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卅年代电影演员陈燕燕

卅年代电影演员陈燕燕

发布时间:2023-05-13 16:36:58

㈠ 像《马路天使》一样好看民国时期的电影吗

1、《松花江上》金山与张瑞芳正处在热恋之中的一部“私报于公”的作品,也是两个人唯一一次的银幕合作。
2、《渔光曲》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荣誉大奖的中国早期电影,最为突出的亮点是那首由蔡楚生作词、任光作曲的哀婉绵长、旋律优美的主题曲。
3、《壮志凌云》金焰、田方、王人美主演,最动人的是银幕之外的于蓝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而悄悄喜爱上银幕上的田方,而当时享有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帝”之称的金焰,通过这部电影,与“美牙美人”王人美一见钟情,喜结秦晋之好。
4、《八千里路云和月》白杨和陶金的“银幕搭档”的开门之作。
5、《家》、《春》著名大文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2,可惜缺少之3的《秋》与之相配套,想当年,大陆的上海和香港都曾经拍摄过这部名闻遐迩的代表作品。
6、《马路天使》几乎家喻户晓的一部由明星组合的佳作,赵丹与周璇个人情感的最佳“激情交叉点”。
7、《南国之春》在影圈有“南国乳燕”之称的陈燕燕的早期默片。
8、《青年进行曲》大剧作家田汉的忧国忧民的应时之作。
9、《太太万岁》张爱玲的“小资情调”代表作,卖点不是女主角的“太太”,而是喧宾夺主的大有“观众缘”的上官云珠。

10、《桃李劫》袁牧之和陈波儿的珠联璧合。
11、《啼笑因缘》“言情大圣”张恨水加上“电影皇后”胡蝶,精心演绎一出民国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喜剧。胡蝶一人饰两角,对当时的观众来说是倍感好奇。
12、《万众一心》民族电影加抗战题材的双相结合。
13、《西厢记》“银幕慈母”林楚楚的古装扮相,中国最早把王实甫的古典名著改编拍成的电影。
14、《塞上风云》当时话剧界的明星,如陈天国、舒绣文和黎莉莉等联合主演的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应景之作。
15、《夜半歌声》1937年拍摄、被誉为早期电影名片的号称“中国第一部恐怖片”。
16、《游击进行曲》《青年进行曲》的姊妹篇。
17、《大路》一部男性电影,充满阳刚之气,金焰的代表作,聂耳的(开路先锋),陈燕燕、黎莉莉的花枝点缀。
18、《铁扇公主》中国动画片鼻祖“万氏兄弟”的第一部动画长片。
19、《摩登女性》著名影星欧阳莎菲的个人电影代表作,一部维护女权的新潮电影。
20、《清宫秘史》周璇与舒适主演。当年宏大的电影巨制,后来被毛泽东主席点名批判、并与刘少奇主席“关于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的千古奇冤相牵连、还由此气死该片的导演朱石麟。
21、《渔家女》“金嗓子”周璇与“袖珍小生”顾也鲁联合演绎出一出富家少爷爱上可爱清纯的渔家姑娘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歌曲(疯狂的世界)便是源于此片。
22、《脂粉市场》又一部由“电影皇后”胡蝶主演的电影。

23、《不了情》张爱玲的言情故事,刘琼、陈燕燕的男女情事,当年大上海典型的“小资情调”,剧情缠绵悱测,堪称文艺类型片的代表作品。后来,还又发展到香港的同类片名和不同内容的一种无限延续。
24、《长相思》周璇和舒适的又一部时装电影,著名歌曲《夜上海》就出自此片。
25、《船家女》“标准美人”徐来和当年的当红小生高占非主演。
26、《慈母曲》顾名思义,“银幕慈母”林楚楚的电影代表作。
27、《恶邻》一部题材狭小的无声电影小品。
28、《儿子英雄》没有任何名气,但很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9、《二百五小传》田汉编剧,另名《梨园英烈》,把传统的故事和戏曲演员的悲欢离合结合一起,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30、《风雨江南》另名《结亲》,用讽刺的手法表现一幕“结亲”的闹剧,后来的《抓壮丁》的风格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著名小生冯喆一扫“英俊小生”的模样,扮演了一个迂腐的老地主,令人叫绝。
31、《风云儿女》该片的出名,主要来自于片中结尾处的《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后来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令人浩气回肠的国歌。
32、《腐蚀》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此片并非列入中国早期影片当中,因为它是在1950年由上海的文华公司拍摄的。电影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改编,电影较好的体现了小说中主题的精髓。
33、《孤城烈女》陈燕燕的形象一反常态,所以,“四大名旦”的头衔当之无愧。

34、《关不住的春光》赵丹、徐韬、王为一作为“新疆难友”加多年知己好友,在银幕前后唯一一次的友情合作。女主角是与金焰离婚之后的王人美。
35、《秋海棠》秦瘦鸥的小说,马徐维邦的导演,李丽华的主演,一出旧中国戏曲演员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36、《红楼梦》曹雪芹的传世名著,在百年来的影坛上不知演绎了多少回。此番由当年的“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云反串“公子哥”贾宝玉,周璇扮演林黛玉,王丹凤扮演薛宝钗,清一色的漂亮女明星,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37、《联华交响曲》由几部短片共同组成,贴近现实的写实作品。
38、《还乡日记》张骏祥与白杨短暂恋情的银幕合作,另一部是张骏祥导演、白杨与金焰主演的《乘龙快婿》。
39、《混江龙李俊》早期的武打功夫片,取材于“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章节。
40、《浪淘沙》吴永刚的“另类”导演作品,是中国影坛最早的探索影片,全片仅有2个人物,金焰和章志直把“逃犯”和“警长”这两个剧中人的鲜明性格,表演得很有层次。
41、《恋爱之道》冯喆和舒绣文继《裙带风》的再次银幕合作。此片在香港上映时引起广泛影响。
42、《明末遗恨》著名小生梅熹和“四大名旦”之一顾兰君的古装演出,该电影是在当时话剧演出轰动后开拍此片。
43、《母与子》卢碧云与张伐的主演,家庭生活和夫妻、母子亲情表露得真切感人。
44、《女儿经》女儿家的私事、烦恼事,这类题材在今后多年常演不衰。
45、《前台与后台》著名电影大师费穆的“实验性”电影作品。
46、《青春之歌》与1959年北影厂的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同名但内容却与之截然不同。前者是又名《青春颂》的充满“小资情调”的文艺生活片,而后者则是革命题材的典范杰作。
47、《人民的巨掌》“左翼”昆仑公司在解放之时的顺应新形势的过眼云烟之作。
48、《桃花泣血记》“电影皇帝”金焰与一代“无冕影后”阮玲玉的美丽与哀愁。
49、《天伦》传统的故事,传统的情节,传统的题材。
50、《体育皇后》黎莉莉的健美与风韵,早期明星的造星声势。

51、《天明》不错的题材,陌生的电影,深邃的立意,却距离太遥远。
52、《天堂春梦》路明、石羽、蓝马、上官云珠,四大影星,他/她们都是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影星,该片也在中国影坛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53、《武则天》同类题材在不同年代反复上演,百演不厌,这是当年“四大名旦”之一的“顾兰君版”的大型宫庭巨制。
54、《希望在人间》上官云珠和蓝马继《天堂春梦》、《万家灯火》后再度联手,由银幕上的“夫妻”演变成真实生活中短暂的“情人”。
55、《相思债》一部模仿好莱坞的充满悬念的文艺类型片,在同时期不多见,很好看,戏中的插曲也很有味道。
56、《如此繁华》如此酸甜苦辣,如此悲喜交加。
57、《都市风光》看尽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
58、《少奶奶的扇子》根据外国作家王尔德的著名小说改编,此剧曾多次被中国影人搬上银幕,这部影片是由“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云和英俊小生梅熹主演。
59、《生死恨》著名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主演的中国第一部人工上彩的京剧戏曲艺术片。
60、《新旧上海》狭义上的“新”与“旧”之间的老上海之比。舒绣文主演。
61、《新女性》一代影星艾霞自杀后复活于银幕,阮玲玉精心倾情的电影代表作。

62、《野玫瑰》王人美的美丽与粗野,金焰的率真与纯情,两个鼎盛时期的红粉佳人和英俊小生的“最佳银幕伴侣”与“最佳生活爱人”的影坛结晶。
63、《雪中孤雏》一部煽情的悲情故事。
64、《压岁钱》并非儿童题材,而是成人的事情。
65、《遥远的爱》秦怡和赵丹扮演的一对志不同、道不合的挂名夫妻,明星效应是这部影片的突出光彩。
66、《夜店》该片来自于俄国大作家高尔基的小说《在底层》,众明星捧场。
67、《一串珍珠》观看默片时期的无声形体,好似恍然隔世之感。
68、《银汉双星》又一部张恨水的“才子佳人”、“鸳鸯蝴蝶”,金焰是演出此片的“情场高手”。
69、《表》类似《三毛流浪记》,旧社会儿童的悲惨遭遇。
70、《姊妹花》“电影皇后”胡蝶闻名海内外的佳作,她一人扮演大宝、小宝两个贫富悬殊的姊妹,面貌相同性格各异,只可惜该片的姊妹片《再生花》现在不复存在。
71、《小城之春》1948年开拍,距离50年之后神奇地被世界权威电影机构评为中国唯一一部的世界十大经典名片。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受是那浓浓的挥抹不去的乡思情愁。
72、《万家灯火》上官云珠和蓝马继《天堂春梦》、《希望在人间》后再度银幕结缘。
73、《一江春水向东流》距今为止,上座率最高、放映周期最长、观众观看人数最多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电影佳作。
74、《十字街头》含泪的喜剧,带笑的悲楚,冷酷的现实,还有白杨和赵丹的风华正茂。
75、《三毛流浪记》雅俗共赏、老少皆益的儿童经典形象和儿童经典故事,同类题材时隔多年至今无可与之比肩。
76、《乌鸦与麻雀》看完此片,你才会懂得什么叫做“中国早期电影的典范”。
77、《神女》全片仅有三个人物出场,两段连贯的情节发展,一个形象鲜明的伟大女性—那就是阮玲玉。
77、《丽人行》上官云珠的转型,黄宗英的成熟演技,还有曾经风靡影坛“沙莉年”的沙莉,三个女性一台好戏。
78、《春蚕》大文豪茅盾早期的小说搬上同样是早期的中国银幕。
79 《孤岛天堂》电影大师蔡楚生的代表作,黎莉莉的风情万种,在银幕上尽现。
80、《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最早银幕上的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谈情说爱,只可惜是默默无闻的默片。
81、《情海重吻》比《劳工之爱情》进一步,但美中不足的仍是难听明白。
82、《方珍珠》老舍的原著,陶金的“破风筝”,戏曲演员的一出爱与悲。
83、《狼山喋血记》电影大师费穆的“实验作品”,比这出寓言故事更为称奇的是银幕之外的惊天秘密。
84、《宁武关》戏曲的原汁原味,与中国第一部电影的问世之作《定军山》一脉相承。
85、《忆江南》田汉的名剧,周璇和冯喆的主演,其中,冯喆的英俊潇洒,周璇的一人分饰两角,都显示出大明星的风采和无法抵挡的超人魅力。
86、《三个摩登女性》阮玲玉、陈燕燕、黎灼灼和金焰,三女一男组合成一幅三十年代青年男女的“浮世绘”。
87、《蝴蝶夫人》模仿外国名剧,迎合流行潮流,不是正宗,但很有味道。
88、《春残梦断》大明星刘琼和李丽华的文艺片典范。
89、《母亲》范雪朋、顾兰君等明星都演过同名的“母亲”,此次由秦怡主演的母亲,别有一番感觉,因为当时才二十几岁在影片中要将母亲从24岁一直演到74岁,是锤炼一个杰出演员最佳的良机。
90、《青青河边草》大明星王丹凤和严俊再次演绎中国版的《魂断蓝桥》,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结局把原片的悲剧收场,改为更符合中国百姓容易接受的“大团圆”。

91、《夜来风雨声》王丹凤与另一小生的爱情悲情,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不知让多少观众留下同情的泪水。
92、《新渔光曲》著名的《渔光曲》之后,再并非“狗尾续貂”的成功演绎。
93、《西厢记》这回是周璇的红娘,慕容婉儿饰崔莺莺,白云演张生,片中的《花好月圆》由周璇演唱,好听又流行。
94、《失去的爱情》秦怡与金焰结合后唯一一次的银幕合作,电影中两人演的是悲剧,而现实生活中两人却是新婚的喜剧开篇。
95、《幸福狂想曲》赵丹与黄宗英银幕上的首演伴侣,而银幕下的两人也由此片喜结良缘。
96、《假凤虚凰》石挥与李丽华的讽刺喜剧,由此还引发出当年上海界理发行业的集体大罢工。
97、《裙带风》冯喆与舒绣文的时事讽刺剧,话剧先红,电影后续。
98、《龙凤花烛》英俊小生冯喆一人扮演两兄弟,与小鸟依人的陈燕燕两情相依。
99、《鸾凤怨》青年男女的恩怨情天,爱恨情愁。王丹凤与冯喆一对“金童玉女”的最佳银幕搭档,到了16年之后又在银幕上联合演出了另一出“才子佳人”的《桃花扇》。
100、《共赴国难》第一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内容的故事片,它让电影呐喊出民族革命的呼声,点燃起大众抗日救亡的火焰,当时的观众赞誉它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㈡ 求很老的电影像1960版倩女幽魂那样的老电影推荐,就是1960以前的电影推荐

小玩意》
时间:1933导演:孙瑜
本片拍摄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动的4年前,是联华电影公司后期一系列杰作中的一部,也是孙瑜的代表作之一,阮玲玉和黎莉莉主演了这部默片。影片中的几位女性角色尤其突出,其中珠儿死前安慰叶大嫂,特别是叶大嫂在影片结尾在街上的大声疾呼都成为影片的经典段落。和当时的很多体裁严肃的佳作一样,本片同样不流于呆板,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和轻巧的氛围。
《神女》
时间:1934导演:吴永刚
在中国电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的辉煌一页中,今天我们可以在回首中找出很多不朽的证明。如果说《小城之春》在上世纪40年代标志了中国电影完全走在世界的最前沿的话,中国电影的默片时代中同样可以找到这样的作品,它就是吴永刚的《神女》。中国的默片走到《神女》之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导演吴永刚是站在人性的高度来讲一个妓女的故事,但是不落俗套。《神女》从同类题材之中脱颖而出,它首次对人的双重身份、双重人格及复杂内心进行深刻的表现,这在以往的中国电影中是很难看到的。
《马路天使》
时间:1937导演:袁牧之
1937年中国电影出品了一部经典之作,《马路天使》,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正是在这一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电影正常的创作也由此中断,但也正是因为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比如《马路天使》,尽管全片都贯穿着浪漫主义的氛围,其基调却是严肃地对社会问题的控诉,而周璇唱《四季歌》一段,袁牧之更是根据唱词剪进了抗击敌人入侵的影像,最后唱出“血肉筑出长城长,侬愿做当年的小孟姜”,以此鼓舞国人。《马路天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夜半歌声》
时间:1937导演:马徐维邦
作为1937年中国出品的几部佳作之一,《夜半歌声》的名头远不及由赵丹主演的《马路天使》,原因当然是本片的意识与故事均不属主流之故。导演马徐维邦的作品风格以阴郁诡异著称,本片更是他将此特色发扬光大之作。《夜半歌声》讲述的是革命志士宋丹平被人毁容,只得藏匿于剧院,常于月圆之夜高歌以安慰原恋人晓霞,导演马徐维邦在这样一宗故事中拍出了极尽恐怖妖异的气氛,因此该片至今在海外仍具有很高的声誉,甚至要高于《小城之春》。
《一江春水向东流》
时间:1947导演:蔡楚生 郑君里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民族史诗气质的电影,同时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部电影。在手法上,有人指其媚俗平庸,也有人赞其博大精深,在意识上,有人称其代表了当时民众的呼声,也有人称其意识形态过强,有损于影片的艺术性。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对中国电影和中国人的生活影响至深的一部电影,尽管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它杰出的艺术性仍将使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呐喊。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表现技巧,融会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一江春水向东流》于1947年10月上映,连映3个多月,观众达70余万人次。
《太太万岁》
时间:1947导演:桑弧
这是1947年制作完成的一部都市喜剧杰作,剧本作者张爱玲,导演桑弧。陈思珍与唐志远结婚以后,每天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做贤惠太太,为了丈夫的事业,不得不在娘家和婆家两边撒谎周旋,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是典型的市民生活世界,没有传奇,但在张爱玲的笔下,日常的市民生活之中所传达出的“浮世悲欢”之感,刻骨至深,让人顿生苍茫,或若有所悟。桑弧的电影风格委婉细腻,体贴周到,更可爱的是其中温厚而活泼的幽默与讽喻,喜而不腻,哀而不伤,与张爱玲的剧作交相辉映。除石挥的造型和表演或稍显过火,蒋天流、张伐、上官云珠、韩非等人的表演无不生动细腻。
《小城之春》
时间:1948导演:费穆
尽管《小城之春》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电影了,但它拥有的某些品质仍然是我们所稀有的。电影的结构出乎意料地简单,一个被战争毁坏的小城,一个家园也同样被战火毁坏的人家,一对夫妇和一个城外来的男子,故事以平静始,也以平静终,看起来似乎也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似乎又有很多事发生……从外表看,这只是个三角恋的典型例子,所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这棋局中每个人的内心,他们的欲望和挣扎,这一重点转换,让电影在人性层面上有了更大的普遍性。
《万家灯火》
时间:1948导演:沈浮
对战后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与讽刺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许多优秀影片的主题。在这一题材的影片中,沈浮导演的《万家灯火》与郑君里导演的《乌鸦与麻雀》是最为出色的作品。《万家灯火》貌似平和,实则深刻。它描绘的是战后国民党统治区小资产阶级的生活。主人公胡智清是一家公司职员,善良、正直,为公司竭尽全力地工作,妻子又兰持家有方。后因农村破产,智清的老母携兄弟一家来上海投奔他。由于人口骤增,物价飞涨,生活困难,家中产生磨擦。后胡智清又遭解雇。家庭陷入绝境,各种矛盾与风波接踵而至……这部影片写一个家庭的变迁,却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影片中有痛苦的龃龉,更有亲情、理解。影片主人公最后说,我们要活下去,“让我们大家靠得紧一点吧”,暗示了团结斗争求生存的意蕴,使影片闪射出思想的光华。
《哀乐中年》
时间:1949导演:桑弧
这是一部“内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国电影”,是桑弧导演的巅峰之作。人到中年的小学校长陈绍常妻子去世之后未再续弦,子女长大成人之后虽然孝顺,但却只想把父亲当成宠物养起来,而缺乏对情感心灵的真正体贴。父亲的再婚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在陈绍常意志坚定,我行我素,终于开放了爱情和生命的二度梅。中国电影的主流,对集体和阶级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个人;而在对个人的关怀中则对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者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中年;进而在中年故事中对他们的物质生活的关心远远大于对他们的情感与精神的重视。《哀乐中年》明显是一个另类。本片将哀婉、讽刺与幽默达观融为一体,在风格上独树一帜,编导技艺圆熟,有如哀乐人生的抒情诗篇,有论者说这部影片可以放在国际水准上衡量,此言不虚。
《我这一辈子》
时间:1950导演:石挥石挥是我们回顾中国电影时最不应该忘记的名字之一,他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位杰出的人才,在表演、导演方面均达到了第一流的高度,他从话剧到电影所塑造的人物,涵盖三教九流,曾有“话剧皇帝”之称,而其电影的最高成就,则要属1950年的《我这一辈子》,石挥在这部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导、演高度,在之后罕有作品可以超越。影片由石挥的哥哥杨柳青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描写了一名巡警在旧北京近50年经历中的故事。《我这一辈子》既是优秀的新写实主义作品,又是当时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堪称中国电影史上闪耀着现实主义艺术光辉和罕见的人文深度的不朽之作,是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作。
《天仙配》
时间:1955年导演:石挥
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发了香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
影片于1957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影片主演是在戏曲界享有盛名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王少舫。严凤英演绎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严凤英尤其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深沉动人。影片上映后,同样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据1958年底统计,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1.4亿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仙配》在中国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
《曼波女郎》
时间:1957年导演:易文(香港)
葛兰是20世纪50年代香港著名的女星,1957年的歌舞片《曼波女郎》是葛兰的代表作之一。当时她领着一群年轻人大跳“恰恰”,还有摇滚乐、爵士乐凑热闹,场面很壮观,体现出当时香港民众受西方潮流的影响,观念和穿着风格上已经比较开放。
《曼波女郎》是为葛兰量身定做的电影,在香港国语歌舞片历史上也是一部承前启后、大胆创新的经典。“一种新的音乐女性在银幕上应运而生;完全城市化、地地道道属于香港的《曼波女郎》。这是首部将舞蹈作为一个性格和戏剧元素处理的电影,它对一种玩乐、纯真、青春、具节奏感的生活态度,做出了视觉和叙事性的生动描绘”。
《林则徐》
时间:1959年导演:郑君里、岑范
郑君里、岑范执导,赵丹主演的《林则徐》被誉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佳作,这是一部以悲壮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而又充满了文人气质的史诗电影。
林则徐是赵丹创造的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国写意画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层次分明,张弛有致,将一个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现于银幕之上。此外,该片的美术和音乐,也都在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种含蓄、和谐、疏密得当的意境以及鲜活、洗练、韵味久长的抒情色彩。
本片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历史题材电影的代表作。
《青春之歌》
时间:1959年导演:崔嵬《青春之歌》的女主角谢芳在影片上映之后对自己的成名一无所知,而当她来到日本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复印到一层楼高,狂热的日本影迷用生硬的汉语一遍遍喊着“林道静”。本片是崔嵬导演《小兵张嘎》的之外的另一部代表作,与《小兵张嘎》的生动趣味相比,《青春之歌》的风格相当内敛和扎实,在表演、导演、编剧、摄影等方面均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感人至深,该片得到的反响和经典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时间:1959年导演:苏里
令当时都市年轻人无限向往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新中国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了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劳动和爱情谱写新生活的赞歌。影片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大胆地采用被弃置多年的多角恋爱模式——高占武、曹茂林、李克明同时爱上孔淑贞。但创作者处理这个传统叙事模式时,不落陈套,表现和歌颂了利他主义的恋爱观。创作者还以一种乐观轻松的审美心态来审视与处理那个特定时代(“大跃进”)人群之间的思想冲突与年轻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使得影片整体上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也因此成为了当时所有年轻人的向往。主演李亚林和金迪也一跃而跻身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的行列。
《江山美人》
时间:1959年导演:李翰祥(香港)
该片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坛第一部出巨资拍摄的华语片,当年的制作费令人咋舌,由此可见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气魄与胆识。此片在第六届亚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奖,李翰祥的黄梅派电影渐渐成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0|评论
2007-10-05 23:36蛆爱烂肉杨恋刘|一级
影名: 风云儿女
导演: 许幸之
主演: 白宏 陆露明 王人美
上映年度: 1935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普通话
电通影片公司

故事梗概:
辛白华是个诗人,他有一个极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学生梁质甫,两人都是东北人。“九·一八”爆发以后,他们两人从家乡出来,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但他们一直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辛白华和梁质甫的邻居是生活十分贫苦的阿凤和母亲,辛白华和梁质甫非常同情她们母女,并且时常帮助她们。后来,梁质甫因和革命者有关系,被捕入狱。而辛白华却和一个富孀堕入了情网。阿凤的母亲去世了,无依无靠的阿凤到了歌舞班,经常去各地演出。梁质甫被释放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梁质甫参加革命,英勇抗敌。此时的辛白华正和富孀在青岛避暑游玩,阿凤所在的歌舞团到青岛演出,遇见了辛白华。看了阿凤演的《铁蹄下的歌女》后,辛白华受到很大的震动,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但是还是没有摆脱开爱情的束缚,那股热情又冷却了下去。最后,梁质甫在抗敌的战场上牺牲了,辛白华得知这一消息,终于抛弃了以前那种享乐的生活,走上了抗敌的最前线。 这是电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第二部,故事由田汉编写,田汉被捕后,由夏衍编为摄制台本。虽在当时国民党和租界当局有不准拍摄抗日影片的明令,但影片还是有明确的抗日主题,它反映了当时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大背景下知识青年的觉醒和成长,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热烈愿望。片中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热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其影响远远超过影片本身,成为广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来受到人民的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中文名: 大路
年份: 1934
类别: 喜剧 音乐 剧情 战争
国家/地区: 中国
语言: 普通话
导演: 孙瑜
主演: 金焰 陈燕燕 黎莉莉
联华影片公司

简介: 一群青年人:工人、苦力、扒手、大学生、卖艺少女、女侍等,在抗日战争前期为祖国开路,并团结起来对抗恶势力。孙瑜对人物性格与关系的成功描写,把影片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他善用影像的叙事与比喻能力,适切地把握节奏,又聪明地把歌唱、笑闹剧技巧熔进影片中,使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全片创作热情奔放、场面豪放大胆,教人兴奋。是史诗、是抒情诗,也是娱乐妙品

㈢ 民国影星陈燕燕被闺蜜下药陷害,无奈委身仇人,果然闺蜜不能完全信任

在现在这个电影市场遍地开花的年代,有这大量演员的撑场,还有这庞大的观影群众保证,电影道路的发展还是顺畅的多,但是在几十年前民国的时候,电影业的发展还是坎坷的多,在哪个时候很少有人了解电影,更是不敢去参与。陈燕燕是最早的一批电影院员了,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拍摄了人生第一部电影,发展的很不错。

人生在世,一定要看清楚自己身边都是什么样的人,越是涉及到利益人的眼睛越会被蒙盖。前半生的一帆风顺后半生却因为交友不善失去了一切。让人惋惜,无论什么事情在亲近的人也有可能为了利益出卖自己,防人之心不可无。

㈣ 独臂刀简介及详细资料

剧情简介

大侠齐如风收留了为救自己献身的仆人方诚之子方刚,并传授其

武艺,且欲立为掌门。如风女儿齐佩因爱慕方刚不成,联合师兄与方比武,并施暗算;方右臂被砍断,负伤逃走,为少女小蛮所救,并依小蛮父所遗《左手图谱》练成了左手神刀。后来,如风遭仇家笑面二郎和长臂神魔复仇,弟子被杀,齐佩被囚。危难之中,方刚不计前嫌,与小蛮救出齐佩,又杀笑面二郎、长臂神魔及其党羽,并救出师父。随后,两人携手远走天涯。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方刚 王羽 小蛮 焦姣 齐如风 田丰 齐佩 潘迎紫 齐夫人 陈轮滑亩燕燕 长臂神魔 杨志卿 魏师兄 黄宗迅 郭师弟 樊梅生 方成 谷峰

简介:方刚父亲

巴双 刘家良 丁鹏 唐佳 唐迪 郑天寿 小二 曾楚霖 王大爷 郝履仁 孙师弟 张佩山 七师兄 郑雷 火星 庙会儿童 赵雄 顺儿 九师弟 王光裕 齐如风徒弟 袁和平 齐如风徒弟 袁祥仁 齐如风徒弟 刘家荣 齐如风徒弟 刘刚 客串 仓田保昭 客串 张百爽 任世官 客串 陈全 客串 客串 周小来

职员表

制作人 邵仁枚 导演 张彻 副导演(助理) 黄源盛 编剧 张彻,倪匡 摄影 阮曾三 配乐 王福龄 剪辑 姜兴隆 美术设计 陈景森

(演职员参考资料 )

幕后制作

1965年,邵氏公司老板邵逸夫对泛滥老套的武打片厌烦,决心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片,几经尝试,张彻在1967年拍摄传世之作《独臂刀》,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影片,张彻获得"百万导演"的名号。这部影片奠定了张彻在影坛的重要地位,被人称为新派武侠电影。张彻的电影中,男性演员才真正有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黄梅派作品,男性演员在其中只是陪衬。张彻的电影中,男主角是性格刚烈的侠客,个性独立,有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标准,看重男人间的情义,儿女情长是陪衬。

邵氏于1967年凭借此片的紧张剧情及紧凑镜头,奠定武侠片王江山。张彻因此树立「新派武侠电影」典范,倪匡亦写出剧力万钧的剧本。而片中演员全是一时之选,如王羽饰方刚,焦姣饰小蛮,潘迎紫饰齐佩,杨志卿饰长臂神魔。故事描述,方成长中饱客群师兄妹歧视侮蔑;一次比武,方更误被师妹齐佩断臂,带伤逃跑。后方为农家女小蛮所救活,原想隐居山野,却遇师门有难,方为了恩仇,遂用亡父断刀及蛮父刀法斗长臂神魔…

由武侠作家倪匡编剧,但内容经张彻让汪修改甚多,倪匡笑言只有"独臂刀倪匡"五字是属于他写的。剧情讲述仆人方诚为救大侠齐如风身亡,齐腊森收留其子方刚,传授武艺并欲立为掌门。女儿齐佩因爱方不成,与师兄以比武为名暗算方,致其右臂被砍断。方刚为少女小蛮所救,并以其父所留《左手图谱》练成左手神刀。齐家遭到仇人笑面三郎和长臂神魔等的攻击,危难时刻,方不计前嫌,与小蛮合力救出师傅及齐佩,并身背代表师门的金刀,挑战长臂神魔,最后用亡父断刀及蛮父刀法战胜长臂神魔。本片为阳刚导演张彻的成名经典作,也是首部票房超过百万港币的卖座片,因而掀起港台两地的"新武侠世纪",具有影史上的重要意义,同时使得王羽成为第一位武侠巨星,其后延伸了多部续集,亦使"独臂侠"掀起了残障武林高手的新风潮。

影片评价

无可否认,由张彻、倪匡联合编剧的《独臂刀》有借鉴金庸《神雕侠侣》杨过断臂情节之嫌,刁蛮师妹齐佩(潘迎紫)虽对同门方刚(王羽)暗怀情愫,却因他天性孤傲落寞反生怨恨之心,遂与两位师兄对他百般欺凌挑衅。后来雪夜较技,齐佩不敌,竟施偷袭,斩去方刚右臂泄愤......影片至此,似乎还未尽脱大家熟悉的"神雕"桥段,但从整体来看,《独臂刀》却是剧情独特曲折,尽显阳刚惨烈之美,方刚断臂后得村姑小蛮相救,本想退出江湖、与她归隐山林,然现实残酷,小蛮遭人欺负调戏,方刚却无能为力,心下不甘,便常在半夜起来练武,小蛮不忍,拿出父亲遗留之残缺刀谱,终令方刚练成"独臂神刀",一雪前耻。

尽管《独臂刀》主要以功夫打斗吸引观众视线,主人公以残疾之身反练成偏门奇功的遭遇亦扣人心弦,但该片显然并未仅停留于表面的功夫噱头,对方刚这一悲剧英雄的刻画是《独臂刀》的最成功处。--独臂、断刀、残谱,构成了方刚的复杂感情世界。"独臂"令他愈发孤愤;断刀代表父情师恩,生父临死留下断刀,恩师待他若亲子,方刚重情重义,师门有难自会赴汤蹈火、义无反顾。而残谱既是小蛮情思所系,又是江湖仇杀象征。待学得残谱功夫,是继续好勇斗狠,还是携爱侣匿名归隐,师门荣辱难道从此便不闻不问?种种心理矛盾、情感冲突彼此交织,相互激荡,令《独臂刀》盈溢着饱满热烈的浪漫情怀,强烈感染著每位观者。再者,即便今日看来,《独臂刀》体现出的独特节奏和故事张力,不仅不会让人觉得过时,反而历久弥新,更显经典魅力无限!

影评一

看完《独臂刀》,重温完张彻的青春梦,回头再看花絮里那些业已作古或是衰老的当事人,想起前几日在电视上看到中年王羽耍刀(不知道是不是那把独臂刀),真要叫人生出物是人非的恍惚。惟有电影还在,如同片中那柄断刀,数码修复之后,熠熠生辉,完好如初。

影评二

评论张彻导演阳刚武侠的开山之作《独臂刀》很难,因为此片不论业内业外评价都很高,评论也特别多,难出新意,甚至连题目都难拟定。

张彻的第一部武侠片是《边城三侠》 ,不过,张氏武侠的奠基之作当是这部《独臂刀》。本片在当年放映时票房过了百万,好评如潮,可谓邵氏武侠电影的风云第一刀,张彻从此也有了个绰号--百万导演,此片也与胡金铨的《大醉侠》一起,被业内誉为"新派武侠电影"两面旗帜。

这《独臂刀》叫好又卖座,究竟好在何处?

剧本偷招,巧妙。很多人以为是倪匡所编,据八卦小道讯息,其实张彻在编剧方面多有干涉,这一点看电影就知道,编剧为二人,张彻在先。故事主线和主要人物设定灵感来于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主人公方刚、齐佩、小蛮疑似杨过、郭芙和小龙女。在《神雕侠侣》的某一段落上另起炉灶,看似冒险,实则是妙招。金庸武侠小说最打动人的地方是什么? 乃英雄落魄而后东山再起,其中便以杨过断臂为例,因为一落一起之间必有矛盾、冲突、挣扎、释放,就是看点,我想张彻导演当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不论是否看过《神雕侠侣》,《独臂刀》的故事一定会打动你,因为它够意外,够合理,也够 *** ,够痛快。谈到编剧,提一下剧本的台词,我觉得不论张彻还是胡金铨的武侠电影,台词都比较考究,文白处理得比较自然,有古意,又不生涩,这一细微之处,值得玩武侠的大导演们好好研究,免得总闹"蹬被子"的笑话。故事叙述,老道。一个好故事还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这涉及到多方面,情节的繁简设定、节奏的舒缓掌控、文戏武戏的合理搭配、镜头的远近调度、动静结合等等,都是考究导演功力的地方。虽然只是第二部武侠电影,但张彻拿捏得异常老道。这部《独臂刀》看似剑走偏锋,其实却在偏中求正,可称张彻几十部武侠片中各方面最为平衡之作。就算时隔四十年,依旧可成为武侠电影叙事典范,内地武侠新锐导演在玩画面弄 *** 之余,实在应该好好向这部《独臂刀》学一下怎么讲故事。演员选定,恰当。王羽是张彻阳刚武侠男主角的第一代,其外型虽不如其后的狄龙、姜大卫英俊、潇洒,但气质很特别,古装扮相朴拙之中暗含一股凛人的杀气,眉宇间又常有抑郁之色,实乃演绎悲情豪侠的绝佳人选,这一特点在随后的《金燕子》、《大刺客》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张彻的武侠片重男儿义气,轻儿女情长,《独臂刀》是个意外,情义兼顾,两位女演员焦姣、潘迎紫戏份不少,皆有不俗表现,可圈可点。动作编排,浓重。今天的武侠影迷看独臂刀的动作或许会觉得,不够飘逸,不够花哨,不过,少了几分花哨和飘逸,反倒多了几分浓重,这似乎更与此片凝重惨烈的风格想扣。本片的武指为刘家良,在六十年代,能把动作设计到这样的程度实属难得。此片在武戏方面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场景多转换快,武馆、酒肆、客栈、山路、暗室、集市、乡野皆见拳来脚往刀光剑影,道具方面不仅兵器多,还设计成彼此相生相克,颇有趣味。在动作的拍摄方面,张彻大胆创新,运用大量手提跟拍运动式镜头,突出了动感和张力。虽然此片看不到张彻后期作品中常见的血色慢镜翻滚的招牌镜头,却已显些许端倪,方刚断臂后的逃脱,以及奇门弟子被截杀等桥段,都是不惜胶片浓墨重彩着力渲染,暴力美学已露峥嵘。主题意旨,颇可玩味。一部好作品当是令人视听过瘾之余,还可玩味。你可以把《独臂刀》看作简单的父仇子报的故事,却也可以从简单中,琢磨出一些不简单的东西。孤苦一人,独留一臂,残存一谱,断刃一刀,这四个意象设定绝非无意,每个都扣了一个字--缺,而缺的反面是圆。张彻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文人,在编剧时必有所思。人在江湖走总会遭遇逆境,所谓造化弄人,但万事无绝对,阴晴圆缺自有转换化。方刚如果不是孤儿,或许也无缘师从齐如风;如果没被断臂,或许以后只是个护院、保镖或者教头;如果未遇残谱,或许刀法平平;如果不是独臂,或许决战时反丢了性命……正是这一路的缺,反倒最终成圆--情义两全。命运的改变或许是老天安排的,但意识中的改变却属于自己,方刚最后一战其实并非报父仇,而是报恩,除却这个牵挂,他才得以解脱。人在江湖为何身不由己?就是恩怨缠身。方刚一路偏偏偏,最后偏偏得了个正果,于杀戮中得悟不杀的道理,也不再附庸于谁,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一场惨杀之后,还能全身而退,如此结局在张彻同类作品中凤毛麟角。查其因果,不由得想起禅宗流传的慧可断臂求佛的公案,慧可立雪求佛,达摩祖师得知后对他说:诸佛无上之妙道,于长劫中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岂可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而希求无上乘?此唯徒劳而已。慧可闻此教诲,遂取利刀,斩断左臂,置于师前。由此又想到太白《侠客行》诗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剑走偏锋以求中正,或许这正是张彻心中构思,所以他会想借用杨过作外壳,以残障武功为手段。细微之处,用心良苦。有个细节似乎被很多人放过,那便是主人公的名字。方刚,血气方刚也,语出《论语·季氏》之"君子三戒"的第二戒: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张彻是文人拍武侠,以他的文学素养,肯定晓得这个典故,"方刚"一名绝非随意取之,当是张彻用心良苦的细微表现。这部阳刚血色的武侠电影看似好勇斗狠,其意旨正相反,恰恰是在提醒血气方刚的男儿:止戈为武,戒之在斗。如此看来,《独臂刀》作为张彻阳刚武侠之奠基极其恰当,这块石头宛如断刀不成规矩,偏狭奇诡,斜插入地。但这一偏一斜,恰好成了中正平和,落一个异常稳固。其后张彻拍摄了大量充斥血腥暴力的电影,竭力渲染英雄人物的悲情惨死场面,引起极大争议,但有了这块奇石奠基,自有人会读懂暴力血色背后的用意,以及张彻那一声悲天悯人的叹息……《独臂刀》一刀祭出,名动江湖,其后张彻又拍了续集《独臂刀王》、《新独臂刀》,再后来嘉禾挖走了王羽和日本合拍了《盲侠大战独臂刀》,到了九十年代,徐克再次翻拍成《刀》,可谓余毒无数。纵观下来,号令武林的还是这口《独臂刀》,时至今日,依旧锋芒耀眼。凭栏处细想从前,真个是;满堂惊艳三千客,一刀霜寒四十年。

影评三

《独臂刀》是张彻的成名作,在香港影史上首创百万票房,首创用手提摄影机拍摄的先例。其动作的节奏感与美感,处理暴力的手法,也都是后世谈论不休的话题。据说昆汀.塔伦蒂诺因为喜欢片中独特的节奏感与故事的张力,很想重拍《独臂刀》。其实他应该在《杀死比尔》中早已致敬过,比方说乌玛.瑟曼一刀削掉刘玉玲天灵盖的那一幕,就很有此片里王羽在酒肆打斗时同样动作的风范。

影评四

之所以讲《独臂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因为此片一出居然可以扭转乾坤。原来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坛阴盛阳衰,以女星担纲的言情文艺(加歌唱)片最受欢迎,反而男演员的地位一直不高。即便是1966年的《大醉侠》,一举成名、当红得令的亦是扮演女侠"金燕子"的郑佩佩,而非"大醉侠"岳华。直至1967年的《独臂刀》上映后,冷竣落寞的阳刚男主角王羽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新偶像,不仅一扫香江银幕的阴柔之气,更成功令男性阳刚武侠片取代言情文艺片,成为港台影坛的绝对主流。

作为阳刚武侠片的开创者,张彻早在台北《联合晚报》的"沉思随笔"专栏里便提出"挽救中国电影应以阳刚破阴柔"的理论主张,他亦是这一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他在邵氏拍电影二十余年间,带出王羽、罗烈、姜大卫、狄龙、陈观泰、傅声、戚冠军、李修贤等大批成为当红明星的契仔弟子,他们亦是香港武侠功夫片的骨干力量。另外,张彻又与许多新锐导演有过合作,包括鲍学礼、桂治洪等,同时提携午马、吴宇森等幕后新人,将他自《独臂刀》始创立的阳刚武侠、暴力美学发扬光大,对后世影响尤为广泛。

而今,王羽、袁和平甚至于美国的昆汀·塔伦蒂诺都有计画重拍《独臂刀》,如若拍成,未必不会是佳作,但时下观众无论怎样喜欢那些重拍之作,也不能取代《独臂刀》在华语武侠电影史的至尊地位,因为,经典就是经典!

影片借用金庸《神雕侠侣》中杨过断臂的创意,张彻将西部英雄的心理安排进方刚这个角色中,田园生活和江湖的腥风血雨成了方刚的道德困境,"归隐山野"类似"大侠完成"的象征--像所有的西部英雄,完成救赎后选择离去,因为他代表了杀戮,当他位于此地,未来必将腥风血雨,只有完成对自己的驱赶,和平才会降临。在方刚身上,有西部英雄的悲情,也有中国传统男儿的侠义豪情,可以说,这部电影是最贯彻"侠之精神"的武侠片。张彻的阳刚美学在《独臂刀》中成型,给人酣畅淋漓之感,开启了香港武侠电影的新纪元。(中国社会科学网评)

该片除丰富的镜头感外,更将传统中国的尚武侠义精神赋予现代的生命力,还把现代青年的反叛形象投射在古之侠者身上,与时代毫不脱节。(1905电影网评)

㈤ 上海30年代有哪些女明星

30年代上海8大女明星

袁美云(1918年——1999年)原名侯桂凤,1918出生于浙江杭州。幼年时因父亲早逝,母亲只好将刚满10岁的小桂凤以五百元的身价抵押给苏州人袁树德做养女学戏,押期八年,改名为袁美云。她天赋聪颖,唱做功不错,颇受观众的好评。与她姐姐袁凤云同台演出,人称“袁氏双云”,名扬江浙。袁美云的戏曲舞台表演引起了“天一”公司邵醉翁的注意,他亲自登门说服其义父让美云拍电影,虽不顺利,最终还是同意了。初上银幕便是“天一”公司的什锦影片《游艺大会》,从此她也真正从舞台走上了银幕。

1932年她主演了《小女伶》,这是一部有声片,描写的就是同袁美云同样的身世,她表演非常成功,公映后一炮打响。人们将“小女伶”的雅号与她的名字联在一起。此后她又主演了《飞絮》等影片。1933年,她到了艺华影业公司,主演了阳翰笙编剧,岳枫导演的《中国海的怒潮》一片,她饰演女主角——渔家女阿菊,表演有层次,有对比,热情洋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年,她又被推荐在梅兰芳与夏莫洛夫联合导演的音乐哑剧《琴心波光》中担任主角,以及出演与周倍芳合作的有声戏曲片《斩经堂》。由于她有扎实的戏曲功底,她的戏路很宽,她可以扮演性格各异的角色。当人们问到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有何区别时,袁美云说:“在开莫拉(摄影机)前演戏,一定不能情感过火或不够,甚至处处都得注意态度的自然。一个电影演员的表演是不能有丝毫勉强的,一切都得和日常生活一样,否则就不堪设想了”。40年代主演几部影片后,移居香港息影。80年代与丈夫王引返回大陆居住。有一子一女,均在国外

阅读全文

与卅年代电影演员陈燕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辜囚徒电影完整版迅雷下载 浏览:280
15部经典精神病电影泰国 浏览:451
室外厕所电影院沙发 浏览:743
哪些电影里用古典音乐 浏览:223
现在看电影都在什么网站 浏览:631
小度我要看电影爱情 浏览:493
法国电影闭嘴普通话 浏览:926
你们看了什么电影英文翻译 浏览:118
美国老电影大独栽者 浏览:986
十部周星驰电影 浏览:659
名字叫什么什么的猫电影 浏览:775
吴孟达电影片段图片 浏览:743
性别与电影新女性论文3000字 浏览:565
英文电影社团工作总结 浏览:387
浪漫粤语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180
兄弟的电影动漫图片 浏览:695
电影李焕英粤语歌 浏览:577
何建军电影奖金女主角 浏览:81
八个替身的电影大全 浏览:273
电影什么茶 浏览: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