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评价王家卫
王家卫,可以说是史上最会忽悠的导演。
不管我喜不喜欢王家卫,我都不会否认他是一个有才华的电影导演,是一个成功的电影导演,只不过,道长认为,他的成功完全靠忽悠,如果不会忽悠,王家卫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拍完《春光乍泄》后,有记者问张国荣会不会继续跟王家卫合作,他笑着说:“有好剧本就拍啊。”
是个人都知道王家卫拍戏没剧本的啦……
B. 如何评价王家卫以及他所导演的电影
作为中国最突出的一位风格化导演,王家卫的所有影片都有着一些一以贯之的风格,从工作方式(比如不提前写剧本)到电影语言的运用(手提摄像机的摇晃感、快速频繁的剪辑),从“御用演员”的偏好到电影精神主题的统一。这篇论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王家卫电影中独特的精神风格。 如 果说基耶洛夫斯基喜欢把他的主人公人物置于某种“处境”之中,那么王家卫则倾向于营造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包含着某种特定的的气氛、心理、精神、语言风格甚 至某些影像风格。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气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这种“状态”的不断营造和反复阐释,他将他所有电影的全部人物,都置于这种状态之中。这种状态包 含着某种特定的的气氛、心理、精神、语言风格甚至某些影像风格。每一个人都在期冀,有所追求、有所寄托、有所等待,但一切又是如此飘忽不定,与期冀相伴 的,也有更多失望、拒绝、两手空空。不管是《东邪西毒》中盲武士的死,还是《阿飞正传》中无腿小鸟的比喻,亦或是《春光乍泄》中永远追寻不到的远方的大瀑 布,一切的一切都象征着永远的漂泊。
C. 王家卫经典台词(王家卫导演的电影有多文艺)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王家卫让演员翻译“I love you”,演员直接翻译成“我爱你”,王家卫就说,怎么可以这样讲呢?应该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去接近一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知道不久自己就会下车,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好暖。这也是电影《堕落天使》的经典台词。有人说,如果不认识王家卫,就不知道什么才是文艺。
王家卫作为香港著名导演拍摄了不少的经典,有人说,你可以看不懂他的电影,但是你却不得不被他的台词折服。王家卫是用生命去拍电影的,他对电影的追求是极致的,即便是截下他电影的随便一帧,都是能看到一种文艺。而王家卫电影总有几句台词会让你心动。
《重庆森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都会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年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似乎现在的一切都有了保质期,什么都是新鲜的好,一旦过期就会被丢弃。用过即弃、过期不候,事物如此,人也是!
《2046》“爱情这东西,时间很关键,认识太早或者太晚,都不行。”就如张爱玲的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爱情是琢磨不透的,如果时间赶巧,而你刚好走进某个人的眼中,那可能就是宿命。
《东邪西毒》“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忘记。”我们一路走来,总会失去很多,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有些事也终究是无法挽回的,所以让记忆留在心里,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一代宗师》“有时候我昨天遇见一个人,感觉他非常有意思,印象深刻。但后来再也碰不上了,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也可能会在旅途中遇到一个相见恨晚的人,一路上谈笑风生,自此一别可能就是永别,所以萍水相逢也会令人格外珍惜。
如果你喜欢电影,你有一腔文艺情怀,相信王家卫的每一部电影总有一句台词让你动容,哪怕是几年之后,那句打动你的台词,记忆犹新。
D. 如何评价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是个精致的艺术品,很多回我都想触摸它,但又不敢,因为实在太过精致。精致到你看一辈子,大约都不会厌烦,都会有新的认识和发现。王家卫大约是一个优秀的社会学家,他把人际社交,人的心理看得有点透彻。我认为《花样年华》在影坛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大约很难有第二部艺术电影取代它的位置,能够把爱情将得如此迷人,是影片中有诸多细节,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惊奇和迷人。时间的表达,蒙太奇的组接,甚至服侍,甚至声音,太多了,《花样年华》大约可以用一本专著去解读,也真的需要一本解读这部电影的书。这篇文章,笔者想分享的是一个细分的主题:禁忌之爱。
《花样年华》实在太多精妙,遗憾的是我自己学识太过浅薄,不能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整理得非常系统,分享给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多读书吧!真心的希望中国电影可以更多地出现这样的好片。
E. 电影《东邪西毒》对导演王家卫有怎样的意义
【东邪西毒】1994年在香港上映,本片云集了众多大牌明星。小编觉得,正是王家卫导演的个人魅力才把这么多大明星请到一起,演一部超级文艺的武侠片。
先看看【东邪西毒】所获得的荣誉。
威尼斯电影节(51届):获奖,金奥赛拉奖-最佳摄影奖,金狮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F.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到底好看在哪这部电影的口碑如何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到底好看的地方以及这部电影的口碑非常好!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颇细腻的片子,王家卫上海人,片子的风格也非常上海味,腻腻乎乎,画面精致,影影约约;电影讲述了民国时期南北武林多个门派之间的争斗,虽然不懂“武林”,但是懂“人情”;各派武学宗师在“武林”中坚守着自己的一生;这是一部充满诗意且浪漫的电影,导演风格很突出,在多个碎片化的故事组接中表达了别样的“江湖”。好似潺潺流水,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了中国武学的哲学精神。
G. 王家卫电影艺术特色评析用英文怎么翻译
Analysis of the Wong Kar Wai movie artistic feature
H. 王家卫的电影分析
你好,
王家卫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作者之一。他迄今为止的六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王家卫1958年出生在上海,五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早年在香港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平面设计时他疯狂地迷上了摄影,特别是Robert Frank、Henri Cartier-Bresson和Richard Avedon这些大师的作品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1980年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开办的电视制作培训班学习剧本写作和影视制作,后在一系列无线的电视剧集中担任制作助理和编剧。1982年,王家卫离开无线正式进入电影圈,他先做了近五年的电影编剧。1987年,王家卫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主将谭家明编写系列影片“黑帮三部曲”的剧本,结果谭家明只采用了其中的最后一部拍成了《最后胜利》,而其中的第一部就成了1988年王家卫的首部导演作品《旺角卡门》的剧本。从1991年的《阿飞正传》到1995年的《堕落天使》,不断涌现的出色作品完成了王家卫对自我艺术风格的建立和巩固。1997年,王家卫终于凭《春光乍泄》一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得到了国际影坛的肯定。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他是最敏锐洞悉了现时态香港的艺术家:人流拥挤、华洋杂处的重庆大厦,旺角的高楼分割出的暗蓝色天空,启德机场边可以看见飞机起落的公寓窗口,当然还有路边摊、便利店和幽暗的酒吧,王家卫靠着这些标志性的元素组和出了一个世纪末的香港,最明显的例子是《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当然你也可以把《东邪西毒》中那片孤寂冷漠的沙漠看作是寓言化了的现代城市,而且《春光乍泄》里的那种远在异乡的无根飘零的感觉也是对香港这个殖民城市在另一个异域时空里的反照)。王家卫是一个浓厚地背负“都市感受性”的影像表述者,现代城市所拥有的无机性和符号性使他的作品经常是内容隐藏在形式和风格里的,或者说,风格本身有时候就是他的内容。在以往香港新浪潮导演的代表许鞍华、谭家明等人的作品中,你可以轻易地触摸到赖以支撑风格的“生活真实感”,但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看不到这些。
王家卫的影像世界是高度抽象后的真实,这首先表现在他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尽管他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像《阿飞正传》里那个著名的开场、《重庆森林》里对日期的反复诉说和《东邪西毒》里经常会在事件开头指出节气,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的时间背景,它们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它们只是从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标本。如果你仔细看过《重庆森林》,你就会发现两个故事的某些细节其实是互相交错的,王家卫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来造成一种共时性的效果,既消解了传统叙事的线性时间观念又凸现了当代都市生活的偶然和无序,从而形成了一种存在主义式的精神意蕴。
王家卫电影的“抽象真实”还表现在他偶然性片断式的叙事结构和对流行符码的拼贴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卫的作品而感动的话,那绝不是由于整体世界的印象所引发的,而是因为细节、片断以及絮语化的主观独白所唤起的气氛能让你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使然。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间的留白里,这很像是后现代美学对宏大叙事的摒弃和对细碎印象的偏好。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可以发现大量流行文化的符号,诸如流行音乐、商标、卡通玩具等等,包括他非常喜欢使用的人物如警察、杀手、阿飞等其实都是一种都市边缘的亚文化符号,这种由都市提供的消费符码经过王家卫的拼贴变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现代社会由具体实像蜕变成的符号化感性,这也使得他的电影极端敏锐,新鲜而发人深省。
当然谈到王家卫的电影,你立刻想到的还会有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眩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这种商标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和他长期合作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和摄影杜可风。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独立艺术电影甚至有些商业电影中你都可以看到这种王家卫式的影像,但大多数都只有单纯形式的拷贝而缺乏内在的创意。
王家卫的电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实内里充满了感情:像《重庆森林》里对快餐化爱情的反讽、《春光乍泄》里细腻纠缠的感情和《堕落天使》里金城武为父亲做冰激凌的那段戏都让人难忘。他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对某种倾诉和沟通的渴望以及对远比这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不可能性的无奈。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可以像王家卫那样更善于把这一主题表达得如此细腻而传神。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还在发展中,据说他的两部新片《花样年华》和《2046》将会有一个风格上的重大突破,所以在今天对他的成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英国著名的《声与画》杂志将王家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赞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I. 王家卫导演的《春光乍泄》到底是想表达什么
我觉得王家卫的《春光乍泄》不单是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电影,也是对两性关系的一种思考,他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对于人性的渴望,王家卫的电影很多都是在讲述一个主题,拒绝和逃避,自由和回归。这部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整体元素的和谐运用,音乐,画面,光与影的结合,体现了一种光影中的温暖。
很多人记得这部电影都是因为张国荣,他是那么有才的人,却选择早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我们只有在他电影中找寻他的影子。毕竟他是娱乐圈为数不多公开自己同志身份的明星,在那个对同性话题并不是特别包容的时代,能够将这部《春光乍泄》搬上大荧幕就是一种突破,这就让很多人记住这部电影。也记住了哥哥。
《春光乍泄》的艺术风格、拍摄技巧、画面剪辑、演员演技为王家卫带来了无限荣光,王家卫想要表达的是,人生而不同,没有人生下来就和别人完全相等,每个人都不一样,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我们要学会欣赏不一样,赞美不一样,而不是用否定的目光去看待他们,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J. 如何评价王家卫的电影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独具一格,王家卫舍弃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结构。在叙事中,王家卫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人物的状态和情感,淡化了人物的背景,甚至模糊了故事应有的逻辑,并在叙事中特意设置大量的留白,用留白去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从而达到了千人千面的效果。可以说,王家卫风格的电影,是话语电影的一大新尝试,在华语电影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