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红莲寺》。
1928年,张石川、郑正秋对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进行改编,拍摄了电影《火烧红莲寺》,成为华语电影发展史上的首部武侠电影。华语电影的武侠片时代,因为这部《火烧红莲寺》正式开启。《火烧红莲寺》之后,武侠片的风潮开始兴起。此时的“明星影片公司”也为《火烧红莲寺》先后策划、拍摄了18部续集。
1928年到1931年之间,类似于《火烧红莲寺》的作品层出不穷。1931年,国民政府下令,查禁包括《火烧红莲寺》在内的所有宣扬怪力乱神的电影作品。原因是这类作品以怪力故事宣扬迷信思想。而民国时期的这股武侠热潮,也随着一纸禁令,在1931年归于平静。
(1)1928年郑正秋导演的电影是扩展阅读:
《火烧红莲寺》上映后广受欢迎,一时有万人空巷之感。故此后在三年内连续拍出了18集,足见其商业的成功,同时更引来了无数的效仿者。从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了227部武侠神怪片。
这部影片的问世曾被视为满足人们逃避现实情绪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就电影本身而言,《火烧红莲寺》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影响。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的立足开辟了一种电影样式。
『贰』 类似唐僧取经的武打片
导演:张石川
1928年中国第一部无声武打电影《火烧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诞生在1927年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其时国民党屠杀昨日的同盟者共产党人的屠刀,令社会充满了血腥和失败的气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绪也在社会上弥漫。这部影片的问世曾被视为满足人们逃避现实情绪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就中国电影本身而言,《火烧红莲寺》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影响。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的立足开辟了一种电影样式,尽管它并不是武侠和功夫电影的始作俑者,但正是它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此后武侠电影也成为在世界影坛上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
张石川
(1890.1.1-1954.7.8) 导演、电影事业家。
原名张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 十六岁到上海受雇于华洋公司。十九 岁在美化洋行广告部任职。1913年任 美国商人创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顾问 ,同时与郑正秋合作组织新民公司, 承包亚细亚公司的影片摄制业务,拍 摄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 》。1916年创办幻仙影片公司,将文 明戏《黑籍冤魂》搬上银幕。1922年 与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 等人合作组成明星影片公司,任经理 兼导演。最初主张“惟兴趣是尚”, 拍摄了《滑稽大王游沪记》、《劳工 之爱情》等影片。后受郑正秋主张的 艺术应“教化社会”的影响,导演正 剧长片《孤儿救祖记》,公映后颇受 观众欢迎,遂与郑昌乱正秋合作编导反映 妇女悲剧命运的《玉梨魂》、《盲孤 女》等多部影片。同时也导演了一批 鸳鸯蝴蝶派作品,如《空谷兰》等。 1928年后导演十八集神怪武侠片《火 烧红莲寺》,在上海电影界引起竞拍 神怪武侠片的潮流。1931年美国有声 影片输入中国后,导演了以蜡盘配音 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 》。一二八事变后在左翼电影运动的 影响下执导表现抗日的影片《战地历 险记》,以及左翼电影《脂粉市场》 、《压岁钱》等。1937年明星影片公 司总厂沦为战区,遂携带抢救出的机 械等加入国华影片公司,任导演,拍 摄《李三娘》、《三笑》、《夜深沉 》、《金粉世家》等影片。1942年出 任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分厂厂 长兼导演、制片部长等职,导演《燕 归来》、《芳草碧血》、《英雄美人 》等影片。1946年后为香港大中华影 业公司和上海大同影业公司导演《长 相思》、《乱世的女性》等影片。一 生导演长短故事片近一百五十部。大 部分为社会言情影片,风格浓郁细腻 ,故事性强,通俗易懂,受到市民观 众的欢迎。其从影经历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 导演故事片 1913:难夫难妻 活无常 五福临门 二百五白相城隍庙 一夜不安 杀子报 店伙失票 脚踏车闯祸 打城隍 老少易妻 1916:黑籍冤魂 1922:滑稽大王游沪记 劳工之爱情 大闹怪戏场 张欣生 1923:孤儿救祖记 1924:玉梨魂 苦儿弱哪扒女 诱婚 好哥哥 1925:最后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妇人 盲孤女 可怜的闺女 空谷兰 1926:多情的女伶 好男儿 富人之女 她的痛苦 爱情与黄金 无名英雄 1927:为亲牺牲 梅花落(与郑正秋 合作) 田七郎 真假千金 卫女士的职业 侠风奇缘 山东马永贞 车迟国唐僧斗法 1928:少奶奶的扇子 蔡状元建造洛阳桥 白云塔( 前后集,与郑正秋合作) 火烧红莲寺(一至三集) 同学之爱(与洪深合作) 大侠复仇记(前后集) 女侦探 1929:忏悔 火烧红莲寺(四至九 集) 新西游记(一至三集) 1930:火烧红莲寺(十至十六集) 强盗孝子 1931:歌女红牡丹 火烧红莲寺(第 十七、十八集) 生死夫妻 铁血青年 旧时京华 银星幸运 如此天堂(前后集) 1932:慈母 国魂的复活 战地历险记 啼笑因缘(一至 六集) 失恋 1933:脂粉市场 前程 残春 泰山鸿毛 二对一 1934:麦夫人 女儿经(与程步高、 沈西苓、郑正秋等合作) 空谷兰 1935:热血忠魂(与郑正秋、徐欣夫 等合作) 大家庭 劫后桃花 1936:海棠红 女权 1937:压岁钱 社会之花 古塔奇案 母亲的秘密 1938:歌儿救母记 风流冤魂 1939:红花瓶 李三娘 小侠女(与 郑正秋合耐缓档作) 杨乃武 七重天 李阿毛与唐小姐 董小宛 1940:乱世英雄 三笑 孟丽君 风流天子 西厢记 1941:红杏出墙记 梅妃 夜深沉 解语花 艳尸 故城风云 恼人春色(与何兆璋合作) 金粉世家 1942:血泪鸳鸯 燕归来 白衣天使 不如归 1943:夫妇之间 芳草碧血 红颜铁血 快乐天使 1944:雪梅风柳 英雄美人 1945:万户更新(与卜万苍、杨小仲 、方沛霖等人合作) 1946:长相思(与何兆璋合作) 1948:乱世的女性(与黄汉合作) 电影剧作 1926:四月里的蔷薇处处开 她的痛苦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离婚 1929:富人的生活 新西游记(二、 三集) 火烧红莲寺(二至十 八集) 1930:黄金之路 1934:空谷兰 1935:大家庭 1938:桃色新闻 歌儿救母记 风流冤魂
『叁』 中国第一部国产片是第一部故事片是谢谢!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
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
(又名《洞房花烛》)。
『肆』 郑正秋1928年的武侠电影叫什么
郑正秋1928年的武侠电影是《火烧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是由林岭东执导,程东、李若彤等人主演,于1994年由嘉禾电影有限公司发行的一部动作片。影片讲述了少林寺被清军烧毁后,大量少林弟子被抓到魔窟红莲寺,最后众弟子联手消灭红莲寺的清军首领,烧掉红莲寺逃出生天的故事。
剧情简介:
清廷藉词少林寺造反,派铁甲兵火烧寺院,俗家弟子方世玉救出师叔仓促逃亡,遇上乡妓豆豆,为保护受伤师叔及豆豆而被追踪而至的血滴子所擒,押至红莲寺囚禁。
少林僧众在寺内被迫协助制造火药兵器,逃亡者均被机关所困而送枉死城。大弟子洪熙官伪装清廷鹰犬入寺救人,不料却被迫与方世玉展开生死斗。
『伍』 1928年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是什么
1928年,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是《火烧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是于1928年上映的武侠电影,由张石川执导,由萧英等主演。
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意义非凡,它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神怪热,此后武侠电影也成为在世界影坛上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
影片评价
《火烧红莲寺》的摄影师叫董克毅,堪称上世纪20年代的乔治·卢卡斯。他不仅创造出“接顶”法,把画在玻璃板上的红莲寺顶与没有寺顶的布景巧妙地拍在一起。
构成完整的红莲寺辉煌建筑,还透过真实人物与卡通形象融合的办法表现“剑光斗法”,在银幕上将人任意放大和缩小,甚至完成“分身”的特技摄影技术。
『陆』 1928年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什么由张石川执导
1928年,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我在网上帮你搜索,他们查到你说的这个内容,然后再答复你吗?
『柒』 第一代导演的代表导演
郑正秋(1888—1935),原名郑芳泽,号伯常,笔名药风,广东潮阳人,生于上海,1902年肄业于上海育才公学,曾从事新剧运动,受聘为《民言报》剧评主笔,倡导戏剧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
“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郑正秋。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出自他的手。
郑正秋比同时代的导演更有艺术主见与追求,提出影片不仅要迎合观众,而且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他有感于“清廷的腐败、民生的困苦”,主张改良旧戏,提倡新剧,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和“为恋爱而恋爱”,“觅取题材,往往打从替穷人叫屈的各方面着想”,强调电影的教化功能,提倡“有主义”之影片。
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组新民公司,共同编导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22年与张石川等共同创办明星影片公司,同时设立明星影戏学校,自任校长。
1913年编导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以广东潮州地区的封建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写一对素未谋面的少男少女在人们的摆布下成婚的故事,反映封建制度下婚姻的可笑与可悲,使人感到电影除了娱乐作用还有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作用。
1923年摄制完成的《孤儿救祖记》暴露了封建家庭的内部矛盾和掩盖在伦常关系下的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张扬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和伦常秩序,体现出中国早期电影明确的社会功利观与直面现实的“问题”意识。这也是郑正秋编剧的第一部“社会片”,由于影片富有民族气息,故事性强,情节动人,轰动一时。使女演员王汉伦一举成名,成为中国第一位悲剧女演员。
1924年郑正秋创作第一部妇女题材的电影剧本《玉梨魂》。特别是郑正秋晚期导演的《姊妹花》,讲述的是生长在贫富不同家庭中的一对孪生姐妹的不同命运遭遇。妹妹做了姨太太,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姐姐嫁给农民,过着辛劳贫困的生活。由于天灾人祸,姐姐被迫到妹妹家里为妹妹孩子当奶妈,由此引发了诸多令人心碎的情节。郑正秋在这部影片中的创作视野扩展到社会,反映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的生活现实,故事雅俗共赏,导演手法的自然流畅,使得该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创下连映60天的记录。创造了当时中国票房的最高记录。1935年3月该片参加了苏联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也受到热烈欢迎。
郑正秋一共编、导、演53部影片,是第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区别于同时代大多数“惟兴趣是尚”的电影人,他有自己的艺术主见与追求,提出影片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研究者认为,郑正秋以其艺术实践探索出一种以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为中心,结构成曲折动人的情节发展,同时展开和完成一个社会性主题的创作模式,对同时代的电影家和后来者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片花费了大量心血,为中国电影的启蒙和发展打下了基石,成为我国电影史上伟大的一页。
获奖记录或主要贡献:
1913年与张石川合作编导了《难夫难妻》,这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被夏衍誉为“为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1923年编写了电影剧本《孤儿救祖记》,曲折的情节 ,鲜明的人物性格,惩恶扬善、改良社会的思想内涵以及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功探索,使影片上映后反响热烈,第一次为国产片带来远远超过外来影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
1933年编导的《姊妹花》是中国最早的有声故事片之一,他十分注重故事的曲折离奇,表演的朴素细腻,导演手法的自然流畅,使该片创下了在同一家影院连续放映六十余天的空前纪录。 张石川(1890—1954),原名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电影事业家。他少年丧父,随舅父经润三到上海经商,先后供职于华洋公司、美化洋行。自学英语,熟谙经营之道。
张石川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的中坚,一生共导演150多部电影。他的影片倾向于“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乐”,较多地偏重于商业利益,以娱乐片为主。他的影片大部分为社会言情影片,如《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等,故事性强,通俗易懂,受到市民观众的欢迎。1928年后导演十八集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在上海电影界引起竞拍神怪武侠片的潮流。1931年美国有声影片输入中国后,他导演了以蜡盘配音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张石川凭着良好的英文功底,专攻西洋影戏的导演技巧,在早期电影艺术上的探索功不可没,如《一夜不安》运用了特写镜头和动画特技,而《横冲直撞》中使用了多机位剪接的手法,更突显了电影的特性。他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导演艺术家。
主要作品:
《难夫难妻》、《黑籍冤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盲孤女》、《最后之良心》、《歌女红牡丹》、《滑稽大王游华记》、《战地历险记》、《热血忠魂》、《女儿经》、《掷果缘》、《空谷兰》、18集《火烧红莲寺》 剧作家、导演。原名沈吉安,又名沈哀鹃、百宁。1905年3月23日,沈浮出生在天津海河边一个贫困的码头工人家中。幼年在河北直指庵小学读书,后进入了河北觉民中学。由于家境贫寒,沈浮没有能够读完中学便失学了。
1924年沈浮进入天津渤海影片公司任演员,自编、自导、自演了戏剧短片《大皮包》,又名《沈少爷》。这是天津历史上拍摄的第一部滑稽讽刺故事片。1933年加入上海的联华影业公司,担任编导,先后编导了《无愁君子》等多部影片。抗日战争初期,沈浮与白杨、陈白尘等人组成上海影人剧团,来到重庆。在这一时期导演了《草莽英雄》、《两面人》、《雾重庆》等多部话剧,创作了《小人物狂想曲》、《金玉满堂》等话剧剧本。抗日胜利后回到北平,担任中电三厂副厂长,后来转入昆仑影业公司,在这里沈浮编导了著名的影片《万家灯火》,获得当时进步电影舆论极高的赞誉,标志着沈浮的电影艺术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新中国成立以后沈浮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完成了《李时珍》、《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多部影片,其中影片《老兵新传》于1959年获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奖。
沈浮曾任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委员及第二至四届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1986年去世。 史东山(1902.12.29-1955.2.23),编剧、导演,原名匡韶,浙江海宁人,出生于杭州,早年曾从事美术和戏剧活动,1922年进入影坛参与创作了《杨花恨》(1925)、《儿孙福》(1926)、《同居之爱》(1926)、《王氏四侠》(1928)等影片。1932年与蔡楚生等合作拍摄《共赴国难》,抗日战争爆发后,拍摄有抗战四部曲《保卫我们的土地》(1938)、《好丈夫》(1939)、《胜利进行曲》(1941)、《还我故乡》(1945)等片。后与阳翰笙、蔡楚生、郑君里等人组织联华影艺社拍摄由他编导的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曾轰动中国影坛。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委员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影协第一届常务委员。1951年编导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获第六届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奖,并著有《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论电影镜头的组接》等书。
史东山编导的影片,内容丰富,人物完整,具有历史的概括性与生活的真实感;在艺术上富于简练、明快、流畅的特点。 但杜宇(1897—1972),原名但祖龄。原籍贵州广顺,生于江西南昌。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曾出版《百美图》画集。“杜宇”乃杜鹃之别称,因以为名。但杜宇从小喜欢绘画,长大后即来上海,以画月份牌为业,业余时间经常观看电影,逐渐对拍电影产生了兴趣。有一次,但杜宇从一个外国人手里购得一架电影摄影机,回家悉心研究,居然掌握了摄影技术,于是办起了上海影戏公司,自任编导和摄影,演员则由家属担任。他的侄儿但子久、侄孙但涂亭、侄曾孙但二春(但杜宇年纪虽轻而辈份大)、外甥贺佩之、外甥女贺佩蓉、贺佩瑛,都能演戏,他们共同组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公司。
主要作品:
导演故事片:《传家宝》、《还金记》、《盘丝洞》、《小剑客》、《卢鬓花》、《万丈魔》、《媚眼侠》、《画室奇案》、《豆腐西施》、《美人岛》(前后集)、《古屋怪人》、《东方夜谭》、《南海美人》、《失足恨》、《清白》、《健美运动》、《桃花梦》、《人间仙子》、《新娘的前夜》、《国色天香》、《石破天惊》、《南海艳影》、《苦恋》(与陈实合作)、《新天方夜谭》、《江湖奇侠》(一至三集)、《豹子头林冲》、《花花公子》、《嫦娥》、《新凌波仙子》 邵醉翁(1896—1979),原名邵仁杰,字人杰,别号醉翁,浙江宁波人。1914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法科,后任上海地方法院及会审公廨律师。1921年任中法振业银行经理 ,同时在上海、天津、宁波等地与人合股经营商号。1922年集股经营笑舞台,演出文明戏,并创办“和平社” 剧团,演出自编讽世剧本。1925年以和平社演员作班底,与弟邨人、仁枚、逸夫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任总经理兼导演。同年导演影片《立地成佛》。后相继导演《梁祝痛史》、《白蛇传》、《孟姜女》、《七侠五义》、《乾隆游江南》等。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在左翼电影运动的影响下,导演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影片《芸兰姑娘》、《挣扎》,并将改编自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 的电影剧本《一夜豪华》搬上银幕。 天一公司的影片受到南洋各地观众的 欢迎。1936年后期,天一公司陆续将制片资材运往香港,建立香港分厂。 抗日战争爆发后,天一公司结束在上海的制片业务,将全部资材运往香港分厂,改名南洋影片公司。建国后闲居上海,后在上海病逝。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1925:《立地成佛》、《女侠李飞飞》
1926:《忠孝节义》、《夫妻之秘密》、《梁祝痛史》、《电影女明星》、《珍珠塔》、《义妖白蛇传》、《孟姜女》(与裘芑香合作)、《孙行者大战金钱豹》(与顾肯夫合作)、《唐伯虎点秋香》(与裘芑香合作)
1927:《白蛇传》、《刘关张大破黄巾》、《铁扇公主》(与李萍倩合作)
1928:《夜光珠》、《拳大王》、《双珠凤》
1929:《无敌英雄》、《江洋大盗》、《乾隆游江南(第一、二集)》
1931:《最后之爱》、《空门红泪》
1932:《芸兰姑娘》、《一夜豪华》
1933:《孽海双鸳》、《生机》、《飞絮》(与汤晓丹合作)、《苦儿流浪记》、《吉地》
1934:《王先生》、《万花筒》
1936:《黄浦江边》、《女同学》(与文逸民合作)
1937:《富贵荣华》(与文逸民合作)
电影剧作
1927:《刘关张大破黄巾》(与裘芑香合作)
1928:《寻父遇仙记》、《红宝石》、《夜光珠》
1929:《乾隆游江南(第一、二集)》
1930:《乾隆游江南(第五、六集)》、《施公案(第一集)》
1933:《孽海双鸳》、《生机》
1936:《黄浦江边》、《女同学》
1937:《富贵荣华》 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中,有一个早已被湮没的名字——何非光。这是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本身的经历就可以是一部电影。
何非光是台湾人,1913年出生于台中市,16岁那年只身到上海谋生,先是在一个台湾同乡开设的诊所里当学徒,这年的春节,他到苏州游玩,遇到[联华]在此拍摄《续故都春梦》的外景戏,当时正在拍摄这样一个场面:农村姑娘朱莹(陈燕燕饰)手提小篮正在归家途中,突然,她被身后追上来的一个军阀骑兵捋上马背--但是扮演军阀骑兵的演员,骑术不佳,力气又不足,再三尝试也达不到导演的要求。此时,在场的何非光 当了一回替身演员,很出色的完成了这组镜头,他的表现引起了影界人士的注意,此后,[联华]聘他为签约演员,何非光就因一个偶然的机遇踏上了从影之路。
他先后出演了《人生》、《暴雨梨花》、《小玩意》、《风》、《天明》、《体育皇后》、《华山艳史》、《母性之光》、《再会吧,上海》、《昏狂》、《热血忠魂》、《日本间谍》等等影片。出色的完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反派角色。
之后,他又转为电影编导,先后编导了抗战影片《保家乡》、《东亚之光》、《气壮山河》、《血溅樱花》和影片《某夫人》、《芦花翻白燕子飞》、《出卖影子的人》、《同是天涯沦落人》、《花莲港》等等。
他还导演过话剧、越剧、淮剧、上海滑稽戏等等地方戏,尤其是滑稽戏《三毛学生意》作为一个优秀剧目被改编成了电影。
但是,“台湾特务”、“日本间谍”、“国民党派遣人员”等等莫须有的罪名,使他从1949年以后就被排除在电影界之外,尽管,他曾抗美援朝上前线、到大西北参加军区文工团-----寻求自我救赎,但是,1958年还是被判处管制两年,直到1979年8月11日才得到彻底平反。
何非光的电影生涯是短暂的,但是他为电影事业所做的贡献是在中国电影史上值得一书的,他编导的《保家乡》抗战期间在东南亚地区有很大影响;他编导的《东亚之光》被誉为[一柄正义之剑];他编导的《气壮山河》是中国唯一一部反映中国军民和盟军一起直接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片;他编导的《花莲港》是“第一部以台湾省高山族为题材的爱情巨片”;他导演的《出卖影子的人》票房极佳,影响很大……
自从1949年后何非光从影坛消失,有各种矛盾的零星报道“被国民党杀害--”、“劳改死在东北--”-----事实上何非光一直默默无闻的活到1997去世。
台湾著名导演李行先生和台湾电影资料馆曾做最大的努力,帮助何非光圆他回台湾故乡省亲的心愿,但是,就在何非光准备前行的前两个月,突然发病与世长辞。 杨小仲 (1899-1969) ,编剧、导演。原名杨保泰,艺名羼提生。江苏常州人。1916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补习学校半工半读,1918年转入该馆机要科任职。1920年将文明戏《阎瑞生》改编为电影剧本,由中国影戏研究社摄制成影片,为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之一。后为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编写电影剧本。1925年独立编导影片《醉乡遗恨》。1927年入长城画片公司,编导《火焰山》等影片。1929年与陈趾青合作创办昌明影片公司,编导武侠片《火烧平阳城》等。1931年入联华影业公司,编导《蛇蝎美人》、《四姊妹》等影片。1935年入新华影业公司,导演影片《红羊豪侠传》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曾赴绥远前线,拍摄傅作义部队抗击日寇侵略的纪录片。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编导《秋》、《结婚交响曲》等影片。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泰等影业公司编导影片《十步芳草》等。1949年前编导影片九十余部。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执导戏曲片和儿童片。1960年拍摄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绍剧),成功地发挥电影艺术的特殊手段,塑造出孙悟空的神话英雄形象,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1963年编导的童话故事片《宝葫芦的秘密》亦受到好评。曾任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
电影剧作:
1921:《阎瑞生》
1922:《好兄弟》
1923:《松柏缘》
1930:《侠义英雄传》
1944:《断鸿零雁》
1948:《古屋魔影》
编导故事片、戏曲片:
1925:《醉乡遗恨》
1926:《马浪荡》
1927:《武松血溅鸳鸯楼》
1928:《火焰山》、《妖光侠影》
1930:《江南女侠》
1929-1931:《火烧平阳城》(一至六集,与陈趾青合作导演)
1931:《飞侠吕四娘》、《心痛》
1935:《蛇蝎美人》、《四姊妹》
1936:《桃源春梦》、《小孤女》
1937:《飞来福》
1938:《地狱探艳记》、《六十年后上海滩》
1939:《化身人猿》、《白蛇传》
1940:《隋宫春色》、《双珠凤》、《女鬼》
1941:《艳尸复仇记》、《新姐妹花》(与周贻白合作编剧,与张善琨合作导演)、《明月重圆夜》、《上海淘金记》
1942:《卓文君》、《欢乐年年》、《秋》
1943:《三朵花》
1944:《结婚进行曲》、《凯风》
1945:《莫负少年头》、《廿载恩情》
1946:《民族的火花》
1947:《欲海潮》、《钗头凤》
1948:《悬崖勒马》、《十步芳草》
1949:《异想天开》
1963:《宝葫芦的秘密》(与殷子、蒋天流合作改编剧本)
导演故事片、戏曲片:
1926:《不如归》、《母之心》
1927:《一箭仇》、《翠屏山》(与陈趾青合作)
1928:《大侠甘凤池》
1929:《儿子英雄》、《秘密宝窟》
1931:《两大天王》
1933:《徭山艳史》
1934:《良宵》
1935:《红羊豪侠传》
1939:《琵琶记》
1940:《三娘教子》(戏曲片,与言菊朋合作)
1942:《生命之火》
1948:《痴男怨女》、《间谍网》(与陈翼青合作)
1949:《荒园艳迹》、《残冬》
1956:《庵堂认母》(戏曲片)
1957:《陈三五娘》(戏曲片)
1958:《兰兰和冬冬》
1959:《好孩子》
1960:《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戏曲片,与俞仲英合作)
1961:《周信芳的舞台艺术》(戏曲片,包括《徐策跑城》、《下书杀惜》,与应云卫合作) 洪深(1894—1955),学名洪达,字伯骏,号潜斋,别号浅哉,江苏武进人,中国电影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导演。
洪深出身于封建的书香门第,自幼爱好文艺。父亲洪述祖是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1913年因枪杀国民党领袖的“宋教仁事件”,躲避于德国统治下的青岛。
1911年前洪深分别就读于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天津铃铛阁中学,1912年入北京清华学校,1916年公费留学于美国俄亥俄大学,学习烧瓷工程,1919年改学戏剧,就读于哈佛大学并获硕士学位。
1922年回国,执教于复旦、暨南等大学,在为推进我国早期话剧运动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关注着电影事业的发展。他“是第一个主张并且写出剧本的人”(《新文学大系?戏剧导言》)。1924年闯入电影圈,与田汉、夏衍等成为挚友。他在复旦大学任教时,领导成立了“复旦剧社”,推动了大学戏剧活动。接着又与田汉等人成立了“戏剧协社”和“南国社”,成功地演出了译制剧《莎乐美》使女主角俞珊女士蜚声全国。他在联华电影制片公司作编导时,也使电影明星胡蝶荣膺电影皇后的盛名。
1924年,发表了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申屠氏》。1925年秋,受聘于明星公司任编剧顾问,编导《冯大少爷》和《早生贵子》。1926年编导《四月里底蔷薇处处开》和《爱情和黄金》。1927年编导《同学之爱》,并把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舞台剧《少奶奶的扇子》改编搬上银幕。其早期作品,比较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理的刻画,开中国电影“心理剧”的滥觞。
洪深为中国电影有声片的诞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1928年,他翻译了苏联电影艺术家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联合发表的《关于有声电影的宣言》。后为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撰写电影剧本。
30年代初,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与夏衍等在明星影片公司组成编剧委员会。这一年,他导演了《铁板红泪录》,加工改编了《香草美人》,编写了电影剧本《压迫》。这些影片,视野开阔,观点鲜明,反映了工人、农民的生活和斗争。其后,又陆续创作了电影剧本《新旧上海》、《梦里乾坤》、《女权》、《社会之花》、《四千金》、《镀金的城》等十余部,分别由明星、天一、联华、新华等影片公司摄成影片。
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救亡演剧队的组织领导工作,进行抗敌宣传和进步的戏剧活动。抗战胜利后,他仍在大学任教,并主编《大公报》的“戏剧与电影”副刊。1946年,受聘于国泰影业公司,任特约编剧,导演了名重一时的舞台剧《丽人行》。1947年为启明影业公司编写《鸡鸣早看天》,揭露社会黑暗,憧憬光明未来。1948年,与人合作导演了《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鼓吹妇女解放,富于教育意义。
洪深一贯重视电影批评和电影理论建设。早在他回国之初,他为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草拟的“征求影戏剧本”启事,就明确地阐明了他对电影功能的进步观点。1930年2月22日,为抵制美国辱华影片《不怕死》在沪上映,于大光明电影院当场提出严正抗议,面对苏联影片《生路》,却撰文热情地予以赞扬。他的《1933年的中国电影》一文,对左翼电影运动的成就作了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与肯定,他还写有为数甚多的影片评论和《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电影戏剧的表演艺术》等理论专著。此外,他编写的《电影术语词典》,收录编剧、导演、摄影、制片、洗印、录音、广告等二十五类电影词目近六百条,并注有英文或法文。1935年在上海出版,是中国最早的电影辞典。
解放战争期间,洪深在上海组织教授罢教,并积极参加学生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爱国游行示威,因而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
建国之后,洪深先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8月29日因患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主要作品:
编导:
《冯大少爷》(1925)、《爱情与黄金》(1926,与张石川合作导演)、《卫女士的职业》(1927,与张石川合作导演)、《少奶奶的扇子》(1928,与张石川合作导演)、《同学之爱》(1928,与张石川合作导演)
导演:
《早生贵子》(1925)、《四月里的蔷薇处处开》(1926)、《铁板红泪录》(1933)、《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1948,与郑小秋合作)
电影剧作:
《申屠氏》(1928)、《爸爸爱妈妈》(1929)、《歌女红牡丹》(1931)、《旧时京华》(1932)、《如此天堂》(1932)、《压迫》(1933)、《香草美人》(1933,与史文源合作)、《女儿经》(1934,与夏衍,郑正秋等合作)、《劫后桃花》(1935)、《时势英雄》(1935)、《花花草草》(1936)、《女权》(1936)、《新旧上海》(1936)、《镀金的城》(1937)、《梦里乾坤》(1937)、《社会之花》(1937)、《四千金》(1937)、《自君归来》(1946)、《鸡鸣早看天》(1948)、《几番风雨》(1949)
『捌』 郑正秋1928年的武侠电影叫什么
郑正秋1928年的武侠电影叫《黑衣女侠》。《黑衣女侠》是程步高、郑正秋执导的武侠片,由郑小秋、丁子明、黄君甫、王梦石等主演。影片于1928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柳老贵的一双儿女景华和美华,在戏班中分任生旦二角。军长参谋长范之固垂涎美华的美色,被美华拒绝,遂借总管军政黄彪之手杀了景华和老贵。美华在武净王宝奎的帮助下免遭不幸,于是和王学习武艺,以待复仇之用。
一日,罗公子外出巧遇在路旁哭泣的美华,怜之赠以百金后离去。范无意中杀了黄,谎称黄自杀,取代了黄的位置。罗感到疑惑,范遂将其囚禁。深夜,罗被美华所扮的黑衣女侠救走。罗、美华、王与革命分子一起杀了范。
剧情简介:
伶工柳老贵因年老退为掌班,其子景华与女美华分任生旦。武净王宝奎性憨直。邀角王大,为一嗜利之徒。当地军阀督署参谋长范之固,垂涎美华,时至后台纠缠,美华厌恶,终不就范。一天,景华、王大路经公园,遇军阀黄彪之七姨太。
七姨太看中景华少年英俊,命随行马弁跟踪。马弁贿王大,王大乃邀景华饮于餐室,转赠钻戒。移时七姨太至,景华不从,跪地乞赦。七姨太无奈,愤而逐之。美华从宝奎习艺,宝奎痴肥未娶,单恋美华,自知非分,未敢明示。
『玖』 1928年,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是什么
1928年,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是《火烧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是于1928年上映的武侠电影,由张石川执导,由萧英等主演。
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意义非凡,它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神怪热,此后武侠电影也成为在世界影坛上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
(9)1928年郑正秋导演的电影是扩展阅读:
《火烧红莲寺》诞生在1927年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其时国民党屠杀昨日的同盟者共产党人的屠刀,令社会充满了血腥和失败的气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绪也在社会上弥漫。
这部影片的问世曾被视为满足人们逃避现实情绪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就电影本身而言,《火烧红莲寺》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影响。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的立足开辟了一种电影样式。
《火烧红莲寺》上映后广受欢迎,一时有万人空巷之感。故此后在三年内连续拍出了18集,足见其商业的成功,同时更引来了无数的效仿者。
从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了227部武侠神怪片。同时,片中的一些特技摄影在当时也充满了创新意识,银幕上的剑光斗法、隐形遁迹、空中飞行、口吐飞剑、掌心发雷等种种绝技,也使它获得了“武侠神怪片”的恶名。
1931年,鉴于武侠神怪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极不相符,国民政府下属的电影检查委员会下令查禁包括《火烧红莲寺》在内的所有宣扬怪力乱神的电影,这一波武侠神怪片热潮戛然而止。不过,一些导演遂转至香港,并于1935年在香港拍出了第19集《火烧红莲寺》,武侠电影的传统也在香港得到传承。
『拾』 1923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电影
《孤儿救祖记》是我国拍摄较早的长故事片之一,也是早期著名的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第一部长故事片。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正剧《孤儿救祖记》,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尹自重出品人,王汉伦、郑小秋等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