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反对电影特效的导演

反对电影特效的导演

发布时间:2021-07-11 19:25:13

㈠ 中国电影的特效那么假,为什么不用美国的特效制作团队呢

首先,中国电影特效并非都假,其次,也有中国电影请来好莱坞特效团队。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依赖好莱坞团队。今天我们回答的重点是,为什么不用美国的特效制作团队?

一是经费考虑。

一分钱一分货。好莱坞特效逼真,是基于技术、经验、人工,难免烧钱。

[指环王]三部曲特效恢弘,但那是维塔工作室由120名员工耗时七年半的成果,光是道具就做了48000件。

二是,中国电影特效制作的成长,同样需要给机会实践。

好莱坞顶级视效工作室,包括工业光魔、维塔数码、数字王国、索尼图形图像公司。

不光对于特效公司,对于拍摄方,同样也需要积累经验。并不是拍完前期,直接把素材丢给特效公司就了事,而是要在前期就互相沟通、提要求,不断修改。

㈡ 国外有什么比较好的大学是专攻电影特效和电影导演

没有哪所大学是专攻特效和导演的,一般而言专业只有Film,Proction,Directing,Marketing这些,甚至一部分学校本科阶段都不开Proction。
或者换句话说,这两个专业都有很好的学校,像USC、UCLA、NYU(Tisch)、AFI、Emerson、 Chapman(据我所知貌似这所就属于本科阶段不开制作课程的),但没有哪所学校是专攻这两个的。

㈢ 为何数十年前的电影特效几乎不输现在的电影

最近重看黑客帝国三部曲,看到第三部锡安城防卫战的桥段的时候,突然想起这可是2003年的片子,距今十多年了其特效水平比之当今电影也并不落伍,感觉这十年电影特效水准的确也是有很多突破但是主观感觉上,并没有感到质的飞跃的程度,是因为画质的精致度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极限了么?就像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真实越不好有新的突破了么?

对于广义上的CG来说,近20年的革新主要在于纯CG镜头大面积替代实体模型。如果只算10年周期的话,那就是可以做的东西越来越多了,CG镜头的景别也越来越近了。

如果只按照十年为周期的话,的确我们发现十年前的效果其实已经挺不错了,貌似和现在的效果并没有什么区别。要知道以十年为周期,抛开CG技术的进步,单是电脑性能的提升都是极其巨大的,那么为什么给我们的感官却没有很大区别呢?这其实是好莱坞导演们的聪明之处,也是绝大多数中国导演最欠缺的--做自己有能力把控的效果,合理的规避难度。

最明显的例子,那就是侏罗纪公园1里面的恐龙群集奔跑的镜头,放在现在看也肯定会让人觉得很真实。今年上映的侏罗纪世界里面的恐龙也很真实,那么这接近二十年的差距在哪?

侏罗纪1的时候的技术水平,理论上来说只能保证两点--光影正确,动画合理。而这其实就是我们对于真实的第一判断要素,做出了多少细节在真实性上只是次要的存在(当然近景和特写镜头除外)。做侏罗纪1的时候,斯皮尔伯格很巧妙地配合使用了CG和实体模型,CG被用来制作奔跑的相对小的恐龙,以及夜景下的部分,近景等CG级别达不到的部分都用实体模型来拍,而且CG镜头严格控制长度,在观众快要感觉到不真实的时候就切掉了。这种方式被好莱坞导演一直沿用至今,实拍和CG交替使用,让观众弱化CG中的恐怖谷效应。

所以好莱坞的特效电影就一直在合理的利用极限能力的情况下不断进化,十年前的《后天》里面大洪水的镜头只是短短几个,而2012里则是各种洪水爆发,到了妇联环太平洋时期,水的问题几乎被好莱坞彻底克服(Flowline功不可没),你会发现水的特效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多。

而以金刚为起点的WETA也将毛发发扬光大,在以前毛发的角色还是很金贵的,不能随便给特写。而我们的凯撒已经可以把脸撑满整个屏幕了。

所以说不是说近10年的技术没有进步,而且十年前的导演规避了技术瓶颈,或利用美术和剪辑来弱化当时的技术瓶颈。

对比起来国内导演因为不懂特效,所以经常有不切实际和异想天开的要求。好莱坞都刻意回避纯CG镜头的长时间展示,他非要变着法加特写,加时间,“钱都花了,那就尽量多展示,看的越多越值”。结果闹出不少笑话。

现在的特效最大的发展在于,他让人觉得这不再是特效做出来的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让特效体现出真实。给大家看两张图感受下特效的强大:

这张萌吧?其实它是这样的:

我不会举太多IMAX时代的电影来做对比,就找了一些近年来不错的特效,跟黑客帝国也就差个几年。

抛开IMAX,七毫米胶片,200FPS,云渲染这些基础的硬件升级不说,

纯粹从CGI(数字特效)角度来讲进步已经很惊人了有一部叫做《百年电影特效发展史》的小短片就对2010年之前的电影进行了技术比较,推荐对技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从同一系列的电影来看其实很容易看出,但我无法准确的把技术升级的范围定义在十年内

1993年《侏罗纪公园1》的恐龙,当时皮肤皱褶是无法通过3D模型来实现的,因此暴龙袭击汽车内的孩子的时候恐龙的头实际上是用遥控的恐龙模型来进行拍摄的,虽然机械模型的皮肤可以通过各种化学材料拼凑出毫无瑕疵的细节,缺由于机械结构限制,实际恐龙很难有太多的表情,实际就是个面瘫。

1997《侏罗纪公园2-失落世界》开篇就出现了剑龙的皮肤特写镜头,实际上那时候的3D技术开始支持“凹凸贴图”,就是在皮肤表面用一层黑色的影子描绘来展现皮肤表面的凹凸感。

十年前的特效相比今天,个人看来更(只能?)着眼于视觉的“看起来”,而今天除了视觉效果外则更兼科学。记得曾看过变形金刚幕后介绍,有一个镜头是大厦折断的效果,当时特效已经基本完成,而在一位建筑学专家看后表示,对于一栋镜头里的大厦来讲,那样的破损过程从工程学来讲是不可能的,因此导演要求重新制作。

如果只求普通观众的“看起来”,又何必这样。

至于以后激动人心的进步,目前来看应该是更加身临其境的3D效果吧。全息倒不怎么看好,不是技术原因,只是摄像机的走位、角度是观影效果很重要的成因,用全息,谁来控制摄像机,还有影院座位谁来分,观众能不能走动.(想一想大家都要站在超人身上...那场面)诸如此类。最后:电影特效也是一门艺术,艺术与科学从来没有分开过,你看得到的是艺术,你看不到的是科学。

㈣ 有哪些特别有争议的电影结局导演的目的是什么

如让你在超级英雄电影当中选择一部具有争议的,会引起观众巨大的讨论。那肯定非《《超人:钢铁之躯》》莫属了。在这部引起争议的电影的结尾,超人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杀死佐德将军,要么让一个无助的家庭被杀。超人选择了前者,引发了一场至今仍有争议的辩论。

㈤ 诺兰导演为什么会反对3D电影

- 电影讲究欣赏,3D讲究体验,欣赏是引导观众,体验是让观众去寻找。这两者本质上是冲突的。诺兰属于踏踏实实讲故事的导演,重点在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观众,加上诺兰电影里贯有的多细节多叙事等特点,3D会将观众的注意力脱离于故事和人物以外,这点诺兰一定不会妥协。
- 戴上3D眼睛会令银幕亮度降低,很多细节由此也就看不清了。诺兰是坚定的IMAX2D粉,对于画面的细节表现要求很高。其本身坚持用传统胶片拍摄电影的手法也为很多人称道,更加离经叛道的3D就更加不认同了。
- “3D技术还不成熟”只是诺兰的借口,免得被媒体贬为不思进取的保守派,诺兰尊重电影,懂得电影视觉上的精髓在于画面精度,构图,细节,以及传统胶片和2D对于电影产业的重要性。3D和后期3D的滥用已经严重破坏了电影产业的运作规律。将来3D发展成熟以后最多也就变成全息投影之类的把戏,技术上毫无破绽,但那还能被称为电影么?

㈥ 中国电影特效为什么那么差

以一个一线从业人员的身份告诉你:
第一:中国不缺电影特效人才,其实在工业光魔这样的国际一流电影特效公司里也每年都在中国招收特效人员,今天获得奥斯卡最佳视效奖的《雨果》,有相当数量的镜头是完全由中国人的团队在中国完成的;
第二:在电影特效方面,中国确实没有站在技术的制高点,但是就现在来说,没有任何国外人能做得了的特效中国人完不成的;至于国内导演大量请国外团队来制作特效纯属一厢情愿和一种炒作,唐山大地震中邀请的韩国团队大量运用的特效手段...(不想得罪岛国人民...);如果你用心去搜索一下近几年的大片,只要是制作公司里面有base跟pixommodo这样在中国有分部的国际特效公司,中国人都参与到了非常大比重的工作中!
第三:从实质出发,看看中外电影投资的比例就能发现非常大的区别,人家在特效上实际投入资金往往会比预期要高,而且从电影剧本刚刚敲定开始拍摄前就要请资深特效总监跟各部门一起开会决定下一步计划,国外往往在拍摄的时候还没有特效总监这个职位;如果你告诉我这两年中国电影的特效投资也在不断加大为什么还出不来好特效?
首先,必须承认现在很多导演开始慢慢重视特效,其次,我想悄悄告诉你,你知道那些由导演报给媒体的特效投入真正落到特效公司手里的有多少吗?那是说给投资方听的,你懂的...
由特效投入缩水导致的问题:制作周期大大缩减,好莱坞一个二维合成的特效镜头(大概3秒多的普通镜头)的平均周期是一到两个月,中国一线电影一个镜头的平均制作周期一般是半天到一天...
说了这么多了,你该懂了;

㈦ 为了让演员表演得逼真,导演有哪些不仁道的做法

陈凯歌的《妖猫传》,里面有一场黄轩雪地吟诗的戏份,陈导要求黄轩赤裸上身,仅披一袭轻纱,在雪地里站了半小时,直到黄轩成了雪人,才达到陈导要求的效果,开始拍摄。

冯小刚的《芳华》,为了让角色的孤独感和疏离感更加自然,从演员进组的第一天起,就安排剧组人员和其他演员有意疏远她,甚至一度让演员心理濒临崩溃。

周星驰,几乎和所有合作过的演员关系都不太好,多半也是他要求较严格,对演员的心理完成了一定不适。

而导演对要求演员增肥、暴瘦等更是屡见不鲜。

当然也有贝尔、法鲨等主动暴瘦爆肥的,早有不少人进行过盘点。

更有甚者,激情戏份,导演要求演员赤身肉搏、贴身近战,甚至不乏打真军者存在,一度挑战演员甚至观众的底线。

这种情况,从某种程度来说,只要不越线,微课程保证效果,和人道与否无关。

你的老板在你失恋的当天仍要求你加班,你的领导在你家孩子生病时还要求你先做好PPT,这人道吗?

你看看他,1975年拍少林门,完全失去知觉。

1978年拍醉拳,眼角被踢伤。1978年拍蛇形刁手,牙齿被踢掉了一颗,手胳膊被砍伤。

1980年拍师弟出马,喉部被对手劈的几乎窒息。

1983年拍A计划,鼻骨被撞裂………………

(3)梅隆莫纳汉——整天对着镜子傻笑

卡梅隆莫纳汉——整天对着镜子傻笑卡梅隆莫纳汉——整天对着镜子傻笑

这位年轻版的小丑,演出了和前辈们不一样的风格。

为了演出小丑那种具有魔性色彩的怪笑,他从早到晚,从开车到走路,甚至是在买东西是,也在不断重复着自己的台词,露出各种奇怪的表情,一度被人当成“脑子有问题的人”。

㈧ 准备学习电影特效,我感觉自己是中国未来的特效大师,不能再等了

克里斯托弗诺兰一直只用传统特效,即使是像《盗梦空间》这样的电影特效也是用建筑模型做出来的,且他反对3D,热衷于2D,但他的电影都是经典,所以,学习特效挺好的,但别钻太深,刻意用特效就不好了

阅读全文

与反对电影特效的导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春节期间为啥不让换电影票 浏览:586
邵阳大祥区电影院 浏览:912
有一个小孩丢失的电影名字 浏览:129
电影院没有武汉日夜 浏览:657
333层监狱的电影名字 浏览:673
印度一部电影主角会接子弹 浏览:155
武打片大全电影南拳王 浏览:820
电影前路漫漫背景音乐 浏览:771
郑伊健泰国电影 浏览:279
豫剧电影全集大全在线观看 浏览:735
爱国电影八佰观后感300 浏览:748
泰国关于打胎的恐怖电影 浏览:500
教父1电影英文字幕 浏览:728
top拍的电影名字 浏览:739
正义联盟电影中文免费观在线观看 浏览:211
电影导演的因果 浏览:804
徐达夫是什么电影里的名字 浏览:724
香港的天使爱情电影 浏览:247
保护动物的电影观后感 浏览:31
什么电影的床戏是真的 浏览: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