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智取华山演员表
《智取华山》演员分别为:郭允泰、黎莉莉、方化、封顺、李雨农等。
1、郭允泰
郭允泰(1928年12月1日——2005年),原籍山东沂南,1928年12月1日生于黑龙江宁安。1939年在山东参加八路军。1941年后在山东五师团宣传队、滨海军区政治部文工团、鲁南八师文工团任演员。
B. 方化的人物生平
方化1925年8月30日出生于大连黄泥川村。作为方家的长子,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为他起名方德海,希望他长大后经商,给贫穷的家庭带来财富和荣耀。可是天性好动的方化,从小就颇有表演才能,喜欢看皮影戏和街头杂耍,平常模仿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都是维妙维肖,令人捧腹。长成少年的方化秉承父愿,考入了大连商业学堂。当时,这所学堂全由日本人把持,除了一些必要的商业课程外,日本教官便大张旗鼓地在课堂上对学生拼命进行奴化教育。他们凶恶的嘴脸,指手画脚的丑态,以及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动作,对逐渐明白事理的方化来说,十分的别扭和反感。总算熬到了毕业,方化踏入社会,1944年年底,来到设在长春满映制作部录音科,当了一名录音助理员。
然而,对满映进行统治的,仍旧是凶神恶煞的日本人。他们对中国雇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用工纪律,中国雇员稍有不慎,轻者便会被日本主管拳打脚踢,重者被开除出厂,有的甚至被强加罪名关进监牢,生死不明。为此,过早体验到亡国悲情的方化总是小心翼翼,忍气吞声地拚命干着本职工作。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可避免地遭到日本鬼子的皮鞭抽打,那随意的漫骂与侮辱更是不计其数。仇恨的种子,深深铭刻在方化的心中。
好在苦难的日子在半年以后,随着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而结束了。随即,受党派遣,金山等人前来接管“满映”,并在次年开拍了一部由张瑞芳、周凋、王人路、浦克等主演的进步影片《松花江上》。在片场,该片编导金山碰见了干勤杂工的方化,当即选他扮演一个很有戏份的反派配角——日本伍长。在此之前,方化曾经参加了《太平天国》《家》《洋状元》《狂潮》等话剧的演出,渐渐地从无名角色过渡到主要角色。但是对于首次上银幕就要去出演一个重要配角,方化心里确实没有底。可是金山却不这样看,他觉得颇有表演才能的方化,是一个有潜力的新人,能够完成角色。于是,在金山的鼓励下,方化第一次扮演了日本鬼子的反面形象,而且从这个日本伍长开始,方化在银幕上就与日本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隔不久,方化在他的第三部影片《哈尔滨之夜》中,重操旧业扮演了日军特务长松田。该片讲述的是东北人民同日寇顽强抗争的故事,由上海老牌明星魏鹤龄担任主演,松田则是一个贯穿始终、戏份很重的反派角色。影片完成后,组织上把方化送到了华北大学政治部学习深造。在那里,方化换上了土布军装,他与众多学员们一起亲耳聆听了毛泽东、朱德、董必武等领导人的讲课,感觉到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情感上,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来到东影
1946年东北影制片厂成立后,方化进入厂演员剧团,随即在短短六年间年年上戏,相继拍摄了《内蒙古人民的胜利》《赵一曼》《儿女亲事》《新儿女英雄传》《民主青年进行曲》《智取华山》《无穷的潜力》《平原游击队》《马》等影片,而且所塑形象有正有邪,大大拓宽了戏路。不过,在这些角色中,真正令他自己满意、广大观众倍感欣喜的,要数他在1955年扮演的日本鬼子松井了! 但是,方化参演的《绣江山》和《未完成的喜剧》,却在“反右”运动中被说成是有意的影射,遭到了错误的批判。影片不但没有公映,而且等待方化的却是恶运缠身。当时,厂里著名的导演沙蒙、郭维、吕班等人都被打成了“右派分子”,然而,必须完成上报的“右派”名额还缺两个。厂里的个别掌权者突发异想地想到了方化,他们竟拿《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与方化可笑的“对号入座”,于是,蒙在鼓里的方化,连同另一个演员陈汝斌一起,被强行补缺凑齐指标,一夜之间变成了反党、反人民的“右派分子”。
自此,在政治上被宣判死刑的方化,一下子被打入到了无底的深渊。在“反右”运动最火热的时候,方化每天都要接受无情的批判。他实在想不通,自己没有任何反党言行,定他为“右派分子”也没有公开的罪名。难道仅凭着电影里的反派角色,极其不负责任的与演员本人划为等号,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百思不得其解的方化在一次充满火药味的批斗会上,实在忍不住了,斗胆反问批斗他的人。想不到回答他的竟是一句荒唐、滑稽而幼稚的话:“你演的松井比日本鬼子还像日本鬼子,你没有反动的思想感情能演得那么像吗?”接着,在一片“打倒方化,打倒松井”的口号声中,方化真是欲哭无泪、百口难辩。虽然在一年之后,被强加的“右派”罪名实在是没有任何一点事实,方化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又可以重新上戏了,但是厂方对他当面交代“政策”,仍是再三强调:“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在随后的几年间,方化的身影又继续出现在银幕上,《鸿雁》中的老邮递员千家汉,《铁道卫士》中的暗藏特务罗际春、《再生记》中的民间老艺人、《万木春》中思想落后分子步青云,《冬梅》中的地方乡坤代表……方化又重新燃烧起旺盛的创作热情,把这几部影片中的不同性格的角色塑造得活灵活现,特别是在1962年拍摄的《甲午风云》中,方化成功塑造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再次让广大观众从银幕上看到了他继《平原游击队》的松井之后,又一个入木三分的日本鬼子形象。一时间,热情的观众都以“吉野”相称。1965年,方化又在另一部风靡一时的《三进山城》里扮演了日本小队长小野,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在银幕上扮演日本鬼子了。通过这些影片,方化的日本鬼子形象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可,在民间被封为中国银幕上独一无二的“鬼子王”,这令方化既感到欣慰又有难言的无奈。
纵观方化这五个日本鬼子形象,特别是对于他广为人知的松井、伊东和小野,他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加以区别。松井、伊东和小野都是武官,但其性格特征却各不相同。方化特意安排了松井经常叉腰和手握大洋刀的动作,以强化其气焰嚣张的神态;伊东在兵舰上的几次出现,方化则有意安排他总是双眉紧锁,来表现这个人物的贪婪;小野则处理成一个颇有心计、带有文气的武官,比如在剧中他有练习用毛笔字来书写“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然后用双手习惯性插在腰里的动作,同样表现出这一人物的侵略本性。演员的用心创作,使一个个鲜活的银幕形象立体的呈现在广大观众的面前。尽快方化又能够重返银幕,但是作为被管制的“摘帽右派”,仍然受到一些人的无端歧视和偏见。当他在拍摄《甲午风云》的时候,曾积极向导演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但个别主创人员却当面指着方化用冰冷的语言说道:“你只能按照导演的意图去演好戏,在艺术创作上没有你说话的权利。”一句令人心寒的话,让方化痛心不已! “四人帮”垮台后,固有的套路,使方化对反派角色的表演失去了兴趣,直到1994年,姜文盛情邀请方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出演一个我军高级将军,方化对这个角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欣然接受。虽然在这部电影中,方化的许多戏被删减了,最后仅存了短短几分钟,却为他晚年的演艺生涯画上了一个最圆满的句号!
当时的方化因年迈关系,长期在广州休养,知道姜文找他拍戏,亦十分兴奋,二话不说,就直飞北京。由于片长关系,方化还有另一场戏被剪掉。老人家终于辞世,知道这消息后不禁黯然。在北京姜文的办公室内,还挂着一张当日拍片现场姜文与方化的合照,姜文说他必须珍而重之!
1994年11月7日,离开《阳光灿烂的日子》摄制组不久,方化因病去世,终年69岁。方化的过早离去,是永久不能弥补的遗憾。
C. 上世纪中国电影界被戏称为(五大坏蛋)的五位电影演员的详细信息
就在前天,哦,过零点了,应该算大前天了,五大名蛋都走了……
方化生卒:1925年10月17日-1994年11月7日
陈述生卒:1920年6月30日-2006年10月17日
陈强生卒:1918年11月11日-2012年6月26日
葛存壮生卒:1929年1月13日-2016年3月4日
刘江(1925年-2020年5月1日)
按离世先后排序……
D. 演员方化的妻子是谁
方化从来没透露过,没有人知道
E. 演员方化多大年龄去世的
演员方化是69岁去世的。
方化:1925年生于辽宁大连。电影表演艺术家。1944年进入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制作部录音科作勤杂工。1945年始,先后在东北电影公司,东北剧社,大黄河歌剧团,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是扮演“日本鬼子”的专业户,人称“鬼子王”。他塑造的形象成为反派人物的经典。1994年11月7日,方化因病去世,终年69岁。
F. 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的主演们近况如何
老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是由著名导演林岚执导,由郭允泰、方化、初敏、朱曼芳、傅伯棠等人联合主演,由珠江电影制片厂于1980年拍摄上映的一部反映隐蔽战线谍战故事片。该片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地下情报人员以商人身份为掩护,与敌人斗智斗勇,不断向根据地提供战略物资,最终粉碎敌人计划的的故事。该片曾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电影已播放近四十年,当年的那些主要演员们现在生活的怎样了呢?
郭允泰——饰中共情报员张公甫
郭允泰抗战期间加入八路军,先后在115师、东北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等部队文工团担任工作,1949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在《智取华山》《大地之子》《怒海轻骑》等多部电影中担任重要角色。郭允泰演艺精湛,对角色刻画入木三分,是广大观众非常喜爱的艺术家之一,郭允泰后任北影演员剧团团长。
朱曼芳——饰王惠如
朱曼芳1962年在上海电影专科毕业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先后在《少年犯》《东港谍影》《白粉妹》等多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在《少年犯》中,朱曼芳饰演女主角谢洁心曾获司法部法制文艺优秀奖,该片也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方化——饰警察局长严克飞
方化1945年起开始电影演员生涯,先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常常扮演日寇军官形象,他有着鹰一样的眼睛,眉头紧索、寒气逼人,有着一幅随时想吃掉对方的神情,被广大观众誉为“鬼子专业户”“鬼子王”。方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表演精湛,数十年来先后在《智取华山》《三进山城》《哈尔滨之夜》等多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获得广大观众和同行们的好评。1994年,方化因病去世,享年69岁。
傅伯棠——饰王一松
傅伯棠1946年考入上海联华影艺社任演员,解放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在《一个美国飞行员》《不夜城》《七十二家房客》等多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傅伯棠体态臃肿、长相滑稽,多以反派或喜剧人物显现在银幕上。傅伯棠1989年去世,享年66岁。
作者:“小方说 历史 ”团队
云绯 历史 号:故纸堆间
G. 电影背后的故事:来自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智取华山》
导演小传
郭维(1922-2014年 ),生于天津。1938年先后在陕北公学流动剧团、华北联大文工团、火线剧社等任演员、戏剧组长等。曾任河北省文工团团长。1950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曾协助史东山拍摄《新儿女英雄传》。1953开始独立导演影片。1954年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回到北影厂任导演。
代表作:《智取华山》(兼编剧之一)、《董存瑞》、《花好月圆》、《铡美案》(戏曲片)等。
图为电影分镜头剧本,片名原来叫《奇取华山》。电影故事来自1949年七个解放军战士和一个老百姓上华山活捉国民党残部的真实事件。
第一次独立拍电影的郭维(图右)拿到本子不久就去见了当年“智取华山”的英雄刘吉尧(图左)。这是他们的合影。
片中的侦察参谋叫“刘明基”,由郭允泰扮演。
“常生林”的原型就是为解放军战士带路的(1913-1984)。图为王银生。
演“匪旅长方子乔”的是后来享有“鬼子王”之称的反派演员方化(1925-1994)。
片里还有一位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走红的上海老明星——扮演“匪旅长妻”的黎莉莉(1915-2005)。
“智取华山”关键就在一个“爬”字上,这可难为了剧组。光秃秃的直峰陡壁,怎么爬呀?有了当地农民兄弟的帮助,演员们也没含糊,真爬上来了!要是现在拍片,怎么也得弄个特技吧?
剧组提心吊胆地在华山拍了三个月的外景,期间大家还吃到了华山参。
在第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智取华山》获得争取自由斗争奖。
演职员表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3年出品
原著西北军区创作组集体创作 执笔王宗元/仁萍 改编郭维/纪叶/东方 导演郭维 摄影陈民魂 剪辑严尚华 剧务金保生/赵义虎 服装王烽 布景设计秦威 录音蔡军 布景副设计王桂枝 洗印董鸿翼/陈福庭 照明张海山 场记于清 化装李恩德/王希钟 特技姜亦素/ 张玉珊 音响娜雷 剧务主任纪少岚 作曲陈地/李季达 指挥曹鹏 演奏北影管弦乐队
协助演出西北军区/陕西军区/渭南军分区/咸阳军分区
团长…李金榜
政委…许又新
参谋长…杨庆卫
侦察参谋刘明基…郭允泰
路德亮…田丹
孟士俊…阎增和
朱开富…李雨农
杨小保…白尔纯
王生齐…黄非
刘家典…高平
常生林…刘柳
常母…胡朋
常妻…张茜
深山老人…贾六
匪旅长方子乔…方化
匪旅长妻…黎莉莉
匪参谋长…管宗祥
匪关营长…陈志坚
匪侯副营长…刘宗
匪副官…赵义虎
匪排长…安然
匪班长…梁新
匪兵…李岩
电影连环画《智取华山》部分精彩内页欣赏:
谢谢欣赏!
H. 我他妈找鬼子王签字日期
比如小品之王赵本山,新晋喜剧之王沈腾,
包括现在的古装男神,金鹰女神,除了精湛的演技,他们所演出的角色大多都是正派,结局也让人回味出生活的美妙之意。
自然也有反派在被人恨得牙根发痒以后又让人对他竖起大拇指“这人,演得真是绝啊!”
方化
让人记忆犹新的著名大反派方化就是这么一位演员。
人称“银幕鬼子王”的他一身日式军装,怒目圆瞪,一时真让人分辨不出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日本人?
01 国破山河在
当然不是,方化是血统纯正的中国人,出生于1925年,是大连人,
那个年代的孩子生下来都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
他们也见证了风雨飘摇之下的国家是如何在日本人手里受尽折辱。
正是因为如此,方化后来毅然决然地登上舞台,扮演一个日本人,
在他眼中,有人饰演大英雄,就需要有人衬托大英雄,
总有人要牺牲,他愿意以身试险。
方化从小就帮着父母照顾家中弟妹,他被迫早早地懂事,
有时候弟弟妹妹哭闹,他就学着扮演小猫小狗逗他们开心,给妹妹唱他新学的小调。
后来父亲为了让他能有出息,就安排他去学习经商,
那个时候不管干什么都逃不出日本人的控制。
方化年龄小,总被推出来忍受欺负,
日本人嘴里叽哩哇啦的说着听不懂的话,凶神恶煞的拿着武器对着他,
稍有不满意,就把东西摔砸在方化身上,
方化生活照
也许正是这亲身经历,才让方化后来在荧幕上把日本人丑恶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也让人险些分不清他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1944年,19岁的方化离开大连,只身来到长春,
为了谋求生计,他进入“满映”制作部做一名录音员,
说起来是录音员,实际上就是一名打杂的的小苦力。
对于方化来说,他一心想摆脱日本人,没想到才出虎穴又入狼窝,
“满映”背后实际也是日本人在操纵,方化在这里的经历不比在大连好多少。
日本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不光在待遇上天差地别,经常有各种歪理扣罚他们,
甚至动辄对中国人言语谩骂,拳脚相加,
方化在心中愤恨有加,他打碎牙齿和血咽,
紧握着拳头一次又一次在心中呐喊“中国人必须站起来!”
其实方化从小就喜欢看各种戏剧,皮影,
对于台上舞枪弄棒的演员们非常向往,
小时候家里穷,能跟着妈妈去看一场皮影简直跟过年吃上一口白糖一样心里喜滋滋的。
在这种的光景之下,方化忍辱负重,他身单力薄做不了什么,可是他坚信,他能等到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02 血泪铺就艺术之路
终于,1945年9月9日,全国上下举国欢腾,日本正式向中国投降,
方化逃出了魔掌,他心中的艺术梦想也渐渐被唤醒。
抗战胜利后,方化在演员王人路的介绍下,到东北剧社当了一名演员,
他几次参演话剧《慈母血》《洋状元》《荒山别墅》等演出,也算对舞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电影《松花江上》,这部电影由张瑞芳,浦克等大明星主演,
其他人角色都定下来了,只是日本伍长还迟迟没有着落,
导演金山有些发愁,在他看到方化在舞台上表演话剧的时候,心中激动不已,这个人就是他要的感觉。
很快,电影成功上映,除了主角让人印象深刻,还有方化这个反派人物被许多观众记在心里。
方化初次面对大荧幕,虽然还不算游刃有余,但胜在他的表演独具创造性,善于思考和发现,
《松花江上》方化饰演的日军伍长
后来他又接连演出《赵一曼》《儿女亲事》《内蒙人民的胜利》《智取华山》《无穷的潜力》等多部影片,在这些电影中,方化大多饰演的是“特务”“日军军官”“匪军”这类的反派人物。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方化的形象渐渐被框定,后来《平原游击队》里的松井更是让观众对他恨之入骨,
方化对角色的塑造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在穿上日军的服装后,脑海中浮现的是曾经被日本人欺负时那一张张丑恶的嘴脸和他们残忍的做法。
也许其他人不能明白,方化最清楚不过,演员在拍戏时总是要去亲身体验生活已达到人戏合一的状态,
而他的艺术道路,正是自己的血泪铺就的。
观众在看戏时被方化激起国仇家恨,但是走出电影院,在得知方化是中国人而非找来的日本演员,
细细品味之后,对他的演戏拍案叫绝,从此方化多了个“鬼子专业户”的称号。
03 成败皆在“鬼子王”
哪有人不想当大英雄被人崇拜呢?方化也希望能够演一次正派的军人角色,
可是他的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观众看到他这张脸就会自动对号入座,
就连导演都说“你就是天生吃这碗饭的,就别拒绝了!”
后来他又在《甲午风云》中扮演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和《三进山城》中的日本小队长小野。
这几年里,他也陆续拍了不少电影,《马》《没有完成的喜剧》《鸿雁》《铁道卫士》《冬梅》《万木春》《两家人》《南海的早晨》这些影片无一不是一代人心中的荧幕经典。
有意思的是1974年,长影厂重拍电影《平原游击队》,
在上百个演员中没有找到一个能够超越方化的,无奈只能再度启用老版松井,
这一次,方化自己都觉得他这个反派的碗端起来了就不好放下了。
许多人开始叫方化“鬼子王”把他和日本人鬼子联系在一起,对他的个人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57年,特殊的年代让许多人饱受煎熬,方化也因为荧幕形象被打倒挨批斗,
方化心中当真是有苦难言,如此荒诞的理由让他第一次对自己喜爱的表演产生了抗拒。
明明是抱着满腔爱国之心心甘情愿衬托他人成为大英雄,到头来他的付出成为被人质疑的由头,
这些人抓住方化对他严加拷问,认为他演日本人这么像,肯定是因为动机不纯。
身体上的疼痛尚且能够忍受,可他的一片赤诚被践踏,他像被人抽去了灵魂,变得不再热情,对生活失去信心。
后来春回大地,方化也从长影厂调到珠影厂来,这一年他已经54岁了,
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大不如前,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方化演出了《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南岭传奇》《逢凶化吉》等影片。
听闻可以演大将军,已经辞演许久的方化拖着病躯来到片场,和他一块儿来的还有医生和妻子,不拍戏的时候,他们寸步不离的守着方化,此时方化已经69岁了,他终于等来自己演出英雄角色的机会。
“您是为了人民在演戏,在我心里,您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这么多年的愿望也得以实现,这让他如何不感激。
妻子在一旁扶着他,帮他擦拭眼泪,看到丈夫这个样子,
她心里也不好受,明明自己重病缠身,还不愿意麻烦国家,
他总是说自己要为人民贡献力量,不能拖了国家的后腿。
04 老艺术家的气节
方化拍完了自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镜头后,
于1994年11月7日因病与世长辞,享年69岁,
这位演了一辈子反派的人物,没能等来作品上映,没有亲眼看到自己身着军装的样子。
更让人感动的是方化在病危的时候,拒绝家人和医生给他安排的昂贵的药物,
他坚持不肯浪费国家的资源,不论是谁来都说服不了他,
对于国家的热爱让他几次在昏迷中强行睁开眼睛要拔掉针头,
他口中喃喃地说着:“不要管我,不能浪费国家的钱..”
妻子站在病床前早已哭成泪人,她们1943年结婚至今51个年头了,
方化、张淑贞夫妇结婚照
两个人相濡以沫了半辈子,他一直对自己说“我要为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么多年来你跟着我也受了不少委屈”
即使是明星,方化也从来都是低调从容的,
褪去演员的光环,他享受在家里品茶听戏的日子。
1980年方化与张淑贞在珠影厂合影
我们依然可以从电视上翻找出方化拍过的影视作品来欣赏,时间赠予我们的一切,好像皆有它的安排与道理。
像方化这样优秀的演员已经屈指可数了,
他用自己的经历去托举出影片的英雄主义,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真英雄,也是当之无愧的“鬼子王”
方化代表了那个年代心怀大爱,私心了无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心中的信仰。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小我,把一切艰难险阻都踩在脚下,
他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一位演员,但他早已不介意是否被人民群众夸赞,
他以忘我的精神投入演戏,将一切困难一饮而下,正是这样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永远缅怀方老。
I. 《侠女十三妹》播出35年,片中演员,三位已离世,两位移民国外
#理娱计划征文第八期# 上世纪80年代,《少林寺》的成功带动了内地拍摄武侠动作片的热潮,一时间国内各大电影制片厂纷纷拍摄了带着时代特色的功夫武打片。
这其中,以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侠女十三妹》最为特别,因为这是中国首部武侠题材3D立体电影。
《侠女十三妹》是根据清代朱文清的小说《儿女英雄传》改编而成的电影,由导演杨启天编导。
虽然李连杰没有加盟本片,但曾在《少林寺》和《少林小子》中与李连杰有过合作的丁岚,却以其过硬的身手被杨启天导演看中,出演片中的清代传奇女英雄十三妹。
此外,葛优的父亲葛存壮出演片中大反派纪献唐。还有李连杰的大师兄王群、“南拳王”邱建国、“小白龙”王伯昭、《武林志》的李俊峰和山东版《水浒》的“鲁智深”于守金都加盟本片,如此强大的主演阵容在当时可谓群星荟萃。
本片耗资高达几百万元,拍摄周期长达两年,并且邀请日本著名导演村川透加盟,于1986年上映后,在内地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但当时内地并没有票房统计,我们得不到具体的票房数据,在香港定名为《立体十三妹》,票房只有111万港元。
由于没有香港公司的参与,就像很多内地电影一样,时至今日也没有对影片进行蓝光修复。
皮哥也是历经波折,才找到了央视6套播出的版本,也是目前能够找到最清晰的版本,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这部经典,揭开其幕后的故事。
一、
年代久远,我们先了解下电影故事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清朝雍正年间,那是个读书人人人自危的年代。
奸臣纪献唐(葛存壮饰演)依仗皇帝的宠信,在朝中迫害文武忠良,制造了许许多多灭门惨案。
纪献唐看上了中军副将何杞的女儿何玉凤(丁岚饰演),欲将其纳为儿媳,遭何杞拒绝之后,纪献唐恼羞成怒,竟设毒计将何杞全家抄家灭门。
何玉凤侥幸得脱,她遵从父亲嘱托携家传宝刀避祸于深山密林之中,并拜邓九公(马永安饰演)为师,习得一身武功。
到了次年秋季,何玉凤听说纪贼要回归乡里省亲,路经怀安县,便计划下山杀掉纪贼,为父母报仇雪恨。
为了掩人耳目,邓九公为何玉凤起了十三妹这个名字,又派遣她的两个师兄韩勇(邱建国饰演)和霍标(王群饰演)与她一同前去。
十三妹和两个师兄一起埋伏在纪献唐的必经之路青石桥下,等到纪献唐经过时,十三妹便一跃而出举剑刺进纪献唐的轿里。
谁知纪献唐早有准备,其官轿中坐着的只是个替死鬼。
十三妹得知受骗,又潜入纪府行刺,因府中戒备森严而未能得逞。
遭遇两次行刺之后,纪献唐也提高了警惕,他威逼利诱恶僧铁罗汉(李俊峰饰演)出山,想利用他来抓捕十三妹。
铁罗汉带着清兵杀入山中,将邓九公和十三妹的同门尽皆杀害,只有武功最高的韩勇和在怀安县打工的霍标幸免于难。
十三妹下山时,曾于途中遇到为救父亲来怀安县城打官司的安公子(王伯昭饰演)。
虽然安公子是个一无是处的读书人,十三妹却因为他长相帅气而对他一见钟情。
后来安公子误入黑龙岗,被困于能仁寺中,险遭铁罗汉的兄弟凶僧法空(于守金饰演)的毒手。
十三妹追踪安公子的足迹赶到黑龙岗,闯入能仁寺,在大殿中冲破重重机关,又独战寺中众凶僧,终杀死法空,救出安公子。
不料铁罗汉也闻讯赶至,在十三妹的归途中与其碰面。
十三妹力战铁罗汉及其手下,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入狱。
纪献唐得知十三妹被捕获,喜出望外,便在自己府中大摆宴席庆贺。
谁知十三妹早已被她的两个师兄救出,三人混进宴会现场,打扮成舞女的十三妹手持匕首,对着纪献唐的胸口便刺,现场即刻乱成一团。
这次韩勇和霍标联手对付铁罗汉,十三妹则追击纪献唐,最终铁罗汉双拳难敌四手,被韩勇和霍标合力打死。
而纪献唐虽然狡猾,敌不过十三妹手中宝刀,被她大卸八块,了结了性命。
二、
片中的演员们
纪献唐这个角色是有很多打戏的,但葛存壮老爷子并没有武术功底,因此他的很多动作戏镜头都用了替身。
但在文戏方面,葛存壮还是很认真地塑造了这个人物恶贯满盈的形象,与饰演他的手下汪宪棋的邵冲飞几场对手戏都非常精彩。
早在“十七年电影”年代,葛存壮就成功塑造了不少反派角色,与陈述、陈强、刘江、方化并称为“五个大坏蛋”。
葛存壮其实很喜欢参演动作片,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动作片”的《神秘的大佛》中,那个恶霸沙舵爷就是由他扮演。
葛存壮一生对表演怀有执着的追求,每一个角色都认真塑造。
他的演艺生涯很长,一直活跃到2013年,塑造的最后一个人物是电视剧《徐悲鸿》中的齐白石,当时他已经84岁高龄了。
2016年3月4日,葛存壮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7岁。
和葛存壮一样现在已经离世,还有两位艺术家,他们是在片中饰演十三妹的两个师兄的邱建国和王群。
邱建国原是广东武术队运动员,曾获六届全国武术比赛南拳冠军,被称为“南拳王”,其代表作是1984年轰动全国的《南拳王》。
但在本片之后,邱建国没能在内地电影圈发展下去,90年代他去了香港,在李连杰的《黄飞鸿》中扮演反派,令观众吃惊不小。后来他又被张鑫炎导演招至麾下,参演了电视剧《太极宗师》和《新少林寺》,但在1998年4月份拍戏中途因鼻咽癌复发去世,年仅37岁。
王群出道比李连杰还要早,1982年便因被选中参演《塞外夺宝》出道。
王群早期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带着顽皮 搞笑 的个性,可见他也很有参演天份,可惜这种性格特质得不到很好的发掘。其后的《无敌鸳鸯腿》虽然经典,他塑造的形象却反而变得拘谨了。
张鑫炎也曾在1993年发掘王群出演《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但这部跟风作品票房只有523万港元,竟成了王群参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其后王群跟着张鑫炎转战电视圈,参演了《太极宗师》和《新少林寺》等剧。2008年1月3日王群因突发心肌梗塞逝世,年仅48岁。
李连杰的师叔李俊峰饰演反派铁罗汉,皮哥曾介绍过他的代表作《武林志》,现如今他已经移民美国,在那边教拳。
饰演法空的于守金也是山东版《水浒》中的鲁智深,他原是国家队举重运动员,一把禅杖舞得虎虎生风。不过现在也已经息影了,据说住在青岛。
“小白龙”王伯昭饰演的安公子其实就是个“男花瓶”,性格懦弱,也没什么存在感。
他当时刚刚演过《西游记》,虽然只是参演了其中两集,却是其中发展比较好的一位。近年来还经常能够在电视剧里见到他,去年参演的《大江大河2》是豆瓣9.0分的高分大剧。
女主角丁岚80年代曾在内地拥有极高的人气。
除了十三妹外,她还曾在《少林寺》中饰演白无暇、《少林俗家弟子》饰演彩霞、《少林小子》饰演二凤、《东陵大盗》饰演沈作虹、《红楼梦》中饰演贾惜春。
但随着后来内地电影发展陷入低潮,丁岚于1991年转投新加坡广播电视台发展,并于同年加入新加坡籍。
其实当时有很多内地女星都选择了这一条路,但到了异国他乡,即使拥有经验和演技,也得不到太好的发展空间。
2000年丁岚参演了新加坡大剧《家事》之后,丁岚就回到北京从商,从此退出演艺圈。
三、
《侠女十三妹》国产武侠电影的绝唱
80年代3D电影于好莱坞渐渐兴起,杨启天导演看到了其发展的前景,便着手3D电影的开发与创作。
早在1983年,他就集合姜昆和李文华拍摄了立体电影《快乐的动物园》。
1984年,北京608厂又研制出可以装在阿里摄影机前的“双镜头立体分光摄影装置”。
杨启天用这套单机设备拍摄了《侠女十三妹》的部分镜头。
后来日本电影人村川透等人对合拍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他们带来了一套当时最先进的双镜头分光35毫米单机立体摄影装置。
村川透加入剧组成了导演之一,摄影、监制和顾问也都有日本人的参与。
偏光立体技术的立体效果比红蓝技术要好,制作成本也大大降低,但仍然耗资了几百万元的投资。
在拍摄打斗镜头时,往往以演员朝镜头挥舞兵器来突显3D立体效果,这种简单粗糙的镜头处理技巧是当时的3D常用的方式。
虽然片中大牌云集,也有几场精彩的打戏,但令皮哥印象最深的却是十三妹闯入能仁寺大殿的那场戏。由于触发了殿中的机关,佛坛上飞剑和暗器纷纷弹射而出,十三妹只能倚仗敏捷的身手躲闪。
这场动作戏设计颇有创意,以3D效果呈现出来也令观众十分过瘾。
其实随着电视台在内地的普及,电影院市场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到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不再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1986年的《侠女十三妹》,已经是内地武侠电影没落时期比较成熟的作品了。
J. 电影演员方舒与方化是父女关系吗
电影演员方舒与方化不是父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