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赵子岳的艺术之路
赵子岳1909年7月31日(农历六月十五日)生于山西省古县城关镇城关村的一户普通家庭中。祖父是个画匠。父亲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法律系,在阎锡山部下作国文教员,1931年被晋升为山西怀仁县县长。
赵子岳从小失去母亲,由祖父母抚养长大。在祖父影响下,他自小喜欢绘画和音乐,特别对农村过年节时的民间演唱活动及办婚丧事时的鼓乐伴奏非常迷恋。当他十二、三岁时,就学会了吹笛子、拉板胡、弹三弦等。有一次,他父亲穿着长袍马褂到一家体面人家贺禧,发现赵子岳站在门口吹鼓手队伍里,感到有失体面,回到家里就把他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他在家乡读完高小以后,1924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二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太原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赵子岳积极参加了募捐演出队。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进步同学,并被很快吸收进学生进步组织“进社”。在这个组织里,他学会了“国际歌”,并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1926年,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实行残酷屠杀,阎锡山也在山西大搞白色恐怖,把武装军警开进了学校,进行清校运动,追查共产党人。组织被破坏了,赵子岳只得暂时离校,待白色恐怖过后,他回到学校,在艺术科学完绘画。毕业后,他又考入了杭州“艺专”。1932年他的父亲被撤职,他在外求学经济上已没有保障,只好回到太原,在女子师范担任音乐教员。1934年,经友人介绍,他到石家庄正(定)太(原)铁路扶轮小学担任了音乐教师。这时,日本侵入我东三省,东北军退到关内,石家庄驻有一个团,赵子岳经常去这个部队,教战士唱抗日歌曲。后来,正大铁路工人组织起了一个六、七十人的业余歌咏团,赵子岳担任了该团的指导,每天晚上教工人唱抗日歌曲,并带着大家唱着歌走上街头进行游行,宣传,演讲。至今,在赵子岳像册中还保存着当时他在街头向群众演讲的一张照片。这是当时国民党新闻摄影机构在街头拍摄的现场。解放后,新影的同志在资料影片中发现了这个镜头,特意为他洗印了一张。从这张照片上可以活灵活现地反映出青年时代的赵子岳的革命热情和精神面貌。当时,他还与大家一起,进行募捐活动,派慰问团到前线,支援绥东抗战。他在这些活动中,与石家庄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并于1936年12月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七七事变”后。他与石家庄地下党的许多同志一起上了太行山,在太行区党委宣传部作干事。他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进行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同时,他还编词谱曲,教大家唱革命歌曲。从此,无论领导或战士、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赵老师”。后来,他去太行区委党校学习过一个时期,为校长赖若愚所作歌词谱曲,创作了太行区党校校歌《列宁的后代》,人人会唱,流行很广。1940年,组织上调他去太行山剧团作艺术指导。他一面参加话剧活动,一面编写民间小调,配合当时的革命形势,进行宣传群众。由于太行山区部队的战士多半是山西人,喜欢看山西梆子,他就从各地搜集人材,在太行山剧团中成立了一个晋剧队。他自己也在《韩玉娘》、《打渔杀家》等剧中饰演丑角角色。在开辟新区的战斗中,他创作了话剧《笑了的人》,又以生产自救为主题,创作了剧本《一把斧头》。这些剧作演出后,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一次,军区“先锋剧团”借赵子岳在苏联《前线》一剧中饰演了一个角色,之后,便把他留在了该团担任了协理员。在这个剧团,他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在歌剧《白毛女》中饰演杨白劳,并参加了上党战役及平汉战役。平汉战役时,他在前方俘虏收容所工作时,发现了一些有文艺才能的人,便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排练节目,并举行演出活动。后来他把这批人带回军区成立了京剧团,并被任命为团长。全国解放时,他将这个京剧团带进了太原。1949年,他作为京剧界的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同时被选为全国文联剧协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赵子岳任山西省剧协副主任。这时,北京电影制片厂《吕梁英雄传》摄制组到山西吕梁山区拍摄外景,赵子岳负责接待工作。导演吕班就借他在该片中饰演了农民康天成,这就成为他走上电影演员生涯的开端。
《吕梁英雄传》摄制完成后,史东山又邀请赵子岳在他导演的《新儿女英雄传》中饰演游击队长黑老蔡。赵子岳塑造的黑老蔡,不像当时某些影片表现的党的领导形象那样,被人为地抹上一层超人的色彩,而是不仅生动地表现了黑老蔡对敌斗争沉着坚毅的一面,又生动地表现了黑老蔡作为普通劳动者所具有的纯朴、忠厚的另一面。在同时期的影片中,这个形象是比较成功的。由此,他从山西省剧协被调入了北京电影制片厂。
从此,赵子岳开始孜孜不倦地钻研电影表演艺术。他在艺术实践中仔细体验,认真研究,一丝不苟地进行角色创造。从1949年起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六年间,他先后在二十五部影片中饰演角色。如在《丰收》中饰合作社社长孙富贵;在《英雄司机》中饰老司机;在《国庆十点钟》中饰办公室主任;在《深山里的菊花》中饰游击队长;在《林家铺子》中饰老通宝;在《春暖花开》中饰工厂干部;在《水库上的歌声》中饰赶车农民;在《上海姑娘》中饰老工人;在《水上春秋》中饰车间主任;在《矿灯》中饰老矿工;在《红旗谱》中饰地主管家李德才;在《青春之歌》中饰老地主;在《五彩路》中饰土新;在《暴风骤雨》中饰老孙头;在《汾水长流》中饰公社主任;在《锦上添花》中饰站长老解决;在《停战以后》中饰班县长;在《小二黑结婚》中饰二诸葛;在《烈火中永生中》中饰囚犯等。“文化大革命”以后,他又参加了近十部影片的拍摄,如在《萨里玛河》中饰老贡布;在《拔哥的故事》中饰老书保;在《柳暗花明》中饰梅老爹;在《带手铐的旅客》中饰老公安局长王丰年;在《牧马人》和《如意》中饰老校工;在《骆驼祥子》中饰老农民等;赵子岳的银幕形象塑造中,除了在《锦上添花》影片中扮演了一个主角外,几乎演的全是配角。他曾意味深长他说:“红花好看需要绿叶作陪衬的。如果没有反面形象及配角配合,正面的主角形象的艺术效果也很难达到。因此,他在戏中,无论戏多、戏少、有的甚至只有几句台词,几个镜头,他都十分严肃认真地分析研究,体验生活,力求把人物表现得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主角也好,配角也好,塑造人物所经历的创作过程是一样的。既然是影片要出现的人物,不论是主、是次,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作为演员,只能精心地去刻画他,而不能认为自己演的是配角,就可以随随便便。如果带着演配角的观念去演配角,就一定不会演好的。他认为主角、配角是相对而言,某个处在配角地位的人物,对整部戏来说,他是配角,但往往在某场戏中,要以这个配角为中心时,这个配角也就成了这场戏的主角了。因此,他说他无论演配角还是主角,他都是抱着完全一样的创作态度去塑造人物的。创作中,他注重深刻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有时,往往通过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赋予角色个性光彩。他在《暴风骤雨》中扮演一个赶大车的老孙头,拉着土改工作队到他们村里去。坐车的工作队员向他了解村里的情况,他不说不甘心但如实说又有顾虑,就似是而非他说了句:“差不离”。这句话,既表现了他拥护士改,又怕惹祸,想保全自己的心理活动。这就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上改斗争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这位善良而胆小怕事的贫苦农民的思想状况。赵子岳在表演中,分寸适度地掌握了这句话在不同场合的语调变化,并配以细微的面部表情及动作,这样就将这个老农的丰富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了。再如,他在《停战以后》中扮演班县长在火车上与顾青相遇的一场戏里,他惹得对方笑,但却不明白究竟笑什么,可他又不得不陪着傻笑。这种笑,生动地体现了这个土县长浅薄无知,逢迎拍马的卑微心理和丑恶面貌。在《青春之歌》中,他扮演老地主。当发现农民将他的大片麦子割走了时,如割了他身上的肉似地呼叫着:“我的麦子……”虽是简单的一句台词,赵子岳非常传神地用一声长哭腔呼叫出来,就把地主贪财如命的本质揭示得入木三分。
赵子岳的表演“土味”浓,生活自然、逼真,善于通过富于特征的细节及细腻的表情,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赵子岳取得的艺术成绩,主要在于他长期兢兢业业,在艺术实践上精益求精,不倦地追求和探索,特别是非常重视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认真体验,研究各种各样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把丰富的生活素材融会到人物创造中去。另外,他根据长期的艺术实践,深刻地体会到,创造艺术形象,决不能把正面人物“神化”、把反面人物“鬼”化。常言道,人不可貌相。反面人物也是人,生活中坏人脸上也并没有贴标签。因此,扮演反面人物,必须从生活出发。坏人在主观上并不认为自己己在做坏事。因此,表现这种人的丑恶,要表现他如何伪装,如何掩盖他的丑行,他们只有在紧要关头,万不得已时,才暴露出他们真正的凶相来。演员在表演时,不轻易露真相,才能把人物演活。
1981年冬,他已七十二岁高龄,又在电视剧《开市大吉》中饰演了主角傅老耿的形象。该剧导演说,赵老演了一辈子戏,又有厚实的农村生活底子,演农民这个角色,是驾轻就熟的,可赵老对创造角色总是那么严肃、认真,哪怕是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经过认真的思索、精心设计。因此,他将傅老耿第一次住高级饭店时的新奇感,自豪感,以及开子母灯、用气泵热水瓶的动作、神态,表演得生趣盎然,真实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质朴、耿直、憨厚又富于幽默感的农民形象。
赵子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常讲:“工作要向上看,生活要向下瞧。”他担任剧团领导工作,善于把党的文艺政策贯彻到艺术工作中去,并善于团结艺术家,特别对青年演员的培养,经常同青年演员交流思想和表演艺术经验,希望青年演员树立高尚品德和革命情操。1981年,他把自己克勤克俭积攒下的一万元捐献出来,作为“北影厂青年演员进步奖”的基金,以培养和奖励青年演员。
B. 福尔摩斯和鲁邦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是一个年代的吗请马上告诉我!!!!
福尔摩斯是鲁邦的最大的宿敌,在设定上鲁邦设定出生于1874年,福尔摩斯出生于1854年,因此他们处在同一个年代。
鲁邦,又名亚森·罗宾,是法国作家莫里斯·勒布朗创作的一个著名侠盗、冒险家、侦探,最早出现在1905年杂志《我什么都知道》。
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Holmes)是由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塑造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虚构侦探,最早出现于1887年《毕顿圣诞年刊》刊登的《血字研究》。
在莫里斯·勒布朗的小说里福尔摩斯与鲁邦斗智斗勇,而且互有胜负,但勒布朗对这位名侦探的描写不够客观,虽然身世背景一样,但性格与柯南道尔原著的那个福尔摩斯相差甚远,应当区分开来。
福尔摩斯英文简介:Sherlock Holmes is a fictionalprivate detectivecreated by British authorSir Arthur Conan Doyle. Referring to himself as a "consulting detective" in the stories,。
Holmes is known for his proficiency with observation,forensic science, andlogical reasoningthat borders on the fantastic, which he employs when investigating cases for a wide variety of clients, includingScotland Yard.
翻译:夏洛克·福尔摩斯,是一个由19世纪末的英国侦探小说家亚瑟·柯南·道尔所塑造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虚构侦探。福尔摩斯自称是一名“咨询侦探”,也就是说当其他私人或官方侦探遇到困难时常常向他求救。
故事透露福尔摩斯经常能够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题,但是大部分故事都集中讲述一些比较困难、需要福尔摩斯出门调查的案子。福尔摩斯善于通过观察与演绎法和司法科学来解决问题。
(2)电影演员吕班回忆录扩展阅读:
鲁邦人物编年史:
1874年:出生。
1878年:父亲去世。
1880年:盗取王后项链。
1887年:母亲去世。
1894年:以劳尔·当德莱齐子爵的名义同克拉丽丝·德蒂格结婚。
1894年:结婚后去颂族欧洲旅行。
1894-1900年:建立一些企业,期间发现并掌握了空心岩柱秘密。
1895年:女儿出生,不久夭折。
1900年:儿子出生后被卡格利奥斯特罗伯爵夫人拐走,克拉丽丝难产去世。
1901年:女儿珍妮维耶芙出生。
1909年:将空心岩柱(奇岩城)交给法国。
1909年野历弊:奇岩城事件后在公众面前消失了四年。
1912年4月16日:介入813之谜,后以勒诺鲁曼老处长的身份调查克塞巴赫案。
1912年烂岩:失手杀死了多罗莱,跳崖意图自杀未遂,后加入外籍兵团。
1912-1914:功绩卓著,得了军功章和荣誉团勋章,七次通令嘉奖。
1915年5月:黄金大三角(帕西码头,促使意大利参战)。
1915年夏:故意成为柏柏尔人战俘,成为首领。。
1915-1917:自摩洛哥阿特拉中部山脉开始,15个月内征服了有两个法国大的王国(摩洛哥、塞内加尔、突尼斯到刚果,横跨半个撒哈拉大沙漠),成为毛里塔尼亚皇帝亚森一世。
1917年:三十具棺材岛事件。
1919年:虎牙事件。
1925年:遇见儿子尚。
1927年1月:买下明净居(坐落在离巴黎二十公里的小镇维齐纳,濒湖)。
1927年7月之前在荷兰旅行。
7月1日:回到维齐纳,参与对伊丽莎白·加维雷之死的调查。
C. 吕梁英雄传电影演员表
吕梁英雄散世 (1950)
导演: 吕班 / 伊琳
编剧: 林杉
主演冲简肢: 李百万 / 郭允泰/李景波
制咐敏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普通话/国语
上映日期: 1950
D. 吕班执导的影片包括哪些
吕班执导的影片包括:
1957年,《未完成的喜剧》。
1956年,《新局长到来之前》。
1956年,《不拘小节的人》。
1955年,《黄河大合唱》。
1954年,《英雄司机》。
1952年,《六号门》。
1951年,《新儿女英雄传》。
1950年,《吕梁英雄》。
1943年,《搭肢掘前线》。
吕班(1912年11月30日-1976年10月14日),原名郝恩星,出生于山西省榆次市,中国内地演员、导演、编剧。
1937年,在剧情电影《十字街头》中饰演大学生阿唐。1943年,编导军事题材话剧《前线》。1945年,担任记录片《八路军》的编导演。1949年,参演剧情电影《桥》。1950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吕梁英雄》。
1951年,凭借剧情电影《新儿女英雄传》获得第2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奖。1952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六号门》上映,该片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三等奖 。
1956年,执导喜剧电影《新局长到来之前》。1958年,自编自导剧情电知核影饥携《没有完成的喜剧》。1976年,吕班逝世。
E. 电影桥全部演员表
由王滨执导,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出演,于1949年5月首映。
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援解放战争,接受了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
开始,总工程师看不到群众的力量,对完成任务持怀疑态度。有的工人群众也存在雇佣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厂长主动深入工区,深入群众,启发动员大家为修复大桥出谋献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为制造修复铁桥需要的桥座和铆钉,他们先修复了炼钢炉;第一次炼钢失败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砖代替白云石的办法,并获成功。
此后,工人们又克服一系列困难,造出了桥座和铆钉。为按时完成修复铁桥的任务,铁路工厂的工人们群策群力,响应上级号召,投身修桥工作,终于在松花江解冻之前,将大桥修复。
1947年冬,主持东北电影厂工作的袁牧之、陈波儿提出试拍故事片,为此,厂内的主创人员纷纷下部队、农村、工厂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时任东影编剧的于敏来到当时哈尔滨最大的工厂——哈尔滨铁路机车车辆厂。三个多月中,他亲眼见证了获得解放的工人阶级发挥出的劳动积极性,非常感动。
在体验生活结束后,依据车辆厂厂长宋金声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的感受,于敏完成了《桥》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