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个电影是成龙主演的,演的是书里出来了5个小鬼,教成龙练五行拳,电影就什么名字啊
中文名:《拳精》
外文名:《Karate Ghostbuster》
其它译名:《Spiritual Kung Fu》
制片地区:中国香港
拍摄地点:中国香港
导 演:罗维
类 型:动作
主 演:成龙,王青,元彪,田俊,石天
片 长:94分钟
上映时间:1978年11月23日(香港)
成龙饰演一名少林弟子,他生性顽皮好动,常被师父责骂,可是他聪明伶俐,且胆大惊人。传闻寺里藏经阁有鬼,他却主动要求去看守,怎料大楼真的有鬼,鬼魂的名字叫:龙、蛇、虎、鹤、豹。
他们教他失传多年的功夫五形拳:龙拳、蛇形、虎爪、鹤拳、豹拳,令他成为武林高手。少林方丈本隐藏极深,原来是江洋大盗出身,成龙在五个鬼魂的帮助下,最后打败了方丈,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此片还是成龙第一部功夫喜剧,意义深远。
(1)香港邵氏电影成龙扩展阅读:
演员表——
1、成龙 Jackie Chan
成龙,1954年4月7日出生于香港中西区,祖籍安徽省芜湖,中国香港男演员、导演、动作指导、制作人、编剧、歌手。
2、王青Ching Wong
王青,绰号“大口青”,1949年6月24日出生于上海,前邵氏演员,现为香港城市电讯(HKTV)演员。曾担任龙虎武师及动作指导,八十年代亦为电影界一线演员。曾经于新浪潮电影《山狗(1980年电影)》中饰演反派之一角。 王青的哥哥是写实警匪片导演王钟。
3、元彪Yuen Biao
元彪(原名夏令震),1957年7月26日出生于香港九龙,中国香港男演员,“七小福”之一1964年进入于占元开办的中国戏剧学院学习京剧 。1967年开始作为儿童演员参演影视剧。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常追随师兄洪金宝、成龙拍片。
4、田俊James Tien
田俊,1942年5月28日出生于广东潮安县,香港70年代著名动作明星。田俊60年代中期进入邵氏公司担任龙虎武师,60年代末在电影中饰演角色。70年代初升任武术指导。1973年加入嘉禾做演员。在李小龙电影里《唐山大兄》、《精武门》、《死亡游戏》都有他主演。
2. 有什么好的邵氏电影推荐分享呢
我是 邵氏影迷 ,现在还经常看老的邵氏经典,真是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 。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担任总裁,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邵氏电影为什么能称霸亚洲半个世纪,号称 东方好莱坞 ?主要原因是金牌导演、优秀编剧和演员。
四大金牌导演李翰祥 :开创黄梅调电影
李翰祥在邵氏的创业阶段进入公司,当时他力主拍摄黄梅调电影,选用林黛担任主演拍摄出影片《貂蝉》,影片于1958年上映,随即打破了国语片在香港的票房纪录。李翰祥随后拍出了《江山美人》,李翰祥的黄梅派电影渐渐成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胡金铨 、 张彻 :确立新派武侠片风格
与李翰祥不同,胡金铨和张彻则以拍摄武侠片闻名,他们的风格被人定义为新派武侠电影,确定这一派的开山之作是胡金铨1966年起用岳华、郑佩佩主演的《大醉侠》,次年,张彻的《独臂刀》上映,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元的影片。
楚原 :最古龙的武侠片导演
楚原拍摄的影片多以古龙的小说为蓝本,他的《流星。蝴蝶。剑》等都是这类超现实武侠片的代表作。经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现的演员是狄龙,当年,人们习惯地把楚原、古龙和狄龙三人称为铁三角。
金牌编剧倪匡,原名倪聪,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著名小说家。与金庸、黄沾和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
1960年代末,香港武侠影片兴起,倪匡转而从事剧本创作十多年间,倪匡编写的电影剧本超过四百部,代表作有张彻导演的《独臂刀》。据他自述,他在高峰期时曾一天写下二万字,十二份报章刊登其作品。
倪匡写了四、五百套剧本,其中拍出三百套电影。他称自己当年创作力惊人;三、四天可以写好一套剧本,同时还在写七、八篇连载小说。
邵氏培养班TVB建立造星工厂,全面培训新人,垄断明星资源,1971年开办艺员训练班;包括梁朝伟、周润发、周星驰、赵雅芝、袁咏仪、胡杏儿等明星。
总结:邵氏电影是亚洲电影奇迹,创造了几千部经典,特别是武侠电影,无人超越。
邵氏电影的确好看,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武侠, 历史 ,恐怖,科幻,桃色风月等等。。。。
1.十八般武艺。
集中国武术兵器之大成,武打戏份非常的足,刘家良加入了诙谐的武侠影响后来的成龙,其动作设计与我打水平也登峰造极。影片讽刺义和团伪科学,清政府阴谋论,最后以狭义止干戈。神打坛金钟罩、茅山坛傀儡术、术士坛瞳术、三岔口精髓的巷战、铁猴的暗器衬衫、十八般兵器破解法都非常精彩。
2.新独臂刀。
开篇用了个亢龙有悔。兄弟之间情谊相惜用的也很好,正是这才是得潜龙升天。狄龙施展双刀真是帅极了,棕色皮坎肩也英姿飒爽,大战群寇出彩被拦腰斩断既让人感慨又觉悲剧有余。结尾,白衣独臂长桥大战,为兄弟之情泣泪重出江湖也是紧接着的亮点,一手三刀的绝杀更秒。
3.风月奇谭
李翰祥的风月民俗题材非常有趣,这个片子特别推荐。三段式嵌入叙述主线。色欲情迷的香艳故事中充斥着见血的讽刺、极致的荒诞。《捉奸记》女人听铁匠打铁以自我安慰,风箱借指性交,淬铁戒指射精,很精彩。《畸婚记》民俗房中术蔚为大观,映射人情炎凉,连小孩子也满肚花肠。《偷情记》充气娃娃前卫十足,整蛊故事贵在有趣!
七十二家房客
7.4
胡锦/岳华/井莉/中国香港/喜剧/1973-09-22
楚留香
7.7
狄龙/岳华/苗可秀/中国香港/剧情/1977-05-03
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
7.3
刘永/岳华/凌云/中国香港/动作/1978-02-19
无翼蝙蝠
6.5
井莉/尔冬升/欧阳佩珊/中国香港/武侠/1980-12-11
风雨双流星
6.4
王羽/成龙/蓝毓莉/中国香港/武侠/1976-08-21
我爱HK 开心万岁
6.9
曾志伟/梁家辉/吴君如/中国香港/剧情/2011-01-31(中国大陆)
天蚕变
6.6
徐少强/万梓良/刘永/中国香港/动作/1983-09-30
水浒传
6.9
姜大卫/狄龙/陈观泰/中国香港/剧情/1972-03-17
天官赐福
6.7
尔冬升/王祖贤/汪禹/中国香港/喜剧/1985
五毒
7.7
郭追/孙建/江生/中国香港/剧情/1978-08-12
花田错
7.4
乐蒂/张仲文/丁宁/中国香港/剧情/1962-03-14
1、《生死门》导演: 张彻、主演: 傅声、郭追、 罗莽、林珍奇、刘慧出演。上映时间:1978年4月26日。
2、《楚留香之幽灵山庄》是由楚原执导,狄龙、顾冠忠、戴良纯等主演的功夫片,上映时间:1982年
3、《叉手》导演: 张彻、主演: 郭追、钱小豪、江生、朱客,上映日期: 1981年05月15日。
说几个代表人物:狄龙、姜大卫、陈观泰、尔冬升,有邵氏黄金配角“谷峰”参演的都是经典的武侠片
上海滩十三太保,血洒天牢,十二道金牌,双侠,保镖,独臂刀姜大卫版,独臂刀王羽版,独臂刀王,天下第一拳,太多了记不住了
1.《唐朝豪放女》
即便步入没落,但邵氏毕竟是邵氏,它的古装片在诗词沉墨上的写意已然是界内难以逾越的高峰,无论坠落淫香的场面,亦或流乡别景的难情,它好像就生活在那过往的时代,讲述着那时的男男女女与 社会 间的种种联系,仿佛在以雅缓的节奏记下卷卷史册,供日后阅者了解彼时政局。我想,这也是邵氏不朽的原因之一
2.《风月奇谭》
思路广,欢乐多。好有趣好精致的片子,让人捧腹之余还要赞叹一下编剧的巧思。 服装、布景都好精致,对白更是妙处横生,演员长得漂亮,演技也妙。尤其是第三个故事中的当铺老板娘,那个眼神真是太勾魂了。
3.《邪》
虽然对恶魔和怪谈多有模仿,但却是非常成功的本土化改编,叙事节奏好,细节铺垫自然,演员的表现也很不错,即使现在上映也算是佳作了。
4.《新独臂刀》
狄龙和姜大卫少年时期真乃绝代双骄,张彻很敏锐很穿越地洞悉到两位秀色可餐的正太是香港武侠史上难得罕见的BL素材,于是将兄弟情描写得堪比爱情又胜似爱情,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仍可以满足广大腐女的无限遐想。
5.《十八般武艺》
太过瘾,各种兵器和硬桥硬马的集中展示。C叔讲解涨姿势,梳理了刘家良及更早期功夫片的 历史 脉络,分享了大量的影视资料,电影本身就很有趣,各种周边知识太好玩了。这次之后基本我对功夫片就有个系统的印象了。每个演员都处于体能正好的年代,打得又美又充满想象力。美术也做得不错,充满喜感赏心悦目
6.《五毒》
五人各自的功夫对应其性格和处事作风:灵蛇擅游走,头脑灵活;蛤蟆修气功,豪爽刚直;蝎子尾后针,隐藏心机;壁虎腾空攀附墙壁,变通不羁喜助人。功夫设计精彩,联手破功也是奇观。
7.《倾国倾城》
“倾国倾城”加上李翰祥的大名乍听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部制作精良大牌云集的风月片,没想到是宫闱 历史 戏,亦是李氏第一部清宫戏,美术场景的华丽在记忆中觉得超出了垂帘和火烧,香港导演的魅力就在于能在狭小的棚里制造奇迹与幻觉,当在故宫实景拍摄时,反倒凸显不出李翰祥这个独特的长处了。
8.《三少爷的剑》
楚原拍的最好最有格调的武侠片;属于邵氏必看片之一,配角阵容很强大,当时邵氏大牌几乎一个不落全来客串了一把,可以数星星玩;男主尔冬升英气逼人,完全把狄姜二人给比没了。女主余安安也很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墨镜的东邪西毒。
9.《五遁忍术》
张彻出品,虽然情节编排比较老套,但是贯穿全片的忍术还是给了我很多看片的乐趣。这么多年过去了,无论是电影的拍摄手法、导演的构思水平还是演员演技的锤炼都胜过了当年,不过为什么现在的片子思路就那么狭窄呢,无非警匪、黑帮、爱情、亲情,总觉得不如当年的电影内容涉猎那么广。
简直不要太多,但邵氏电影给今天观众的感觉,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武侠片, 历史 片和风月片。
特别是后者风月片,金瓶双艳,大军阀等为代表的,就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电影。
现在的观众去看邵氏电影,最大的两个疑问,一是里面的香港演员为什么呢都是说的普通话呢?而且有的人明明现在讲的不怎么标准,但是那个时候反而讲的很好呢?
二是里面的布景是怎么做出来的?特别是江山美人,倾国倾城等反映晚清 历史 题材的电影,为什么看起来的室内布景能够以假乱真,栩栩如生呢?
因为解放前后,很多上海的电影人和文化人都到了香港,他们对于内地和上海的印象还停留在旧时代,他们及其后代的母语自然是普通话。只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粤语片的兴起,这种以前的普通话慢慢没有人看了。
所以能听出来当时明星的普通话即便比后来的港普好很多,但也和现在的普通话有不小的差异了。
记忆中的邵氏武侠
香港电影
开创黄梅调电影,
确立新派武侠片风格......
片头片尾的一句“邵氏出品,必属精品”让人终身难忘。
那个年代的人们,还很淳朴,
以为这句话是一句自吹自擂的广告,
如今和过去做比较。仅仅通过影片中简单的道具的对比,
我们应该不再将邵氏电影的那句口号当广告了,
而是视其为“自我勉励”——邵氏电影自始至终有精品意识。
在商业片时代,还坚持做精品电影的制作人估计也只剩邵氏了。
片名排版从右到左,是不是儿时记忆中的样子?
看起来很亲切,而且这个片名还有点互联网特色。
《风流断剑小小刀》剧照
1976年的《天涯明月刀》是香港邵氏公司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
故事描写天下“第一快刀”傅红雪击败燕南飞
成为武林第一。其后两人被杀手追杀,合力追查真相的故事。
《西厢记》由邵氏公司于1965年出品。这是深受欢迎的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多次被搬上银幕,大受观众欢迎。而这部《西厢记》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视为1960年代极其重要的电影之一,邵氏有古典美人之称巨星乐蒂饰演祝英台,原本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带演厦语片的凌波首次反串演出男主角梁山伯,一举成名。
李翰祥把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中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悲剧,
香港邵氏电影比较让人欢喜,它情节鲜明,武打精练,故事简单,内容该复杂时复杂,该简单时简单,剧情老少皆宜!
3. 香港的“五条龙”,你知道都是谁吗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可以说是最辉煌的时代,优秀的电影层出不穷,优秀的演员不计其数,其中,这几位名字含“龙”的演员,可以说是各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成龙
成龙原名陈港生,出生于中国香港,小时候因为不好好读书,父母将他送入于占元师傅戏班,学武学艺,后来与洪金宝元彪等组成“七小福”,随着戏剧的低迷到来,众人纷纷踏入电影圈,一开始成龙也是武行,跑龙套。
从小被遗弃在香港街头的他,被养母卖到了戏院。在戏院尊龙也是受尽折磨。之后,他被美国一对夫妇看中带到美国,再后来,尊龙经过不懈的努力,凭借着1985的《龙年》,被美媒称为“最帅的黑帮老大”。1987年《末代皇帝》,尊龙将溥仪饰演的完美无瑕,也是该片让尊龙大火。回到国内,尊龙因为空运狗事件被媒体抹黑。错过了原本由他出演“程蝶衣”的《霸王别姬》。被人们称“因为一条狗失去封神机会的人”。2007年在《游侠》之后,他也是退出了电影圈。生活在了加拿大。
4. 45年前的武侠片票房仅29万,古龙说了什么话,让主演成龙痛哭
现在整个华人演艺圈成龙当之无愧地成为大哥,我相信没有人会质疑成龙在电影界的资格和地位。他出生于1954年,8岁那年他以童星的身份出演了电影。16岁之后,他加入了大师兄洪金宝,并在离开京剧学校后参加了演出龙虎武师。像许多香港明星一样,成龙也有跑龙套的经历,当时他叫陈元龙。1973年李小龙去世,香港电影界迫切需要寻找李小龙的继任者,选择成龙并为他拍新精武门,目标是捧红成龙。
而且对敌人也模棱两可,血雨门无缘无故出来,成为最后一个终极BOSS。这是制作喜剧的感觉,而且太乏味了。当然铸造中存在某些问题,必须承认古龙的最初判断没有错,并且成龙的出现与古龙中描述的浪子英雄的出现不符,导演罗威也无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成龙的个人魅力导致南方的剑花朦胧雨和后来被称为香港首部3D武侠片的飞度卷云山都失败了,飞度卷云山发行后,甚至导致制片人罗威影业濒临破产。幸运的是成龙与最重要的博乐导演吴思远相识,并拍摄了蛇形刁手和醉拳,从那时起他成为了功夫超级巨星。
5. 邵氏风月电影(邵氏风月片里的东方风情)
1982年,根据同名连载专栏改编的《三十年细说从头》上映,导演李翰祥在片中大胆戏说自己从影30载的秘闻趣事。
李翰祥说:「人生如戏,谁的戏都有掌声起落的时候,谁的戏都有落幕的时候。」
作为李翰祥在邵氏拍的「落幕」作品,电影重现了邵氏的黄金时代——虽然猎奇感远甚历史感。
80年代,伴随着李翰祥的辞别,邵氏时代也在走向谢幕。作为香港电影行业的黄埔军校,巅峰时期邵氏发掘的众多导演演员,后来也成了邵氏走向衰落的引子。
胡金铨出走台湾,邹文怀何冠昌成立嘉禾电影,培养出风光一时的李小龙、成龙、张曼玉、洪金宝、陈可辛等顶级巨星和名导,邵氏的光辉日渐暗淡。
70年代邵氏「风月片」的兴起,未尝不是邵氏开始由巅峰走向落寞的转折点。
但如今回看,大概也只有邵氏时代的禁片能称得上「艳情而不色情,风流而不下流」,配得上「风月」二字。
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一直要到1988年才得以确立。从那之后,才有了如今人们常识的,囊括色情血腥暴力在内所谓「三级片」的概念。
在那之前,作为港产香艳三级片前身,邵氏风月片其实已经兴盛了好十几年。
邵氏风月片潮流的起点,是1972年上映的风月喜剧《大军阀》。这场合作起始于70年代初李翰祥和邵氏两方的经济困局。
1963年,李翰祥出走台湾成立国联影业。正欲大展宏图,却遭遇金主爸爸陆运涛(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老板)坐飞机在台中丰原神冈失事。
失去靠山的李翰祥后来在票房上接连失利。1971年,创业失败的李翰祥再度返港,开始拍骗术题材小成本电影挣钱。
当时邵氏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吝啬分成,邹文怀何冠昌带着一群邵氏同僚出走,另起炉灶成立嘉禾。之后邵逸夫又走眼错失李小龙。
很快,在嘉禾王牌——李小龙功夫片的重创之下,邵氏开始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为拯救危机中的邵氏,邵逸夫主动请回了曾经的摇钱树,开创过一代黄梅调电影热潮的李翰祥。
而李翰祥试水的风月喜剧片《大军阀》,就是回归邵氏后的第一部作品。取材北洋政府时期诸多逸闻趣史,李翰祥打造了经典的军阀大帅庞大虎形象,也捧红了之后20年里香港最重要的喜剧演员——许冠文。
作为当年三大卖座华语电影之一,《大军阀》的成功,开启了邵氏和香港电影的风月片浪潮,也让邵氏坚定了风月片这条全新的生财之路。
跟执着于电影艺术水准的名导胡金铨相比,同为「文化型」导演出身的李翰祥,却将文化内涵和市场需求的平衡点拿捏得恰到好处。
大约是经历过了创业的失败和市场的毒打,李翰祥后来对电影的商品性质毫不避讳:「电影本身是商品,不是画,不是曲。画和曲可以是非卖品,电影却一定要有市场,要大家来看,要在商业中求艺术,艺术中讲商业,最好双叫——叫好叫座。」
《大军阀》的成功,让邵氏开始打定主意开拍更纯粹的风月片捞钱。在艺术和市场,挣钱与成本之间,李翰祥和邵逸夫也达成了统一意见:「邵先生对我其实不错,我拍了几部风月片赚了钱,他就让我拍大成本《倾国倾城》。」
当年邵氏风月题材多取材于民间曲艺、历史宫廷、《金瓶梅》等传统中国古典文学题材。基于老辈艺术家天生在国学上的存留的底蕴,他们的作品里总会满溢出浓厚的传统风情。
在他的作品里,不管是阳春白雪的历史片如《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还是下里巴人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影坛》,甚至之后艳情吸睛的风月片《金瓶双艳》、《风月奇谭》,都带有浓郁的东方古典审美。
在邵氏的风月巅峰时代,为贴近东方古典风情的韵味,李翰祥将中国传统民俗、旧时风物、市井风韵和背后的伦理精神都灵活融入了电影作品之中。
譬如,在《金瓶双艳》里,整个布景道具人物服饰,都与小说原著的元明代背景契合。而《鬼叫春》中花家驿的水车茅屋,《风流韵事》中雕栏画栋的西门大宅,都洋溢着如同国画般的古典美。
李翰祥通过对场景细节的追求,烘托氛围塑造真实感,重现传统故事里的古典意境。又将故事中人物个性进行重塑,以更贴近七八十年代观众的伦理观念。
譬如,在《金瓶双艳》里,李翰祥就着意淡化了女性的负面形象,略去了原著中某些语言粗俗,强化了他们的悲剧命运和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也保留了作品本身的训诫意识。
邵氏风月片繁荣的70年代,也正是西方「性解放」意识兴起,香港电影开始从「注重社会教谕」向「追求感官刺激」的转型阶段。
在李小龙、洪金宝、成龙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功夫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七十年代,邵氏风月片的大行其道,拯救了当年风雨飘摇的邵氏电影。
李翰祥和邵氏这场合作延续12年,产出电影30多部,其中20多部都是风月片,包括经典的《风月奇谭》、《北地胭脂》、《风流韵事》、《金瓶双艳》等等。
除了李翰祥,当年楚原导演的《爱奴》、后期方令正的《唐朝豪放女》,陈安琪的《花姐时代》,都是邵氏风月题材的优质作品。
但随着邵逸夫开始退出电影管理,邵氏继任者越发缺乏长远眼光,注重短期利益。就如同《三十年细说从头》里拍的,同一个摄影棚同一条街,三部电影同时开拍互相撞车,一条街道恨不得拍20次,如何能不出烂片?
将「风月」和吸睛噱头当作票房春药,迟早就会如纵欲过度的西门庆一般掏空根本。
此后,80年代港产三级片开始完全抛弃文化内涵,追求猎奇吸睛和情色噱头。香艳三级片离「风月」二字越来越远,越来越注重单刀直入的感官刺激,也越来越金玉其外。
以至于作为「风月片」代表的李翰祥都不得不出来说:
「真正写性要骚在骨子里,大家脱光便不性感。性开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都有很多真人表演,大家见怪不怪。反而收得越紧,人就越好奇。所以拍风月片首重含蓄。」
但「风月」题材毕竟在传统伦理观中难登大雅之堂,拿「风月片」谈文化情感听起来也有些违和。何况在那个商业社会下灯红酒绿的香港,非要电影来肩负什么文化使命也是为难。
有情有性,精致唯美的邵氏风月片时代,毕竟是要落幕了。
- THE END -
6. 1975年的邵氏电影
《花飞满城春》是朱牧执导,石天、恬妮等主演的香港喜剧片。
影片由两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讲述两位不能生育的中年夫妻讨论生养问题;第二个故事描写一间手推车公司的老板娘背夫偷情的过程。
7. 风雨双流星的演员表
成龙饰演花无病,偷盗大内玲珑如意八宝箱的窃贼,狡猾多端,最终死于梅星河的夺命流星。
王羽饰演梅星河,刑部大内密探,人称江湖奇侠,武功高强,其绝招夺命流星神乎其神。
《风雨双流星》是1976年罗维执导,古龙编剧,成龙、王羽领衔主演的创新风格武侠奇情杰作,成龙首次与王羽合作经典武侠巨制,片中成龙饰演反派角色,结尾中与王羽斗智斗勇,最后败在王羽手中。
(7)香港邵氏电影成龙扩展阅读:
王羽,原名王正权,1944年3月28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为空手道好手,香港影视演员、导演、编剧、监制、制片人。
从影三十年,共拍了60多部武打片,参与制作和监制的电影共计有80多部,为新武侠世纪的第一位武侠电影红星。
1971年与日本武打影星胜新太郎联合演出《独臂刀大战盲侠》。70年代中叶脱离嘉禾公司,加盟罗维独立制片,与成龙联合演出《风雨双流星》、《墨水台道》、《直捣黄龙》、《独臂王大战血滴子》等。
成龙,1954年4月7日出生于香港中西区,祖籍安徽省芜湖,中国香港男演员、导演、动作指导、制作人、编剧、歌手。
作为演员,成龙不仅代表了香港电影的成就,而且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作为中国功夫电影的代言人 ,他在好莱坞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概念 ,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发扬者 。
作为电影人,他热心培养和扶植新人,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8. 香港电影在大陆上映最早是什么时候我听爷爷说他们七十年代就在电影院看过邵氏电影
Wg后最早是1977年,1965年凤凰影业拍摄的《画皮》算香港电影里头一个被引进到内陆的。尔后的几年里,被引入内陆的香港电影都以凤凰与长城两家左派电影公司出品作品为主,如《三笑》(1964)、《屈原》(1977)等。被引进的邵氏电影应该不多,银都出品的《少林寺》风靡后,邵氏的动作片也才被内陆重视到。
9. 成龙十大经典电影
1、《醉拳》
童年回忆系列电影,一招一式类动作片最后的辉煌,有意思的点全在主角成长的部分了。典型港片风格,武打设计和演绎是亮点。经典的邵氏电影风格,精彩的招式对打和拆招解招,也算是成龙开始大开拳脚之作。
成龙最好看的10部动作片,榜首惊人一跳,至今无人超越。
10. 成龙的辛酸成名历程
成龙:原名陈港生。
在许多西方人眼中,中国电影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远远要超越电影本身的内核。
功夫,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被文化渲染的影像载体中,被全世界人所熟知的。
七十年代,李小龙那敏捷的身手,把带有东方传统哲学意义的“功夫”,推广到了海外。
而八十年代至今,又是一个叫成龙的男子,把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功夫以一种崭新的面貌,传播向五湖四海。
可以说,他们是将世界电影的格局拉向“准功夫”时代的英雄,是以一种榜样姿态立足于世界舞台的精神偶像,世界各地的影迷,是通过他们才认识到当代中国人的真实面貌,坚强、果敢、毅力与责任,是他们以传统的人生观向现代世界提出的挑战前提。
成龙,这个身材相貌并不出众的奇男子,现如今俨然已是红透天下的大明星。
从影三十年来一路摸爬滚打,用一身的汗水和伤疤,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人们眼中的他,一贯是健康、快乐、成熟、坚毅的阳光形象,一身唐装下的他所承载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银幕英雄,更承载着一个中国人面向世界舞台的责任态度与榜样。
险被父亲卖
小时候的成龙家里很穷,天生顽劣的他总不能让家人对他抱有什么生活期望,甚至爸爸都几乎把他就此卖掉。
人穷志短、殃及子孙,等到了长到该挎着书本走进课堂的年纪,家里却无法负担他的学费,只好把他送到了戏班子里管教。
那就是当年于占元所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为戏剧学院,实际上就是一个传统的戏班子。
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
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
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年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不读书、不识字,成龙就这么昏昏厄厄地走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每天里只勤学苦练一身软硬功夫,在师傅的鞭子与竹条下熬过春夏秋冬。
那时侯的他虽然有师傅的严加管束,但是却难改一身顽劣的秉性,和所有混在街边的坏孩子一样,他会去偷偷刮人家的私家车,偷偷撬走人家车前的金属徽章,和一群坏孩子们打架,把脏水装在塑料袋里丢到人家头上。
可以说,少年时的成龙,绝对是众多师兄弟里最不让人省心的一个,师傅往往都揪住他狠狠地一阵毒打,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我行我素的很,用于占元的话来讲,就是一看就是顶不争气的那种。
死跑龙套的
香港戏曲行业的没落,迫使戏曲学校最终关停,成龙和一干师兄弟们当时面临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就是进入到黑社会做打手,要么,就是走进片场做武行,也就是功夫片里的替身与龙套。
最终,成龙没有违背自己对父亲以及对师傅的承诺,没有进黑社会把自己深陷进去,而是走进了邵氏电影大片场,做了一个“臭武行”,那时候人们都管他们这些龙虎武师形容做臭武行,就是因为这个群体的复杂性,如果你一到片场,就要先学会赌钱,要学会象别人一样讲连篇的粗话,学着很拽的样子抽烟,给人以一种根本没什么前途的印象,将来要作什么,谁都没打算。
成龙的电影之路,是从一个“死跑龙套的”开始的,刚走进片场,导演二话不问就把他推倒在地上,一边叫人朝他脸上抹了一把泥水,然后再塞一袋子血浆在他嘴南里,这时候成龙惟一要做的就是不要喘气,如果你看过周星驰的《喜剧之王》的话,应该会有点印象,尹天仇一进片场,被人胡里糊涂地推倒在在地上。
脸上抹泥洒血浆装死尸,就是当年成龙的经历。
险入黑社会
回首当年,成龙自言不敢相信自己的这一路风雨,或许是自己命好有上天青睐,也或许是自己拼命的精神以及对事业的责任心,成就了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总之,这一切都似乎是一个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传奇,它让人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也让人不得不感慨这冥冥之中的造化果真捉弄到了自己头上。
成龙17岁那年,父亲当年为了生计,出国到远洋赚钱,在机场临走的时候,硬是抓住成龙嘱咐了他三件事,他说第一不能吸毒贩毒,第二不能加入到黑社会,第三不能去跟人家赌牌九。
这是从小到大父亲留给自己最为沉重的一份嘱托,它让年少的成龙早早体会到了责任,带给自己的压力,同时也让生性不羁的成龙,早早树立了自己的做人准则与人生观。
17岁的成龙,没有父母在身边管教,生活在一个鱼龙混杂的底层社会圈子里。
从早到晚跟一些黑社会分子打交道,就连他们杀人放火的家伙都摆在他的衣柜里。
身边的好朋友往往也都是道上的混混,经常诱惑他一同去砍人、抢劫、跟人家卖白粉,一次有三千块钱的酬劳,一个礼拜就可以赚九千,那对于当时一贫如洗的成龙来说,是多么惊人的数目。
但是一份责任让他止步,答应了爸爸的承诺就一定要履行,不能因为那小小的恩惠而把自己做人的责任一股脑丢开到脑后,也不能因一时的困境,而轻易把自己堕落掉。
结果,曾诱惑他加入黑社会的那些人后来手也被砍断了、腿也瘸掉了,先后都遭遇了不幸,侥幸没有受到牵连的成龙想到了爸爸的话,觉得这些承诺真的是父亲留给自己最为宝贵的一份精神财富了。
不做守财奴
当年戏剧学校里有一百多人,由于师傅管教严厉,生活枯燥,中途有很多人偷着逃跑了,在他也偷着跑回家里想得到解脱寻求家庭支持的时候,他爸爸跟他说:“签了合同就是承诺。
你答应人家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完成,不能半途而废,要信守承诺,签了的合同你一定遵守……”
就是因为这番看似泼冷水的话,让年轻的成龙有了一个对责任的基本概念.
后来进入到邵氏片场混工,很快做到了演员、武术指导,一个月的酬劳已经能拿到三千块钱。
这时候突然有人请他吃饭,说可不可以跟他讲点事情,谈到跳槽的问题上,说成龙这边如果毁约的话,他们就替成龙付这十万元的违约金,而且还另外塞给他一包钱。
成龙只顾得吃饭,没有仔细看那包里钱,只看到了一个明晃晃的1,后面是很多的零,想想成龙连算数都不会,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怎么会有估算。
心想说,这大概也就是十万吧,回头就说跟人家还有合同,不想这么草率做决定。
所以就一口回了下来,那人连番推就,所以自己也只好先收下那包钱,回头找人商量。
回到公司,看到陈志强,把钱拿给了他看,结果陈志强就瞪着眼睛跟他讲:“那不是十万,是一百万现金!”一听到这里,成龙整个人都跳起来,一百万现金啊,这可怎么办?虽然是个难启齿的事,他还是打算跟罗维导演商量一下,他拿着个支票,找到了罗维导演战战兢兢的承认,那时侯他叫罗维做干爸爸,说:“刚刚我见到何先生,他给我一百万现金,我想跟他拍了这部电影再跟你拍电影行不行?”结果罗维火了,劈头盖脸地就说:“有什么了不起,拿人家钱干什么,还给他。
我说还给他,你还给他……”
结果,老实过头的成龙果真把钱还给了那个送钱的人,那人就是后来成龙事业的伙伴何冠昌
老实人有厚报,也可能是成龙退还这一百万现金的行为感动了公司上下,公司以一种奖励的形式让他完成了自己的夙愿,让他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笑拳怪招》,结果这一部电影问世以后,立刻点燃了香港影市的火爆,创造了当时的票房纪录。
而成龙,也籍此成为了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卖座片导演,那一年,他才二十二岁。
话说从头,这只是说明一个人的责任心的轻重,无关于生前身后,虽说最终还是在何冠昌的策动之下,以四百万的身价转投了门庭,但是我们已经知道,这时候的成龙已经开始需要自主的创作,而不是自主的钞票。
成龙自言钱不是万能,没有钱却也万万不能,如今功成名就的他很清楚自己的财富是怎样得来的,总是不厌其烦地将这些财富回馈给这个社会,成立慈善基金,为大学生中学生设立奖学金、资助香港影剧学院,每年资助给希望工程的失学儿童,甚至还每年做几千件的羽绒服送给老人院。
被古龙臭损
成龙的好人缘与努力,往往都是他事业获得成功的最大砝码,但在当年唧唧无名的那个时候,却也是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去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机会,甚至还要忍气吞声,被人奚落到流眼泪。
那时侯在大片场做一个龙套,你几乎是没有权力讲话的,就是导演叫你做什么,你一定要做什么,在他拍摄一部古装武侠戏的时候,戏里边剧情要求有三个女人都喜欢他,但是当时担任主角的一位著名女演员,坐在一边跟导演讲风凉话,说:“我怎么会喜欢他?大鼻子、小眼睛,多让人讨厌啊……”一听到这话,成龙的眼泪就流下来了,但是背后里哭鼻子,面对她时还要对着她鞠躬,等着她站起来先走,自己退后让路,一副委屈的样子。
古龙的武侠小说我们常看,但是为人我们却并不清楚,在他生前,他是邵氏片场里的常客,那时侯成龙每天都要陪他喝酒,原因很简单,只为了让他写一个剧本给自己。
所以就坐在那边敬古大侠左一大杯,右一大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下喝,喝完以后,古龙说:“我怎么会给他写这个剧本,我要写,也得找个好看点的啊!”罗导演说,这剧本应该写给罗列、岳华,一听到这里,原本就不是滋味的成龙躲进了洗手间,一把抱住姜大卫哭成了泪人,这件事让他耿耿于怀很多年,自此经过无数次挫折,都会把这个时期的落魄翻出来与自己做一番对照。
惹恼邓丽君
相貌不好,却有人爱,成龙成名前后曾招揽无数美人的垂青与爱恋,这里面不仅有已故的歌坛天后邓丽君,更有后来被他娶过门的成名玉女林凤娇。
成龙对爱情的态度,也许有点过于散漫了一些,不太懂得珍惜,无论是对待初恋的情人,还是对待身后的妻子,都一样。
那也是过去的事情,那是他与邓丽君交往的那一段时间,那时侯成龙到哪里都是一个样子,很大喇喇的,显得很没有礼貌,几乎是暴发户般的一个年轻人,那时侯他大概只有二十二岁,却已经有了几百万身家了,走到哪里永远都带着一票兄弟,总是一副没有规矩的模样。
而邓丽君带他到法国餐厅去吃饭,吃完之后成龙就很生气,因为她是很有气质很有学问的样子,既会看法文菜单,也会跟服务生讲法文,而一向威风惯了的成龙在却连餐牌都不会看。
看着她坐在那边悠闲的样子,自己连喝汤的勺子叉子都分不清,所以就故意把汤一把抓起来扬手就喝,牛排一上来他就两刀切开一把丢到嘴里就吃完了,大声嚷着:“走!算帐!”出去后,成龙生气地告诉邓丽君,说永远不要再带他到这种地方来。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想起来这事,让他觉得好辛酸,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当年的任性,可能不会让自己错过那么多的真情,而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也都是因为自己散漫而任性的态度所一举造成的,可以说,这些人生的遗憾,成就了如今完美的成龙,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些无法弥补的东西,而成龙无法弥补的,也正是这些个人情感与人生阴影。
半夜发疯做义工
成龙只在讲自己的真心话,自言没有什么秘密,他说自己曾有些自闭的倾向,这算是自己多年来一直无法摆脱的一个精神梦魇。
他总是喜欢找个地方没有人的一个人很静静的呆着,最好让人找不到,那样自己会很舒服。
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跑到自己的办公室,把自己的书一本一本取出来重新摆好。
特别喜欢下雨天,一下雨的时候。
半夜听见打雷,他立即就亢奋起来,马上会穿好衣服出去。
在路上,他会把音响开得声音很大,大到盖过雨声,他会开着车就这么在雨里绕过香港兜一个圈,然后再回到家里,一个人躺在那里就会显得很舒服。
一听见大风,预报说台风来了外面有灾情,成龙就会立即穿好衣服蹿了出去,开着自己的吉普车,到处找灾情,到处找抛锚的车子。
奔驰在狂风暴雨里,路边溅起好大好大的水花,那时侯他的心胸才会豁然开朗,得到一种纯精神意义上的解脱。
有缺陷的完美
别人把成龙当作神,而成龙把自己当成人,这就是人生错位为他带来得无穷矛盾。
普通人会犯的错误,他一样会樊,普通人跌过的跟头,他成龙也难免不会摔跤。
也许这就是你所无法理会的他,无法给予宽容的那一个侧面,这使得他的精神世界越来越显得寂寞空虚,只有在一场风雨背后,才能得到一点嘈杂的快慰。
男人始终要承担责任,而责任,更是男人活在世上最为直接的价值体现,这是成龙的信条,是他事业与生活的不二筹码,已经为自己身边兄弟先后安置好产业的大哥,更把这份责任分给了身边的每个人,包括自己的助理、自己的司机,甚至还有这世上千千万万他叫不上来名字的苦命人。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