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电影演员安震江侦察兵中剧照

电影演员安震江侦察兵中剧照

发布时间:2022-12-20 00:39:51

① 反派演员安震江从影24年、演了一辈子坏人,后来怎样

对于演员这个行当来说,主角无疑是人人都想当的,他们能够迅速获得知名度。有一个演员没那么好的命,他一辈子没当过主角,反而因为长相演了一辈子的“坏人”。

他只能凭借自己的热爱与努力不断地使自己进步,他获得了成功,但是一直都在努力的他,最后败给了身体,在他49岁拍戏的时候猝死了,他就是安震江。

“坏蛋”专业户,一演就是一辈子

长相是基因决定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个漂亮的脸蛋,人类也不应该被自己的外表所束缚,我们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

安震江非常努力,特别是对于他热爱的演艺事业来说,从初中喜欢上表演开始,他从没停止过自己的脚步。



即使难掩伤痛,我们也要庆幸,有这么一个人,他将自己的精神烙印在了时光里,感动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代又一代的影视行业从业者必将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号召,推动我们的影视行业发展。

新时代的影视行业从业者们必定也会像前辈一样,刻苦钻研,用自己的努力将每一个角色刻画得纤毫毕现。

安震江是幸福的,他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的热爱,他也在他热爱的事业上取得过巨大成功,他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用努力一点点地把这些天赋变成了能力。

昔人已逝,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人格魅力将万古长存,他值得我们铭记,他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

② 暴风骤雨老电影中张富英的扮演者是谁

暴风骤雨中,张富英的扮演者为安震江。
一、简介:安震江,北京昌平人,1928年10月出生。1934年到北京,先后在德新小学、江文中学,辅仁大学附中就读。1948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0年到第四文化馆负责文工团工作。
二、演艺经历:
战地黄花(1977)--七岁红
沸腾的群山(1976)--周彪
烽火少年(1975)--黑田
侦察兵(1974)--敌搜索队长
红色邮路(1966)--张治上
红河激浪(1963)--孙百岁
暴风骤雨(1961)--张富英
红旗谱(1960)--刘二卯
五彩路(1960)--小管家
飞越天险(1959)--安队长
矿灯(1959)--黄监工
粮食(1959)--四和尚
红孩子(1958)--肖振五
暴风雨中的雄鹰(1957)--匪狗营长
地下尖兵(1957)--张德发
虎穴追踪(1956)--高军如
如此多情(1956)--照相师
平原游击队(1955)--杨老宗
沙家店粮站(1954)--尚怀宗

三、逝世评价:1977年秋天,安震江同志在黄山拍摄电影《巨澜》时,因突发心脏病,于9月12日下午2时病逝,终年49岁。安震江同志的英年早逝,是中国电影艺术事业的一大损失。2002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为他制作了专题节目。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安震江塑造的《粮食》里的四和尚、《侦察兵》里的王德彪、《平原游击队》里的老地主等一个个丰满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艺术享受,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③ 侦察兵的演职员表

编 导:李文化
导演:李 伟
摄影:孙昌一
美术:张先得
作曲:时乐濛 陆祖龙
演奏:新影乐团
指挥:姚关荣
演唱:吴雁泽 单秀荣 侦察参谋郭锐——王心刚
侦察兵大刘——金征源
侦察兵姜排长——王达成
司令员——郑重
政委——于洋
侦察兵小胡——程学钦
妇女主任孙秀英——杨雅琴
村干部.....周森冠
孙大娘——于蓝
民兵队长孙诚——关长珠
卖水老大爷——赵岂明
地下党员(汽车修理工).......邵万林
敌跑团团长黄宇轩——邵冲飞
敌炮团团长夫人.......莽一萍
敌炮兵营长.........赵万德
敌搜索队长王德标——安震江
敌师长——李林
敌副师长........王 澍
敌作战处长李殿发——方辉
还乡团头子——于绍康
还乡团团丁.......封 顺

④ 这个人名字什么

这个人叫 安震江。



安震江(1928年10月-1977年9月12日),北京昌平人。新中国著名的反派,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34年到北京,先后在德新小学、江文中学,辅仁大学附中就读。1948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0年到第四文化馆负责文工团工作。1948年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1951年入文化部电影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1953年毕业于电影学校,后入北京电影演员剧团。1955年入长影任演员,1957年,回北京电影制片厂,成功演出《粮食》《红孩子》、《红旗谱》、《平原游击队》《暴风骤雨》、《侦察兵》等片,饰演了形形色色的坏蛋广为观众喜爱。

安震江生活严谨,待人诚恳,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领导和同志们评价他:“能与所有的人合作”,就是对他一生从艺、作人的充分肯定。安震江同志多才多艺,除了演电影,他还能写、能说相声,表演幽默、滑稽小品。在外景地拍片是很枯燥的事情,为了调剂演员们的精神生活,安震江总是放弃休息的机会,利用拍摄间隙给大家表演一、两个相声小段,而且很多都是“现挂(即兴表演)”的节目,安震江的相声小段受到了导演、演员、剧务们的一致欢迎。他创作的一些相声小段,例如《打呼噜》,发挥了他观察生活细、表演幽默、夸张的特点,将打呼噜分为惊醒呼、断气呼、梦话呼、吃喝呼等8种之多,表演之后,令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一些青年演员从大家的笑声中,学到了老演员厚积薄发的艺术修养。
安震江同志戏缘好,人缘好。他长期心脏不好,心跳每分钟达120次左右;他出名后,经常有人来访,往往应接不暇。但是,不管是首都、还是外地的记者,大报、还是小报的采访,他都尽快安排时间,认真接待。1966年春天,他在河北省邢台地区搞四清时,正赶上地震,他奋不顾身地冲在前面,解救出一个个压在倒塌房屋下面的农民兄弟。
1977年秋天,安震江在黄山拍摄电影《巨澜》时,因突发心脏病,于9月12日下午2时病逝,终年49岁。安震江同志的英年早逝,是中国电影艺术事业的一大损失。2002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流金岁月》栏目为他制作了专题节目。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安震江塑造的《粮食》里的四和尚、《侦察兵》里的王德彪、《平原游击队》里的老地主等一个个丰满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艺术享受,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⑤ 电影侦察兵德彪的演员是谁

《侦察兵》是李文化导演,王心刚主演的电影。1974年在中国上映。

剧情简介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侦察参谋郭锐(王心刚饰),奉命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丰城进行侦察,路遇还乡团长(于绍康饰)带领团丁押解我妇女主任(杨雅琴饰)和村干部(周冠森 饰),小分队将他们营救。之后,他们在小村安扎下来,分几路化装进城侦察。与此同时,敌人已知晓我侦察兵进城,派搜索队长王德标(安震江饰)全城布控,郭锐得知王的姐夫是敌炮团团长黄宇轩(邵冲飞 饰),便假扮敌作战处长,并以黄老同学的身份到其家里,智取到敌人火力配备图,在第一时间上报给指挥部。当敌人发觉上当后,展开全城大搜捕,无奈为时已晚,我侦察兵早装扮成敌执法队,驾驶着缴获的中吉普,扬长而去......

1948年,我解放军参谋部郭锐奉命率领一支侦察队直插敌占区丰城一带。为了解敌情郭锐化装成新调来的敌作战处长,骗取敌炮团团长的信任,拿到敌炮团火力配备图,又从敌人口中了解到他们紧急防务会议情况。随后又虎口拔牙抓住了敌搜索队长和敌作战处长,获得准确情报,配合大部队全歼丰城之敌。

演员表

⑥ 侦察兵电影 主演是谁

电影《侦察兵》
《侦察兵》 中文名: 《侦察兵》 英文名: Scout 发行日期: 1974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 1974年 编剧:李文化 导演:李文化 摄影:孙昌一 美术:张先得 作曲:时乐蒙 陆祖龙 演奏:新影乐团 指挥:姚关荣 片长:01:38:48 对白:普通话 颜色:黑白 类型:战争
剧情介绍:
1948年,我解放军参谋部郭锐奉命率领一支侦察队直插敌占区丰城一带。为了解敌情郭锐化装成新调来的敌作战处长,骗取敌炮团团长的信任,拿到敌炮团火力配备图,又从敌人口中了解到他们紧急防务会议情况。随后又虎口拔牙抓住了敌搜索队长和敌作战处长,获得准确情报,配合大部队全歼丰城之敌。[1]
演员:
郭锐—————王心刚 大刘—————金征源 姜排长————王达成 司令员————郑重 政委—————于洋 小胡—————程学钦 孙秀英————杨雅琴 孙大娘————于蓝 孙诚—————关长珠 老大爷————赵岂明 敌跑团团长——邵冲飞 敌搜索队长——安震江 敌师长————李林 还乡团头子——于绍康 敌作战处长——方辉 《侦察兵》是北影厂1974年拍摄的黑白故事片,这是文革以后该厂的第一部故事片,由摄影出身的李文化导演,云集了王心刚、于洋、杨雅琴、于蓝、关长珠等一大批优秀演员,还有邵冲飞、李林、于绍康、方辉等著名反派演员,而安震江扮演的王德彪更是给大家留下了历史性的印象。然而这部影片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归根到底就是故事情节过于虚假,后来江青尖锐地批评这部片子,《人民日报》等也大量刊登批评文章,但包括江青在内,这些批评基本上没涉及政治内容,主要集中在影片创作的本身,这种唯业务的批评在文革时期是罕见的。但只批没禁,《侦察兵》还是得以在全国上演。[2]
穿帮镜头:
1、国军军官穿上了开领的象是二战时的美式军服又象是现在我军正在穿着的夏常服那样的军装 2、片中的解放军穿上了65式军装,戴上了红领章

⑦ 47年后《侦察兵》演员近况 王心刚89岁于洋90岁 多位老戏骨已去世


谭大哥说,在1974年,最好看的国产电影是《侦察兵》。没有之一。

他至今都还记得,当时人们拥挤在狭小的购票窗口,争相购买电影票的情景。其中有两个小青年,因为最后一张电影票归谁所有,还差点打了起来。

谭大哥是位老影迷,他几乎看过那个年代的所有老电影。如今68岁高龄的他,每每谈起那些旧日影像,仍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对它们,实在太熟悉了,也实在太有感情了。

谭大哥说, 当年看《侦察兵》,有一半的人是为了看王心刚,另一半的人,是为了看安震江。

这话有夸张的成分,但细想想,却不无道理。

看王心刚,是因为他长得帅,看安震江,是因为他演得好。

那么,如今47年的时间过去了,大家还记得这部《侦察兵》吗?还记得其中的那些演员和老艺术家们吗?今天,雅清就想和大家一起,来重温和回顾一下呢。

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侦察兵》并不算是一部特别优秀的电影。编造的痕迹太重了。但我还是看了好几遍。也不知为啥,反正就是觉得挺过瘾的。里面的好多台词,我都倒背如流。

而且,里面汇聚了好多我们所喜欢的大明星啊。单是“22大明星”就有王心刚、于蓝和于洋,另外八一厂当时的当家花旦杨雅琴扮演女主角,而著名演员安震江、于绍康、方辉等在其中演反派, 真可以说是群星荟萃啊。

那么他们如今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呢?他们的现状和近况如何呢?

王心刚扮演郭锐

王心刚太帅了。

尤其是穿上敌军制服的造型,简直帅出天际。

当时王心刚其实已经被总政任命为八一厂的厂长了。但他更多的时间却是在北影厂拍戏。70年代他在北影厂拍了好几部电影,如《侦察兵》、《大河奔流》、《伤逝》等,都是北影厂的作品。

《侦察兵》这部电影在剧情方面有许多漏洞,但因为是王心刚担任主演,所以仍然收获了良好票房。这充分说明,在那个年代,明星同样具有广泛影响力。

王心刚出演侦察参谋郭锐时,已经42岁,但他的人物造型依然帅气。而且他的做派也非常潇洒,将一个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塑造得栩栩如生。如今,很多影迷提到影视剧中的侦察兵形象,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心刚扮演的郭锐。

这之后,王心刚又在《知音》中扮演了蔡锷、在《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扮演了明成祖朱棣,在《我的长征》中扮演了王瑞。他演戏一直演到70多岁, 作为“22大明星”之一,他是我国观众最喜爱的电影演员,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如今王心刚89岁,依然潇洒帅气,风采迷人。

杨雅琴扮演孙秀英

1966年,杨雅琴被调入八一厂。在这之前,她因在电影《地雷战》中扮演田嫂,和在《苦菜花》中扮演娟子,而被大家所熟知。

当时是特殊时期,八一厂的演员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所以杨雅琴一进厂,便受到重用。她先是参加了重拍版《海鹰》和第一版《南海长城》的拍摄(均未完成),然后在北影厂拍摄的《侦察兵》中出演了女主角孙秀英一角。

70年代中期是杨雅琴的艺术创作高峰期,她陆续在《第二个春天》、《青春似火》、《蒙根花》、《我的十个同学》等电影中出演女主角。其端庄秀美的银幕形象非常深入人心。

时间进入80年代后,杨雅琴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在一些电影中为新一代的银幕花旦们如潘虹、刘晓庆等配戏,陆续出演了《漩涡里的歌》、《心灵深处》、《西子姑娘》等电影。

1992年,杨雅琴在八一厂办了内退,然后跟随第二任丈夫去了香港。而当她重回北京时,却已经形容枯槁,好像换了一个人。1997年9月29日,杨雅琴因患癌症去世,年仅53岁。

她这一生,在事业上有过辉煌时刻,但在 情感 上却一直并不顺心。她有过两段婚姻,但都并不如意。到最后,她也并没找到真正所爱。

周森冠扮演村干部

周森冠是一位好演员。但却跑了一辈子龙套。在北影厂演员剧团,他参演的电影非常多,但基本上一次主角也没演过。

他1953年从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毕业后,就进入到了北影厂,而他所扮演的第一个角色,就是一个老农民。此后,他又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喊“平安无事喽”的老人,又在《国庆十点钟》中扮演张大力、又在《粮食》中扮演发成、又在《小兵张嘎》中扮演杨大爸等。

在我的记忆里,他在《侦察兵》中所出演的村干部,和在《小花》中所出演的何翠姑的养父何向东,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印象。

这位老戏骨演了一辈子,直到1992年,72岁的他还在《天若有情》中出演了角色。1994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4岁。

于蓝扮演孙大娘

《侦察兵》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所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在这之前,她在银幕上塑造的众多形象,都非常深入人心,如《龙须沟》中的程娘子,《翠岗红旗》中的向五儿,《革命家庭》中的周莲,《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等。她的表演风格朴实无华却又充满激情,极具个人魅力。

然而在特殊年代,她和丈夫田方作为北影厂的重点“黑帮”被打倒,随后被下放到北京郊区大兴县天堂河的北影厂“五七干校”参加劳动。而也正是在这里,于蓝落下了一生的残疾,那就是在一次劳动中,她不慎从房顶上摔落下来,最终导致面部肌肉不自觉抽搐。这就使她无法再正常拍摄特写、近景等镜头。

所以在主演完《侦察兵》之后,于蓝就从幕前,转到了幕后,从事起了导演工作。她执导了《萨里玛珂》等电影,又负责成立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并出任首任厂长。她兢兢业业地工作一直到80岁才退休。

于蓝是我国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是大家所喜爱的“22大明星”。2020年6月27日,于蓝去世,享年99岁。

关长珠扮演孙诚

关长珠是王心刚非常欣赏的一位演员。他最看好的,就是关长珠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他为了角色可以舍弃一切的敬业精神。所以在拍摄《侦察兵》时,王心刚就对大家说,这样的好演员不培养,培养谁?

关长珠作为一名演员,同样拥有出色的外形。他形象英俊,五官酷似因主演《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而走红的郭振清。但他又比郭振清更加秀气,这使他的银幕形象显得更加俊美。

关长珠在《侦察兵》出演的是一个配角,但导演却给了他好多个特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剧组对他的重视。

上个世纪60年代,关长珠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北影厂,先后参演了《侦察兵》、《 激战无名川 》、 《丁龙镇》、《祭红》、《蓝色档案》、《客从何来》等影片。后来他转到幕后,从事起了电影剪辑的工作。

如今他已是79岁的老人了,早已退休,在北影小区过着平静的日子。

不知大家在看《侦察兵》这部电影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反派演员,个个都演得很精彩。

于绍康扮演还乡团头子

大家对于绍康的印象,也许更多的是来自于《海霞》中的刘阿太,和《喜盈门》中的仁文爷爷。但其实《侦察兵》中的还乡团头子,也是他所塑造的令人难忘的一个角色。

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于绍康却通过自己的演技,将这个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尤其是在王心刚扮演的郭锐面前卑躬屈膝的样子,着实令人忍俊不禁。

我一直都觉得于绍康是北影厂最好的演员之一,拥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技巧,这使他无论塑造怎样的角色,都显得十分得心应手。但遗憾的是,他也很早就去世了,1994年5月3日,北影老戏骨于绍康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69岁。

邵冲飞扮演黄宇轩

邵冲飞这个名字很多观众都不熟悉,但他在《侦察兵》中所出演的敌炮团团长黄宇轩,却是那么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我觉得他和安震江所扮演的王德标一起,呈现了这部电影中最多的笑料。

在影片中,他所扮演的黄团长“智商”有点低,被王心刚扮演的郭锐,耍得团团转,到最后知道真相后,却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按照郭锐的吩咐,如实招供。但邵冲飞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将角色在不同状态下的言谈举止拿捏得十分到位。

⑧ 安震江的演艺生涯

安震江是一位以饰演反面人物见长的电影演员。1928年10月生于北京昌平县沙河镇上东廓村的一个家庭。六岁时,他离开乡村来到北京。那时,这些家庭都望子成龙,安震江家当然也不例外。在他不满八岁时,便被家里送到崇文门外的一家私塾学堂读书。1942年,安震江毕业于北平私立德新小学。随后,他在北平市立九中、北平汇文中学、北平私立辅仁大学附中度过中学时代。
安震江天性活泼,自小爱说好动,在读小学时便接触到电影和话剧,井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第一次登台演戏,是在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为欢送毕业同学,他在话剧《艺术家》中饰演艺术家。他在回忆起这件事时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上台演戏,当时的心情是既兴奋又害怕,演出的效果,还算没有失败,自此增强了我演戏的信心及勇气。”在高中一年级时,他还参加了话剧《压迫》的演出。
1948年,安震江考入了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入学后,即加入了学校的业余剧团。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视,使安震江受到极大的鼓舞。在大学三年的时间里,他多次参加戏剧演出活动。其中,1949年师大校庆时,他在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中饰演的崔三爷和1950年在歌剧《王秀鸾》中饰演的三秃子,显露了他在饰演反派角色方面的艺术才华。
1950年,在庆祝师大工会成立时,他参加了由焦菊隐指导排练的四幕剧《大年初一》的演出。老艺术家的点拨,使他受益很深。
从1950年开始,安震江不仅自己演戏,还被师大业余剧团派到北京和平门外第四文化馆作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辅导工作,他经常帮助群众排戏,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从事戏剧艺术的实践。以后,学校还推荐他到北京市业余艺术学校戏剧系学习,在那里,他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一些表演理论。
1951年3月,安震江考入北京电影学校演员班。在电影学校里,他潜心钻研电影理论和表演艺术。这时,他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马列主义文艺论著。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这使他在反派人物的表演上进行探索的决心,更加坚定不移了。
1953年,安震江从电影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工作。
1954年,在武兆堤导演的《沙家店粮站》中饰演尚怀宗,这是安震江在银幕上饰演的第一个角色。
1955年,安震江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在“长影”的三年时间里,先后在影片《平原游击队》、《虎穴追踪》、《暴风中的雄鹰》、《地下尖兵》等影片中,饰演了杨老宗、高军如、狗眼睛营长和张德发等角色。他不论戏多戏少,都力求演得真切自然,比较符合生活,符合人物。特别是《平原游击队》中的地主杨老宗塑造得比较出色。安震江较有分寸地把这个老地主与共产党游击队和穷苦农民的不共戴天之仇刻画出来了。在表演中,他以神带形,形神兼备,把角色的淫威、狡黠、凶残,以及他在日寇面前的懦怯,在危难之时的恐惧,都表现得既符合人物的特性,又毫不夸张,不露表演痕迹,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1957年5月,安震江从“长影”调到北影演员剧团工作。这以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前,他参加拍摄的影片有《红孩子》、《暴风骤雨》、《红旗谱》、《矿灯》、《粮食》、《五彩路》等。在影片《红孩子》中,他饰演白匪靖卫团副团长肖振五,不仅表现了肖振五对革命群众的残忍,而且表现了他在长官面前的唯命是从,摇尾乞怜,从多方面展示了这个人物的性格,进而揭示出肖振五不仅仅是屠杀革命群众的刽子手,更是反动阶级的恶犬。在影片《暴风骤雨》中,安震江饰演被地主韩老六拉下水的农会主任张富英,他一出场,便叫人嗅到一股“酸”味。安震江让角色的每一种笑容和表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乃至说话的音调,都赋予鲜明的个性色彩。他在《红旗谱》中饰演的地主冯兰池的狗腿子刘二卯,是一个十足的奴才,有冯兰池在场,他狐假虎威,仗势欺压白姓;可是一离开主子,便现了“熊”相,露出色厉内荏的本质。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安震江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分寸感掌握得恰到好处,并通过鲜明生动、有机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的语言和动作,使这个戏并不很多的配角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较深的印象。《红旗谱》公映后,受到普遍好评,安震江开始被观众瞩目。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他这个经常演“牛鬼蛇神”的人,成为“专政”对象,在一段时间内中断了银幕形象塑造。
“四人帮”覆灭前夕,安震江先后参加了影片《侦察兵》、《烽火少年》、《沸腾的群山》等的拍摄工作。之后,他又参加了影片《战地黄花》的拍摄。在这些影片中,他所饰演的角色,仍是清一色的反派人物。影片《沸腾的群山》中的周彪,是一个心狠手毒,颇有些流氓无赖气质的工贼;《战地黄花》中的“七岁经”,则是一个以正面人物面貌出现的暗藏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巧于言辩,善于周旋,狡诈而阴险。
安震江塑造的一系列银幕艺术形象,几乎都是反派。但他总是根据时代、民族、身份、性格的不同,赋予角色不同的色彩。他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注重刻画人物的独特个性,善于探求人物的本质,既不脸谱化,又不落俗套,在每一个角色的创造中,都孜孜求新,这是难能可贵的。
安震江认为,反派艺术形象,与英雄形象一样,都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反派形象可以使人们加深对丑恶事物的认识,唤醒人们去铲除黑暗和反动。他十分喜爱自己的行当,总是忘我地钻研角色,严肃认真并充满激情地创造每一个角色。
1977年,安震江接受参加影片《巨澜》的拍摄任务后,带着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激情,深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1977年9月12日14时,猝然发作的心脏病和脑血栓,夺去了他的生命,终年仅四十九岁。

⑨ 安震江:扮演反派“王德彪”,被沿街围堵叫骂,49岁猝死拍摄途中

有人说导演挑选演员时心里都有一杆明确的秤,被选中演坏蛋的现实中也好不到哪里去,相由心生。

果真如此吗?其实根本没有确切依据,但有些观众愣是戏里戏外分不清,把对角色的愤怒迁怒到扮演者身上。

最广为人知的事件发生在著名资深老戏骨陈强身上。

在解放初期,演员陈强参演了大型歌舞剧《白毛女》,他饰演的地主黄世仁几乎配得上所有的贬义词,比如恶毒、贪婪、好色、无耻、残暴等。

最终《白毛女》轰动全国,但黄世仁这个角色却成了过街老鼠。

一次,公演刚结束,一名小战士被台上的“黄世仁”无耻行径激怒,立马掏出手枪瞄准了陈强。

幸亏身旁的战友明事理又眼疾手快,抢下了枪,才没酿成惨祸。

事实上,生活中的陈强是一位十分敬业、待人和善的老艺术家,和发妻白头到老。

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另一名演员也有类似遭遇,他叫安震江,演绎的角色大多都是恶人。

最为人熟知的便是电影《侦察兵》中那个奸滑得冒油的搜索队长王德彪,以至于他走在大街上,都被人指着鼻子骂。

但在《焦裕禄》中演好人焦裕禄的著名演员李雪健却视安震江为唯一偶像。

安震江生于1928年,那是个动荡、硝烟弥漫的年代,而他却生在一个相对平顺稳定的中产家庭,父母很重视对孩子的文化培养。

即使生活动荡,需要轮番地更换工作,但安震江的父母却从来没有让他错过受教育的机会,虽然连续换了几所学校,安震江的学习成绩却在不断地进步中。

而学校的文艺活动也从不会缺少安震江的影子,他一直都热心参与。

三十年代的文化教育受新思潮的影响,在学校组织的文艺表演活动中,加入了带有西方舞台剧特色的话剧表演。

安震江似乎天生就与表演有着不解之缘,对这种突破传统的新式话剧适应性比其他同学都要强。

在学校文艺社隆重推出的话剧《艺术家》角色选拔中,安震江凭着极为生动的表演,站到了第一主角的位置上。

《艺术家》正式公演,安震江也不负众望,将饰演的角色形象成功地立在了舞台上。

但在当时,考入更高的学府在父母看来才是重中之重,所以舞台表演对当时的安震江来说,只是道配菜,主菜仍然是削尖脑袋攻学业。

在父母的理念里,镶上高学历这道金边,前途才会更光明。

20岁的安震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 系。

庆幸的是安震江与表演的缘分并未断掉,排演话剧依然是莘莘学子们最喜欢的业余爱好。

已积累了不少舞台表演经验的安震江自然是踊跃报名,顺利地加入了校话剧社。

有着良好的舞台表现力,为人亲和友善、有组织能力,有这两个亮点在身,自然让安震江很快成了校话剧社里的骨干。

话剧社办得风风火火,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得到了重点扶持,接到了在校庆期间办两场话剧演出的任务。

确定排演的两个剧目是呼声很高的《王贵与李香香》和《王秀鸾》

一时间,话剧社内,大伙热情高涨,兴奋地商讨排剧事宜,可是越往后矛盾和问题便出现了。

因为两个故事主题都是围绕着善与恶的斗争,有善人,自然会有恶人来做衬托。

那么威武神勇、正直的好人自然成了众多同学争演的对象。

而同样出场率也很高的恶人角色却不招人待见。

同学们大都不愿意以丑恶面目示人,怕破坏自己的形象招人唾骂。

眼看离校庆日越来越近,大家却为角色推来搡去,排剧进度严重拖延。

关键时候,安震江站了出来,他原本已被确定演正派主角,但他愿意主动让出主角位置,甘愿出演反派恶人。

排剧因此得以正常进行,安震江丝毫没有因为饰演角色招人嫌恶而有抵触情绪,而是认真敬业地去塑造人物,还诚意地为其他舞台经验不足的演员做指导。

校庆日终于迎来了话剧公演,表演台上,安震江将恶霸地主崔二爷这个角色的狠心残暴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非常成功,安震江并未因出演恶人角色而遭人唾弃,反而获得了更热烈的掌声。

从这以后安震江对表演更有一种难以割舍之情,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表演已不再是一个业余选项。

在攻读完所有大学课程后,已毕业的安震江留校在校话剧社里担任指导工作,为学生们的表演及舞台设计做出了很多指导。

待话剧社越来越成熟之后,安震江选择了离开,本来他还有进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这在当时是羡煞旁人的工作。

可安震江选择了继续走表演之路,之前一直活跃在话剧的舞台上,而他还有另一个梦想,就是能够闪耀在银幕之上。

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安震江在1951年考进了北京电影学校攻读表演专业。

在校期间他不骄不躁,认识到话剧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差别,不断地去调整、磨合,认真地琢磨电影表演特点,并努力地实践。

努力终有回报,从电影学校毕业后,在1954年,安震江被导演干学伟选中参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沙家店粮站》。

该片反映了陕北人民勇敢反抗侵略者的大无畏精神。

安震江并未被选中演勇敢的正义之士,而是出演了剥削者尚怀宗一角。

角色不讨喜,戏份也不多,但安震江却认真敬业地将尚怀宗贪婪无情的恶霸地主形象,生动诠释出来。

在歌颂红军战士的电影《暴风雨中的雄鹰》中,安震江依然与正义的红军战士无缘,而是饰演了杀人不眨眼的敌营长。

敌营长手段残忍、阴险狡诈,不仅活埋红军战士,还利用诡计洗劫了部落,欠下了无数的人命债。

影片一经播出,大家一面为热血勇敢且命运悲惨的红军战士倾洒热泪,一面痛骂着灭绝人性的敌营长。

虽然知道这是在演戏,虽然安震江很敬业,演绎得很成功,但不少观众还是很难理性地把角色与扮演者分开。

他们从电影里的敌营长骂到安震江本人头上,说他本人就不是好人,才把恶人演得这么逼真。

但了解安震江的朋友及合作伙伴都知道他是一个待人真诚、为人谦和的人,朋友们为他抱不平,好意劝他去争取一些正面角色,不要给自己留下骂名。

面对着不理智的言语攻击,安震江豁达一笑,表示正是因为演得逼真,把角色的恶尽力展现出来,才会让观众痛恨谩骂。

其实他们恨的是角色,并不是自己,他可以理解观众的心情。

对于朋友的建议,安震江则表示,演员只是电影的一部分,作为演员就要服从剧组的安排,导演选谁演什么角色都有自己的考量。

而且身为电影工作者不应该去排斥反派角色,没有反派角色,也就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影。

这段话语中看出了安震江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可有些观众没有那么通情达理,更离谱的事情还在后面。

1960年,由著名导演凌子峰导演的《红旗谱》在全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清末民初,饱受压迫的农民兄弟勇敢顽强地与恶霸地主作斗争的故事。

安震江也参演了该部电影,了解他戏路的观众不用猜就知道,他又是演坏蛋。

的确,但有着“地主专业户”之称的安震江此次不是演地主,而是演一个趋炎附势、狗仗人势的地主家狗腿子刘二卯,是非不分,恶事做尽。

此片一经播出,反响不小,饰演正派男主朱老忠的崔嵬获得了大众一片赞誉之声,并获得了首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而将趋炎附势、为虎作伥的狗腿子刘二卯塑造得神形兼具的安震江也是备受瞩目,可观众瞅他的眼神却不似瞅着正派朱老忠时满眼放光、充满暖意。

观众瞅刘二卯时,恨不得将目光直接变成剑、变成锤,把他刺穿捣烂。

隔着屏幕看戏,有这种想法也就罢了,但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电影上映后,安震江如往常一般上班、上街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但走到街道上没一会儿功夫,就被群众认出来了。

“你是《红旗谱》里的刘二卯吧!”

安震江笑着礼貌点头,他明白,人家能认出他是因为这部电影太火了。

“刘二卯”出现在了菜市场!一时间周边买菜的群众如群蜂出巢全部聚拢过来。

但这可不是围着他合影要签名的,接下来,愤慨的叫骂声炸开一片。

“你个狗腿子!专干坏事儿!”

“你个坏了良心的,不得好死!”

“刘二卯,你这个狗仗人事的坏蛋!”

这些情绪失控了群众嘴上不消停,身体也跟着行动,一个男子一脸“义愤填膺”,照着安震江就推了一把。

一个人行动了,其他群众有样学样,开始拉扯安震江的衣服,尽管安震江连连解释,但无济于事。

幸好市场管理人员冲过来阻止,不然安震江的脸和衣服都得面目全非。

但尽管受到如此的冲击,忠于电影表演艺术的安震江还是坚持“对角色不争、不挑,一切以剧组安排为准”的原则。

虽然安震江扮演的是清一色的“坏蛋”,但每一个坏蛋他演绎的都不重样。

两个角色同样是地主恶霸,安震江能把他们性格上的差异明确地表现出来,“脸谱化”的表演模式是他所不允许的。

在影片《红孩子》中,安震江饰演“变色龙”肖振五,面对革命群众,肖振五流露不出一丝人性,像个骄横的凶虎;

而在他自己的长官面前他又摇身一变,成了一只唯唯诺诺的哈巴狗。

安震江毫不计较形象,尽力将肖振五两副不同的嘴脸展现得淋漓尽致。

到了1974年,46岁的安震江出演了电影《侦察兵》,他饰演敌营搜索队长“王德彪”,依然是反派。

王德彪狡诈多端、负隅顽抗,安震江将该人物前期霸道狂戾、大势已去时的狡猾、畏缩都有力地彰显出来,表演极富层次感。

王德彪这个人物也让安震江引来了不少热议,有分不清戏里戏外的漫骂,也有对他演技的认可与夸赞。

但大体上,他都受到所演反派角色的影响,遭受了很多谩骂,实在是无辜。

而在如今的演艺圈,“因戏挨锤”的演员也不在少数。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靠着“小三、婚外情”的噱头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可却让饰演“小三”的演员吴越吃足了苦头。

戏一经播出,“小三凌玲”被喷成了“蜂窝煤”,但有一些键盘侠觉得还不够,连扮演者吴越也不放过。

吴越的社交账号因此沦陷,“键盘侠”们对她来了一番痛骂,说她戏外就是这种人不知羞耻,才会演这样的角色。

吴越不堪辱骂,无奈之下关闭了社交平台。

其实现实中的吴越不但踏实敬业,在感情生活中,她才是被背叛的那个人。

吴越表示她只是个演员,演员是本职工作,她的责任是演好每一个角色。

而宫斗剧《甄嬛传》虽然沿袭着“宫斗、争宠”的模式,但是收视率节节高升,演反派“安陵容”的演员陶昕然因角色而受瞩目,但是却遭到追骂。

骂人者连她刚出生的女儿都不放过。

其实无论哪个年代的反派演员,都是一部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他们就没有一部完整的作品。

观众在做评价时并不能任情绪肆意飞散,由着性子去发泄,骂出去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变成伤人的利剑。

戏里是坏人,戏外是好人,比如安震江,演了众多反派,虽然让他遭到谩骂攻击,但是名气也见长,但他从来没有仗着名气上涨去争演正派角色。

他总是甘当绿叶,成就了别人,成就了一部影片,他将恶人演得淋漓尽致,就是为了让观众去鞭挞恶行。

他真诚对待表演艺术,即使是离世那一刻他都在表演片场。

安震江的心脏一直不好,心跳加速一直是一个顽疾,但是他一直兢兢业业地完成每一份交给他的工作。

1977年,安震江参演了革命题材电影《巨澜》,为了演好片中的角色,安震江在戏外也是认真地分析人物。

但不幸的是,1977年9月12日,安震江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9岁。

在了解安震江的观众心目中,他从来不只是演员,更是一位真正的表演艺术家。

从不为了给自己增光添彩去争演正派,甘愿用不讨喜的反面人物让大众去认识到真正的真善美,丑与恶,这是安震江永不磨灭的可贵品质。

阅读全文

与电影演员安震江侦察兵中剧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和电影节成龙 浏览:6
武汉电影院2020票房 浏览:124
电影天堂拆弹专家2粤语 浏览:77
周口市教育局展开的一部电影 浏览:736
哪咤电影图片大全 浏览:660
最近有啥新电影 浏览:335
何以为家电影导演 浏览:198
梁家辉电影经典大全 浏览:813
温江珠江国际电影院 浏览:460
14排在电影院 浏览:258
有一个可爱兔兔的电影名字叫什么 浏览:994
百变神偷老电影男主角 浏览:304
电影名字有黄字的 浏览:864
扫把头是什么电影里的 浏览:31
北京老电影城南旧事完整版 浏览:485
双生花法国电影豆瓣 浏览:900
电影机械危机的英文名 浏览:426
控制电影在线粤语 浏览:69
可爱巧虎岛第六季电影院免费 浏览:130
儿童电影的名字的英文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