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川 1924年作品:玉梨魂 苦儿弱女 诱婚 好哥哥
郑正秋 1924年作品:《玉梨魂》《苦儿弱女》《好哥哥》
② 中国的第一代电影导演有哪些
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是对戏剧舞台上表演内容的忠实记录,摄影机摆放的位置也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受到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先后拍了十八集)。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作为中国电影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电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早期电影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
③ 中国第六代导演有哪些
如下:
一、张元:
张杨的主要作品有《爱情麻辣烫》《洗澡》《昨天》等,在第六代导演中,他一直能够通过贴近现实的电影合作,规避开意识形态的限制,并且形成自己的风格。
④ 中国每代电影导演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
第五代的发轫之作是张军钊1983年在广西厂率先举起大旗、一发冲天的《一个和八个》。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崛起被认为是以影片《黄土地》为标志。代表作有陈凯歌的《黄土地》(1984年)、《大阅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霸王别姬》;张艺谋的《红高粱》(让国内外观众、评论界集体大惊失色的处女作)、《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冯小刚的《甲方乙方》(1997)、《不见不散》(1998)、《没完没了》(1999)、《一声叹息》(2000)、《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田壮壮的《猎场扎撒》(1985年)、《盗马贼》(1986年)、《蓝风筝》;吴子牛的《喋血黑谷》(1984年)、《晚钟》(1988年);李少红的《红粉》、《恋爱中的宝贝》;黄建新的《黑炮事件》、《站直喽,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何平的《双旗镇刀客》、《天地英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那狗》、《暖》;宁瀛的《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至此,第五代的影片告一段落。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贾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宁浩《绿草地》等。第四代导演”主体是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第四代导演有理论有实践,是这一时期获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导演力量。主要代表人物吴贻弓、吴天明、张暧忻、黄建中、滕文骥、郑洞天、谢飞、胡柄榴、丁荫楠、李前宽、陆小雅、于本正、颜学恕、黄蜀芹、杨延晋、王好为、王君正等。第四代导演寻找历史底蕴,更多地表现对历史和现实、对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交叉契合点的捕捉。在反映现实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看到历史与文化如何制约着、创造着影片中人物的行动。是真实化的纪实美学。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为第一阶段。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已过中年的第三代导演拍摄了大批佳作,进入艺术上的丰收期,如《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第三代导演的创作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第二代导演--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创造者“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其中的代表作有吴永刚的《神女》,夏衍的《春蚕》,费穆《城市之夜》,孙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东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渔光曲》以及沈西苓和袁牧之的《桃李劫》等等蔡楚生出生地为上海。祖籍:广东省潮阳县(现为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 出自博文:
http://hi..com/%CD%F5%BA%B1man/blog
⑤ 中国历代导演名单都有什么
第一代:郑正秋 张石川
第二代:蔡楚生、孙瑜、费穆、沈浮、袁牧之。
第三代:北影的“四大帅”(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和“南谢(谢晋)北谢(谢铁骊)”。
第四代:黄健中 吴贻弓 郑洞天 丁荫楠 杨延晋 胡柄榴 张暖 陆小雅 黄蜀芹 史蜀君。
第五代:张军钊 陈凯歌 田壮壮 黄建新 张泽鸣 张艺谋。
第六代;胡雪扬、王小帅、娄烨、张元、管虎、路学长、张扬、贾樟柯。
⑥ 中国从第一代到第七代著名导演有哪些
1、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就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处于摸索阶段。
2、第二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
3、第三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经典打造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导演-中国电影的夹缝生存者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上海电影学校毕业生构成的创作群体,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几近不惑之年才开始的。在第三、第五两代人的夹缝中,他们以稳健的创作实力探索奋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有持久的艺术后劲。
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是伴随着电影和戏剧分家的讨论和对历史的反思进行的,农村渐渐成为他们作品的中心题材。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滕文骥、黄建中、吴天明等。他们与第三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第五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二次春天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
6、第六代导演-中国电影的异军突起
导演们似乎都极力反对“第六代”这个集体冠名,但是,好事者却为导演们找到了强行归纳的标准:一是北京电影学院85级学生,二是60年代之后生人,按照上面这些既成准绳,合乎情理的导演就有了一大批,比如张元、王小帅、姜文、娄烨、管虎、章明、路学长、施润玖、张扬等,都应该是“第六代导演”的生力军。
⑦ 中国电影导演第一代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1905-20世纪末 郑正秋(1888—1935),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都出自他的手中。 张石川(1890—1954),张石川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影片大部分为社会言情影片,如《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等,故事性强,通俗易懂,受到市民观众的欢迎。1928年后导演十八集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麻烦采纳,谢谢!
⑧ 中国的电影开始腾飞,国内都有哪些著名导演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有很多,值得我们记住的也有很多,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下几位比较重要的你不得不知道的优秀华人导演(下列人物的具体奖项成就大家可以自行网络,笔者在此就不赘述了)。
1 张艺谋
提到陈凯歌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也算是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华人电影之光:《霸王别姬》,这是一部陈凯歌可以吹一辈子的电影,他的思想深度、文化内涵和时代反思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国际化冲刷的痕迹,其中包含的西方哲学思想、隐晦的象征手法都是他在世纪末将中国电影推向国际舞台、将中国电影拉上神坛所做的卓越努力。
同时,他也开创了中国电影色彩因素的运用,《黄土地》中漫天的土黄色、天空和沙漠在构图中占比的安排等,都对后世众多风格化电影造成深远影响。
⑨ 中国著名的导演及其代表作
1,李安,代表作:《推手》《断背山》《色戒》《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潮州镇,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纽约大学。1991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推手》,该片获得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
2,张艺谋,代表作:《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金陵十三钗》。
张艺谋,1950年4月2日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
3,冯小刚,代表作:《甲方乙方》《天下无贼》《集结号》《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
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1984年担任剧情片《生死树》的美术助理,从而进入电影圈。
4,吴宇森,代表作:《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变脸》。
吴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国香港导演、编剧、监制、演员。1968年担任剧情片《死节》的编剧,从而进入电影圈。
5,陈凯歌,代表作:《黄土地》《霸王别姬》。
陈凯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1984年执导电影处女作《黄土地》,该片获得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