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安导演了很多的电影,你知道最出色的是哪部吗
将拍摄的技术手段再次升级,并亲力亲为的李安导演,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出来质量丝丝入扣,而影片最大的亮点,则是在通过改良好的3D技术下,给了全球观众迎来了一次美妙的视觉盛宴,当然,影片获得的成功,不单只是拍摄手法的优良改进,简单的叙事情节更使得观众容易代入,而李安导演也通过这部作品,又一次在奥斯卡电影节上捧得小金人,给自己事业走上了巅峰,
上述三部,是我看过李安导演执导过其中的最佳影片,若你也有感想的话,期待和你交流。
② 导演李安对电影艺术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其实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只能是一个回头看的结果。以现在的状态假装看到了未来然后评价现在,真的很难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观众,甚至也很难以电影从业人士的眼光去看。如果说李安和120帧这事。我觉得这对李安和观众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李安不是一个横着走的人。很多导演,会拍摄一系列相似的影片,也就是说,在自己的能力限度内做重复工作,就相当于走到了一个平台上,就在这《卧虎藏龙》个平台上玩耍了。
但到底来说,李安是拍自己的电影,他在不断的挑战并提升自己操控电影的能力(李安原话具体说法忘记了),这个过程中,带给电影工业的,可能是标准,可能是创新。就像航天飞机是点错科技树了一样,发展了这么多年又退役了。3D,以及新的120帧技术,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电影工业的航天飞机,只能留待时间检验。但是对于一个电影从业者来说,新技术,带来的是一系列的改变,旧有的帧率技术下的拍摄手法手段,从布景到摄影,后期处理,都可能是需要系统更新,这期间带给电影行业的,可能是一次革命,观影体验,也可能是全新的。但是谁又能说的准呢,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可能并不能摸清新技术最适合的方法,可能还没有摸索到最适合的表现方式。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这种尝试里充满了先驱者的勇气和果敢,这是一次对未来的挑战,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过程,是李安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观众,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拭目以待。
③ 如何评价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
《色·戒》是2007年的电影,已经过去十二年了。记得上次看时还在学生时代,带着几分看禁片的激动心情,囫囵地看完了。如今再看,只觉心头堵了东西一般的难过。张爱玲一贯的作风,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一个女大学生的初夜给了一个唯一与妓女有性经验的鸡贼男人。
④ 导演李安对电影艺术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祖籍江西德安,编剧、导演。李安的父亲是台湾教育家李升,母亲是李杨思庄,胞弟李岗和李安一样,既是编剧也是导演。1978年,李安在美国留学期间结识了妻子林惠嘉。1983年,二人在美国注册结婚。婚后,李安与林惠嘉生有大儿子李涵和小儿子李淳,全家居住在纽约州拉奇蒙特。
在华人导演中,李安无疑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李安的电影手法质朴自然,对白风趣幽默,情节细腻别致,剧情圆融流畅;无论是伦理、武侠、喜剧甚至科幻,他都能从容驾驭,独特的经历让他能以世界舞台的高度,在东西方文化里游刃有余。其导演的华语片致力于探讨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矛盾、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开拓了国人视野,传达出人性普世的价值,对当前台湾社会具有提醒与鼓舞作用,为台湾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李安执导英语片亦同样能结合东西方艺术与商业元素、准确地把握欧美文化心理,带来进取的精神与价值,是当代国际影坛声名最盛的华人导演。
⑤ 导演李安的镜头艺术特征和其电影的风格
李安电影的风格多数都比较直接,但又不缺细心,叙事平易近人,这和李安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首先李安的作品有很多都是在揭示人性之美,他总能抓住人性关怀的特点来进行影片创作,凡尘中的人,无论他来自哪里都会被埋藏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对于人性的描述是没有国界划分的,也没有时间之分,更没有背景的差别。
(5)李安导演的电影纪录手法扩展阅读:
李安的父亲叫李升,江西省德安县人,当过江西省崇仁县的县长,1949年迁徙到台湾,担任台南二中、台南一中的校长,2004年去世。李安的母亲叫李杨思庄。李安还有一个弟弟叫李岗,是一名导演兼编剧。
1983年8月19日,李安与林惠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微生物学博士,曾任纽约医学院研究部教授)在纽约结婚 。1984年5月,长子李涵出生,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使用的“实体道具船”就是李涵设计的。1990年5月30日,次子李淳出生,两岁时即参演了李安的电影。
⑥ 李安作品特点
李安电影的风格直接,又不缺细心,叙事平易近人,以观众的理解程度为主。通过电影《色戒》的改编,就可以看出他平易近人的创作态度。《色戒》根据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在小说里,所有的叙述是根据王佳芝在当天行刺行为中的回忆和一写闪回的片段重现的。电影的第一编剧王蕙玲在剧本的初稿时也选择了类似的结构来叙述故事。可是李安不同意这种叙事方法。李安则选择通过王佳芝在西餐馆的第一次回忆,一次就把事情交代清楚,让观众明白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在这种改动下,李安更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发生和人物之间的感情。而这样的叙事改变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理性,避免了小说那种完全心理化的叙事,把它构建在更加完整的和吸引人的叙事结构中来。而王佳芝的那种孤独无助也通过影片的慢慢深入让观众更加了解,从而理解她最终选择的原因以及她内心的挣扎和纠结。李安是个特别擅长处理细节的导演。对于稚嫩的没有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杀人的那一段,邝裕民杀人的时候只是捅了两下,而他们则是刺伤多次才死亡。没有杀人经验的大学生在第一次尝试杀人的时候下手都是比较轻的,这个片段的设计非常接近现实,王佳芝和易先生首次约会的那一段中,有一个细节的东西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易先生说,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在他们身上他能看到恐惧的迹象。王佳芝反问:你呢?易先生稍想了下,转移了话题。后来在日本人的馆子里,他又说:鬼子杀人如麻,其实心里比谁都怕。这是李安设下的首尾呼应。杀人不眨眼的人其实在杀人的时候心里是最害怕的。那么杀人不眨眼的易先生呢,其实易先生实际上是比任何人都害怕的,这是这部作品的导演主要想展现出的效果。在侧面上,作者利用反面人物把易先生内心的极度不安展现出来,一个反面的人物也被描述得完美无瑕、逼真。李安的叙事结构常常用倒叙的方法,以免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
⑦ 李安《卧虎藏龙》的电影美学思想
李安《卧虎藏龙》的电影美学思想
2000年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美术指导”“最佳电影音乐”和“最佳摄影”四项大奖,并创造了外语片在欧美票房过亿的纪录,也标志着中国的武侠电影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卧虎藏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并略带哲学意味的艺术片,其文化内涵深邃,人文色彩浓郁。影片以中国式的手法描述了一段江湖恩怨,诠释了片中男女主人公间的爱恨纠结。通过众多华丽的武打场面,并配以一系列多元化的电影音乐元素,为观众们展现了一场十分精彩的音画盛宴。
一、东方化的水墨画面
《卧虎藏龙》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色彩让人感到很宁静,全片就像一幅中国水墨画,采用了大量山水画式的优美镜头,具有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影片开始出现的景象有青山、绿水、小桥、扁舟、竹林、江南特色的建筑,加上中国传统的民乐旋律做背景音乐,令人感受到中国文化所蕴涵的舒适与恬静,仿佛置身于这古朴典雅的美景中,像是一幅静态的中国山水画。片中白衣翩翩的主人公以轻功飞跃湖面,既体现了武侠人物的飘逸,也使整个画面多了几分灵动,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接着的竹林打斗,背景中大量的翠绿让人记忆深刻,仿佛是在观赏一部古色古香的动态中国风画卷。在影像的色彩方面,为了更接近中国水墨画的感觉,全片的饱和度不是很高,全片以柔和、清雅的影调为主,几乎都呈现出青蓝的色调,充满诗意之美。影片以白为主色调,白色象征着纯洁、善良、和平、空虚等含义,隐喻着主人公外在追求终归虚无时才能达到心灵超脱的境界。剧中李慕白与俞秀莲的情感是压抑的,二人在室内或户外画面所呈现的多是黯淡的白光映衬黑暗色的背景,灰白色光线的基调表现出人文修身的精神净化,也隐喻了本片的儒家思想,即追求虚无与和平的本质。沙漠里大片的金黄色和竹林的绿色也是该片的主色调,绿色象征生命、仁慈、再生、美好等意涵。
在这部电影中流露出许多东方式的渲染,渲染是在中国画中用水墨或一些淡的色彩来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绘画技法,能为整个画面增强艺术感染力,传达完整的艺术感觉。在影片《卧虎藏龙》中李安运用了三幕细腻且过渡平缓的色彩来展现影片中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第一幕描述了一个古朴的江南小镇,从绵延的远山、幽深平静的近水、夕阳斜照着古镇的黑瓦和白墙,各处的景色仿佛都是精心点染而成的水墨画。开场的镜头呈现出空灵静谧、山水一色的意境。长衫款款的大侠李慕白在这宁静的氛围中走入电影画面,展现了一派祥和之气。在第二幕中运用了闪回镜头,推进了茫茫的戈壁和无垠的大漠,这里没有温润的绿水青山,重在突出苍凉和空旷,整体色调也变成深远的灰黄色,天山和戈壁大漠的恢宏气势映入眼帘。此景下,玉娇龙和罗小虎共同演绎出一段如歌如泣的爱情乐章。电影最后一部分转入广袤而幽静的绿色调,又转回到了青山绿水之间。在一片葱绿的竹林中,李慕白含蓄地对俞秀莲表达了感情。他俩在幽静的长亭中聊天喝茶,镂空的窗户好似一个天然的大画框,把青翠欲滴的屋外风景镶嵌在画框中,俨然就是一幅风拂竹林的动态山水画。随后李慕白追赶玉娇龙的一幕非常经典,郁郁葱葱的竹林随风舞动,竹林中人影相随。玉娇龙借着竹子特有的韧性,轻身跃入林中把自己隐藏起来,而李慕白施展轻功立于林尖,静观玉娇龙的行踪。这一部分没有江湖之间的凶残杀戮,也没有互相打斗的血腥,呈现出一种呼唤性灵归善的禅韵。影片里也运用了一些明显的中国元素,如京韵大鼓的鼓点、小桥流水、中国的武术、玉娇龙龙凤呈祥的红盖头等。导演李安不经意地展现了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纸砚、深宅大院的亭台和山水,并把这些水墨画般的山水意境做成武打场面的背景,流露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眷恋。影片《卧虎藏龙》东方文化的氛围、有张有弛的节奏更像中国山水画中的起、承、转、和,留白等也恰到好处,令观众能在故事情节中深深地回味和思考。
二、多元化的电影音乐
《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他用音乐把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中国情节表现出来,即舒缓优美的旋律,惆怅悲伤的人生。谭盾改变了惯用的华丽式古典音乐风格,用三段式的主题音乐,配以提琴协奏曲及清新的吉他和弦,筑起一个刀光血影与大漠风光、爱情主题相互映衬的纯净音乐世界,并以轻柔优美的音调渲染男女主人公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中,表现复杂的恩怨情仇。唯美的音画中,男女主人公们相遇、相爱、离别、重聚后又超越生死。这部影片的电影配乐由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和场景音乐等三部分构成。作为序幕的主题音乐分为三段,首先以大提琴和吉他的协奏为观众展现了大漠的苍茫景色。接着主题音乐急转直下,乐队中加入了带有爱情主题的旋律,缠绵的音乐催人泪下、极具感染力,诠释出片中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而背景音乐以二胡演奏为主,以李慕白和俞秀莲、玉娇龙和罗小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随后跟进管弦乐,通过二胡与管乐的演奏,并配合女声的吟唱,烘托了爱情凄美的气氛,也强化了音乐的画面感。电影的场景音乐配乐清新淡雅、旋律清新朴实、大提琴低沉的音色诠释了草原的苍茫景色。同时,场景音乐也随剧情不断变换,如李慕白和俞秀莲深情凝望时柔情似水的音乐;玉娇龙和罗小虎热烈缠绵时刻骨铭心爱情主题的音乐;碧眼狐狸与众人打斗时刺激而紧张的音乐等。电影主题曲《月光爱人》是一首温柔的古典式情歌,歌曲的旋律与编曲打破了欧美张扬绚丽的风格,使用了当下流行的单音节装饰句,旋律优美深情,歌词中运用中国典型的意向——月亮。表现出深深的思念、淡淡的哀愁和兼济天下的侠义情怀,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采用中国民乐二胡与西方管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中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以现代的演奏技巧配合复古曲风,展现出东方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影片中所表达的爱情、侠义江湖主题,被无情拆散的两对情侣悲惨命运的惆怅,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歌手李玟用略带张力和性感的唱腔表现出委婉细腻的音色,在歌曲处理上大胆细腻,把歌曲演绎得荡气回肠。与电影含蓄深沉的爱情融为一体,使这首主题曲成为划时代的中西音乐融合之经典杰作。影片《卧虎藏龙》的音乐除了运用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还融入西洋乐器的特殊音效和女生伴唱、失真吉他、电子合成等现代手段。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运用渲染了气氛,也增添了神秘的民族风情。如在《南行》中竹笛清亮通透的音色伴着轻快带有边疆情调的鼓乐,表现了玉娇龙活泼任性的性格。在《交锋》中冷峻的琵琶,勾勒出气势恢宏的交锋之战。在《永恒的誓约》中使用了热瓦甫,它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乐器,运用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切分节奏展现出一幅浓郁的异域风情。同时,西洋乐器的应用也为影片增添了音响效果,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成为该片电影音乐中的重要部分。凝重悠长的主题旋律,场景配乐中用大提琴来模仿二胡的滑音和马头琴制造出苍凉哀婉的音效。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巧妙融合,产生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古典浪漫主义音乐效果。
三、中西合璧的美学思想
李安的影片不仅融合了中国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和禅宗的美学智慧,还把部分故事情节放在西方的人文背景下去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电影文化。他将中国道家思想,与情节、武功及人物命运联系在一起,兼顾了华语武侠电影所注重的东方“情义”主题。中国美学的意象论中的意境是立意与形象、情与景的`统一,具有超越的时空观,潜藏着凝重的孤独感,也注重灵动的“无我之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审美理想。其中的“写意”和“山水”之风,不在于像,而在于内在的气韵表达。影片以江南水乡画写意式的镜头开始,弯弯的小桥横卧在水面之上,船儿在平静的水面上轻轻划过,水纹延伸到几间错落有致的房子。这些镜头体现了电影的空灵安详之美,展示了一种淡定心灵的空间。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打斗的一幕:两人在缥缈、摇曳的竹林中上下穿梭,时而翻飞,时而淡定,如与竹林融为一体,诗意地传达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各种影像和空镜头的意境中,都在喻示着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生命历程。当然,影片中也有着理智与情感的融合与妥协,始终都暗藏着一个“情”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理节情的观念,片中玉娇龙则是情感的化身。封建礼教、父母之命的婚姻及山盟海誓,都不能锁住她年轻而飞跃的心。在她心目中,罗小虎从有到无,反映了她心境的转折和不断超越的心性。李慕白和俞秀莲这两人是理智的化身,影片结尾李慕白在临终前才说出了自己长期以来对俞秀莲的情谊,是对情感的最终释放。而玉娇龙在李慕白死后来到武当山并跳入山崖,是对自身成长的献礼,也是她心性超越的极致。玉娇龙用生命化于自然的行为,应验了罗小虎曾为她讲过心诚则灵的故事,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则明、明则诚和至诚可参天地的“天人合一”思想。整部影片中流露的是一种清新、空灵、飘逸、素雅的风格,带着浓重的道家风范。影片《卧虎藏龙》彰显了儒家的人文精神,片中的女主人公俞秀莲就是典范,她对男主人公李慕白不温不火的爱情,印证了孔子“无过不及”“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也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由中有规矩、规矩中有自由的思想境界,李安用了这种传统文化的铺垫使电影主题提升了一个层次。《卧虎藏龙》的打斗场面将江湖与山水完美地融合,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味道。从画面上看,表现人物时大多以草木和山水为背景,并配以中、远景的镜头,透设出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感觉,也令观众能感受到那种轻盈飘逸、超凡脱俗的韵味,并能体会到远离世俗的嘈杂喧嚣时的舒畅。演员的武打戏在激烈中蕴涵优美,在勇武中体现轻灵,在严肃中透露顽皮,大多打出了诗意和美感,创造了精致、细腻、丰富、空灵的禅宗式意境。
李安有着儒雅的文人气质,他的电影传达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以洞察的眼光和悲悯的情怀,关注着人与文化。他运用自己的艺术直觉为观众传递着不同的视听感受,他的电影作品具有中国化的艺术美感,打造了一个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电影世界。其影片渗透着中西合璧的文化精神的同时,也赋予影片更深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
;⑧ 李安导演的作品是什么风格的
我认为我们所熟知李安导演的电影有《饮食男女》、《卧虎藏龙》、《喜宴》、《推手》等这些影片在电影界都取得了很高的成绩,那么喜欢看李安电影的朋友,你们知道他的创作风格是什么样的吗?那么接下来,跟着一起了解李安导演的创作风格吧!
其次也作为编剧的李安,是其导演工作的基石,他能将自己的思想更好的融入影片,不同于传统中国的简易情节编剧,他在吸收西方的情节艺术时也融入了中国独具的特色在里面,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他能更好的掌握分寸,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影片呈现在我们眼前。
⑨ 李安电影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李安电影的代表作品:
1、卧虎藏龙
导演李安的十部经典作品中这部《卧虎藏龙》是最有名的影片之一,公映后口碑票房双丰收,而且创造了许多纪录,其中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也是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影片,上映后北美票房突破了1亿美元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