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谁知道二人转的由来大神们帮帮忙
【简介】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袭咐,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起源和发展】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卖禅唯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 【演出形式】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作简单化妆。 【表演手段】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中培"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传统剧目】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以后又编演了反映现代生活的曲目,如《给军属拜年》《丰收桥》等等。 【唱腔】 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二人转的根】 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今天,不但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中流传着,在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二人转的演出活动。 【二人转十大宗师】 李青山 王尚仁 李庆云 杨福生 刘士德 阎永福 王悦恒 栾继承 程喜凤 谷柏林 【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及演员】 男:秦志平 韩子平 董孝芳 李雷 董宝贵 孙文学 尹为民 董连海 佟长江 徐振武 岳春生 李海 阎光明 傅昌发 丁少良 女:郑淑云 李晓霞 关长荣 董玮 朱和平 白凤兰 苏文秀 郑桂云 陈树新 王艳春 白玉民 于莲 李丽颖 石桂琴 张建华 杨宏伟 阎学晶 杨金华 孙晓丽 【民间演员】 王文轩 白玉令 刘桂玉 孙艳芳 赵晓军 小豆豆 王小力 张涛 关小飞 瞿波 路小波 关小平 李小宇 董明珠 于小飞 常艳萍 张小波 刘冬梅 孙丽荣 毕佳琪 吉忠利 徐秀丽 魏三 唐鉴军 王小宝 【二人转导演、编剧、编曲及研究人员】 王中堂 王轶夫 高凤阁 高云梯 隋国钧 刘文彤 刘新 张明远 牛正江 张文奇 白万程 张连俊 王兆一 何川 崔广林 孙士学 隋书今 张宪彬 于永江 杨维宇 王肯 董延瑞 赵云程 张志勋 那炳晨 顾玉增 于宪涛 王彻 苗中一 王凤贤 李忠堂 金士贵 李鹏飞 何庆魁 耿瑛 陈功英 马金萍 马力张震 赵月正 崔凯 【代表作品】 《包公断后》、《二大妈探病》、 《回杯记》、 《连心曲》、《马前泼水》、《梁赛花擀面》、《皇亲梦》、《攀亲家》、《老汉背妻》、《单出头》、《包公赔情》、《孙二娘开店》、《张郎休妻》、《禅宇寺》、《双赶集》、《送鸡还鸡》、《李翠莲还魂》、《六月雪》、《劈山救母》、《红月娥做梦》、《打龙袍》、《密建游宫》、《刘金定探病》、《罗成算卦》、《大将名五更》、《春哥对花》、《张生游寺》、《李桂香打柴》、《韩琪杀 庙》、《小拜年》、《富贵九子图》、《游西湖》、《杨八姐游春》、《锯大缸》、
❷ 二人转怎么唱
【二人转简介】[编辑本段]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宽拆…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起源和发展】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 【演出形式】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作简单化妆。 【表演手段】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团巧枣。"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唱腔】 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二人转的根】 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今天,不但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中流传着,在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二人转的演出活动。【二人塌拆转艺术家和剧作家】[编辑本段]【二人转十大宗师】 李青山 王尚仁 李庆云 杨福生 刘士德 阎永福 王悦恒 栾继承 程喜凤 谷柏林 【著名演员】 男:秦志平 韩子平 董孝芳 李雷 董宝贵 孙文学 尹为民 董连海 佟长江 徐振武 岳春生 李海 阎光明 傅昌发 丁少良 女:郑淑云 李晓霞 关长荣 闫书平 董玮 朱和平 白凤兰 苏文秀 郑桂云 陈树新 王艳春 白玉民 于莲 李丽颖 石桂琴 张建华 杨宏伟 阎学晶 杨金华 孙晓丽 【民间演员】 王文轩 白玉令 刘桂玉 孙艳芳 赵晓军 小豆豆 王小力 张 涛 关小飞 瞿 波 路小波 关小平 李小宇 董明珠 于小飞 常艳萍 张小波 刘冬梅 孙丽荣 毕佳琪 吉忠利 徐秀丽 魏 三 唐鉴军 王小宝 蒋小东 李毛毛 王小福 张松涛 赵春雷 张小野 崔大笨 崔明亮 王槐阳【二人转导演、编剧、编曲及研究人员】 王中堂 王轶夫 高凤阁 高云梯 隋国钧 刘文彤 刘新 张明远 牛正江 张文奇 白万程 张连俊 王兆一 何川 崔广林 孙士学 隋书今 张宪彬 于永江 杨维宇 王肯 董延瑞 赵云程 张志勋 那炳晨 顾玉增 于宪涛 王彻 苗中一 王凤贤 李忠堂 金士贵 李鹏飞 何庆魁 耿瑛 陈功英 马金萍 马 力 张 震 赵月正 崔 凯【二人转代表作】[编辑本段] 《包公断后》、《二大妈探病》、 《回杯记》、 《连心曲》、《马前泼水》、《梁赛花擀面》、《皇亲梦》、《攀亲家》、《老汉背妻》、《单出头》、《包公赔情》、《孙二娘开店》、《张郎休妻》、《禅宇寺》、《双赶集》、《送鸡还鸡》、《李翠莲还魂》、《六月雪》、《劈山救母》、《红月娥做梦》、《打龙袍》、《密建游宫》、《刘金定探病》、《罗成算卦》、《大将名五更》、《春哥对花》、《张生游寺》、《李桂香打柴》、《韩琪杀庙》、《小拜年》、《富贵九子图》、《游西湖》、《杨八姐游春》、《锯大缸》、《包公吊孝》、《冯奎卖妻》、《楼台会》【传统剧目】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以后又编演了反映现代生活的曲目,如《给军属拜年》《丰收桥》等等。【二人转名人】[编辑本段]赵本山 以演出喜剧小品闻名的赵本山,出身就是二人转演员.赵本山以喜剧小品取得了国内无人能及的地位后,开始极力推广二人转.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一些演出团体和剧场相继出现. 但是包括赵本山所宏扬的"绿色二人转"在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二人转演出已经看不到传统的剧目和演出形式.绿色二人转已经发展为集忽悠、说笑、模仿秀、杂技表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 传统二人转中的表演形式、曲牌、曲调、典目都被打破,突显了对传统的传承发展的一些矛盾.小沈阳 2006年阴历八月十五被赵本山收为徒弟,他男扮女装的另类二人转表演在刘老根大舞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艺名:小沈阳 性别:男 原名:沈鹤 年龄:26岁 属相:鸡 身高(厘米):174 体型:匀称 星座:白羊座(3.21--4.19) 老家: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 妻子:沈春阳(即小沈阳的搭档,23岁) 有一女儿(大概两三岁) 人生格言: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性格:浪漫迷人,成熟稳重,风趣幽默,活泼可爱,开朗大方,感情专一,善解人意,诚实坦白 口头禅:为什么呢? 偶像:成吉思汗 喜欢的活动:民间艺术,唱K,看电影,游戏对战 喜欢吃啥:素食 喜欢听的歌:孙楠 刀郎 许巍 喜欢的电影:情色 冯小刚 喜欢去的地方:上海 海边 酒吧 个人介绍:山不转水转 水不转人转 风风火火二人转 转不出的缘里缘外 5月2日,东北三宝小沈阳、孙小宝、郭旺二人转明星集聚北展剧场
❸ 二人转孙晓凤他爸爸是谁
孙晓凤,搭档是陈晓飞。美女之一。黑龙江省传统二人转民间演员。
一、她是当今最突出的传统二人转青年演员之一,也是当今最突出的传统二人转青年女演员之一,更是当今黑龙江省最突出的传统二人转青年演员之一和黑龙江省传统二人转民间演员突出代表之一。曾荣获“中国·铁岭首届东北二人转邀请赛”大奖(张春丰,孙晓凤,闫丰,陆媛媛)。
作品主要有《逛新城》(七岁红陈晓飞)《秦香莲》(七岁红陈晓飞)《杜十娘》(七岁红陈晓飞)《白蛇传》(七岁红陈晓飞)《柴郡主送饭》(七岁红陈晓飞神轿枣)《绣云肩》(七岁红陈晓飞)《包公帆孙赔情》(七岁红陈晓飞)《寒江关》(七岁红陈晓飞)《上本蓝桥》(七岁红陈晓飞)《马寡妇开店》(七岁红陈晓飞)《韩琪杀庙》(七岁红陈晓飞)《十对花》(七岁红陈晓飞)《九反朝阳》(七岁红陈晓飞)《墙里墙外》选段(七岁红徐艳龙)。
三、具有三大突出特点。第一,声音独特。其声音与多数二人转女演员不同,声音略带沙哑还是中音,这种声音既显得悦耳又比较吸引人。此声音在传统二人转女演员中很少,甄海红也是这种声音,只不过没如她突出;第二,服饰非常艺术。纵观她的作品,服饰比较养眼,可以说,她在二人转民间女演员中服饰极艺术。尤其在服装上,颜色上适中,不浓不淡。款式既不前卫也不落后。得体合身,既不显大也不显小,既不显胖也不显瘦。张可,金玲服装的艺术性只能说与她相媲美;第三,很温柔。孙晓凤显得很温柔,在二人转女演员中是很突出的,表演的人物能充分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如《秦香莲》中的游拆秦香莲,《柴郡主送饭》中的柴郡主,《杜十娘》中的杜十娘,《白蛇传》中的白素贞最有代表性。
四、《逛新城》,该作品表演的绝版,二人转精品之一。具有三大突出特点。第一,比较新颖。用二人转风格与通俗歌曲或叫民歌相结合所表演的作品;第二,突出唱红主题。其一,歌颂中国共产党,如“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唱词。其二,歌颂毛主席,如“毛主席画像挂在墙,他领导我们得解放,他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翻身不忘毛主席”唱词。其三,歌颂藏汉民族团结,如“藏汉的干部可真多,个顶个的拿着铁锹干什么,毛主席派来的好干部,他和我们是一家人”唱词;第三,舞蹈比较突出。是其作品中舞蹈最突出的。首先,呼应质量高。有三处最有代表性。第一处,第一句“快快行呀”唱词之后,男演员蹲着,同时左手耍着手绢围着女演员转一圈、女演员站着,同时左手耍着手绢围着男演员转一圈的舞蹈。第二处,第二句“快快行呀”唱词到“新华书店真漂亮”唱词之间的舞蹈。第三处,“感谢伟大的共产党”唱词之后的二人手绢表演。其次,整体非常美。其一,层次美。第一句“快快行呀”唱词之后,男演员蹲着,同时左手耍着手绢围着女演员转一圈、女演员站着,同时左手耍着手绢围着男演员转一圈的舞蹈。手绢一高一低,二人一高一低体现出一种层次美。其二,服装美。是其作品中服装很美的作品。以粉色为主白色为辅,显得淡雅。其三,人美。无疑是美女二人转演员之一。其四,对称美。第一处,第一句“快快行呀”唱词之后的二人舞蹈。第二处,第二句“快快行呀”唱词之后的舞蹈。第三处,第三句“快快行呀”唱词之后的舞蹈。其五,配器配乐美。有四处最有代表性。第一处,刚出场到“雪上升起红太阳”唱词之间的配器配乐。第二处,第一句“快快行呀”唱词之后的音乐。第三处,第二句“快快行呀”唱词之后的音乐。第四处,第三句“快快行呀”唱词之后的音乐。
张小飞贺美玲也表演过此作品,也堪称二人转精品之一。这两对演员各有特点,从艺术性看,陈晓飞这对更有欣赏价值,毕竟是传统二人转演员,尤其演唱和舞蹈更突出一些。从娱乐性看,张小飞这对更有欣赏价值。
《秦香莲》, 虽然谈不上是表演绝版,但也是二人转精品之一,具有两大突出特点。第一,最接近人物。其一,年龄最接近人物。年龄是最接近剧中人物的演员之一。秦香莲状告陈世美时是三十二岁,她的年龄最接近秦香莲,不存在违和感。郑桂云与戏中人物年龄差距太悬殊,表演此作品时起码得有五十多岁了,违和感太强。闫淑平,李桂艳与戏中人物年龄存在一定差距,他们表演此作品时起码得有四十多岁了,也存在一定违和感。但闫淑平高超的表演弥补了年龄上存在的问题。其二,表演风格最接近人物。秦香莲本身是个性格温柔的女人,状告陈世美是被逼无奈,对陈世美不认她和两个孩子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愤怒,进行了痛斥,显出刚倔的一面,但这只是暂时的,本质上是很温柔的。她把秦香莲表演的以柔为主,刚柔并济为辅,人物刻画的恰到好处。董明珠,郑桂云,关小飞,李琳,李桂艳,何晓影,八岁红表演的柔有点不足,刚有点有余。其三,服饰很接近人物。浅蓝色外衣,内衬白色罗裙。服饰颜色素淡,既符合穷人身份,又符合内敛不张扬性格;第二,感染力比较强。是其作品中感染力特别强的。第一处,“一年那,哎…”唱词之后,秦香莲用膝盖走路靠近丈夫。第二处,“你这黑了心的人”唱词之后若干个“哎”字唱法,对丈夫的埋怨和恨。在表演该作品的二人转女演员中,其“哎”字唱法是最难的。第三处,若干个“哎”字演唱时,秦香莲用膝盖走路跟随丈夫走,这段膝盖走路距离比较长。其他表演该作品的一些女演员也有用这个动作的,但不如她走的距离长。她表演的此作品感染力可与闫淑平表演的此作品感染力相媲美。
闫淑平(和岳春生表演),董明珠(和赵小军表演),郑桂云(和孙文学表演),关小飞(和张涛表演),李琳(和王小利表演),李桂艳(和孙文学表演),何晓影(和魏三表演),八岁红(和相阳表演)也分别表演过该作品,其中闫淑平表演此作品堪称一绝。
《杜十娘》,表演质量仅次于杨金华。虽然谈不上是二人转精品之一,但也是比较好看的二人转作品之一。具有两大突出特点。第一,年龄非常接近戏中人物。她的年龄非常接近戏中人物,而杨金华,赵晓波,筱淑清,何晓影,八岁红与戏中人物年龄差距比较大,存在一定违和感,但杨金华高超的表演弥补了年龄上存在的问题。第二,感染力比较强。是其作品中感染力非常强的,有两处最有代表性。第一处,“烟花叹”的表演。第二处,杜十娘对菱花宝镜诉说的一片段话,是对当时社会绝望的发泄,用投江强烈谴责李甲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行为。
杨金华(和佟长江表演),赵晓波(和李国兰表演),董明珠(和赵小军表演),筱淑清(和王永会表演),何晓影(和魏三表演),沈春阳(和小沈阳表演),八岁红(和相阳表演)也分别表演过该作品,其中杨金华表演此作品堪称一绝。
《白蛇传》,具有两大突出特点。第一,年龄接近戏中人物。她表演此作品时的年龄非常接近戏中人物,显得很有朝气。郑桂云,赵晓波,孙淑华,孙晓丽与戏中人物年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存在一定程度的违和感,其中郑桂云的年龄与戏中人物年龄差距更大,违和感太强。孙晓丽虽然也存在一定的违和感,但高超的演技弥补了年龄上存在的问题。第二,宣传良好社会风气。感恩是良好的社会风气之一,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曾经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许,虽然最后被压在雷峰塔下,但也无怨无悔。这部作品从一个侧面告诉观众,千万不要忘记曾经帮助过你一把的人,这种人至少付出过真诚过,没去占被帮助者便宜,也不图被帮助者回报。
孙晓丽(和尹为民表演,作品叫“断桥”,跟“白蛇传”内容大致差不多),赵晓波(和单桂清表演),董明珠(和董大伟表演),孙淑华(和单桂清表演),郑桂云(和崔涛表演)也分别表演过该作品,其中孙晓丽表演该作品一绝。
《柴郡主送饭》,是其小帽作品中表演质量比较高的。年龄很接近戏中人物,基本没有违和感,表演此作品的多数二人转女演员年龄与戏中人物年龄存在一定的违和感。性格也很接近柴郡主,此人物的内心活动表演的更细腻一些。
孙晓丽(和柴宝玉表演),赵晓波(和董宝贵表演),小豆豆(和孙文学表演),周晶(和郭旺表演),徐秀丽(和吉忠利表演)也分别表演过该作品,其中孙晓丽表演的此作品质量最高。
孙晓凤,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传统二人转希望之一。
❹ 你能写出几个二人转演员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吗
温美玲 孟丽银举岁娟 孙淑华 李国兰 邓晓坤 石桂芹 董明珠 金玉 香玉 杨锋睁晓凤 八岁红答雹 七岁红 包大华李凤玉 单桂清 李广文 王成 王小东
❺ 二人转的介绍
【简介】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起源和发展】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
【演出形式】
二人转橘码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圆李哪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作简单化妆。
【表演手段】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扰键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传统剧目】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以后又编演了反映现代生活的曲目,如《给军属拜年》《丰收桥》等等。
【唱腔】
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二人转的根】
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今天,不但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中流传着,在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二人转的演出活动。
【二人转十大宗师】
李青山 王尚仁 李庆云 杨福生 刘士德
阎永福 王悦恒 栾继承 程喜凤 谷柏林
【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及演员】
男:秦志平 韩子平 董孝芳 李雷 董宝贵 孙文学 尹为民 董连海
佟长江 徐振武 岳春生 李海 阎光明 傅昌发 丁少良
女:郑淑云 李晓霞 关长荣 闫书平 董玮 朱和平 白凤兰 苏文秀 郑桂云
陈树新 王艳春 白玉民 于莲 李丽颖 石桂琴 张建华 杨宏伟
阎学晶 杨金华 孙晓丽
【民间演员】
王文轩 白玉令 刘桂玉 孙艳芳 赵晓军 小豆豆 王小力
张 涛 关小飞 瞿 波 路小波 关小平 李小宇 董明珠
于小飞 常艳萍 张小波 刘冬梅 孙丽荣 毕佳琪 吉忠利
徐秀丽 魏 三 唐鉴军 王小宝
【二人转导演、编剧、编曲及研究人员】
王中堂 王轶夫 高凤阁 高云梯 隋国钧 刘文彤 刘新
张明远 牛正江 张文奇 白万程 张连俊 王兆一 何川
崔广林 孙士学 隋书今 张宪彬 于永江 杨维宇 王肯
董延瑞 赵云程 张志勋 那炳晨 顾玉增 于宪涛 王彻
苗中一 王凤贤 李忠堂 金士贵 李鹏飞 何庆魁 耿瑛
陈功英 马金萍 马 力 张 震 赵月正 崔 凯
【代表作品】
《包公断后》、《二大妈探病》、 《回杯记》、 《连心曲》、《马前泼水》、《梁赛花擀面》、《皇亲梦》、《攀亲家》、《老汉背妻》、《单出头》、《包公赔情》、《孙二娘开店》、《张郎休妻》、《禅宇寺》、《双赶集》、《送鸡还鸡》、《李翠莲还魂》、《六月雪》、《劈山救母》、《红月娥做梦》、《打龙袍》、《密建游宫》、《刘金定探病》、《罗成算卦》、《大将名五更》、《春哥对花》、《张生游寺》、《李桂香打柴》、《韩琪杀庙》、《小拜年》、《富贵九子图》、《游西湖》、《杨八姐游春》、《锯大缸》、《包公吊孝》、《冯奎卖妻》、《楼台会》
【赵本山与二人转】
以演出喜剧小品闻名的赵本山,出身就是二人转演员。赵本山以喜剧小品取得了国内无人能及的地位后,开始极力推广二人转。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一些演出团体和剧场相继出现。
但是包括赵本山所宏扬的“绿色二人转”在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二人转演出已经看不到传统的剧目和演出形式。绿色二人转已经发展为集忽悠、说笑、模仿秀、杂技表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
传统二人转中的表演形式、曲牌、曲调、典目都被打破,突显了对传统的传承发展的一些矛盾。
右图为传统二人转曲目《西厢》剧照,表演者为国家一级演员闫书平。
❻ 关于一些人无私帮助贫困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 要有图片
小周,我是彭,看看我的!!
1
近两年,我市涌现出一批热心希望工程的爱心人士,刘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崔志魁主任回忆这位刘先生第一次来捐款的情景:“2004年4月15日,刘先生第一次出现在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2000元,提出想帮助贫困儿童上学读书。他大概30多岁,穿着朴素,态度和蔼,而且话不多,当我们要求留下他的姓名和地址等联系方式时,他却微笑着谢绝了,只留下刘先生这个称呼。”
经过团市委的推荐,丰宁黄旗镇中心小学的宋佳怡成了刘先生资助的第一个孩子。
自此之后,刘先生先后13次捐款:2004年捐款23000元,2005年捐款24000元,2006年捐款9000元,共资助大学生9名,高中生3名,初中生4名,小学生16名。
“每次刘先生都是来去匆匆,不愿意多透露自己的信息,团市委多次想通过媒体报道他的感人事迹,也曾被他婉言谢绝。刘先生是目前个人捐款最多的一位,而且他做善事不留名的精神非常让我们感动。”崔主任告诉记者。
承德县的徐晶晶、徐硕姐弟俩是刘先生资助最多的贫困孩子。2年里,刘先生先后资助姐弟俩上学费用18000元。2003年,姐弟俩的父亲因车祸离开人世,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在饭店打工,每个月四五百元的收入对维持正常的生活来说已经是捉襟见肘,再供两个孩子上学更是难上加难。“要不是刘先生资助我们,我们姐弟俩早就辍学在家了。”徐晶晶对刘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为没有刘先生的联系方式,2004年8月份的时候,徐晶晶曾经给刘先生写过一封信,通过团市委转交给刘先生,对他的资助表示感谢,并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但刘先生并没有回信,也拒绝了徐晶晶的见面要求。目前,徐晶晶已经从白求恩医学院毕业,正在寻找工作。“我希望我在找到工作以后,通过另外一种形式或者方法当面感谢刘先生。”
2
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初二辍学,后进入某银行担任出纳,带薪考入沈阳音乐学院,1992年毕业后到广州闯荡,两年后来到深圳。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2005年4月被诊断为胃癌,进入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5月27日在病床上加入中国共产党。
本报记者 周勇 深圳报道
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病房内的白墙上,留下斑驳的树影。一位穿绿色条格病服的人静静地坐在床上,静静地看着书。
这是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一间病房,两个月前他被诊断为胃癌。
在动手术的时候,医生发现他胃部的肿瘤已经与胰腺粘连。“胃癌已经扩散……”紧急会诊后,医生们决定将伤口立即缝合。
刚刚做完第三个化疗疗程,他的头发掉光了,疾病已经压迫到他的声带,他的嗓子嘶哑,疼痛。
他曾是深圳一位小有名气的演员。而现在,他的名字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按媒体报道,自1994年起,他开始资助贫困山区的贫困孩子,受他资助的孩子达到178人,累计捐助款300万元。
现在,他受到了深圳市民的敬仰,由于资助孩子散光了家财,人们纷纷为他捐款,医院也决定免收治疗费。
手机响了,是最让他无奈的催款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我病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演出,所以暂时没法付款。”“什么时候病能治好?”
对这个问题,病人也答不上来,因为自从住进医院,大夫就没有和他谈过出院的事情。
“我将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后却下不来,真是无力再往上走但也没有下梯之路。”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助学之举。
爱唱歌的“大崇”
丛飞,1969年10月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11年前,他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南方闯荡,11年后,躺在深圳的病床上的他最希望能回东北农村。
现在,村里的乡亲们还记得当年那位爱唱歌的“大崇”(丛飞昵称)。“有时我回家,就看见我们家的土炕上坐满了人,大崇拿着扫帚疙瘩当麦克风唱歌呢,”丛飞的母亲李彩凤回忆说:“丛飞从小就喜欢唱,但他和爱唱东北二人转的父亲不一样,他学电视连续剧的插曲。《霍元甲》、《上海滩》他听一两遍就能记住,大家都说他唱得好。“
对于丛飞的这项爱好,老俩口并没有太在意,“我们希望他能搞点别的,找个正式工作。”几经周折,丛飞当上了银行的一名出纳,并且点钞点得“特溜”。
但丛飞的兴趣还是在唱歌上,后来他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
现在儿子散尽家财资助贫困儿童,母亲虽有些嗔怪但也接受了。多年前,她自己就收养了一名孤儿———大丛飞两岁的姐姐。“其实他爸也这样,老把乞丐往家里领,”
李彩凤说,有时她一回家就看见满院子晾着脏乎乎的垫子、衣服,一进屋,“妈呀,全是乞丐。”
丛飞从小就开始和时不时来“拜访”的乞丐打交道,“这孩子和一个山东的乞丐关系特别好。”李彩凤说,丈夫不仅一次次把乞丐领回家,还让儿子给他们端茶倒水,乞丐们逢年过节就来家里拜年,“大崇就把手头的饺子、点心主动给人。”
桥洞里走出的歌手
1994年,丛飞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广州。
他曾向朋友描述那段经历,“睡在桥洞里,吃人家剩下的盒饭”,这让李彩凤非常心疼,“我是后来才听他说起的,丛飞刚来广州的前半年都没有和家里联系。
我想孩子,怕出了什么事情。“李彩凤说她当时常常拿着扫帚一边扫地一边就出起神来。
据丛飞的一位左姓朋友讲,1996年,丛飞在广州时,有个人发现丛飞有演艺才能,就带着丛飞搞演出赚钱。当年在深圳的一次大型演出中,他们赚了不少钱,但那人拿着钱溜了。丛飞当时身无分文,生活重新陷入困顿。这位朋友说,丛飞曾从深圳宝安机场徒步走回市区,这段距离坐车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但丛飞说他一点都不恨那个人,”因为他认为那个人给了他第一次演出的机会。
而据丛飞的朋友李雄兄弟称,丛飞到深圳后不久,就认识了他俩。“当时他很黑也很瘦,颧骨高高的。”形象不是很好,但这个年轻人卓越的表演能力与歌唱天赋,让他俩很惊讶,当即决定和他联合搞演出。李雄说,在一次大剧院搞的沙龙上,他们帮丛飞开了个人专场。“他唱得非常好,”此后,丛飞开始出入各种歌厅进行表演。从最初演唱一首歌挣80元,到渐渐涨到几百元。当时丛飞已经开始模仿名人的举止神态,常逗得观众笑个不停,现场气氛好,丛飞的节目常被放到下半场压轴。
李雄说,渐渐地,有人开始注意丛飞,并邀请他去表演。久而久之就有名气了。
滚雪球似的捐助
有了名气的丛飞经常有演出机会,但朋友们发现,本来不该缺钱的丛飞却总是显得囊中羞涩。“后来才知道,他把钱都捐给山区的孩子了。”丛飞的一位朋友说。
丛飞资助贫困儿童的义举具体开始于哪一年,已经很难考证,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因为丛飞病情的关系,也无法向他本人求证,但比较公认的是1994年,丛飞在重庆参加的一场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次演出中,观众席上坐的是几百名因家贫辍学的孩子,丛飞当时毫不犹豫地把身上所有的2400元现金放进了捐款箱。主持人告诉丛飞:“你捐出的这笔钱,可以使20个孩子完成两年的学业!”
丛飞当时感觉到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不断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先后二十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当地失学儿童筹集学费。
李雄说,丛飞也曾经询问过他们,该不该资助那么多孩子。“我们说这是好事,一定要坚持,”并劝丛飞尽量收养少数民族的孩子,“集齐56个民族的孩子最好。”
据官方消息称,现在丛飞资助的孩子总数达到178人,除了汉族外,还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孩子。
丛飞曾这样解释他捐助的动机:“在山区时,我被他们的贫寒所震撼,看到他们穿不上衣,吃不上饭,我心里就难受,而当我听到这些孩子有书可读时我就高兴。”他说,他最主要的愿望是让孩子有书读,让社会少几个文盲,少几个法盲。正因为他爱上了这些质朴、憨厚、勤劳的山民,他的捐献才像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其实他就是在滚雪球,不知不觉中雪球就越来越大,然后就慢慢开始觉得累了,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妻子邢丹说,“事实上,只要去贵州贫困山区看过的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程度所震撼,我也是在跟他去了一次后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每个人都会被那里的惨境震撼,都会伸出援手。丛飞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不同的是,他每年都会去那边,每年都会有义演,每年都会看到新的失学儿童,所以每年都会被新的资助对象所打动。”
17万元外债
2004年,丛飞在贵州毕节地区织金县认养了32名孤儿和贫困学生,资助的孩子总数达到178人。
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副乡长徐习文是丛飞在贵州捐资助学的承办人,徐习文说:“丛飞对贫困山区人民的那颗赤子之心,常常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来贵州扶贫助弱的单位和个人也不少,但没有谁能像他这样达到了完全忘我的境界。他6次来织金县和安顺市为贫困生送学费,走时不但捐光了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钱物,还要向随行的朋友借钱捐,有几次甚至连身上穿的衣服都脱下来捐了,大冬天只穿着一件短袖内衣返回了深圳。”
“本来以丛飞的实力资助那么多孩子,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丛飞的朋友李雄说。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丛飞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对健康的丛飞来说,完全可以承担。但2003年非典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就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
按《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当时为了及时给一百多个孩子交上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
李雄说:“有次他向我们借了1000元钱,还死活要用录像机来抵押,到现在这个录像机还在我家里。”
从2004年春天开始,丛飞的胃部经常剧烈疼痛,还时常吐血、便血,丛飞的母亲李彩凤说,当时家里人和朋友们都劝他住院治疗。可丛飞拒绝了,只在门诊开了些口服药维持。2004年7月,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去了下学期的学费。只是,这笔学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再次从朋友们手中借来的。当时,丛飞已经背负上了17万元的债务。
李彩凤说,丛飞当时还安慰她说:“只要我多联系一些商业演出,还这十几万元钱不难。”但没想到的是,丛飞的胃痛日渐严重,嗓音也渐渐不如往昔,他再也无力靠演唱为孩子们挣得学费了,欠下的债务无法还上,成了压在他心头的沉重负担。
“为什么没有能力了还要坚持资助孩子呢?”家人朋友对此都不能理解:“助人为乐也要量力而行,哪能借钱捐助别人?”丛飞这样向他们解释说:“我曾向孩子们承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供他们到毕业,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人们眼中的丛飞
在捐助山区贫困孩子的同时,丛飞还是深圳市义工联合会的五星级义工,义工编号2478.杨华女士是丛飞进入义工联的引路人。1996年底,杨华在深圳团市委举行的一个“帮困助乐”基金义演中认识了丛飞,杨华感觉到丛飞是个敬业、热情、具有深厚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因此在1997年初她就请丛飞加入义工联,并由他着手招募人员创建一个义工联自己的艺术团,由丛飞担任这个艺术团团长。丛飞马上就答应了,然后就开始组织人员培训,经过半年多将这个业余的艺术团创建起来。义工联艺术团在深圳的表演反响非常强烈,每年要演十多次大型演出。很多观众都是冲着丛飞的名头去的,而去了之后又都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在这些观者眼中,丛飞是一个开朗、敬业、从不耍大牌,对观众很亲切的表演者。”杨华说。
现在深圳某网络公司任职的封女士也是义工联的成员,她与丛飞是在莲花北残疾人康复站中的义演活动中结识的,康复站在每年的春节、元宵、中秋等重大节日举办的活动,丛飞总是会过来参加,从来没有缺席过。他善于模仿名人,神态真实传神,让人惊叹,极受康复站的残疾人喜欢。在封女士眼中,丛飞是一个给身边的人带来太多快乐的人。
对于丛飞长期资助贫困孩子的行为,封女士认为,丛飞并没有图什么。他将这种行为看成是自己的一种责任,虽然他仅仅只是个普通的外来打工者,但资助孩子们时间久了,慢慢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他这个人太认真,有时也絮叨。几个兄弟一起吃饭,他总是叨叨这顿饭能换多少贫困儿童的学费,我们都笑他。”丛飞的朋友左先生说。
丛飞一开始并没有告诉大家自己资助了贫困山区的孩子,“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左先生说,丛飞做事不爱张扬,所以当很多人对他的行为表示怀疑时,他也懒得解释,只是笑笑。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1998年3月10日至16日,丛飞为了资助深圳的贫困孩子读书,连续举办了7场“帮困助弱丛飞义演晚会”,将5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了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1998年8月19日,正在外地参加商业演出的丛飞接到深圳有关方面打来的电话,问他能否参加次日举办的“情系灾区抗洪救灾”大型义演,丛飞立即推掉了多场商业演出,自掏腰包买机票返回深圳,还把自己在湖南演出所挣的2万元全部捐献了出来。
丛飞住院后,来看望他的人有很多是素不相识的市民。一位张姓市民说:“我以为宣传报道太夸张,跑过来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真的,他真了不起,是真正有爱心的人。”
“这和他小时候带我回家吃一碗饺子,分一块大饼的行为,其实一样,并没有什么大区别,”在丛飞小时候的同学赵先生眼里,丛飞资助贫困儿童读书的行为并非不可理解。“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除了比其他人多些爱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家事
丛飞的家在深圳罗湖区翠竹路东的新港鸿花园,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
房间内半面墙的书柜摆满了奖状与照片,CD架上摆放着一些古典音乐与民族歌曲,“虽然小点,简单点,但还是很温馨的。”妻子邢丹说。
这位24岁的漂亮空姐现在理解了丛飞所做的一切,她认为丛飞是位有责任感的男人,并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丛飞的第一任妻子是个缅甸人,在两年前与他离了婚,留给他当时年仅二岁的女儿睿睿。
实际上,结婚之初的邢丹对丛飞的做法有时难免也不理解,会发些牢骚。2004年夏,丛飞带着她去贵州黔南贫困山区为所资助的孩子送衣物和学费。“那些孩子家里的贫困程度让我震惊,他们一年四季吃不起肉,玉米面还要掺上秸秆吃。许多人家五六口人冬天只有一床棉被。当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搂着丛飞的脖子一个劲地喊着爸爸,孩子的家长拉着丛飞的手默默流泪,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丛飞的付出。”
邢丹此后辞去了空姐的工作,照顾着年幼的女儿睿睿,当起了全职的家庭主妇。
邢丹说她现在心态很好。“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开心就好,至于钱财这东西,反正家境也没到吃不上饭,资助就资助好了,自己嘛够用就可以了。”
对社会上人们对丈夫的种种评价,邢丹说:“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资助,在旁人看来十分夸张,在我看来,却很自然,他性格就是这样,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经不起别人的哀求,别说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是普通朋友,只要软语相求,开口要他帮忙,不管是钱是事,他都会当回事情去解决,不太懂得拒绝别人,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弱点吧。”
邢丹说,丛飞爱看电影,他们每个月都要去看好莱坞大片的首场,几乎场场不落,但如今他因为生病已经很久没有进电影院了。
在住院后,丛飞曾向好友留下了三方面内容的遗嘱:“邢丹嫁给我,一直跟我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还陪着我跋山涉水去贫困山区捐资助学,她为我吃的苦头太多了。如今她怀有4个多月的身孕,以后她一个人可怎么扶养这个孩子?请大家一起做通她的工作,拿掉这个孩子,以利于她以后的生活;我奔波多年,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积蓄,很对不起父母家人。我死后,让我的父母带着睿睿回辽宁乡下,那里的生活水平低,容易过活;我资助的一百多个孩子,有很多还是小学生,如果他们不能继续读书,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望的未来,你们一定要多想想办法,让他们继续读书啊……”
《深圳特区报》记录了邢丹对丛飞遗嘱的反应:邢丹情绪激动得不能自制:“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这个孩子,已经一无所有了,我怎么可以为了自己而将这个孩子打掉呢?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他生下来……”
愿你幸福
在病床上的丛飞每天仍能收到各地儿女们寄来的信,看信读信是他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爸,我要告诉您一件事,我从小就没有见过大海,我很想去看大海,等您病好了,等我大学毕业,我要和您一起去看海。爸请您放心,我会努力学习的,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贵州省织金县罗燕艳信中的话。
她正在织金县一中读高二。
“丛飞的资助让我懂得了上帝在最起初并不薄待任何人,他总是给人相同质量守恒的人生,关键在于你的需要,你要多一点世俗的幸福,那么精神的愉悦就会酌情递减,反之亦然。”湖南省汉寿县《沧浪》主编胡诗词这样评价丛飞。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胡诗词累计接受丛飞捐助达到八万四千元,使他实现了上大学、当作家的梦想。他得知丛飞患癌症住院治疗,专程从汉寿县前来探望。
病榻上,丛飞仍然惦念着贫困山区的那一百多个孩子,惦念着他们这学期的学费还没有交上。5月17日,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吃力地给贵州的“儿女们”录下了一段话:“孩子们:爸爸不能亲自来看你们了,但爸爸很想念你们,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5月15日,丛飞手术后第二天,他向前来看望的有关领导交了一份写于一年前的入党申请书:“我是一个自由歌手,没有单位,写好的入党申请书一直没交,现在,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请您把它交给党组织,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5月27日上午,丛飞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6月15日,丛飞在病榻上开了个家庭会,向父母家人提出了两点愿望:身后捐献眼角膜、有用器官造福他人,并将遗体捐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拒绝接受深圳市住宅局送他居住的一套四房两厅住宅,家人何时何地都只能向社会奉献而不能向社会伸手。
“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丛飞轻轻哼起他自己作词的《愿你幸福》这首歌,脸上充满笑意。
❼ 二人转算不算小品的范畴
不算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起源和发展】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誉培山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
【演出形式】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作简单化妆。
【表演手段】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中洞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唱腔】
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二人转的根】
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今天,不但在东北的广大庆中农村和城镇中流传着,在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二人转的演出活动。
编辑本段【二人转艺术家和剧作家】
【二人转十大宗师】
李青山 王尚仁 李庆云 杨福生 刘士德
阎永福 王悦恒 栾继承 程喜凤 谷柏林
【著名演员】
男:秦志平 韩子平 董孝芳 李雷 董宝贵 孙文学 尹为民 董连海
佟长江 徐振武 岳春生 李海 阎光明 傅昌发 丁少良
女:郑淑云 李晓霞 关长荣 闫书平 董玮 朱和平 白凤兰 苏文秀 郑桂云
陈树新 王艳春 白玉民 于莲 李丽颖 石桂琴 张建华 杨宏伟
阎学晶 杨金华 孙晓丽
【民间演员】
王文轩 白玉令 刘桂玉 孙艳芳 赵晓军 小豆豆 王小力
张 涛 关小飞 瞿 波 路小波 关小平 李小宇 董明珠
于小飞 常艳萍 张小波 刘冬梅 孙丽荣 毕佳琪 吉忠利
徐秀丽 魏 三 唐鉴军 王小宝 蒋小东 李毛毛 王小福
张松涛 赵春雷 张小野 崔大笨 崔明亮 王槐阳
【二人转导演、编剧、编曲及研究人员】
王中堂 王轶夫 高凤阁 高云梯 隋国钧 刘文彤 刘新
张明远 牛正江 张文奇 白万程 张连俊 王兆一 何川
崔广林 孙士学 隋书今 张宪彬 于永江 杨维宇 王肯
董延瑞 赵云程 张志勋 那炳晨 顾玉增 于宪涛 王彻
苗中一 王凤贤 李忠堂 金士贵 李鹏飞 何庆魁 耿瑛
陈功英 马金萍 马 力 张 震 赵月正 崔 凯
编辑本段【二人转代表作】
《包公断后》、《二大妈探病》、 《回杯记》、 《连心曲》、《马前泼水》、《梁赛花擀面》、《皇亲梦》、《攀亲家》、《老汉背妻》、《单出头》、《包公赔情》、《孙二娘开店》、《张郎休妻》、《禅宇寺》、《双赶集》、《送鸡还鸡》、《李翠莲还魂》、《六月雪》、《劈山救母》、《红月娥做梦》、《打龙袍》、《密建游宫》、《刘金定探病》、《罗成算卦》、《大将名五更》、《春哥对花》、《张生游寺》、《李桂香打柴》、《韩琪杀庙》、《小拜年》、《富贵九子图》、《游西湖》、《杨八姐游春》、《锯大缸》、《包公吊孝》、《冯奎卖妻》、《楼台会》
【传统剧目】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以后又编演了反映现代生活的曲目,如《给军属拜年》《丰收桥》等等。
编辑本段【二人转名人】
徐小楼(1906—1969),沈阳人,艺名“双红”,唱功、做功、舞功都好,表演传神,擅演唱《单刀赴会》。
于守和(1912- ):艺名于宝珠,黑龙江省明水县人。1927年随陈玉学唱二人转,1958年参加齐齐哈尔市曲艺团地方戏队,1961年调到拜泉县民间艺术团,1973年退休。代表节目:《西厢写书》《阴魂阵》。
胡景岐(1917- ):中国曲艺家协会黑龙江分会理事。辽宁抚顺市人,18岁拜褚学发为师学唱二人转,1963年到黑龙江省戏曲学校任教。1982年出版《胡景岐二人转演出作品选》。代表节目:《华容道》《三只鸡》。
王悦恒(1923- ):吉林省永吉县人,1940年拜李青山为师。1954年在长春东北地方戏队任队长。1984年被选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代表节目:《秦香莲》《双回头》。
蔡兴林(1926- ):黑龙江省绥化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委员。1940年拜徐生为师学唱二人转,艺名粉蝴蝶。从1961
年开始撰写有关二人转理论和史料的文章,代表节目《高成借嫂》《蓝桥》。
梁德双(1926- ):辽宁新民市人,1949年参军,1962年参加新民县曲艺团,1983年演出的《包公吊孝》获优秀演出奖。
苏凤林(1928-):辽宁省朝阳市人,1942年拜金宝山为师学唱二人转,1952年改工唱丑。1956年到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剧院,1959年到龙江剧实验剧院。代表节目:《小王打鸟》《标兵苏广格》。
来清(1929-):辽宁省法库县人,1949年拜师学唱二人转,1956年参加抚顺市曲艺团。代表节目:《包公赔情》《王汉车偷车》。
张敬忠(1933-):艺名小金钟,辽宁省沈阳市人,1950年跟柴福清艺人学艺,1960年参加鞍山曲艺团,代表节目《马寡妇开店》《打狗劝夫》 。
朱玉臣(1934-):黑龙江呼兰县人,1953年跟金宝山学艺,1963年演出的《红色战士》获优秀表演奖,代表作品《马前泼水》、《西厢》。
王秀林(1935-):黑龙江呼兰县人,中国曲协会员,1948年拜陈海庭为师,1970年任呼兰县文化馆馆长,代表节目《燕青卖线》《掉萝卜》。
林文田(1938-):中国曲协会员,1957年参加辽阳市地方戏剧团,代表节目《蓝桥》、《双满意》 。
安志斌(1938-):辽宁法库县人,1957年参加法库县曲艺团。代表节目《西厢》、《包公赔情》。
秦志平(1947-):吉林省文联委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长春市人,1958年考入吉林戏校得到程喜发,李青山的亲传,1980年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代表节目《猪八戒拱地》《包公断后》《丰收桥》 。
李海(1949-):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康平县人,1970年参加康平县文艺宣传队,1978年和李静唱一副架。代表节目《修房记》《看春花》
李春明(1949-):二人转导演,辽宁大连市人,1978年任铁岭地区曲艺团导演。代表节目:《小姑不贤》《闹鱼塘》
韩子平(1949-):国家一级演员,吉林省白城市人,1970年参加洮安县文工团,1978年调入吉林省吉剧团,1980年调入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任副团长,多次演出获大奖。代表节目《回杯记》《水漫蓝桥》
孙文学(1949-):吉林省四平市人,出身二人转世家,1984年《窗前月下》获东北二人转会演一等奖。代表节目《响铃公主》《红榜招贤》。
傅昌发(1954-):辽宁省辽阳市人,1980年在辽阳县剧团当演员。代表节目《丰收桥》《回杯记》。
张金来(1938-):中国曲协辽宁分会会员,河北省霸县人,6岁拜京剧老艺人赵云朋为师,1957年改学二人转,1958年做二人转导演。代表节目《王老虎抢亲》《换亲记》。
高英杰(1939-):辽宁省沈阳市人,1957年拜刘反臣为师,1964年到本溪市曲艺团任导演,1978年到沈阳新风曲艺团任团长。代表节目《新婆媳》 。
董孝芳(1941-):吉林省梨树县人,1954年拜李财为师学唱二人转,1957年任梨树县地方剧团任团长。后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曾多次获大奖,现为吉林戏曲学校教师。代表节目《梁赛金擀面》《神调大全》 。
陈殿栋(1941-):吉林省榆树市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1963年拜刘士德为师, 后调到榆树市民间艺术团。代表节目《姑娘的心愿》
吕兴有(1942-):辽宁清源县人,1960年为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学员,现任抚顺市曲艺团副团长。代表节目《扒墙头》《小秋抬水》
李少先(1946-):沈阳市人,少年时跟父亲学唱二人转,1963年拜张淑芹为师,1978年到沈阳市曲艺团,1984年到新风评剧团任团长。代表节目《断头会》 。
王素珍(1938-):筱桂荣,沈阳人,1953年学艺。代表节目《西厢》《包公断后》。
苏文秀(1938-):吉林榆树人,1958年拜刘士德为师。代表节目《双锁山》《姑娘的心愿》 。
关长荣(1939-):长春人,1959年在吉林省吉剧团,1980年在省民间艺术团。代表节目《二大妈探病》《马前泼水》。
小沈阳赵本山
以演出喜剧小品闻名的赵本山,出身就是二人转演员.赵本山以喜剧小品取得了国内无人能及的地位后,开始极力推广二人转.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一些演出团体和剧场相继出现.
但是包括赵本山所宏扬的"绿色二人转"在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二人转演出已经看不到传统的剧目和演出形式.绿色二人转已经发展为集忽悠、说笑、模仿秀、杂技表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
传统二人转中的表演形式、曲牌、曲调、典目都被打破,突显了对传统的传承发展的一些矛盾.
小沈阳
2006年阴历八月十五被赵本山收为徒弟,他男扮女装的另类二人转表演在刘老根大舞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艺名:小沈阳
性别:男 原名:沈鹤 年龄:26岁 属相:鸡 身高(厘米):174 体型:匀称 星座:白羊座(3.21--4.19)
老家: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 妻子:沈春阳(即小沈阳的搭档,23岁) 有一女儿(大概两三岁)
人生格言: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性格:浪漫迷人,成熟稳重,风趣幽默,活泼可爱,开朗大方,感情专一,善解人意,诚实坦白
口头禅:为什么呢? 偶像:成吉思汗 喜欢的活动:民间艺术,唱K,看电影,游戏对战
喜欢吃啥:素食 喜欢听的歌:孙楠 刀郎 许巍 喜欢的电影:情色 冯小刚
喜欢去的地方:上海 海边 酒吧
个人介绍:山不转水转 水不转人转 风风火火二人转 转不出的缘里缘外
5月2日,东北三宝小沈阳、孙小宝、郭旺二人转明星集聚北展剧场
蒋小东
吉林省永吉县江密峰镇中沙村人, 脖子粗壮,擅长模仿刘欢、刀郎、水木年华,极为神似。
说口、小品、跟头功夫结合得恰到好处,令他在舞台上光芒四射。曾参加过央视三台、央视七台的演出,
沈阳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湖南省等地方电视台曾对他进行专题报道,进京代表东北二人转挑战
相声红星郭德纲,深得郭的赞赏,是二人转新生代领军人物。
杨洋: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史家屯村人,蒋小东的黄金搭档扮相俊美,代表作有:
《东北八大怪》、《普查小唱》等。
编辑本段【二人转剧院】
中国东北二人转第一品牌的和平大戏院,是东北二人转有史以来第一支颇具规模的民营二人转剧团.1997年由东北二人转领军人徐凯泉先生创建,十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拥有五个专业演出剧场,百余名签约演员,演出网络遍及全国中等以上城市,每年接待来自海内外的观众朋友近百万,是长春市旅游重点推介单位.
长春和平大戏院为东北二人转的崛起与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次将东北二人转送上央视荧屏;第一次将东北二人转跨出省门,走向全国;第一次将东北二人转参加国际性文化交流合作,如中法文化年等活动……
长春和平大戏院是东北二人转明星的摇篮,培养出众多转星.如放驴小子于小飞、老翟头翟波、傻男人魏三、活宝转星孙小宝等等.更可喜的是以蒋小东、李毛毛为代表的更多的青年一代新星正在成长起来……
为了让二人转这朵民间艺术的奇葩长盛不衰,和平大戏院建立起第一座中国民营二人转中等艺术学校--和平大戏院艺术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广聘名师,致力于培养新时代、新形象、新风采、新内涵的东北二人转接班人,目前在校学生已超过300人.
长春和平大戏院经过近十年的继承和发展,打造出"本色、特色、绿色"原生态二人转,建立起一座民间艺术玩转都市娱乐的沟通平台,为广大观众奉献出一道道风趣、幽默、滑稽、新奇的和谐文化大餐,成为东北二人转精髓的真正继承者,并不断把它发扬光大.形成其独具特色的说、唱、扮、舞、绝的新兴演出风格,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已成为引领当今东北二人转表演艺术方向的一面旗帜,是东北文化娱乐行业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编辑本段【二人转电视剧】
1.赵本山主演的《刘老根》
2.魏三主演的《荒唐王爷》
3.潘长江主演的《笑笑茶楼》《正月里来的是新春》
4.二人转电视剧《八兄弟》
5.二人转电视剧《拉拉屯风情》
6. 电视剧《都市外乡人》 闫学晶主演
7.电视剧《乡村爱情》第一部 主演:贺树峰 王亚彬 王小宝 于月仙 赵本山 范伟
8.电视剧《乡村爱情》第二部 主演:贺树峰 王亚彬 王小宝 于月仙 赵本山 范伟 小沈阳
9.电视剧《马大帅》1.2.3 主演:赵本山 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