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谈电影老导演动真情中新

谈电影老导演动真情中新

发布时间:2023-02-08 00:39:18

A. 第五代电影导演的作品有什么特色拜托各位大神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在“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中,还涌现了其他一些优秀人才,如张军钊、李少红、胡玫、周晓文、宁瀛、刘苗苗等在这一时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中国第五代导演: 电影导演 张艺谋 陈凯歌 黄健中 黄建新 冯小宁 冯小刚 陈国星 赛夫 麦丽斯 陈家林 张元 电视剧导演 张绍林 潘霞 宋昭 杨阳 纪录片导演 萧同庆 严冬 陈小卿 吴文光 洪宇 魏斌 童宁 张元 徐小惠 电视专题导演 吴小中 张涛 李卓玉 徐小惠 张越 洪眉 柯伟兵 短片(广告\\MTV\\片头)导演 郑浩 李耕 耿英杰 吴尔善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以陈怀皑、 桑弧、崔嵬为代表。 谢晋、谢铁骊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他们的电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现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辈的电影人都看得热泪盈眶。 第四代:黄蜀芹、谢飞、滕文骥

B. 贾玲、徐峥、陈思诚等新生代导演会取代张艺谋姜文陈凯歌等老一辈导演吗

我觉得新生代的导演不会取代老一辈的导演。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事件,每一个导演,他们导出的作品的风格也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都不一样,所以不可能谁取代谁,每部电影就像每个人一样,都有它自己的符号和记忆。

也可以把前者和后者的差距比作快餐和大餐。快餐方便也美味,但始终难登大雅之堂。论赚钱效应,都不错,论成就,前者还差火候。

C. 冯小刚:一个“新导演”和他的江湖往事

关于冯小刚,

或者准确地说,关于他的最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最近有这么几件事,持续引发关注。

首先是上映调档。

但现在突然信马脱了缰,独自奔跑到诗和远方: 调档至11月18日

为什么这么任性?因为哥对作品质量自信:

为什么这么任性?因为哥对票房自信:

“我们就让潘金莲把11月给烧烫了”

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够令人满意——

在我们的本能意识中,影片无故调档,总是关联到“审查、题材敏感、删减”等词汇。

因此,在最近一次点映交流会上,被问到调档是否因为审查原因,冯导对在座的年轻人说了这样一番话:

“听你说担忧,挺悲哀的,如果是美国大学生、日本大学生坐在这儿,他们肯定不会担忧。而我们这些大学生才二十岁出头,脑子里就塞满了这些, 我建议你们把这些东西扔掉,真的扔掉。 人们说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如果你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有这么多自审意识,我们今后真的没有前途。”

其次是电影节获奖。

出征多伦多、亮相圣巴斯蒂安,在最近的两大国际电影节上,冯小刚无疑是爆光度最高的华语导演。

参考消息:据说调档也和未拿到广电龙标便高调参加国际性电影节有关,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按照惯例,这是死罪啊皇上。

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我不是潘金莲》获得了国际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 费比西奖 )。

而在第64届圣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该片不仅斩获了代表最高荣誉的最佳影片 “金贝壳奖”

还帮助女主角范冰冰获得了最佳女主角 “银贝壳奖” ,这也是她的 第二座A类电影节影后 ,一时间,这部电影在国产片的阵营中风光无两。

大电影节纷纷折桂,向来是票房大鳄的导演冯小刚,这回总算获得了国际奖项的肯定。

也难怪他会在领奖台上满含深情地回忆这次拍片的心路历程:

“这次想忘掉以往的经验与习惯,想要 像拍处女作一样 有个新的开始,希望像青年导演一样做一些胆大妄为的事儿,做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尝试。”

“扔掉自审意识”、“忘掉以往经验与习惯”、“不忘初心” ……关于《我不是潘金莲》接连这二三事的表态,似乎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冯小刚

这位最近言必称“我已经快60”的功成名就的导演,经《我不是潘金莲》一役,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自我的突破口,得到了新生,并希望向世人证明: 这才是冯小刚。

在电影上映之前,我们不妨就来了解下这位“新导演”和他的江湖往事。

一说起冯小刚,就不得不提另外三位,他们合起来就是江湖人称的“四大”。

这张毫无PS痕迹的照片中出现的四位爷,可以说占了内地电影的半壁江山。

从左往右,打头的这位是姜文,他常被誉为雄性荷尔蒙代言人,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是一副 霸气外露 的模样。

第二位是“凯爷”陈凯歌,爱聊宏观概念的 文化人 ,走出黄土地,见霸王别姬,无极一役,他元气大伤,临走时撂下一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的名言。

最后一位,是笃信“人多力量大”的 美学大师 张艺谋,当年淳朴的老谋子,如今显赫的国师,秋菊打官司不再,红高粱之路已断,“《活着》还在,拍《活着》的导演却已经死了。”人们谈起他时,总是如是说。

这夹在中间的呢,就是小十君今天要为你们介绍的主角,冯导小刚是也。

在去年那部口碑爆棚的《老炮儿》之前,冯小刚一直被外界戏称为“ 小钢炮 ”,

这外号,一是缘于冯导那门牙大露的 奇人异相

二是缘于他那时常拍案而起,点名怒斥的 火爆脾气

(豆瓣资深大尾巴狼小十君不予置评)

虽同时名列“四大导演”,但冯小刚与其他三位的情况完全不同,

出身 上来说,其他三位都属于学院派,要么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第五代”,要么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高材生,只有冯导是实打实片场学艺的泥腿子。

创作 上来看,与其他三位先艺术后商业,有的同志越拍越烂,甚至晚节不保的处境不同,冯导大部分的商业片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反倒是他后期注重艺术追求的电影,以及戏外的一些言论,产生了较多的争议。

冯小刚一面是“ 最贴近观众, 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内地导演 ”,

另一面又是心直口快,炮轰喷人,不时就引起话题的 “小钢炮”

冯小刚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为人机灵,善于学习,

虽然有点多愁善感,经常容易哭,但始终有那种抓住机会就不肯松手的劲儿,

用导演叶京的话说,

“冯小刚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如果听到别人说了什么段子,他第二天就能用上。当然这也不能怪他本人,也许是时代的原因。我认识的冯小刚渴望成功,做梦都想出名,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他很会做人。多少次他都在王朔面前痛哭,光在我面前就有好几次。”

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以“冯小刚”为人物原型,爱哭鼻子的“冯裤子”。

这种从小形成的复杂性格,在冯小刚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时地体现。

部队,故事

那是1984年,在北京战友京剧团服役六年的冯小刚,因为部队整编而转业。

说到这其中的原因,还真有点冯氏喜剧的味道。

原来冯小刚喜欢了一个姑娘,这姑娘的爸爸是话剧团的老同志。瞧不上冯的老同志为铲除后患,托了关系棒打鸳鸯,使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而惨遭部队淘汰。

事情若到此为止,那还算是个未遂的爱情片。不成想,姑娘后来说自己的心上人另有其人,与冯小刚接触只是个声东击西的把戏罢了。

可怜的冯导,自始至终只是个一厢情愿,还白白背了黑锅,活脱脱一出喜剧,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所热爱的军旅生涯,无疑有所遗憾,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集结号》这样的圆梦之作。

“真他妈的孙子”

“真他妈的孙子”,这种用来表达敬仰的句子,被我们这代人广泛使用的,但却无法写进教科书传给我们的后代。它犹如一个粘着泥土的心里美萝卜,擦一擦咬上一口又脆又甜。

多年以后,回忆看完王朔小说的感受时,冯小刚想起了当年脱口而出的赞叹。

当年的冯小刚,转业后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当美工。经中心主任郑晓龙(代表作:电影《刮痧》,电视剧《渴望》)的介绍,他认识了王朔和他的作品。

198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冯小刚第一次和王朔见面,自此遇见了一个贵人。

王朔,人称朔爷,著名作家。他以北京话创作小说,语言充满节奏感,文风剽悍潇洒,常被称作痞子文学,在八九十年代影响甚广。

冯小刚和王朔一见如故后,共同组建了一个叫“好梦公司”的公司。

“好梦公司”攒的第一部戏是《好梦献给你》,讲的是一帮闲人互相吹捧的故事,故事虽还在筹划阶段,冯,王和朋友们就开始在生活中练习起说好话的功夫。

“就算你是海明威又怎么了?你也不能工作起来就不注意休息!你以为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吗?我告诉你,不是!他是人民的!再也不能老是一团和气了。”

当年的冯小刚,受王朔捧人话术的影响,也在酒桌上与他一唱一和起来。回头看来,所谓“冯氏喜剧”,大多的技巧都在这时有了萌芽。

可惜说归说,拿了投资的“好梦公司”,始终在剧本阶段进行着拉锯战,过了好久都没有作品,直到1995年,才出了《一地鸡毛》这部戏。

在这之前,冯小刚参与了 《编辑部的故事》 的编剧,算是完成了一个代表作。

《编辑部的故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采取集体策划的创意方式,主要编剧除了冯小刚,还有王朔与马未都。因为不是连续剧,所以不需要注重情节,重点几乎都放在了讽刺时弊的对话上。

这段经历,按冯小刚后来回忆,使得他进一步熟悉了 王朔式的话语方式

《编辑部的故事》是我作为一名编剧,在王朔创作风格的引领下,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说回 《一地鸡毛》 这部电视剧,编剧是刘震云,导演是冯小刚。

这部只有10集的电视剧,讲的是小人物命运与办公室政治 非常贴近现实。

按冯小刚的话说,《一地鸡毛》这部戏,

是我作为一名导演,在刘震云创作思想的影响下,创作上走向成熟的一次飞跃。

电视剧阶段,冯小刚还因为执导《北京人在纽约》而与姜文相熟,领教了他“电影得是醉人的酒,你拍的只是新鲜葡萄汁”的理论;还因为请冯巩帮忙融资,却使他当不成《大撒把》主角而愧疚流泪。

终于,吸收各种精华,积累各种经验之后,

冯小刚凭借着1994年的《永失我爱》,正式开启了电影导演之路。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话说,《永失我爱》之后,“好梦公司”出品的作品只有一部电视剧《情殇》顺利播出。其后,由王朔导演的电影《我是你爸爸》,冯小刚导演的电视剧《月亮背面》都被有关部门给关了小黑屋,一时间“好梦”成了业界的毒药。

后来,由于经营理念的分歧,以及王朔的远赴美国,好梦公司正式停业。“好梦“时期留给冯小刚一个剧本,名为《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后来经过调整被他拍成了反映中年危机的电影《一声叹息》(2000年)。

郁闷的冯导,因为审查与公司颓了很久,整天裹着军大衣在阳台上眺望远方。

后来,郑晓龙“移植港台贺岁片概念"的创意,终于使得他走出了泥潭。

他先是在1996年底亲自抓剧本,炮制了《编辑部故事》的续集,题名为喜庆的《万事如意》,这部戏虽然换汤不换药,但好在凭借前作而收视喜人。

接着,在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的支持,冯小刚以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中“好梦一日游"为蓝本,拍摄了他的代表作 《甲方乙方》

《甲方乙方》(1997年)于冯小刚,无疑是其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自此片问世后,他真正开启了内地贺岁电影的先河,一步一步地成为了内地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

这部电影背后,是两个对冯小刚影响巨大的男人,一个是 王朔 ,一个是 葛优

另一个男人是葛优。葛大爷自从被冯王两人请进《编辑室的故事》剧组以来,一直和冯小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甲方乙方》以后,葛优几乎参与了冯小刚的所有电影作品,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黄金搭档。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甲方乙方》的这句台词,总能引起人无限的唏嘘与感怀。

回顾冯导的职业生涯,他最为精彩的作品还是得数那些 金句频出 的贺岁喜剧。

无论是“贺岁三部曲”的《不见不散》(1998年)与《没完没了》(1999年),

还是将荒诞进行到底的《大腕》(2001年),

笑完之后,一身冷汗的《手机》(2003年),

笑完之后,心酸落泪的《天下无贼》(2004年),

都在 情感表达 喜剧元素 之间做到了良好的平衡。

随波逐流抢热钱还是苦心孤诣搞艺术

人的心态变化,往往会反映在作品上。

《英雄》上映,中国的大片时代到来,一时间,古装大片成了导演的必修课。

冯小刚在资本的裹挟下,将戏剧“哈姆雷特”嫁接到中国古代,以一部略显不伦不类的《夜宴》(2016年),完成了“我也能拍大片”的自我证明。

时过境迁,人们早已忘记了华丽的服装舞美,只记得葛大爷说话时的笑场。

后来,作为票房之王的冯小刚,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开始在更多地注入个人情怀,性格中“爱哭”的那个部分这时起到了主导。

然而,无论是过度煽情的《唐山大地震》(2010年),还是略显平庸的《一九四二》(2012年),虽然拍得艰难,但口碑与票房都不尽如人意。

在豆瓣资深大尾巴狼小十君看来,所谓越是家国大事,越要轻描淡写,冯导在苦难的表达上似乎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使得情感像是被逼迫出来的,而不是自然流露与生发出来的,说得损点,只是一种光膀子卖力气的蛮劲儿。

至于两部《非诚勿扰》,明显是休息放松的习作,充满了漫不经心的敷衍和凑合,除了明星魅力的加持,冯氏喜剧的笑点似乎也越来越弱。

接着,怀着对《一九四二》拍片量的不满,向老板华谊兄弟还票房的任务,

《私人定制》(2013年),这部春晚式的节目集锦,成了冯小刚最烂的片子,

幽默与温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俗雅之争”,是“成全别人还是恶心自己”的诘问,怒不可遏的背后,是各种拧巴和不忿的交织。

演得一出好戏

比起编剧冯小刚的鲜为人知,导演冯小刚的争议不断,演员身份的冯小刚,无论是主角还是客串,一出场总是光彩夺目。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 讲“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历史老师

《甲方乙方》 (1997年)军官

《我是你爸爸》(2000年) 父亲马林生

《功夫》(2004年) 黑帮老大

《建国大业》(2009年) 杜月笙

《让子弹飞》(2009年) 吃火锅唱着歌的师爷

《老炮儿》(2015年) 六爷

从小钢炮到老炮儿,北京爷们冯小刚摸爬滚打,几经沉浮,有辉煌也有失落。

时代的潮流里,他一会儿是油滑投机的顽主,一会儿又是爱哭爱聊的侃爷,

身上一直有种拧巴的江湖气,既想要做逐利的市场宠儿,又丢不下重义的江湖风度,

诚恳抑或伪善,自我炒作还是真情流露,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历史往事。

可纵然争议依旧,始终以作品为王,未来的日子,还是希望这位老导演,能如他所言,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中国电影界,给我们带来更多“看见人心”的作品。

D. 电影《青蛇》经典赏析:鬼才导演徐克真情力作,献给世上懂情之人

一、影片简介

《青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徐克导演,张曼玉、王祖贤、赵文卓和吴兴国主演,电影插曲由词曲作家黄沾、雷颂德完成。影片于1993年11月4日于香港上映,获得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执导、最佳电影配乐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是鬼才导演徐克的代表作之一。

二、影片主题

影片取材自民间传说《白蛇传》,但与传统讲述方式不同,该片从青蛇的角度去探讨青蛇、白蛇、许仙及法海之间的情感纠葛,对人间是否有情及情为何物提出质疑。

拍《青蛇》是徐克多年的一个心愿,藉《白蛇传》这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徐克希望道出现代女性爱情的爱恨缠绵和有情有义。

三、对比原著

《白蛇传》是以白素贞为主角,但在李碧华的小说《青蛇》中,青蛇反客为主,由白素贞的丫环变成了不惜主动追求白素贞心仪男人许仙的另一种“小青”。

到了徐克的电影中,青蛇更变本加厉:除了主动追求许仙外,她还混合了善妒、活泼、调皮、不甘寂寞、打抱不平、反叛、独立等个性。最后,白素贞死了,小青杀了懦弱无能、出家避世的许仙后带着白素贞的儿子独自上路。

四、两次观感对比

第一次看《青蛇》,感觉很怪,白蛇和青蛇,一改往日《新白娘子传奇》中的发型,整个设计很“蛇性”。

尤其是两人刚变成人形,拖着湿漉漉的头发趴在屋檐上那会儿,还有小青把两只脚当作尾巴盘在树上偷懒,被白蛇拉下来,两人扭着腰肢走路的场景,在颠覆了前作经典的同时,着实让人忍俊不禁,我想这样的设计也只有鬼才徐克才能想象的到吧!

第二次看,关注点开始由外转移到内,比如两个人的出场,青蛇止步于青楼,白蛇青睐于书院,两人的性格志趣可见一斑。

青蛇的调皮淘气,没事不是爬在地板上捉苍蝇,就是爬到房梁上捉老鼠,上蹿下跳,一会儿都不得安生;白蛇的成熟稳重,一有时间就手拿佛珠修行,学人说话,尽管说起话来,就跟念戏文似的,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她在学着做人,也在努力地适应人间的生活。

五、影片成功三要素

1.原著小说的精彩

作家李碧华最擅长的是写情,她笔下的情充满了浪漫、激越、凄艳的色调,譬如《诱僧》中的红萼公主为心爱的人生生挨了一刀,直戳心窝而视死如归;蒙天放对冬儿的爱情三生不渝,千年不变;程蝶衣那种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泥足深陷的情感,以及《生死桥》中三男二女的情欲纠缠,都揭示了人物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情的执著追求。另外她还喜欢故事新编,像《青蛇》这般推陈出新,不落他人窠臼。

李碧华说她写作是为了自娱,如果本身不喜欢写,只是为了名利,到头来是会很伤心的,她相信自己的灵感,她创作"从来没有刻意怎么写,所有的景象、联想,见到什么,想到什么,都是在下笔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出来的。"

2.导演功力的深厚

徐克表示,故事概念与李碧华原著分别不大,只是加强了戏剧性,突出了白蛇与青蛇在情义取舍上的矛盾冲突。他希望给《白蛇传》注入新元素,以表现现代女性对爱情、友情的看法。

如梦似幻的媚情妖女、不甘寂寞的“第三者”、情义双重的铮铮侠女,加上他的强项——眼花缭乱的特技,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正如徐克自己所说:“电影导演如果有宗教般的狂热和小说家的想象力,电影就会产生一种魔力”。

另外,在感情的处理上,徐克比李碧华更进一步,他让最妖娆的小青勾引最英俊的法海,让法海痛苦地发现自己的定力在小青的诱惑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而白素贞和小青,一个修炼1000年,一个修炼500年,来世间一场,只为了做“人”,到头来发现人世间的真情,尚不如妖。

3.电影配乐的魔力

如果说李碧华的原著是电影的“骨”,导演、演员的表现是电影的“血肉”,那么黄沾的配乐无疑为《青蛇》穿上了最合身的衣服。

《流光飞舞》以古筝开场,配合青白二蛇的裙摆撩动、顾盼生姿,在妖冶蛊惑之美中亦不令人觉出轻佻,仿佛时光的流动飞舞。

《人生如此》的歌词契合电影主旨,黄沾表示当年填词时曾推敲到茶饭不思,最终写下面对生死轮回时"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的慨叹。

《莫呼洛迦》是首带有天竺风的乐曲,是黄沾专为"蛇妖主题"而创作。莫呼洛迦一词取自佛教用语"天龙八部"之大蟒蛇,歌曲配合片中青蛇幻化成人时的妖娆华丽,面对纸醉金迷的浊世揭示出"莫叹息,色即空,空变色"的佛学理念。

六、精彩花絮

1.徐克最初打算让巩俐和梅艳芳联袂演出本片,但因档期问题双双未能如愿。但后来顶上的王祖贤和张曼玉演出效果却奇佳。

2.李碧华是张爱玲的读者,原著被认为是对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延续,说出每个男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两个女人,一个白蛇,一个小青。

七、问题互动

1.白蛇和青蛇为什么要决裂斗法?

答:是因为青蛇勾引了许仙导致白蛇生气?还是因为青蛇勾引法海和许仙成功,发现白蛇说的从一而终是错误的?都不是。

最根本的原因是白蛇说的:“我已经有了许仙的骨肉”,白蛇已经不再是蛇了,白蛇已经是人了,白蛇已经完全有了人的七情六欲,也体会到了做人的痛苦,知道了做人的条条框框。白蛇开始明白了,做人会痛苦,做人会太累,做万物之灵并不一定比做蛇来的快乐。

而小青还有机会不成人,所以白蛇和青蛇斗法,要赶走小青,其实是在是在救小青。

经典台词赏析:

小青:姐姐,这是什么?白蛇:也好,还不知道眼泪是什么,等知道了就痛苦了。小青:不会的,你有的我都会有。白蛇:傻瓜,当你觉得自己什么都只赢不输时,怎么会有眼泪呢,怎么会哭呢,小青,不要强迫自己,你不会明白,你没人的感情。

2.为什么小青觉得做蛇好的时候,白素贞说做人特别的好?现在却又说做蛇好?

答:其实,从白素贞的角度来看,她一直是从自己认为对小青有利的方向去教小青的。当她觉得做人好时,就让小青做人,当她对做人产生怀疑时,就让小青做蛇。

由此可以看出,徐克是把小青当作了人妖的分水岭,并站在青蛇的角度去探讨青蛇、白蛇、法海及许仙之间的凡尘情感,对人间是否有情及情为何物提出质疑。

白素贞和小青,一个修炼1000年,一个修炼500年,来世间一场,只为了做“人”,到头来发现人世间的真情,尚不如妖。

3.看完《青蛇》,你觉得是做人好,还是做妖好?

答:用相对论的观点来看,当我们是妖时,我们会羡慕做人好;当我们是人时,我们又会羡慕做妖好,人总是那么的矛盾,所以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生活往往在彼岸。

如果把人和妖看做人生的不同阶段,妖无疑代表了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而人无疑代表了成年之后的我们,童年有童年的魔力,成年有成年的魅力,他们都是我们人生的必经阶段,无所谓好坏,只要经历过了,就是财富。

八、电影的四个层次

一部好的电影是分层次的,第一层是给票房的保证,给爱看热闹的人看得。

第二层是给想回味的人看得,所以里面有些前后呼应的地方,要看两遍才能发现。

第三层是给爱思考的粉丝看得,越挖掘,就发现里面内涵越丰富,也是电影主创的用心所在。

第四层是主创们自己也不明白的,或者故意暧昧的留下模糊,想和观众交流交流,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九、经典赏析结语

好书要反复读,好电影要反复看,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的见识和见解也会有所不同,本期经典赏析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多多温习经典,做一个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人!

作者简介:梦菲,资深编剧、影评人、自媒体人,深耕于娱乐影视领域,欢迎关注。

E. 纪录电影《岁月在这儿》说明了什么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岁月在这儿》将于5月28日上映。4月23日,影片举行专场观影座谈会,片中的劳模时传祥的亲属、张秉贵的徒弟和北京榜样、劳模代表们一起观影。观众们表示,影片真实、震撼、感动、激励,留住了中国的“根”。

《岁月在这儿》由中央新影集团资深纪录片专家郭本敏作为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郝蕴作为导演、新锐导演刘洋组成的导演组历时两年时间创作,演员唐国强题写片名,演员张译配音解说。

《岁月在这儿》以新影厂几代纪录电影人拍摄的珍贵纪录电影镜头为素材,从50万分钟的珍贵影像资料中精选出来,最后保留下来的都是每个时代最有特点的记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姓生产、生活的变化。

纪录片的时间跨度从1948年的“三大战役”到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编年体的方式,首次曝光共和国大量珍贵影像,记录了党、国家和人民走过的不平凡岁月。其中有许多鲜活真实的影像画面,整修天安门广场,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中国女排拿下世界杯冠军,老舍、巴金等现身中央新闻纪录片厂春节大联欢,1998年抗击洪灾等。

去年,影片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提名奖、2020年中美国际电影节提名奖、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学院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座谈

“感受一起走过的历史、创造的历史”

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姜海清表示,影片中的珍贵影像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时代记忆,“影片记录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重要历程。影片会引起强烈的共情和共鸣,所有人都是一段历史的建设者、贡献者、亲历者和见证者。通过片子让大家感受我们一起走过的历史、创造的历史。”

影片中新中国第一代劳模时传祥的亲属庞喜英感慨道,“我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这部影片不仅是我们这些过来人的回忆和感动,更是激励后代更加奋力地建设国家的一部最好的教育片。这部珍贵的纪录片留住了中国的‘根’,激励人们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影片中全国劳模张秉贵的徒弟彭晓艳表示,“很多镜头是流着眼泪看完的。我很想带着孩子来看,让‘00后’‘10后’们意识到中国发展的不易,让他们学会去珍惜。另外在片中我也感受到,以我师父张秉贵为代表的先辈们亲身诠释的优良精神

F. 我们经常在一些关于电影导演介绍方面的知识上说某某人是中国第四代导演 ,比如说黄健中是第四代导演,

基本上,中国现在的导演分为6代
基本划分是这样的: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
第三代导演: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第四代导演:主体是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有:张元,王小帅,王一持,路学长,章明,管虎,何建军,娄烨,张扬,贾樟柯,王全安,陆川,宁浩等。

G. 张艺谋在金鸡奖颁奖典礼上是如何评价新人导演贾玲的

引言:金鸡奖是一个在电影界具有非常高荣誉的一个奖,因为不论是演员还是导演,都非常的重视这个奖。这个奖为那些优秀的演员颁发荣誉也是对他们非常大的鼓励,张艺谋在金鸡奖上荣获最佳导演奖,在评价新人导演贾玲时说拍电影要把感情放在第一位。接下来小编跟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总而言之,这次电影节上我们向那些获得奖的导演演员朋友们鼓掌,同时也向那些没有获奖的演员朋友们鼓掌。

H. 中国已迎来新“四大导演”时代对待这件事你怎么看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现在创纪录的几乎都是电影新人,那些熟悉的老面孔正在变得模糊。

各位可以看看这些年电影票房排行榜,还能看到张艺谋和陈凯歌的名字吗?这些天,吴孟达去世,记得他说过,有生之年还希望和周星驰再次合作,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不得不感慨,这些老一辈的电影人正在不可避免地老去。而另一方面,很多多年之前影响力一般的新一代影人,却正成为电影界的中流砥柱。曾经在春晚上靠“郝建”出名的沈腾,成为了首位票房过200亿的演员。

这些人中有成功的,就像贾玲,凭借《你好,李焕英》一夜登顶。这些人中也有失败的,比如王宝强,一部《大闹天竺》喜提金扫把奖。

在阶级越来越固化的时代,电影的“逼格降级”让我们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保留了最后一丝浪漫的幻想。

I. 新老导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1、首先既要重逻辑更要有情感,不断提高中国故事的说服力。
2、其次成就更要展形象,不断提高中国故事的亲和力。
3、最后既要显宏大更要示细节,不断提高中国故事的感染力。

J. 舒淇说应该给新人导演试错的机会,新人导演身上有哪些优势

舒淇在近期在节目中公开为新人导演发声,希望大家能给新人导演试错机会,帮助新人导演成长进步。这几年有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新人导演拍摄制作的,例如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系列,贾玲的《你好,李焕英》,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本篇文章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新人导演有哪些优势。

新人导演都是接受新式思维培养起来的年轻人,他们愿意尝试更好的制作方式和电影风格,现在很多国产电影导演都是新人导演,例如贾玲首次执导的电影处女作《你好,李焕英》,一举跃升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二的成就,这是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导演无法做到的,这就是属于新人导演的优势,她抓住了大家的观看需求,用亲情这一题材抓住每个人的心,让观众愿意去看这部电影。

阅读全文

与谈电影老导演动真情中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台湾红羊现代电影片 浏览:80
电影英文经典台词对白 浏览:929
韩国电影小姐人物结局是什么 浏览:817
电影阴羚结局讲的是什么 浏览:251
黑道电影全集大全完整版 浏览:746
胖子行动队完整电影 浏览:123
一部电影里面有个怀孕的女王 浏览:281
印度古代色情大全电影大全 浏览:796
怡丰城七莘路电影院 浏览:99
槑头槑脑大电影完整版 浏览:720
英语作文如何制作一部电影 浏览:877
郴州电影院哪个比较好 浏览:107
公众号放别人的电影网站违法吗 浏览:247
麦嘉主演电影大全国语版全集 浏览:362
朱艺彬韩国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846
法国电影命运交织百度云资源 浏览:35
第五届丝绸之路电影节闭幕式门票 浏览:894
二手电影幕布图片 浏览:902
宝宝电影制作的背景音乐 浏览:855
电影节投放电影规则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