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命的强韧——《冈仁波齐》观影收获
冈仁波齐峰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圣中心,也称“神山之王”。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漏慧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冈仁波齐,位于 西藏 西部 阿里地区 普兰县 北部八嘎乡境内, 中心位置在东经81.3°176′,北纬31°176′附近 。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敬畏。
《冈仁波齐》电影由张杨执导,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剧情返扮答片,于2017年6月20日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 ( 尼玛扎堆 饰) 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杨培 ( 杨培 饰) 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5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
电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次仁曲珍在朝圣路上生产了一个男孩,于是男孩就和这个对我这个电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朝圣路上出生的小孩。孕妇
面向一个既定目标展开前路未卜的追寻,接受沿途出现的一切可能,并且无谓好坏尽收缺旁囊中。
今天看了电影《冈仁波齐》,第一次看这种有
❷ 求冈仁波齐百度云高清
《冈仁波齐》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FolaQMEObLpb_XHydv64PQ
该片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❸ "磕头长见识"——《冈仁波齐》影评
一部电影都有让人难以平静的时刻,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为之感动并且愿意去看电影的缘由。
与其他娱乐性质的电影不同的是,《冈仁波齐》是一部能够让我敞开心扉地感受真实生命的记录片。或许不同的人对这部电影有不同的观感,我个人觉得与其称其为电影,还不如称其为用电影播放的方式拍摄的纪录片,这样说更合适一些。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真实性,这部作品全部记录的是当地藏区朝拜者朝拜神山冈仁波齐的真实场景,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第二点是正面导向性,不是所有的影片都能够给人们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反应我们的生活,《冈仁波齐》恰恰拍摄出藏族人们面对各种困境时正面、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影片教化人们要心存感恩之心,心存善心,时时刻刻心想众生。
在长达2个小时的朝拜记录过程中,有六个画面给我印象最深刻,我心中深深烙下画面的印记。
电影中的小女孩扎扎在朝拜的路上发烧了,她一边朝拜一边告诉身边的妈妈。妈妈问她,“你能磕头吗?”女儿说:“能”。那一刻,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被自己的父母亲娇生惯养。生活中我们周围的孩子都是被宠出来的,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和坎坷。相比之下,电影中的扎扎就特别的懂事,总是考虑到周围其他人的感受,在朝拜的路上给家里的爷爷奶奶通电话的时候,几句朴实的语言足以投射出扎扎内心的成熟与智慧。
扎扎在电话中对奶奶、爷爷、姐姐、哥哥说的唯一的三句话是:“你在干嘛?你想我吗?我很想你。”
朝拜的路上妈妈对扎扎说:“要多多磕头,磕头长见识。”
这句话不仅是我喜欢的话,而且也是经典的印象深刻的话。感恩这位母亲教会了女儿最重要的生活智慧。
估计这里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藏族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和我们是有一定差别的,我个人觉得这或许也是藏区人生活幸福指数比较高的原因。
电影中,朝拜前的家里找了专门杀牛的江措旺堆宰杀了耗牛用来过年。江旺措堆为了壮胆喝得醉醺醺的才敢回家。为了赎自己的杀罪,杀牛的这个人加入了朝拜冈仁波齐的队伍,真心忏悔自己的罪业。用他自己的话是这样说的:“我想去朝拜冈仁波齐忏悔自己的杀业。”
藏族人天生善良,善良里投射出自我反省的能力。看电影的时候,影院里时不时的听到有人旁敲侧击的评论,真心为这些不太自觉的人感到悲哀。
何为素质?简单说,素质就是能够放下一切成见改变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每一个人都有高素质的潜能,关键是你愿不愿意提升自己的素质这是一个基础问题。
不要自己打自己耳瓜的时候,还一边埋怨着这个世界的不公正。先问一问自己像是藏族人那样下定决心忏悔罪业的毅力自己有吗?没有的话就先闭上嘴巴,从内心升起恭敬心,向这些平实而又可爱的藏族百姓学习吧。
朝拜之路有1200公里,路上遇到很多场景本以为是预设好的,但后来观察了一下,不像是预设的,更像是生活中自然生发的。一路上每当困境出现的时候,总会有人来帮助朝拜的人们。而当朝拜者们看到其他人遇到困境时,他们也会主动提出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全都是自然状态下的一种本能,而这类事情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就可能变为带有一些异样眼光的做法和行为。
有一个画面是朝拜队伍在休息时看到一对夫妻,丈夫在朝拜妻子拉着驴车,车上有一车储备的食材和生活用品,身旁还有一匹矮子不高的驴子。正在休息中的人们朝着夫妻喊去:“哎,过来喝茶休息一下吧”,这时夫妻两人看到了在路旁坐着休息的朝拜队伍,赶紧朝他们走过去。
“你们是哪里的“?””朝拜了多长时间了?“”为什么驴子不拉车呢?“坐在一旁休息的朝拜队伍的领队人问道。
丈夫赶忙回答:”我们是四川雅安县的“”朝拜了7个月十七天了“”我们怕累坏了驴子,我们把驴子当成我们自己的家人。“
众生平等绝对不是仅仅理论和空话,看看这个画面立刻就能明白为什么那里的人会这样做了。他们的行动和理念是一致的。
古人说:“天地万物皆有灵性,万物都是相同的。”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凭借电影的途径在影片中看到这些应证,而生活中的人们还以为这些应证都是演给大众看的“笑料”。但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冈仁波齐》看到人类的相通之处,看到万物的统一性,心存善良,心想众生。
朝拜队伍经过了雪山、草地、高速公路,这时走到了一条有水坑的路面上。爷爷站在头里,手里一直拿着转经轮轮顺时针转个不停。当他看到水坑的时候没有说话,就是站在那里不动了。后面的几个人先后过来之后,有人说:”这里有水,我们怎么办”“,队伍中传出一个声音:“我们拜过去”。大家没有慌张,脱下身上厚厚的衣服,只穿着背心就朝着地面扑过去。
看到那个地面上人们朝着水坑朝拜过去的场景,我的心一阵痛,我心疼朝拜队伍的这些人,我佩服朝拜队伍的这些人。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决心、他们的力量如此之大,让我甘拜下风。
生活中我们每每总是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不去坚持一件事情,我们经常改变自己的决定和心意,我们对自己都不能始终如一的信守承诺,又怎能谈及对他人的付出和承担呢?不是空穴来风又是什么,我们必须要学会看清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有学会在自身上下功夫,学会提升自己的正知正见,学会面对一切苦境和顺境,才能真正的敢于担当生活中的各种重任,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
孕妇妈妈为了朝拜冈仁波齐,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孕期和产期,在朝拜路上被丈夫送到当地县医院,非常顺利的生下了一位男宝宝。我们正常的国家生育假期大概是5个月,通常我们会在这5个月里充分休息恢复自己的身体。这位妈妈刚刚生下儿子,就跟着朝拜队伍继续往前走,她的虔诚、用心和专注是我非常佩服的。
刚刚生下的男宝宝被放在车上,一个劲的哭,爸爸开着车听见了儿子的哭声朝着在地上朝拜的妈妈说:“登孜妈妈,孩子哭了,你来看看他是不是饿了。”妈妈赶紧停下来,上车将儿子一把抱过来,撸起衣服给儿子喂奶。
在朝拜冈仁波齐神山路上生了孩子是被认为最有福报的事,我们可能感受不到这种神圣感和自豪感,但从孩子在朝拜队伍路上的表现来看就能知道这个孩子的确与一般的孩子不一样,大部分时间比较安静,很少哭闹。大人们诵经的时候,孩子一点也没有感到陌生,反倒是一下子就可以入睡,让我们惊异不已。
电影的高潮部分是朝拜队伍所有的人在爷爷的带领下顺利圆满的完成了朝拜冈仁波齐的任务。当队伍在返回的路上,爷爷在睡梦中没有醒来,爷爷去世了,他被永远地留在了冈仁波齐神山上,据说能够被留在冈仁波齐神山上也是一种福气。
看到这里,往往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在心中徘徊,我们希望电影是圆满的团圆的大结局,而我们看到的是爷爷离开了朝拜队伍,在喇嘛诵经声中被固定在了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此情此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其实内心也是非常理解他自己心想事成的圆满结局。
冈仁波齐的神圣超越了我们一般的理解,或许只有我们亲身经历了朝拜才会有可能真正明白冈仁波齐在朝拜队伍人们心中的位置。
我们一生终归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是谁,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理想和目标才能够真正满足,看了这部电影一定会有答案的。我推荐给大家看《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我们需要了解到其实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在朝着“冈仁波齐”这个目标前行呢?前行的路上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一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正如扎扎的妈妈所说的那样:“磕头长见识“。让我们放下自己的成见,做一个谦卑有力量的人吧。
❹ 冈仁波齐电影的详细剧情介绍
《冈仁波齐》跟商业大片是完全不同的电影类型,一部电影早晚都会见到需要见到它的观众,需要看缘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冈仁波齐电影介绍,供大家参考!
冈仁波齐电影的介绍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爱情麻辣烫》《洗澡》《飞越老人院》……张杨的电影作品带给观众不少感动与思索。近年来,热闹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却再难觅得张杨的身影。这两年,他把精力投注在电影《冈仁波齐》上,6月20日该片将在全国上映。今(14)日,电影在重庆点映,张杨现身聊起了心路历程。
冈仁波齐电影:5年后的回归之作
2012年《飞越老人院》后,张杨几乎消失在公众视线。5年后回归,他带来一部用纪录片手法拍摄的剧情片。对于张杨来说,拍摄这个 故事 并不是一时兴起,“以前的好多生活跟旅行、野外、西藏就有关联。我一直有个西藏情节,觉得早晚有一天会去拍这部片子,这个想法已经在我脑海里生长了十几年。”
有了想法,找谁来演是个问题。对于角色,张杨也早有设想,幸运的是,在芒康县普拉村,11个普通的村民愿意跟剧组一起踏上这场冒险之旅。“村民都很质朴,我们之间需要的是了解和磨合,建立彼此的信任,否则拍摄无从谈起。”
没有程式化的剧本,全程拍摄一队毫无表演 经验 的普通村民,在张杨看来也是全新的尝试,“这群业余演员从表演角度上看,没有任何问题。他们不需要更多地去表演,而是需要自然地生活,呈现一种写实的感觉。”
就这样,2014年张杨带着拍摄团队在高原上呆了一年,“一边走一边拍,观察的同时再从中提炼,路上会发生什么也都未知,这种即兴的拍摄,也打开了全新的创作方式。”
冈仁波齐电影的背后故事
谈起这几年的“淡出”,张杨表示,对于自己到底想要拍什么,思考了很长时间,希望放慢节奏,尽量拍自己喜欢的东西。
5年里拒绝了不少商业片拍摄的邀请,张杨直言,“我拍的电影内容和题材比较严肃,而现在的商业电影太娱乐了,这不是我想要去做的电影。目前,正在云南拍摄新的电影,仍然是即兴记录的方式,从真实生活里汲取素材。”
作为一部文艺片,《冈仁波齐》上映档期前后有《异形:契约》和《变形金刚5》两部商业大片,票房前景不容乐观。对此,张杨显得很淡然,他无所谓票房好坏与否,“其实这部电影2015年就做完了,但一直都没有上映,在这两年中我也不着急。其实它在哪个档期上都可以,跟商业大片是完全不同的电影类型,一部电影早晚都会见到需要见到它的观众,需要看缘分。”
第六代中坚导演张杨酝酿26年的新作《冈仁波齐》将于6月20日在全国公映:藏历马年,是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本片讲述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磕头2500公里去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波澜壮阔,实则平静至极。本片之前在欧美十余国电影节展映,反响巨大。
6月14日,《冈仁波齐》路演第五站来到重庆,在观音桥方所书店举办了映后沙龙活动。活动一开始,张杨导演就欣喜的表示,近几年国内观众对于艺术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方所书店举办的多次艺术电影活动中,到场的90后年轻观众越来越多,是一个可喜的现象。随后,导演张杨与《冈仁波齐》纪录片导演冯章顺及物理学博士、青年制片人__峰围绕“大美尽头有神山”这一话题,畅谈对于艺术电影的种种心得与体会。现场观众里有不少电影从业者,在现场提问中热情高涨,张杨也用自己多年的经验为现场观众解惑。
一路走来一路歌,带着旅行的心态拍摄一部电影
在拍摄《冈仁波齐》的时候,张杨带着团队在西藏呆了一年,深入藏区一年多,日日夜夜待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为了一个理想的镜头,长时间的等待,这些都是在拍摄过程中经历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像突如其来的大暴雨,极端的低温天气,悬崖和难走的藏区道路,也都是电影拍摄一年多来,经常会经历的事情。
导演张杨和纪录片导演冯章顺回忆起这段历程都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一年拍摄当成一次“旅行”,享受在高原上生活的一年,享受这个拍摄的过程。
张扬说,其实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旅行的心态,在这一年不要总是带着工作的状态,如果这样就会感到非常劳累,重要的是享受,享受这次“旅行”。张杨说,拍摄《冈仁波齐》时,剧组的工作并没有严密的规划,不像常规剧组那样起早贪黑、紧锣密鼓。有时候没想好拍什么,或者碰到下雨天,大家就不用工作。电影只是路上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体会旅行的乐趣,享受路上的生活方式,“当然高原上是艰苦的,你要面对寒冷、空气稀薄、高原反应等各种问题,但当你把它当作一场旅行,当成一种生活的时候,所有的困难都微不足道了,反而你特别愿意想方设法把它变得更有意思”。
历经三百多个日夜,将朝圣凝固成一部长片
“近600小时的高清素材,真实记录这条朝圣路上的困惑与追求,有些人为了救赎,有些人却是为了逃离,还有一些人为了父母,更多人却是为了众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至少若干年后,我们仍然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着,或生活过……”在《冈仁波齐》三百多个日夜的拍摄中,纪录片导演冯章顺从他的角度忠实地记录下了那一年行走在高原上的这支朝圣队伍和这队电影人,并将这一年的历程凝固成一部长达四个小时的纪录片。
对于这四个小时的电影时长,冯章顺本人也有一些犹豫,张杨却认为,应该坚持这样的决定,“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可能难以想象,但对于真正想拍电影或做电影的人,也许这个片子是特别好的教材,我和顺子(冯章顺)说,更重要的是咱们过十年以后再看这个东西,那时候才能感受到其中最有意义的部分。”
拉长的拍摄旅程,有着反复试错的惊喜和趣味
在当天的映后沙龙上,有很多电影从业者来到现场,有观众对于《冈仁波齐》的制作非常感兴趣,并向张杨导演及现场嘉宾提出了关于电影制作方面的问题。
有观众问到张杨导演在拍摄《冈仁波齐》的过程中,对电影有了那些新的认识。张杨表示,以往自己的电影多是会准备好剧本再进行拍摄,但是《冈仁波齐》并没有剧本,有的只是最初对角色的设想和对大致剧情走向的规划,电影中最终呈现的情节均来自在朝圣路上的所见所闻,并最终加工成影像呈现在大银幕上,“《冈仁波齐》完全打破了我们以往最倚仗的剧本,究竟我们没有剧本,能不能拍电影呢,我觉得可以拍,当然代价就是你必须把时间拉长,你可以在这期间反复试错,而这种反复尝试和试错的过程,也让拍摄的过程变得更有趣” 。
张杨也表示,自己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彻底爱上了这样拍摄的方式,“真实的感质是我非常喜欢的,虽然我以前的电影也在努力靠近真实,但你自己心里知道会有一些设计的内容,有一些桥段和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但是在《冈仁波齐》这部电影中,我反而觉得这些东西可以全都不要,这种更简单,更单纯的创作方式,是我现在比较喜欢的”。
在等数目的去与归中达成新的平衡
在沙龙现场有观众表示对电影中朝圣路上孕妇生产的情节印象深刻,想知道这一情节是否是真实发生的。张杨介绍说,这一场景完全是真实的,而变成如今这样的呈现也有一些机缘巧合。
原来在最初张杨的设想中,早就设定好朝圣路上的一死一生,电影中老人的“死”应该先发生,而后才有“生”的出现,但是在实际中却遇到了问题。在剧组遇到孕妇时,孕妇并不清楚自己的怀孕时间,误以为怀孕四五个月,实际上路之后却发现已经怀孕八月有余,而这个朝圣队伍中原本也就设定好的新生命,也就愈发不可控制的突然降临,形成了现在电影中的先“生”后“死”。
张杨表示,电影中的所有情节均来自剧组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在朝圣途中突然降临新生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朝圣队伍一走可能就走一年两年,这种突然多了一个人的情况很正常,可能这是一个家庭一起朝圣,上路两三个月之后就怀孕了,之后孩子在途中降生,也就显得再正常不过”。
电影中老人去世的情节,也同样源自现实生活。张杨表示,在和老人商量这场去世的戏时,老人非常痛快就答应了,完全超出了剧组的想象,“我跟老爷子说要拍去世,他说可以,因为他知道他在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这种在路上突然的去世也很正常,虽然这些是早就形成的设想,但实际上还是源于真实的生活” 。
《冈仁波齐》能否为艺术片市场破冰
电影《冈仁波齐》曾入围多伦多电影节“当代世界电影”单元,并获得第 7 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评委会特别表彰。2016年,《冈仁波齐》在西雅图电影节UP=TOWN影院放映时,观众足足给了五分钟的掌声。这部影片曾陆续在釜山国际电影节、荷兰鹿特丹、瑞典哥德堡、瑞士日内瓦、英国奇切斯特等多个海外国际电影节进行过展映,受到过诸多海外媒体的赞誉。
《好莱坞报道》曾发文力挺,表达了这部影片对海外影迷的影响:“影片《冈仁波齐》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的方式获得了广泛肯定。有影迷在看完片后说,虔诚而淳朴的藏民,为朝圣而生,亦为朝圣而死,是一种对自然及信仰的绝对尊重与膜拜。电影里的朝圣之路是打消心中疑惑杂念的旅途,让很多海外影迷起了去西藏的念想,甚至有一些曾经去过的人也打算以行走的方式再去一次西藏,去拉萨、去冈仁波齐进行一次朝圣。”
在获得国外不俗口碑之后,《冈仁波齐》在中国的反馈无疑值得期待。在此前几站路演的映后沙龙中,《冈仁波齐》已经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好评。影评人史航称赞影片说,“这部电影没有任何套路,就是这么走着。尽管没有推特写镜头,却能够让人记住里边的每一个朝圣者,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地方”。著名编剧芦苇表示,中国电影目前面临着娱乐至死的困境,观众到电影院里不再是寻求心灵的交流,不再是寻求一种对人性和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因此《冈仁波齐》这样的电影,在目前的中国影坛中非常罕见,还有人在坚持这样去做,把这它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一个影片,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尊重。”著名学者尹鸿认为,市场的成熟和观众的成熟是同步的,市场慢慢变大,观众也会越来越成熟,观众选择电影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我相信《冈仁波齐》的朝圣之路一定会打动观众,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喜欢,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去电影院去看”。
猜你感兴趣:
1. 锵锵三人行怎么不播了
2. 冈仁波齐电影杨培死了是真的吗
3. 冈仁波齐电影网络云1080p资源链接
4. 原谅他77次电影主题曲
5. 《蓝色天堂》读书笔记
6. 蓝色天堂读书笔记
❺ 《冈仁波齐》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冈仁波齐》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何为信仰?是在生病难受的时候,祈求菩萨的保佑,是在庙会上香的日子,在未曾看过《冈仁波齐》之前,我从未想过信仰的力量会如此之大,让我震撼,也让我思考。
电影一开始,描述的是西藏小山村的乡村生活,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也没有利益冲突,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人情味和一帮虔诚的信徒,能去朝圣,是他们一辈子的愿望。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没有去过,那么可能这一辈子你都去不了了,它不仅仅是克服各种险情的发生,更是对于自己身体的挑战。但是如果你去了,我想他们在以后的日子更会一往无前,一直开心健康。
有信仰的人,不会去干坏事;
有信仰的人,但也会变得顽固。
为了能够去朝圣,他们可以舍弃一切外在的东西,求家人幸福安康,更求众生幸福。这也是我真正通过电影知道了朝圣在我国藏族地区又称为磕长头。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不得不说,有信仰的人值得敬佩;不得不说,信仰的力量真伟大。这要是换做没有信仰的人可能走一半或者一个周就不能继续走了。
我想起了之前大傻子跟我说过用石头搭一个塔,能把最上边的石头放下去不掉就可以许愿,并且愿望成真。大傻子,我跟你说这东西叫做玛尼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有机会我自己也尝试搭一个,然后许一个大大的愿望,希望大傻子永远健康开心,嗯,我会帮你许愿的。
在朝圣的路上,不可避免的就是各种险情的发生,有向下滑落的石子,有路面积水,更有可能发生车祸。但是当遇到各种险情的时候,他们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是比朝圣更神圣的事情。
但是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中间穿过拉萨的时候,他们和游人的对比,让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达到了最高,那种不在乎世俗的眼光,那种没有游人的匆忙,试问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在五彩缤纷世界里不迷失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心静如水,我想应该很少很少吧!因为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朝圣。
有信仰的人,令人敬佩。
有信仰的人总是善良和体贴的,就算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己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这里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迟疑,如此朝圣之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有这些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怎么还?所造的业如何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终于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家默默的集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一个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但是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的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的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xx多里的朝圣之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渐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这样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这样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生活中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一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虽然我从小生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有那样近距离的了解过藏民的朝圣之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如此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我们从电影里只是看到没有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美丽而神圣,可是我却很清楚走到那里绝大多数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如此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有非常意义的电影的拍摄,如此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如果你想要看这部电影,一定要去影院支持!
信仰的极致,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灵极简。虔诚的体现,不会有太多花哨的繁复。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纯朴而持久的坚持。亦如我们会被匍匐前行风餐露宿,风雨无阻的朝圣人群所感动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与心的合一,路在脚下。如此的坚持,如此的锲而不舍,如此无所畏惧……
然而,他们的内心却少有狂妄的期许和不安于世俗的过分追逐。路在远方,路亦在脚下。无论我们前行的目地的在哪里,也无论前方的路途有多么的遥不可及。信仰的坚定,会让我们忘却太多的设计与筹划。只是,路在脚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开始,便永远无法到达。开始,即忘记路途遥远,只是用简单的身心合一,去缩减与目的地的差距。风尘仆仆之中,我们或许窥见了生命的意义所在,不为此生,却为来世。
真正的庄严,不在于过度的粉饰。在朝圣者的面庞前,或许更多是满身泥泞或蓬头垢面。但是那一双双坚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让人莫名的感动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会体现在无私无我之中。虔诚之心与我们最大的触动,也是那不为你我,却为众生的离苦得乐而不辞劳苦的前行之躯。
很多时候,我们向往一种宁静,向往一种纯粹,向往一种莫名的感动。往往寻找之时,却无最好与最真的契合。然而,当五体投地,叩首前行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时,莫名的感动,不由的叩启我们内心中,封藏已久的触动与共鸣。这就是内心纯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诵经,只为众生的祈愿与安康。所以,我们被震撼,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该有的最本真的愿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被过度的心与心外的装饰所迷惑,乱了自我,也乱了内心。
每个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纯粹与极致的信仰与虔诚底蕴。那份极简的纯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缚之后的无私无我。所以,在眼观纯朴信仰与不褪色虔诚的情景时,我们的感动也是最纯粹的纯善复苏,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心撞击。
其实,修行路上,没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总是口号大于行动,那么,路,永远在远方。但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为众生的祈愿与祝福而前行时,纯朴的形象却波及着我们寻觅已久,却又似曾相识的内心共鸣。
当我们把信仰落实于当下时,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诚,都会自然而然的让我们的身与心合一。那一份感动与纯粹属于我们每一个大家,只要让路在脚下,立即前行,最终的殊胜,是人人心中有圣地。然而,那却是不为你我,是为众生的无私与大爱!
让路在脚下,即刻前行,只为众生的苦与乐……
好多次看见这个名字不过都没有选择进去观看,今天一个人在家想要一看究竟。电影真的特别真实,没有漂亮的演员,没有华丽的服装,甚至没有太多语言。
很抱歉我没有记住人物的名字,只记得他们一行15人,有年迈的爷爷,有怀孕的媳妇,有9岁的女童,患有先天残疾的屠夫,他们所有人共同的心愿去神山,磕长头,赎罪,祈福。信仰面前是一样的。
当他们制作朝圣的工具和所穿衣服还有准备食物时,我感觉就像东北的过年。我完全没有想到会走那么久。一出门就开始磕长头,晚上搭帐篷生火,念经文。一直看着他们磕头,我的心不平静了,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本来生活的很苦了为什么还要更苦呢。当我看到孕妇生孩子的时候,那鲜活的生命降临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信仰的虔诚要体现在行动上。哪怕生孩子也不能退缩,尤其是带着小生命一同前往。我说出我当时的想法大家别笑我,我居然想刚生完孩子不用坐月子吗?后来大喇嘛给孩子我明白了朝圣正好迎接新的生命,让孩子在拖拉机里安静生长。
旅途中遇见困难大家相互关爱,同样朝圣的人相互帮助。一群人心无旁骛的为追求众生平安而付出辛苦。共同追求平安喜乐的目标。
在他们身上让我看到了信仰的魅力,拥有大爱,并去爱别人。车子被撞翻到路边,来不及看自己的伤势,听到对方车里有需要帮助的人,立刻让人离开。而一行人更加艰难的上路了,途中爷爷的离开了,我在想这应该是他要来朝圣的最终心愿,最后他被葬在了朝圣的路上。
电影里一路上无尽的雪山,让人神往的美景,让人陶醉的圣地。用脚行走20xx公里,一边走一边磕头,鞋子不知道穿坏了多少双。当镜头推到他们在拉萨脚下依旧磕头,我想旅游的人们大概也和我一样的心情看待他们吧。电影最后一片白茫茫,几个微小的人影,继续行走着。我的心不仅有些震撼,重新对信仰有的新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感悟。看到小女孩脸上那坚定的表情,不仅让我感动,追求极简心,纯净修行,心无旁骛,唯有众生喜悦平安是他们今生的追求。
一场修行,渡人渡己。
电影讲述了 十一位普通藏民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他们历时一年,从芒康小镇一路向着西边,经过拉萨再到冈仁波齐,用磕长头的最虔诚姿势走完了2500公里的朝圣之路。
这十一位朝圣者,都是家庭贫困的藏民,去朝圣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带叔叔了却心愿的,有因做了屠夫想赎罪的,也有因家庭变故而去求福的,他们中有饱经沧桑已经72岁的老人杨培,有成熟稳重的48岁掌舵人尼玛扎堆,有23岁怀孕半年的次仁曲珍,还有天真可爱才满9岁的小女孩扎西措姆,他们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个体差异,但却怀着一致的虔诚与毅力。一路上,他们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艰辛和考验,恶劣的天气、简陋的食宿、磕长头的艰辛、半路生下孩子、猝不及防的车祸、历经千辛万苦到了拉萨却发现没了去冈仁波齐的盘缠、到了冈仁波齐脚下杨培在睡梦中离世……
这些艰辛和意外,任何一个都可能让我们这些藏区以外的人们轻易就放弃进藏的努力,但是他们却没有,面对艰难与困苦,他们坦然相对;面对灾难和意外,他们绝不退缩,当我们这些乘坐飞机、火车和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进藏的人还在不停地抱怨进藏的辛苦时,他们却用最坚定的身影一步一步磕着长头完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朝圣之旅。
影片中有几个情节让我非常感动:他们一路省吃俭用却还热情地招呼路上相遇的朝圣者,将所剩不多的食品分给他人;当他们被一个好心老人留宿时,他们主动帮老人干农活来回报老人;当装载 便留在拉萨打零工,等赚够了去冈仁波齐的费用再出发。
似乎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他们朝圣的步伐,三步一磕的艰辛、餐风宿露的窘迫,让他们一行人看起来格外的凄凉、憔悴和肮脏,但他们却有着最坚定的信仰以及最干净的灵魂,藏区之外的人们或许很难理解和认同藏民们的这种信仰,甚至有不少人质疑他们用一年时间徒步2500公里去朝圣的意义何在?也许在凡人眼里,与其耗尽一年时间辛苦朝圣不如去努力赚钱——在他们看来,后者更现实也更迫切。
通过《冈仁波齐》这部纪录片的展现,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知道藏民们的信仰有多坚定,但我并不知道这种坚定还能以如此淡定从容的姿势来展现。
感谢那些朝圣的背影,是他们的平静和坚定,才让那片神奇的雪域高原身处浮躁喧闹的花花世界包围之中,却依然得以保存住最湛蓝的天空、最清澈的湖水以及最坚定的信仰和最纯洁的灵魂。
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 七日票房破20xx万 上座率持续高
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 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达到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来自大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终于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达到3%以上,票房突破20xx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这些成绩也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市场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观众,艺术电影的观众远非小众。
有信仰的人一直善良和体贴的,即使是随行的拖拉机被一辆越野车给撞翻在路边,他们想到的也是越野车上的人需要快点送到医院救护,而他们自己能做的只能是飞速做出决定,拆掉撞坏的车头靠人拉车继续前行,这里无人抱怨,无人迟疑,这样朝圣的道路,犹如佛经上讲到的故事,所有的磨难都是上天的考验,没这部分逆境、磨难,无始劫以来积下的债如何还?所造的业怎么样消?当你经历、当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证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终于一路下山看到了远处的布达拉宫,大伙默默的集体站在那里遥望施礼,内心的激荡无以名述,我作为观众久久不可以平静,所有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闪耀的布达拉宫是每个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们在前行的路上,虽然冈仁波齐圣山还在远方,但至少到达拉萨让他们坚信:每一天,无所畏惧,坚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个身边的人,珍视所有些生命,甚至那只马路上缓缓爬行而过的'虫子,所有些善总会让灵魂到达彼岸。
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需要历时一年用脚行走、用身体丈量长达20xx多里的朝圣的道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雪山脚下日渐拉远的队伍,转山尚未开始,经过拉萨完成补给和休养,去往圣山的道路还在前方,如此的含义好像比拍完全程更有含义,修行的道路不就是如此吗?
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实电影,日常最真实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随拍搬上了屏幕,每个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虽然我从小成长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却并没那样近距离的认知过藏民的朝圣的道路,这一次,跟随电影的镜头用一种全然浸入的视角看完了电影,内心升起对电影摄制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团结的基础,这样的好电影实在是太难得了,大家从电影里只不过看到没尽头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顶上飘扬的经幡漂亮而神圣,可是我却非常了解走到那里绝大部分人的身体反应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而摄制组却在这样身体巨大的挑战下完成了这部具备很意义的电影的拍摄,这样对信仰的尊重、对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实再现难能可贵,假如你想要看这部电影,必须要去影院支持!
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七日票房破20xx万上座率持续高
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达到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来自大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终于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达到3%以上,票房突破20xx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这些成绩也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市场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观众,艺术电影的观众远非小众。
位于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冈仁波齐山,又叫须弥山,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因此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踏上这条求福之路。电影《冈仁波齐》就是张扬导演用镜头讲述的一个关于朝圣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当他在家庭聚会时说出这个决定时大家平静接受的态度和闻讯赶来要求同往的村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时影片刚刚开始,作为观众的我还在努力捋清关系的状态中,影片中的人们不管是青壮年还是妇孺就给我一种强烈的信号——我要去!且不说此去路途艰难,就是这些“朝圣者”让大家看了都不禁说一声:悬乎!他们中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xx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一辆拖拉机充当脚力用来运装备和物资,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仪式,镜头就突然切换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长头,朝圣之路就这样开始了。而未来20xx多公里的每一步路,他们都要这样走过,几步一叩首,五体投地,没有人监督,但每一个人动作之规范之卖力是难以想象的,只为求得神明的护佑,甚至途中拖拉机坏了男人们不得不用人力拉车,走到几百米的远处,再折返回去,重新回到原地继续磕头,一步都不敷衍。杨培老人在某个清晨再也没有醒来,大家也仅仅是请来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怀抱,继续赶路,没有痛哭,只有祝福。
他们在风霜里叩首,他们在泥泞中跋涉,他们对路上每一个遇见的人微笑,他们完美的诠释了信念和理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一定标准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心中有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你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此时,仓央嘉措的《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久久回荡在我脑海,我知道,藏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不是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电影能完全诠释出来的,在面对异族猎奇目光的窥探中,他们面带微笑,心向阳光,一步一步迈向自己心中的圣地!
❻ 《冈仁波齐》II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在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刚好闺蜜在我这里,当时就想跟闺蜜一起去看,可惜附近的影院没有上映这部电影,于是看了同档期的《神偷奶爸》,这部电影就被放下了。直到前两天打开优酷视频,电影再次引入眼帘。于是独自一个人,两个小时,静静的看完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是由张杨执导的关于11个藏族人历时一年,从芒康县到达冈仁波齐峰历经二千多公里朝圣之路旁乱亩的记录影片。
这11个人中,有孕妇,有9岁的小孩,有72岁的老人,有心怀愧疚家徒四壁的屠夫还有少年,他们各自怀揣希望与梦想,期待着在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马年前往朝圣,从而了却自己的心愿或者洗去内心的罪孽。
整部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高潮,没有转折,有的只是11个人在从大雪纷飞到绿草青青历时一年的朝圣之路上重复的动作:一步,一伏地,一叩首陪桥,一合十,一念,一想。但却犹如自己也跟着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行。
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些起居、吃饭、诵经、扎营等琐碎的日常,主要的还是磕头,但是还是有很多令人感动,触及心灵的地方。
比如,扎西措姆 , 这个九岁的小女孩磕头的途中,头疼有点儿发烧,但是依然还是坚持了下去。并且在磕头途中还鼓励停下来的屠夫江措旺堆继续前行。
比如,途中遇到路上有积水,但是依旧没运森能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那么冷的天气,直接脱下外套鞋子,依旧磕头过去。
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江措旺堆,35岁,屠夫,腿有残疾,家境一贫如洗。他平时会帮别人杀牛换些酒买醉,由于藏族人不杀生,所以内心充满了罪恶感,他想借这次朝圣洗刷心头的罪恶。令人想不到的是,朝圣之路开始后他把酒戒掉了,在跪拜途中遇到一只虫子,他竟一直等着虫子从他眼前爬过才开始继续磕头。眼神里充满善良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雪崩山体滑坡,为了保护九岁的扎西措姆,仁青晋美被石头砸伤了腿。让我看到了他的善良,友爱。而他的命运其实是比较悲惨的,他家扩建新房时,在一次运送木料的途中出了车祸,致使家人两死一伤,因此也欠下了二十多万的债务。所以晚上休息时他也禁不住感叹上天的不公平。他此次带着家人朝圣的目的就是为了死去的两个家人,以及更多的人能够平安幸福。
他们装载行李的拖拉机在路上被一辆私家车撞上,而当对方说他车上有人呼吸困难急需去医院,出于仁慈,他们也没有追究那人什么事情就让他们走了。接下来的路程就显得愈加艰难,他们只好卸下车头,男的拉着车走,女的继续磕头。但令我吃惊的是,男的把车子拉一段距离后,回头又去把没有磕头的距离重新补上,一步一叩首,一切都这么真诚,积极,乐观。
途中因为缺乏资金,他们停留了了两个月赚取路费,期间有十八岁萌发的那一点点爱意初现,没有伤害与防备,只是在理发店里洗了个头发,女孩听说少年要向冈仁波齐的朝拜而表达出的真诚的敬意与向往,临走时少年真诚的邀请,女孩不能去但是也表示出了真诚的祝福,没有丝毫的造作,也没有丝毫的不安。
一路上,有生与死。老者最终死在了冈仁波齐峰的怀抱,出发前他有说过临走前一定要去一次冈仁波齐,愿望实现的他最终也长眠于此。途中降生的婴儿,又给这支朝圣的队伍增添了活力,小生命的来临寓意着生命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生完小孩后,年轻的父母继续朝圣,嘤嘤啼哭的婴儿躺在拖拉机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祥和,安静。
安葬完老者,这一行人继续他们一步一叩首的朝圣,始终都是那么的虔诚,没有终止,也没有到达。影片就这么平静的结束了,结尾唱响了朴树的歌《NO FEAR IN MY HEART》,不得不说,朴树的这首歌和这部影片相得益彰,歌更好的诠释了这部影片,电影也让人们更好的理解了这首歌的内涵。而朴树为人也像影片中的藏民一样真诚,简单,平淡,朴素。很赞同朴树对该影片的观点,他说:“我没有从民族性和信仰角度理解这个片子,让我感动的只是人的朴素和简单,就是人的那种坚韧,就是无论你要做什么,你选择做了,选择一个方式来坚持,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的,非常难,但是要选择了就走下去”。
这就是他们的信仰,是那么的虔诚,那么的坚定,通往他们内心最神圣的圣地冈仁波齐,每一步,每一个磕头都算数。我虽然并不怎么能理解他们的这种做法,但还是被他们的这种坚定的信念所感动,他们朝圣的路上每一步,每一磕头都算数,而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也是一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无论选择做什么,既然选择做了,选定了方向,就好好的坚持下去。
❼ 电影《冈仁波齐》里小女孩辍学磕大头去朝圣这一场景,小女孩为什么要这么做
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上映有段时间了,票房已经突破了9000万。对于一部题材比较冷门的影片来说,这个成绩有些意外。票房逆袭的同时,《冈仁波齐》产生的争议也不小。看这部片子之前,大海和多数人的想法可能一样,觉得朝圣是一种愚昧、落后的行为。预告片里,一位母亲对小女孩说“磕头好,磕头长见识”,这句话尤其刺激了我的神经。
很多人说,宗教信仰是迷信,但是真的经历亲人离去的时候,谁不希望有一套方法体系让自己减轻悲痛,也让死者有个体面的葬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或传统习惯,这些传统代代相传,构成了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
题中的小女孩其实很简单,就单纯的是信仰,一种对生活的渴望。
❽ 《冈仁波齐》:心中的信仰,是我们通往远方的力量
从一个影评人那里得知《冈仁波齐》,他对电影都很苛刻。可是对这部电影却给了很高的评价,让我增添了很多期待。
本因为这样小众的电影,影厅里会很冷清,不曾想前来观看的人不少。直至电影结束,仍有人不肯离去,似乎在回想着什么,我想这便是电影该有的价值吧,能让人有所感悟,唤醒自己心中的某些东西。
影片讲述的是一群朝圣者前往冈仁波齐山朝圣的故事。这群人中有上至七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也有下至九岁的小女孩,有即将临盆的孕妇,也有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青年。一群人怀着不同的希望,踏上了到拉萨和冈仁波齐的朝圣之路。
影片没有知名的演员、明星,没有刻意而为之的演技,也没有华丽的台词。只是十几个普普通通的素人,用他们的语言和行动,在践行着他们的信仰。
这一路长达两千多里,历时一年之久,一路上风霜雪雨,他们就这样几步一拜的前行。这在别人眼里可能难以想象,但是在他们眼中却是一件神圣而光荣的事情。因为心中有信仰,便驱散了身体上的痛苦。朝圣路上,他们感受到的不是身体上的痛苦,而是信仰的快乐,虽有艰难险阻,他们却是一路前行,一路欢笑。
朝圣之路似乎就是我们由生到死的过程,有新生命的降临,有老人的离去。接受别人的恩惠,也尽己所能帮助别人,有突然飞来的横祸。人生的百转千回,唯一不变的是心中的信仰。
屠夫杀了很多生灵,但是在朝圣的路上,他却不忍伤害一只蚂蚁。一向嗜酒如命的他,可以在路上滴酒不沾。他的腿上有伤,却一直强忍痛苦,因为这一切是对曾经罪孽的救赎。
片中有一个场景,那个九岁的小女孩头痛,跟她妈妈说,妈妈告诉她继续磕,磕头好。或许他们也不明白磕头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心中的信仰让她们有一路磕下去的勇气。小女孩没有埋怨,也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撒娇,而是继续向前磕。
信仰的力量,真的足以震撼人心。
在朝圣的路上,他们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每晚念经,一直坚持着。没有厌倦,也不会偷懒。
有共同信仰的人,心中装着别人,也会受到别人的帮助。
他们在路上遇到过一个老人,老人给他们纠正了跪拜的方式。在得知他们的车出问题时,老人热情的邀请他们前去自己家里留宿。老人的儿子也去朝圣了,一路上也需要帮助,他也很热心的去帮助那些朝圣者。作为回报,他们帮助老人耕地。
在贫瘠的地方,我们仍然看到了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路上遇到建房子的人家邀请他们喝茶,主人说他们也想去朝圣,但是得建房子。每一个人对朝圣都有一种强烈的向往,他们尊重那些朝圣者。他们做了自己不能或是不敢做的事。
他们也曾遇到朝圣的人,送了自己的一些粮食给他们喂驴,没有索要任何的费用。
自己的车被撞时,对方说车上的人需要救治,他们二话没说就让他们走了,没有索要任何的赔偿。这在现在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都说西藏是一片净土,不仅是因为哪里的风景干净,更为重要那里的人们心灵没有被世俗污染。
他们的车被撞坏之后,只好用人拉车,最让人难忘的是他们把车拉到前面后,又转回来磕着向前,这一幕感动了很多人。确实被他们的信仰所震撼到了,两千多里路,他们不会偷懒一步。
每一处停歇,都用石块做好标记。有一个片段是遇到污水拦路,他们脱了衣服,就拜下去,面带笑容。一路上遇到狂风大雪,没有让他们偷懒。还有一段是山顶滚石,他们也没有想要赶紧跑过去,直到石头砸了一个人的脚。
那个被石头砸中的人说,他感觉上天不公,因为修房死人让他负债累累,如今他又被砸到脚。他此次朝圣,是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也祈求众生幸福平安。即使自己不幸,仍然挂着众生。
我们现在的幸福,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负重前行。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有人在用他的信仰守护着你。
老人杨培死在了冈仁波齐山脚下,死的很平静。因为那里是他信仰的归宿。
转山转水,只为到达拉萨和冈仁波齐,因为那里是他们信仰所在的地方。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信仰或是理想,给我们力量,支撑我们到达远方。
❾ 冈仁波齐电影讲的什么 冈仁波齐电影讲的内容
1、《冈仁波齐伏洞》电影简介:普拉村西藏腹地一个古老的村子,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 玛扎堆的朝圣队伍。
2、于是10个洞厅余普通的藏民和一个孕妇,从村子出发,历时将近一年纳滚时间,沿着2500公里长的路,一路向前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影片中没有强烈的冲突,没有绚烂的后期,有的只是行走,叩拜,平静地面对一路的生、死、成长和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