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法国导演少年夏日电影

法国导演少年夏日电影

发布时间:2022-12-15 18:11:22

Ⅰ 有哪些只属于夏天的电影

推荐下列属于夏天的电影,给你带去美好心情:



①【德雷尔一家The Durrells】电影的主题,却想首推一套英剧。剧集短小精悍,但却尽显夏日绵柔。目测已完结不会出第五季,各位看官可以尽情享用。

②【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真是一个再怎么调皮也恨不起来的老头啊!电影并不是惯常儿孙乐的温馨戏码。插播一段,《北野武的小酒馆》一书里面,他在讲述自己车祸之后接受的面部治疗,需要用金属棒从右脸穿到左脸,对此北野桑作出如下评论:“我现在完全理解了关东煮的心情!”



③【Before sunrise/ Before sunset/ Before midnight】这三部的结局算是圆了天下所有「意难平」一个梦,看第一部的时候好像还是大一,情窦初开(不好意思我开得晚)的时候,看完电影肯定了一件事:我以后喜欢的人啊,一定是要和我有很多很多话可以说的。

④【蓝色大门】这部真的看太多遍到羞于承认的地步,从高二开始,电影里面每一首bgm,台词,甚至电台制作的特辑节目我都搜刮过来听过。现在回头想想,青春年代的时候,还是少看一点青春片好。



⑤【call me by your name】就,美啊!美好的肉体,美好的面孔,美好的别墅,美好的烈阳,一切都是只存在于夏天的美好与浪漫。



⑥【海街日记】四大人气女优主演映画,奇怪的是每个人物都被刻画得完整而生动,没有很明显的主配角之分。看第二遍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嗷嗷大叫:啊!到底什么时候能约到人陪我去镰仓啊!



⑦【最好的时光】看完电影,沉醉于“rain and tears”悲伤又拖沓的男声里面无法自拔好久。“最好的时光是哪一段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的,也只有在辜负浪费之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



⑧【伦敦生活】最后给所有的夏日幻梦浇一盆冷水吧,“I love you!”“It will pass”。

以上所有推荐过的电影/剧集,我都看过至少两遍以上,重复看的时候内心依旧会受到触碰,会收集大量背景资料和制作花絮去完善自己对影片细枝末节的理解。但是也不保证对大家口味,毕竟音乐和电影喜欢都太过私人。

法国有什么好电影

要什么类型?
四十部法国经典电影

值得推荐的法国电影太多了,现在从80年代以后的法国电影中选择了40部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的电影,诚意向大家推荐,每一部片子后都加了一句话的推荐理由,当然那只能代表个人的观点。还有很多精彩的法国电影,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欢迎大家跟帖推荐自己看过的优秀法国影片,希望大家在看过这些电影后,能对当代的法国电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排名不分先后

1.印度支那 Indochine (1992)
导演:雷吉斯 瓦格涅 Régis Wargnier
一段爱情掩盖下的殖民地历史,凯瑟琳 德纳芙的表演尤其出色。

2.情人 L'Amant (1992)
导演: 让-雅克 阿诺 Jean-Jacques Annaud
文学名著和电影的一次完美结合,那些幽暗的房间、湿湿的街道,晚霞中金黄色的渡口,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3.最后一班地铁 Le Dernier métro (1980)
导演:弗郎索瓦 特吕弗 François Truffaut
一部没有正面描写二战的二战电影,特吕弗艺术和现实结合的最好的电影。

4.碧海蓝天 Le Grand bleu (1988)
导演:吕克 贝松 Luc Besson
吕克 贝松 的光影梦幻,一部大海的童话

5.浪迹天涯/流浪者 Sans toit ni loi (1985)
导演:艾格妮丝 瓦尔达 Agnès Varda
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新浪潮之母瓦尔达最重要作品,描写了一个拒绝任何社会规则的年轻流浪女惨死在荒郊野外的发人深省的悲惨遭遇。影片一个突出点是它的纪录片风格。

6.冬天里的一颗心/今生情未了 Un coeur en hiver (1992)导演:克劳德 索泰 (claude sautet)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法国电影,一部充满了幽雅含蓄、自始至终沉浸在拉威尔略带哀伤的奏鸣曲里的电影,它让人沉浸,让人着迷,让人久久的徘徊在男女主角那短暂却深刻细致的感情之中:许多人因此迷恋上法国电影。

7.玛歌皇后 La Reine Margot (1994)
导演:帕特里斯 夏侯 Patrice Chereau
一部气势磅礴的法国历史巨片,它犹如一页历史书中的精美插图,将我们带回1572年的法国。在历史的血腥中渗透爱情的狂野,在宏大的场面下触摸个性的张扬,其中暧昧的激情场面与残酷的大屠杀镜头让观众久久难忘。

8.怒火青春/仇恨 La Haine (1995)
导演:马修 卡索维茨 Mathieu Kassovitz
影片描绘了这样的一个社会,人们已经不能分辨正与邪的差别,所谓的正邪的斗争和残杀,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仇恨。影片动感的手持摄影虽然已经不算新鲜,但仍然很好的渲染了混乱的社会环境和青年人动荡的精神世界,与对比强烈的黑白胶片共同形成鲜明的风格。

9.禁色迷情/我们之间 Entre Nous (1983)
导演:黛安娜 科依斯 Diane Kurys
故事取材于导演儿时不幸的家庭遭遇,创作上秉持了冷静平和的历史观,使这部电影得以跳出格局窄小的个人回忆,而成为女性意识觉醒时代的见证。

10.罗曼史 Romance (1999)
导演:凯特琳 布雷亚 Catherine Breillat
它是当代情色电影的代名词,不凡之处在于导演使影片超出了狭隘的“女性主义”电影社会化的诉求理念,而成为一部别致的探讨女人生理本质的另类电影。

11.这个杀手有点冷 Léon (1994)
导演:吕克 贝松 Luc Besson
经典不多说了,个人感觉最主要的是影片完全颠覆了类型片的概念。

12.新鲜诱惑/手到擒来 L'Appat (1995)
导 演:贝特朗 塔韦尼埃 Bertrand Tavernier
1995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一部表现残酷青春的令人不安又发人深思的影片。

13.巴黎野玫瑰 Betty Blue /37°2 (1986)
导演:让-雅克 贝奈克斯 Jean-Jacques Beineix
看过的最精彩绝伦的法国爱情片,男女主人翁的表演只能用惊世骇俗来形容。

14.爱情重伤/毁灭 Damage (1992)
导演:路易 马勒 (Louis Malle)
一段疯狂的畸恋,一场爱的情殇。难忘最后的场景:他回忆起那次分手后与她唯一的碰面,她身边是他见过一面的男人,手里抱着孩子,那一刻他突然觉得,她和其他女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15.新桥恋人 Les Amants Pont-Neuf (1991)
导演:雷奥 卡拉克斯 (Leos Carax)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卡拉克斯和主演朱丽叶 比偌什都完全释放了自我,以至于影片完成后一对恋人只能选择分手。

16.罗丹的情人 Camille Claudel (1988)
导演:布鲁诺 努丹 Bruno Nuytten
一部让阿佳妮深陷剧情不能自拔的影片,影片的余音是阿佳妮和导演的结合以及后来的分离。

17.追忆似水年华 Le Temps retrouvé (1999)
导演:拉乌尔 鲁兹 Raoul Ruiz
法籍智利导演拉乌尔 鲁兹挑战不可能,把公认的最难改编的马塞尔 普鲁斯特的同名小说搬上了银幕,艺术地再现了原著的韵味,众多国际影星的加盟也使影片更具看点。

18.疯狂夜/野兽之夜 Les Nuits fauves (1992)
导演:西里尔 科拉德 Cyril Collard
最有勇气的艾滋病电影,人们永远无法忘记女主角代表已故导演领奖时那伤心的哭泣。

19.芳名卡门 Prénom Carmen (1983)
导演:让—吕克 戈达尔 Jean-Luc Godard
4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影片。大家一致认可的戈达尔后期代表作,本片音乐的表现尤其富有特色。

20.绿光/众里寻她千网络 Le Rayon vert (1986)
导演:埃里克 罗麦尓 Eric Rohmer
4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影片。仍然是罗麦尓特色,通过长长的对话,将人物感情的变化波动刻画得真实细腻。

21.不羁的美女 La Belle noiseuse (1991)
导演: 雅克 里维特 Jacques Rivette
艾曼纽 贝阿身体语言的代表作,画家和模特儿,冲突还是被征服。

22.钢琴教师 La Pianiste (2001)
导演: 迈克尔 哈内克 Michael Haneke
抛开师道尊严,让压抑的欲望找到放纵的理由,女主角的表演尤其精彩。

23.亲密 Intimacy (2001)
导演: 帕特里斯 夏侯 Patrice Chereau
许多人看到的是肉欲,而导演想要表达的却是一种人类肉体与心灵的疏远。

24.理发师的情人 Le Mari de la coiffeuse (1990)
导演:帕特利斯 勒孔特 (Patrice Leconte)
爱是永远。因为爱而等待,因为爱被感动。从一个男孩到男人的性心理的成长史,带有法国电影的本质特性:有一点点感伤和淡淡温情。不喜欢电影结尾。

25.凡高传 Van Gogh (1991)
导演:莫里斯 皮亚拉 Maurice Pialat
最传神的凡高传记电影,也是皮亚拉最好的电影之一。

26.野芦苇 Les Roseaux Sauvages (1994)
导演:安德烈 泰西内 Andre Techine
青春、理想、时代,一组动荡年代的青春群像。

27.柯南上尉 Capitaine Conan (1996)
导演:贝特朗 塔韦尼埃 (Bertrand Tavernier)
战争和人,探索战争中的人性,人在战争中的位置、作用,一贯的塔韦尼埃风格。

28.我的性生活/现代法国艳史 Comment je me suis disputé... (ma vie sexuelle) (1996)
导演:阿尔诺 德斯普莱辛 (Arnaud Desplechin)
导演用很长的篇幅(175分钟),向观众展示了几组当代法国青年人真实的感情生活。

29.恩怨情天/玛侬的复仇 Manon des sources (1986)
恋恋山城/男人的野心 Jean de Florette (1986)
导演:克洛德 贝里 Claude Berri
80年代最好的法国电影,根据文学名著改编,展现了二十年代法国南方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30.出电梯左转 À gauche en sortant de l'ascenseur (1988)
导演:爱都尔德 莫里纳罗 (Edouard Molinaro)
选了那么多一本正经的片子,居然没有一部喜剧片,选一部大家比较熟悉的,也确实是80年代法国最经典的喜剧片。

31.仪式/冷酷祭典 La Cérémonie (1995)
导演:克劳德 夏布洛尓 (Claude Chabrol)
仍然是典型的夏布洛尓犯罪电影,对人性做了细腻的剖析,经典的结尾令人难忘:夏布洛尓把莫扎特歌剧与血淋淋的枪杀场面交叉剪辑在一起,给观众以极大的震撼。

32.我的男人/浪的过火 Mon Homme (1996)
编导:贝特朗 布里耶 Bertrand Blier
本片的视点在于考验观众的道德观念:你是否可以接受当妓女是乐趣无穷的一种职业的说法?

33.小偷也激情/米雪的告白 La Petite voleuse (1988)
导演:克劳德 米勒 Claude Miller
本片由新浪潮导演特吕弗编剧,通过发生在一个地位卑贱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反思了战后法国社会中产阶级穷奢极欲的生活对成长期的青少年的影响。主演夏洛特 甘斯布的表演太出色了。

34.三色:蓝 白 红 Bleu (1993) Bialy (1994) Rouge (1994)
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平等、博爱、和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影片表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一贯的对人类基本道德规范的探索。

35.白色婚礼 Noce blanche (1989)
导演:让-克劳德 布里索 Jean-Claude Brisseau
影片使用唯美的镜头和感人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未成年少女与中年男老师的一段孽缘。初登银幕的法国女歌手凡尼莎帕拉迪以她清醇的外表和骄人的演技把一个17岁女生忧郁而狂放的两面性表现的十分出色。

36.吸烟/不吸烟 Smoking/No Smoking (1993)
导演:阿伦 雷奈 Alain Resnais
电影中桌上有一包xxxx,这个时候,请你——观众来选择,到底是抽,还是不抽?生活中也一样,处处充满选择,处处充满或者。一个不小心,生活就会截然不同。

37.情迷干洗店 Nettoyage à sec (1997)
导演:安妮 芳婷 (Anne Fontanine)
一对夫妇和一对兄妹在一次同性恋派对相识,夫妇两口子竟然发现自己都暗恋上了其中的男孩,最后的结局让人震惊。本片是女导演安妮 芳婷的成名作。

38.缘份的春天/情感的宿命 Les Destinee Sentiments (2000)
导演:奥利维尔 阿萨亚斯 Olivier Assayas
阿萨亚斯精致细腻的战争爱情片佳作,影片根据小说改编,充满了浓郁的文学气息。几位演技派明星的表演更令人陶醉。

39.小罪犯 Le petit criminel (1990)
导 演: 雅克 杜瓦荣 Jacques Doillon
1990年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佳排名第一位,导演雅克 杜瓦荣拍摄了一系列青少年成长的优秀影片,本片相信也不会让你失望。

40.人性 L' Humanite (1999)
导演: 布鲁诺 杜蒙 Bruno Dumont
电影探讨了对人性的爱,对人的关爱、情感,和与生俱来的同情心,强调为了追求善,罪恶是必经的路程。导演布诺杜蒙是位拥有哲学硕士文凭的法国新锐导演,他后来的影片《29片棕榈叶》引起了更大的争议。

Ⅲ 一个挺早的电影,讲一个少年在海边发生的故事

孩子们的秘密 (1980)
导演: Roberto Girometti / Gérard Loubeau
编剧: Manlio Capoano
主演: Brigitte Lahaie / Julia Perrin / Gil Lagardère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语言: 意大利语

Ⅳ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信赖的有效距离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信赖的有效距离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是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的又一佳作,秉持了《天使爱美丽》等前作的一贯风格,诗意浪漫、童趣幽默,极具想象力,且满怀善意。

电影讲述了十岁的科学奇才斯派维发明 “永动机”而获奖,这催生了他独自横穿美洲大陆去领奖的念头。某天凌晨,他悄悄爬上货运火车,逃离了不认可、不爱他的家人。

永动机、科学大奖、十岁、冒险、旅行……,听上去就是童话,事实上也确是个标准的“法式童话”。让-皮埃尔·热内曾毫不避讳地说:电影只用来表现自己头脑中的幻想。把要表达的意蕴包裹在缤纷多彩的糖果纸内,唯美景色,奇异旅程,每个人物(包括成人)无一不是天真浪漫,连反派的行事做派都如透明人,根本不用费心揣测。

即便如此,斯派维与家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依然存在,全家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有效交流却少之又少。不知是天性使然、还是自然法则,心与心必须迈过千山万水的周折,才能稍微多些联通。诚如小主人公注视着车窗上滑落的雨滴,默念的一段台词:“水滴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总能沿着阻力最小的路汇流到一起。对人类而言,情况刚刚相反。”

早慧的斯派维很有科学头脑,大概遗传自妈妈,酷爱制图和计算,但无论家中还是学校,都不被认可;沉默固执的爸爸,不管灵魂、体格还是思维,骨子里就是一个西部牛仔,只可惜晚生了一百年;妈妈是一位生物学博士,潜心研究甲壳虫;姐姐是个时尚达人,一心想参加美国小姐比赛,但常被身边一屋子的怪人嘲笑;斯派维还有个孪生弟弟雷顿,憨憨的、壮实的,喜欢骑马和开枪,深得父亲的宠爱。

风景如画的美国西部牧场,全家人平静的生活被一声枪响彻底打破。那天,小哥俩在旧谷仓内玩耍,雷顿负责实弹射击,斯派维记录声波。可是没想到枪支走火,弟弟意外身亡。

巨大的伤痛,让一家人都陷入了茫然。爸爸要么无声地外出捕猎,要么独坐喝威士忌;妈妈经常走神,烧毁了多个面包烤炉,早餐前会情不自禁去敲小儿子的房门,突又意识到人已不在;姐姐牵着护院的猎犬去荒野看日落,以防失去小主人的狗狗痛苦地撕咬铁皮桶。

家人不约而同地避而不谈那天的事。可是,斯派维从来没停止过自责和思念,即使独自远行,一路上亲爱的弟弟身影始终陪伴着他,支持、鼓励或劝解,跟从前一样亲密无间。

家里没人讨论这件事,并不意味着完全信赖,斯派维从某些眼神中察觉到责备的意味。他觉得自己打碎了父母心爱的宝贝,宁愿自我放逐,寻找救赎。与其说是远赴史密森学院领奖演讲,不如说是找机会倾诉,讲台下毕竟有那么多人,他期望被理解、被接受。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大团圆,一家人终于冰释前嫌,放下负累,快乐地一起向前。对于这样烂俗剧情,名导自有一套独门绝技,让它跌宕飘逸,妙趣横生,顺畅自然地滑入预设路径。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中,有温暖美妙的配乐回旋,有美轮美奂的沿途风光,也有奇思妙想的旁白插叙,加上古灵精怪的动作细节。一路遇到的支线人物也是个性鲜明,铁路上,老爷爷告诉斯派维总有一棵树木成为他栖留之地;搭乘油罐车,喜欢拍照的大叔真心祝福他追逐梦想;芝加哥胖警察看似蛮横,其实跟热狗店的阿姨一样善良,帮助的形式不同,只是斯派维自己不甘半途而废。

片中许多看似不经意的闲随花絮,处处是神来之笔,紧贴人物成长应有的轨迹。斯派维望着夜幕中的电话亭,想象亲人焦急的神态和语气,也曾期望与沿途住家中熟睡的男孩交换角色。为了与挂在秋千架上的红衣女孩保持视线一致,他在车厢里采取倒立姿势,这既符合孩童的心理特征,又巧妙地触发了反思的契机,爱美之心让斯派维第一次试图改变立场。

一个孩子,只有走完一段孤独的旅程,才会体会异样的风景。一切误解和不认可,全都出于视角的不同。这些本不该由十岁的孩童所悟道,应是观影的我们认真反思。自始至终,我也一直在暗自推断谷仓里发生的一切。那种审视的目光,如果斯派维能够从银幕中透视出来,相信也会深深伤害到这个敏感而自卑的孩子。

电影将一切来龙去脉用影像方式揭示出来,观众发现自己的一切预想都有偏差。斯派维真真切切没有触碰到猎枪扳机;母亲不细究真相是为了防止再次伤害孩子;失子之痛的父亲也需要独自疗伤,再坚强的牛仔也有无力宽解别人的软弱时候。

让斯派维最耿耿于怀的那件事,他拖着巨大的旅行箱离家出走的凌晨,父亲的皮卡经过却没有停下,不挽留等同流放,让孩子彻底绝望。而真相是:父亲开车经过身边时,正好低头捡东西,错过了那一刹那。

正如妈妈回答电视主持人的话:哪有放逐的家长?丢了孩子,每个父母的世界都会停止转动。

天才少年斯派维无疑是个理科思维的孩子,一切用数据说话。家的地址是精确到后三位的经纬度;姐姐剥玉米时他在一旁统计坏籽率;老爷爷讲温馨美丽的童话“松树庇护麻雀过冬” ,他也会从隔热性的科学角度提出质疑。斯派维曾画过餐桌上一家人的眼光交流示意图,从某人眼神刻意回避的零接触来感知态度。

可殊不知,亲人间的爱是没有度量衡的,信赖的有效距离全凭心的方向所决定。生活中也没有如此清晰的影像客观还原事实,一切化解只有依靠善意。

角力和抗拒的意志有多强,心碎的感觉就有多痛。当你赢了那场同亲人的拔河赛后,摔出去的身影,也许就是沉默自我的后助力,当然这是成长经历中免不了的过程。

还是那句话:多少孩子等着父母对自己说:“对不起”,多少父母等着孩子说声:“谢谢”,结果历经一生,彼此都没等到。

影片信息

片名: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 L'extravagant voyage jeune et prodigieux T.S. Spivet (2013)

导演: 让-皮埃尔·热内

编剧: 让-皮埃尔·热内 / 纪尧姆·洛朗 / 雷夫·拉森

主演: 凯尔·凯特莱特 / 海伦娜·伯翰·卡特 / 朱迪·戴维斯 / 考乐姆·吉斯·雷尼 / 妮娅姆·威尔逊

类型: 剧情 / 家庭 / 冒险

制片国家: 法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Ⅳ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都导演过哪些电影

1. 1983最后的决战Le Dernier Combat /The Last Combat

在文明退化的废墟里,大家为了存活而夺食掠水,野蛮的行为取代语言的沟通,人与人的关系处于对峙的紧张状态,"性"成为最有力的动力元素。在这片如荒莫般的土地上,我们将可看到许多人存活与死亡的方式……

此片是吕克·贝松在影坛还默默无闻时,凭着一腔热血,旺盛活力与爆发力,突破一切传统,挣脱一切商业机制下的樊笼,冒着无色彩,无对话,无明星等危险所完成的电影。当影片完成时,因宣传无门,于是吕克·贝松带着这部影片参加瑞士阿沃基影展,一举拿下评审特别大奖及影评人奖,因而打开他的国际知名度。解剖核子战后的文明废墟,因为无色彩,所以这是一部黑白色调的电影。

2. 1985地铁Subway

(在地铁中一场追逐与发现的游戏)为了不让黑帮老大夺回机密文件,小偷佛烈德(克里斯多夫蓝伯饰)将这些文件藏在法国的地铁,走进了地下铁后,他慢慢地发现了这个地方的多样与复杂,这里从小偷到音乐家都有,每个人都无所是事地游荡着……在他试着将文件卖掉的同时,他爱上了来买文件的女人海琳娜(伊莎贝艾珍妮饰),但是她对他并不感兴趣……在杀手追杀,警察全面搜索地下铁的同时,他应该如何自处……

在黑白片之后,吕克·贝松开始对色彩产生强烈的索求,从本片的色调中,可以感受到他所谓"玩笑,游戏"的意味。此片让他回到青少年时期,在舞台上工作经验。此片是吕克·贝松初次结合大卡司,邀请身价不斐的大明星有伊莎贝艾珍妮,克里斯多夫蓝伯,尚雨格安哥拉等来演出。此片有连环漫画式风格,对话简扼,通俗的警匪片却带着巴洛克式的色调。此片的出发点是边缘人克里斯多夫蓝伯对伊莎贝艾珍妮的迷恋。这是一部拥有缤纷原色的电影(蓝,红)。解剖现代文明底下的地铁。克里斯多夫蓝伯以此片赢得法国凯萨奖最佳男主角。

3. 1988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 /The Big Blue

这是有关于两个潜水员在竞技中体会出人生真谛的故事。热爱大海的贾克,一直想与大海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时后,父亲便在一次潜水意外中被大海吞噬,他对大海的爱还是一如初衷。但是这一切,在贾克爱上了乔汉娜之后,一切都变的无法掌控。他六神无主地仿徨在选择大海还是爱情的路上……

为了再接再厉,吕克·贝松选择了当导演....此片是1988年坎城影展的开幕大片,描述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吕克·贝松将其潜水梦,与对海豚痴迷都写进了这部电影。此片所呈现的天真浪漫曾让许多影迷泪流满面,看过十次以上的影迷不在少数。对法国人来说,大海象征母亲,取大海(Lamer)与母亲(La mere)谐音,也就是回归至猷如母体子宫般充满羊水的起始点,此片的意涵在于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的情况下,最后以回归至大海为终。此片带着浓厚性的自传色彩,其不媚俗的执导叙述手法,在坎城影展上遭致影评界严厉质疑,却受到观众高度支持,在两极化的声浪中成为一部争议性的作品。这是一部蓝色调电影,解剖人类文明极欲扩张的海底世界。

4. 1990霹雳煞Nikita

妮琪塔(安娜芭丽瑶饰)与一群朋友破窗而入偷药品,商店主人与她的朋友都在这次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则因杀了一位警官被送入狱。但此时来了个神秘政府组织,选她当特务杀手,在数年的特务训练后,他以平凡的护士身分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此时她爱上了一个男人(尚雨格安哥拉饰),他们的关系在她接到一个特务命令时,面临了紧张的局面……

此片是吕克·贝松从一个特务杀手角度,来解剖国家官僚体系背后的恐怖黑爪。浓厚的商业色彩让好莱坞相中而将此片重拍成美国版的"双面女蝎星",由布丽姬方达诠释片中的女杀手。此片也呈现吕克·贝松对人性的探索,是部黑色调的动作片。妮琪塔(布丽姬方达饰)与一群朋友破窗而入偷药品,商店主人与她的朋友都在这次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则因杀了一位警官被送入狱。但此时来了个神秘政府组织,选她当特务杀手,在数年的特务训练后,他以平凡的护士身分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此时她爱上了一个男人(尚雨格安哥拉饰),他们的关系在她接到一个特务命令时,面临了紧张的局面……

5. 1991亚特兰提斯Atlantis

此片无演员,只有旁白,这部影片将带领影迷进入美丽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乐,以音画来表现不同的生活面貌与心灵层面。我们将可看到海底在日出与日落之间的神奇变化与景观,吕克·贝松设定了几个主题来描绘"海底的一天",主题包括有"内心"、"旋律"、"悸动"、"灵魂"、"黑暗"、"心灵"、"温柔"、"爱"最后是"恨"。全片在海底拍摄,动物是片中唯一的演员。海蓝色是此片的主色调。配上赛拉的玄妙乐音,吕克·贝松将更完整地呈现大海所孕函的丰富色彩……

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开幕大片。亚特兰提斯是传说中一片被淹没的神秘陆地,位于大西洋底下。吕克·贝松想要证实海底下的世界,也有一个核我们社会一样的组织。或许也可以说"亚特兰提斯"是"碧海蓝天"衍伸出来的副命题。此片是吕克·贝松摒弃传统拍摄手法的作品,一部纯视觉享受的电影,没有传统剧本,没有人类对话,只有音画紧密结合,完全依赖吕克·贝松与配乐师艾瑞克赛拉共同研议脚本。吕克·贝松以动物间的求爱,群斗,追逐等场面来丰富剧情,拍片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海域,包括有苏格兰,澳大利亚,大洋洲,哥伦比亚,佛罗里达,巴拿马群岛等海域,甚至北极极地海域的冰雪景观或多方战端的红海海域。吕克·贝松认为这是他最后一部讨论有关海洋的影片。这也是一部充满环保意识的影片,全片只有悠游大海的鱼,毫无人影,是吕克·贝松又一次冒险之大不讳之作。

6. 1994杀手莱昂Leon /The Professional

故事发生在纽约大都会里,由尚雷诺所饰演的职业杀手李昂,受餐厅老板委托杀人。当他是以杀手的身份出现时,冷静而神秘,杀人手法令人热血沸腾。但当他卸下杀手面具时,则又回归成为平凡的市井小民,简单到连基本身份证、银行帐号也都有,每天至少喝杯鲜奶,喜欢浇花及细心地擦拭心爱盆栽的树叶,是个具有双重身份角色扮演的人。而就在李昂所住的公寓内,有人暗渡陈仓的进行毒品交易,警方缉毒组伪装黑帮份子,为查缉毒品而入侵,杀了贩毒者一家人却遗漏了小女孩马蒂达。马蒂达为了安全起见而躲进隔壁李昂家,她无意中发现了李昂的杀手身份,为了保护自己及报灭门之仇,马蒂达以坚定的口气要求李昂训练她成为一位真正的职业杀手……在此同时,警方亦全力搜寻马蒂达并拘禁之……李昂只身闯入警局大开杀戒,警方火大惊慌之余,下令围剿大厦并全力搜捕李昂,双方交战之下引发了一场紧张刺激的终极追杀。

杀手莱昂为吕克·贝松的第一部美国电影。卢谈到此片乃受金凯利所主演的歌舞片的影响,也受报纸连环小说的影响。此片有几处拍摄手法颇具新意,在视觉方面有压缩的效果。此片亦是吕克·贝松表现他对电影狂热最佳的代表作。此片是一部以法国人角度去拍摄的美国电影。尚雷诺有史泰龙的冷峻脸孔(家喻户晓的),有法国人的压抑特质。马蒂达(娜塔莉波曼饰)一位枯瘦如柴有法国味的美国女孩,是本片的视线焦点。盖瑞欧德曼突出,激烈的警探演出,情绪起伏令人无法捉摸,是全片最为突兀、也最为抢演的一角。此片最难能可贵的是法国完整导演版,比前两年在台上映时多出20分钟。这20分钟里面最重要特色的是有尚雷诺与娜塔莉波曼的缠绵床戏。这是一部偏属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延续杀手风格电影,"霹雳煞"以女杀手为主角,此片则以男性杀手为主体,解剖现代文明纽约市的边缘人。

7. 1997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本片的原始构想来自导演吕克·贝松16岁时所写的少年小说,故事的大纲是说一个外星人和地球人混血所生的女孩莉露(蜜拉乔娃维饰)在被坏人追杀时,为了逃命只好跳楼,刚好计程司机柯本达拉斯(布鲁斯威利饰)经过解救了莉露,但也把柯本达拉斯卷入与异形和人类的邪恶联盟对抗的局面。本片有号称影史上特效花费最多的特效制作,而且有相当多欧洲电影及特效工作者参与,创造出与好莱坞风格不大相同的未来世界!!

8.1999信使:圣女贞德的故事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接近世纪末,贝松突然以好莱坞史诗片的模式运作完成了一部大制作的古装片《信使:圣女贞德的故事》。要知道德莱叶和布莱松的“圣女贞德”都是电影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作品,而且几年前贝松的法国前辈雅克·里维特刚刚拍过一个版本,美国的版本也刚刚完成,贝松有把握挑战这些高手吗?这几乎是所有观众和影评人的疑问。

其结果,这部豪华的大制作只能令我们看到了一个稍稍有别于美国版本的“圣女贞德”。两部影片的很多情节和细节都十分相象,恐怕其中还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幕后新闻。贝松新女友米拉·乔沃维奇的表演沿袭了一些《第五元素》中的风格——神经质、惊慌、脆弱,这种处理的结果使这个版本的贞德几乎是最另类的,整部影片中她都能令人感到疯狂和迷乱。圣人和疯子就是一线之隔,也许贝松就是这样认为的。除此之外,影片就几乎没有多少好说的,我们看到了一个世纪之交法国的西席·地密尔式的豪华巨片。对了,影片最后出现的、由达斯廷·霍夫曼饰演的上帝的使者,算是贝松对贞德题材的一个“特殊处理”吧。

9.天使A Angle A
这是一个从不懂得爱情的人,寻找爱情的故事。一个“卓别林”式的失意男人,在塞纳河上邂逅了一位金发美女,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巴黎十五区上演了一出奇异的黑色喜剧。

10.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Arthur and the Minimoys
十岁的亚瑟是个淘气的男孩子,而外婆家就是他的乐园,这里不但有美丽的花园和房子,还有四年前神秘失踪的外公留给他的各种奇妙宝藏。但好景不长,邪恶的房地产商要霸占外婆的房子,而惟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找到外公藏在花园的红宝石。亚瑟解开外公留下的谜题,打开了月光之门,进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迷你王国。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所有人都只有两毫米大小,而亚瑟也变成了一个迷你人,并对公主赛琳娜一见钟情。然而危险却并没有停止脚步---恶魔玛塔扎德要毁灭迷你王国。为了挽救这个深陷危机的国家,也为了挽救外婆美丽的房子,亚瑟、赛琳娜以及她的弟弟倍塔枚许向恶魔的巢穴禁忌城出发了。在禁忌城里,他们救出了亚瑟的外公阿尔西巴勒,同时毁灭了禁忌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在千钧一发之际亚瑟和他的外公带着宝藏成功返回人类世界,粉碎了地产商的阴谋。

Ⅵ 杰瑞米·雷乃的个人简介

姓名:Jérémie Renier
生于1981年1月6日,比利时布鲁塞尔。
星座: 摩羯座
身高:176 cm
中文名:杰瑞米·雷乃、 杰若米·何涅
其中比利时导演达内兄弟(Jean-Pireer & Luc Dardenne)更是一路提携他的贵人,部部有口皆碑!杰若米何涅曾于2005年入围欧洲电影奖影帝,也曾受邀至好莱坞演出《赎罪》(Atonement)以及《杀手没有假期》(In Bruges)等优质制作。
杰若米何涅1981年出身于布鲁塞尔,自小即热爱杂耍与表演。14岁时,他在达内兄弟的电影《承诺与背叛》(The Promise)中饰演一个反抗父亲的儿子,一举打响了名声。该片除让达内兄弟广受瞩目外,更顺势打开了杰若米何涅灿烂的星途。1999年,他在电影《挑逗性谋杀》(Criminal Lovers)饰演女主角男友,片尾一场强暴戏码即震慑众人。这样极富挑战性的角色,日后也成为杰若米何涅的最爱,不论是《我偷窥,所以我存在》(Pretend I’m Not Here)里的偷窥少年,《色情大师》(The Pornographer)里的成人电影导演,抑或是《孩子》(The Child)里贩婴如家常便饭的少年爸爸,他的银幕形象不是暴力色情、就是始终带着疏离的冷漠,展现一种令人难以渗透的单纯与果决。杰若米何涅也是备受法国导演阿萨亚斯(Olivier Assayas)推崇的演员,曾安排他在2008年的电影《夏日时光》(Summer Hours)中,与朱丽叶毕诺许(Juliette Binoche)一同飚戏,而电影《明天的黎明》则是杰若米何涅的最新力作。

杰瑞米·雷乃年纪轻轻便与众多欧洲名导合作。他的银幕形象或暴力或情 色或冷漠,始终保持着一种淡然的不加解释的单纯和绝决。他是目前比利时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影星之一,现定居法国发展事业。14岁时他被达内兄弟挑中主演现实主义名作《一诺千金》,之前只有拍过一部电视片的经历。《一诺千金》中他扮演的伊戈尔是父亲剥削外国非法劳工的帮凶,善良的天性让他最终背叛了父亲。这部影片让他接到了不少片约,三年后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挑 逗性谋杀》是一部刺激神经的情 色惊悚片。之后他又加盟了欧洲大制作《狼族盟约》,并在《春 宫电影人》中饰演让-皮埃尔·利奥德的儿子。
2005年,24岁的雷乃再度和达内兄弟合作,出演了《孩子》,扮演了一位卖掉自己新生的儿子就像卖掉一只手表一样寻常的男孩。该片荣获了戛纳金棕榈奖,并在多国上映收获好评。在这之后,雷乃在两部英语片中跑了龙套,分别是《赎罪》和《杀手没有假期》。2008年他第三次与达内兄弟合作了《罗尔娜的沉默》,在戛纳影展获得好评。同年他还与法国影星茱莉亚·比诺什等人合作了亲情片《夏日时光》。2009年,他主演的《明日清晨》在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亮相。

Ⅶ 只要你愿意,手机也能拍纪录片

智能手机的普及、编辑软件的广泛使用,再加上自媒体发布平台的迅猛发展,使得纪录片的拍摄数量似潮水般涌来,令人目不暇接。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最早称呼出来的,他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弟子。然而他并没有给予纪录片一个完美的定义,究竟什么样的作品能算是纪录片。围绕这个问题,众多名家都产生过分歧。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世界范围里开始了纪录电影创作潮流,实际上由两大纪录电影运动组成,分别是法国导演让·卢什(《夏日纪事》 1961年)为代表的“真实电影”运动以及由美国梅索斯兄弟(《推销员》 1969年)代表的“直接电影”运动。真实电影为参与式电影,允许导演介入到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煽动其中一些剧情的发展。直接电影为观察式电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过程,要求导演采取严格的客观立场,以免破坏对象的自然倾向。

而在中国提起纪录片,经历过20世纪中叶电影辉煌时期的人,一定对当时的新闻纪录片印象深刻。

即使是现在,新闻纪录片的魅力仍然吸引着一大批的爱好者将目光投向中央电视台的老故事频道,因为原先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已经在那里重新落户,那里讲述的老故事许多都曾在合肥的银幕上演绎过,可以说这些定格在合肥人记忆中的影像里,有很多是纪录片的身影。

过去80年代的政论片(也称专题片)主题是已经预设好的,故事片是虚构题材,倾向于讲故事的,而纪录片在本质上拒绝虚构,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是一个‘发现’过程,拍摄处于‘未知’状态,它的力量通过图像呈现出来,也因此具有呈现现实、介入现实的影像力量。”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罗锋老师研究纪录片已有不少年了,他个人就很喜爱纪录片。谈及电影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的区别时,罗老师顿了顿说:“一般不这样分类,二者其实只是载体不一样而已,品质上都一样。因为时长等原因,电视更愿意剪辑成系列片,背后有收视率的考虑,其次在放映上,纪录片若要达到电影级别,可以进入院线放映,目前还有很大难度,因为内容上要求在120分钟左右浓缩核心信息,这比电视系列纪录片在操作上难度大多了。”

就纪录片在本区域的发展情况来看,罗锋认为:合肥在文化创作和消费市场依旧属于“二线城市”,即使有了《大黄山》、《淮河六章》等作品,这种境况与城市发展现状密切相关,这里一直以来没有培育出成熟的文化市场,尤其是对此类影像有着执着爱好的一个群体。当然,这个状况在一步步改善,比如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直致力于纪实影像的展映,今年成立的“影像传播与研究中心” 将陆续举办各类影展,各种类型的纪录片都会在这个平台上传播,将进一步推动纪录片在当地,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传播。

据了解,2010年我国曾有13部纪录片进入院线,但无一通过票房收回成本,2012年只有两部纪录片进入院线,合计票房130万元,而美国电影院线市场出产纪录片141部,总收入达到1.3亿美元,是我国的600多倍。对此罗锋表示:“可能是题材本身问题,很多题材因为较为敏感,很难在公共平台传播,同时这些片子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影像冲击力还不够,此外整个成熟的观片群体目前还没有形成,美国大片、韩剧、美剧等影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下城市群体的审美趣味,因此,纪录片在所有的电视节目类型中属于‘高雅的孤独者’,但可能也是最后一个能为电视赢得荣誉的节目类型了。”

2012年中国纪录片开始有个明显转向,即全面转向产业化,这与《舌尖上的中国》有关,“舌尖现象”诱发纪录片迈入“公众时代”。根据罗锋的总结,当下电视纪录片境遇在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后有了好转,但在总体上,从收视率角度看仍然无法与影视剧和综艺节目抗衡,更需要警惕的是,电视系列纪录片出现了“类型化”的趋势,从主题、结构、配音、叙述等层面有雷同现象,这或许是当下纪录片创作需要警惕的一个现象。“纪录片的未来若是要将目标定在为所有阶层接受层面上,这将是一个漫长过程,不仅是纪录片创作、传播、发行等环节要配套,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收视习惯问题。”罗锋意味深长地说。

Ⅷ 法国电影!!

一 导演 吕克·贝松 1959年3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导演,兼任制片、编剧、演员、剪辑等,因为屡创票房佳绩,被誉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作品节奏快捷、风格奢华,极具商业价值。有人称他的电影实际上是美国片,只不过是在法国拍摄而已。父母亲都是水上运动的高手,母亲还是潜水教练。青少年时,他梦想成为海洋、海豚专家,但是因为一次潜水意外,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愿望,转向电影,17岁高中未毕业便进入高蒙电影公司任助理,19岁那年来到美国洛杉矶,学习了3个月的电影制作课程。并开始拍摄一些试验短片后,回国后担任副导演。1983年,贝松的电影处女作《最后的战斗》问世,这部多次获奖的黑白、宽银幕的无声科幻片,据说是23岁的他用3法郎六苏拍成的。吕克·贝松似乎向世人证明了,在法国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电影教育,找不到投资,依旧可以拍出与众不同的电影。也正因如此,贝松曾经一度被奉为法国年轻导演的开路先锋,不管他乐意不乐意这一称呼。 《地铁》和《碧海蓝天》为吕克·贝松在国内和国际赢得了声誉。虽然当年的法国凯撒奖有点吝啬地仅仅将“最佳录音”和“最佳音乐”奖授予《碧海蓝天》.但是贝松却公开表示这部影片是其导演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作品。毕竟,这部作品倾注了贝松少年时的激情和梦想,贝松终于可以用他的摄影机捕捉他童年时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潜水员杰克最后葬身大海,更确切的说,那是他真正的生存,杰克莫不就是贝松理想中的化身?
吕克·贝松这位影坛孤独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业巨片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历史和生命的终极认识,触摸到他作为一名法兰西战士的心路历程。无论是《碧海蓝天》中的杰克,是《杀手莱昂》中的杀手,还是《圣女贞德》中贞德,我们都会感到:这就是吕克·贝松。
导演作品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圣女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这个杀手不太冷 Leon (1994)
亚特兰提斯 Atlantis (1991)
尼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蓝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铁 Subway (1985)
最后决战 Dernier combat, Le (1983)
编剧作品
飓风营救 Taken(2008)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的士速递4 Taxi4 (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玩命快递2 The Transporter 2 (2005)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侠盗魅影 Bandidas (2005)
13区 Banlieue 13 (2004)
的士飚花 Taxi (2004)
暗流2:天使启示录 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 (2004)
郁金香芳芳 fnfan la tulipe (2003)
车神 Michel Vaillant (2003)
的士速递3 Taxi 3 (2003)
换命快递 The Transporter (2002)
龙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企业战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 des temps modernes (2001)
绿芥刑警 Wasabi (2001)
光芒万丈 Dancer, The (2000)
的士速递2 Taxi 2 (2000)
圣女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的士速递 Taxi (1998)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这个杀手不太冷 Leon (1994)
不归路 Point of No Return (1993)
妮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蓝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铁 Subway (1985)
最后决战 Dernier combat, Le (1983)

二、导演 雅克·贝汉
英文名: Jacques Perrin
性 别: 男
生 日: 1941-07-13
星座:巨蟹座
角 色:编剧,导演,演员
同为喜剧演员的父母似乎赋予了雅克·贝汉天生的电影天赋。1960年加入电影业后,开始了他在电影领域的丰富经历。1966年,由于主演《男人的一半》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狮奖。在此后的20多年里,他先后担任了《Z》、《专门通道》、《生命之外》、《喜马拉雅》等影片的制片。2001年,由他导演、编剧、制片的《迁徙的鸟》宣告了一位纪录片大师的诞生。 对于雅克·贝汉来说,纪录片为他赢得了另一种不可替代的声誉(30年前,他曾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员)。

演员作品
Enfer, L' (2005)
《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2004)
深蓝 Deep Blue (2003)
狼族盟约 Pacte des loups (2001)
鸟的迁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Rien que des mensonges (1991)
《天堂电影院》(1989)
Année des méses, L' (1984)
Raoni (1978)
蟹鼓 Crabe-tambour, Le (1977)
Home Sweet Home (1975)
Blanche (1973)
大风暴 Z (1969)
柳媚花娇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 Les (1967)
处女作 Compartiment tueurs (1966)
半个男人 Uomo a metà, Un (1966)
三一七小队 317e section, La (1965)
家庭日记 Cronaca familiare (1962)
导演作品
鸟的迁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编剧作品
鸟的迁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三、著著国著名喜剧大师雷诺勃拉姆
主要作品《虎口脱险》《大饭店》《在树上》《浪尖上的美丽》等
他的法语名字是 Louis de Funès, 翻译成中文是路易·德·费内斯,但不知为什么习惯上都叫他雷诺勃拉姆。
过去那些老一代喜剧明星们,与其他演员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论他们扮演过多少个不同的角色,留在观众心中的却永远是一个模样,仿佛他们天生就是如此。像劳埃德永远是戴着小圆眼睛弱不禁风的样子,基顿则总是拉长这一张木无表情的脸,还有瘦劳莱与胖哈苔,卓别林就更是让人过目不忘……
而喜剧大师路易·德·费内斯,观众则会想到那个矮小暴躁、小眼睛大嘴巴的秃顶法国小老头。就算他在《虎口脱险》中穿起宽大的德国军装、戴上盖到眼睛的钢盔,也还是那副模样。《虎口脱险》在我国公映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多年来观众通过电视一遍遍重温这部佳作,其中很多精彩的对白直到现在还会时时在耳边响起。这既要归功于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艺术家们,也与片中演员的精彩表演是分不开的。其实在我国共映的由费内斯主演的最早的影片是《疯狂的贵族》,但远不如《虎口脱险》那样深入人心。因为此片曾在法国创下票房收入过亿的记录,并使费内斯成为公认的法国头号喜剧演员。
费内斯生于1914年,年轻时干过手工匠、会计之类的工作,这段生活为他后来的表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舞台剧中担任喜剧配角,又为他磨练演技创造了机会。虽然从1945年他就已涉足影坛,但一直演配角,直到1957年他43岁时,才成为主角,这时他已经是那个“法国小老头”的模样了。在他的表演生涯中,塑造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时代的人物,但人物性格却始终如一。他通过夸张的形体动作和表情,生动地刻画出了法国市民阶层的典型性格:善良热性却又自私多疑、精明能干却又狡猾多变。
除了《疯狂的贵族》、《虎口脱险》两部片子外,费内斯还有三部电影曾在我国公映:在《总统失踪记》中他扮演寻找总统的餐厅老板,在《欢喜冤家》1中他扮演唯利是图的工厂主;而在《好汉还是孬种》2中他扮演的美食家,在该片结尾处失去了味觉,仅能靠眼睛来品评一杯酒,表演时费内斯表情严肃,目光炯炯地盯住杯中酒,滔滔不绝地说出酒的质量、产地,脸上不时闪过一丝滑稽的自负,绝好的展现了他的表演功力。他的名作还有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摄的警察系列片,从第一集《圣·特鲁佩斯的警察》到最后的《警察与女兵》公拍了6集。圣·特鲁佩斯本来就是法国的旅游区,被当作片中外景的那个警察局因此成了新的旅游景点。这套系列片在我国主要是以录像带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
1983年,他因心脏病发作去世,死前正准备主演影片《鳄鱼》,该片的拍摄从此被搁置,因此费内斯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他不仅在银幕上令人捧腹,在拍片现场也总能让工作人员和围观的人大笑不止,这样的一个人,就算在自己的葬礼上可能也想听到人们的笑声
四姓名:让-保罗-贝尔蒙多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3.04.09 英文名:Jean-Paul Belmondo
星座:白羊座 血型:
嗜好: 身高:180cm
国籍:法国 籍贯:
作品:《精疲力尽》《小丑奇谋》《二者必居其一》

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PAUL BELMONDO),1933年4月9日,让·保罗·贝尔蒙多生于巴黎的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雕刻家,母亲是画家。年纪稍长,他对艺术的兴趣日趋浓厚,并考入音乐戏剧学校进行专门学习。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该校毕业后,曾随地方业余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同年,开始涉足影坛,并成功地主演了现代派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摄制的“新浪潮”影片《精疲力尽》(又名《喘息》)。在影片中,他维妙维肖地扮演了一个偷汽车、枪杀警察、追逐少女的流氓而在法国影坛一举成名。

他的戏路很开阔,文戏武戏,悲剧喜剧都同样在行。是当时欧洲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并走红了几十年,是银幕上的常青树。他的演艺生涯是法国电影的一个缩影,他塑造的形象代表着法国人的面孔。

阅读全文

与法国导演少年夏日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尺度国产电影网站 浏览:844
爱情喜剧好莱坞电影 浏览:269
有一部电影里有蝴蝶还有蚕蛹 浏览:594
我国的大投资电影 浏览:531
免费老电影大渡河完整视频 浏览:340
朱茵周星驰电影片段粤语 浏览:307
日本新上映科幻电影 浏览:866
法国的的老电影泰拳王 浏览:637
茅山道士打僵尸电影大全 浏览:710
十大大尺度电影 浏览:894
谁有亚马逊食人族电影完整版 浏览:861
林正英的盗墓电影大全 浏览:997
杰克船长电影完整 浏览:152
8090动画片大全电影网 浏览:974
虹猫蓝兔大电影电视台采访 浏览:72
电影名字un 浏览:3
84年讲二战法国海外兵团的电影 浏览:42
今天什么有电影 浏览:922
成龙拍的龙的电影特写 浏览:387
毒液致命守护者免费完整版电影 浏览:728