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刘三姐扮演者是谁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关于刘三姐原型身世,说法颇多。据广西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出生在天河县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下里乡蓝靛村),那里还有她故居的遗址,那村刘姓的族谱还有记载。下里离罗城的县城很近,刘三姐常到罗城去唱山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罗城城关的多吉寺的后殿正中供奉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称之为“三姐歌殿”游人常在那里对歌,(故有罗城四把好玩好耍一说),这样的诸佛与人神共处一殿,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在1958年《刘三姐彩调剧》创作组经过深入民间采风,认定刘三姐是罗城人。 最早创作演唱彩调剧《刘三姐》的都是罗城人,那是在1936年,罗城的〈抗日救国文工团〉首次创作演出了 该剧,到1958年,广西的文学艺术家(其中包括罗城的包玉堂)。 刘三姐的故乡在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罗城有‘三姐望乡’和‘秀才看榜’两块天然的大石,这足以证明刘三姐的故乡在罗城。” 从罗城县城往怀群镇方向走40多里的乡间公路,就可以看到这两块大石头。据了解,这两块位于怀群镇剑江村的大石头自古以来就竖着的,因其形象性,被当地人起名为“三姐望乡”和“秀山看榜”。两块大石所在的两座山相对而立,大概只有200米的距离,“三姐”与“秀才”遥遥相望。 “三姐望乡”可以清淅地看出是一个女孩戴着壮族的头饰,背着一个背蒌,微微抬起头,透过层层叠叠的青山,遥望着碧绿的稻田、潺潺的小溪、翠绿的修竹……与之相对的一座山上,一座山峰似乎被劈掉形成一块天然的崖壁,一块大石立在一旁。从山脚下抬头望,仿佛一位秀才站在山头,翘首抬望,似乎在仔细的查阅自己是否“榜上有名”,秀才帽子上丝带被山风吹得飘然而起。 刘三姐的故乡就在罗城” 据了解,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那莫圩”,剧中对人物的进行较大的修改。莫老爷是壮族开明的领袖,被人们尊称为“莫都佬”;他的儿子莫海仁是一个纨绔子弟,作恶多端,为害一方,多次加害刘三姐,最后莫都佬与其断绝父子关系;阿牛哥是一个孤儿,被莫府的教书先生所收养,改名为“张伟望”,他发奋读书,成为壮族第一位秀才;神秘人物冯子安是故事发展的一个关键,他表面上的身份是一位“游访学士”,实际上他是一名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最后他把刘三姐的事迹禀报给皇帝,皇帝下圣旨封刘三姐为“歌仙”,并为刘三姐建了一座牌坊。
B. 电影刘三姐女主角是谁扮演
黄婉秋
黄婉秋14岁登台演出,1961年在电影中扮演刘三姐时,年仅17岁。当时,广西自治区正在打造精品彩调剧《刘三姐》,排演这出戏的剧团和业余团体很多,扮演刘三姐的演员就有100多个,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彩调剧改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黄婉秋非常幸运,她从100多位“刘三姐”中脱颖而出,从舞台走上了银幕,她所扮演的那个清纯俏皮的刘三姐形象,连同影片的诙趣生动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那个年代也有“追星族”,这些影迷们追起自己喜爱的明星来好像更执着。曾经有一位观众,每看一次《刘三姐》就给黄婉秋写一封观看心得,一直写到“文革”前夕,他寄给黄婉秋的观看心得竟然有99封之多,合起来有厚厚的一沓子。要不是“文革”开始,他说他还要写第100封!
不仅在国内,《刘三姐》在海外也深受华人喜爱。已故的马来西亚永芳集团的董事长姚美良,是东南亚非常出名的华人企业家,他去新加坡看电影《刘三姐》,一看就是10场。他曾经深情地说:“刘三姐是中国最大的统战部长,她能够把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刘三姐》有机会到东南亚的舞台上演出,东南亚的华人中再一次掀起了“刘三姐热”,常常是剧团还没到,票早已售罄,而黄婉秋则更成了“热中之热”,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排着队请她签名。当时,马来西亚还没有与中国建交,一位马来西亚华侨因为鼓动一些华侨到新加坡看《刘三姐》演出而受到处罚,惨遭15年牢狱之灾,但他事后仍然认为:“为了看《刘三姐》,坐15年牢值得,不后悔!”
刘三姐带给黄婉秋极高的荣誉,但也使她一下子就到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再也无法超越的高度。这当然是与她的形象适合刘三姐这个角色有关,但也与客观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因为正当她的演艺事业黄金时期来临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无情地将她春光灿烂的未来毁灭了。刘三姐浓缩了黄婉秋全部的青春年华,黄婉秋四十年来的荣辱悲欢都与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紧密相连。
“文革”一开始,《刘三姐》被当成“大毒草”批判,黄婉秋也因此被人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开始了15年的劳动改造。她被下放、游街、谩骂,甚至有人以拉出去枪毙威胁她,让她交代所谓的罪证。在那段颠倒黑白的日子,黄婉秋很多次在受批斗之后都曾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是,一想到那些曾经在台下给她热烈掌声和无限支持的观众,她就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下来。
如果说黄婉秋在那场灾难中还有一些幸运的话,那就是遇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阿牛哥”何有才。何有才比黄婉秋小6岁,但却是她生活的支柱。他总是一脸幸福地说:“因为三姐的名气永远比我大,所以她是太阳我是月亮,月亮伴着太阳走吧。”“现在,我就是她的司机、私人助理,几乎全权打理她的生活和事业。”“婉秋受的苦太多了,我应该帮助她更好地发展她自己,让热爱她、关心她的人,重新看到她艺术的发展。”30多年来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所有那些苦涩的回忆,所有那些受过的伤害都在夫妻俩人甜蜜的笑容中淡然了……
阴翳蔽日,终有阳光灿烂时。197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文革后首次播放了电影《刘三姐》录音。几年后,黄婉秋终于得以从噩梦中走出来。虽然已是人到中年,年轻的容颜不再,但那些曾经给过她勇气的观众们给予了她同样的热情欢迎。
为了爱戴她的观众们,黄婉秋继续奉献着自己的艺术才华。除了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1983)、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1991)外,还陆续拍了电影《春兰秋菊》(84年)、《长城大决战》;电视剧《爸爸,妈妈和孩子》(82年)、《黄山情》(黄梅戏,90年)、《戏迷盛老乐》(98年)等。其中《黄山情》荣获“金鹰奖”、“飞天奖”、“飞鹰奖”及华东六省市最佳戏曲片奖。她于1995年导演的曲艺《漓江行》获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导演奖及自治区优秀奖;1997年导演的《春兰吟》获全国“文华新节目奖”、自治区“铜鼓奖”。她主演的歌舞剧《百鸟衣》获广西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她录制的《歌仙刘三姐》盒带获1987年广电部“通美杯”奖。
黄婉秋最喜欢的角色还是刘三姐。“广西刘三姐黄婉秋”,这是黄婉秋名片上的称呼,至于为什么这样写,黄婉秋解释说:“虽然我的职务很多,但我觉得那些东西都是暂时的,刘三姐才是永恒的。”刘三姐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健康淳朴的传统美德,她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打破了历史时空。
电影《刘三姐》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黄婉秋的形象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刘三姐,不管她走到哪里人们都叫她“刘三姐”,她自己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角色,更希望通过这个角色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为了培养山歌传人,2002年,黄婉秋辞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职务,和大连的一家公司合资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这一景观坐落于风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几年来她在此培养了30多位演员,其中两名演“刘三姐”的演员已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很有发展前途。现在,只要在桂林,黄婉秋每天都要到景观园去与观众见面,并亲自登台演唱,有时候更是全家上阵共同为到桂林来旅游的朋友献歌。
“是桂林的山水造就了刘三姐,造就了我。我是沾了刘三姐的光,观众是把对刘三姐的爱都给了我。我回到自己深深眷恋的舞台,只想把刘三姐的歌声再次唱遍大江南北,甚至唱出国门,让全世界都知道刘三姐,知道桂林。”
结缘于艺术,结缘于刘三姐,黄婉秋的心永远都年轻美丽。
C. 刘三姐扮演者
《刘三姐》扮演者是黄婉秋。
黄婉秋的“刘三姐”被称作经典,由于这部影片,黄婉秋也一举成名,然而,黄婉秋的人生却并未因此而十分顺利。相反地,《刘三姐》这部影片还曾给黄婉秋带来了灾难。
《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简介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黄婉秋出生在了桂林市,她生得一副俏丽的脸庞,还有着一副动听的嗓音。黄婉秋自小喜欢唱歌,虽然没有经过特别的训练,但她自学成才,渐渐成为了旁人眼中的一名能歌善舞的“小明星”。
13岁那年,黄婉秋报名参加了桂剧团的培训班,经过了一年的刻苦训练,她凭借俏丽的外貌与歌舞才能脱颖而出,开始登台演出。可以说,当时的黄婉秋,宛如如今人们眼中的“童星”,大家都认为,黄婉秋必然将前途无量。然而,演艺之路,黄婉秋走得并不顺利。
就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一名作家将民间“刘三姐”的传说收集编撰成为小说故事,受到了当时文学界的重视。“刘三姐”正义、坚强、聪慧的形象深受好评,导演苏里决定将其拍成电影,并开始挑选演员。
黄婉秋得到这一消息后,便参加了竞选,不过,虽然她的才华与容貌都得到导演苏里的肯定,可苏里认为她缺乏演出经验,初选时并没有将黄婉秋列入“刘三姐”扮演者中。
那么,黄婉秋为何会得到“刘三姐”的主演机会呢?原来,预选者因为相貌问题与“刘三姐”不太符合与主演机会失之交臂,而黄婉秋则再次进入了苏里的视野。
最终,苏里决定让黄婉秋饰演刘三姐,而配音方面则让当初的预选者傅锦华负责。因此,黄婉秋得到扮演“刘三姐”的机会,也算是一次幸运的“捡漏”。
D. 电影“刘三姐”的扮演者是谁
黄婉秋(1943年12月24日—— )
生平介绍:
黄婉秋(1943年12月24日—— )祖籍广东梅县,1943年12月出生于广西桂林。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演员,副团长 。91年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
1956年3月,13岁的黄婉秋开始在家乡桂林市桂剧团学习桂剧,因为模样好、悟性高,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转眼四年过去了,1960年时随队在广西南宁,参加桂剧《刘三姐》会演。1961年,黄婉秋在电影《刘三姐》中扮演刘三姐,一举成为中国知名演员。1965年,黄婉秋成为桂林市歌舞团演员,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右派。1983年,黄婉秋得到平反,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演员,副团长。1991年,黄婉秋被任命为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刘三姐艺术团团长。2001年,黄婉秋与人合资建成刘三姐景观园。自1961年黄婉秋扮演刘三姐之后,就与"刘三姐"结下了不解之缘,荣辱兴衰都和刘三姐连在一起。
主要作品:
电影: 《刘三姐》饰刘三姐(61年); 《春兰秋菊》(84年);《长城大决战》;电视剧:《爸爸,妈妈和孩子》(82年);《黄山情》(黄梅戏,90年);《戏迷盛老乐》 (98年);
桂剧: 《双拜月》、《西厢记》、《 打金枝》等;
彩调剧: 《王三打鸟》、《借年》、《补锅》等;
歌舞剧: 《刘三姐》、《江姐》、《白毛女》、《洪湖赤卫队》 、《百鸟衣》 等;
获奖:《黄山情》曾荣获"金鹰奖"、"飞天奖"、"飞鹰奖"及华东六省市最佳戏曲片奖。
95年导演的曲艺《漓江行》、《春兰吟》获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导演奖及自治区优秀奖。
97年导演的《春兰吟》获全国"文华新节目奖"。自治区"铜鼓奖"。
主演的歌剧《百鸟衣》获广西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
录制的《歌仙刘三姐》盒带获87年广电部"通美杯"奖。
这是一个端庄美丽、温柔娴静、深情忠贞的壮族姑娘形象,
这个形象清新脱俗,像一颗洁白无瑕的珍珠在舞台上熠熠闪光。
三姐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E. 电影《刘三姐》的扮演者是黄晚秋,唱歌的却是傅锦华
电影《刘三姐》画面截图
傅锦华在彩调剧中扮演的刘三姐
虽然黄晚秋并没有唱歌,但电影画面中唱歌的却是刘三姐。如果不是后来资讯的发展,很多人也不一定知道扮演刘三姐的人叫黄晚秋。但由于刘三姐的影像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人们便记住了那个既漂亮,又能唱山歌的刘三姐。 实际上,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电影《刘三姐》时,首先选中的刘三姐扮演者是傅锦华。
962年毛主席接见全国青年委员会与会代表。毛主席与傅锦华亲切握手。
据网上一篇相关的文章介绍。 电影《刘三姐》开拍前,导演苏里来到广西,在《刘三姐》汇演中扮演刘三姐的众多演员中挑选扮演电影刘三姐的演员。结果,傅锦华(广西彩调剧团)、尹羲(广西桂剧团)、黄小曼(广西话剧团)等剧团的名旦同时也是扮演刘三姐的佼佼者被确定到长春电影制片厂试镜头。因表演、演唱、身材、年龄等占明显优势,傅锦华被确定为第一人选,于是拍了样片送广西自治区领导审看。自治区主要领导韦国清看后,觉得傅锦华唱歌时口型太大不好看,建议换人。
1960年8月16日《刘三姐》荣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出,朱德委员长与傅锦华握手。
周恩来与傅锦华握手
于是,有关方面就推荐主演《五朵金花》的杨丽坤。但根据广西领导的意见,最后决定在广西本土找。黄婉秋虽然也在《刘三姐》汇演中扮演刘三姐,但她并没有被确定为刘三姐的人选去试镜头,只是被确定为扮演李小牛的妹妹舟妹的人选。换下傅锦华后,由于只能在广西本土重选,苏里就选择了虽然演、唱、身材都一般但长得比较漂亮的黄婉秋。苏里要求她只要对口型就行,说话、唱歌都不用她自己来,至于身材矮的问题,拍摄时会处理(由于黄婉秋个子矮,因此片中就很少刘三姐的全身形象,个别场面甚至给黄婉秋的脚垫高)。
傅锦华(左)王玉珍(中)右边是不知名的演员
很显然,傅锦华就因一个“嘴太大”失去了在电影中担任主角的机会,但她的歌声却打动了亿万观众。遗憾的是,当人们听到那美妙动听的歌声时,却没多少人知道那个唱歌 的人是傅锦华。实际上, 当我们看了三位国家领导人与傅锦华的握手照片时,就能想象到当时的傅锦华在国家领导人眼中的形象了。那一定是歌唱得好,悦耳动听;戏演得好,赏心悦目。要不然,有如此规格接见和留下如此珍贵的镜头,不是一般人能享有的待遇。
傅锦华当了一辈子的幕后英雄,于2013年2月2日在广西南宁去世,享年75岁。她虽然走了,但她美妙的歌声却已经成为亿万中国观众永恒的记忆。(本文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F. 电影刘三姐主演员是谁
老版《刘三姐》的演员是黄婉秋
但是唱歌不是她,傅锦华是刘三姐的主唱,蔡秀英和李敏玲补充演唱高音演变和特调演唱。
G. 1961年电影刘三姐的主演是
黄婉秋
出生日期: 1943-12-24
出生地: 中国,广东
职业: 演员
更多中文名: 黄艺琼
家庭成员: 何有才(夫)
参演电影
1988年《长城大决战》饰演 玉贞
1982 《春兰秋菊》
1960 《刘三姐》饰演 刘三姐
H. 老电影《刘三姐》中的主演们后来怎样了
饰演刘二哥的梁音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他塑造过很多电影角色,比如他在《冰山上的来客》中饰演的杨排长,还获得了百花奖优秀演员奖。在拍摄完这部影片后,梁音并没有受到影响,接着拍摄了很多电影,比如1961年的《万木春》、1965年的《三进山城》、1975年的《金光大道》、1978年的《严峻的历程》等。随后在2005年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活动中,梁音荣获“国家突出贡献电影艺术节”称号。88岁的梁音在2015年1月26日在北京去世。
无论怎么样,这些老艺术家们都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精彩的影片,都是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
I. 第一代刘三姐是黄苑秋还是马若云
情定爱琴海
第一代歌舞剧《刘三姐》里面的刘三姐主演是马若云,可以说是第一代刘三姐的扮演者,但是《刘三姐》电影影响力更大,而《刘三姐》电影第一代扮演者是黄婉秋,而这其中的配音配唱是傅锦华。
所以说, 第一代歌舞剧“刘三姐”扮演者是马若云,《刘三姐》电影第一代扮演者是黄婉秋,“歌舞剧演绎的马若云刘”“电影演绎的刘三姐”——黄婉秋、“道白的刘三姐”——张桂兰、“唱歌的刘三姐”——傅锦华。
J. 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简介
“刘三姐”黄婉秋简介:祖籍广东梅县,1943年12月出生于广西桂林。1961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刘三姐》中扮演刘三姐。
1964年调到桂林市歌舞团任演员,跳民间舞、芭蕾舞,并演出话剧、歌剧、桂剧和彩调戏。1980年代,她又在影片《桂林山水》和《漓江春》中客串了一些角色。1981年,她随广西《刘三姐》演出团赴香港和新加坡演出。1983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
“刘三姐”剧照
她先后参演电影《春兰秋菊》(1984年)、《长城大决战》;电视剧《爸爸,妈妈和孩子》(1982年)、《黄山情》(黄梅戏,1990年)、《戏迷盛老乐》(1998年)等。其中《黄山情》荣获“金鹰奖”、“飞天奖”、“飞鹰奖”及华东六省市最佳戏曲片奖。
她于1995年导演的曲艺《漓江行》获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导演奖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奖;1997年导演的《春兰吟》获全国“文华新节目奖”、自治区“铜鼓奖”。她主演的歌舞剧《百鸟衣》获广西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她录制的《歌仙刘三姐》盒带获1987年广电部“通美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