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未来三部曲的导演简介
斯坦利·库布里克,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在完成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大开眼界》(Eyes Wide Shut,由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和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主演)四天后去世。著名作品《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ssey)、《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闪灵》(Shining)等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未来三部曲》
1964 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8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71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Ⅱ 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是
《大开眼戒》 Eyes Wide Shut (1999)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 斯坦利·库布里克 / 弗雷德里克·拉菲尔
主演: 汤姆·克鲁斯 / 妮可·基德曼 / Madison Eginton / Jackie Sawiris / 西德尼·波拉克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Ⅲ 求一部外国电影名称,我记得是 大开眼界
斯坦力.库布里克的最后一部电影《大开眼界》,靓汤和他前妻妮可.基德曼主演
威廉姆是一名内科医生,妻子爱丽丝则是一家画廊的经理,他们不仅郎才女貌,事业上也搭配得相当完美。事业成功、家庭富裕、两人的感情也似乎风平浪静、顺顺利利,两人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圈里也相当活跃。
然而事实上,颓废、平静的生活令他们厌倦。威廉姆得知爱丽丝原来一直背着他红杏出墙后,开始幻想拈花惹草,寻求刺激与报复,他妒忌妻子无比的吸引力,他的妒忌渐成为以性来换取报复。一名病人的女儿向他投怀送抱,他的好友更邀请他去一个别开生面的欢乐派对--那里美女如云,大家都蒙着面具,玩着一场性游戏。威廉姆此陷入了性的诱惑,而与此同时,爱丽丝也被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所俘获。而这只是游戏的开始……
Ⅳ 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是 这部电影很多人都知道
1、《大开眼戒》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惊悚剧情片,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西德尼·波拉克联合主演。影片于1999年7月13日在美国上映。
2、该片讲述了一对医生夫妻经历一场如梦似幻的奇情冒险后,他们才认识到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婚姻。
Ⅳ 汤姆.克鲁斯 有一部电影,其中有个场景是他到一个戴面具的性俱乐部,请问是哪部电影
大开眼界
该片是传奇导演库布里克辞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汤姆·克鲁斯和妮科尔·基德曼这对影坛的黄金伴侣在本片中延续了他们生活里的角色,饰演的同样也是一对夫妻。
丈夫威廉姆是一名内科医生,妻子爱丽丝则是一家画廊的经理,他们凭借着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富裕活跃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圈里。然而,颓废、平静的精神生活令他们厌倦;于是,他们渴望寻找一份刺激。在一次聚会中,威廉姆偶然救了一个吸毒过量的女子,并因此陷入了性的诱惑。与此同时,爱丽丝也被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所俘获。两人在冲动与逃避里失去了面对他们人生的勇气。当一切游戏结束时,他们才认识到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
这部影片还没有公演关于她的故事就有很多,先是导演库布里克逝世,紧接着90分钟的宣传片引起了泫然大波,之后影片的定级问题又成为公众的焦点,相信它的故事还会延续下去,创造这个故事的人不仅有库布里克,还有汤姆克鲁斯和他妻子妮可的激情表演。影片描写的是一个对性爱有妄想的精神科医师,终日沉溺在乱交派对的性游戏中……
Ⅵ 斯坦利·库布里克最后一部作品是什么
斯坦利·库布里克最后一部作品是汤姆·克鲁斯夫妇主演的电影《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
斯坦利·库布里克介绍如下: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出生日期 1928年7月26日 逝世日期 1999年3月7日
出生地点 纽约 国家或地区 美国
人物简介: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28年7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尽管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差,但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聪明而有天分的学生。1940年,库布里克做医生的父亲决定将他送往加利福尼亚跟叔叔住在一起,希望环境的改变能让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1941年,库布里克从布郎克斯回到父母身边完成他初中最后一年的学习,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终于有了些进步。为了让库布里克有些业余爱好,他的父亲教会了他国际象棋。正如父亲所希望的那样,库布里克狂热地迷上了象棋,而且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国际象棋高手。国际象棋在库布里克后来的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常常用来对付不合作演员的工具,而且也是他的电影中风雅生活的象征。
在库布里克13岁生日上,他的父亲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明智的决定——送给他一部照相机。很快,库布里克成了摄影发烧友,为了照相,他走遍了纽约市的大街小巷,并在朋友的暗房里加工。当他卖出第一张照片给《看(Look)》杂志后,他认识了杂志里的专业摄影师们,并在17岁的时候的到了第一份工作——见习摄影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库布里克定期地在《看(Look)》杂志上发表作品,并开始如饥似渴地接连观赏各种电影,成了忠实的电影迷。随后,他跟朋友星格·亚里山卓一起策划拍摄一部自己的电影。1950年,库布里克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投资拍摄记录片《搏斗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此后,他又接着拍摄了其他几部记录短片(《飞行牧师(Flying padre)》和《航海家(The Seafarer)》)。
通过吸引投资和中央公园里的国际象棋大战,库布里克终于能够在加利福尼亚完成他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厌恶与恐惧(Fear an Desire)》(1953)。电影上映后,尽管各方评论褒贬不一,但对库布里克的导演天分却是众口一词赞不绝口的。库布里克接下来的两部电影《杀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和《谋杀(The killing)》(1956)使好莱坞开始关注这个新起之秀。并在1957年让他导演了由科尔克·道格拉斯(Kurk Dauglas)主演的《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57)。其后,道格拉斯再次找到库布里克并鼓动他接手《斯巴达克司(Spartacus)》(1960)的导演工作。当时的一些舆论认为,库布里克会被这部高难度的电影难倒,因而可以收敛一点锐气。但事实上,库布里克接受了这个挑战,在电影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的灵感和风格。许多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都不习惯于他的风格:摄影师罗素·麦提(Russell Metty)向制片人抱怨库布里克抢了他的工作。而库布里克的赞助商则劝告麦提放手让给库布里克自己去做,而他只要袖手旁观就好了。麦提照做了,但讽刺的是,麦提竟凭借此片获得了最佳摄影的学院大奖。
库布里克的下一个计划是要导演由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独眼杰克(One-Eyed Jacks)》(1961),但由于谈判破裂,最后白兰度自己导演了这部电影。对好莱坞已经厌倦并结束了自己第二段失败的婚姻(第一任妻子死于枪击)后,库布里克决定移民英国(尽管库布里克拥有机师执照,但还是有传闻他害怕飞行),他其后的所有电影作品都在英国完成。库布里克在英国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洛丽塔(Lolita)》(1962)。在这部电影里,库布里克异常小心地建构和引导,以便它可以便它可以通过审查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在当时,审查委员会能轻易地毁掉一部电影在商业上的所有成就。
电影《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or: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对库布里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冒险,在此之前,原子弹从来没有被用来充当过喜剧的主题。由于原本是为舞台剧创作的剧本,库布里克觉得有太多自己创作的桥段过于滑稽荒诞而不能运用在电影里。但因为库布里克的电影在评论界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得他能够在财政上和艺术上拥有很大的自由去完成任何自己喜欢的主题。在这一段时间里,库布里克关注的事物开始多样化,在各个阶段他总是同时有着好几个计划:《蓝月亮(Blue Moon)》(一个关于好莱坞第一部色情电影的故事),《拿破仑(Napoleon)》(一个电影版的历史传记,但由于工作组在另一个类似题材上的失败而放弃),《战争谎言(Wartime Lies)》(以二战中的欧洲为背景,但最终由于《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出现而放弃),以及《狂想曲(Rhapsody)》(后来被拍成了《大开眼界(Eyes Wide Shut)》(1999))。这些计划都没有在当时完成,而他所完成的是一部与科幻小说作家阿瑟·C·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1968)。这部电影受到了空前的赞誉,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拍得最好的科幻片。这以后,它成了科幻片的一个里程碑,也成为所有后来的科幻片竟相模仿的对象。在《2001:太空奥德赛》之后,库布里克完成了作品《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它和《洛丽塔》一样,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成为当年的话题之作。但与《洛丽塔》不同,这次议论的焦点不仅是对性的描写,还有对暴力的表现。1975年,库布里克导演了《巴里·林顿(Barry Lyndon)》,这部电影成为了他事业上和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至此,库布里克对导演协议以及演员跟工作人员的尽善尽美有了出了名的苛刻要求。演员们往往被要求连续不断地拍摄数十个镜头而不能休息。
在拍摄一部电影的过程中,库布里克带领摄制组来到战火连天的爱尔兰。在那里,他们被告知将成为爱尔兰共和军攻击目标。制片人立即离开了爱尔兰,而库布里克渴望隐私和宁静的愿望使他从此开始考虑隐居。1973年,在拒绝导演《招魂者(The Exorcist)》后,库布里克制作了他自己的恐怖片《闪灵(The Shining)》(1980)。而史提芬·金(Stephen King)(《闪灵》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并不满意库布里克对他的小说的改编(事实上,史提芬·金在后来自己又写了同一个故事的剧本,并在1997年拍成了电影)。《闪灵》之后,库布里克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隐居的日子。经过了7年的休养生息后(在这期间他再次结婚),库布里克才再次执导《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这部电影继续承袭了库布里克在评论界的极高赞誉并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票房神化。
进入90年代,库布里克着手开始与布莱恩·艾尔迪斯合作新片《A.I.》。同时,他导演拍摄了由汤姆·克鲁斯夫妇主演的电影《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遗憾的是,库布里克没能亲眼目睹这部电影的面世。1999年3月7日,一代伟大的电影艺术家库布里克在英国英格兰的赫特福德郡与世长辞。
“银幕是一个如此神奇的媒介,它能在传达情绪与感情的同时仍然饶有趣味。我想这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艺术所无法企及的。” ——斯坦利·库布里克 ,1970
库布里克电影特色:
1、几乎所有的库布里克电影都有旁白如:《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闪灵(The Shining)》中有代替旁白的标题卡片。
2、库布里克的电影常常根据小说改编:《洛丽塔(Lolita)》,《杀手之吻(Killer’s Kiss)》。
3、电影中常常出现子弹沿着长得有些夸张的墙平行而又快速地射出:《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
4、库布里克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灭绝人性的、非人性化的倾向。
5、对称的构图以及镜头的频繁拉伸。
6、电影中常常构造出三方冲突。
7、电影中常常有对激烈的面部表情的大特写。
8、在需要一串号码时,库布里克特别偏爱“114”:这串数是奇爱博士中的解码器的名字;是《2001:太空奥德赛》中木星探索者的出厂号码。
9、所有的库布里克影片中总有一个场景是发生在浴室里的。库布里克作品年表:
50年代:
《搏斗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1951)担任导演、剪接、音效
《飞行牧师》Fliying Padre(1951)担任导演、编剧、摄影
《航海家》The Seafarers(1952)担任导演、剪接、摄影、音效
《厌恶与恐惧》Fear and Desire(1953)担任导演、编剧、制片、剪接、摄影
《杀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担任导演、编剧、制片、剪接、摄影
《谋杀》The Killing(1956)担任导演、编剧
《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57)担任导演、编剧
60年代:《洛丽塔》Lolita(1960)担任导演
《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1962)担任导演、编剧
《斯巴达克思》Spartacus(1964)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2001》2001:Space Odyssey(1968)担任导演、编剧
70年代: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巴里·林顿》Barry Lyndon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80年代:《闪灵》The Shinning(1980)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90年代:《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Ⅶ 用三部电影的容量探讨人性:聊聊库布里克的“未来三部曲”
刚刚过去不久的3月7日,是美国导演库布里克的逝世纪念日。1999年的3月7日,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在他最后一部作品《大开眼戒》上映之前,去世了。
这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导演。与他合作过的演员称他为片场暴君,因为他喜欢一场戏拍上数十甚至数百次,只为挑选自己认为最完美的一条;作家斯蒂芬金因为他对《闪灵》的故事擅自地大修大改,而与之闹翻拒不承认电影版。而另一反面,他的许多作品被许多影迷奉为神作,甚至一帧一帧地解读;他的作品中那种极度理性的风格在电影史中更是独树一帜。
从1953年到1999年,他导演的电影总共有13部。而在这其中,有三部被人称为“未来三部曲”,也可以说代表着库布里克的最高水准。
奇爱博士(1964)
《奇爱博士》还有一个很长的名字:奇爱博士或者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豆瓣评分8.7,IMDB评分8.5,排名top50。
电影讲述了在冷战时代的美国,一位空军将领为掀起战争,私自下令让空军轰炸苏联。得知此事的美国政府与苏联政府联系希望澄清误会,然而却被告知如果美国投下炸弹,那么他们研发的“世界末日装置”将自动启动,届时全世界都将毁灭。可惜因为美国军方无法与全部战机取得通讯,最终还是有一颗炸弹在苏联投下了,“末日装置”随之启动,世界毁灭无可挽回。此前一直静默的奇爱博士从阴暗处登场,提出了他的计划:挑选优秀的人进入地下躲藏,并且男女比例控制在1:10,恢复一夫多妻制,接着等待一个世纪后后地面恢复生机。电影在奇爱博士一句“我的元首,我又能走路了!”以及《we'll meet again》的歌声中结束。
这可能也是一部主角在最后十分钟才正面出场的电影了。然而不用怀疑,奇爱博士正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所在,他其实是片中所有人的缩影,是人类好战本性的缩影,也是纳粹主义的缩影。他最后提出的那个疯狂计划,不过就是希特勒种族优生论的变种和前奏。
奇爱博士出场不多,但他那坐着轮椅并且肢体动作极不协调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左右一直在努力制止着不同话的右手,防止它乱动。然而到了世界局势无可挽回之时,他的右手做了一个标准的“纳粹举手礼”!那么此前他的怪异行为都可以解释了——他一直在隐藏着自己的纳粹身份,只等待时机成熟才会暴露出来。从隐喻的层面来说,这其实象征着纳粹主义在西方国家名亡实存长期蛰伏,只待局势动荡就回魂,就死灰复燃!电影最后一幕,一直行动不便的博士,重新站了起来,口中激动地喊着“我的元首,我又能走路了。”未来的景象会是如何,已经呈现眼前。小小的一幕,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目睹着“纳粹礼”、博士重新站立等等怪异现象的政客们,只是露出了看小丑戏一样的讪笑,没有人能正视并且看透。电影中的各色政客,无论他们表面上是否支持战争,其实内心在知道战争即将来临时都是心中暗爽的,而当得知了奇爱博士那个疯狂的“纳粹式”的种族优选计划,他们的喜悦更是完全盖过了对末日的恐惧,有人甚至已经开始憧憬起即将的生活了。电影还有一个安排巧妙地细节,总统、叛变将领旁边的军官以及奇爱博士都是同一个演员扮演的。佩服演员的高超演技之余,我认为这是库布里克在用电影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他们,都是一体的;人,本质是相同的。
对于这部政治讽刺喜剧,我只想用“伟大”来形容,因为它对政府对政治的讽刺达到了尖酸刻薄不留情面的地步。再看其他的讽刺剧,也不过是隔靴搔痒而已。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牛仔机长骑着炸弹欢呼着坠向地面那一幕,每次看都会被震撼得头皮发麻,那大概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最诡异最可怕的镜头了。一个无知的战争机器,自以为做的是伟大的事业,疯癫亢奋地坠向自我的死亡,也让整个世界坠向了毁灭的深渊。
2001太空漫游(1968)
《2001太空漫游》并不是一部好懂的电影,甚至在很多人看来非常沉闷。我也必须承认我虽然喜欢它,但是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睡着了两次。如果对电影剧情看不懂而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结合小说《2001太空漫游》理解,这也是库布里克与阿瑟克拉克一起创作的小说,其中解释了很多电影的谜团。
这部电影大致讲了一个外星高等智慧在史前时代介入人类的文明发展,并引导着2001年的人类向太空深处探索,以此研究人类的文明发展状况的故事。期间还融合了一个以高智能计算机为主角的太空杀人事件。
2001太空漫游一大贡献就是它的特效。在制作影片时,库布里克力求所有的模型、场景都能符合物理科学,而且他也尽力做到了。片中第一次表现了大型太空站的外观及其内部的重力装置,也表现了及其逼真的月球场景,而要知道此时人类还没登上月球呢!《2001》带动了一股科幻片中特效严谨化的风潮,在这之前,科幻电影的特效还只是追求猎奇诡异呢。
在这部影片中库布里克依然悲观地表达了他对人性的看法。在电影里,他故意设置了太空飞船上宇航员与高智能计算机作为相互依赖而对立的两方,宇航员总是冷冰冰的不爱交流,相反计算机更加有人情味。最为讽刺的是,片中那件著名的计算机谋杀案,是因为计算机以“诚实忠诚服务人类”为设计目的,而地面上木星探索任务的总指挥发布的命令,则是要它对宇航员做出欺骗行为,这因此导致了电脑的逻辑线路错乱陷入发疯状态,最终导致了飞船上宇航员的丧生。
除了这段主线情节之外,影片中还多处探讨了暴力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史前时代,猿人为了与同类争夺水和食物而学会了使用工具,人类开始走上文明发展的道路;公元2001年,人类的两大阵营,美国与苏联将人类的足迹延伸到了太空,而追究其动因,仍然是为了互相争抢资源,互相敌对。
因此那个史上最经典的蒙太奇镜头的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人类从原始到现代并没有什么不同,依旧是热爱暴力的生命。
发条橙(1971)
《发条橙》不算是我很喜欢的一部,但是它依然让我佩服。
电影讲述了青少年在家中是个乖乖仔,而私底下却变得格外反社会和暴力,经常与伙伴一起闯入各种地方进行破坏、对人施暴。终于他被捉住,投入了监狱。之后他意外被一个社会学家发现,让他成为一个正在进行的实验的实验对象:给他吃下一种药物,并强制他观看各种暴力行为使他感到恶心,以达到戒除犯罪的作用。最终阿利斯成功地达到了这个效果,他出狱了。然而之后他只要遇到一点点与暴力有关的事物,他都会感到恶心,完全无法生活。于是他再次接受治疗,不再对暴力感到恶心了。结尾他说:我康复了。
这部电影应该是库布里克对人性最直白的讽刺了。他通过一个荒诞的人性治疗实验告诉我们,人的恶,是与生俱来的,是天然的,如果试图去纠正遏制,反而是不自然的,也就是说人的恶事不可能被治愈的。而且这里有个有趣的悖论,以恶的手段治愈了所有人类的恶,那么这个恶的手段是不是就是最后的恶了?那么这个恶又该如何治愈呢?
这也是“发条橙”的寓意:不自然之物。橙子是水果,而发条式机械,两样被强制结合在一起,正如被治疗后的阿利斯一样是种古怪的不自然之物。只有重获暴力,他才是自然的。
本片曾经有几十年是禁片,而提出禁了这部片的正是库布里克本人,因为他发现这部片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也是他让人钦佩额地方。
结语
库布里克被称为是一个纯粹的“悲观主义者”,这一点在“未来三部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一部是政治讽刺喜剧、一部是太空科幻、一部是犯罪片,三部电影三种完全不同的类型,但都有一个共通的核心,那就是以虚构的可能性,探讨着人性的黑暗与局限。
END
原文链接
Ⅷ 如何理解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大开眼戒》
《大开眼戒》是汤姆·克鲁斯与妮可·基德曼继1992年的《大地雄心》第2部夫妻档作品,也是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最后一部作品,电影讲述了内科医生威廉·比尔和妻子画廊经理爱丽丝凭借着事业的成功活跃在上流社会圈,之后威廉·比尔和爱丽丝开始厌恶本来平静的生活,开始背着对方偷腥,寻找刺激,之后威廉·比尔和爱丽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归于好。
中文名
大开眼戒
外文名
eyes wide shut,EWS
其它译名
大开眼界,睁大双眼,紧闭双眼
出品时间
1998年6月30日
出品公司
Hobby Films
发行公司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制片地区
美国,英国
制片成本
6500万美元
导 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 剧
斯坦利·库布里克、亚瑟·施尼茨勒、弗雷德雷克·拉菲尔
制片人
斯坦利·库布里克
类 型
剧情,爱情,惊悚,悬疑
主 演
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西德尼·波拉克,凡妮莎·肖,艾伦·卡明,拉德·舍博德兹加,莉莉·索伯斯基,伊川东吾
片 长
159分钟
上映时间
1999年7月13日 北美
分 级
USA:NC-17
对白语言
英语
色 彩
彩色
1电影剧情
由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妻子是一个非常美丽,有着诱人身材的女人,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丈夫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内科医生比尔,经常活动的上流社交圈里对自己的生活带有一种优越感。
在参加一位上流社会朋友的圣诞晚会中,比尔与两位美女暧昧,与此同时一位富豪在勾搭比尔的妻子爱丽丝但未遂,晚会后,吸食大麻的妻子讲述了自己以往的一个性幻想对象一位海军军官,令比尔难以接受。正巧此时他的一位老病人去世,他随即出门顺带散心。
他在老病人的家中被老病人的女儿(中年未婚妇女)表白,比尔感到无法理解,恰巧女儿的丈夫回来,比尔趁机逃走。在路上,比尔脑中重复着妻子描绘的偷情画面,路遇妓女,差点接受妓女的邀请,但关键时刻妻子打入一个电话问比尔在哪,比尔最终出于内心的道德没有与妓女真做,但依然绅士的付了钱。
比尔又去了咖啡馆,巧遇老同学尼克的相会中,他了解到一场与众不同的派对,偷听到了入门口令,并说服老同学说出地址。比尔找曾相识的道具店借衣服和鞋,面具,老板却早已换人,老板的女儿和两个日本人厮混,被老板发现威胁报警。老板的女儿躲在比尔身后告诉比尔应该借套貂绒内里的大衣。
这是一个富豪的秘密集会,门口停的都是劳斯莱斯,比尔靠租来的衣服和面具进入了会场。
在这个人人都戴着面具、穿斗篷的怪诞派对上,所有人似乎在举行一个宗教仪式,随后众人带着面具在城堡各房间各个角落围观裸体,做爱,跳舞。这令比尔惊奇,也忽略了一个莫名面具女子的忠告“快离开这里”。而在假身份被揭穿面临惩罚的比尔却被莫名女子以“赎罪”的方式救出。
比尔在凌晨回到家中,其妻子在做梦大笑,比尔摇醒了妻子,爱丽丝哭着说做了恶梦,描绘的梦却与比尔当晚所见惊人相似,女主角却是爱丽丝,梦中离开比尔的爱丽丝放纵性爱欢愉!这比尔陷入了困惑……
第二天比尔开展了调查。。。而结局确是那么意外,不知所措,让人更加迷茫。
最终比尔和妻子坦白当晚发生的事情,二人最终选择忘记那个晚上,重回平静的生活……
Ⅸ 库布里克黑色预言
库布里克1928年生于纽约市,是医生之子,少年时代在父亲的鼓励下,以拍照为业余爱好,对下棋也倾注了同样的热情。
1940年,库布里克做医生的父亲决定将他送往加利福尼亚跟叔叔住在一起,希望环境的改变能让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1941年,库布里克从布郎克斯回到父母身边完成他初中最后一年的学习,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终于有了些进步。为了让库布里克有些业余爱好,他的父亲教会了他国际象棋。正如父亲所希望的那样,库布里克狂热地迷上了象棋,而且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国际象棋高手。国际象棋在库布里克后来的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常常用来对付不合作演员的工具,而且也是他的电影中风雅生活的象征。
在库布里克13岁生日时,他的父亲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明智的决定——送给他一部照相机。很快,库布里克成了摄影发烧友,为了照相,他走遍了纽约市的大街小巷,并在朋友的暗房里加工。当他卖出第一张照片给《Look》杂志后,他认识了杂志里的专业摄影师们,并在17岁的时候的到了第一份工作——见习摄影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库布里克定期地在《Look》杂志上发表作品,并开始如饥似渴地观赏各种电影,成了忠实的电影迷。
随后,他跟朋友星格·亚里山卓一起策划准备拍摄一部自己的电影。1950年,库布里克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投资拍摄记录片《搏斗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此后,他又接着拍摄了其它几部记录短片(《飞行牧师(Flying padre)》和《航海家(The Seafarer)》)。
1951年,他牛刀小试,拍摄了一部短纪录片《搏击之日》。他那黑色影片的布光法以及主题涉及暴力的倾向在这部处女作中已初露端倪。雷电华公司在收购该片的同时又资助他投拍另一部短片。1953年,库布里克执导早已成竹在胸的《杀手之吻》。这是一部以拳击界的勾心斗角为背景的黑色影片,联美公司购得发行权。库布里克接连获得八大公司中标志性制片厂的青睐,27岁的库布里克得到好莱坞的认可,“起飞”指日可待。
1956年,库布里克执导的《杀戮》把黑色影片的创作手法推向极致。著名影星柯克.道格拉斯盛赞影片“复杂而巧妙的时空结构”。库布里克顺手推舟力邀这位大明星主演新片《光荣之路》(1957),后者欣然接受。库布里克如虎添翼。反战片《光荣之路》以其摄影机运动和场面调度富有几何图形的变化而倾倒观众。《光荣之路》的成功令道格拉斯激动万分,他作出惊人之举,以执行制片人的身份宣布由库布里克取代资深导演安东尼.曼执导《斯巴达克斯》(1960)。同道格拉斯的磨合与周旋锻炼了库布里克掌握巨片拍摄的规律。
库布里克随之筹拍根据苏俄作家纳巴科夫小说改编的《洛丽塔》(1961)。只因内容涉及中年教授迷恋青春少女的故事,引起审查机构的干预,库布里克决定移师英格兰。从此他的后半生就以一位定居英国的美国艺术家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洛丽塔》公演后批评声不断,指责电影不该把原著的性感少女演绎为成熟的青年女子。。《洛丽塔》取材于同名小说,由奥斯卡影帝杰瑞米·艾恩斯饰演一位45岁的大学教授,与自己14岁的养女发生恋爱关系。影片集戏剧性与怪诞于一体的叙事手法在库氏的下一部影片《奇爱博士》中更有新的发挥:婚恋屡遭挫折的美国将军失去内心平衡,悍然下令空军用氢弹炸平苏联。很明显,导演在嘲笑弗洛伊德性压抑导致神经病症的理论并借此讽喻超级大国之间的核讹诈。
《奇爱博士》取得轰动效应,影坛内外翘首以待库氏的新作问世,而库氏却深居简出,对创作计划秘而不宣。直至4年之后,人们才惊喜地迎来一部划时代的科幻片杰作《2001年:太空漫游》(1968)。影片以人与工具的关系为主线,搬演了人类数百年的进化史。影片以生动的哲理和精湛的数控特技震撼影坛内外,这部杰作使美国科幻片领域的其他作品整整10年黯然失色。该片中有一组镜头尤为评论家津津乐道:仅剩的宇航员大卫肢解对手计算机HAL,拨正了宇宙飞船的航向。此时,银幕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奇幻影像,这一“图案色彩潮”几乎把观众引向一个目迷五色、真幻难辨的境界。库布里克下棋爱走险着,他也善于在影片中搞异军突起。但是透过五光十色的幻景,人们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导演对不久的将来所抱的疑惧:科技的昌明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库布里克的疑虑在《发条桔子》(1971)中升级为对未来社会的悲观预测:青少年犯罪将成为茶毒生灵的一大祸害。影片中,政府“以毒攻毒”收到一时之效,但肇事者迅即故态复萌。该片的暴力场面令人发指,而一曲“贝多芬第九”彻底软化了凶残的暴徒。这看似荒唐,实则透露了他对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的乌托邦理想。
库布里克于1975年把“笔触”从未来移至往昔,从太空召返人间,执导了历史巨片《巴里·林登》。该片以18世纪欧洲7年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爱尔兰人混迹于上层社会,最后复归穷困潦倒的故事。导演把英国作家萨克雷的原作演绎成一部促人反省启蒙运动并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的影片。《巴里.林登》色彩华丽、构图精美,仿佛每格画面都出自18世纪名家的油画杰作。这种唯美主义的摄影风格也体现了编导的反讽本意:充满浪漫色彩的内景和讲究明暗布光,正好同这场历史笑剧和男主角的个人悲剧形成震撼人心的二元对立。
1980年,库布里克另辟蹊径执导恐怖片《闪光》,他把男主角置于寒冬中的休假别墅内。自我孤立的作家经历了类似《2001年》般的炼狱。库布里克固有的“同死亡擦肩而过”的内容再次得到表现。
库布里克身在异乡不忘故国。1987年他执导了反思越战的《全金属外壳》。固然,故事的发生地从名义上说是越南,但人们发现在任何时间、地点和历史阶段都能见到影片各类人物的踪迹。库布里克执著的警世、喻世态度一如既往,他对人类丧失理智的疯狂举动所表现出来的愤慨与痛苦之情跃然于银幕之上。
库布里克一贯讲究“精雕细刻”,他的最后一部影片《紧闭双眼》从96年拍到98年方始杀青。扮演男主角的汤姆·克鲁斯与妮科·基德曼夫妇觉得同库布里克合作犹如沐浴春风。妮科深有感触地说:“即使不为拍片,我也愿意去他办公室,坐在他身边。他是天才,我爱他。”
库布里克是一位悲观的预言家。他的作品几乎离不开人同死神的对立与周旋。但是大凡悲观者的内心深处总会偶而闪射出对未来未泯的希望。不然,库布里克也不会在《奇爱博士》、《2001年》和《发条桔子》剧终时高奏分别象征“重生”、“爱情”和“成功”的3支曲子:《我们不久将重逢》、《蓝色的多淄河》、《雨中曲》。兴许,这是一个绝望者的希望。
Ⅹ 如何理解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大开眼戒》
《大开眼戒》是库布里克的最后一部影片,要不是他死的突然,应该可以有至少两部其他影片诞生(人工智能和拿破仑题材的)。《大开眼戒》的思考在于家庭和人,这里的“人“是指人的自然性,也就是以人的性欲为代表的自然欲望;家庭是人的社会性,家庭具备了人理性的,和谐的成为社会安定团结一分子所必需的各种性格。这两种性格之间有冲突,简单的体现在文艺作品里面,就是“人“想随意性交,但是“家庭“不允许,于是婚外恋,卖淫嫖娼,甚至电影里的集体淫乱聚会都按需发生。
这讲的不光是男人的事情,电影里对这一点有交待,妻子遇见海军军官,舞会上的轻浮老头,这和丈夫去找妓女,和有夫之妇幼瓜葛,去集体淫乱聚会观光,是一种性质。
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交融和冲突在我们的周围不断上演,社会性使社会安定和谐,能产生各种文艺作品,能搞出发明创造,能让社会进步;自然性能繁衍后代,满足生理需要维持心理健康,这两种事情一般不会同时发生,一个人不能一边上班,一边和同事上床,或者一边开车,一边怎样怎样,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电影里面,丈夫是医生,偶尔可以把这两件事情合起来做,比方说替富翁的情人治疗吸毒过量那一场,还有让病人脱去上衣听心跳那一场。米兰昆德拉也注意到了这样的矛盾场面,在他的小说里面有所描写。
如果说这两件事情不能不矛盾,妻子决不允许婚外恋发生,即便自己也对海军军官移情,丈夫也不能容忍妻子的不忠,即便自己和有夫之妇有暧昧关系。另一方面,双方对对方的这种自然性也是心知肚明的,老公看见妻子在舞会上和帅气老头跳舞调情,而妻子也同时看到丈夫与两个模特勾搭。但不管怎么说,这只是玩玩,关键时候,还需要亮出自己的结婚戒指,以告诫别人特别是自己,不可越轨。
人是聪明的,编剧是聪明的,他们看到了这种矛盾,这被家庭围困的野兽,于是设计了一个戏剧性很强的道具-面具,戴上面具,我就是不是我了,丈夫不是丈夫,老婆也不是老婆,他们是谁?他们是自己的那个“下半身”,他们可以只用“下半身”走路,行动,思考了。他们抛开了家庭,伦理道德,工作,与其说他们戴上了面具,不如说他们摘掉面具,他们自由了。这和当下的网络多么相似啊,每个人都有一个网络ID,登录网络之后,我就不是我了,我是谁,我可以在网上留下精彩美文,也可以随便骂人,说脏话。
但是这种自由是见不得光的,是隐讳的,当他们发现可能的威胁-影片中的丈夫,他们用了他们认为最重的惩罚,摘掉面具,就好像在众目睽睽之下脱光衣服。让白天的君子,和晚上的野兽合二为一,这是可怕的。
而戏剧的高潮并没有就此到来,当丈夫惊恐之后回到家中,最终的一幕到来,妻子熟睡,丈夫的位置是那个面具。丈夫崩溃了,谎言,真相,人性,兽行,最终交织在一起,夫妻之间真正做到了赤裸相对,他们真的和好了吗?裂缝真的可以弥补吗?以后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不知道,这一切都不会好,这是文明的不治之症,矛盾如果解决了,事物也就消亡了,库布里克最后又留给我们了一个无法解答的拷问,就像他大部分电影一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能紧闭双眼,避而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