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向往自由的电影主角

向往自由的电影主角

发布时间:2023-01-27 04:54:57

❶ 自由与希望——《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内容改编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于1994年上映的一部电影。电影全片通过对主人公安迪的入狱越狱以及对肖申克监狱里各色人等的深入描述,向观众传达人生真正的自由以及怀揣美好希望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1-

故事梗概

安迪是一家银行的副总裁,由于被检察官误判谋杀了自己的妻子及妻子的情人而被关进肖申克监狱。

入狱一个月之后,一向独来独往的安迪开始和周围的人搭讪。他向假释被拒的瑞德购买了一把小铁锤作为越狱的工具,为了躲避监狱里突如其来的检查,安迪把小铁锤藏在了《圣经》里。

突击检查时,安迪得到了在牢房里挂美人画报的特批,这之后,安迪便就开始了他漫长的越狱计划。

安迪每天照常在洗衣房工作,晚上熄灯之后便在牢房里利用土层结构及压力的特性开始用铁锤挖通道。挖出来的土则利用平时在操场上散步的机会偷运出去。

在安迪被关押的19年里,安迪用狱友给自己捡的石头刻了一副棋子,同时,他还利用自己之前的工作技能帮助监狱的工作人员减税避税。

由于自身的金融工作技能以及监狱里工作人员的需要,安迪顺利的从洗衣房调到了监狱的图书馆。

通过安迪不懈的努力,他把监狱的图书馆建设成了一个真正的图书馆。犯人们在里面可以自由的看书听音乐,除此之外,安迪还帮助那些想要通过学历考试的犯人重新学习。由于安迪出色的工作能力,安迪每天晚上还得负责帮监狱的典狱长诺顿洗黑钱。

这种稳定的情况持续了不久,就被监狱里新来的一个来新成员给打破了——犯盗窃罪被判刑两年的汤米。

在安迪的启发之下,立志蹲遍所有监狱的汤米决定请安迪帮助他重新学习,争取出狱时能通过学历考试。汤米希望出狱之后能重新做人,也不想让妻子和女儿再次失望。

在安迪帮助汤米学习期间,偶然的一次汤米向瑞德问起安迪所犯的罪行时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的一位室友,发现他才是杀害安迪妻子的凶手。

安迪在得知有人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之后立马找到了典狱长,但典狱长却利欲熏心害怕安迪走后自己找不到人洗黑钱而将安迪独自囚禁了一个月。

在此期间,典狱长还在夜里将汤米诱骗到了监狱之外的空地上,指使监狱队长海利将其射杀。

独囚结束之后,安迪在高墙之下向瑞德袒露了他对妻子的爱以及亏欠,安迪说了自己余生的愿望以及重获自由之后想去的地方。最后,他告诉瑞德,如果瑞德有一天假释成功,那么一定要去取安迪留在他第一次向他妻子求婚的树下的东西。

在一个电闪雷鸣之夜,安迪在帮诺顿处理完“业务”之后,乘着诺顿不注意便把诺顿的文件调换了。回监狱时,他带走了诺顿的衬衣以及皮鞋,皮鞋如诺顿所要求的那样擦得铮亮。

监狱熄灯之后,安迪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将自己雕刻好的棋子、诺顿的衣服以及他所伪造的具有驾驶证出生证的吉米的所有文件绑好栓在了自己的脚上就开始顺着自己事先挖好了通道开始往前爬。安迪爬出了通道,利用雷电的声音砸开了下水道的管子,顺着下水道的水管爬向了自由。

重获自由的安迪拿着吉米的证件取走了他帮诺顿洗的黑钱,临走之前顺带把诺顿的贪污谋杀的罪行通过媒体公之于众。

在电影的结尾,诺顿自杀,海利被拘留调查。瑞德获得了假释之后顺利的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东西,然后,共同服刑19年的两个狱中老友在安迪曾经约定的海边重逢了。

-2-

影片关键词

一、 体制化

安迪的狱友里,老布是第一个出狱的。

熬过了肖申克监狱长达五十年的监禁,历经六任典狱长的老布在出狱之后不久便上吊自杀了。

在监狱中,老布凭借着自己识文断字的能力获得了一个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由于老布日常的工作是和其他人分开的,所以他在监狱之中有一锥之地使自己捡回的小鸟小杰得以立命。

老布在出狱之前便挣扎过,他拿刀指向前来给他报喜的狱友,希望通过再次犯罪来使自己能继续留在肖申克监狱。经过安迪的劝慰,老布放下了刀,提着他的全部行李走向了自己早已不再期盼的自由社会。

在新的环境里,老布做着政府安排的工作,住着政府指派的房子。老布的双手均有风湿,加之与外面世界的脱节,老布的工作和生活均非常的不便。

除此之外,出狱的老布时常在夜里惊醒,再也无法像在肖申克监狱里那样安稳的睡觉。

老布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公园里喂鸟,他希望小杰有一天能来看他。但是,小杰却一次都没有来过。

下定决心自杀之后,老布拿着刀在住所内刻下了:BROOKS WAS HERE.(老布曾来过)。

在安迪成功越狱的十年之后,瑞德获得了假释。

出狱之后,瑞德拿着行李住进了老布曾经住过的房子,日常做着老布曾经做过的工作。

瑞德在监狱里一共呆了四十年。正如他自己曾经对安迪说的那样,在监狱里,他无所不能,但出狱之后,他便什么都不是。

出狱之后的瑞德小便时再也不需要打报告了,但没打报告的小便却是一滴都尿不出来。

老布去世的时候,瑞德曾经说过老布被体制化了。瑞德说:“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它,诅咒它。时间久了,你习惯了其中的生活,最后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它。这就叫体制化。”

其实,肖申克监狱里被体制化的不仅只有老布和瑞德。

贪污受贿的典狱长诺顿,滥杀无辜的队长海利,他们又何尝不是被肖申克监狱体制化的另一类人呢?

恶能催生出善但同样也能催生出至恶,正如硝烟之下残害手无缚鸡之力之人的士兵一般,所有的人都只是为了能有开心有痛苦而不麻木的活着而已。

二、 自由与希望

安迪入狱一个月之后,他开始向瑞德购买小铁锤。在安迪描述完自己所需的东西时,瑞德告诉安迪:如果想要通过挖地道逃出监狱,那至少得六百年。

安迪入狱之后便被鸡奸团伙的头目看上了,但安迪从未放弃斗争。虽然安迪有时打赢有时打输且身上始终带有伤痕,但最终安迪还是熬到了鸡奸头目被海利打到半身不遂的那一天。

安迪申请经费买书、建图书馆、刻棋子、让海利请狱友喝酒以及把狱警关在厕所从而在监狱里播放音乐。所有的这一切,全都源于安迪内心的希望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即使明知监狱中自由是短暂的假象,但安迪仍旧在孜孜不倦的追寻着。

瑞德曾经告诉过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希望是可怕的东西。正是由于没有希望,所以肖申克监狱里的其他人都由衷的相信自己没有犯罪,自己入狱则完全是由于律师的陷害。

肖申克监狱里的人由于犯罪而入狱,来到肖申克监狱则是为了赎罪。但是,正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期望得到别人或者是自己的原谅,因此,他们无罪。

瑞德曾两次申请假释,但在政审官询问他一些问题时他无一例外的都回答得非常的随意。瑞德的回答里体现出的不仅是对曾经罪行的敷衍,另一方面,从瑞德答问的态度来看,似乎出不出狱以及能不能假释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要紧。

第三次假释成功重获自由之后的瑞德也同老布一样不能适应外面世界的生活。瑞德也想过和老布一样以自杀来了此残生,而支撑瑞德活下去的是他曾经在高墙之下对安迪的承诺。

当瑞德到达与安迪约定的地方顺利找到安迪留给他的信以及现金的时候,瑞德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瑞德对于生活的希望体现在他的不安和害怕里,曾经在监狱里大无畏对待一切的瑞德开始害怕,最害怕的莫过于被边境的警察拦截,害怕再次回到监狱。

无谓和无畏是两个非常可怕的生活状态。无谓则无所事事麻木不仁,无畏则胆大包天有时更是坏事做绝。有所谓有所畏的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带着对新生活的希望以及对安迪  棋盘已备好等你  的承诺,瑞德走向了他的新生活。

希望是好东西,它从来都不可怕。

由于有希望,安迪成功的逃离了本就不属于自己的肖申克监狱,由于有希望,汤米在监狱中从ABCD开始重新学习且顺利的通过了学历考试。相反,由于没有希望,五十年刑期结束的老布选择自杀,由于没有希望,被指控的诺顿最终将枪口指向了自己。

没人知道生命的下一刻究竟会发生什么,但是,希望能支撑我们走到生命的下一刻去一睹究竟。

三、救赎

安迪在汤米死后在高墙之下对瑞德说自己非常爱自己的妻子,由于自己的不善言辞以及婚后的沉默最终导致了妻子的出轨使他感到非常的痛心。

在汤米被杀之前,安迪越狱的通道应该已经挖通了。又或者,也许早在汤米入狱之前,安迪的通道就已经完成了。

是什么阻止了安迪的脚步呢?

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忍受了19年的无妄之灾,在汤米到来之前,只有他知道自己是无罪的。

汤米说出事实之后,安迪迫切的想通过典狱长来证明自己的无罪,在求助无果反造成了汤米的死亡之后,他宽恕了自己。

宽恕自己曾经对深爱的妻子所造成的伤害。

安迪入狱之时,典狱长曾这样说过:在肖申克监狱里,把灵魂交给上帝,贱命交给我。

人最终的审判源于自己,然而,当审判再也无法得到公正时,救赎的唯一方式便是自己宽恕自己。

19年的时间里,安迪都在偿还自己对深爱的妻子的亏欠。真正的救赎是从内而外的,同样,原谅自己也不需要公之于众。

所以,安迪死去,吉米重生,一切都将成为过去。

瑞德在最后一次申请假释时说真正有罪的只有自己。承认罪行是得到宽恕的前提,原谅早那个已逝去的过去的自己则使得生命得以重生。

真正救赎了安迪和瑞德的不是肖申克监狱也不是上帝,世间能审判罪恶的场所也不仅只有法庭。每个人到生命的最后都得接受源于自己内心的审判,同样,能救赎自己的也只有罪人本身。

❷ 求一部电影 主角家里挺有钱 向往自由的生活,于是开始徒步旅行.结尾主角误吃一种有毒草药.身体越来越虚弱

《荒野生存》。

❸ 《勇敢的心》中,梅尔吉普森最后高呼一句自由,有何含义吗

“Freedom”喊出这就句话,是为了点名这部电影的名字,一颗勇敢渴望自由的心,电影应该算是描述着13世纪的苏格兰战争,苏格兰人民为自由而战。

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我们一生中你总会面临这很多种选择,不管你的选择是艰难的还是相对于容易的,难得可贵的是你有木有坚持下去你当初的选择。

❹ 《勇敢的心》中华莱士在临死之前喊了什么呢

电影勇敢的心主角威廉·华莱士在临死之前,喊的是freedom,中文意思就是自由,他一生都是一个斗士,一个为爱而战的斗士,一个为爱而战的斗士自由作为一名战斗斗士,一名为国家和命运而战的斗士,他的英雄精神令人钦佩和尊敬,他配得上比泰山更重要,苏格兰人民受到英国长期暴政的控制自由可以说,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预示着一场势不可挡的战争。

因为我们明白,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系统社会,我们的心也不能被囚禁,我们心中仍然隐藏着顽强和追求的勇气!我们仍然不会放弃喊叫自由你的能力!就像电影的最后一个主题,自由它总是在那里,只是勇敢的心,看完整部电影后,我仍然看到一匹华丽的金铁马在我面前奔驰;沸腾的血液还在我耳边回荡自由这些都包围着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散去。

❺ 关于自由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新基督山伯爵》《楚门的世界》《自由意志》,这样的电影有很多,希望能帮到楼主。

❻ 自由的代价 - 从《肖申克的救赎》谈起

http://img.over-blog-kiwi.com/2/04/69/30/20170804/ob_738dec_freedom.png

1,自由的代价

人在封闭的环境中呆久了就会向往自由,这是人的天性;人在封闭环境中呆久了,适应了封闭环境,从而惧怕自由甚至拒绝自由,这也是人的天性。此外,人在封闭的环境呆久了,不再知道自己是否向往自由,甚至不知道自由为何物,同样是天性使之然。所有的这些情况的综合起来,构成了人性的复杂。

《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经典,大约就是因为它体现了这一复杂性。主角安迪被关了19年,坚信自由,最后出来了,如鱼得水;影片中另一个角色海特伦被关了50年,已经不再适应外面的世界,出来后反而受不了”自由“,上吊自尽;安迪的朋友瑞德本性热爱自由,在监狱生活的开始的很多年中也奋力争取获释,但总是不成功,久而久之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再能适应外面的生活,干脆放弃出狱的希望,结果阴差阳错反而获释。出来后瑞德经历了一个不适应期,最后投奔安迪,拥抱自由。

当今中国大陆的同胞中很多把外面的“自由”世界想象得天堂一般完美,其实鉴于上面提及的人的复杂性,真出来了能否生活得好还是个问号。就个人的经历和观察,我发现早期出国的中国人的大部分在海外都生活得非常艰难,原因主要是经济上的,而文化的差异不能不说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出国的中国人很多都因为物质条件优厚而不再承受以前华人承受过的生存挑战,然而选择回国 - “逃避自由” - 的中国人的比例却大大高于以前。

笔者几十年前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读之前觉得很奇怪,自由这么美好的东西怎么还要逃避?读完之后基本明白了一个人性事实:自由并非每个人的向往。并且,由于自由是有代价的,所以即使向往之,也不是每个人都具有付得起这个代价的“本钱”。那么,“支付”自由的代价都需要哪些条件呢?笔者以为最主要的简而言之有三:自主能力,以及承担个人责任的能力;承受孤独的能力。

一个人要享受自由首先必须具备自主能力。自主的能力包括一个人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各方面自我决策能力:生活方式、经济、职业、思想意识到信仰,等等。从我的观察很多中国人中具备这个能力的不多,很大程度因为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人的养育方式多是包办和灌输型的,中国人从小就习惯了他人为自己做选择做决定。而由于人是极其容易被塑造的动物,所以中国的这种极端教育方式必然培养很多依赖性强的人。

其次,享受自由必须禀赋和自主携手而来的个体责任意识。人一旦自主了,凡事得自己做出选择,行动之后必然后果自负。大多数中国人从小习惯了靠父母做主,学校老师做主,工作了老板做主,大事大非国家政府做主,从而也习惯了把责任推到自身以外。这个文化现象也导致中国社会推卸责任的人铺天盖地,敢说敢当的具有领导才能的人却极其稀少。这种没有个体责任感的人来到自由世界,经常会处处束手束脚,百般不适。

再次,能充分享受自由的人须有一定的承受孤独,甚至享受独处的能力(在此的“孤独”当然是相对的,绝对的鲁滨逊式的孤独绝少有人能承受。另外独处与孤独不同,类似英文的solitary 与 loneliness的不同)。在以个体为中心的文化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淡漠,由此人必须面对很多孤独的时光。对有些人来说,这样的孤独求之不得,而对有些人来说则相反 - 避之唯恐不及。《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监狱里虽然封闭,但人和人的距离很近,每天的时间安排都是在集体活动中完成。这种生活方式虽然单调,但能让人远离孤独,所以好多犯人长而久之人反而感觉很舒适。监狱是社会的缩影。以群体主义文化为重心的社会也一样,长期的群体生活方式已经让人很习惯,如被突然抛在一个人与人之间松散关系的文化环境反而会觉得孤独难忍。当然也有能享受这份孤独的,但应该是少数。

综上所诉我们不难看出,自由远远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舒服“。尽管自由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一个让人联想到无垠蓝天的词汇,充满浪漫,但就像带刺的玫瑰一样,世上绝少有不付出代价的幸福。

2, 独立与皈依 - 人性中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人是非常矛盾的动物,一方面有对群体皈依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有个体独立自由的需要。对独立自由的需要导致对群体的叛逆,对群体皈依的需要又导致对独立自由的逃避。

从人的心理成长规律来看,人进入成年之后自我意识成熟,个性形成,所以人对自由的向往是个体成熟的必然结果,而完全没有这个需要的“巨婴”多半因为特殊的后天文化环境阻碍了这一自然的成长过程。在《肖申克救赎》这个现象被称为“institutionized” (”集体化“或者“体制化”)。海特伦就是这样一个完全被“体制化”了的人。

然而,对自由的逃避其实不完全是社会驯化的结果。人的天性中本来存在对群体皈依的需要,而这个需要一旦强于自我独立的需要,人就会选择逃避自由。人的皈依需要一方面有生理的原因 - 脱离母胎的痛苦难忍,另一方面是生存环境的原因:人的生存依赖于合作。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期间,与群体割裂开的个人是很难甚至无法生存的,因为单个的人无法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无法与其它物种竞争(甚至可以说人的合作能力是人从动物界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之一。参见《羞耻感与负罪感》)。既然没有合作人就不可能生存,和群体的隔离 - 孤独,就成了人的最大恐惧之一。据心理学统计,孤独是仅次于死亡的人的最大恐惧。原始社会时期对个体的惩罚之一就是把个体从部落群体中开除。这些个体脱离群体之后基本就是死路一条。文明之后社会对很多罪犯的惩罚之一也是流放,让人承受脱离本土文化环境的痛苦。所以人的本性中有着强烈的对孤独的惧怕,对归宿的需要。

皈依和自由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同时存在于每个个体之中,而每个人偏重不同,但绝少有人只需要其中之一。然而尽管如此,由于历史的方向总是在朝向未来甚至未知发展,每一次真正的进步都基于旧次序的被打破,自由仍然是一个健康的充满活力的社会所推崇权利,更是健康个体的锲而不舍的追求。

3,自由的相对性

大凡世间任何事都是相对的,自由也一样。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我读到过的最接近于”绝对自由“的,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的独立宣言:“自由是在不伤害他人的条件下做一切事的权利”("Liberty consists in being able to do anything that does not harm others") 。但这个“不伤害他人”就是条件。所以自由绝非无条件的“为所欲为”。

尽管美国在很多人眼里是最自由的国家,但很多中国人可能在大陆觉得更自由自在,这大约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对自由的需要不同,另一方面每个社会的行为规范也有所不同(文化差异)。就个体而言有些人注重物质上的自由,所以拼命挣钱,有些人宁愿挣钱少也要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享受精神自由;就社会而言,每个社会对人的行为约束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有些社会在精神上约束得多,行为规范上相对放纵,有些社会可能正好相反。所以不是每种社会都符合自己个人需要,而适应了一种文化环境的人很可能不适应另一种社会,尽管另一种社会可能是先进的,更自由的。

除了自由的内涵各个不一以外,笔者还认为,自由产生的条件也是相对的,真正的自由并不完全来自外界。外在的自由虽然是自由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它不能完全保证一个人真正的心灵自由。由此把个人自由完全建立在外在条件下的人,即使在一个非常自由的社会中,可能仍然会得不到真正的自由。此外,由于一个人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体,单有一方面的自由都不是完全的自由。所以一个拥有绝对物质自由的亿万富翁完全可能生活在心灵的牢狱之中;而对于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物质上的相对短缺也并不能真正剥夺他/她的内心自由。

在《肖申克救赎》中安迪把音乐打开,让每个囚犯都在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释放就是心灵自由的最感人的例子:

“...those voices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ayplace dares to dream. It was like some beautiful bird flapped into our drablittle cage and made those walls dissolve away, and for the briefest ofmoments, every last man in Shawshank felt free.”(。。。这美丽的声音飞扬到至高至远的地方,那是生活在灰色的尘世的人做梦都想像不到的地方。此时仿佛是一些美丽的飞鸟突然来到我们单调的牢笼,一瞬间融化了监狱的高墙。在那短短的一瞬间中,肖相克监狱的每一个囚犯都感受到自由。)

诚然,如前面所述,人是肉体和精神的共同体,单有任何一方面的自由肯定都不是完整的自由,但精神的自由却是一种高出于动物本性的自由,一种对肉体的超越,带来的是一种升华了的力量和享受。

最后引用一段一个(曾经的)囚犯的话:“我经常跟警察开玩笑,我说你们的空间在你们眼睛里面,我的空间在心里。你们的空间是有限的,我的空间是无限的。你们一闭眼,什么都没有,就是黑暗; 我一闭眼,就是光明”。”

这不是玩笑,而是智慧。

07/06/201, Durham, NC

❼ 元旦看什么电影

强烈推荐《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部电影2011年上映后,立刻打破了印度电影的票房纪录,创下了宝莱坞电影上映第一天、上映首周和全球票房最高纪录。

全片164分钟,没有半点拖沓的就把故事轻松地讲完了。笑点密集、泪点密集、电影情节简单易懂,不需要烧脑。男主角带有着超脱万物的精神,向往自由,并用心在实践“自由”。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男主角可能会遭受社会压力,但不得不说,我对男主角的态度是向往的。

电影用荒诞的形式,从侧面审视了当下印度社会存在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填鸭式教育与应试制度。固定的知识、刻板的学习方式杀害了一个又一个天才,不由得让人开始审视与反思。


还要说一说剧中“三傻”的友情,因不愿背叛朋友而走投无路选择自杀,这样的友情,实在难得。

❽ 《飞越疯人院》男主角被逼成了一个疯子,剧情是否有夸大嫌疑

阅读全文

与向往自由的电影主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下载抗日动作电影大全电影 浏览:675
电影欲罪结局是什么意思啊 浏览:5
胡慧中老电影大全 浏览:1
触不可及法国电影在线免费 浏览:391
那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电影 浏览:386
你可以在电影院前面上公共汽车英文 浏览:638
线人电影2010粤语迅雷下载 浏览:399
蚁人电影英文手抄报 浏览:660
郝邵文的粤语电影全集 浏览:340
老的丧尸电影大全 浏览:570
时光倒流70年电影女主角 浏览:452
逻辑鬼才电影完整版 浏览:162
普通人电影讲什么 浏览:740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电影观后感1000字 浏览:863
泰国电影同志异 浏览:359
十大最强哥斯拉电影完整版 浏览:351
厦门电影节开幕式 浏览:574
电影院现金岗位的岗位职责 浏览:20
电影院电影片盘多少钱 浏览:204
特洛伊爱情电影 浏览: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