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韩国电影做导演太不容易了

韩国电影做导演太不容易了

发布时间:2023-02-09 14:21:53

Ⅰ 韩媒爆料著名导演金基德去世,他在韩国电影界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韩国导演金基德是囊获了戛纳,柏林和威尼斯三项国际大奖的知名导演,在韩国处于大神级别的地位。

他拍出的电影极具个人风格,直击人性,风格有时简洁粗暴,有时又善于揭露某种伤痛,而这种方式,往往都是在伤痛上死命撒盐和火,看过他电影的人,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程度的被烙印,这是一种心里觉得很压抑和无以名状,但又被这种刺激不断的追逐着去打开他的电影。韩国很多热爱电影的相关人士并不赞同他诠释电影的方式。并不认同他的电影能代表韩国,认为这其实是在给韩国添加耻辱。

他曾说过,如果当下我死了的话,也许那些非常讨厌我的人会马上去看我拍过的每部电影,甚至一部都不会落下。

Ⅱ 有人说韩国电影总有一种夸张又萧瑟的感觉,你如何理解

韩国电影史

但电影从另一角度来讲,又受到诸多个体因素影响,一批导演被禁止参与海外的电影节,或是制作、放映、发行等各方面政策变动,即便只在短期内持续,但影响却很可能持续许久。

从这一点上来看,韩国艺术电影的发展,在韩国电影政策的影响之下,一波三折。

韩国电影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历史,基本与韩国电影的黄金年代同期。1945年日本投降,韩国解放,在短暂的过度和海外援助后,韩国电影开始恢复元气。据数据显示,在短短五年之间,韩国电影的产量从1954年的11部,达到了1959年的111部。

现在最牛的亚洲电影,应该就是韩国电影了!

我本人就特别喜欢看韩国德电影!只有一个原因,过瘾!韩国大部分电影剧情故事跌宕起伏,结尾往往又是一个个大反转!让人大呼过瘾!先来说韩国的动作片,韩国的动作片受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电影影响很大,动作戏打斗精彩,追车戏也让人看的热血沸腾!我推荐几个好看的动作片,大叔,被操控的城市,追踪,向日葵!

还有韩国的悬疑电影也称得上一绝,反转再反转,推荐几个,我是杀人犯,杀人回忆,走到尽头!不可饶恕,说句实话,看不可饶恕的结尾时,我是被深深的震惊到了!久久不能平静!看杀人回忆德时候,两个多小时德电影,愣是没觉得长,很过瘾,看到结局,久久不能释怀!

Ⅲ 韩国影人频创历史,除了奉俊昊,韩国电影界还有哪些曾获大奖的优秀导演

韩国电影在世界影坛上一直占有着一席之地,获得的大奖无数。韩国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导演,如李沧东、金基德、朴赞郁等。他们有的关注韩国的社会现实,用影像揭露着社会的阴暗面。有的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有的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让无数的影迷为之着迷。

韩国有着诸多出众的导演被国际影坛所认可,金基德也是其中一位,他的作品个人风格强烈,不断地尝试各种形式的影像故事。他的作品《春夏秋冬又一春》代表韩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他凭借《空房间》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影片《圣殇》具有着独特的思想内涵,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这些成就足以说明他在电影方面的造诣颇深。

Ⅳ 能导能编又能演 这群导演不简单

达米恩•查泽雷(1985年)

如果两年前提到达米恩•查泽雷的名字,大概没有几个人知道,但从2014年的《爆裂鼓手》到去年大热的《爱乐之城》,两部影片相继拿下9座奥斯卡奖杯,其中还包括刚刚以”史上最年轻“的身份拿到的最佳导演奖,说达米恩是如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年轻导演也不为过。

从《爆裂鼓手》中音乐的运用和对于 情感 的渲染,到《爱乐之城》中复古的情调和色彩的搭配,达米恩•查泽雷全面地展示出对于各种电影元素的掌控力。虽然今年《爱乐之城》最终错失最佳影片,但对于尚且年轻的达米恩来说,一切都还来日方长。接下来,他将再度与高司令联手,这次将是实打实的传记片,讲述首位登月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贝赫•泽特林(1982年)

生于1982年的贝赫•泽特林也是靠着一部影片广为人知的,那就是2012年的《南方野兽》,作为一部低成本的独立电影,而且还是贝赫•泽特林的长片处女座,不仅收获了各种独立电影节的青睐,还一举拿下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摄影机奖,几乎成为全年最亮眼的一部处女作。

泽维尔•多兰(1989年)

”成名要趁早“这句话几乎就是为多兰量身打造的,20岁就凭借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惊艳亮相,从此开始,每部新作都能入围三大电影节,从最开始的新人奖到金狮奖和金棕榈奖的提名,多兰在影坛正如金童一般的存在。

当然,多兰的作品大多涉及如今艺术电影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同性题材有关,但是也无法否认的是多兰本身的才华横溢,从影片形式上各种技巧玩得风生水起,到 情感 处理上的挥洒和克制,他总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瑞恩•库格勒(1986年)

库格勒已经完成了从名不见经传到融入好莱坞的三级跳,从2013年独立电影界最热门的一部作品《弗鲁特韦尔车站》开始,瑞恩•库格勒以一个独立电影人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接下来继续和前作的主角迈克尔•B•乔丹合作,再拉来史泰龙助阵,拍了洛奇系列的“外传”作品《奎迪》,成功进入主流商业片领域,还给了年近70的史泰龙一个奥斯卡男配提名当做“谢礼”。

萨弗迪兄弟(哥1984年弟1986年)

约书亚•萨弗迪出生于1984年,弟弟本•萨弗迪出生于1986年,兄弟两人从小就在热爱电影的父亲的熏陶下开始拍摄小短片。2008年,约书亚•萨弗迪以作品《被抢劫的乐趣》参展戛纳,第二年,兄弟俩合作的《去采点迷迭香》再次参展戛纳,让业界开始注意到这对亲密合作的兄弟导演。

特里•爱德华•沙尔茨(1988年)

2015年,27岁的特里•爱德华•沙尔茨将自己此前的短片《克利夏》排成了同名长片,影片随后在各大独立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拿到最佳处女作提名。影片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和导演的风格展示,或许是一部很难得到普通观众认可的影片,但是也显示出了沙尔茨个人的才华。《克利夏》去年横扫了美国独立电影奖,还是美国恶趣味大师约翰·沃特斯年度十佳第一名。

大卫•洛维(1980年)

大卫•洛维看起来似乎幸运很多,以剪辑师的身份入行,让他的导演之路比起其他“白手起家”的导演们容易了不少。在多了多年剪辑师和编剧之后,大卫•洛维2013年写出了剧本《他们非圣人》,不仅吸引到了制片公司的注意,还拉到了鲁妮•玛拉和卡西•阿弗莱克的加盟,由此顺利加入独立导演的行列。

丽贝卡•托马斯(1984年)

乔丹•沃格特-罗伯茨(1983年)

安东尼奥·坎帕斯(1983年)

尼古拉斯•佩谢(1990年)

尼古拉斯•佩谢不仅是“80后”,生于1990年1月的他是标准的“90后”,佩谢2016年拍出了自己的处女作《母亲的双眼》,这部风格怪异的黑白恐怖片首登圣诞斯电影节,获得了媒体不少好评,其后又在各类奇幻电影节和恐怖电影节上亮相。作为一部处女作,《母亲的双眼》有明显的刻意炫技的嫌疑,同时影片过于黑暗和病态的故事也让它很难获得普遍的接受。

米娅•汉森-洛夫(1981年)

米娅•汉森-洛夫和丈夫奥利维亚•阿萨亚斯或许是2016年电影圈最成功的导演夫妻档,阿萨亚斯的《私人采购员》在戛纳拿下最佳导演,米娅的《将来的事》在柏林拿下最佳导演,三大电影中的两个被他们夫妇收入囊中。

梅拉尼•罗兰(1983年)

梅拉尼•罗兰生于1983年,她最著名的身份是演员,而且最为人所知的,是在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中坐在咖啡店的窗边读书的那个镜头。除此以外,她也出演过不少票房大片和热门影片,2005年《我心遗忘的节奏》、2009年《音乐会》、2010年《初学者》以及2013年《惊天魔盗团》。

爱丽丝•洛尔瓦彻(1980年)

真利子哲也(1981年)

石井裕也(1983年)

生于1983年的石井裕也早在2006年就开始独立指导影片了,这当然相当程度归功于日本电影界为年轻电影人提供的良好的时间环境,如今十年过去,石井裕也已经拍摄了十多部影片,大量的拍摄机会最终也凝聚出了成果。2013年的《编舟记》拿下日本电影学院奖13项提名,最终收获最佳影片、编剧、导演、男主角在内的6个奖项,成为当年最热门的日本电影。

山户结希(1989年)

山户结希也是一位生于1989年的新人导演,此前她于2014年自编自导的作品《数到5入侵你的梦》是一部以青春女孩为主角的校园剧,影片收获了不错评价,山户结希也以此进入电影圈。2016年,山户结希得到了指导漫改电影《溺水小刀》的机会,影片由新生代实力演员菅田将晖和人气颇高的小松菜奈主演,选中山户结希也正是因为看中了她在此前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于青春纯爱和少女心理的把握能力。

松居大悟(1985年)

松居大悟生于1985年,从小想成为漫画家的松居大悟童年时看了大量的漫画作品,进入应庆大学读书之后加入了戏剧部,开始了自己的话剧生涯。2009年,松居大悟以编剧作品《我要上太空》成为了NHK电视剧 历史 上最年轻的编剧,由此开始以编剧身份入行。多年热爱漫画的底蕴,加上在舞台剧上多年的编剧和导演经验,让松居大悟的电影作品妙趣横生,同时也不至于失控成为”雷片“。《高校痞子田中》夸张的爆炸头,《甜蜜的游泳池畔》纠结于体毛问题的男女主角。

深田晃司(1980年)

深田晃司属于那种拍了不少影片,却从来没有大红大紫过的导演。这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拍得不够好,而是因为他的影片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很难激起逐渐习惯了视听大片的普通观众的兴趣。

杉野希妃(1984年)

杉野希妃也是一位演员出身的导演,她早年在韩国留学时就参演电影入行,回到日本之后,先后出演了深田晃司的两部作品《欢待》和《河畔的朔子》,两部作品都评价不错,似乎也为她与深田晃司的继续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杉野希妃2014年却选择自己做导演,2014年一口气推出两部作品,《漫画肉与我》是一部借由恋爱话题来讨论哲学命题的严肃作品,而《欲动》则是一部稍显失控的情色作品。

张大磊(1982年)

新锐导演张大磊童年成长于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大院,父亲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资深剪辑师,家庭氛围的熏陶让张大磊走上电影导演的道路显得水到渠成。2006年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影视大学导演系毕业之后,张大磊开始着手创作一些短片和参与剧本创作,同时,也借由自己曾经组件乐队的经历,担任影片配乐的工作。

毕赣(1989年)

毕赣这个名词,或许是2016年被热议最多的导演之一,《路边野餐》从2015年在洛迦诺电影节亮相,到2016年国内公映,独特的黔东南环境、略带晦涩的视觉符号,以及喃喃念诵的诗句,都让毕赣和他的作品具有了极高的辨识度。当然,热议的背后也有更多的争执,有人喜欢,也有人难以忍受,但无论如何都没人可以对他视而不见。

忻钰坤(1984年)

《心迷宫》是2014年最惊喜的国产电影之一,而本片的导演忻钰坤也借此开始了自己的导演之路。这部原名为“殡棺”的影片将浓郁的艺术追求和深层的主题开掘都埋藏在惊悚犯罪类型片的外表之下,成为了一部“好看”的文艺片。《心迷宫》也是走的国产片常见的“出口转内销”的路子,先是参展威尼斯电影节,随后在金马影展获奖,最终得到机会在大陆院线上映。忻钰坤对于悬疑犯罪题材的成熟掌控能力让他在这一类型尚缺乏优秀作品的大陆影坛显得更加难得。

黄骥(1984年)

黄骥1984年生于湖南,2003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就读。2010年,黄骥的短片《橘子皮的温度》参展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2013年,黄骥的第一部长片《鸡蛋与石头》继续以湖南老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留守的少女的成长故事。这部半自传的作品在鹿特丹电影节获得金老虎奖。

杨庆(1980年)

杨庆生于1980年,从2008年拍摄的《夜•店》一鸣惊人之后,他几乎就从电影圈销声匿迹,几乎到了已经被普通观众遗忘的地步,直到2016年,蛰伏7年的杨庆带来了新作《火锅英雄》才重回大众视野。平心而论,这部新片虽然明显比那部小成本的《夜•店》更好,但是比起七年的漫长等待,多少有点“不值”,但是我们至少也从其中看到了杨庆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个人风格。

李睿珺(1983年)

李睿珺出生于1983年,他算是天画画天推出来的最有代表性的导演,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老驴头》在中国独立影像展上获得影展年度大奖;改编自苏童小说的《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这让更多人记住了李睿珺这个名字;之后由方励保驾护航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更是入围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方励的支持,使得李睿珺可以更专注在他的导演工作上。

麦浚龙(1984年)

当年麦浚龙进军歌坛的时候,香港乐坛大多以为这只是一个”豪门公子“玩票而已,但是当他真的拿下各种最佳新人歌手奖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他不只是我们所以为的简单”富二代“。同样,当麦浚龙开始当导演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僵尸》就能在香港金像奖拿到9项提名。

黄进(1988年)

黄进出生于1988年,大家都在说香港本土电影早已凋敝,但是以黄进为首的一批电影人开始展露头角,开始给一潭死水的香港本土电影注入活力。黄进的长片处女作《一念无明》在去年金马奖上获得了最佳导演,这部电影请来了曾志伟、金燕玲、余文乐三位实力派演员加盟,曾志伟更是不收分文片酬,以此来提携香港的青年电影人,以黄进29岁的年纪,在以前的香港电影圈要做很久的副导演才能出头。

陈正道(1981年)

陈正道和其他年轻导演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似乎多得有点”过分“,从2006年,25岁的陈正道拍摄了处女作《盛夏光年》之后,他似乎就一直在稳定地产出新作,不管是长片还是短片,也不管影片的口碑有好有坏,十年下来,陈正道从台湾到大陆,合作过的著名演员一抓一大把,尝试过的影片风格也是跨度不小。

赵德胤(1982年)

1982年生于缅甸的华侨导演赵德胤也是一位创作经验相当丰富的年轻导演,从早期的一系列短片开始,他就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等到2014年,他的新作《冰毒》拿到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并被台湾地区选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送审作品之后,他才真正开始受到业界的注意。

陈哲艺(1984年)

金泰龙(1987年)

金泰龙出生于1987年,23岁执导短片《冰冻之地》曾入围戛纳电影节,成为韩国入围戛纳电影节的最年轻影人。2014年执导长片处女作《巨人》,该片以导演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用导演自己的话说,这是他在30岁之前一定要完成的作品,因为他要用非成人的眼光来展现他10多岁时的经历。《巨人》对于导演来说,就如同一次成人礼,也预示着他将以更为大胆而直接的影像面对观众。

李炳宪(1980年)

洪锡宰(1983年)

83年生人的洪锡宰导演毕业于中央大学电影导演专业,上中学时被押井守导演的《攻壳机动队》震撼,为了做动画还曾经上过美术学院,但后来听说押井守导演毕业于导演专业,他就放弃了画画,转投电影导演专业。

金秉祐(1980年)

金秉祐在我们这次的盘点当中已经算得上”大器晚成“,因为出生于1980年的他差点就赶不上”80后“的末班车,而同时,他直到2013年,33岁的时候才拍出成名作《恐怖直播》,拿到韩国电影青龙奖的最佳新人。《恐怖直播》是一部非常成熟完整的商业影片,不仅剧本扎实、表演到位,同时也和其他韩国电影一样,将 社会 问题和对现代传媒以及人性的反思包含其中,叫好又叫座的成绩是自然而然。

然而另一方面,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漂亮出场的金秉祐三年来却没有新片推出,对于影迷来说实在是有点可惜。面对近几年不断发展的韩国电影业,以及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赶紧拍出新作品,才是金秉祐应该操心的正经事。

Ⅳ 请介绍一下韩国电影导演郭在容

韩国电影的“秘密”--韩国九大导演访谈之郭在容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17:05 南方都市报
郭在容:没有想象力才会去拍续集

郭在容,仅凭一部《我的野蛮女友》便扬名亚洲,该片创下了香港最卖座韩片的纪录,同时倡导的“野蛮女性”风潮带动了全亚洲的新女权主义。美国电影公司日前买下了《我的野蛮女友》版权,准备进行重拍,这也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被美国买断版权。虽然他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导演,但他拍摄的影片是被中国引进最多的。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庆祝三星YEPP新品上市
首届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主要作品:

1993年《雨天的水彩画》

2001年《我的野蛮女友》

2003年《爱有天意》

不是“商业电影”,是“大众电影”

记:你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我的野蛮女友》,打破了香港最卖座韩片的纪录,我们想知道你当时制作这部电影的构思。

郭:在《我的野蛮女友》之前,我正在制作《以英雄的名义》,影片出了点问题,停顿了一段时间,有人就给了我一个剧本,就是《我的野蛮女友》。刚开始把它弄成剧本的时候很不容易,因为给我的剧本是一个个小故事,后来拜托了很多人,剧本被重新整理出来后觉得比较满意,然后就是开始选演员。用了1年多的时间来确定主角,当时是非常慎重的。

记:那有没有想到会带动全亚洲的女权主义热潮?

郭:当时想到过它会受欢迎,但没想到这么卖座。特别没有想到在中国也能热卖。以前有很多导演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女性的地位,想通过电影来展示女性地位有所提高,我也正好有了这个想法,以前传统韩国电影里的女性总是悲剧性的,地位也比较低。

记:作为商业电影导演,你是如何看待韩国商业电影的?

郭:不能说是商业电影,而应该叫“大众电影”。

记:大众电影和商业电影有什么不同吗?

郭:说起商业的话好像就更倾向于“金钱”。

记:但你的影片不是很卖座很赚钱吗?

郭:我更注重的是观众喜欢我的电影,欣赏我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影片的吸引力,欣赏是最重要的。

记:那韩国的大众电影哪些吸引人的元素?

郭:像《我的野蛮女友》,特别是影片中的浪漫题材,很多题材对于商业电影来说,什么样的电影都可以用商业的手法和艺术的手法来制作,我就是寻找以前自己的浪漫记忆来感动观众。

“野蛮女友”有拍续集的必要吗?

记:照好莱坞的经验,一部这么卖座的电影肯定会马上推出续集的,你为什么没有推出续集呢?

郭:我压根没有想到拍《我的野蛮女友》的续集,用这种反复的手法来拍摄我不喜欢,很多人希望看到续集,但我跟作家、制片公司有些原因觉得不能拍摄续集。

记:那是什么原因?是剧本原因,还是觉得续集会破坏原片的质量?

郭:电影人和作者都想拍第二部,而电影人和作者又都想自己拍第二部,中间出现了矛盾。但我本人没有想过要拍续集,我觉得不能用反复的形式给观众看,有那么多想法都还没有拍完,又何必总缠着那一部呢?所以《我的野蛮女友》永远不会有续集出现。

记:韩国电影很少有续集出现,除了《我的老婆是大佬》推出了续集,其他卖座电影基本上都没有续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郭:很多韩国导演不希望反复做一件事情,而《我的野蛮女友》故事已经很完美了,没有必要去补充。其实现在比较趋向像好莱坞学习,也有些电影比如《将军的儿子》也有系列片。因为当时没有想到作品会卖座,所以没有留下拍摄续集的伏笔,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更没有必要去拍摄续集了。我也拍过续集,我的处女作《雨天的水彩画》就拍过续集,但由于制作资金不足也失败了。这是一部比较悲情的电影。跟《秋天的旅行》差不多,有点像实验作品。当时是1990年,90年代的导演有什么样的想法是不能展示出来的,会受到很多限制。当时香港电影很受欢迎,当时的装备也不是很完整,费用也比较少,助理导演和工作人员的水平比较有限。是很困难的时期。

记:你实验的收获是什么?

郭:我第一部电影是自己投入资金拍摄的。第二部是跟电影公司合作拍摄的,当时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因为资金方面的影响,在拍摄上都不是很成功。当时的制作费用和各个方面都像是开始阶段,当时导演想好莱坞一样用高额资金去制作电影,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秋天的旅行》和《雨天的水彩画续集》都是这样失败的,资金,资金是非常重要的。

记:你参加过光头运动吗?

郭:我参加过,但是没有剃头,当时很多导演是剃了头的,几乎所有导演都参加过这个运动,但只是一部分人剃过头。

记:当时有没有想到游行时能达到什么目的?

郭:Screen quota是一定要存在下去的,它可以影响到韩国电影存在与否。现在可以说卖座的电影有10部左右,但如果没有这个制度的保护连10部也没有了。

记:Screen quota是一层保护膜,如果没有这个保护膜,是否韩国电影就不堪一击了呢?

郭:自由竟争的方式没有问题,美国想要独占市场就是不正常的问题了。《黑客帝国》是比较卖座的,没有保护膜的话他们就想霸占电影市场,所以保护膜十分重要。对政府来说经营美国电影的收入是比较高的,所以政府的一些部门也想多引进好莱坞的电影,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样的方式Screen quota的百分比小的话他们的收入也会增加。

美国不也来抄我的了吗?

记:韩国很多导演比较明星化,但你好像一直心甘情愿待在影片背后。这是我们的误解还是你刻意追求的结果?

郭:这个我到没有想过,可能因为我的拍摄有段时间停顿了下来。韩国很多电影不是以商业出名,而是以艺术出名,导演以奖项为目的,要拿到奖项,自己的表现肯定会多一些,通过电影节推荐自己的机会很多。而我的影片比较大众化,所以跟电影节的口味有些不同,其实影片本身就是自己的名字。

记:就因为你的作品不适合到电影节参赛?

郭:电影节也不是绝对的,像我的影片也就参加过很多电影节,包括香港、戛纳、日本的电影节。

记:这间SisHQ是你自己的公司吗?

郭:这是电影公司的办公室而已,我没有自己的公司,在韩国只有姜帝奎这样的导演才有自己的公司,以前《雨天的水彩画》时我有过自己的公司,但现在没有了。我只是在给电影公司打工而已。我当时的公司叫“鸡蛋公司”,有5年拍摄3部电影的合同。

记:能被中国引进,并在电影院里正式上映的韩国电影不多,但你的影片像《我的野蛮女友》、《爱有天意》却都能上映,可以说是在中国上片率最高的导演。

郭:可能是我的电影比较轻松简单,所以比较容易接受。我的这部新片《介绍我的女友给你》也打算在中国上映,还是全智贤的女主角。

记:可以说全智贤是你一手捧红的,现在似乎是你的专职演员了。

郭:我们没有这样的合约约定,只是双方合作起来很轻松,全智贤对我比较了解,也非常信任我和喜欢我的作品。

记:你在中国上映的时候有没有受到什么限制?

郭:没有受到什么限制,因为我的电影在情绪方面比较适合中国口味。像我正在拍摄的这部《介绍我的女友给你》,是讲全智贤当警察的故事,跟《我的野蛮女友》差不多,全智贤扮演的角色心理充满热情,有点乱闯的意味,经常把男朋友陷入到困境当中。《爱有天意》连续在香港和内地上映了很久,中国有很多市场放映我的作品,相比其他韩国电影来说,我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占有率是比较高的。

记:你对中国电影了解得多吗?

郭:我一直是比较喜欢香港电影的,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就看这些影片长大,就想当个导演,2000年以后中国电影开始走向衰退,本来潜在的能量太多地消磨掉了。

记:中国每年引进影片只有10-20部,但依旧会出现“潜在的能量太多地消磨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郭:当时很多好的武打片都是很受欢迎的,但2000年开始走下坡路,很多题材比较强的类型片都减少了。韩国作品很多不是情绪方面的,韩国电影要多找一些情绪方面的东西。中国电影如果多出现一些像《英雄本色》这样情绪化的电影会不会好一些呢?

记:怎么解释这个“情绪”?

郭:相比较一些悲剧而言,《我的野蛮女友》就比较情绪化。像庄奴的电影我就很喜欢,喜欢的原因就是电影很悲壮,给人印象很深。像这样的影片现在的香港基本上没有了,韩国电影如果也只是注意视觉而不是情绪上的东西,也会走下坡路的。韩国电影也出现过很多资金拍摄上的很多,他们注意视觉,这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韩国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一味抄袭好莱坞的大制作,肯定会走向失败的。

记:你也很忌讳好莱坞?

郭:我当然也希望得到世界市场的认可。这个《我的野蛮女友》已经被美国的梦工厂买过去,进行重拍,是买断的性质。这也是韩国电影第一次被美国买断版权进行重拍。美国欣赏韩国电影也是我们的胜利,为什么不让他们来抄我们的?

记:你参与美国的重拍工作吗?

郭:美国方面对剧本进行了两次改动,也来找过我问我的意见。目前听说还在筹备过程中,虽然买断之后我不会过问他们的重拍,但我还是很骄傲的。

记:梦工厂付给你多少钱?

郭:75万美元,加上未来票房的4%。

记者手记:

郭在容是我们在采访之前最陌生的一个导演,大多数人知道他的“野蛮女友”但很少有人知道

他,这跟大部分韩国明星导演很不同。他是一个腼腆并清醒的人,没有人可以想到他毕业于庆熙大学物理系,是个跟电影毫无关系的专业。对于screen quota他的兴趣不高,说不到几句便提议我们转换一个话题,screen quota是用来保护韩国电影的,而他的电影也许已经强大到不需要谁来保护了,毕竟他是第一个被好莱坞“买”了的人。

Ⅵ 王珞丹说第一次当导演太难了,做导演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做导演必须要有协调各部门人员的能力,并且还要对影片整体的把控有足够的实力,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只有具备以上这几点,才能够让自己导演的电影获得成功。

演员王珞丹在第1次尝试做导演之后,终于发现做导演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导演作为整个剧组的灵魂,必须要有足够的协调能力,不然的话,整个剧组将会沦为一盘散沙。而正是由于体会到了导演的不容易,王珞丹才会说做导演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一、协调各部门人员的工作,是导演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虽然每个部门的人员都会按照自己的职责去工作,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部门的人员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而这个工作是导演必须要负责的事情,如果导演不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整个剧组将会变成一团乱麻。

虽然王珞丹的导演水平还需要市场的检验,但是作为粉丝,我还是希望王珞丹能够在导演这条道路上获得成功。

阅读全文

与韩国电影做导演太不容易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莫少聪一部电影插曲春天不再来 浏览:395
日本打码大尺度电影 浏览:156
爱情公寓电影张起灵同人 浏览:477
徐州和信影城电影院 浏览:792
申惠善新电影 浏览:454
韩国电影如花似蝶图片 浏览:412
机器女孩日本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401
电影简介大全 浏览:734
大鹏银行抢劫案电影 浏览:988
英文电影影评高一汉语叙述 浏览:684
奇米影视韩国电影大全777 浏览:697
电影男主角叫大狗 浏览:477
电影最恐怖人物图片 浏览:855
美国女演员演过星际电影 浏览:611
僵尸乐园电影演员表 浏览:60
戛纳电影节邀请哪些人 浏览:468
电影演员赵志瑶 浏览:335
电影名字中带星的 浏览:61
灰姑娘英文版电影全集 浏览:1000
电影院没人的场次会播放吗 浏览: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