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凯特·温丝莱特的影视作品有很多,其中哪部电影最感人
还记得《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和罗丝那段凄美的爱情么?被人称为“肥温”的凯特·温丝莱特,以出众的外型,上乘的演技闻名世界影坛。
和约翰尼·德普出演的《寻找梦幻岛》就是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
1,《裁缝》(2015年)。
凯特和自己“前夫”萨姆·门德斯合作的电影,她也时隔十年后与“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再次饰演情侣。
主人公弗兰克和艾波在年轻时结识并相爱,最终结为夫妻,可当最初的人生梦想一个个破碎后,二人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
就两人结婚将满七年之时,他们大吵了一架,为了挽救这段感情,艾波提议全家搬到巴黎生活,可这能让他们和好如初么?
如果《泰坦尼克号》是浪漫的爱情故事,那么《革命之路》就是回归现实的“鸡毛蒜皮”了,承受能力不够的朋友慎看。
2. 求一部外国电影,女主角不识字,男主角是一个法律系学生。
朗读者 The Reader (2008)导演: 史蒂芬·戴德利编剧: 戴维·黑尔 / 本哈德·施林克主演: 凯特·温丝莱特 / 拉尔夫·费因斯 / 大卫·克劳斯类型: 剧情 / 爱情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语言: 英语 / 德语 / 希腊语 / 拉丁语上映日期: 2008-12-12(美国-limited)片长: 124 分钟又名: 为爱朗读(台) / 读爱(港) / 生死朗读3. 男人为看书跟着女的直跟到家里是什么电影
男人为看书跟着女的直跟到家里是是《朗读者》
《朗读者》(德语:Der Vorleser)是德国法律教授和法官本哈德·施林克于1995年撰写的长篇小说。作品1995年在德国出版,1997年由卡露·布朗·珍妮维(Carol Brown Janeway)翻译的英语版本于美国发行。
《朗读者》讲述男孩米夏和女人汉娜之间充满激情的忘年恋,而故事的深层含义则是近代德国人对于历史、暴行与原罪的自我鞭笞式的反思。
《朗读者》是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冠军的德语书籍,先后获得汉斯·法拉达奖 、“世界报”文学奖等奖项。
4. 《朗读者》电影剧情解析是什么
《朗读者》改编自德国同名畅销小说,故事讲述的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忘年恋,一个15岁少年爱上了一个36岁的电车女售票员。这是一个少年心里自然发生的事,影片并没有刻意渲染其中的畸形成分,而注重表现出它像任何真实爱情一样诚挚动人的一面。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就是男孩为女人朗读,读希腊神话《奥德赛》,也读《阴谋与爱情》。
片子拍得很忠实于原著,在表现手法上倒没有对原书亦步亦趋地效仿,那种跳脱的叙述方式很好地保持了书中疏离和冷静的基调,没有刻意用顺叙让观众的情绪一点点累积起来然后爆发。对于没看过书的人来说所谓的事实真相可能还是有点戏剧性的,有点悬疑的感觉。
《朗读者》带来的思考:
人性的愚笨,人性的执着,人性的荒谬,冲突却又是那样的自然,值得同情,甚至是值得尊敬的。道德是沉淀性的历史从众审美。由此才有主流和非主流,才有羞耻感和那些所谓的秘密。汉娜热衷于倾听朗读,因为不认识的文字,她对文化的理解,对小说的知晓,都是来自男主的为他录的磁带。
她对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其实有向往越强烈,那种尊严真的有点不可理喻,为了保持秘密,她宁愿终生监禁。一个美丽而哀伤的爱情故事,一个纳粹罪与罚的故事,一个背负德国年轻一代与老一辈心结和情感挣扎的严肃故事。
从艺术的角度看,最后的审判是个高潮,相当震撼,因为揭露了人性,因为个人在社会意志面前的无力,对错的相对。想到了“纽伦堡审判”时法官的困惑,最后一个天才法官提出了“法外之法”才解决了纳粹的“诡辩”。女主对于身为文盲的羞愧以致于宁可放弃自由也不愿被人知道使我感到莫名。
当人到中年的男主在家中日以继夜地用磁带录下当年为汉娜朗读过的书籍,当汉娜借来人生的第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标记,并亲笔给米夏写信,已经超越一般的爱情,那种获得的震撼无以言表。
凯特·温斯莱特演活了外表刻薄固执,内心极度复杂的女人。他的朗读给她太多希望,也给她罪恶感,最终隔阂让希望成为绝望,风烛残年的汉娜悬梁自尽的身影。对缺憾的依恋,当生无可恋的时候,她值得依赖的世界崩塌了。她不再属于这个世界。米娜选择结束生命,多年的米夏留下沉默的泪,背负了一生的感情债。
理性与尊严的抗争,理性永远敌不过真实的生活,最后的结尾看着有点压抑。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相比电影而言《朗读者》文字更显深邃小说里那爱情只是少部分,总体而言这是于理解与谴责,反思与迷惘。
5. 推荐电影:生死朗读
1、经过认真对照,电影版跟本哈德 施林克的原版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人性困惑和关键细节毫无二致。电影非常尊重原著,基本把原著中的故事搬上了荧幕。
2、电影本身保罗万象,值得思考,打动人心的东西非常多,远远超过一个故事本身。在我眼里,是经典之作。有真实而刻骨铭心的姐弟恋(剧中米夏15岁,汉娜40几岁),有少年期的敏感和爱情里的一切甜蜜与痛苦,有沉重的二战历史和纳粹恶行,有历史的审批是否公正,有人性的善与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有着谜一样的过去和空白,有德国三代人对纳粹的态度和看法,有历史的沉重也有走出历史的反思... ...很难相信,这是在一部仅仅两个小时的电影带给观众的东西。国产电视剧,用180集的剧情都无法呈现得如此深刻,让我不由得对导演史蒂芬 戴德利肃然起敬!
3、电影本身画面唯美,忘不掉米夏与汉娜在一起。他们在一起不断重复着小说里描述的三件事:
So reading to her,showering with her,making love to her,and lying next to her for a while afrerwards--that became the ritual in our meeting.(Part one,Chaper nice)
电影把make love 场面跟朗读缝合,而这种缝合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男欢女爱,它实现了超越,让这部电影本身哪一个画面丧失或者更改,都变得不可容忍。
4、本片的女主人公汉娜是由泰坦尼克号的女主角凯特 温斯莱特主演,男主角米夏的少年是由帅气,忧郁的德国男演员大卫 克劳斯来诠释。很有看点。
5、这部影片的角度非常的独特,从一个小人物本身去反思二战时期的纳粹史,跳过了所有的恐怖画面,反而用不断竖誉森的做爱来宣泄压抑,用人物的经历来洞察历史。影片很舒缓,像湖水一样平虚悔静的娓娓道来,但看完却让人心里波涛汹涌,滚滚浪花拍打着心坎。
6、这部影片在各个方面都很打动我,是我常常想起的一部片子,里面的很多问题是我直接都没有完全想明白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有待进一步思考的,比如:为什么米夏坚持给汉娜寄朗读磁带,陪她度过艰难的监狱岁月,却不给她回一封信,让她失去人生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选择自杀?为什么汉娜会比不识字的尊严感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什么米夏对汉娜的爱没能让他变得更加的勇敢,敢于为汉娜辩护,让文盲的她免去牢狱之灾?纳粹中,不仅仅是犹太人是受害者,连汉娜这样的千千万万为纳粹工作的棋子,也是受害者,但他们为什么更可怜,因为他们连基本的同情和理解都没有得到,反而背了历史的黑锅?除此之余亩外,影片在公正,人性,道义等方面,都做了很多的阐述和留白,把这些人生课题抛给了观众,看后感觉永远没有完。
(未完待续)
6. 电影《朗读者》主要讲了什么
《朗读者》是由美国韦恩斯坦国际影业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史蒂芬·戴德利执导,凯特·温丝莱特、大卫·克劳斯、拉尔夫·费因斯领衔主演。该片于2008年12月10日在美国纽约首映 。
《朗读者》根据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20世纪五十年代少年迈克和中年女子汉娜展开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结尾,早为人父的男子带着女儿去缅怀这位女士,并对她说出所有的实情,以此来告知女儿自己所背负的东西。从表面上看,故事将的是这个男人,但是其实质上却说的是德国人面对二战之后矛盾的态度,犯罪的人是自己的国家,民族,也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如果你有裁决的权利,而犯罪的人又是你的亲人,你能让他去死吗?这是一个血淋淋的命题。当然其实故事也说明白了,该死的其实都没有死,受审的大部分都只是替罪羊而已。
7. 朗读者是那國出品的电影
美国电影《朗读者》
2008年上映|117分钟|美国/德国|英语
导演:史蒂芬·戴德利
主演:凯特·温丝莱特拉尔夫·费因斯大卫·克劳斯詹妮特·海因苏珊娜·罗莎
类型:剧情|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