规蹈矩的,惟有罗兰姐不介意我的反斗、鬼马构思,还连声称:好玩呀!”
“我是看肥肥的‘欢乐今宵’长大的,还有发哥的《上海滩》,哇,着了迷!梁醒波是我的偶像,还有万梓良、许冠文、成龙……李小龙更不用说了,大家都知我是如假包换的李小龙迷。”
1990年《赌圣》在香港公映4周,周星驰确定了他无厘头的搞笑风格。
此后,周星驰节节胜利,制作也越来越精良,成本投入越来越大。
《鹿鼎记》代表了他最为辉煌的时期。
到了《大话西游》,周星驰的艺术价值被充分体现,但在票房上却吃了败仗。
在他的影片《食神》里,周星驰一举捧红了莫文蔚。但影片仿佛掺杂了很多无奈情绪。
1998年底,周星驰耳目一新地推出了《喜剧之王》,状态仿佛有所回升。但是半年后,《千王之王》又令人极其失望。
2001年,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取代成龙的《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港片新的票房冠军,踏上巅峰。星爷再次光芒四射,朗照日月。
2004年,《功夫》打破《少林足球》的最高票房纪录,再上最巅峰!
周星驰的喜剧感,连美国好莱坞都大为赞叹。但这位喜剧鬼才却说,他的艺术细胞是得自于母亲真传。
他对母亲赞不绝口:“我阿妈,很有艺术细胞,文化气息重,诗词歌赋无不通晓……”
关于父亲,周星驰说:“我以前见老爸的时间较少,不过近期接触多了一些,我觉得老爸也很幽默很好笑!总之,父母两个人,各有特色啦!”
周星驰从小生活在市井平民人家。自幼父母个性就不合,还曾在家大打出手,最后终于离婚。但这些不愉快的事,并没有对他的成长过程产生多少负面影响。周星驰跟着母亲和外婆长大,他甚至觉得这样的经历多彩多姿:
“在单亲家庭长大,我并没有感到有阴影。我的成长期好开心,节目很丰富,每天去公园练武功玩……好像都没有时间找阴影!”
即使如今片酬早已超越千万港币,周星驰还是跟老妈凌宝儿住在一起,连内衣裤都还是交给妈妈打点。有人甚至推测周星驰迟迟不结婚,就是因为他坚持要跟母亲同住。不过,不管众说纷纭,说周星驰事母至孝,没有人会否认。
⑼ 周星驰成名作是那部电影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又名(仙履奇缘)这两部影片按最初的设想是一部完整的影片,可是最后剧情的发展超出刘镇伟的估计,一部影片已装不下这些奇思妙想了,只有将计划改变,一分为二,所以两个影片在风格上是一致的。但是相比于前者,这部电影将感情描写的更加细致,也更加惊天动地,尤其是里面的经典对白,到现在还影响着一大批痴男怨女,最后的结局也颇有深意,最后“一生所爱”的主题曲更是恰到好处。
被《大话西游》颠覆的世界
《大话西游》的风靡内地今天看来仍然像一个奇迹。1995年公映时,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和“庸俗”、“吵闹”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但不知道是哪一年春节的电视里,也许是1998年,也许是1999年,完整地看完一次《大话西游》,那一刻,你的世界观或许从此就被颠覆了。《大话西游》之所以没在香港那么火热,是因为香港人对于“无厘头”已经司空见惯,而之所以要过几年才能风靡内地,那是因为它出现的时间比人们能够理解它的时机早了几年。不过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后现代”和“无厘头”的语境全面颠覆了我们的审美习惯,至于它的影响,一直绵延到现在乃至以后。
最初被看作是“文化垃圾”
《大话西游》直到开拍也没有详细的剧本,而只是大概的一个构思而已,构思取自“技安”也就是导演兼编剧刘镇伟,剧中“至尊宝”的人选在刘镇伟看来非周星驰莫属。在此之前,周星驰已和刘镇伟合作过多部影片,其中包括周星驰的成名作《赌圣》。同样在《大话西游》的创作中,周星驰提供了大量意见,甚至很多脍炙人口的对白也出自他手。
1994年上半年,香港制片人陈佩华开始和西安电影制片厂联系拍片事宜,在最初看到剧本提纲时,《大话西游》并未引起西影厂更多的兴趣,但是考虑到周星驰的市场号召力和港片的商业利益(《赌圣》、《唐伯虎点秋香》票房都高达4000万以上),西影厂同意合作,并选择了曾拍摄过《红高粱》等片的宁夏镇北堡影视城为其外景拍摄基地,1994年七八月间《大话西游》正式开拍。
在100多天的时间内完成上、下两集电影的拍摄,拍摄工作分三组进行,A组由刘镇伟挂帅拍文戏,B组由程小东负责武打场面,C组在结束外景拍摄回到西安拍内景时组成,演员和工作人员赶场拍摄,时间紧张,辛苦异常,香港和西安的剧组人员也有琐碎的摩擦产生,但对于香港演员的敬业精神,西影厂的工作人员表示佩服。在整个影片完成拍摄之后,西影对完成片存有异议,当时任艺术副厂长的张子恩认为影片不能代表西影厂的艺术追求,甚至只能算是文化垃圾。
当年内地票房惨败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这两部影片按最初的设想是一部完整的影片,可是最后剧情的发展超出刘镇伟的估计,一部影片已装不下这些奇思妙想了,只有将计划改变,一分为二。影片基本完成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内景拍摄和剪辑,12月21日,《月光宝盒》在香港公映。
《大话西游》共投资了6000多万港元,周星驰也是投资方之一,他和杨国辉等几人组建香港彩星电影公司,《大话西游》便是“开山之作”。为了配合贺岁片的档期,《月光宝盒》率先在1995年元旦时推出,票房一度火爆,在两天内全港六十家电影院票房总收入500多万港元,稍逊于成龙的《红番区》。
1995年8月《大话西游》在上海上映,后又在东北三省上映,票房也曾一度形势大好。“开门红”并未持续太久,随后的整体发行却急转直下,即使在当时最为火爆的香港市场,也最终以2500万收场,在两个多月后发行的《大圣娶亲》最后的票房却只有2000万,虽然能够收回成本,但与周星驰以前的影片相比,相差甚远。
在北京,《大话西游》被当作发行失败的案例,1996年2月《月光宝盒》作为寒假影片推出,5月《大圣娶亲》登场,两部影片均只以20万左右的票房收场,有的电影公司在放映两天后就决定以国产影片换掉《大话西游》以免更多损失。
北京新影联的高军曾回忆,“在引进这部片子时,各电影公司经理就不太看好这部影片,觉得‘太吵太闹’,作为不被看好的电影,自然在北京也没有过多宣传。”而在1995年的香港金像奖评奖中,风头均被《东邪西毒》、《女人四十》、《饮食男女》等艺术片占尽,刘镇伟只获得了最佳编剧奖。
悄无声息后的戏剧性“大热”
对于《大话西游》的票房不理想,导演也从自身上找原因,认为不应“把片子分成上下两集,虽然素材多得不得了,也只好把它尽可能浓缩,宁可把观众压得透不过气来,也不能让他们泄气,受过这个教训,以后不会这样做了”。
1996年结束影院惨淡经营的《大话西游》将拷贝转到北京电影学院,或许是这样“另类”的影片更适合在校园的土壤里开花,电影在高校中的放映立刻引起“满堂彩”。开始有研究者专门研究影片的巡回式结构、台词对白、经典解构等之于文化学上的意义,影片兴起的确切时间虽已无从考证,但它与影片公映所打的“时间差”却是真实存在的,《大话西游》戏剧性的“大热”的核心区域应当就是各所高校,追捧者大多为莘莘学子。
促使《大话西游》重获“经典”的媒介除了1997年、1998年间的VCD热卖以外,还有电影频道的播出,1997年春节期间,为了配合春节的热闹气氛,《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在电视上播出,后曾重播过多次,这培养了一大批“大话迷”,而这部安排在非黄金时间播出的影片却创下了黄金时间播出的收视率。
此后《大话西游》正式进入“火爆期”,网络无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大热”几乎是和网络、网站在中国的兴起同步进行的,1999年、2000年则进入《大话西游》的最鼎盛时期。而香港并没有像内地这样掀起长达六年之久的热潮,周星驰也曾重新剪辑出一个浓缩为一集的全新版本,但这个版本由于版权问题至今没有公开亮相,而对于这部影片在内地的大热,甚至连周星驰都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